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鲁教版6.1-燃烧与灭火(共24张PPT)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乙醇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558 700--750
哪些方法可以把一支 燃着的蜡烛熄灭?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 火点以下
小结
一、燃烧
1、概念与特征 2、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酒精、水、蜡烛(两支)、火柴、 木条、一块煤、一块石头、烧杯、 镊子、坩埚钳、棉花、湿抹布、 酒精灯(两个)
一、燃烧
1、概念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
2、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固 有的属性)。
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火点
4.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 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5.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C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氧气
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 急措施是( C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 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 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C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燃烧与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灭火原理的深入理解,燃烧与灭火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九年级学生对实验和实际应用类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习惯方面,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性的知识学习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以下几点:首先,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使板书易于阅读。其次,合理安排板书的布局,使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促进他们的思维活跃。其次,在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与教师一起探索燃烧与灭火的奥秘。然后,在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在应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实际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燃烧与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灭火原理的深入理解,燃烧与灭火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九年级学生对实验和实际应用类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习惯方面,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性的知识学习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以下几点:首先,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使板书易于阅读。其次,合理安排板书的布局,使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促进他们的思维活跃。其次,在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与教师一起探索燃烧与灭火的奥秘。然后,在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在应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实际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pptx课件鲁教版

灭火的原理 ➢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oC)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 330
木炭 无烟煤
320~ 700~ 370 750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灭火的原理
➢ 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充足氧气 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 自身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
灭火的原理
➢ 灭火实例
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
灭。
(隔绝氧气)
5.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 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
(清除掉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灭火的原理
➢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的原理
➢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发生爆炸?为什么?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 概念: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 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称为该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 可燃气体的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 爆炸下限;可燃气体的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 限度,称为爆炸上限。
实验现象
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 成黑烟
把燃着的乙炔气体导入盛有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
气的集气瓶中
色气体,瓶壁上有水雾生成
• 怎样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和氧分子接触碰撞,就能发 生燃烧。同一时刻、一定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 燃烧就越剧烈。
2.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棉花比煤更易 被点燃,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 C )
燃烧与灭火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CO2
。
(2)氧气不足时单质碳不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 2C+O2
2CO
。
(3)在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能产生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 。
活动3:视察实验(活动天地6-3):乙炔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充分燃烧都有 CO2 生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充分燃烧
氧气 氧气
爆炸极限
知识点一 促进燃烧的方法 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D ) A.固体燃料粉碎 B.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C.增加空气用量 D.增加燃料用量 2.(202X温州改编)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 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C ) A.灶内的木材变多 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 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要到达可燃物着_ 火点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 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 。 (3)热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
探究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灭火?
灭火实例 灯帽盖灭酒精灯
吹灭蜡烛 关掉燃气灶
灭火方法 隔绝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 其中一个 燃烧条件,就能到达灭火的目的。
活动2:根据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理解,试比较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异同点。
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实例
燃烧
缓慢氧化
都是氧化反应、发热
发光 、 发热 移走可燃物
的氧化反应。 。
知识延伸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温馨提示 (1)物质要产生燃烧,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 不能通过降低或提高物质的着火点来到达灭火的目的。
6.1 燃烧与灭火课件 (共32张PPT)(2024)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常所说的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 反应。虽然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各不相同,燃烧时产生的现 象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有氧气参加,并且反应都会伴有发光、 放热的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四、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 不会发生爆炸,爆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为什么会爆炸?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将一个塑料瓶的瓶底剪下,在瓶塞处插入 一根带有止水夹的尖嘴玻璃管。用排水法集满 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移出水面,固定在铁 架台上。打开止水夹,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 察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 促进可燃物燃烧。
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 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燃 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木炭也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从钻燧取火到冶炼金属,从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推动的滚滚 车轮,到信息时代新型燃料推动的飞天神舟,人类从认识火、 利用火,到控制火、改造火,每前进一步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只有不断深化和拓展对火的认识,才能有力地驾驭和利用火, 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木条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 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发现当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1.7%时,木 条燃烧停止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3.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和灭火原理的掌握程度。
3.强调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防火安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问题是否解决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互相反馈意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改进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火灾现场的短视频引入新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3.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和灭火原理的掌握程度。
3.强调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防火安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问题是否解决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互相反馈意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改进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火灾现场的短视频引入新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的。干粉灭火器具有
泡沫灭火器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流 ,动 它性们好能、粘喷附射在率可高燃、物不上腐,蚀使容可器燃 和不 物易 与变 空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 二一 氧般化火碳灾灭外火,器还的可灭用火 来原 扑理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
3.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 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 C )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 烧的原因是( A ) A.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
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探究
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物所需的最低 温度)
思考
“烧不坏的手帕” 原理何在?
白磷 着火点: 40℃
燃烧
薄铜片
不燃烧
温度没有达到 着火点
红磷
着火点:
240℃
热水 80℃ 不燃烧
没有与氧气
白磷 接触
实验探究
海边篝火晚会结束后,如何熄灭柴火? 喷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森林着火,如何处理? 设置隔离带:隔绝火源
假若我们遇到火情时,你 都能采取哪些相应的解决措 施成功的自救呢?
先拨119, 地址要讲清;
湿巾掩口鼻, 弃物先逃生;
天啊!太高了, 还是拿绳子吧!
浓烟匍匐行, 溜边出险境;楼高莫下跳, 破窗先坠绳。
燃烧与灭火
茶坝中学 谢兴菊
说一说
你能描述出哪些 燃烧的现象?
6.1燃烧与灭火探究燃烧的条件 认识灭火的原理课件-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3.(内蒙古中考)下列灭火措施错误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放入较多的蔬菜 B.家用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开辟隔离带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4.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② 中 白 磷 剧 烈 燃 烧 时 , 试 管 内 气 体 压 强增__大______( 填 “ 增 大 ” “ 不 变 ” 或 “ 减
小”)。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氧白气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钻木取火——降低着火点 C.盖沙灭火——隔绝氧气 D.风助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
7.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 的选项是( D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____。
12.如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分别测得蜡烛、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氧气含量的 变化。
(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白磷能够燃烧而蜡烛不能燃烧的氧气的浓度范围是 __5_._1_%_~__1_5_._4_%_________。
(2)通过分析图中数据,写出一条你对燃烧需要氧气的新认识。 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浓度可能不同。(合理即可) (3)从上述实验分析可知,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最佳试剂是_白__磷_____(填“蜡 烛”或“白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演示实验:辨1析、:点白燃炽石灯头在和工纸作张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切
割机在切割钢筋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 2、点热燃;两宇支宙蜡飞烛船,在将返一回支大罩气在层烧时杯,底返下回舱就像 3、点一燃燃鲁个烧教一版火吗九小球?年级块冲化木学向《炭燃地烧和球与蒸灭。火发》上皿述中三的种酒现精象是物质在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比较点燃的难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条件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演示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 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 观察实验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发生化学爆炸的条件 :
一般认为,空间发生气体化学爆炸一定要具备三个充要条 件: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 体、液体和固体。 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 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 气:空气。 3 )点燃源(其能量必须大于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 量):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 学反应、光能等。
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猜想2: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3:燃烧需要点燃或加热到一定温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1、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 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 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燃烧条件的活动探究
在铜片上 的白磷
在铜片上 的红磷
在烧杯水 中的白磷 向烧杯水中的 白磷通入氧气
现象
结论
白磷出现燃烧现 象
红磷没有出现燃 烧现象
温度需要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
白磷没有出现燃 烧现象
白磷出现燃烧现 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需要接触 氧气或空气
1、为什么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现象:蜡烛熄灭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条件三
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 低温度(着火点)
实验三
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 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木条比煤更容易点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2.燃烧需要3个条 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⑶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要 的最低温度)
注: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 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 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 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 但能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阅读讨论】
• ①在你的想象和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 该特别注意防爆炸?
• ②你知道哪些物质是易燃物?哪些物质是 易爆物?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生活启示】
• 什么情况下,燃烧会引起爆炸呢?
氢气爆炸 一氧化碳爆炸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爆炸极限 :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 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 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 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温馨提示:
1、熊熊烈火是哪种物质燃烧产生的? 2、燃烧过程中手帕中的水分会蒸发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所引起的现象:爆炸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爆炸现象
•如果剧烈而急速的燃烧反应发生在有限的空 间内(如爆竹、炸弹等),在短时间内积聚 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 爆炸。 •如果可燃物(气体、粉尘等)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 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原因是①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
2、为什么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原因是①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3、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原因是① 白磷是可燃物 ;
② 白磷与氧气接触
;
③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燃烧:_可__燃__物__ 与_氧__气_发生的一种_发__光__、__放__热_的 _剧_烈__的_氧_化___反应
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因素:
1、可燃物自身的性质 2、氧气的浓度(一般越高越剧烈) 3、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
(一般越大越剧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特殊的燃烧
点燃
1、2Mg + CO2
2MgO + C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
色固体和白色粉末。
点燃
2、2Na + Cl2
2NaCl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
烟,生成白色固体。
只要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
应,都可以称作可燃物的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烧不坏的手帕中魔水的配方:
2体积95%的酒精 1体积水混和组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什么是燃烧呢?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现 象想一想下列现象是燃烧吗? 1、灯泡的发光发热现象是燃烧吗? 2、食物腐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也 属于燃烧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
三者同时 满足,缺 一不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 400mL的热水(约80 ℃), 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 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另 一端放红磷.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约 是40℃, 红磷的着 火点约是24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概念; 2. 掌握燃烧的条件; 3.学会灭火的方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把你们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 知道的燃烧的事例填写在学 案中,并与同学们交流
演示实验:辨1析、:点白燃炽石灯头在和工纸作张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切
割机在切割钢筋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 2、点热燃;两宇支宙蜡飞烛船,在将返一回支大罩气在层烧时杯,底返下回舱就像 3、点一燃燃鲁个烧教一版火吗九小球?年级块冲化木学向《炭燃地烧和球与蒸灭。火发》上皿述中三的种酒现精象是物质在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比较点燃的难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条件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演示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 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 观察实验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发生化学爆炸的条件 :
一般认为,空间发生气体化学爆炸一定要具备三个充要条 件: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 体、液体和固体。 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 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 气:空气。 3 )点燃源(其能量必须大于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 量):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 学反应、光能等。
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猜想2: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3:燃烧需要点燃或加热到一定温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1、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 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 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燃烧条件的活动探究
在铜片上 的白磷
在铜片上 的红磷
在烧杯水 中的白磷 向烧杯水中的 白磷通入氧气
现象
结论
白磷出现燃烧现 象
红磷没有出现燃 烧现象
温度需要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
白磷没有出现燃 烧现象
白磷出现燃烧现 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需要接触 氧气或空气
1、为什么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现象:蜡烛熄灭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条件三
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 低温度(着火点)
实验三
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 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木条比煤更容易点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2.燃烧需要3个条 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⑶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要 的最低温度)
注: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 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 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 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 但能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阅读讨论】
• ①在你的想象和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 该特别注意防爆炸?
• ②你知道哪些物质是易燃物?哪些物质是 易爆物?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生活启示】
• 什么情况下,燃烧会引起爆炸呢?
氢气爆炸 一氧化碳爆炸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爆炸极限 :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 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 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 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温馨提示:
1、熊熊烈火是哪种物质燃烧产生的? 2、燃烧过程中手帕中的水分会蒸发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所引起的现象:爆炸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爆炸现象
•如果剧烈而急速的燃烧反应发生在有限的空 间内(如爆竹、炸弹等),在短时间内积聚 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 爆炸。 •如果可燃物(气体、粉尘等)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 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原因是①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
2、为什么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原因是①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3、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原因是① 白磷是可燃物 ;
② 白磷与氧气接触
;
③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燃烧:_可__燃__物__ 与_氧__气_发生的一种_发__光__、__放__热_的 _剧_烈__的_氧_化___反应
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因素:
1、可燃物自身的性质 2、氧气的浓度(一般越高越剧烈) 3、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
(一般越大越剧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特殊的燃烧
点燃
1、2Mg + CO2
2MgO + C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
色固体和白色粉末。
点燃
2、2Na + Cl2
2NaCl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
烟,生成白色固体。
只要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
应,都可以称作可燃物的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烧不坏的手帕中魔水的配方:
2体积95%的酒精 1体积水混和组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什么是燃烧呢?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现 象想一想下列现象是燃烧吗? 1、灯泡的发光发热现象是燃烧吗? 2、食物腐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也 属于燃烧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
三者同时 满足,缺 一不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 400mL的热水(约80 ℃), 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 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另 一端放红磷.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约 是40℃, 红磷的着 火点约是24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概念; 2. 掌握燃烧的条件; 3.学会灭火的方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把你们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 知道的燃烧的事例填写在学 案中,并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