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研究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趣味教学

84622 基础教育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趣味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小学低年级语文又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教学意义重大。
教师应考虑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阶段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设计新颖的课堂导入形式,引导学生兴趣相关科研调查表明,学生上课听讲的有效时间往往只是前二十分钟,过了二十分钟后通常会出现溜号现象。
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教学工作的时候要重点安排课堂导入,一节课的开始就是课堂导入,选择新颖的导入形式可以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开展高效课堂的前提。
很多语文教师为了简化自身的教学工作,通常都是以复习课的形式开始讲课,学生对这种形式没有期待和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溜号和不听讲现象。
随着生本理念的推广,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
因此,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加入趣味元素可以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来参与课堂。
例如,讲《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可以提问:“同学们,假设你们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小朋友掉进了装满水的大水缸里,大家都特别着急,特别担心是不是?我们要怎样救出那个小朋友呢?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聪明最善良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时学生将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也就快速地融入这节课的学习中,这种用设定问题的方式导入课堂,使得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
新颖的课堂导入形式,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互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一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猜谜语、做游戏、观看短片等形式导入新课,结合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让原本没有生机的课堂变得趣味盎然。
二、使用趣味教学方法,让课堂丰富多样每个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但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将趣味教学不仅应用于课堂导入部分,也要融入全部的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解分析课文、提问问题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这种方式使学生不能发挥自身的个性,不能展示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学生得不到个体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探讨经验交流论文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探讨摘要: 随着我国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 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在课程活动的组织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带来更多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模式, 帮助学生可以强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心, 进而推动双减政策可以更加高效率的落实。
而且, 双减政策为语文教师提供了课余时间的课程安排, 让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后教学辅导来实践探索趣味教学模式的应用,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安排活动和游戏, 进而通过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双减政策下减量提质的教学要求。
本文将结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展开分析,立足语文教师采用的实践策略进行具体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双减背景;趣味教学;实践探究一、引言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所展开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主要是为了积极响应减量提质的教学任务, 为学生带来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 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当中的学习效率, 有效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所以, 趣味教学模式的探究成为大部分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之下, 不仅能够从学生的兴趣方面获得学生的高度配合,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对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有效锻炼, 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当中完成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目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积极作用分析(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首先体现在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因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只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欲望, 进而营造更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使得语文教师的授课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而且, 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课余时间指导的活动安排, 在课余时间辅导的环节当中, 语文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更加生动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同时, 能够带领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领域, 进而强化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思考论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那教学的目的就根本达成。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是这关键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作用也渐渐彰显出来,精彩演绎了动静结合、妙趣横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1]。
本文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特点,在重点分析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课堂场景,利用白板写字、绘画等灵活的互动功能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效果,到达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综合运用“声”、“影”、“图”、“文”,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场景是教学活动的平台和根底,教学活动通常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模式下进展的。
教学场景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完全教授给学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场景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根底工作,其目的是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知平台。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合了“声”、“影”、“图”、“文”等信息技术,在有效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识平台、创设教学场景方面起作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通过影像或图片展现教学内容描绘的场景中“形”的环境,也利用声音模拟教学内容描述的场景中“声”环境,还可利用文字进展必要的说明。
在进展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时,岭南的学生也许从未见过下雪,因此对下雪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如何能模拟一个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成了备课环节的一个重头戏。
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先以“图片”或“影像”将雪花飘落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再以“声音”模拟吼叫的北风,创设了逼真的下雪场景,同时配合一定的“文字”说明:下雪了,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摘要: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由于教学对象—小学生本身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其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理解能力都还在发展之中。
应当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最佳,并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呢?文中提出了四方面教学策略,从优化课堂导语设计着手,将游戏巧妙地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并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小学生是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群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由于他们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在课堂学习上。
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关键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教师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他们将语文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内心对语文学习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并能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与思考。
比如,在学习《老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过年都不陌生,而且他们对过年都充满了期待,因为过年时就能买好看的新衣服穿,能得到压岁钱,可以跟小伙伴们自由自在地玩,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过年的期待与盼望,让学生将老北京过年的习俗与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进行对比,学生在调查与比较中就会了解老北京过节时的风俗习惯。
并且,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先总结老北京过春节时的习俗,然后联系自己家乡的习俗,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在班级内分享,并说说喜欢这个习俗的理由。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论文9篇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论文9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事都需要兴趣,当有了兴趣就会能够极大地吸引人们去研究学习,若是没有了兴趣,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要把兴趣教学放到首位。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要提高兴趣教学的水平,让学生时刻感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感。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乐学,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学习中感到到学习语文的幸福,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像鱼儿得水一样那样欢快舒畅。
我们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尝试。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一堂课来说,课堂伊始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特别是课堂的开始,开端能够吸引学生,那么一堂课的教学就会时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像有的人进行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导入是一节课的敲门砖。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感,设计一些科学合理而适用的导语设计,把学生带入到鲜活而生动的学习氛围中。
2.可以进行编排表演。
语文具有文学作品性,比如那些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它们都具有非常生动鲜明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更符合孩子们学习模仿的口味。
在教学时,我们若是能够把这些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就会更加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执教《西门豹》一课时,我就孩子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把它变成小剧本,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排演,学生通过想象分好角色,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表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自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强化语言,增强兴趣课堂教学兴趣的激发在一定条件下,更需要教师的教学的激发,除了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主要的是需要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演讲能力。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生动性、鲜活性。
在这里更要谈一下教师语言的儿童化语言。
因为每个老师都知道,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天真的儿童,若是一味地用成年人的语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困惑,他们自然就不会喜欢听你的课,所以教师步入课堂就要用儿童能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语言走进学生们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成为他们的小伙伴,以饱含儿童情味的语言,使孩子们没有感到距离感,而增加了亲切感。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通过我这么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这就要求教学要有趣味性。
总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
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用故事来吸引学生。
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
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
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
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
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唱儿歌可以利用一些儿童歌曲和律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玩中学,效果会很好。
在教学《小小的船》时,笔者没有布置学生背诵,而是把歌曲《小小的船》教给了学生,边学歌曲边做运动,学生们在快乐的音乐享受中很自然地记住了课文。
学习《雪孩子》一课,笔者唱《雪花》,学习《借生日》一课,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孩子们边唱边表演,兴趣很高,学生非常投入地学习,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三、要把画画,舞蹈,表演引入课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绘画把内容再现出来。
画精彩的景物,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
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喜画乐画的特点,把绘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踊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研究根据对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向低年龄段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拼读,然后布置大量的书写作业。
这种识字教学方式单调、死板、乏味,教学效率低,效果不明显,且不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征。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笔者就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将通俗易懂的谜语融入到识字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运用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谜语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手段。
通俗易懂的谜语既接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认知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容易调动起学生对课堂识字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此,教师根据下节课所学具体汉字,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以这些汉字为谜底的、通俗易懂的谜语,然后在上课过程中,将这些谜语恰当的融入到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
如,对于“岂”字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出谜语“己在山根下”;学习“回”字时,教师可以提出谜语“表里如一”;等等。
这些谜语都非常浅显易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兴趣高涨,不管是猜对的、猜错的、在猜的,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当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
对于趣味谜语教学法,除了由教师给出谜语之外,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设置了汉字谜语创编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智慧和创造力,对自身所学汉字进行谜语创编,并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实施,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对增强小学生对语文识字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开拓学生思维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有关通俗易懂谜语趣味识字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虽然学生们不能猜出所有谜语,对于字谜的创编还很稚嫩,但他们的这种积极表现和热情却极为高涨活跃,识字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维持。
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论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趣味性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趣味性教学的理论基础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趣味性教学正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建构知识。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趣味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策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游戏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难度适中、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重视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5. 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施差异化教学。
四、实践案例与反思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教师通过以下环节进行趣味性教学:1. 创设情境:以一首描绘荷塘月色的诗歌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多媒体展示:运用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创作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绘画或作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1. 趣味性教学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避免陷入形式主义。
2.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性教学中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给语文课堂以生动和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趣味教育的环境;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培育趣味教育学生的兴趣;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吸引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趣味性平等对话生动形象
“趣味性”乃语文课程活的灵魂。
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文教学应适应并挖掘这些特征。
《新课程标准》同时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文教育的趣味性,给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趣味教育的环境
情感熏陶目标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
情感示范。
以情感的课堂,动情的教师来牵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也就体现了一种趣味性,有了这样的前提,进行深层次的趣味性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具有趣味性。
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首先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个性的特长。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宰者,让学生教学生。
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位“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
2、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新教材有利于应该从重分析、重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
教师精讲重导,学生多思善疑。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感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3、提供讨论平台,让课堂焕发创新活力。
教师以其搞“一言堂”将结论直接塞给学生,不如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
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培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强化学生人格的养成
“工具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训练与趣味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工具训练与趣味陶冶的综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
首先,要求教师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锐意革新,要将学生从有限的所谓“重点”篇章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听、说、读、写中去落实。
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
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
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当代雷锋”;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环卫工;有的想起了战斗在玉树第一线的武警战士;也有人说起了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四、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
离合。
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
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
话行为。
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
“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
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
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
“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
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
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
“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
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
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充分
挖掘趣味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趣味,课堂才能由此焕发生命活力,也才能彰显语文教学这门美丽的艺术。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 112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