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技术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植物细胞工程考试重点资料

植物细胞工程考试重点资料

植物细胞工程一、名词解释1、离体生殖:是指人工操纵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生殖的技术。

2、外植体:取至生物体用于组织培养的活的生物细胞或组织切段、或用于继代培养的组织培养物均称之为外植体。

3、悬浮培养:是指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4、互不选择:两个具有不同生理或遗传特性的亲本,在形成杂种细胞时能产生互补作用,依据这一特性进行杂种细胞选择的方法称互补选择。

5、极性:是指植物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的某种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它是植物细胞分化中的一个全然现象。

6、体细胞胚:离体培养下没有通过受精过程,但通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物。

7、TE细胞:植物在系统发育中,由根和芽的原形成层或次生形成层细胞分化形成的管状细胞,它在维管系统的形成中具有中心作用。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TE细胞由愈伤组织薄壁细胞分化形成,这也是愈伤组织细胞分化器官的前提。

8、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任何一种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产生的生殖体,不管是在涂膜胶囊中包裹的、裸露的或通过枯燥的,只要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均称之为人工种子。

9、器官发生:植物的离体器官发生是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10、脱分化:培养条件下使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细胞状态中的过程。

11、生长素感应:生物细胞由生长素受体感受生长素信号与其结合,进而使生长素受体被活化的过程。

12、转分化:在培养条件下,具有一定分化程度的植物细胞在不通过分裂,但通过类似脱分化过程和再分化过程而转变为另一类分化细胞的过程。

13、体细胞无性系:有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

14、玻璃化冻存:是指在超低温保留生物细胞中,通过一定程序使细胞质液体转变为非晶体〔玻璃化〕的固化过程。

15、早熟萌发:幼胚接种后,离体胚不接着胚性生长,而是在培养基上迅速萌发呈幼苗,通常称之为早熟萌发。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材料生物技术实践是高中生物选修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下面是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知识点的总结材料。

一、细胞培养技术1.细胞培养基本理论:细胞培养的定义、种类和应用2.细胞培养技术的步骤:细胞的分离、传代、化学培养基的制备等3.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温度、培养基成分、培养器具等4.细胞培养的应用:生物药物的生产、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二、基因工程技术1.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重组、基因表达等2.基因工程中的重要技术:限制性酶切、DNA连接、DNA复制等3.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技术、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分子诊断等4.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风险评估、生物安全等三、单细胞技术1.单细胞技术的基本原理:单细胞分离、扩增等2.单细胞技术的应用:单细胞测序、单细胞克隆等3.单细胞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癌症研究、免疫细胞研究等4.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前景:个体化医学、药物开发等四、酶工程技术1.酶工程的基本概念:酶的定义、性质等2.酶工程技术的步骤:酶的筛选、改造、固定化等3.酶工程技术的应用:生化制剂的生产、环境保护等4.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功能酶的研究、酶催化反应的优化等五、生物传感器技术1.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生物元件的识别、信号转导等2.生物传感器的种类:酶电极、抗体电极等3.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生物分析、临床诊断等4.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微纳制造技术的应用、多样化生物传感元件的研究等六、生物安全技术1.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实验的风险评估、安全管理等2.生物安全技术的措施: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废弃物处理等3.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生物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4.生物安全技术的发展:新兴疾病、转基因生物等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应对以上是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知识点总结材料。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单细胞技术、酶工程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生物安全技术等方面,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细胞培养技术练习题.doc

(完整版)细胞培养技术练习题.doc

细胞培养技术练习题选择题 1.接种工具灭菌常采用(A) A. 灼烧 B. 高压 C.过滤 D.熏蒸2.具有促进愈伤组织生产的物质是( B ) A. 维生素 PP B. 维生素 B1 C.维生素 B6 D. 甘氨酸3.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浓度( B ) A.10 倍 B.100 倍 C.1mg/ml D.10mg/ml4.配制 10 倍大量元素母液,所需硝酸铵( C ) mg A.9000 B.3700 C.16500 D.44005.配制 100 倍有机物母液时,所需维生素B1 ( B )mg A.0.4 B.10 C.100 D.0.16.下列哪种不是组织培养常用的维生素( A ) A. 维生素 B 2 B. 维生素 B 1 C.维生素 B6 D.维生素 C7.下列哪种激素不属于生长素类( C ) A.IAA B.IBA C.6-BA D.NAA8.下面哪种是MS 培养基大量元素所用药剂(A) A.硫酸镁 B.硫酸亚铁 C. 硫酸锌 D.硫酸铜填空: 1、组织块的分离方法有机械分散法、剪切分离法、消化分离法。

2、目前,较常用的消化试剂有胰蛋白酶、胶原酶、EDTA 消化液。

3、接种培养瓶的细胞数量一般为5× 105-1× 106/ml。

4、培养细胞的污染一般包括微生物污染、细胞交叉污染、化学物质的污染。

5、细胞冻存时DMSO 常用的浓度为10%的浓度。

1.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其生长方式主要贴壁生长和悬浮生长两种,分别称为贴壁型细胞和悬浮型细胞。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其生长方式以贴附生长为主。

2. 贴壁生长的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按形态来分,大体分为成纤维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多形细胞型四种类型,最常见的为前两种。

3. 细胞在体外生长时具有一些特点,其中主要是贴附生长、接触抑制和密度依赖性。

4. 培养细胞生命期可分为原代培养期、传代培养期、衰退期三个阶段。

名词解释1、原代培养:原代培养也叫初代培养,是从供体进行细胞分离之后至第一次传代之前的细胞培养阶段。

湖南农业大学 细胞工程 考试重点

湖南农业大学 细胞工程 考试重点

胞质体:除去细胞核后由质膜包围的无核细胞。

传代培养:当原代培养成功以后,继续转接培养的过程。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动物细胞培养: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

干细胞: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核体:与细胞质分离后得到的带有少量细胞质并包有质膜的细胞核。

花药和花粉培养:指离体培养花药和花粉,使小孢子改变原有的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形成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最后形成花粉植株,从中鉴定出单倍体植株并使之二倍化的工程技术。

胚胎嵌合(胚胎融合):将两枚或两枚以上的胚胎细胞部分或全部融合共同发育成为一个胚胎,然后移植到母体内发育成嵌合体后代的技术。

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染色体组:生物体配子的全部染色体。

贴壁培养:指细胞贴附在一定的固相表面进行的培养。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失去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叫做脱分化。

无菌技术:防止细胞培养等实验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微细胞:又称微核体,指含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外有一层细胞质和一个完整质膜的核质体。

细胞重组:是指从活细胞中将细胞器及其组分分离出来,再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重新组合,使之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胞器的一种技术。

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细胞核移植: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无性繁殖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新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

细胞培养技术题库

细胞培养技术题库

细胞培养技术题库细胞培养技术准备⼯作常⽤设备准备室的设备:单蒸馏⽔蒸馏器、双蒸馏⽔蒸馏器、酸缸、烤箱、⾼压锅、储品柜(放置未消毒物品)、储品规(放置消毒过的物品)、包装台。

配液室的设备:扭⼒天平和电⼦天平(称量药品)、PH计(测量培养⽤液PH值)、磁⼒搅拌器(配置溶液室搅拌溶液)。

培养室的设备:液氮罐、储品柜(存放杂物)、⽇光灯和紫外灯、空⽓净化器系统、低温冰箱(-80℃)、空调、⼆氧化碳缸瓶、边台(书写实验记录)。

必须放在⽆菌间的设备:离⼼机(收集细胞)、超净⼯作台、倒置显微镜、CO2孵箱(孵育培养物)、⽔浴锅、三氧消毒杀菌机、4℃冰箱(放置serum和培养⽤液)。

⽆菌操作⽆菌室的灭菌:1.定期打扫⽆菌室:每周打扫⼀次,先⽤⾃来⽔拖地、擦桌⼦、超净⼯作台等,然后⽤3‰来苏尔或者新洁尔灭或者0.5%过氧⼄酸擦拭。

2.CO2孵箱(培养箱)灭菌:先⽤3‰新洁尔灭擦拭,然后⽤75%酒精擦拭或者0.5%过氧⼄酸,再⽤紫外灯照射3.实验前灭菌:打开紫外灯、三氧杀菌机、空⽓净化器系统各20-30分钟4.实验后灭菌:⽤75%酒精(3‰新洁尔灭)擦拭超净台、边台、倒置显微镜的载物台。

实验⼈员的⽆菌准备:1.肥皂洗⼿。

2.穿好隔离⾐、带好隔离帽、⼝罩、放好拖鞋3.⽤75%酒精棉球擦净双⼿。

⽆菌操作的演⽰:1.凡是带⼊超净⼯作台内的酒精、PBS、培养基、胰蛋⽩酶的瓶⼦均要⽤75%酒精擦拭瓶⼦的外表⾯2.靠近酒精灯⽕焰操作。

3.器⽫使⽤前必须过⽕灭菌4.继续使⽤的器⽫(如瓶盖、滴管)要放在⾼处,使⽤时仍要过⽕。

5.各种操作要靠近酒精灯,动作要轻、准确,不能乱碰。

如吸管不能碰到废液缸。

6.吸取两种以上的使⽤液时要注意更换吸管,防⽌交叉污染。

器械的清洗和消毒玻璃器械洗消:⼀、新的玻璃器⽫的洗消:1.⾃来⽔刷洗,除去灰尘。

2.烘⼲、泡盐酸:烤箱中烘⼲,然后再浸⼊5%稀盐酸中12⼩时以除去脏物、铅、砷等物。

3.刷洗、烘⼲:12⼩时后⽴即⽤⾃来⽔冲洗,再⽤洗涤剂刷洗,⾃来⽔冲⼲净后⽤烤箱烘⼲。

细胞培养考试重点整理 南方医科大学

细胞培养考试重点整理  南方医科大学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从活体中取出细胞活其它建系细胞,在体外使之能继续生存﹑生长甚至增值的一种方法。

细胞融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形成的。

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筛选或克隆化,具有特殊性质或特异标记的细胞且这些特异在以后的培养中必须持续存在。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从机体取得材料细胞组织或器官,在培养瓶内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前,即为原代培养或初代培养。

传代培养passage: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容器移植到另一培养容器中培养。

贴壁依赖性: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特性,有大部分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都是贴壁生长的就是要附着在培养用的器皿上。

细胞对培养用器皿的附着能里的不同就是细胞贴壁性能代表了细胞的活力。

贴壁率seeding effifiency:在一定时间内,接种细胞贴附于培养器皿表面的百分率,但应当说明培养时的培养条件。

体外转化in vitro transformation: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上中发生与原代细胞形态﹑抗原﹑增殖或其他特性的可遗传的变化。

细胞周期:细胞每一次增殖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细胞的增殖周期,理论上,细胞每经过一个增值周期,在数量上就增加一倍。

1.细胞冻存与复苏的原则?慢冻快融,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

慢冻,主要是防止细胞在冷冻过程中形成冰晶,对细胞造成损害,加DMSO也是这个原理。

快融。

主要是防止DMSO在液体状态下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快速使细胞进入复苏和生长状态。

分别经过4度,-20度,-80度和液氮的依次过程进行冻存;经过37度水浴1分钟之内解冻细胞冻存液进行复苏。

2. 玻璃器皿的清洗(新买的和用过的)玻璃器材清洗要领有煮沸﹑刷洗﹑冲洗﹑酸泡和浸泡步骤如下a.刷洗:热水浸泡过用软毛刷带热刷洗瓶内外和盖子使用面;b.冲洗:流水振荡冲洗15-20次;c酸泡:器材50度烤干后清洁液(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去离子水)酸泡24h;d.浸泡:酸泡器材冲洗沥水后用去离子水浸泡2次每次24h。

细胞培养考试题目

细胞培养考试题目

细胞培养考试题目(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细胞培养特性:分为贴壁性(上皮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和悬浮型(白细胞、癌肿细胞)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特点:贴附和伸展以及接触抑制和生长的密度限制。

原代培养(原代细胞):取自动物并置于体外培养中生长的细胞在其传代之前称为原代培养或原代细胞。

传代培养:细胞持续生长繁殖一段时间,到达一定浓度之后,就应当将细胞分离成两部分(或更多)至新的培养器皿,并补充更新培养液。

细胞系: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细胞系。

有限细胞系:一般正常细胞系的寿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期限。

无限细胞系:传代中极少的后代发生转化,通过“危机期”,获得不死性而具有持久或无限增值能力,这种永生化细胞即为无限细胞系。

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

克隆:在动物细胞培养中从细胞群体中分离出一个细胞开始,其在体外无性繁殖成新的基因型相同的细胞群体,这种纯化的细胞群称为细胞株,他们中的每个细胞的遗传特征及生物特性极为相似,常用的细胞克隆技术有有限稀释法和平皿克隆分离法。

杂交瘤技术:主要由免疫动物、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等一系列实验组成的实验系统,核心是细胞融合。

杂交瘤:由产生抗体的肿瘤细胞与抗原-刺激的正常浆细胞融合而形成的细胞,这种细胞产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基本原理是用分泌抗体但不能长期培养的B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并可低温保存的肿瘤细胞进行杂交。

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应该是既能分泌抗体又有瘤细胞的特性,可长期传代培养,又可在液氮中保存的细胞。

把这些细胞单克隆化,用单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细胞杂交:通过人工培养和诱导将不同种生物或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的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杂交技术过程:①免疫动物及细胞培养:用特定抗原免疫纯系动物获得预定抗体B 淋巴细胞,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使短寿命抗体形成细胞与能永久生长的同种骨髓瘤细胞系融合,获得既有分泌抗体能力,又有无限繁殖能力的细胞②筛选杂交瘤细胞(在具有筛选作用的培养基上培养)③克隆化培养④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与鉴定(动物体内诱生法和体外培养法)⑤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单克隆抗体,鉴定单克隆抗体类型及亚类,测定抗体亲和力以及相应抗原的分子量等.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其计算公式是σ=λ/NA 式中σ为最小分辨距离;λ为光线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

温州医学院《细胞工程学》考试重点

温州医学院《细胞工程学》考试重点

第四章细胞培养1、体外培养细胞有哪些类型?(1)按生长方式:2种类型粘附型(贴壁型)细胞:附着在某一固相支持物表面才能生长的细胞。

悬浮型细胞:不必附着于固相支持物表面,而在悬浮状态下即可生长的细胞。

(2)根据粘附生长时形态的不同,主要分为4类:上皮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多形型细胞。

2、细胞系的生长过程包括哪些主要阶段?每一生长阶段各有什么特征?组织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所谓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包括原代培养期、传代培养期及衰退期三个阶段。

(1)原代培养期(Primary Culture)也称初代培养,即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一般持续1-4周。

特点:1、细胞呈活跃移动,可见细胞分裂,但不旺盛。

2、与体内原组织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相似性大。

3、细胞群是异质的,各细胞的遗传性状互不相同,细胞相互依存性强,即细胞独立生存性差。

4、初代培养的细胞多呈二倍体核型。

(2)传代期传代:体内细胞生长在动态平衡环境中,而组织培养细胞的生存环境是培养瓶、皿或其它容器,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

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

初代培养的细胞一经传代后便改称做细胞系(Cell Line)。

特点:在整个生命期中此期的持续时间最长,整个培养过程的主要时期。

细胞增殖旺盛,细胞生长活跃,并能维持二倍体核型。

(3)衰退期特点:此期细胞仍然生存,但增殖很慢或不增殖,最后衰退凋亡。

3. 每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包括哪几个主要时期?各期细胞有何特点?所谓“一代”是指从细胞接种到分离再培养的一段时间。

包括潜伏期、指数增生期、停滞期。

(1)潜伏期➢细胞对传代操作所致损伤的恢复期和对新的生长环境的适应期,一般为期6~24h。

也是原代培养开始时细胞必须经历的时期。

➢接种到培养器皿内以后,细胞开始经历黏附、贴壁和铺展等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群体倍增时间:细胞指数增长期时,细胞群倍增所需的时间。

是由于表示群体细胞指数生长期内细胞分裂活动的程度,是判断细胞生长是否旺盛的重要指标。

2.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细胞相互接触后失去运动的现象。

3.密度抑制(density inhibition):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培养液营养耗尽,代谢产物过多和生存空间消失所引起的细胞增殖的抑制现象。

4.肿瘤干细胞(tu mor stem cells,TSC)表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也具备多向分化的潜能。

TSC增殖过程中,通过不均一分裂,一个TSC分裂形成一个新的TSC和另一个可最终分化为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子细胞,其结果是维持TSC数目稳定并产生肿瘤。

5.细胞汇合(Confluent):指细胞增殖生长相互连接成片占据所有底物面积现象。

6.饱和密度(Saturation density):在特殊培养条件下,每平方厘米(单层培养)或每毫升细胞悬液内可达到的最大细胞数。

7.二倍体细胞系或株(Diploid cell line or strain):具有二倍体染色体数的细胞系或株。

8.二倍体(Diploid):指双倍数的染色体数或具有此数的细胞系。

9.组织工程: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则及方法,在正确认识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10.细胞融合(Cell fusion):指两个独立的细胞借媒介物(PEG等)融合成杂种细胞的过程。

11.细胞富集:当细胞分离纯化并不完全彻底,培养物中能达到以某种细胞为主(占绝大多数)的程度。

12.三维培养:把细胞悬液接种在一定立体形态的支架上,使细胞生长在三维环境中的培养方法。

13.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简称盐溶液,集缓冲液的缓冲能力、生量盐水的等渗性以及培养液的营养供应特点于一体。

兼具缓冲和调节溶液的酸碱度、维持渗透压、同时供给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和无机离子成分的作用。

14.生长基质(growth substratum):培养器皿表面包被的一层能改善生长表面的特性,促进细胞粘附和贴壁的物质。

15.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已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的状态。

16.消化液:在原代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时,都要用消化液,最常用的是胰蛋白酶和二乙烯四乙酸二钠(EDTA),其次是一些特殊的组织细胞培养用的各型胶原酶。

在原代细胞培养中,使用消化液从组织块中分离(散)出单个的细胞;在进行细胞传代时,消化液使细胞脱离生长表面并离散成单个细胞。

17.消毒 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 s 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18.转化细胞系:指细胞发生了不可逆转的遗传改变而引起恒定的表型改变的细胞系。

19.杂交瘤技术:又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是指建立杂交瘤细胞系的技术,通常指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即将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以建立可以分泌单一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的技术。

20.指由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均质抗体。

21.干细胞:是指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能力、多种分化潜能和高度增殖能力的细胞。

22.全能干细胞,如ES细胞。

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的各种细胞,这些细胞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23.成体干细胞:在胎儿、儿童和成人组织中存在的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增殖特性的多能干细胞,统称为“成体干细胞”。

24.融合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融合过程中,能促使细胞融合并使细胞融合的频率显著增大的物质,如仙台病毒,PEG等。

25.克隆化:专指一般DNA在与载体DNA分子重组后,重组DNA分子由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内,依赖载体的复制能力在宿主细胞中进行扩增,形成一个无性繁殖系的过程。

26.细菌污染: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对细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真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化学物质及细胞。

培养的细胞被细菌污染均会造成细胞受损和死亡,是细胞培养工作的大敌。

细胞发生污染时,常有培养液变浑浊和PH发生改变等现象,镜下观察细胞变形、生长缓慢或分裂相消失,以及细胞圆缩脱落等现象。

常有抗生素预防该污染。

27. 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是指体细胞经过基因“重新编排”,回归到胚胎细胞的状态,从而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用人胚胎或卵母细胞,就能制造干细胞。

28.克隆:指通过一定方法获得由单个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集落。

简答题:1.简述细胞培养污染的种类及污染的预防措施种类:(1)物理污染:温度、放射线、震动、辐射等;(2)化学污染:水、血清、容器、孵箱等的有毒物质的残留;(3)生物污染(支原体污染):外界的动物、微生物如霉菌、细菌、支原体和其它类型的细胞都可能侵入培养环境引起污染。

预防措施:(1)良好的规章制度:只有相关人员才可进入细胞培养区,细胞培养区必须和其他区域分开,细胞培养区应布局合理;(2)良好的无菌操作:所有玻璃器皿和培养液与试剂的配制应严格无菌,吸入或吸出液体时避免倾倒,不要触碰细胞培养瓶的瓶口,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材料应单独处理;(3)保持工作区清洁:常规清洗地面和台面,定期清洁水浴箱、CO2孵箱、生物安全柜等,及时清理废弃物;(4)合理利用抗生素(5)建立细胞库:消除了隐蔽污染的潜在危害(6)细胞污染的检测2.试述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优缺点及实际意义1)概念:细胞(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细胞(组织),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之生存、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2) 原理及优缺点:细胞培养是将确定所选组织用剪碎的小组织块或分离的单个细胞进行培养,这种培养失去了原有组织类型及某些生化特征,但它们可以增殖,特性化,获得遗传背景相同的群体,可以保存。

3)实际意义:组织(细胞)培养对医学、生命科学的意义①培养的组织器官或细胞,能再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反映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功能特点。

培养的细胞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各种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药物筛选,疗剂评价,新生物制品研发,研究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发现新的传染因子,组织工程中的支撑技术等。

②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商品化生物技术产品的核心。

如目前可提供的产品,病毒疫苗:口蹄疫、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等;非抗体型免疫调节剂:干扰素、白介素和集落刺激因子等;多肽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酶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激素:EPO和促黄体生成素等;杀虫剂:杆状病毒;肿瘤特异抗原;癌胚抗原;通过杂交瘤生产的各种单克隆抗体;细胞本身(如干细胞);皮肤重植等。

4)组织(细胞)培养的局限性:细胞(组织)培养,包括器官培养终归是离体培养,缺少生物整体的严密联系,不能代表整个机体。

在进行医学生物实验过程及对结果的评估都必须考虑这些。

3.简述细胞培养过程中如何进行微生物污染防治1)把好每一个关口,尽可能禁止任何有污染的物品进入培养操作环节;2)抗生素:一般用常用量的5~10倍作冲击疗法。

用药24~48h后,再换常规培养液。

3)加温处理:根据支原体对热敏感的特点,将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放置在41℃作用5~10h,最长不超过18h后,以杀灭支原体。

4)动物体内接种:将支原体污染的细胞接种在同种动物的皮下或腹腔,借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消灭支原体。

待一定时间后取出细胞,做原代培养再进行繁殖。

4.试述目前体外细胞培养中广泛使用最多的天然培养基类型及其作用天然培养基(液)的种类很多,包括生物性体液(如血清、血浆)、组织浸液(胚胎浸液)、水解乳蛋白等。

1)血清:①血清中含有基本的营养物质②血清中含有激素与生长调节因子③血清中含有促进细胞粘附和铺展的因子④血清中含有结合蛋白⑤血清中含有抗机械损害的非特异性保护物质⑥血清中含有pH缓冲物质⑦血清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2)胚胎浸出液(embryonic extract)是早期动物细胞培养中应用的天然培养基,如鸡胚浸出液、牛胚浸出液等。

胚胎浸出液主要成分为大分子蛋白和小分子氨基酸,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3)水解乳蛋白(lactalbumin hydrolysate)为乳白蛋白经蛋白酶水解的产物,含有富的氨基酸,是常用的天然培养基,可用于许多细胞系和原代细胞的培养。

5.血清的优缺点:1)优点:①血清中含有基本的营养物质②血清中含有激素与生长调节因子③血清中含有促进细胞粘附和铺展的因子④血清中含有结合蛋白⑤血清中含有抗机械损害的非特异性保护物质⑥血清中含有pH缓冲物质⑦血清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2)缺点:①血清中也存在不少有害于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物质②血清的成分不明确,影响对结果的分析③对多数动物细胞来讲,血清并不是细胞在体时直接接触的生理性液体,只有在伤口愈合以及血液凝固过程中才接触血清,因此使用血清有可能改变某种细胞在体内的正常状态。

④血清也具有潜在的细胞毒作用,除了特异性抑制成分、细菌毒素以及脂类成分之外,还含有多胺氧化酶等。

⑤不同动物、不同批次的血清成分和活性差别较大,使得培养结果不稳定。

需要分批筛选,而且永远不可能保持批次间的一致;⑥在培养液中使用血清会增加成本,尤其是对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使用胎牛血清培养的情况更如此;⑦血清中有时所含的生长因子水平不足而需要补充,若补充过量会抑制细胞生长。

培养批次与血清批次不同,生长因子水平是难以控制的。

6.简述体外培养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去分化;贴壁铺陈;接触抑制;密度依赖性生长抑制7.体外培养用液的种类及用途主要包括:培养液(维持体外细胞生存和生长的基本溶液,是组织细胞培养时最重要的条件。

)、缓冲液(中和培养液中的酸性物质)、平衡盐溶液(配抗生素、消化液、洗涤细胞等)、消化液(分离细胞)、血清、pH调整液和抗生素等其它常用液。

8.比较天然和合成培养基的优缺点1)天然培养基:最初的体外细胞培养,均采用天然培养基。

其主要取自动物体液或从动物组织中分离提取。

优点:营养丰富,培养效果良好;缺点:成分复杂,来源受限,影响对某些实验产物的提取和结果的分析,易发生支原体染。

2)合成培养基:细胞在体内生存生长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优点:标准化生产,组分和含量相对固定成本低。

缺点:缺少某些成分,不能完全满足体外细胞生长需要。

9.试述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体外培养细胞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细胞接种、培养液成分、酸碱度、气体条件、温度、水的纯度及无菌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