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新方法

合集下载

纤支镜在支气管胸膜瘘修复中的应用

纤支镜在支气管胸膜瘘修复中的应用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病原因多种多 样,包括肺部感染、肺脓肿、肺 结核、肺癌等肺部疾病,以及胸 部创伤、手术并发症等。
危险因素
年龄、吸烟、免疫功能低下、长 期卧床等是支气管胸膜瘘发病的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脓胸、败血症等并发症。
术中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
熟练掌握纤支镜操作技巧,保持镜头 清晰,准确到达瘘口位置。根据瘘口 情况选择合适封堵材料,如生物胶、 封堵器等,进行瘘口封堵。
注意事项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 术安全。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 术后感染。遇到操作困难时,及时调 整手术方案或与外科医生协作完成手 术。
术后效果评价及并发症预防
效果评价
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评估封堵效果。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判断手术是否成 功。
并发症预防
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 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04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成功修复经验分享
生率。
患者耐受性差
部分患者对纤支镜检查存在恐惧和不适感 ,可通过心理疏导、局部麻醉等方式减轻 患者痛苦。
成本高昂
纤支镜设备及相关耗材成本较高,限制了 其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应用,可通过政策扶 持和资源共享等方式降低成本。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研究成果总结
纤支镜在支气管胸膜瘘修复中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3
功能性成像技术
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成像等技 术,实现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时成像,提高 诊断准确性。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支架治疗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支架治疗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支架治疗淮安第二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吴雄葛荣摘要目的采用支架封堵术,治疗肺切除后的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观察其疗效。

材料和方法材料:采用淮安西格玛公司制作的“Z”型覆膜支架,左右侧支气管残端胸膜瘘放置的支架呈“L”形(两个支架成角度连接),左上叶支气管锲状切除后吻合口瘘放置单个支架。

方法:在X线监视下采用三套管法放置支架。

结果本组27例,22例放置“ L”形支架,5例放置单个支气管支架。

22例封堵瘘口效果较好,3例支架术后1-2周又有少量漏气,1例2周后开胸手术修补,1例术后2周死于痰窒息。

25例观察0.5-2年,无不良反应,未出现类似支架术前的明显漏气现象。

讨论采用“Z”型覆膜支架封堵治疗肺切除后支气管胸膜瘘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肺切除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支架术支气管胸膜瘘(BPF)是一种严重的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外科处理较为棘手,虽然近年来其发生率较五六十年代明显降低,但仍有很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1]。

文献报道死亡率可达40%[2-4]。

笔者自2001年采用置入“Z”型覆膜支架,必要时加用医用硅胶封堵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25例,女2例。

年龄37-80岁。

右肺切除后右主支气管残端胸膜瘘18例,左肺切除后左主支气管残端胸膜瘘4例,左肺上叶切除术后(左侧上叶支气管锲状切除)上叶支气管残端瘘5例。

病因:右侧中央型肺癌16例,左侧中央型肺4癌例,左上叶肺癌5例,右肺慢性炎症1例,胸部外伤后右侧支气管胸膜瘘1例。

病程持续时间40天至2年持久不愈,26例均长期留置胸腔闭塞引流管,1例左主支气管残端胸膜瘘已2年的慢性病人,胸腔引流管已撤除,长期由胸壁原引流管通道排出液体。

27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22例健侧肺明显肺气肿,气管口径增大,1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右肺形成纵隔疝。

方法:先摄胸部CT或MRI片测量气管的前后径、左右径及主支气管的内径和长度,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造影了解瘘口的位置和形态,以决定所需支架的形状和规格。

3例肺切除后晚期支气管胸膜瘘的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3例肺切除后晚期支气管胸膜瘘的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报告 3例肺切除手术后晚期支气管胸膜瘘 (rnh l — boc op u e r s l,P ) 手术处理病例 ; oft a B F 非 iu 结合文献 探讨该并发症 利用 纤维支气管镜 ( F 进行局部治疗的体会 。 B)
临 床 资 料
脱加瘘 口修补 、 胸廓成 形术加瘘 口修补 等。无论采用何 种手
利用 B F对 晚期 B F的临床意义在于( ) P 1 创伤小 , 并发症 少, 即使反复多次 只要掌 握得 当患者 能够接 受 。( ) 其适 2尤 合于病情 较重 , 较 多痰液 ( 有 胸液 或 脓液 )自口腔咯 出 的患 者, 可明显缓解症状 。( ) 3 可明确诊断 , 该类瘘 口是支气 管残
术方法 , 二次手术均对患者形成较大的创伤 , 尤其是肺结核 手
术后 B F P。
病 例 1 男 ,7岁 。因反 复 咳嗽 、 , 5 咳脓 性 痰 、 血 8年入 咯 院, 诊断为右下肺支气管 扩张症 , 20 于 03—0 6—1 1在全麻 下 行 右下肺 切除术 。术后 有小 量胸腔积 液 , 以对症处理 后 出 予 院。术后 1 月再度 因发热 、 个 咯脓 性痰 入院 , F示右 中间段 B 支气 管底部 可见针孔样瘘 口, 并有 白色粘液样分 泌物溢 出 ; X 线见胸腔 内约 3 m气 液平 面。反复经 B c F冲洗 , 腔穿 刺抽 胸 液、 抗感染 , 治疗后 1 6d见瘘 口明显缩小 , 分泌物 减少 , 肉 有 芽组织 形成 , 疗后 2 F见瘘 口较 为 干燥 , 治 6d B 基本 无 分泌
中下肺切除 , 手术 后病理 报告 右 中间段 残端 “ 气 管上皮 重 支 度鳞 化” 外 院给予化疗及直 线加速 器放疗 , , 放疗 结束后 1个 月出现反复发热 咳嗽症 状 , 手术后 1 于 0个 月再 次人 本 院治 疗, B 经 F示右 中间段支 气管残端 完全裂开 , 直径约 1 可 2mm,

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和护理进展

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和护理进展

论文题目: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和护理进展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目的介绍目前支气管胸膜瘘(BPF)最新的保守、手术治疗进展和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方法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汇总。

结果支气管胸膜瘘是脓胸及肺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危及患者生命。

结论科学并积极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护理;内镜硬化剂注射,肌瓣填塞支气管胸膜瘘(BPF)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相互交通而形成的瘘管,是肺、胸疾患及肺部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威胁病人生命,发生率为2%~16%,但病死率可达40%[1],所以治疗非常棘手。

因此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目前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随着近期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诊疗的完善,BPF的治疗趋向于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

而精心的护理,也对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治疗:1.1 保守治疗适用于瘘口<3mm并且无感染或感染较轻的患者,以及目前情况不适宜手术不耐受手术者。

1.1.1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BPF的必要措施,闭式引流的目的是将可能感染和已经感染的胸腔积液排出体外,避免支气管残端浸于不洁胸腔积液中。

黄亮[2]的文献中报道一旦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应迅速行胸腔插管引流, 并注意使患者向患侧躺卧, 抬高健侧, 以防患侧胸液经瘘口流入对侧支气管内使患者窒息并造成健侧感染。

抬高健侧还利于健侧肺代偿性扩张。

肺切除术后10天内残端漏气, 若无脓胸, 应立刻二次手术, 直接开胸重新缝合支气管残端, 并用血供良好的自体组织或组织粘合剂加固支撑。

1.1.2 胸腔冲洗胸腔冲洗是诊断和治疗BPF的重要手段之一。

罗清泉等[3]对一些轻度BPF患者,常规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碘伏及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反复冲洗,对部分病人非常有效。

碘伏具有易溶于水、无刺激、杀菌强、无过敏、低毒性;杀菌效果不受脓液、血液、ph值的影响。

支气管镜下自体血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1_例

支气管镜下自体血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1_例

[基金项目]湖北省宜昌市医疗卫生研究项目(A23-1-003)。

△黄婷苑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曾玲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彭倩茹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支气管镜下自体血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1例黄婷苑△ 李文新 何桂媛 曾 玲△ 彭倩茹△ 曾凡军▲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宜昌 443003[摘要]难治性气胸是指自发性气胸患者经胸腔穿刺引流后仍持续性漏气,其治疗手段有限。

目前内科治疗难治性气胸主要有胸腔穿刺抽气、置管引流与胸膜固定术三种方法,外科治疗主要以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为主。

随着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快速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与自体血封堵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为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主观意愿不接受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难治性气胸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报道1例50岁中年男性患者,因反复气胸多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胸膜固定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反复,经采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探查定位与自体血封堵的治疗方法后,患者气胸吸收,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自体血封堵术;难治性气胸;球囊探查[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6-0194-05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6.45A case of refractory pneumothorax treated by autologous bloodocclusion surgery under bronchoscopeHUANG Tingyuan LI Wenxin HE Guiyuan ZENG Ling PENG Qianru ZENG Fanju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Hubei, Yichang 443003, China[Abstract] Refractory pneumothorax means that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continue to leak after thoracic puncture and drainage,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are limited.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main methods for medical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pneumothorax, which are thoracic puncture and aspiration, catheter drainage and pleurodesis surgery. Thoracoscopic surgery or thoracotomy is the main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lective bronchial occlusion surgery and autologous blood occlusion surgery have brought new treatment methods to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pneumothorax who have many underlying diseases, poor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s and subjective will not accept or tolerate surgery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 high safety and good therapeutic efficacy. A case of 50-year-old middle-aged male patient undergoing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and pleurodesis for repeated pneumothorax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s not satisfactory and the symptoms are repeated. After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balloon exploration and positioning, and autologous blood occlusion surgery under bronchoscope, the patient’s pneumothorax is absorbed and effectively cured after operation.[Key words] Selective bronchial occlusion surgery; Autologous blood occlusion surgery; Refractory pneumothorax; Balloon exploration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和继发性气胸(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SP)两种类型[1],临床上常采用胸腔穿刺抽气与置管闭式引流治疗。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策略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策略

支气管胸膜瘘治疗策略总结
重在预防 充分营养支持 ,保持通畅的胸腔引流 瘘口较小、空腔较小,没有明显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单纯行纤支镜
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多次治疗),疗效叠加,不影响后期治疗 瘘口较大(或是多个瘘口),漏气明显,通气无法维持的情况下可
以辅助气囊阻塞导管治疗 合并慢性脓胸者宜行局部胸改,一期或二期肌皮瓣填塞手术
BPF after lung resection
“端瘘” VS“侧瘘”
支气管胸膜瘘的危险因素
• 新辅助治疗 • 年龄>70 • 糖尿病
我们的经验
独立高危因素
• 新辅助治疗 • 辅助治疗 • 余肺切除 • 糖尿病 • 结核
早期支气管胸膜瘘
主要原因:支气管残端裂开 临床表现
突发性呼吸困难 皮下气肿 咳出胸水 严重者伴气管及纵隔偏移 胸管明显漏气 呼吸衰竭表现
气管、主支气管食道瘘
支气管残端瘘
胸膜瘘的类型
支气管胸膜瘘
肺泡胸膜瘘
食管胸膜瘘
气管/支气管瘘的病因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结核性脓胸、肺脓肿、术 后感染、恶性肿瘤、放疗等。
支气管胸膜瘘,BPF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 支气管胸膜瘘指肺泡, 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形成瘘道,多发生于肺叶切除术后 根据瘘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周围型和中心型。
双鼓型镍钛合金封堵器封堵
残腔内胸腔镜治疗
3个月随访复查
右上叶支气管巨大吻合口瘘
粘膜下注射硬化剂
在瘘口周围选择5-6个点进行粘膜下注射 利用硬” 疗法
在粘膜下注射硬化剂的基础上,加用硝酸银可以更好的刺激瘘口处肉 芽组织增生,促进瘘口愈合(化学作用)
早期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封堵器操作方法

支气管封堵器操作方法

支气管封堵器操作方法
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治疗或缓解支气管痉挛或阻塞。

操作方法如下:
1. 在使用支气管封堵器之前,先必须确保器械干净和消毒的状态。

2. 确定封堵器的大小:选择适当尺寸的封堵器,使其能够完全适应患者的支气管,以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同尺寸的封堵器往往有不同的颜色编码。

3. 提醒患者知情同意:在操作之前,详细说明使用封堵器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4. 准备好支气管封堵器:将支气管封堵器从包装中取出,并检查是否有损坏或污染。

5. 植入封堵器:在使用支气管封堵器之前,必须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麻醉和镇静状态。

将支气管封堵器插入患者的支气管,并确保封堵器完全适应支气管,并紧密封闭。

6. 监测患者:植入支气管封堵器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呼吸情况。

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并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支气管封堵器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果你遇到支气管痉挛或阻塞的情况,请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护理查房-支气管胸膜瘘》

《护理查房-支气管胸膜瘘》
流管有无脱落。 (2)水封瓶长管没入水面下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3)更换引流瓶或搬动患者时,先用止血钳双向夹引
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放松止血钳时,先将引流安 置于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的位置。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1)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更换引流装置时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技术。保持穿刺处敷料清洁干燥,一 旦渗湿及时更换。 (2)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依靠重 力引流,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主要原因
支气管残端裂开
治疗方法
最佳对症支持 再次开胸缝合残端 呼吸机维持(高频低压) 气管阻塞导管的应用
themegallery
中晚期支气管胸膜瘘诊断
临床表现(有时症状不典型) 发热,白细胞升高 咳嗽伴脓痰 胸管持续漏气 脓胸,液气胸 肺叶切除后胸内空腔持续不减小
主要原因 残端感染、愈合不良、术后放化疗
支气管胸膜瘘的危险因素
• 新辅助治疗 • 年龄>70 • 糖尿病
我们的经验
独立高危因素
• 新辅助治疗 • 辅助治疗 • 余肺切除 • 糖尿病 • 结核
themegallery
早期支气管胸膜瘘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突发性呼吸困难 皮下气肿 咳出胸水 严重者伴气管及纵隔偏移 胸管明显漏气 呼吸衰竭表现
6、预防便秘: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必要时可以口服缓 泻剂,以防止便秘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血管长期受到感染的侵 蚀、破坏,当用力排便时,可造成胸腔内血管破裂出血。因此要防止患 者便秘,避免排便过度用力。
themegallery
支气管胸膜瘘的术后护理要点
1
加强病情观察、 关注患者主诉, 及时询问有无 不适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瘘封堵新方法—纤支镜下骨髓干细胞注射
2015-01-09 13:43 来源:丁香园作者:baofeichao
字体大小
- |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佳常引起支气管胸膜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也缺乏很好的方法治疗。

最近,来自意大利米兰的Petrella F博士等首次在人体上成功使用骨髓干细胞注射的方法封堵支气管胸膜瘘,该病例发表在2015年1月1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在应用于人体治疗前,Petrella博士等在支气管胸膜瘘的动物模型上进行了尝试,通过气管镜下瘘口处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增生,最终成功闭合瘘口。

图1.患者影像资料.(A)治疗前纤支镜提示右主支气管残端瘘(箭头处),瘘口大小约3mm;(B)治疗前胸部CT提示右主支气管残端瘘,远端与一小腔隙相联;(C)治疗后纤支镜提示右主支气管残端瘘口闭合(箭头处);(D)治疗后胸部CT提示瘘口闭合,与远端残腔隔绝
在此动物模型的经验基础上,Petrella博士等开始尝试使用该方法治疗1名42岁男性支气管瘘患者,该患者为右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纤支镜和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主支气管残端瘘,瘘口大小约3mm(图1A,1B)。

抽取患者自身骨髓后,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气管镜下将1千万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右主支气管残端瘘口,需尽量靠近瘘口的边缘。

60天后,纤支镜检查提示瘘口完全封闭(图1C),瘘口处活检病理提示底层细胞为纤维固有层,上层为呼吸道上皮增生,成纤维细胞取代平滑肌纤维,免疫组化提示p40,DNp63表型,提示鳞状上皮分化。

胸部CT提示瘘口封闭,右主支气管与胸膜腔隔绝(图1D)。

根据该病例的成功经验,Petrella博士等认为该方法可考虑用于肺切除术后小的瘘口的封堵,但由于仅为个案,仍需要更多的病例确定该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