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 无锡景 课件 (4)

合集下载

人因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锡景》课件

人因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锡景》课件

结构: 分节歌,一曲多段词。四个乐句,起、承、转、合。
歌词: 多语气衬词 “呀”“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歌曲学唱
歌曲学唱
演唱时注意: 红色方框,它们是什么?该怎样演唱?
歌曲学唱
歌曲学唱
红色方框中的旋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一字多音,吴侬软语。
叁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吴方言小腔调 的软、糯、甜、媚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 缠绵的音乐特质。
中/国/传/统/音/乐
无锡景
壹 课程导入
欣赏音乐片段,思考: 音乐最能代表了中国哪一个地区? 为什么?
贰 新课学习
歌曲学唱
聆听歌曲,思考: 歌曲的音乐特点有哪些?
歌曲学唱
歌曲学唱
旋律: “音串” 曲折下行的模进。犹如“小桥流水” ,隽永悠长。 1216 5 | 6165 3 | 5653 2 | 3532 1 ||
肆 探究拓展
1
2
3
5
6
《秦淮景》词:陈其钢
我有一段情呀 唱给诸公听呀 诸公各位静呀心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细细呀 道来 唱给诸公听呀 秦淮缓缓流呀 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 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 堂阔宇深呀 白鹭洲 水涟涟 世外桃源呀
《金陵十三钗》 剧照
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
这种“小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 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 民歌。自成一种音乐体裁,我们把他称之为小调。 小调的地域性很强,常用方言演唱。
《无锡景》俗称《侉侉调》, “侉侉调”促成了约在明初 建文年间“弦索”(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弹唱形式)的形成, 因而常被改编成南方曲艺说唱——苏州弹词来演绎。

《无锡景》江苏民歌欣赏初中音乐PPT课件

《无锡景》江苏民歌欣赏初中音乐PPT课件
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小调集萃》
江苏民歌:茉莉花
民歌: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由普通的劳动人民在劳 动和生活娱乐的过程中创作。没有明确的作者,以 口头传播的方式流传至今。汉族民歌主要分为:山 歌,小调,劳动号子三类
小调又称“小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 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表现感 情细腻曲折,情势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 江南地区的汉族民间小调之一,清末至民国初 年时,《无锡景》并无固定歌词,任由演唱者 即兴发挥
+ 江苏无锡的一个茶亭里,游客面对着万顷碧波, 憩歇品茶,一位少女在一把二胡的伴奏下唱着 “我有一段情,唱拨拉诸公听……”幽雅清脆的 歌声为游客们助兴,也为迷人的太湖胜景增添 了美色。这就是传统民歌<无锡景>旧时演唱的 情景。全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 与特产,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末),象呀象申江呀。 + 春天去游玩呀,顶好是梅园。 + 顶顶惬意坐只汽油船呀; + 梅园(末)靠拉笃太湖边呀,满园(哪个)梅树(末),真呀真
奇迹呀。 + 第一个好景致呀,要算头渚,顶顶暇义夏天去避暑呀;山路(末)
曲折太幽雅呀,水连(哪个)山来(末),山呀山连水呀。 + 天下地儿泉呀,惠山脚半边,泉水碧清茶叶泡香片呀; + 锡山相对那惠泉山呀,山脚下两半边,开个泥佛店呀。
旋律婉转优美,情绪细腻温婉
+ 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五声 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 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 羽。
宫 商 角徵 羽

请同学们用五声调式的五个音为以下的节奏型谱上音符,让 其成为一首简短的民歌片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5.演唱 无锡景 课件 (共20张PPT)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5.演唱 无锡景 课件  (共20张PPT)

总结
• 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 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 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 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 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 波音:
装饰音的一种。它分为上

波音和下波音。
• 倚音:
也是装饰音的一种。
谢谢!再见
音乐七年级下人音版 第五单元
无锡景
歌曲学唱 无锡景
背景介绍
• 《无锡景》是江南民间小调之一,其曲 调源自清末民间,在中国南北均有传唱, 多由茶馆,青楼卖艺之女即兴填词,当时 歌词并不固定,多用方言演唱,在江南一 带,除了《无锡景》,还有《苏州景》《 杭州景》《上海景》等多种同曲异词的版 本。
歌曲学唱 无锡景
音乐小知识
• 波音:
装饰音的一种。它分为上波
音和下波音。
• 倚音:
也是装饰音的一种。
课堂讨论
• 与劳动号子对比,小调的特点是什么? • 轻柔、舒缓、流畅、细腻、委婉
小调
➢ 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 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 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清丽 流畅,细腻委婉,优美动听,富于变化。 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 表达。

人教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无锡景》课件

人教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无锡景》课件
12
音准、节奏和力度掌握
音准
在演唱《无锡景》时,要 注意音准的准确性,特别 是歌曲中出现的跳进音程 ,要唱得准确而自然。
2024/1/28
节奏
歌曲的节奏明快而富有弹 性,演唱时要把握好节拍 的强弱规律,使歌声与伴 奏和谐统一。
力度
在演唱过程中,要根据歌 曲情感的表达需要,合理 运用气息和共鸣,控制声 音的力度和色彩。
吴文化的发源地
02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吴歌、吴语、吴剧等艺术形式独
具特色。
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
03
无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如小
桥流水、粉墙黛瓦等。
20
江南水乡音乐风格探讨
2024/1/28
柔美细腻的音乐风格
江南水乡的音乐风格以柔美细腻见长,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 轻盈。
13
演唱技巧指导
呼吸
演唱《无锡景》时,要保持自然、流畅的呼吸,避免气息 过浅或过深。在乐句之间要适时换气,保持气息的连贯性 。
咬字吐字
歌曲的歌词清晰、押韵,演唱时要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度 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归韵收音的技巧,使歌声更加动 听。
2024/1/28
发声
在发声方面,要注意打开喉咙,保持声带的松弛和自然。 运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结合,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分享对《无锡景》 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 看法。
2024/1/28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 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 。
24
角色扮演:模拟导游介绍无锡风光

七年级《无锡景》音乐课件

七年级《无锡景》音乐课件

CHAPTER 05
音乐欣赏与拓展
相关音乐作品推荐
1 2
《二泉映月》
阿炳的代表作,展现了无锡的美丽景色和深厚文 化底蕴。
《太湖美》
以太湖为背景,歌颂了太湖的秀丽风光和丰富物 产。
3
《紫竹调》
江南地区的民歌,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江南风 情。
不同版本《无锡景》比较欣赏
原版《无锡景》
01
以吴侬软语演唱,曲调婉转悠扬,充满了江南韵味。
CHAPTER 04
演奏实践与指导
钢琴伴奏技巧讲解
和弦选择与运用
根据歌曲旋律,选择合适 的和弦进行伴奏,营造出 丰富的音乐氛围。
节奏把控
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保 持稳定的伴奏速度,与演 唱者紧密配合。
情感表达
通过钢琴伴奏传递歌曲的 情感,使伴奏与演唱相得 益彰。
演唱技巧指导与示范
呼吸控制
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帮助学生在演唱时保持气息流畅。
使用方法。
节奏
讲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和节拍的计算 方式,以及常见节奏型的识别和运 用。
节拍
阐述节拍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意义, 以及节拍的强弱规律和指挥方法。
音阶、音域及音色
01
02
03
音阶
介绍音阶的定义和分类, 以及自然大调、自然小调 等常见音阶的特点和构成 。
音域
讲解音域的概念和分类, 以及各音域的特点和在音 乐表现中的作用。
情感表达
学生们在演奏中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无锡景》所描绘的美丽景象和 深厚情感,但个别学生还需加强情感投入。
团队协作
在合奏环节,学生们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但在个别细节处 理上还需加强沟通和协调。
下节课预告及准备事项

音乐《无锡景》ppt课件

音乐《无锡景》ppt课件

活动成果展示
将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和成果进行 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无锡 景》。
THANKS
感谢观看
时代精神传达与影响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01
歌曲通过描绘无锡的美景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了听众的爱
国情感,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倡导和谐社会理念
02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歌词,传达了和谐、美好的社会理念,引
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共建和谐社会。
推动地域文化传播
03
歌曲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音乐的传播,推动了无锡地域文化
民族音乐元素融合
民族乐器的运用
歌曲中运用了二胡、琵琶、笛子 等民族乐器,丰富了音乐的色彩 和表现力,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独
特魅力。
民族调式的运用
歌曲采用了民族调式,如五声调式 等,使得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易于引起听众的共鸣。
民族舞蹈的融入
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融入了民族舞蹈 的元素,如扇子舞、水袖舞等,使 得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更具观赏 性和艺术性。
本课件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可 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生动的学习 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通过对《无锡景》的欣赏和学习,可 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对民 族音乐的认知和感受力。
课件内容概述
作品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无锡景》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 地位和影响。
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分析
优美动听,婉转悦耳,运 用了丰富的装饰音和华丽 的演奏技巧。
节奏特点
舒缓悠扬,与旋律相互映 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 好的音乐氛围。
歌曲结构与旋律分析
歌曲结构
多段体结构,每段歌词描绘不同 的无锡景色,旋律随之变化。

《无锡景》PPT教学课件

《无锡景》PPT教学课件
无锡景
初听《无锡景》,说说音乐有什么特点?
旋律
细腻秀美 婉转曲折
富有江南特色
简介《无锡景》
《无锡景》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 小调。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 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
波音
3
唱成
·· ·
232
前倚音
唱成
·
6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1216 5 6165 3 5653 2 3532 1
5
6
7
3
4
12
宫商 角 徵 羽
复听歌曲,你觉得歌声有什么特点?
细腻婉转
亲切柔和
流畅连贯
欣赏吴方言演唱版本的《无锡景》。
想一想 吴方言版本的《无锡景》和我们刚才唱的 有什么区别?
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 曲。小调体裁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 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初中音乐无锡景完整ppt课件

初中音乐无锡景完整ppt课件

春天去游玩呀顶
好是

熟 位同学静呀静静
听呀:让我末唱
顶顶写意坐只汽 油船呀,
景 一支常熟景呀,
细细那道道末唱
么靠拉笃 边呀,满园那个
拨拉大家听呀。
江南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山清水秀的地形地 貌孕育了秀丽柔美的江南音乐,让 我们畅游在江南音乐中感受它带给 我们的无穷魅力!
.
12
.
1
辩一辩:
曲名 《牧歌》
地域 新疆
《青春舞曲》 蒙古
《无锡景》 江苏
情绪 舒展、辽阔 热情、活泼 优美、抒情
无锡景 ——江苏民歌
.
3
初宫调式
无锡景 ——江苏民歌
.
6
民歌中的方言、衬词带有感情色彩,是地方风格的体现
常 我有一段情呀唱
拨拉大家听,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淮景》词:陈其钢
我有一段情呀 唱给诸公听呀 诸公各位静呀心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细细呀 道来 唱给诸公听呀 秦淮缓缓流呀 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 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 堂阔宇深呀 白鹭洲 水涟涟 世外桃源呀
《金陵十三钗》 剧照
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 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所以和 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1
2
3
5
6
小调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我们在课后要多去接近和了解民 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 魅力!
制作人: 郑小雪
• 《无锡景》既作歌名,又是曲牌。其曲调 既擅长细柔绰约的感情抒发,,又兼有叙 事陈述的表现功能。这首小调不但在华北、 江南、苏皖一带盛行,湖南、湖北、四川、 广西等地也有传唱,它还是江苏地方戏曲 扬剧音乐中常用的曲牌之一。小调流传到 各处,往往一曲多用——被填上各种新词, 产生出大同小异各具特点的变体。
《无锡景》俗称《侉侉调》, “侉侉调” 促成了约在明初建文年间“弦索”(琵琶、 三弦等伴奏的弹唱形式)的形成,因而常被 改编成南方曲艺说唱——苏州弹词来演绎。
听一听:讨论两段作品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
• 片段一: 河北民歌《小放牛》 • 片段二: 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
中国戏曲与民间音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的关系
试着唱一唱小调哦,小调的旋律有什么 特点,用一个词概括。
旋律——曲折、环绕进行
人 将

唱一唱《龙船调》, 小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 女: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 妹娃子要拜年哪喂, 女: 金那叶儿锁,银那叶儿锁 阳雀叫呀么搔着鹦哥 哎搔着鹦哥 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男:(1)我就来推你嘛! (2)还是我来推你嘛!
请问:《军民大生产》属于民歌体 裁中的哪一类?

劳动号子——具有协调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 其歌唱方式:一领众和

那小调的歌唱形式以什么为主?
• 小调一:《茉莉花》 • 小调二:《龙船调》
• 歌唱方式——以独唱为主,其次是“对
唱”形式或歌舞形式。
• 小调——俗称“小曲”,是人们在劳动
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 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 歌词——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
结构
• 语言——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来
演唱
结构——分节歌,一曲多段词。单乐段,四 个乐句居多,起承转合式或一问一答对应式。




• 旋律——多呈曲折形态,级进多于跳进, 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用民族调式。 • 结构——分节歌,一曲多段词。单乐段, 四个乐句居多,起承转合式或一问一答对 应式。 • 歌词——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 • 语言——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来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