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的拉稀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牛常见的拉稀类型及其防治

牛常见的拉稀类型及其防治

疗 耕 牛 慢 性 消 化 道 疾
病 .加 强 对 牛 的饲 喂 调 理 .减 轻 耕 牛 劳 役 负 重
需 加 强 牛 的 调 理 . 牛 补 喂 适 量 的 干 给
草或 稻草 . 控制 幼 嫩 的青 草和青 料 的
采 食量 .拉稀 的病 牛 即可 得 以康复 ,
对 拉 稀 病 症 较 重 的 患 牛 可 取 生 姜 5 5克 ,捣碎 炒熟 。加入 白酒 5 ~ 07 0
10毫升 , 次 给 牛 内服 ,每天 3次 , 0 1
30 0 0毫升 、维生 素 C 2 4克 ,一 般 ~
每 天 内服 3次 .连续 内服 2 3天 : ~ 对 重 症 患 牛 则应 配合 静 脉 注 射 1 %葡 0 萄 糖酸钙 注射 液2 0 5 0毫 升 0~0 3 .草料 不 洁性 拉 稀 由 于牛 采
食 了不 洁 的草 料 、饮 用 了 不 洁 的饮 水 . 致牛 发 生细菌 性 胃肠 炎 而引 起 导
稀 是 牛 的一 种 常 见 病 2 3天 即可 治 愈 ~ 和多发 病 据分 析 . 引 2 .瘤 胃酸 中毒 性拉 稀 由于牛
神 沉郁 . 膜 呈 淡 红 色 . 欲 减 退 甚 结 食 至废 绝 , 目光呆滞 , 步态蹒 跚 , 肢踢 后 腹. 严重 病 例 甚 至 卧 地 不 起 . 牙 呻 磨
生霉 菌 性拉 稀 的牛 .可 用 0 %食 盐 . 9 水 2 0 ~ 0 0毫 升给 牛 内服 . 50 4 0 每天 内 服 2 3次 . ~ 同时供 给 牛新鲜 的青绿 多 汁饲 料 . 对重症 患 牛则 应 配合 静脉 注 射 5 %葡 萄 糖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1 0 ~ 00
进 行肌 肉注 射 . 同时 配合 内服磺 胺 嘧 啶 ( 次量 按 牛 每千 克 体重 02克 . 首 .

以水样或糊状腹泻为主牛病的防治

以水样或糊状腹泻为主牛病的防治
的气体、泌乳量降低、脱水和一定的神经症状为特征。
12、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内脏器官、组织及其血管周围广泛发生的淀粉样蛋白浸润,引起内脏器官
功能异常的一种综合征。本病多为慢性病程,临床上以消瘦、生产性能下降、肝功能异常和蛋白尿
等为特征。
13、结肠炎:是在炎症状态下,结肠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作用降低,导致腹泻的一种肠道疾病。
境因素的抵抗力弱,常用消毒药均能杀死本菌。
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由菌体抗原(O )、荚膜抗原( K )和鞭毛抗原( H )组成。已知 O 抗原有
170多种, K 抗原有100多种, H 抗原有50多种。用O : K : H 排列表示大肠杆菌诸多血清型。
本菌黏附素主要有F5(K99)和F41,肠毒素为 ST ,常见 O 抗原有 8 、 9 、 20 、101 等。产肠
2、副结核病: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随同粪便排出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和牧草,经消化
道传播。犊牛吸吮病母牛乳汁经口感染,也可经子宫内感染胎儿。牛最易感,其中幼龄牛的易感性
更高。散发或
有时成为地方流行性。
3、牛空肠弯曲菌腹泻: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菌牛,本菌在鸡和猪肠道中隐性感染率很高,这对
等长或稍不等。雌虫体长为14~30cm,尾端较直、生殖孔开口于虫体前部。虫卵近于球形,大小为
70~80μmx60~66μ m ,卵壳厚,外层呈蜂窝状,胚胎为单细胞期。
大肠杆菌﹣﹣麦康凯培养基呈粉红色菌落
大肠杆菌﹣﹣麦康凯培养基上粉红色菌落
大肠杆菌﹣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呈灰白色圆形中等大小菌落
大肠杆菌- S.S 培养基呈粉红色菌落
养管理不当如突换草料,饲喂不定时、定量等;毒物和化学药品的刺激。
(2)、继发性因素。见于产后瘫痪、酮病、创伤性网胃炎、腹膜炎、产后败血症、布鲁氏菌病、

新生牛犊拉黄稀、拉绿屎,原因、治疗用药,终于说全了

新生牛犊拉黄稀、拉绿屎,原因、治疗用药,终于说全了

新生牛犊拉黄稀、拉绿屎,原因、治疗用药,终于说全了拉黄稀一、新生牛犊拉黄稀怎么治疗1、新生牛犊拉黄色稀粪一般发生在3月内,主要由蛔虫引起。

治疗方法:可以用敌百虫,按照牛体重每千克投药25毫克,一次投喂。

也可以使用5%盐酸旋咪蹉注射液,按照牛体重每千克投药6毫克,一日分两次肌肉注射。

还可以对瘦弱牛犊注射10%樟脑磺胺钠或20%安那加15毫克。

或者使用中药治疗,取槟榔,贯众,裶子,雷丸,使君,乌梅各15克剪汁,1天分1次投喂。

2、当犊牛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让犊牛自由饮用。

不能自吮时,可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5%葡萄糖、5%碳酸氢钠各250毫升,氢化可的松100毫克,维生素C10毫升混合,给犊牛进行一次静脉注射。

轻症每天补液1次,重危症每天补液2次即可。

3、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并经常进行消毒,铺垫干燥褥草。

平时一定要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配比,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勿使其饥饿或过饱,确保母牛有良好的营养水平。

这样在产后才能分泌充足的乳汁,满足新生犊牛生理需要。

二、新生牛犊拉黄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环境应激犊牛在出生后身体结构和功能还未完全发育,尤其肠胃消化系统,这时对于环境适应力差,对于噪音、陌生气味较为敏感。

这些情况会导致犊牛消化系统紊乱,产生腹泻。

一般在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大、环境差以及长途运输也会导致犊牛应激反应而腹泻。

2、病菌、病毒感染如果犊牛生活圈舍的环境复杂,病菌和病毒就容易生长繁殖。

刚出生不久的犊牛抵抗力较弱,加上气候变化,极易感染病菌和病毒,引发食欲不振、精神失常、腹泻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犊牛死亡。

3、喂食不当犊牛在喂食过程中,如果喂食的饲料不新鲜,或者是喂食了变质和霉变的饲料,就会导致犊牛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的状况。

特别是在断奶时,喂食饲料这段时间,犊牛肠胃未能适应就会导致腹泻,患病后也会排出水样花粪便。

拉绿稀一、新生牛犊拉绿屎怎么回事1、草食性拉稀牛犊在采食过多的嫩芽和青草后,可能会导致牛胃肠功能失调,一般患病牛犊的粪便呈绿色,食欲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出现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以及排便频繁的症状。

犊牛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肠道感染、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等。

正确分析犊牛腹泻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1.肠道感染:犊牛常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和腹泻。

常见的肠道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鉴别性淋巴结炎病毒等。

2.消化不良:犊牛长期饮用脏水或喂养不当的乳制品,会导致消化道功能不良,进而引发腹泻。

3.肠道寄生虫:蛔虫、钩虫、鞭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犊牛腹泻。

这些寄生虫会留在肠道内吸收犊牛的营养物质,干扰正常消化吸收,引起腹泻。

1.病原治疗:对于犊牛腹泻的最初治疗,首先应该确定病原体,并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肠道感染,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如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等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按照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药物。

2.改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犊牛腹泻的发生。

应该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和合适的饲料,避免使用脏水或污染的饲料给犊牛喂养。

同时,要进行规范的消毒和清洁,保持环境的卫生和干燥,防止致病菌的传播。

3.纠正营养不良:对于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腹泻,应该进行适当的纠正营养不良的措施。

可根据犊牛的年龄和体重,调整合适的饲喂量和饲喂频率,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吸收。

4.驱虫治疗:对于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腹泻,需要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驱虫药物包括氯胺酮、苯咪唑等。

通过用药进行驱虫,可以减少寄生虫对犊牛的消化道吸收和排泄的干扰,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总结起来,犊牛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措施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

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诊断腹泻的病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并进行预防措施,以保证犊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奶牛腹泻是指奶牛出现腹泻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食物吸收不良、粪便湿润、水分增多等症状。

腹泻不仅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及早发现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维护奶牛健康和养殖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1. 病原体感染:奶牛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病毒有牛冠状病毒等;寄生虫有原虫、线虫等。

2. 饲料问题:奶牛饲料中的污染和变质也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

饲料发霉、变质、污染或结晶度不足等都可能引起奶牛腹泻。

3. 营养不良:奶牛饲料中盐、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缺乏也会造成奶牛腹泻。

4. 环境问题:奶牛的生活环境如牛舍卫生状况和粪便处理等也会影响奶牛的消化道健康,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5. 疫苗接种不良:奶牛在接种疫苗时,若接种方法不正确或苗液质量不佳,也可能引发腹泻。

6. 其他原因:奶牛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气候变化大、水质不洁等情况下,也容易引发腹泻。

二、奶牛腹泻的临床症状奶牛腹泻的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下降:奶牛患有腹泻时,由于胃肠道不适,食欲会明显下降,导致饲料摄入减少。

2. 大便异常:奶牛患有腹泻后,粪便质地变软,甚至呈现水样,不规则排泄。

3. 腹胀:患有腹泻的奶牛常常出现腹胀情况,腹部膨胀,排便不顺畅,出现内热症状。

4. 身体瘦弱:奶牛腹泻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长期腹泻还会导致身体瘦弱,毛色变差。

5. 行为异常:患有腹泻的奶牛还会出现精神不振、走动困难等行为异常情况。

三、奶牛腹泻的诊断方法发现奶牛腹泻症状后,应及时进行诊断,找出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奶牛腹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1. 临床症状分析:根据奶牛腹泻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能的病因。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奶牛腹泻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奶牛肠道内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侵入导致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方法。

一、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牛腹泻常见的细菌病原菌有沙门氏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弧菌、负氧菌等。

2、病毒感染:主要有牛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腹肺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传染性角膜炎等。

3、真菌感染:常见的有毒霉素、黄曲霉菌等。

4、寄生虫感染:牛体内寄生的寄生虫有大肠杆虫、异尖线虫、铜屑虫、蛔虫等。

二、临床症状
1、食欲减退,食量减少。

2、粪便稀薄,甚至呈水样或血样,肛门周围附着黏液。

3、常伴有发热、腹泻、腹胀、拉嗓等。

4、严重病例有全身疲乏、乏力、同步痉挛、心率不齐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2、病原诊断:采用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真菌检测、寄生虫检测等。

3、动物解剖:进行解剖查体,包括常规解剖、病理解剖等。

四、防治措施
1、环境卫生: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养殖场粪便、积水等。

2、饮水卫生:定期清洗饮水设备和饮水池。

3、增强免疫力:定期为奶牛注射各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4、适当使用化学药物:如含钴维生素B12、蛋白酶、庆大霉素等药物,但药物使用过程需注意用药量和时间,以免产生药物残留等不良后果。

总之,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预防,坚持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和免疫注射等,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稳定产奶。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包括饲料突然改变、饮用水质量差、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下面将对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奶牛腹泻的发生原因:1. 饲料突然改变:奶牛的消化系统对饲料的突然改变比较敏感,如果饲料突然由粗饲料转变为精饲料,或者由高纤维饲料转变为低纤维饲料,会导致奶牛腹泻。

2. 饮用水质量差:如果奶牛饮用的水质量差,其中含有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就会引发腹泻。

3. 细菌感染:奶牛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

4.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有牛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下呼吸道综合征等。

5. 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如旋毛虫、原虫等寄生在奶牛的肠道内,会引起腹泻。

奶牛腹泻的临床症状:1. 腹泻:奶牛的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颜色较浅。

2. 消化不良:奶牛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消化功能减弱。

3. 脱水:腹泻会导致奶牛体内水分丧失过多,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体温升高等。

4. 乳量下降:腹泻会影响奶牛的身体状况,导致乳量下降。

5. 腹部胀气:腹泻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会引起腹部胀气,奶牛出现腹部膨胀或肠鸣音明显增加的症状。

奶牛腹泻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通过观察奶牛的临床症状,如粪便性状、消化不良症状、乳量下降等,初步判断是否为腹泻。

2. 粪便检查:对奶牛的粪便进行检查,可以发现病原体、寄生虫卵等,确定腹泻病因。

3. 细菌培养:对奶牛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培养,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

4.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奶牛体内的免疫情况,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

奶牛腹泻的防治:1. 改善饲料质量:保持奶牛的饲料稳定,避免突然改变饲料,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有利于奶牛的消化系统健康。

2. 加强饮水管理:定期清洗水槽、水管等设施,确保给奶牛提供清洁的饮用水,避免给奶牛饮用污染的水源。

天气越来越热谨防牛腹泻

天气越来越热谨防牛腹泻

天气越来越热谨防牛腹泻夏季温度高,湿度大。

在这种环境下饲草饲料很容易发生霉变,牛一旦采食霉变饲料后便可能会发生拉稀的现象。

再加上夏季可供牛采食的青绿多汁饲料比较多,以及高温高湿环境下各类有害菌大量繁殖,因此夏季牛拉稀的现象要比其他季节增多。

今天养牛之家就详细介绍一下牛拉稀的原因及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霉菌性拉稀牛饲喂发霉饲料极易引起霉菌性胃肠炎。

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甚至停止,持续拉稀,粪便恶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使用各种抗菌剂治疗无效。

治疗:每次灌服0.9%食盐水2500-4000毫升,每日2-3次,同时供给新鲜青绿多汁饲料。

重者需要静注5%葡萄氯化钠注射液1000-3000毫vc2-4克。

二、慢性消化道疾病当牛长期处于饲养管理不当的环境下,十分容易发生前胃弛缓、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进而出现长期腹泻。

当发生上述三种情况下的拉稀时,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同样可能转为慢性胃肠炎长期拉稀。

建议大家:对于这类牛应该以调为主,饲喂优质易消化的饲草饲料,改善饲养环境,定期进行驱虫与健胃,并增加运动量与光照时间。

经一段时间的细心管理,这种情况就会改善。

三、牛瘤胃酸中毒性拉稀大多是由于牛饲喂了过酸的青贮料、酒糟以及一次性采食精料过多等导致,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病例甚至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虚脱状态;病初患牛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排绿色泡沫状水泻,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牛便血而死亡。

防治:饲喂牛的草料应尽量力求新鲜、多样化,对贮藏时间过长的青贮料、酒糟等不可一次性饲喂过多,给牛补喂精料要循序渐进。

对已发生瘤胃酸中毒性拉稀的牛,可取石灰50-100克,加水1000-1500毫升,充分搅拌静置沉淀5-10分钟后,取上清液一次给患牛内服,每日内服3次,连续服用3天。

四、不洁性拉稀当牛长期或大量采食霉变、受污染以及具有毒性的饲草饲料时,其胃肠便会进行自我保护从而发生拉稀现象,我们将其称之为不洁性拉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常见的拉稀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拉稀是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据分析,引起牛拉稀的病因众多,临床症状也表现不一,在养牛生产中,养殖场(户)要有效地防范牛拉稀的发生,必须根据牛不同的拉稀类型和发病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现将临床上牛常见的拉稀类型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牛霉菌性拉稀是由于牛采食了发霉变质的草料而导致牛发生霉菌性胃肠炎而引起的拉稀。

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委靡,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呈现持续性拉稀,且稀便恶臭并常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患牛的体温并不升高,一般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均无疗效。

防治方法:应及时更换牛的草料,严禁用发霉变质的草料喂牛;对已发生霉菌性拉稀的牛,可用0.9%食盐水2500毫升~4000毫升给牛内服,每日内服2次~3次,同时供给牛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对重症患牛则应配合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毫升~3000毫升、维生素C2克~4克,一般2天~3天即可治愈。

牛瘤胃酸中毒性拉稀多是由于饲喂了过酸的青贮料、酒糟以及一次性采食精料过多等,导致牛瘤胃酸中毒而引起的拉稀。

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病例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虚脱状态。

病初患牛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治疗不及时最后会导致牛便血而死亡。

防治方法:饲喂牛的草料应尽量力求新鲜、多样化,对储藏时间过长的青贮料、酒糟等不可一次性饲喂过多,给牛补喂精料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次性补喂过多,谨防牛发生瘤胃酸中毒性拉稀。

对已发生瘤胃酸中毒性拉稀的牛,可取石灰50克~100克,加水1000毫升~1500毫升,充分搅拌静置沉淀5分钟~10分钟后,取上清液一次性给患牛内服,每日内服3次,连续内服2天~3天;对重症患牛则应配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毫升~500毫升。

牛草料不洁性拉稀是由于牛采食了不洁的草料、饮用了不洁的饮水,导致牛发生细菌性胃肠炎而引起的拉稀。

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甚至废绝,呈现持续性拉稀。

病初患牛排便如喷射状,后期排便乏力,且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

防治方法:饲喂牛的草料、饮水应保持清洁干净,切忌因草料和饮水不洁引发牛不洁性拉稀。

对已发生不洁性拉稀的牛,可用大蒜60克,捣碎,加适量水给牛内服,每日3次;对重症患牛则应按牛每公斤体重5毫克~10毫克氯霉素进行肌肉注射,同时配合内服磺胺嘧啶(首次量
按牛每公斤体重0.2克,维持量为0.1克),每日2次。

牛贪青性拉稀多是由于开春后,牛初牧的几天一次性采食了过多的刚萌芽的幼嫩青草或青料,导致牛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拉稀。

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食欲均表现良好,且体温正常,仅出现拉稀病症,且粪便稀薄呈青绿色。

防治方法:养殖场(户)在开春后对牛放牧的最初几天,应给牛先饲喂粗料(粗料最好选用青贮玉米、氨化稻草、花生秧、红薯秧等),将牛喂得半饱后再出牧。

经过15天~20天的过渡,待牛的胃肠机能逐渐适应消化青草后,再转入全天正常放牧,严防牛贪青而发生拉稀。

对轻症患牛只需加强调理,给牛补喂适量的干草或稻草,控制幼嫩的青草和青料的采食量,牛的拉稀病症即可得以康复;对拉稀病症较重的患牛可取生姜50克~75克,捣碎炒熟,加入白酒50毫升~100毫升,1次给牛内服,每日3次,连续内服2天~3天即可治愈。

耕牛劳伤性拉稀常常是由于耕牛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加上饲养管理不良导致耕牛体质瘦弱,养殖户因农活紧而持续加重耕牛的负重时间,导致耕牛的筋骨和脏腑受伤而引起劳伤性拉稀。

患牛一般表现为精神疲惫乏力,整日卧地,食欲减少或废绝,呈现长期持续性拉稀且稀便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患牛体温一般并不升高。

防治方法:应在及时治疗耕牛慢性消化道疾病,加强对牛的饲喂调理,减轻耕牛劳役负重的前提下,可取苏木50克~75克,煎水候温后,加入切碎的鲜铁树叶50克~75克,1次给牛内服,每日3次,连续内服3天~5天即可治愈;对拉稀病症较重的患牛则应配合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毫升~3000毫升、维生素C2克~4克,一般5天~7天即可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