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环境学
童浩-食品环境学

2.食品包装、运输、销售环境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品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工具不洁,运输人员操作不当,或使 用装运过化工原料等有害物质的车船运输食物或与食物混运等均会 引起视频的污染。 从销售来看,散装食品存在着影响食品安全性的环节。首先是 环境差,无论是加工环境还是销售环境,卫生条件都达不到标准。 一些加工好带到集市上卖的食品,如糖果糕点。煮制肉食等,其加 工场所多半是家庭作坊式的,规模小、环境差条件简陋。加工者往 往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有无传染病等无从知晓。因为集市大多设立 在道路两旁露天经营,过往的人群车辆不时扬起尘土,销售环境很 差。其次是原辅材料难以控制。比如糖果糕点,因为没有包装,执 行的生产标准根本无从说起,所使用的白糖、蜂蜜、面粉、油类等 原辅料,其质量全由加工者主观决定,很容易造成以次充好等质量 问题。
3. 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动物性食品是人类膳食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世界各 地流行的动物疫病也是造成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口蹄疫、 疯牛病、禽流感的几次流行几乎使人们闻禽色变。一些病毒 能够以食物作为载体引起病毒性疾病,例如,病毒性肠胃炎 和病毒性肝炎。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都可以通过食物 将疾病传播都人体。
(二)滥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Nhomakorabea
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 并在人体内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添加一定剂量的食品添 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 剂的现象比较严重。 例如:为了使面粉变白超限量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 酰”;腌菜中超量使用苯甲酸;饮料中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甜 味剂;在熟食品、卤制品中过量添加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 盐等;再水产产品中违法添加甲醛等。 因此,要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 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食用量标 准的制定、标准的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审批手续、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批等。
食品环境学试题B

9
8
7
6
5
4
3
2
1
号题
�内表 下在填须必案答终最� �分 52 计共分 1 题每�题择选项单、四
等 、
人卷阅
分
得
有物染污要主的水废品食、6
位电原还化氧的壤土加增�B 源能规常�D 源能新�C
B� �是的效有制控的的害砷壤土对施措列下 .32 源能次二�B B� �于属油煤 .22 物植感敏�A 源能次一�A
位电原还化氧的壤土低降�A
物植强性抗�C
物植等中性抗�B
物植种三述上选别分可�同不期周长生物植据根�D
同不也量容境环的得所、同不法方究研�D 性制限有具量容境环�C
�选应物植的染污气大映反、测监于用 .12
值量大最的许容所中壤土在物染污的定规所�标目定一据根指是�A 物生原的雨酸�D �
关有底本境环与�B
大增而高提的级养营�A
止废或订修可要需际实据根�B 更变意任得不�A
பைடு நூலகம்
�于位层间中�中层气大 .71
级区地�D 散扩理物�D 温保�D
级县�C 化氧学化光�C �
。_____后布发定制其在�位地律法有具准标境环 .61 级市�B 级省�A
� �”准标境环方地“定制以可才府政方地级一哪 .51 用作的要主最着起� � �解降中水在物机有 .41 质土性酸和中�B � �是因原要重最�灰石撒中壤土在 .31 能功的产生与活生�A 能功净自体水�B 菌杀�A 化氧学化�B 化氧物生�A
苯联氯多�A
�些哪有别类和径途的染污品食、2
�律规的性特素要境环关有析分试�的成组素要境环个各由是境环、1
分 02 共�分 01 题小每�题答问、六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688—食品环境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环境学
1.填空题食品的安全性可以分为生产安全和经营安全。
2.
起的污染)。
3.痛
痛病是由于稻米中镉含量较高而引起的,水俣病是由水产品中的
甲基汞中毒引起的。
二、名词解释
1.化学需氧量(COD
性物质的量。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评价指数又称环境污染指数。
用数学公式归纳环境的各种质量参数,并以简单的数值综合表示环境污染的程度或环境质量的等级。
3.介水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infection disease)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三、问答题
1.简述食品安全与环境的关系
仅作参考:食品原料产生于我们所拥有的环境,环境的好坏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品质。
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食品安全建立于环境之上。
食品来源于是农作物,农作物的生长必须有很好的自然条件,也就是只有环境好,食品质量才能保证。
环境不好,污染严重,农作物变异,发生基因变化或者长出来的果实含有害物质,污染的农作物生产出来的粮食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食品是不安全的。
故需要保护环境,倡导大众保护环境。
在这基础上,才有可能生产出好的食品。
2. 大气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影响因素
仅作参考:答:大气污染有的是由于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及动植物腐烂等产生的烟尘、。
食品环境学 多环芳烃的危害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是目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质。
此类化合物对生物及人类的毒害主要是参与机体的代谢作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和生物难降解的特性。
多环芳烃按照芳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稠环芳烃,即相邻的苯环至少有2 个共用碳原子的多环芳烃,其性质介于苯和烯烃之间,如萘、蒽、菲、丁省、苯并[a]芘等;第二类是苯环直接通过单键联合,或通过一个或几个碳原子连接的碳氢化合物,称为孤立多环芳烃,如联苯、1,2 - 二苯基乙烷等。
目前已知的PAHs约有200多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如大气、水体、土壤中。
据研究[1],我国主要城市的大气中BaP的含量较高,北京、天津、上海、太原、抚顺等城市工业区大气中BaP的含量分别高达11.45μg/1000m3、29.3μg/1000m、5.8μg/1000m3、36.7μg/1000m3、10.63μg/1000m3,我国主要河流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PAHs 的污染。
王平等[2]的研究表明,在黄河兰州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 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P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
杨敏等[3]测定了辽河干流15个沉积物样品中16种EPA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辽河沉积物中总PAHs含量介于2718~1479 ng/g,平均值为28515ng/g,其中蒽、菲、芴含量较高。
土壤中PAHs 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据研究,天津市土壤中的PAHs 含量为20 ~ 704 μg/kg[4];环渤海地区西部表层土中PAHs平均含量为(546±8.54)μg/kg[5];东莞市农业土壤中的PAHs 含量29 ~4079 μg/kg,平均含量413μg/kg[6]。
食品环境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环境(WHO):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现实或远期影响。
2、健康(WHO):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身体健壮,更重要的是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3、可持续发展: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生物化学需要量(BOD):表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经热分解所需的氧量。
5、食品掺杂:在食品中非法加入非同一种类或同种类的劣质物质。
食品掺假: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同种物质。
食品伪造:指人为的用若干种物质经加工仿造充当某种食品销售的违反行为6、辐照食品:指用钴60,铯137两种元素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兆电子伏的电子束辐照加工出的食品。
7、转基因食品:指用转基因生物创造或生产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8、环境标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环境为目标而制定的统一规范。
9、“三品”的定义:⏹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规范,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粗加工的使用农产品。
⏹绿色食品:指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A级绿色食品: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指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适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食品环境学读后感

食品环境学读后感以前我去超市买东西,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食品,只关心哪个好吃、哪个便宜。
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食品背后的环境事儿可太多了。
比如说那些水果和蔬菜,以前觉得只要洗干净就能吃了。
但实际上,它们生长的土壤要是被污染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像住在一个脏脏的房子里的人,怎么能健康呢?那些土壤里的重金属啊,就像隐藏的小怪兽,悄悄地钻进蔬菜水果里,要是我们不小心吃下去,它们就在我们身体里捣乱。
还有水的问题。
书里提到水对食品的影响,我才恍然大悟。
我们喝的水要是不干净,灌溉到农田里,农作物也跟着遭殃。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水不好,食物就不好,我们吃了不好的食物,身体也不好了,然后又可能影响到我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方式。
说到食品加工环境,那也是相当有讲究。
那些小作坊,如果卫生条件不达标,生产出来的食品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
我就想起有一次吃了路边小摊贩的小吃,结果肚子疼了半天。
那时候还怪自己肠胃不好,现在才明白可能是食品加工的环境太差,细菌啊什么的都在食物里开派对呢。
从大的方面看,全球气候变化也在影响着食品环境。
温度变了,降水变了,有些地方的农作物都不知道该怎么生长了。
就像一个习惯了在温和气候下生活的人,突然被扔到了酷热或者严寒的地方,肯定会不适应。
农作物也是一样,它们不适应了,产量就下降,品质也可能变差。
这时候,我们的食物供应就可能出问题,说不定哪天我们爱吃的某种水果就变得超级贵,或者干脆就买不到了。
不过这本书也不完全是在吓唬我们。
它也给了很多希望。
比如说有机农业,就像食品环境界的一股清流。
有机农业注重土壤的健康,不使用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药剂,这样生产出来的食物就像在健康环境里长大的健康宝宝,对我们的身体也好。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有机食品,这也是大家对食品环境意识提高的表现。
食品环境学(“环境”相关文档)共101张

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
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
境
要
素
水
大气
生物体
水体
水圈
大气层
大气圈
生物群落
生物圈
环境结构单元
环
境
系
统
环境要素的特性
最差(小)限制律:
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
”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三个阶段的核心问题:
①.“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
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
②.“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
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
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
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天灾、人祸图片
2、环境问题的分类
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天灾: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
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人祸: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 人为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
• 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形
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等现象,即生态
环境破坏问题;
• 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
和破坏问题。
天灾,常常因人祸而增强。
食品环境学复习题2010.6.23

食品环境学重点复习题概念题:环境、环境科学、环境污染、环境问题、食品环境、食品环境科学、食物链、自然链、加工链、白色污染、食品资源环境、食品原料生产环境、食品加工环境、生物富集作用、环境要素、环境系统、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生态破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生态安全、温室效应、赤潮、土壤、土壤自净作用、大气、大气污染、大气自净作用、环境干扰、动物福利、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环境标准、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食品环境质量、食品环境质量评价问题:1、食品环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2、食品环境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食品环境学的特点有哪些?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主要有哪些?5、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6、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有哪些?7、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8、解决生态失衡的对策有哪些?9、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10、简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11、工业活动对环境有哪些影响?12、新科学技术发展与环境的关系?13、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4、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5、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16、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对策有哪些?17、简述食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18、简述食品中的苯并芘[B(a)P]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19、简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者的异同点。
20、简述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21、简述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意义。
22、举例说明滥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23、举例说明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24、举例说明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25、举例说明水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26、从全面分析人类食物链(包括自然链和加工链两大部分)入手,阐述食品与环境的关系。
27、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问题?谈谈你对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的认识和看法。
28、谈谈你对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食品环境:原料生产环境是指原料的产地环境条件、设施农业条件以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品等对农产品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的总和。
食品加工环境是指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和流通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总和。
食品安全的含义:一是国家和社会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食物安全;二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问题的影响(Food safety)即食品安全。
食品与环境的关系1.食品资源环境土壤、大气、水和自然环境等。
2.食品原料生产环境肥料、农药、农膜和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兽药等。
3.食品加工环境加工用水、空气、设备、消毒、食品添加剂、技术管理等。
第二章环境科学基础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的总体。
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系统:指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和。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简单的说,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并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的基本单位。
生态环境(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群体或群落所在的具体地段的环境。
环境容量: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题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绝对容量:指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容量:指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生态平衡: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接近平衡,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然调节(或人为调控)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
生态失调(生态平衡的破坏):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体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简单说,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是受限制的。
生态安全: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指生存与发展的不良风险最小以及不受威胁的状态。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生态环境退化会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减少与退化会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会引发人民群众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1、环境系统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差异性(区域性)、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2、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一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3、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5、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6、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问世,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7、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8、1974年起,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都要在这个时间进行各种环保活动。
9、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是从停止DDT生产开始。
10、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简称PRED 问题。
1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区域性环境污染扩展到全球性环境问题(2)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出现主要原因(1)贫穷与落后造成环境灾难与生态难民(2)人口爆炸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压力(3)债务迫使发展中国家加剧开发资源(4)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被迫加剧环境污染的道路(5)污染转移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3、中国环境问题基本特点(1)人口众多和水土流失严重对环境的压力很大,环境极易受到破坏(2)中国企业数量巨大,以中小企业居多,给环境带来很大冲击。
(3)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4)经济相对落后,用于环境治理的费用少,环境恢复速度缓慢。
(5)文化科技相对落后,人的素质和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4、人类对生物圈生态平衡破坏主要表现(1)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
(2)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3)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5、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对策(1)自觉地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协调代替对立,实行利用和保护兼顾的策略。
其原则:①收获量要小于净生产量;②保护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机制;③用养结合;④实施生物能源的多级利用。
(2)积极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建设高产、稳产的人工生态系统。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用标准法规和政策来调节。
6、生物多样性破坏主要原因●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全球气候变化。
7、我国生态处于低度安全状态原因●对自然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滥采乱挖,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
●国家的决策失误。
●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对外来物种进入缺乏有效的监管。
●对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和对转基因物种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8、环境与经济的关系(1)环境对经济的影响:经济活动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产物;良好的环境为经济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源,也可容纳更多的废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故环境是经济的基础。
(2)经济对环境的影响:经济越发达人类对环境的干预能力越强;经济发展了,国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环保事业,发展环境产业,使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发展不应单纯强调经济的增长,保护环境不能与人类活动、愿望和需求相割裂而存在;二者是密不可分、对立统一的整体。
9、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地质、地貌的影响对大气性质和气候的改变对水文状况的影响对生物资源的破坏对土壤的影响10、可持续化发展使用自然资源的原则(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3)像森林和鱼类等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4)矿物燃料和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6)尽可能的保护好物种。
第三章自然环境与食品安全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涝、干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特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污染源:污染物发生的场所。
污染源的分类: 点源: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面源:污染物没有固定排污场所,以广域、分散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农村污水和灌溉水)反映水污染的指标a.悬浮物污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解物质。
b.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即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生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表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以碳的数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总量。
有颗粒状有机碳(P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 之分颗粒状有机碳是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现存量的指标,测定藻类细胞,估算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总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指有机物经热分解所需要的总氧量。
BOD测试时间长,一般常用COD、TOC、TOD技术指标来评价水体污染。
c. pH值d. 细菌污染⏹两种指标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1ml水(或1g样品),经普通琼脂培养37℃、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反应水体受粪便污染程度。
e. 污水中有毒物质f.温度、颜色、放射性物质浓度等。
水体主要污染物分类a. 需氧污染物⏹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和食品、制革、造纸和畜禽养殖等企业排放的废水。
⏹特点可被微生物分解,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b. 植物营养物⏹主要成分: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化肥。
⏹直接危害:水体富营养化。
⏹指标:水体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后果:在河流湖泊发生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c. 重金属⏹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铅、镉、汞、铬、锡、镍、钡、锑、铊等。
⏹汞、镉、铅、铬、砷等有“五毒”之称。
⏹主要来源金属冶炼和矿物质燃烧⏹主要的特性: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分散和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