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nki_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低层次EFL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_许文虎

合集下载

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低层次EFL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

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低层次EFL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

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低层次EFL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许文虎【摘要】This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in, and representation and pattems of the mental lexicon of low-level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organizational with a view to revealing the inherent laws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 in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s.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elicita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responses to the word association tests, shows that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s within the mental lexicon English words are stored in relation to their syntagmatic and of the subjects undertaking the tests, and that, in the main, the syntagmatic associations in the mental lexicon of these low-level EFL learners outnumber the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s by a considerable margin.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o not see eye to eye with previous researchers on the purport that the mental lexicon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was mainly based on phonological connections.%本研究旨在通过词汇联想测试来探究低层次EFL(英语作为外语)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表征特征及其组织形式,以期揭示出英语词汇习得的规律,进而帮助低层次EFL学习者更科学、更合理地提高词汇学习和词汇习得的效率。

二语心理词汇联想测试中词频和词性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二语心理词汇联想测试中词频和词性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二语心理词汇联想测试中词频和词性效应的相关性研究周谨平
【期刊名称】《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5)002
【摘要】以二语词汇联想测试中高频词和低频词刺激反应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词性和词频在二语心理词汇的构建特征.实验发现,不同类别的高低频刺激词确实能对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构建产生影响.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名词的语义反应最多,形容词和动词的非语义反应较多.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周谨平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武汉43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1
【相关文献】
1.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结构(英文) [J], 李晓丽;孙蓝
2.词频效应下二语心理词汇对阅读理解的实证研究 [J], 周谨平
3.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库的发展特征 [J], 石志亮
4.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发展 [J], 于迎晨;杨芳
5.二语心理词汇结构中的词频效应探究 [J], 李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cnki_二语心理词汇重组视角下词汇能力发展探讨_宋江录

Fcnki_二语心理词汇重组视角下词汇能力发展探讨_宋江录

第18卷 第1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8 No.11 2009年1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N ov . 200959文章编号:1008-8717(2009)11-0059-02二语心理词汇重组视角下词汇能力发展探讨宋 江 录(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摘 要:为了加快词汇能力发展,拟构建一种多维的二语心理词汇重组的宏观模式,即把单个词之间的联想方式扩展至词与短语、词与句子、词与语篇等的多向网络联想方式,从而构建一种从词到语篇再从语篇到词的无限循环的链式“金字塔”型二语心理词汇重组模式,这种二语心理词汇重组法既突出了词汇联想的聚合性特点,又发挥了其组合性优势,将会有效推动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发展。

关键词:二语心理词汇重组;语义网络;“金字塔”型;词汇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占中心地位,其重要性已被许多语言学家及语言研究者所认同。

然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词汇问题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基本被忽视了,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人们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句法结构上,词汇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而仅仅被看作是阅读和写作中所包含的众多问题之一(陈万会,2008:19)。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二语词汇的性质、词汇习得、词汇储存、词汇提取以及二语学习者对词汇的习得策略等已有了相当的数量实验性研究,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越来越多(陈万会,2008:21)。

但总括起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心理语言学研究,主要调查双语心理词典的概念表征(如Paivio 1991; Potter et al,1984);另一类属语言教学研究,主要调查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所需的词汇量(如Hazenberg & Hulstijn 1996; Laufer, 1992)、学习者通过阅读所获得的词汇量(如Huckin et al.1993; Nagy et al,1985)以及学习者通过各种练习和学习策略所能掌握的词汇量(如Avila & Sadoski,1996; Cohen & Aphek, 1980)。

efl学习者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分析

efl学习者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分析

efl学习者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分析大学外语学习者在掌握学习内容时,容易出现词义猜测和理解错误的情况,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EF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解释不熟悉词义时所采用的典型行为,以提高词义理解的准确性。

EFL学习者的词义猜测过程可以归结为三个环节:词义猜测、词义控制和后续评估。

词义猜测是指当学习者在阅读英语语句或句子时,根据上下文甚至无语境条件下猜测某些不熟悉单词的词义。

在词义控制中,学习者会根据自身水平决定是否接受猜测的词义,即否决或接受此词义。

接下来,学习者会采用后续评估,以客观性、灵活性为基础,根据文章中出现的其他单词来评估自己的词义理解是否正确。

在词义猜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典型行为有四种:正确猜测、近义词猜测、词形猜测和类比猜测。

正确猜测是指学习者正确猜测出不熟悉词义的表现,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也是最终评估的基础。

近义词猜测是指学习者因为不熟悉某个词而用近义词来替代此词义,经常出现在词义控制阶段。

词形猜测是指学习者会根据单词的字形推断他们的词义,而类比猜测则是利用自己已知的词汇与之相关联,以便猜测不熟悉词义的行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EFL学习者在词义猜测过程中,有时会采用正确的猜测行为,这取决于他们的词汇量和水平,然而当学习者缺乏词汇积累时,他们会采用近义词猜测、词形猜测和类比猜测等方式来补充自己的理解。

此外,他们会采用后续评估,根据文章中出现的其他单词来评估自己的词义理解是否正确。

因此,EFL学习者在词义猜测过程中所采用的典型行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控制和理解不熟悉的词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这些词义猜测机制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习者运用这些行为来提高英语能力。

同时,词义教学应重点引导学习者增加诟言量,拓展课文的理解,不断拓展词的积累,以便熟练掌握词义。

从本文所述可以看出,EFL学习者在解释不熟悉词义过程中所采用的典型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词义教学也应当重视学习者在猜测词义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并结合实际,将这些行为作为教学工具,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从而提高英语能力。

efl学习者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分析

efl学习者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分析

efl学习者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分析首先,可以从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出发,如举例,引用研究结果等,对这种行为进行描述和解释;接着,对英语学习者的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如进行更多的研究,分析学习者猜测过程中出现的原因,以及语言背景等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最后,可以提出一些解决词义猜测问题和改善学习者表现的建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efl学习者错误词义猜测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分析》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技能之一就是词义的猜测能力。

尽管英语有许多规则,但它也有许多例外情况,这使得词汇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EFL(外语学习者)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来确定新的概念或抽象概念的字面意思,并且他们无法立即获得正确的词义。

一般来说,EFL学习者在词义猜测过程中会表现出许多典型的行为。

例如,有研究发现,当EFL学习者碰到新词时,他们会首先尝试使用该词的最常见意思进行猜测,尽管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犯错。

此外,EFL学习者还可能使用词前后的上下文对词义进行猜测,从而增强他们理解单词意思的能力。

另外,有研究也发现,EFL学习者可能通过联想的方式,通过他们在母语中拥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此外,EFL学习者在词义猜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复行为,如重复使用同一个单词或经常返回到不同的词义,这也可能会导致他们犯错误。

同时,英语学习者也可能会使用结构信息,例如通过观察词的后缀来识别和确定新词的意思,从而有效地理解单词的意思。

除了上述典型行为外,英语学习者还可能会受到语言背景的影响,例如进行错误的词义猜测,尤其是在涉及抽象词语时,由于不同的语言背景可能使词义变得晦涩难懂。

例如,中国人可能更容易理解某些抽象词语,而美国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另外一些抽象词语。

因此,为了帮助EFL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猜测新词的正确含义,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在教学时,可以提高学习者对概念和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增强他们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能力;其次,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的互动活动,例如讨论,问答等,来帮助EFL学习者了解各国语言的不同之处;最后,可以通过游戏等活动来帮助EFL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词义,从而提高他们的词义猜测能力。

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

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

其中的 100 个词都是高频词 ,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 熟悉 。所以只考查对高频词的反应是不全面的 , 科学
50个反应词分别以英语 (母语 ) 、法语 (二语 ) 两 的做法是把不同词频的词都考虑在内。
种语言提供给受试 。结果表明 , 不论是母语还是二
有些研究即使考虑到了词频问题 , 也没有把受
语 , 受试产出的大都是语义反应 (包括聚合型和组 试对刺激词的熟悉程度考虑进去 。二语学习者心理
部是语义反应 。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 就二语心理词汇
支 持 语 义 说 的 进 一 步 的 证 据 来 自 Singleton 的性质而言 , 不同学者看法不尽相同 , 而且研究方
(1999) 的研究 。 Singleton主持了三一学院都柏林现 法也有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将就二语心理词汇的性
应大都与刺激词有语义 —语用联系 。
语专业四年级学生 。他们都是通过高考录取 , 学习
113 句法说
期间学习同样的课程 , 使用同样的教材 。19名英语
句法说认为 , 二语心理词汇本质上是组合型 母语者也参加了本实验 。
的 , 即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线性的修饰 、
212 测试方法及步骤
搭配关系 。Wo lter ( 2001) 比较了一组 13 名母语为
关键词 : 二语心理词汇 ; 反应模式 ; 词汇习得 ; 词汇知识 中图分类号 : H31913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2722X (2005) 0220052206
Investiga ting Connection s in L 2 M en ta l L ex icon w ith W ord A ssoc ia tion Tests

Fcnki_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与发展_谢谜

Fcnki_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与发展_谢谜

。 在 这一 阶段 , 词条 中只包 括形 式 信 息 读 音 和 拼写 , 词 条 中的词 目是 空 缺 的 。 此 外 , 也 可 能包 括一个 把 注意 力指 向母 语 翻译对 应词 的指示 器 , 它 的作用 在 于把 二语 词 汇 与 其母 语 对 应词 联 系起来 。 第二 阶段 是母语 词 目中介 阶段 。 随着 学 习者 二
秒 内写 出头 个高频词 。
的刺 激 词 是 笔 者 从 《新
之所 以从 该 教材 中选词 , 是 因为参加 本研 究 的初级 英语 组受 试正 处 于一年 级 结束 阶段 , 而 该教 材 中的词 汇是 学 生在此 之前 应该 掌 握 的 , 因此 初 级组 受 试 应 认识 所 有 的词 。 该 词 表 充分 考 虑 了词 性 问题 , 在 个刺 激词 中 , 名词 、 动词 、 形 容 词各 个 , 任意 排 列 。 词 表 为词表 的母
各类 反应 类型 的 比例
聚 合反 应 … 组 合反 应
初 级英语 组 高 级英语 组 从表

语音 反应
意 义反 应对 母 语 词 汇 的 反应 差 别 不 大 , 有 意 义 联 系 的反 应 均 占绝 对 优
势 , 只有很 小一 部 分属 于语音 反应 。 这表 明母 语词 汇 的联 想 反 应 几乎 均 与 刺激 词 存 在 着 语 义 关联 。正如 所说 , 在 词汇 联 想 中 “说 本 族 语 的人 经 常在 原 始 词 的语 义 场 中选 择 词语 项 目 ” 。 本实 验 的结果 进一 步证 明 了母 语 心理 词 汇 中语 义联 系 的主导 地位 。 二语 心理 词汇 的性 质 对 于词 表 英语 , 初 级英语 组 的反应 类 型 中 , 语 音 的反 应 比例 高 达 , 远 远 高 于处

Fcnki_基于双语动态心理词汇表征模式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_匡倩

Fcnki_基于双语动态心理词汇表征模式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_匡倩

收稿日期:2011 - 03 - 21 作者简介:匡倩( 1982 - ) ,女,四川泸州人,助教,硕士,从事心理语言学、双语词典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 149 —
语词项连接模型,中熟练度单词的表征为一语中介模型,高 熟练度的单词为二语语义直达模型。据此,在二语词汇习得 发展由不熟练向娴熟发展中,低熟练度的双语者的心理词汇 表征模式为词汇连接型,中等熟练度双语者的心理词汇表征 应该兼具词汇连接和概念调整的特点,而高熟练度双语者的 心理词汇则为概念调节型。
2011 年 6 月 第 30 卷第 6 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7836. 2011. 06. 062
Jun. 2011 Vol. 30 No. 6
— 150 —
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学习的负担。
四、结语
掌握双语者心理词汇表征的构建规律和变化特征,对促 进双语者第二语言词汇过程中内在机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在一个输入链基础上,在一个输入链基础上,双 语者对第二语言中某一词汇的熟练程度以及内外因素的影 响,使得双语的心理词汇呈现出动态的变化。在这个心理词 汇模式中,双语者一方面通过二语词汇输入构建出习得该词 的心理词汇模型,另一方面这个已构建的心理词汇模式受到 外部语言的输入的种类和刺激强度,以及对该词汇掌握的熟 练程度等多方面影响,不停地进行调试,发现改变。因此,输 入语言的词汇种类、输入语言的强度、母语对双语者造成的 语内干扰等因素都会作用于双语者在习得二语词汇过程中 心理词汇的构建,影响词汇习得的效果。此外,由于生物决 定概念任务,在输入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非生物词的概念模 糊性和抽象性使得非生物词在提取过程中受心理词汇中相 似概念词的干扰,心理词汇发展滞后,习得效率降低。因此, 在增加二语词汇输入和激活的基础上,还应考虑目标词的词 汇类别,区别对待非生物词汇和生物词汇的学习策略。非生 物词的特殊性,使得在强调词汇输入的精准的重要性。由于 中低熟练度的二语词汇的习得仍依靠母语翻译等值词和概 念发生联系,若母语翻译等值词不够精准,在借助母语单词 提取二语词汇的过程中就会造成语内干扰,双语者会不经意 地想到激活度高,与目的词概念相似的词汇,从而形成语际 迁移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词汇联想测试来探究低层次EFL (英语作为外语)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表征特征及其组织形式,以期揭示出英语词汇习得的规律,进而帮助低层次EFL 学习者更科学、更合理地提高词汇学习和词汇习得的效率。

研究发现,受试者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呈现出“横组合”与“纵聚合”的联想关系,并且从总体上来说,低层次EFL 学习者心理词汇依照“横组合”关系存储的数量要多于依照“纵聚合”关系来存储的数量;同时,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中国EFL 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语音的”这一说法。

关键词:心理词汇;词汇发展;关联;词汇联想测试;组织模式中图分类号:H3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12)02-0118-04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低层次EFL 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许文虎1,2(1.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2.中国科技大学外语系,安徽合肥230026)收稿日期:2011-12-05作者简介:许文虎(1983—),男,江苏邳州人,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国科技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词汇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是书面交际的主要形式,对于人类交流及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EFL )的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识记单词、扩大词汇量对于提高英语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制约英语水平提升的最大障碍。

Na tion 在Learning Vocabulary inAnother Language 一书中指出,英语中最基本的2000个高频词汇可以覆盖普通英文文章中近85%的使用词汇量,5000个英语高频词汇就可以覆盖所有此类英语普通文本中95%的使用词汇量[1]。

任何读者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熟悉该文中95%的单词,也就是说,对母语不是英语的读者来说,在没有老师的指导或者字典的辅助下,5000个基准词汇是阅读理解英语普通文本(general texts )的最低门槛[2]。

正是由于词汇研究的重要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词汇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项目。

相应地,心理词汇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心理语言学家们的重视。

长期以来,心理词汇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母语的心理词汇存储与提取上,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都是按照母语的方式运作[3]。

然而,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存在着诸如习得年龄、认知成熟程度、语义系统及语言输入等方面的差异,这决定了二语心理词汇的运作方式要远比母语复杂得多。

尽管人们对心理词汇组织系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但已经可以运用诸多研究方法来探究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

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便是使用词汇联想测试法。

本文即通过词汇联想测试方法来探究中国低层次EFL 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表征特征及其组织形式。

二、二语心理词汇的主要类别关于运用词汇联想测试法来揭示出母语学习者以及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学界尚存在着争议,但大致上有以下两种看法:一为语音说,二为语义说。

(一)语音说早在1977年,David Fay 和Anne Cutler 就撰文写道,人脑中只有一个心理词库,且心理词库中的词与词之间是“依据其语音相似性从左至右排列的,对于任何一个词来说,与其排列最近的词就是在语音上与之最相像的那个”[4]。

他们通过分析同音或近音词的误用现象(malapropism )后认为,当语言产出装置(Language Production Device )错误地选取心理词汇中与目标词读音相近但意义相殊的词语时,就会导致这种同音或近音词的误用现象。

英国斯旺西大学PaulMeara 教授是最早运用词汇联想测试法对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进行研究的心理语言学家之一。

他发现,二语心理词汇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不像母语那么稳定,语音在二语心理词汇中所起的组织作用更大,二语学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11卷第2期2012年2月Vol.11No.2Feb.2012习者心理词汇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语音的。

[5]在之后的研究之中,Meara的这一论断被广泛地引用。

国内也有学者对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展开讨论并提出支持语音说的观点。

张淑静就指出,中国EFL 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间的联系起主导作用的是语音联系;即使有些词汇间有语义联系发生,这种语义联系还不够强,不足以通过联想词来显现。

[3]在她看来,导致二语心理词汇中语义联系缺乏的主要原因为母语中介,即传统的根据生词表或词汇卡片来学习词汇的方法鼓励了母语的使用并且减少了二语的直接接触。

(二)语义说有学者认为,人的大脑中只存在一个单一的综合系统(single integrated system),依此提出母语及二语心理词汇间的主要组织原则均为语义性的。

[6]同时,在Singleton和Little的研究中[7]以及Mccarthy的论著中[8]都表达了相似观点。

正如McCarthy所指出的那样,无论母语还是二语,受试者依据词汇联想测试中的刺激词(stimulus words)所联想出的联想词,均遵循着一致性模式,即这些词语在大脑中都是依照语义相连关系组织到各自的“词汇家族”中。

[8]值得一提的是Singleton和Little所做的C-test即缺词填空实验,他们在一小段文章中每隔一个单词删去一个词,该被删的单词留出首字母作为触发提示,受试者的任务就是来恢复被删的单词,从而使整篇文章意义完整。

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所选填的词主要是靠语义激发的,这些词中即便有的与目标词有出入,也是在语义上有出入。

[7]这就说明,二语心理词汇的处理过程严重依赖于语义提示和语义(而非语音)联系,这与Meara及其支持者关于二语心理词汇的处理过程主要是靠语音驱动的主张截然相反。

此外,支持语义说的学者们就哪一种组织模式在心理词汇中处于支配地位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即便如此,诸多研究结果显示,母语受试者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更倾向于是“纵聚合”(paradigmatic)的联想关系,即呈纵向排列的语言形式(如词或短语)所组成的垂直关系,这些语言形式是可供选择来填补一个结构中的某个相同位置的;而二语受试者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则更倾向于是“横组合”(syntagmatic)的联想关系,即词与词之间是一种横向的或线性的搭配同现关系。

Wolter在比较母语者与非母语者所做出的词汇反应类型后就得出,非母语者倾向于优先选择“横组合”型的联想词,二母语者则偏爱“纵聚合”型的联想词。

[9]这一结论也得到了Li和Sun的印证,她们认为,尤其是对于语言能力处在中、高级水平组的受试者来说,“横组合”的联想关系在组织二语心理词汇中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

[9]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学者倾向于将语义说中的二语心理词汇“横组合”组织模式归为句法层面上的事,并将支持此种模式的观点定义为“句法说”。

为了方便比较,作者在本文中将“横组合”与“纵聚合”一并归到语义说中,因为横组合联想词展示的是词与词之间的兼容组合关系(compatible combination)或结伴共现关系(co-occurrence),词与词之间能否结伴共现归根到底还是看它们在语义上能否相容。

比如,我们不能说curdled apple,因为这两个词在语义上不相容,但我们可以说curdled milk或rotten apple。

鉴于此,本研究将依据词汇联想测试来探究低层次EFL 学习者心理词汇的性质、组织模式等。

三、研究方法(一)受试者本研究的受试者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市直高中60名高中二年级在读学生,他们年龄均在15至17岁,学习同样的课程,使用同样的教材。

这60名学生,按照他们最近三次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从高到低分为三组:高水平组、中水平组以及低水平组,每组各含20名学生。

(二)调查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词汇联想测试作为采集受试者反应的调查工具。

我们选取了20个词作为刺激词,这些词均为受试者熟悉范围之内的实词,其中包括日常语境下的名词、高频动词以及辨认度较高的形容词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词汇联想测试之后紧接着对受试者平时英语单词记忆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将他们的回复加以整理归类。

(三)测试方法及步骤首先,受试者在听到实验者口头说出每个刺激词后应立即写下他们脑海中显现的第一个联想词或词组。

实验者没有刻意要求反应时限,以免影响或打乱受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反应词并不是受试者最原始的、最真实的心理反应。

其次,将受试者所作出的反应词按照其与刺激词之间的关系依次归入下述四种类别中去:“语音”型、“横组合”型、“纵聚合”型、以及“无关”型。

凡是与刺激词之间存在语音联系的反应词都划分到“语音”型中,存在搭配关系的划分到“横组合”型中,存在并列、同义以及上下义等关系的划分到“纵聚合”型中,剩余的反应词皆划分到“无关”型中。

最后,计算出各种反应类别在全部反映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结果。

词汇联想测试之后,对受试者许文虎:从词汇联想测试看低层次EFL学习者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2012年第2期·119·平时英语单词记忆习惯进行后续问卷调查。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就整体实验组中的反应类型而言,“横组合”型反应类型所占比例最高(44%),其次为“纵聚合”型反应类型(36%);“语音”型以及“无关”型反应类型分别占12%和8%(见图1)。

这一结果从侧面上印证了Wolter 以及Li 和Sun 等人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即“横组合”型反应类型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起着主要的组织作用。

就高水平组而言,各种反应类型所占的比例依次是:“横组合”型(48%)>“纵聚合”型(43%)>“语音”型(6%)>“无关”型(3%)(见图2)。

就中水平组而言,各种反应类型所占的比例与高水平组类似,依次为:“横组合”型(46%)>“纵聚合”型(34%)>“语音”型(13%)>“无关”型(7%)(见图3)。

就低水平组而言,各种反应类型所占的比例依然为:“横组合”型(39%)>“纵聚合”型(28%)>“语音”型(18%)>“无关”型(15%)(见图4)。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受试者水平的提高,“语音”型与“无关”型反映类型所占的比例呈总体下降趋势。

其中,“语音”型反映类型由8%降低到6%;而“横组合”型与“纵聚合”型反映类型所占的比例则逐步升高,“横组合”型反映类型由39%提高到48%,“纵聚合”型反映类型由28%提高到43%。

不管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从各个水平组内反映类型的分布比例来看,“横组合”型反映类型所占比例均最高,说明低层次EFL 受试者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更倾向于是“横组合”的联想关系,即词与词之间是一种横向的或线性的搭配同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