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卒章显志》

合集下载

卒章显志加以小见大的手法作文

卒章显志加以小见大的手法作文

卒章显志加以小见大的手法作文英文回答:The technique of "final sentence revealing the theme and using small to illustrate the large" is a commonly used literary device that serves multiple purposes in writing. Firstly, it provides a sense of unity and coherence to the piece by succinctly encapsulating the central theme or message in the concluding sentence. This technique ensures that the reader is left with a clear and memorable understanding of the writer's intention.Moreover, this literary device allows writers t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seemingly minor details or events. By juxtaposing a small, seemingly insignificant element with a larger concept or theme, writers can draw attention to the subtle nuances and complexities that may otherwise have gone unnoticed. This juxtaposition creates a powerful impact, inviting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even the smallest actions or observations.By utilizing this technique, writers can also convey profound messages or truths in a concise and impactful manner. The final sentence often serves as a revelation, shedding new light on previous events or characters. This unexpected insight can leave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s, encouraging them to reconsider their own perspectives or beliefs.中文回答:卒章显志,加以小见大的手法。

记叙文写作之卒章显志

记叙文写作之卒章显志

记叙文写作之卒章显志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6年第07期【写作目标】了解卒章显志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妙用卒章显志法行文。

【技法指津】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卒”乃“完毕”“结束”的意思;“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换句话说,卒章显志就是指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结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作“篇末点题”。

“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尾。

一般来讲,卒章显志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总结评述式。

即在全文结尾处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给读者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精粹点化式。

即在对所写的人、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点化出来。

三、蓄势引申式。

这种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

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是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在为结尾“蓄势”。

四、寓意点破式。

这是一种形式独特、不可或缺的方法。

即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

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了“灵魂”。

【牛刀小试】一路历练,一路成长□陈苏晗相信吧,经过历练的你,定能变得更美!——题记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有点凄凉;窗内,只留我独自一人,默默悲伤……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考砸,也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独自悲伤,只知道这一次次考试正如一次次打击,一次次地将我击垮!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

带着些许郁闷,我走出门外,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几只蝴蝶在空中盘旋,一下子,我竟觉得春天来了。

一技一文一评:卒章显志

一技一文一评:卒章显志

一技一文一评:卒章显志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3年第36期【一技】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的一种方法。

“卒”,结束的意思。

“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煞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把这种结尾方法也称为“篇末点题”。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尤其在考场作文中,更有助于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使用这种手法应注意:一、“志”应是文章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不能勉强“显志”而任意拔高或曲解。

二、“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干净利索,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一文】钥匙的故事赵丽萍晚自习后,等同学们离开教室,我们几个女生锁上教室门就往宿舍走去。

到了宿舍门口,我习惯性地伸手到口袋里,却发现钥匙不见了。

“糟了,钥匙忘在教室里了!”我这一惊不要紧,把几个女同学急得团团转。

我们一溜小跑来到教室外边,可教室被“铁将军”把门,根本进不去。

我们围着教室转了起来。

忽然,我发现教室后门上的窗子没有关。

“太好了,天助我也!”可让谁爬进去呢?天这么黑,我们都是胆小的女孩……唉,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呀!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我又万分后悔时,邻班的几个男同学说笑着走过来了。

他们问明了情况,其中一位“临危不惧”的“英雄”二话不说,迅速从窗口爬了进去,很快打开了教室门。

当把钥匙交给我时,他笑着说:“我这么热心助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你们也不说声…谢谢‟?”我们听了,先是一怔,随即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你,太感谢了!”“别,别,这么多人感谢,我可受不了!”翻窗的那位“英雄”羞涩地答道。

他赶紧拉上朋友逃也似的离开了教室。

看着这几位男同学走远了,我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凡事要细心,不要粗枝大叶;出了差错,不能惊慌失措,要想办法补救;别人帮了忙,要有礼貌,主动致谢。

初三作文之卒章显志的作文初中

初三作文之卒章显志的作文初中

卒章显志的作文初中【篇一:“卒章显志”作文升格】【文题设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世间万物,有着不同的韵味:天空的广袤、海洋的宽容,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花的争妍斗艳、树的婀娜多姿??请以“________的韵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山、梅、荷、茶??),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展示】茶的韵味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中学陈烈热爱生活的人总觉得世界充满了韵味。

即便是跟油、盐、酱、醋一样寻常的茶,只要你稍加留意,也能体会出它的“韵味”来。

茶的韵味,我最初得之于故事《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苏轼到黄州上任,王安石要他帮忙捎带些“瞿塘中峡水”。

他到了下峡才想起来,一时自作聪明,妄取下峡水企图蒙混。

谁知王安石当场点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唯中峡缓急相半。

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

现在我看到茶色半晌才出现,就知道是下峡的水。

”苏东坡才高八斗,怎么就不知道“茶”和“水”的关系呢?他以前在杭州当过太守,不会不知道龙井茶叶是要用虎跑泉水冲泡的吧?茶,韵味无穷。

生活,韵味无穷。

(开头点题,引出下文所要论述的对象。

)(文章主体部分以“最初得之于”“还得之”“更多得之于”的句式作为每段的开头,层次井然,结构清晰。

然而中心却不够明确,如果能在叙述的基础上多一些画龙点睛之笔来激活文章的灵魂,那就更好了。

)【病文诊断】这篇习作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小作者对茶的认识过程为线索来构思全篇,从关于茶的故事写到爱品茶的爷爷,再写出自己对茶的“研究”和思考,文章井然有序。

但美中不足之处是文章的中心不够明确,可以运用卒章显志的手法对其进行升格。

首先,在第二段末适当议论,表明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如可以加上“一段故事,凭添了几分茶韵,原来,茶是有性格的”这样的句子。

其次,在第三段的段末加上适当的内容,点明爷爷的品茶之趣。

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卒章显志(素材)

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卒章显志(素材)

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卒章显志题目:用"卒章显志"之法对下面的文题进行构思。

颂(横线上可填"青松"、"翠竹"、"小荷"、"小草"、"泥土"等等)?2.走过去,前面是个天3.我学会了提示:1.用这个题目可写一篇因物及人、托物寄意的记叙文。

如课文《荔枝蜜》、《白杨礼赞》那样。

写这样的文章应做到:①先写物,后写人或先状物,后抒情;②咏物绘形详尽细致,生动深刻;颂人抒怀,精炼概括,神韵丰富;③其结构多为引出--描绘--联想三部分组成;④在"联想"之中进行议论或抒情,点出题旨2.这个文题,是一句很有韵味的歌词,读着它,可以引发一些思索和回味,可以激起一种眷念,一种欣慰,或是一种豪情。

围绕这个文题,可以表现:①困境中的奋斗。

如青春少年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而坚韧不拔、一个家庭在突然而至的意外面前齐心合力、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为生存的发展而团结奋斗等。

②挫折中的努力。

如为恢复友谊而进行诚实耐心的工作。

在遭到误会时对自己心理、行动的准确把握,在环境不顺畅时富于理智和智慧的运筹等。

③生活本身给人的感悟。

有些事情不是困难和挫折,例如愉快的登山旅游,深夜之中完成了小论文的写作,严冬过去春天给人带来喜悦等。

在这些内容中点缀一点细节,紧扣文题去点化意境和主题,也同样是耐读耐看的。

3.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以记事为主。

又可以想到,这类文章,最容易写得枯燥无味。

实际上,记事类文章中,往往都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或表达一种见解,或引出一种意义,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一种道理。

所以我们写作此文,要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上多下功夫,拿开头来讲,应尽量做到富有吸引力或感染力,可以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可以用抒发情感的方法引出故事,也可以用引用语录、格言、警句的方法点示主题。

拿结尾讲,则应尽量做到点示出事件的深刻含义,如写学会了骑自行车,能够引申出实践出真知,循序而渐进,要敢于独立思考,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多方面的意义,又如写学会了烧饭,能够引申出吃一堑长一智、有失则有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等各种深刻含义,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既感人又深刻。

中考作文(三)卒章显志

中考作文(三)卒章显志

9.用引用式点题结尾。如“让我们再背一遍 . 引用式点题结尾。 点题结尾 何其芳的诗吧: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何其芳的诗吧:‘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乐就 《 在平凡生活中》 在平凡生活中》) 10.用标题式点题结尾。如"21世纪的今天, . 标题式点题结尾。 世纪的今天, 点题结尾 世纪的今天 不要再时时墨守成规。这个时代, 不要再时时墨守成规。这个时代,要的是创造性 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 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 (《我创新,所以我生存》) 《我创新,所以我生存》
3.用反复式点题结尾。“忘记与铭记, . 反复式点题结尾。 忘记与铭记, 点题结尾 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与的阅历和经验; 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与的阅历和经验; 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 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 收获和付出;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 收获和付出;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 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一路同行》 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一路同行》) 4. 用对比式点题结尾。如“在生命的天平 对比式点题结尾 点题结尾。 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 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 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 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 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 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 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 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 索永恒的答案。 《与永恒拔河》 索永恒的答案。”(《与永恒拔河》)
例文3 例文3:
夏天,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
生命是脆弱的,一阵狂风,一阵暴雨, 生命是脆弱的,一阵狂风,一阵暴雨, 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 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护 着自己。生命,正如法布尔所言, 着自己。生命,正如法布尔所言,应“当作 一种义务, 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 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或许, 或许,生活不必去追寻那些繁复的意义 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 ,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这是我们 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 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搅碎了我 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 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并让我在夏天午后的 一块菜地乐不思归。 一块菜地乐不思归。

卒章显志献佳文——记叙文结尾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卒章显志献佳文——记叙文结尾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四、巩固方法
运用所学方法对例文《有这样一种声音》进行结尾补充。
1、要求学生根据以上归纳方法进行结尾修改。
2、组织课堂讨论,展示优秀结尾。
3、强调标题是主题和标题非主题作文题要区别对待。
1.运用方法,尝试修改结尾。
2.展示作品。
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给例文补充结尾。实现能力的提升。
五、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进行总结
1.为例文《舍弃》的四个结尾选择两个个并说明理由。
2、进行方法归纳
1、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学案第一题。
2、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总结,同时对四个结尾的优点进行点评。
明确:
要点:1、扣题
2、扣内容(扣人、扣事、扣物、扣景)
方法:1、借他人之口
2、借诗词名言
3、首尾呼应
4、升华主题
1、阅读例文,选择结尾。
2、课堂讨论,说明原因。
3、归纳方法。
让学生在自己研读例文的基础上感悟归纳卒章显志法的特点及方法。
三、初试方法
根据所归纳的方法对例文《舍弃》的四个结尾选择一个进行修改并说明使用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以上归纳方法进行结尾修改。
2、组织课堂讨论,展示优秀结尾。
3、提出存在问题。
1.运用方法,尝试修改结尾。
2.展示作品。
让学生在熟悉的例文内容前提下进行结尾修改,在使用中熟悉方法。
卒章显志献佳文——记叙文结尾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真光实验学校陈晓兰
学科
语文
授课者
陈晓兰
授课班级
西外初三
授课时间
十一周周四第7节
课题
《卒章显志献佳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作文复习课
学情分析

【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素材

【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素材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极常用的方法。

“卒”,“完毕”,“结束”的意思。

“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煞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人们把这种结尾方法也称为“篇末点题”。

一篇文章主题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写作意旨是否清楚,就全在结尾“志”的表现上,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卒章显志的“志”,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志”,不但要高度集中,而且要精炼明确、干净利索,有似“画龙点睛”。

3)“志”要鲜明有力,决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歌颂、批判、提倡、反对,肯定、否定,立场要鲜明。

4)“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例文欣赏]书昨天,翻箱倒柜,找出许多我由小至大看的书,一股往日的温情从心底蔓延开来,书——我的故人。

书,我的老师信手翻阅,一本彩色封面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是卡通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但我的童年,却全是由它陪伴的。

孩提时,对什么都新奇,提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难回答。

每每问得大人们说不出所以然来。

故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便堵住了我的嘴。

从此,我再也不问父母问题了,一旦有疑问,就去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再把眼光调到书桌上,一本黑色封面的《阿爸教现代科技》正静静地躺在那儿。

这是一本体现当今世界主要学科前沿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同时兼顾各科基础知识的书。

故人新友相见,恐怕那彩色封面的书的确是相形见绌了。

但我决不会忘它,就像没有人去忘记自己的启蒙老师一样。

书,教给我知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书,我的朋友年龄在增长,知识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如今,我早已无法满足于对事物的一般了解。

我想知道更多,明白得更多。

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奥的情感问题,更是强烈地吸引着我。

于是,我读了许多传记和名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连最简单的劳动(如扫地)都不愿干、干不 了。他们的头脑中对享乐的渴望多于对生活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 学习上不可避免地认为太苦、太乏味,导致不愿学习、不肯学习, 脾气大,稍不顺心,就不满,在家中对父母常发脾气,或大喊大叫, 或不理不睬。说假话欺骗家长、老师当成绩考得好时沾沾自喜,向家 长报喜;而当成绩考得差时,或不告诉家长,或自己模仿父母的笔迹 签名。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没有勇气承认,甚至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 。对成绩好或有一技之长的同学不愿承认他们的确比自己优秀,而是 或者口服心不服或者怨别人对自己不够看得起。 自控能力差、好胜冲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理智或谨慎, 不注意方法,不讲究礼仪,常为一点小事或一句不恰当的话而产生摩 擦甚至大打出手。他们最多说的一句话是,“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 你!”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纪律或自修纪律中表现不佳,总是管不 住自己,老违反课堂纪律。有的是客观上控制不住自己,以引起别人 的注意。。

注意事项
1、选材典型。 2、叙事具体。 叙事详细,适当运用环境描写、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 写。

注意事项
1、紧扣文中的“事”定好“论点”。
2、即事说理,有感而发 。
完善写作内容 要求: 1、写成一事一议的记叙文; 2、行文结构为: 叙、议紧密结合。


针对以下情况任选一种,结合生活实际叙事 发表自己的议论。
作文训练
卒章显志
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练习写简单结尾点明中心的记叙文。
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极常用的 方法。“卒”,“完毕”,“结 束”的意思。“志”就是文章的 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要表达的 主要意图。卒章显志,就是在文 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 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煞尾 时才将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 人们把这种结尾方法也称为“篇
一篇文章主题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写作意 旨是否清楚,就全在结尾“志”的表现上,为此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卒章显志的“志”,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 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志”,不但要高度集中,而且要精炼明确、干净利索, 有似“画龙点睛”。 3)“志”要鲜明有力,决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歌颂、 批判、提倡、反对,肯定、否定,立场要鲜明。 4)“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事”与“议”的处 理 ( 1 )叙事要具体,要注意行文中叙事
中的细节描写。
(2)源于事,高于事。“议”是文章重 点,但发表“议”要精当,必须注意论 述要准确、精辟、透彻,要做到一语中 的,发人深省。
(3)对于一篇文章的完整来说,在文 章的最后需要有简单的总结,呼应全文。
看例文,分析结构
这件事该管 前几天,我在《青年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叫王岚的同学在路上看见几 个小男孩用毛毛虫吓唬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上前用身体护着小姑娘。男孩们见王岚 是个女孩好欺负,就说:“多管闲事!”当王岚正要去夺男孩手中的毛毛虫时,不料, 另一个男孩拾起一块小石头,把王岚的前额打得鲜血直流。从此,在她前额上留下一 块疤痕。 有人认为,王岚这是自计苦吃,不该去管那份闲事,有人说,见义勇为、帮助弱 小是正确的。王岚同学的行为到底值不值得肯定呢?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这种见义 勇为、伸张正义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大家都听说过罗盛教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那么,你是否会说罗盛教是自讨苦 吃呢?如果你是他所救的儿童中的一名,你是否还会这样想呢?当你陷于困境,或面 临危险时,你是否希望有人能助你一臂之力,管管这个“闲事”呢?我们常讲关心他 人,这不是官腔客套。只有真心诚意地“我为人人”,才会有“人人为我”。 再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发扬光大。青少年 更应该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自己,为周围的人们带来鲜花和欢笑,做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 如今,社会上有一些青年人,由于自私自利的思想在作怪,把“事不关己,高高 挂起”视为做人的标准,如果让他参与可能有损于个人利益的事,则认为是“划不 来”、“不合算”。更有甚者,宁愿在强暴的威胁下做“缩头乌龟”,把正义暗压在 心底,去做所谓的“老好人”。这些人往往还很得意的自诩为“聪明人”,而这种 “聪明”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像王岚那样,敢管“闲事”。王岚同学管“闲事”留下的疤痕,应该引 起我们深思。要发扬正气,就要批评错误的说法,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大家都 有正义感,才能有更多像王岚那样的好同学涌现出来。
听清楚:认真听读例文并记录相关内容。
说明白:他或她写的文章抓住了生活中 的什么现象?叙事是否体现概括叙述的 原则:体现原意,言简意赅,有侧重点? 自己的观点明确吗? 帮改进:你认为哪些地方不够恰当?怎 么改进恰当?
互评
1、用修改符号划出文章的错别字、病句、描写生 动的语句。
2、指出文章的两个优点、一个缺点,并提出修改 意见。 3、写一句鼓励的话送给作者。 4、评语字数在100字以上。
叙述一件事 议评论
联联想到类似和相 反的事例或道理 结总结事例,明辨
是非,爱憎分明
看例文”
评论
联想到类似和相反的事例或道理

总结事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
分析了例文,相信你对“一事一议” 的文章有了一些了解。 1、态度要鲜明,对美好的事物,毫不 含糊地肯定和赞美;对丑恶的事物, 毫不含糊地否定和憎恶。 2、文章一般由四部分构成: 叙、议、联、结
自评
1、对批改人指出的不当词语进行修改。
2、写一下对批改人评语的看法。
3、写一下本次作文的收获于今后需要 改进的地方。


思考:
1、你所选的事例抓住了它的主要内容了吗 1 、你所选的事物抓住了它什么特征? ? 22 、揭示的品质与精神与事物的特征吻合吗? 、议论就事而发了吗?
33 、你从这次的作文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 、你从这次的作文对一事一议这种写作手
有什么心得? 法有什么心得?
师生评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