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无线通讯

合集下载

煤矿综合自动化(井下通信技术)

煤矿综合自动化(井下通信技术)

线传输的过程。研究发现,当信号频率越低时,传输线传
输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大;反之,频率升高,传输损耗 增大,传输距离就越小。但是,频率过低,不仅容易受到
动力源的干扰,而且由于辐射能力降低,不能实现有效的
感应耦合。另外,对于发射天线而言,频率越低,发射效 率也就降低。
频感应通信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等; 缺点: ⑴感应通信受巷道形状、截面、粗糙程度、分支、拐弯、倾 斜、围岩构造与介质、非金属支护等影响较小,但受巷道
联系方式
姓名: 郝俊青 电话:1399-4211-140 邮箱:haojunqing@ QQ: 343426920
<欢迎同学“打扰”,愿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 >
THE END
4.Wi-Fi技术存在如下这些致命的技术缺陷:
⑴只有数据压缩算法,没有语音压缩算法,通话严重失真; ⑵手机只能在本基站下通讯,跨基站移动通话会导致掉线;
⑶只适合对同步要求不高的异步数据传送,不具备对实时性要 求极高的移动语音通讯的严格同步机制;
⑷DSSS短码直序扩频的通信体制不适合采用井下定向天线辐 射,严重影响手机通信距离等。 所以,该技术作为矿井无线通信与生产调度应用,其市 场寿命是不会长久的!
缺点:
⑴载波频率低,易受电气干扰;传输距离短、通话清晰度差、 抗干扰能力弱; ⑵动力电缆分支较多,且线路上的各种机电设备启动频繁, 容易造成信道参数不稳定; ⑶动力线与通信机的传输阻抗匹配较困难。
2.中频感应通信
中频感应通信通过架设专用的感应线或利用巷道内已 有的导体(电缆、管道等)进行通信。 从中频感应传输的具体过程来看,可以分为电磁波从 移动台天线到传输线(或相反)的耦合过程和电磁波沿传输
煤矿综合自动化

KT135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使用手册

KT135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使用手册

KT135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一、项目概述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行业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切实提高煤矿的现代化应急救援水平,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建设下属煤矿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

本次项目为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关家崖煤矿建设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附属设施,通过该套系统的建设,能够全面提高煤矿调度通信能力,帮助煤矿在生产及抢险救援过程中随时随地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

二、设计目标及原则1、设计目标本次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关家崖煤矿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将采用Wifi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Wifi手机与井上井下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之间无缝通信,并可以与矿用广播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在实现基本语音业务的同时,为视频、数据及其它可拓展业务提供可复用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生产安全环境,真正的实现一次性投资多种应用同时实现。

2、设计原则无线通信系统井下设备除满足以下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规定要求外,在结构、隔爆接合面、外壳机械强度、坚固件、引入装置及电气安全等方面均符合各自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总体设计内容1、系统技术规格Ø 系统采用软交换技术,注册用户数不小于5000门,基站不小于1000台。

Ø 系统采用双服务器结构,支持双机热备,使用Linux操作系统,在扩展性和防病毒性都有很好的表现。

Ø 传输介质:光缆、通信电缆Ø 单基站同时通话手机数:20部Ø 基站间切换:无缝切换Ø 备用电池的持续工作时间:≥2小时。

Ø 手机:WIFI(Wireless Fidelity)手机,采用802.11a/b/g标准Ø 手机待机时间:不小于96小时,连续通话时间:不小于8小时。

Ø 无线通讯系统能与调度程控交换机能通过E1口对接,实现2个通讯系统的互打互通。

Ø 系统维护功能:系统应具备计算机管理及维护、系统测试。

无线通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无线通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无线通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要求建设和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标签:无线通讯;井下;应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根据国家安全監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件的通知。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在灾变期能够及时通知人员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都需设本安防爆电话。

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都需有直通矿调度室电话,在特殊环境如:工作人员密集区域、现场环境嘈杂场所,都需设有扩音广播话站,发生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一、系统总述基于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六大系统”的建设,在井上井下完善环网一体化的技术装备下,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新发矿的主干光缆环网,实现对全矿统一的有线和无线调度指挥。

此方案采用MTD-958dx软交换多媒体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为核心,此系统是当前煤矿最前沿的调度解决方案,本系统基于NGN(下一代网络),在煤矿工业以太环网的基础上建设,解决了”六大系统”中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所有功能要求并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通话质量以及丰富的调度指挥管理功能。

同时解决了传统的调度设备只能处理音频信号,功能和业务都比较单一;因MTD-958dx软交换多媒体调度指挥系统开创性的植入各种多媒体模块,不仅可以向下兼容传统调度机基本功能,而且调度信息更丰富(如有电话呼叫调度时触摸屏上会有文字提示和语音提示),还可以处理视频、数据报表、传真、短信、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现代化的多媒体业务。

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发展煤矿井下通信系统是矿井安全防护及生产调度必不可少的设施,是矿井信息化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应用于煤矿企业,提高井下无线通信水平,加快井下通信发展步伐,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搭建起有效的信息平台,成为煤矿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任务。

由于井下环境差,巷道分布多,干扰信号源多,对无线的发展障碍比较大,早期我国井下通信主要为有线方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煤矿无线通信主要有以下方式:1 超低频透地通信超低频透地通信系统是以大地为电磁波传播媒介、无线电波穿透大地的无线电通信方式。

主要产品是澳大利亚开发的ped 井下无线通信与急救系统,90年代进入我国煤炭领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井下急救,即在紧急情况发生、其它通信方式完全中断时,通过ped 系统发射系统,使其超低频信号穿透岩层到达井下任何位置,迅速有效地与井下人员通信。

该系统可靠性高,但缺点是信道容量小,不能用于语音等需要较大信道容量的通信,只能用于传呼、简单遥控等,而且电磁干扰大,特别是50 hz工频干扰对特低频透地通信干扰严重。

另外,透地通信系统需要在地面架设长达数千米的天线,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2 中频感应通信中频感应通信系统借助专用感应线,利用无线电波感应场引导电磁波传输,频率选择在中低频。

主要产品是南非的rb2000,90年代末进入我国煤炭领域。

该系统投资费用低,小范围内信道稳定,设备携带方便,采用中低频感应操作,可在井下恶劣环境中锁定最佳的通信波段,输出高强度信号;系统采用导频抑噪技术,在噪音较高的电磁环境中使用且通话效果十分清晰。

但缺点是靠近感应体通信效果好,稍远离感应体信道不稳定,感应通信受受巷道内导体影响较大,信道性能不稳定,通信距离一般不大于2m,信道容量小,电磁干扰强。

3 漏泄通信漏泄通信系统利用漏泄电缆的漏泄原理实现矿井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超高频进行无线通信。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

浅谈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由于近几年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为更好地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能更好地实现管理人员、一线职工及调度人员之间的实时联系,当井下某地点发生事故灾害时能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到井下其它各作业地点人员,便于煤矿应急救援,在日常井下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增强了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信息及时反馈。

关键词:煤矿安全井下无线通信 wifi实际应用1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以有线网络为骨干,以无线网络为延伸,在井下设立若干基站,通过无线局域网覆盖井下巷道,利用矿用本安手机等终端接入设备来实现群呼组呼等功能,从而实现井上对井下语音调度以及井下对井上的信息反馈。

井下应急救援,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与井下的现场工作人员进行通讯,可以使井下所有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紧急警报,采取应急措施或迅速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保障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将有关发生了何种紧急情况及发生在何处、采取何种应急措施等一系列指令覆盖至井下所有相关人员。

在日常作业中,借助该系统指令可进行人员调度、指挥生产、通报生产情况等,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提高井下作业效率。

2 采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3 系统介绍3.1 采用何种系统该系统是根据当前煤矿井下通信系统功能要求的不断增加而开发的一套kt158井下矿用无线通讯系统。

该系统本着先进性、稳定性、实用性、经济型、兼容性、灵活性的设计理念,在井下进行合理安装布置,丰富了本矿井下通讯联络方式。

3.2 系统具备功能①实现井上井下通讯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调度通讯行政通讯一体化。

②有调度机(软件)可以实现组呼、群呼、调度强插、强拆、会议功能、录音功能、监听功能。

③通话记录查询功能。

④具有呼叫转移功能。

分析井下巷道电话无线电通讯的距离

分析井下巷道电话无线电通讯的距离

分析井下巷道电话无线电通讯的距离随着现代矿业的不断发展,煤矿的井下开采作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危险。

在这个背景下,巷道电话和无线电通讯技术成为了井下矿工们重要的工具,以保持井下矿工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就井下巷道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的距离进行分析。

井下巷道电话是指在煤矿井下建设的继电器通信电话。

在井下矿工的生产生活中,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巷道电话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但是,井下巷道电话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信号干扰和线路阻力等问题,因此对其距离的要求不是非常高。

一般情况下,井下巷道电话的传输距离在1000米以内。

这是因为井下矿井的巷道环境比较复杂,信号会因为隧道的弯曲和挤压等各种因素而受到干扰和衰减。

同时,巷道电话所采用的有线电缆也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容,会对信号的传输距离造成限制。

与有线通讯相比,无线电通讯更为灵活和方便。

在井下煤矿中,为了克服巷道电话传输距离限制的问题,使用了无线电通讯技术。

无线电通讯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语音、数据等信息。

由于无线电通讯是以电磁波形式传输的,因此其传输距离相对比较远。

在井下煤矿中,无线电通讯的传输距离取决于信号的频率、发射功率、接收设备和隧道环境等因素。

信号的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近。

发射功率越大,传输距离越远。

同时,隧道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响传输距离。

隧道壁的材质、隧道的弯曲程度、障碍物等都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

总体而言,无线电通讯在井下煤矿中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3公里。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线电通讯存在着信号干扰、电磁波辐射等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

三、总结井下巷道电话和无线电通讯是井下矿工的重要工具,可以实现有效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井下巷道电话通讯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1000米以内;而无线电通讯则可以实现更大的传输距离,一般可以达到2-3公里,但也需要注意管理和维护。

对于井下巷道的通讯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井下环境、技术条件和通讯要求等因素,以实现安全高效的传输。

许厂煤矿井下电话、广播和无线通讯管理规定

许厂煤矿井下电话、广播和无线通讯管理规定

许厂煤矿关于印发《许厂煤矿井下通讯设施管理规定》的通知矿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为确保矿井调度通讯畅通,搞好井下监控及电话通讯设施及线路专项治理,促进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上台阶,特制定《许厂煤矿井下通讯设施管理规定》,望各单位严格按照此规定执行。

附:《许厂煤矿井下通讯设施管理规定》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三日许厂煤矿井下通讯设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井下监控、应急广播及电话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结合《煤矿安全规程》和《许厂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章通讯线路管理第二条通讯线路必须在入井处必须设置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第三条通讯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

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必须吊挂整齐,垂度一致。

第四条井筒和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的两侧,如果受条件所限:在井筒内,应敷设在距电力电缆0.3m以外的地方;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0.1m以上的地方。

第五条在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巷道内,通讯电缆必须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

第六条井下电话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严禁将通讯线路短路。

第七条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第八条井下通讯电缆的连接处,应采用通讯接线盒连接,严禁使用冷补头连接,以便于故障的判断处理。

第九条各单位要保证所领取的电缆在工作面巷道内使用过程的完整,严禁私自剪短通讯电缆,造成通讯电缆过短不利于下一次使用。

各单位在安装使用通讯电缆时,必须向通讯信息中心出据电缆领取凭证(必须有区队领导的签字和印章安装申请、电缆和接线盒领票),由通讯信息中心人员陪同领取,并做好相应的领取记录。

第十条各单位严禁私自打开变电所和主巷道内的通讯电缆接线盒,对确实需要打开接线盒的,联系通讯信息中心维修人员一起处理。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摘要:随着地面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各个时期的井下无线通信技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井下无线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动力线载波通信、中频通信、漏泄通信、超低频透地通信等,至今已发展成为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系统。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现状;发展引言由于煤矿作业的危险系数较大,安全事故频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利的政治影响。

因此,我国早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煤矿产业的创新改造力度,提高对煤矿灾害的预防控制水平,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煤矿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矿井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

由此,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再一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矿井作业安全更是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而其中应急通信保障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1.1WiFi无线通信技术WiFi无线通信技术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数据带宽,低廉的设备成本,同时使用2.4GHz的公共频段,不需要复杂的审批手续。

但WiFi技术不属于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的移动语音通信标准,不具备规模组网通信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标准,其定位就是短距异步宽带数据无线接入。

由于WiFi采用的是短码扩频技术,只适合视距无遮挡点对点直线通信,而对矿井这种遮挡严重,多径反射剧烈,场强衰落快速变化的现场,将直接导致WiFi的通信距离大大缩短。

WiFi通信技术所使用的通信体制、占用带宽、调制方式与目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RFID和ZigBee完全相同或近似,使得系统之间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严重的还会使系统瘫痪。

1.2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芯片进行双向通信,不用接触便可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

这项技术一般使用在人员定位系统中,主要由读写器和识别卡两部分组成,读写器安装在巷道、作业面的交叉道口并与分站相连,矿工按照要求佩戴识别卡,识别卡内存入独一无二的身份编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煤矿井下就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不同于一般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安型电气设备。

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可燃性气体与煤尘。

因此,无线通信设备要求就是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防爆设备。

(2)传输衰耗大。

煤矿井下空间狭小、巷道倾斜、有拐弯与分支、巷道表面粗糙,且有风站、机车等阻挡体,传输衰耗大。

(3)发射功率小。

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0mW-40mW左右。

(4)抗干扰能力强。

井下空间窄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电磁干扰严重,故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防护性能好。

应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性能。

(6)抗故障能力强。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高,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7)信道容量大。

煤矿井下就是一个移动的工作环境,现有有线调度电话受到局限。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通信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完善、成本的降低,它将在生产调度特别就是抢险救灾中起到主要作用,故需具有较大的信道容量。

(8)移动速度慢。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手持机的移动速度较慢,这主要就是矿井人员及运输工具特性确定的。

2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
根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形成了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如下:
(1)坚持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来确定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技术方案的原则;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应用成熟的井下通讯产品的原则;
(3)坚持新老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力求少投入、高效益的原则;
(4)坚持网络、数据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原则。

3系统应用定位及建设思路
(1)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就是当前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就是安全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管理。

因此,新建无线通讯系统要与原有有线调度通讯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无缝结合,已经形成的系统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逐步完成各个系统的集成。

(2)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要充分考虑投资承受能力,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分析井下场点的重要程度,对信号覆盖点进行提前规划,并结合系统技术参数,提出信号覆盖率要求。

(3)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要重点分析其专用调度功能的提供能力,保证与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统一调度。

已经形成无线通讯系统的单位,要统一到这个要求上来。

(4)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应用必须与GIS技术有机结合,并深入开发与地质测量、通风防尘等专业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井下自控系统的接口,为提高井下工作效率及应急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4现有系统
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制约了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

在地面上广为应用的GSM、CDMA以及卫星电话等无线通讯方式,受其自身工作原理、发射功率、建设成本等方面影响,至少到目前来瞧,基本不适合煤矿井下应用。

截止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煤矿井下采用的主要有用于井筒、工作面、胶带输送、电机车等局部的无线通信系统,可用于全矿井的无线通信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视,作为井下安全生产指挥调度以及抢险救灾的主要手段的井下
无线通讯技术开始蓬勃发展,目前能够应用到全矿井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感应通信系统、“德洛涅”通信系统、漏泄通信系统、透地通信系统、“小灵通”通信系统。

(1)感应通信
感应通信技术在国外早已应用,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由感应线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频率一般在几十千赫以上。

当基地台发送的电信号在感应线上传输时,在感应线周围以感应线为中心形成了交变的同心圆磁场,只要移动台置于这个磁场的有效距离内,便会感应到相应的感应电压,经过放大、检波便可获得基地台发来的音频信号,反之,当移动台发出信号,在感应线内同样会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由感应线传送到基地台。

感应通信传输衰减与耦合衰减较大,因此通信距离一般不大于2km。

为实现全矿井无线通信,需串入中继器,这将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国内曾先后在数个矿井进行了试用,但由于电源不理想及干扰严重等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普及推广。

(2)德洛涅通信系统
这项井下通信模式转换技术就是在比利时研发的,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单线模式,另一种为同轴模式,这两种模式同时运用相互转换。

在同轴电缆线上加入模式转换器,控制电磁波的辐射方向,使其能量覆盖巷道空间,实现无线电通信。

这个系统技术要求高,维护、使用较为复杂,且一次性装备费用大、电缆投资高,故国外煤矿中应用也不多。

(3)漏泄无线通信系统
漏泄无线通信,在英、美等国已广泛应用,技术成熟。

我国也已开发研制推出了系列无线电漏泄通信系统,系统中漏泄同轴电缆具有传输线与天线两方面特性,实际上就是一种连续型天线,电磁波的传播就就是以电缆内导体作“去线”,外导体作“回线”。

电磁波的能量集中在内外导体之间。

由于同轴电缆外导体采用疏编结构,金属编织线间隔大,只覆盖全部表面的60%~70%。

当基地电台电磁波沿电缆导线传输时,在电缆内传输的电磁波从疏编孔漏泄(辐射)到周围空间,在其外部产生漏泄场,各个移动台或便携台从中获取变频能量从而实现与基地台通话,同样移动台或车载台发出的电磁波,在电缆外部产生漏泄场,也会耦合到电缆内,与基地台通信。

在使用中,移动台无须考虑天线与漏泄电缆传输的耦合方式与相对位置。

现有漏泄通信系统为频分多路复用模拟通信,复用路数少(4对),仅能作为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补充,不能用作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

(4)透地通信系统
透地通信就是以大地为电磁波传播媒介,无线电波穿透大地的无线电通信方式。

目前实用的透地通信系统就是澳大利亚开发的PED(Personal Emergency Device)个人寻呼系统,该系统可以由地面调度中心导呼或群呼井下的工作人员,可用于生产调度与抢险救灾。

该系统由位于地面的信息输入设备、大功率发射机、天线与工作人员携带的传呼机组成。

调度人员通过信息输入装置将有关信息输入系统,系统将输入的信息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送发射机,发射机将数字基带信号调制成特低频数字信号经天线发射、穿透大地进入井下巷道,井下传呼机接收到特低频信号后,将其转换为工作人员能够识别的文字显示、声光等信号。

该系统的天线根据所覆盖区域的大小、形状、接收机离地表深度、大地介质状况等设置,长度达数十公里。

发射机功率也较大,达数千瓦。

由于系统的信息输入装置、发射机与发射天线都置于地面,当井下发生灾变时,不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系统可靠性高,但存在信道容量小、单向通信、电磁干扰大、应用范围受限制、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透地通信系统只适用于调度与救灾辅助通信系统。

(5) “小灵通”通信系统
“小灵通”又叫无线市话,英文缩写就是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它采用先进的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终端(即“小灵通”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实现自由移动通话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基站控制范围内漫游,就是固定电话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它具有以下特点:
语音清晰。

由于系统采用32KADPCM编码方式,通话质量接近于普通固定电话。

发射功率低。

“小灵通”手机发射功率仅为10mW,长时间使用,没有不适感,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就是真正的绿色手机。

待机时间长。

“小灵通”手机使用的电池为锂电池,待机时间可达500—800小时,连续通话时间可达8小时,在一般情况下可连续使用4—5天不用充电,也不需要第二块电池。

井下“小灵通”通信系统就是将地面小灵通系统在经过改造并经煤安认证后应用到井下。

由于其本质仍就是小灵通,因此,不同厂家的产品在系统功能、手机性能、单个基站覆盖范围等方面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厂家在改造时采用的技术不同,故存在如下主要差别:一就是每个不同系统的主控设备所允许接入的基站数量不同,二就是井下基站功率不同,三就是系统扩展功能不同。

上述5种无线通信方式,“德洛涅”系统由于技术较复杂,投资高,我国目前尚未引进。

其余4种方式在我国煤矿都有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