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

德国的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一、德国的医疗保险(一)德国医疗保险运行体系目前,德国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
公民就业后可视其经济收入多少,在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之间进行选择,同时,公民也可以在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参加私人保险所提供的补充医疗保险。
在法定和私人保险间进行选择所依据的是个人收入水平,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规定,并适时加以调整。
为了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险,法律对未成年人和学生作了专门规定。
1.对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收入人的限制法律规定符合条件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雇员,其家庭成员可一起享受医疗保险的各种待遇,其中未成年子女或配偶(失业)的医疗保险免费参保,这就是所谓的家庭医疗保险。
但年满25周岁后,就不可以再和父母一起参加家庭保险。
对于配偶则无年龄限制。
私人医疗保险则是缴一人保一人,多子女雇员要参加私人医疗保险,费用要贵得多。
2.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规定所有在德国大学就读的大学生,必须参加义务医疗保险。
“义务”的含义是:(1)学生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否则不能在德国大学注册;(2)一般情况下,学生必须在公立的保险公司投保,也可在私立保险公司投保;(3)大学生的义务医疗保险费是由德国政府统一制定的,目前,年缴保费在60-90马克,有时会在此范围内做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德国医疗保险市场概况德国领土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42万人,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8582.34亿美元,人均34679美元,是世界上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由于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倡导建立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市场经济原则下,其法定医疗保险服务的范围、项目和内容覆盖非常广泛。
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包括家属和未成年人),不管其当时经济状况如何,均可得到及时、免费的治疗,就诊不需要支付现金,病人可在保险基金组织认定的医院及治疗的范围内自由就诊,并可自由选择开业医师和专科医师。
目前,全德国近90%的人口,约7200万公民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其中,属于义务投保者的主要是工人、职员及学徒,此外还有海员、养老保险金及失业金领取者、自由职业者、传媒工作者和大学生等。
国外医疗保险改革对我国的经验与教训

j棼12塑÷垒。
凰国外医疗保险改革对我国的经验与教训石恒(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00)喃耍]医疗保险改革是一道全球洼难题。
各国和地区都在努力推行自己的医改方案。
本文通过对两个代表巨的国家实行的医改情况进行评析,试从中总结出时我国医改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难题;启示医疗保险改革一直是困扰全球多数国家的难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的领导人都致力于向广大民众提供价廉、方便、可及的医疗服务,但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制度模式能达到满堂喝彩的效果,却因各有的局限而饱受责难。
各国和地区都在医改的道路中不断探索着,试图寻找出让公众满意的方案。
在全球面临医改难题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析其各自医疗保险改革的方式及所面临的难题,进而为我国的医疗保险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两个代表国家的医疗保险改革评述㈠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的医疗保险改革众所周之,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素质一流的医护人员,病人在选择医疗服务方面拥有极大自由。
但美国医疗体制缺陷也十分明显,素以高投入、低产出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卫生总费用、人均医疗费用或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均为全世界最高。
尽管美国推出了各种扶持弱势群体的医疗补助计划,但仍有多达15%的人被排除在医疗保险体制之外。
整个医疗体制效澍氏、浪费大,公平性较差、分配不合理,这些问题多年来困扰美国社会。
美国目前没有全国性的医疗健康制度,而是将所有的医疗保险都交给了商业医疗保险公司。
但为了赚钱,公司自然不愿意把保单卖给风险高的民众。
因此,商业医疗保险很难覆盖老人和穷人,美国政府就专门为老人设立了医疗照顾制度,专门为穷人设立了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照顾是一种强制性的医疗保险,政府在征收社会安全税(又称社会保障踟的时候顺带征收了保费,医疗救助的资金来自政府财政,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摊。
这两个公共医保制度覆盖了45%的美国居民。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2009-09-10 | 访问次数:641 | 编辑:rky | 【大中小】摘要: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选择自由、主次分明、效率与公平相对平衡、市场和政府责任明晰等特点,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五大支柱之中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其互助、公平、公正的主导原则及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1883年,德国通过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强制性的法定医疗保险为主、自愿性的私人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险体系。
医疗保险覆盖了90%的德国公民,法律规定所有就业人员必须投保法定或私人的医疗保险,参保人有权在二者之间自由选择。
德国医疗保险分为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
目前,德国约有250家公共医疗保险机构,其经办机构是德国疾病基金会。
这是一个由国家法律监督、自行管理的机构。
德国法律规定,凡是月收入低于4 050欧元的就业人员必须投保法定医疗保险,高于这个界限或是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可选择私人医疗保险。
私人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比法定医疗保险更全面。
德国的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源于医疗保险费,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50%,投保人的保费按收入高低决定,平均个人缴费占工资总额的13.9%(2007年),但私人保险公司可自己决定缴费比例。
为解决德国统一后出现的参保人数大幅度上升、保险费入不敷出的矛盾,德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多次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将医疗保险支出和保险费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一)20世纪90年代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在1992年的《医疗保险结构法》中。
该法律主要对全额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作了重要调整,使保险公司、参保人按比例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浅谈德国医疗保险

完善 , 使德 国 医疗保 险系统成 为一个完整 的体 系。
1 德 国医疗 保险基本概 况 德 国实行的是 全民社会德康保险制度 , 医疗保 险 和医疗服务体系分 离 , 会 医疗 保 险的宗 旨是“ 社 高收
பைடு நூலகம்
他们通常作为 家庭成 员参加 家庭共 同保 险。 即所 谓
中扣除。缴费基数设有封顶线和保底线 , 即超过封顶
相 同而保 险风 险较低 的受保 险人缴 纳更 多的 医疗 保 险费 。德 国医疗保 险体 系 主要优点 : 一是 就 医方便 。 投保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 , 均可就近至社 区医生处
预约就医 , 享受到 基本 同质 的医疗服 务 ; 是投保 人 二 拥有较大 的 自由选择空间 , 可在 40多家国立 和私立 0 医疗保险公司之 间选择最满意 的保险服务 ; 三是 医疗 保险服务 范围全面 。
保 险范 围 、 报销 的 比例都存 在一定 的问题 , 与我 国 这 的 国情有 关 , 国人 口众 多 , 经济 实力 还 不 够 强 我 而 大 , 以采用 降低基 本 医疗 的标 准可 能更 加 符合 我 所 国 目前 的医 疗 市 场 。而特 殊 的 医疗 由私 立 保 险 或其 它保 险 机 构 承担 。德 国 的法 定 医疗 保 险 中 的
・
本 文编校
曹 家和 ・
国立医疗保险体 系中投保人 享受 的医疗服 务并不 会 因缴费多少 而不 同。当然 , 参加私立医疗保 险者会 因 缴费不同享受不 同的待遇 。
2 德 国医疗保险 的特 色 在社会保障学界 , 把发达 国家 的社会保 障制度 分
我 国正加大 医疗 改革 力 度 , 但公 立 保 险机构 的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沈阳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一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由于涉及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但是,同养老、失业保险相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步履为艰,我国目前现行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示,医疗保障Abstract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I 引言 (1)1 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2)1.1.1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2)1.1.2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综述 (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经验介绍 (4)2.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4)2.2.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4)2.2.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4)2.2.3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5)2.2.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5)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 (6)2.2.1国外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沈阳理⼯⼤学毕业设计(论⽂)题⽬: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程,关系改⾰、发展、稳定的⼤局。
由于涉及多⽅利益格局的调整,⼈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起社会统筹和个⼈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但是,同养⽼、失业保险相⽐,医疗保险制度的改⾰步履为艰,我国⽬前现⾏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改进。
本⽂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医疗保障Abstract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录摘要.............................................................. I Abstract........................................................... I I 引⾔ (1)1 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2)1.1.1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2)1.1.2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综述 (3)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经验介绍 (5)2.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5)2.2.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5)2.2.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5)2.2.3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6)2.2.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7)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改⾰⽅向 (7)2.2.1国外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7)2.2.2国外医疗保险的改⾰⽅向 (8)3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10)3.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10)3.1.1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模式 (10)3.1.2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模式 (11)3.2 以辽宁省为例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2)3.2.1医疗保险覆盖⾯不全 (12)3.2.2医疗保险费⽤增长过快 (12)3.2.3保险基⾦筹措不公平 (13)3.2.4医药卫⽣配套体制不完善 (14)4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 (15)4.1 医疗保险制度要与经济发展⽔平相适应 (15)4.2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法体系 (15)4.3 完善医疗保险的管理、资⾦筹措制度 (15)4.4 不断扩⼤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 (16)4.5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实现医药分业 (16)结论 (18)致谢 (19)参考⽂献 (20)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发展⾄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种经济社会制度,为维护⼈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保障作⽤。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医疗保险体系,至今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但这套行之有效的保险体制发展到现在也浮现了一些问题,德国为了应对医疗保险面临的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一些经验和教训,推动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向前发展。
德国医疗保险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德国于1881年颁布了《社会保险法》,1883年通过《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 年发布《工伤保险法》, 1889 年颁发《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 1911年又通过《联邦健康保险法规》,上述法律加之《孤儿寡妇保险法》,组成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德国是社会保险模式最典型的代表,社会医疗保险的最大特点是采取多渠道方式筹集医疗保障费用。
它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一定的比例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看病就医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
医疗保险的投保人主要有三大类:义务投保人、自愿投保人以及家庭联保人。
对于义务投保人来说,保险是一种强制义务,人们不考虑其本人以及雇主是否愿意,而且保险参预各方不能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约定解除该强制义务。
义务投保人主要是工人、职员以及正在接受职业培训的学徒 (如果他们的收入高于养老保险的计费界限的75% ,则被免除保险义务);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失业救济金的失业者;农场主、林场主及其一同劳作的家属;艺人及新闻业者;从事工作的残疾人;大学生(条件是未修完第14个专业学期且年龄不超过30岁);法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领取者(条件是其工龄的后半段的90%是投保于法定医疗保险)。
雇主向医疗保险机构报告其接纳新雇员的情况,雇员自受雇之日起自动成为医疗保险的成员。
雇佣合同期满时,雇员的投保身份也随之终止。
自愿保险是相对于义务保险而言的,投保与否取决于投保人的个人意愿,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有权这样做,自愿投保得满足一定的条件:被免除强制保险义务的人,如果在免除义务之前的5年内至少投保了24个月,或者恰在免除义务之前连续投保了至少12个月;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就因收入超过计费上限而被免除保险义务的人。
欧美等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启示 3000字

欧美等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福利待遇和增进社会公平,针对各自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改革,它不但促进了欧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还推动了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
本文总结回顾了这些国家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救助;启示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处于探索攻坚阶段,如何完善居民医保,如何规范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如何创建多元化的医疗保险形式和医疗支付方式,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是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改革实践时间较长,效果总体较好,值得我国借鉴。
一.欧洲典型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简析近年来,欧洲各国普遍出现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现象,在欧债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的背景下,无疑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
因此,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等欧洲发达国家对其本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采取政府干预、控制成本、限制药品价格、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患者自付比例等具体措施。
在此,笔者简析欧洲典型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以以德国和英国为实例。
(一)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并且始终坚持推行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目前,德国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私人医疗保险和法定医疗保险。
私人医疗保险的对象是公共服务行业中享受政府医疗补贴的就业者(主要包括军人、政府公务员、司法人员等)以及月税前收入高于法定义务标准的雇员。
法定医疗保险的对象是月收入低于法定义务标准的雇员、失业人员、义务兵、退休人员、无固定收入的雇员及配偶子女、农民及大学生等社会群体。
其医保制度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辅之以商业保险,据统计,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其99.8 %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统一制度,分散管理,鼓励竞争的管理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是高校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的法定医疗保险,医疗费的支付是由保险公司或者社会保险机构与医院直接进行的,保费支付方式灵活,就医选择多样,保障范围广泛。
借鉴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成功经验可以加速我国大学生医疗体制改革,因此,应效率与公平并举,引入竞争,强化自由选择机制,政事分开,依法管理。
[关键词]德国社会保障;德国医疗保险;学生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力,因而应当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根本问题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同时社会保障对经济、科技发展能起推动作用。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要具有公平的意义还要具有效率的意义。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仅起步早,而且起点高。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1883年,德国首相冯。
俾斯麦首次颁布了德国也是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标志着社会保险的诞生。
二战后德国又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进行调整完善,使得德国医疗保险系统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宗旨是“高收入帮助低收入,富人帮助穷人,团结互助、社会共济、体现公平”。
考虑到大学生是一个高知识群体,在受教育数年后,就要进入劳动人力资源市场;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体质,政府、学校有责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适当医疗保障是一项有远见的投入,故而其医疗保障体制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建议,政府在推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应该积极考虑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以此保证他们在患病或受到意外伤害后,能够有足够的费用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成功经验加速大学生医疗改革,将其纳入国家社会保障计划,依据医疗保障办法成立管理机构,采用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共管、以教育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制定资金筹集、享有医疗服务项目等明晰可行、易于操作的条款。
一、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德国医疗保险实行议会立法、民间实施和政府监督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与管理,分为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种类型。
据统计数据,德国8200万人口中,约90%的人参加了法定强制医疗保险,分别参保396家法定医疗保险基金组织。
其主要参保对象包括:1.工资超过最低限度(最低限度指每周工作15个小时,报酬240欧元),而每年又少于29300欧元或每月少于2550欧元(包括一次性收入,如圣诞补助或休假补助等)的所有雇员。
2.农民、家庭手工业者。
3.失业者、大学生、残疾人和退休人员。
4.投保人配偶及子女,只要他们的收入超过最低限度,就可以享受免费保险。
此外,年收入超过29300欧元(或月收入超过2550欧元)的雇员可以自愿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也可以到私人保险公司投保。
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独立经营者不在法定医疗保险范围之内。
所有在德国大学就读的本、外国学生,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注册入学时学生必须提交医疗保险证明,否则不能注册。
大学生医疗保险包括:医务保险、护理保险以及意外保险。
医务和护理保险将由作为医疗储蓄金管理机构实施;意外保险将自动由大学实行。
法律对大学生应该缴纳的保险费有明确的规定:在第14个学期结束或者年满30周岁之前,大学生按照各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平均保险费的70%标准缴纳保险费。
自2005年7月1日起,大学生每月所需承担的费用为46.60欧元,护理保险费为每月7.92欧元(满23周岁且无子女的学生须附加缴纳25%的护理保险费,即9.09欧元)。
自2003年医疗保险改革之后,学生每个季度首次门诊需交10欧元;住院病人每天需交6—18欧元,每年需付28天的费用;每份处方药个人需付3欧元,经济困难者可凭证明免除;个人越过全科医生直接找专科医生费用要自理,中医和替代治疗费用自理,牙医只有拔牙和补牙两项,可在预付后付10欧元登记费,其他都由医疗保险承担,其余牙科手术或者药物全部自费。
法定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各种预防保健服务、各种医疗服务、各种药品和辅助医疗品、患病(包括怀孕)期间的服务或津贴、各种康复性服务、免费或部分免费就诊所需的交通费用等。
据医疗保险的规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症和客观医疗条件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医院和医生。
医生的服务质量保证,是建立在保险机构与医生协会缔结的协约的基础上的。
学生看病时在财务上不与医院直接发生关系,由保险公司与医院结算。
虽然从保健到死亡都有分门别类的详细表格,每项支出必须按实际支出填写,但是由于学生享受免费服务,而且服务与付费截然分开,直接导致保险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控制和调节,主要措施是由保险机构或者协会与医疗服务协会签订合同,规定用药、住院等医疗服务项目的条件和原则。
这样无论是对保险机构还是医疗单位都具有一定的约束能力。
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有如下特点:第一,德国高校所有学生全部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第二,医疗费的支付是由保险公司或者社会保险机构与医院直接进行的,这样医院就会及时治疗,避免了医疗保险“雨后送伞”的情况;第三,保费支付方式灵活,就医选择多样,保障范围极其广泛,学生保费和参保后享受的待遇都是法定的。
二、中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概况我国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始于1952年,公费医疗制度为高校建设及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高校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公费医疗制度的缺陷日益显现,公费医疗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浪费严重,致使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费用开支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增大,大学生中严重疾病或意外伤害正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校公费医疗费用开始挤占学校事业经费。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并没有被纳入实质性的社会保障范畴,且对高校在校学生的医疗保障没有统一的标准。
大学生医疗费主要来源有:(1)公费医疗。
全日制国家统招计划内大学生、研究生公费医疗实行属地管理,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统筹拨付,财政部门根据学生人数实行定额拨款,每人每年部属高校60元。
省属高校40元(各地标准不一),学生在生病或意外事故之后,先到校医院就医,门诊基本用药由校医院提供,学生自付比例为10%左右。
如果学生的病情校医院不能处理,可以转诊到学校规定的定点医院治疗。
此外,国家保障的公费医疗还有范围限制,具体在药品上分为甲乙两类。
甲类药品可以100%报销,乙类药品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定,不能报销部分由个人自己承担。
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校医院不满意,原因主要有药品疗效不佳、医生技术较低、医疗质量不好等原因。
(2)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应该采取一种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强制保险模式。
投保商业医疗保险,通过商业健康保险,给在校大学生规定一套完整的保险计划,当风险来临的时候,转嫁给保险公司。
为支付意外和住院大额费用,各高校积极倡导学生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所有学生在学年开始时即支付保费,通常为30或40元不等。
其保险范围:伤害保险部分,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残疾或死亡;住院医疗保险部分,遭受意外伤害或者保单生效起90日后因疾病住院治疗所支付的药费、手术费、检查费、治疗费等。
(3)向学校和社会募捐。
但是相对于高昂的医疗费用,募捐和资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与权宜之计,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公费医疗+商[业健康保险的模式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看病就医的需要,但是同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覆盖面较窄。
公费医疗仅仅针对计划内的大学生,非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不能享受;少数学生缺乏保险观念,不了解自己周围的风险,没有投保也就得不到商业保险的保护;某些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投保;部分学生家境贫穷,支付不起保费。
第二,由于存在医疗费用的最高支付限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没有解决。
第三,保险理赔时间周期长,保险金事后支付,常出现被保险人支付不起医疗费而影响治疗。
三、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体制对我国的启示德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医保体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体现在协调各方利益和控制保险费用、维护制度的正常运行方面,这些经验无疑对我国发展医疗保险事业尤其是大学生医疗保险体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高效率与公平并举。
这是德国医疗保险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从一诞生起就体现了高效率,从1883年至今,无论政权更迭还是社会动荡,法定医疗保险金一直是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
这种高效率的“自助”原则极大地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这是德国“高覆盖、高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实现和延续的基本前提。
同时,德国医疗保险制度也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企业雇员以外的低收入者包括农民在内可免缴保险费加入法定医疗保险,这部分费用由政府财政负担,数额不是很大。
属企业雇员的低收入者由雇主全部代缴保险费,国家财政不予负担。
2.自由就医为医疗机构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医疗效率。
德国对医疗保险管理实行统一制度、分散管理、鼓励竞争的体制。
在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包括向所有法定医疗保险成员开放的不同类型的保险机构,大学生可以向所有医疗保险机构投保,任何机构无权拒绝。
德国各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
因此各医疗机构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无法提高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只好竞相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否则就会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的医疗价格,减轻了个人、雇主及国家财政的负担,保障了投保人的利益,稳定了医疗保险业的经营。
3.新型医疗保险中的三方关系。
医疗保险区别于其它险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经营运作不仅涉及到保险机构和投保人,还受到第三方——医院医疗行为的影响。
因为医院是投保之后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保险机构的赔付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医院结算的医疗服务费决定的。
所以说,在医疗保险中,医院是连接保险机构和投保人的纽带,是医疗保险中没有保险关系的主要当事人。
然而在医疗保险中,投保人、保险机构、医院这三方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都力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在这种矛盾的利益冲突中,既达到利益均衡又能充分保障投保人的利益、维持保险机构的正常运营并非易事。
德国的医疗保险机构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在医疗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约束了医院的医疗行为。
允许自由选择医院,打破医院、医生的垄断,将由于医院或医生的道德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小。
此外,在法定医疗保险中,还引入了第四方——医生同业公会。
医疗保险机构同医生同业公会签订合同,每季按一定额度支付医生同业公会一笔资金作为投保人的医疗费用,医生同业公会再按投保人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的平均费用标准同门诊部、医院进行核算,投保人同医疗机构不发生直接费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