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题

生态学试题
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限制性因子;范霍夫定律(Q10);生物量和周转;环境容量;生物地化循环;放牧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生态入侵和地理隔离;同域性物种形成和异域性物种形成;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二.问答思考题(16分/题)

1,试比较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差别。2.什么是最大持续产量(MSY)?试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图解说明最大持续产量的基本原理。3.试论群落生态学中的物种多样性概念和内涵,并讨论当今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提出的主要科学问题有那些。

4.试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论述全球碳循环。

5.什么是全球变化?当今国际上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有那些?选择其中一个论述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99年硕士考试海洋生态学之生态学

一,解释名词(1.2分/题,共30分)

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动态库模型;顶级群落;厄尔尼诺(EL-NINO);生物量和周转;营养级和生态效率;共生和偏害作用;限制因子和关键因子;种群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模型;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群落和区系;放牧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同域分布和异域分布;生态系统和系统生态学;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生境和生态位;范霍夫定律和生物学零度;生态入侵和地理隔离;分布(格局)和扩散;r-选择和K-选择;生物地化循环P/B和B/P;最大持续产量(MSY)和最适产量

二.试用σ2 和μ 两个主要种群参数描述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形并论述空间分布图形在野外取样设计中的应用。(14分)

三,图解说明群落丰度(abundance)图形的主要类型及如何使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14分)

四,何谓生物多样性?对决定一个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理论有那些?你认为当前生物多样性属于优先研究的领域有那些?(14分)

五,一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那些方面?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和人类日益增强的扰动对自然的和人为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14分)

六,试述全球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4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8

一.概念题(2*10=20)

限制因子;最适温度;最大出生率;社会行为;乔丹定律;优势种;边缘效应;生态对策;组织生长效率;生产力

二.填空(10分)

1.恒温动物的热能调节形式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生态学意义上,光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特性最主要

3.具时滞T的logistic增长的稳定极限环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种群的内禀自然能力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生物群落命名的主要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不同生态型之间是否有遗传性区别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生态系统观察,可把环境污染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前生态学研究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研究方法,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简答题(共44分)

1影响动物呼吸强度的有那些因素?(6分)2.那些因素会导致动物食性变化?(6分)3.种群鉴别的主要依据有那些?(6分)4.请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4分)5.标志重

捕法的假设条件是什么?(4分)6.生态初级生产力受那些因素制约?(6分)7.请简述食物网的5条经验性规律(6分)8.从生物地化循环的角度看,那种元素的生态学意义最大?为什么?(6分)

四.问答题(26分)

1.您认为“高斯假说”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域生态系统有那些特点?其中有那些特点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意义?为什么?(16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7

一.名词解释(2*8=16)

生态演替;竞争排斥原理;dominant species;habitat ligbig;最低因子定律;群落净生产力;动态生命表;red tide

二.填空(3*8=24)

1.生态群落的主要特征(属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具有的五大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能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保持内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顶级格局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7.寒温带生物休眠滞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高斯原则已成为一条生态学定律,它在植物种间的竞争关系中是_________

三.问答题(6*10=60)

1.请比较种群的两种基本生态对策

2.请解释生态工程及其应用

3.请论述全球变化及其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列出海洋生态系中植食食物链(生食食物链)的几种类型

5.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那些?

6.若要提高某个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应考虑从那些方面入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6

1.请简介生态模拟(10分)

2.生物氧化塘的原理及应用(10分)

3.请比较种群的两种基本生态对策。(10分)

4.名词解释

ecological pyramid;ecological efficiency;niche;biogeochemical cycle;red tide

5.假如甲乙两个物种是相互竞争的,请分别列举物种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10分)

6.请列举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公式。(7分)

7.请叙述种群演替过程的结构,机能变化,以及演替的生态学意义。(10分)

8.请解释生态工程及其应用。(7分)

9.请绘出碳的生物循环简图。(7分)10.请介绍测定水域初级生产的叶绿素法和C14法(8分)11请列举出两个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和其一般特征(7分)12.请论述全球变化及其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7分)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得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得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得场所,它包括岩石圈得上层、全部得水圈、大气圈得下层。 环境:就是生物赖以生存得外界条件得总与。它包括一定得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与发展得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得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得生态环境。 尺度:就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得样方占整个样方得百分比,表示物种得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得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得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得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得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得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得存活后代得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得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得多少。 物种得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得分配状况,它反映得就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得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得生物种群不受其她因子限制时得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得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得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得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得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得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得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得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得空间.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围,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在的调节机制使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 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分 1.趋异适应 2.顶级群落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 4.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 6.生态幅 7.生态入侵 第 1 页共 8 页 8.生态阈值 9.边际效应 10.生态平衡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 得分: 分 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 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和

、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 ,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为信号。 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和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和 两类。 第 2 页共 8 页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得分: 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3(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1、试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1)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工业资源短缺的矛盾。(2)城市工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3)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增加同水源紧缺、水域污染的矛盾。(4)城市建设迅速扩大和城市郊区耕地迅速减少的矛盾。(5)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及地面建筑密度过大,引起城市地面逐渐下沉的矛盾。(6)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环境污染加剧的矛盾。(7)城市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8)城市建设用地扩大,侵占森林、绿地的矛盾。(9)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居住环境日益拥挤的矛盾。 2、环境承载力原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的条件而变化。(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3)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正向演替,反之称为逆向演替。(4)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为逆向演替。 3、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1)整体性或称集合性。(2)关联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5)反馈机制。 4、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有哪些区别? 正向演替:结构的复杂化;以低级小型植物为主朝着高级大型植物发展;物种多样性有增加趋势;生活型多样化;窄生态幅种在增加;种群趋向中生化;群落生物趋向增加;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增加;土壤剖面的发育成熟;种群生境的优化。 逆向演替:结构的简单位;从大型植物为主趋向于小型植物占优势;物种多样性有减少趋势;生活型的简化;生态幅宽的种增加;群落趋向于旱生化或湿生化;群落生物量趋向减少;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减少;土壤剖面弱化;种落生境的恶化 5、如何理解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变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多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也总是会自发地通过群落演替,恢复原先的稳定性状态,重建失去了的生态平衡。 6、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无生命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O2、N2 、CO2、H2O 等)、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命成分:生产者(进行初级生产,即光合作用。)、消费者、分解者(分解)。 7、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 9、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的? (1)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营养元素,故人类和生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富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2)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就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就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与。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与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就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就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就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中科院生态学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态学甲 20XX年 一、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 1.表型适应与进化适应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3.生境与生态位 4.捕食食物链与腐尸食物链 5.上行控制效应与下行控制效应 二、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二种主要途径?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27分) 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分)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分)。 3、目前在我国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暴发危害。试应用你所学的知识,以某种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或者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为例(任选其中的一种),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通过那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2分) 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该外来种种群(N)与当地另一近缘种种群1(N)竞争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5分)2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外来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分) 4)根据该外来种种群暴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4分)。 20XX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