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对色彩绘画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中的光与色彩

印象派绘画中的光与色彩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末期兴起于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对光与色彩的追求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追求捕捉瞬间的印象,将自然界的光与色彩以及观者的感受直观地呈现在画布上。
本文将探讨印象派绘画中光与色彩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光是印象派绘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艺术家们通过对光的观察和研究,试图捕捉到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光线的变化和效果。
印象派画家们善于运用明暗对比和光影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他们通过用色的明暗变化来模拟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例如,莫奈的《印象·日出》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明亮色彩和光线的变化,将日出时的光影效果表现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色彩是印象派绘画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印象派画家们对色彩的运用非常自由和大胆,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调色板,而是通过对光的观察和感受,运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自然界的多样性。
他们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和交错,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例如,梵高的《星夜》中,他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对比和斑驳的笔触,创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使观者感受到了夜晚的神秘和宁静。
印象派绘画对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使艺术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印象派画家们通过对光与色彩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使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美。
其次,印象派绘画对后来的艺术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立体派画家们受到印象派绘画的启发,开始研究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将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呈现在画布上。
这种对光与色彩的研究和表现方式,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总之,印象派绘画中的光与色彩是艺术家们表达自然界和观者感受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光的观察和色彩的运用,艺术家们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印象派绘画对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为后来的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绘画色彩知识.1

绘画色彩常识一、光与色的关系自然界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于光的存在而产生,没有光就见不到色彩。
光的光源很多,有太阳光、月光、荧光以及灯光、烛光、电焊光等等。
前者是天然光,后者是人造光,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和光的物理现象的。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太阳光谱的可见光部分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
其中蓝色处于青与紫的中间,蓝和青区别甚微,青可包括蓝。
在色彩学上,我们把红、橙、黄、绿、蓝、紫这六色定为标准色。
按光谱序列红色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蓝再次之,紫色光波长最短。
它们的波长大约在十万分之八厘米之间,一百万个光波的波长连在一起还不到一米长。
由于光的照射,一切物体才呈现出原来的种种颜色,其原因即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
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由于物体质地的不同特性,它必然吸收一部分色光,这反射出来的色光,即是我们肉眼所见物体呈现的色彩。
例如红旗的固有色是红色,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红旗的“红”,是由于太阳光中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色光基本被红布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
绿布则是反射出绿光而吸收了其它六种色光的结果,余此类推。
黑色的物体对色光是基本全吸收,白色的物体则是基本全反射,而灰色则是每种色光有部分吸收与反射。
这里所说的白与黑仅仅是相比较而言,在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
黑有种种不同的黑,若以浓淡论之,有深黑、浅黑,若以色彩的冷热来说,有的黑里带红,有的黑里偏青。
画人像时,头发、眉毛、眼睛虽然同是黑,但仔细观察一下,则各部不一样。
一般来说,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吸收的多,反射的少,这类物体固有色强,如皮毛、丝绒、陶罐、棉布等。
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得少,反射较强,固有色就减弱,如瓷器、金属等。
从以上分析可了解到:色彩一方面凭借光而呈现,同时色彩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
论光影效果在油画中的表现——以西方油画为例

音美舞蹈论光影效果在油画中的表现——以西方油画为例孟 欣,陈佳媛(沈阳师范大学 110000)摘要:在传统的西方绘画中,光与影的存在是油画中一个重要的语言形式。
在西方油画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光影在油画作品中的存在。
反映了画面的整体气氛,更加体现了画面的真实性。
本文以光影为线索,对光影在西方油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挖掘光影更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光影;油画;西方一、光影在造型上的表现不同的用光方式会在画面中产生不同的构图。
画面的构图会直接导致画面结构的平衡性,从而会促使其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
例如卡拉瓦乔的用光手法,他以剧场式的用光方法来分割画面,从而使画面变得更加富有真实性,引起了观看者与作画者的共鸣。
在卡拉瓦乔的作品《召唤圣马太》一画中,画面中的光线从右上方射过来,画面中的基督位于右面的阴影中,他仅仅露出了头部,这道光像是上帝在召唤人类,这种光影的安排将人物分成了世俗与神圣。
这种强光的存在使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这种对比突出了作品的形式感与神圣感,这些处理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背景郁暗而沉稳,使画面更加耐人寻味、难以捉摸,更好的突出了画面的效果。
二、光影在色彩上的表现大自然之所以对我们的感觉呈现千变万化的色彩,其根源正是在于“光”的存在。
光线的各种不同因素。
例如光源本体变化,不同角度的光源,各种物体经过光影反射后形成的颜色等等,都会影响光影在色彩上的表现。
物体上照射出不同的光源决定了物体的颜色。
光与色是密不可分的,光是色的前提基础,而色彩是表现光的重要存在。
对于光与色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印象派时期。
在印象派之前,绘画主要是以色彩的明暗关系对比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段,是在固有色基础上进行调制,最后加以表现。
在印象派之后,画家利用越来越丰富的色彩来丰富画面,代替之前的固有色,形成了新的表现形式。
著名的油画家莫奈,众所周知,他热衷于到,他对色彩的痴迷,莫奈利用色彩来研究同一个景物在不同时间内,产生不同的光影状态,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浅析绘画中光影与构图的魅力

浅析绘画中光影与构图的魅力作者:张先红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2期摘要:绘画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向人们展示的一种视觉造型艺术,光和影一直以来都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和灵魂,构图是章法和布局,更是绘画元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如何将光影与构图完美的融合,也成为现代许多艺术家所追求的。
本文主要通过简述光影与构图的重要性和在绘画中的延伸,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绘画;光影;构图;运用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22-02一、油画中的光影(一)光影的重要性因为光的存在,才让色彩变得绚丽,让体积变得饱满,让形体变得各式各样。
光让世界万物变得丰富多彩。
在大自然中,光让宇宙万物有了生命,如果光消失了,就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也就使得一切物种失去了最基础的生存条件。
光让万物有了阴影和明暗,光和影一直以来在绘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基础与核心。
如果没有了光影,绘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就“光影”这一问题达芬奇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描述了四种光线,“一般光线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大气的光线,特殊的光线——门洞、太阳等其它有限口的光。
则第三种是反射光,第四种为透射光…”因为发现了这些,才使他的画中光影变化变得更加自然并赋予美感。
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静谧与柔和美,这种对于光线的追求,是大多数艺术家们所追求的一种模式。
写实性的绘画中,使得光线的运用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可能是从古希腊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了后期的印象主义。
西方的绘画中,有两点都体现了光的作用——理想和真实,其中的“理想”就是对于光的运用,“真实”和“理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存在关系,艺术家们也一直追求怎样可以在二维空间上表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真实”是指画家利用光影和色彩,对实物进行近似真实的描绘,用自己的主观处理使得画面看上去有空间体积感。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1)光原色:是光的色相。
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的色彩变得丰富多彩。
各种光原色以色性可分为两大类:暖色光和冷色光。
如太阳光、电灯光、火光等为暖色光;蓝色天光、日光灯的光属于冷色光,一般来说暖色光是物体受光部分变暖,而背光不分成冷色倾向,冷色光则反之。
光源色的强弱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色彩变化,大体来说光原色强,物体固有色则弱,甚至可以完全改变固有色,反之,光原色弱物体固有色则强。
(2)固有色:指物体在较柔和的自然光照射下给人的色彩印象。
固有色分布在受光面中,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固有色也发生变化,因此固有色不会固定不变。
(3)环境色: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由于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的安不,光滑的物体环境色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弱,注意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会加强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时画面更丰富多彩。
二、水粉静物写生的基本技法(一)色彩的使用方法根据各种绘画颜料的性质,色彩的使用,大致可以归纳为色彩的混合,色彩的重置和色彩的并列三种基本方法。
1.色彩的混合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色彩。
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
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
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色彩纯度,以至成为含灰的弱色。
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
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
色彩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
色混合的方法,总是会将色纯度降低,这个方法容易产生使画面色彩发灰,缺乏生气的弊病。
光影色彩课件ppt

色彩对光影的调节
色彩的明暗调节
深色物体吸收更多的光, 显得更加暗淡;浅色物体 反射更多的光,显得更加 明亮。
色彩的温度调节
暖色系如红、橙、黄等色 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 冷色系如蓝、绿、紫等色 彩则使人感到凉爽。
色彩的饱和度调节
饱和度高的色彩显得鲜艳 ,饱和度低的色彩显得柔 和。
光影与色彩的搭配原则
对比与和谐
通过对比鲜明的光影和色彩增强视觉 冲击力,同时也要注重和谐统一,避 免过于突兀。
层次与重点
情感表达
通过光影和色彩的搭配传达特定的情 感,如温馨、浪漫、神秘等。
利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突出层次感和 重点,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04
光影与色彩的应用
摄影中的光影与色彩
摄影是捕捉光影与色彩的艺术,通过合理的光线和色彩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 围和情感。
光影色彩课件
目录
• 光影基础 • 色彩基础 • 光影与色彩的关系 • 光影与色彩的应用 • 光影与色彩的案例分析
01
光影基础
光影的概念
总结词
光影是物体在光照下产生的明暗 关系,是构成视觉形象的基本要 素。
详细描述
光影是绘画、摄影、电影等视觉 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光 影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 感、空间感以及情感氛围。
光影在艺术中的作用
总结词
光影在艺术中具有塑造形体、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等多种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艺术家可以突出或隐藏物体的某些部分,强调或简化形体的轮廓,创造出立体感和 空间感。同时,光影还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例如在电影中,暗调的灯光可以营造出紧张、神秘的气氛, 而明亮的阳光则能带来温馨、积极的情感。
利用色彩表现光影变化

利用色彩表现光影变化在艺术创作中,光影的变化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而色彩的运用则能够增强光影的变化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色彩表现光影变化,并通过实例来阐述这一点。
一、色彩对光影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光影通常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色彩。
这是由于光线经过物体折射、反射和吸收后所产生的。
因此,在表现光影的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1. 色彩的对比通过运用对比色,可以增强光影的效果。
对比色是指色彩环形中相对的两种颜色。
如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等。
在绘画或摄影中,可以利用对比色的运用来强调光影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一幅描绘黄昏的画面中,可以使用蓝色的光影来突出夕阳的橙色光辉,从而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2. 色彩的透明度透明度也是光影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透明度高的颜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光线的穿透和折射过程。
例如,通过使用水彩等媒材,可以利用其透明度特点来表达阳光穿过树叶的效果。
在绘画中,可以运用不同透明度的颜色叠加,产生出更加复杂且具有层次感的光影变化。
二、利用色彩表现光影变化的实例以下是几个使用色彩表现光影变化的实例,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色彩运用。
1. 绘画作品在绘画作品中,色彩是表现光影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著名画家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中,他通过独特的色彩运用,展现了水面上光影的变化。
他使用了大量的蓝色和紫色调,同时通过透明度的变化,让观者感受到水面上光线的穿透和反射。
2. 摄影作品在摄影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同样可以展现光影的变化。
例如,在拍摄夕阳下的建筑物时,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色彩,使建筑物在金黄色的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
此外,通过后期调色,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光影的效果,使照片更加生动。
三、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光影变化通过了解色彩对光影的影响以及实例的展示,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运用色彩表现光影变化的方法。
1. 观察和分析在创作之前,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光影变化的特点和色彩变化的规律。
色彩认识与表现

色彩认识与表现色彩作为绘画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和绘画语言之一,是进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绘画者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载体。
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观察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表现能力,不仅要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色彩表现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一.认识色彩1.强化色彩意识我们知道,光是万物有形有色的必要前提。
没有光就没有色。
同时,光的强弱直接影响色的变化,光的色彩也会影响物体本身的色彩变化。
光通过辐射进入眼睛,色彩的感觉就产生了。
色彩感觉是人们对绘画作品的第一感觉,当我们看有色物象时,由于色的刺激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色彩感觉在各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通过对色彩进行认识与理解,这样,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色彩进行形象塑造便能够得心应手。
人们认识色彩,首先是从色的名称开始的,进入色彩的创作和研究,色名就更重要了。
色彩不一定都是彩色的,黑、白、灰也可以说是色彩的一部份,但不是彩色的。
这些不带彩色的色叫无彩色色彩。
另一类是彩色色彩,如:红、黄、蓝等颜色。
色彩有明暗之分,色彩的明暗变化称为亮度。
无彩色色彩的明暗程度与白、灰、黑的变化过程相对应。
色彩除有亮度的变化外,还有色相的差别。
红、黄、蓝、绿、橙、紫将有彩色色彩按相似的顺序排列,可获得: 红、黄红(橙)、黄、黄绿(淡绿)、蓝绿(深绿)、蓝、紫、红紫的圆环顺序.在色彩属性中,有同样色相的颜色未必一样,颜色还有鲜艳,灰暗的纯度区别.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例如:红色有鲜艳的红色,也有暗淡的红色.色彩创作过程从形式上而言就是色彩调配的过程,两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可以获得第三种颜色。
例如:红加黄是橙、红加蓝是紫、蓝加黄是绿。
一种颜色加入另一种颜色会出现颜色本身的变化是无疑的,同时相加后颜色的色度变化和饱和度减弱这个色彩现象。
2.从对色彩的理解来谈,首先要认识的是色彩的特性:1)重量和冷暖关系:色彩的轻重感由明度决定,明度越低越有重感,越高越感觉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对色彩绘画的影响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实验二小陈焕庭
主要内容:
光在绘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绘画中,物体的明暗、色彩关系都是通过光的作用而呈现出来的。
在色彩绘画中,由于光的作用,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即光源)呈现出来的色彩感觉是不尽相同的。
即使在同一环境下,同一物体的不同的部分,由于受光的角度、强弱的不同,所产生的色彩关系也有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
绘画光色彩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正文:
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世界。
但是,不知人们在陶醉的同时,是否会想到,之所以有这样绚丽的色彩,它首先应该归功于光的作用。
如果没有光那就无从谈起色彩,所以光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手拿苹果从山洞口向黑暗深处走去时,你会发现苹果的颜色(即色彩)越来越暗淡。
完全黑暗时,苹果的香味能闻到,形体能摸到,但色彩却看不到了。
这说明:苹果乃至于宇宙万物的色彩都是光给予的,无光则无色。
光在绘画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绘画中,物体的明暗、色彩关系都是通过光的作用而呈现出来的。
在色彩绘画中,由于光的作用,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即光源)呈现出来的色彩感觉是不尽相同的。
即使在同一环境下,同一物体的不同的部分,由于受光的角度、强弱的不同,所产生的色彩关系也有相应的变化。
如:
一表面很光滑的蓝色瓷瓶,在红色灯光的照射下,瓷瓶就不一定是兰色的。
如果换成其他颜色的灯光,那又有所变化。
即使在同一灯光下,看瓷瓶的各个部分色彩也不同。
直接受光部位和背光部位就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色彩绘画中光对色彩的影响是很大的。
色彩不仅是绘画蒴造形象和表现空间距离以及光感、质感的手段,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手段。
绘画色彩主要是通过对比、调和与色彩的运用发挥色彩的功能和感染力。
我们眼睛之所以能看到自然界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是由于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而给了我们辩别丰富世界的机会。
如果在漆黑的被里,则什么颜色也无从辨别清楚,所以认识色彩应该先从光开始。
光的来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光,一种是人造光,象灯光等。
一般讲,色彩学上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彩和光的物理现象。
物理学的解释:太阳光谱的可见部分中含有红、黄、橙、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光,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非常和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
在色彩学上我们把这种颜色定为标准色,而这七种色光,是反映一切物体的色彩的科学依据。
这一发现促使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印象派画家。
这一派画家们根据法国科学家乔夫勒尔关于光和色的原理,提出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观察宇宙、描绘宇宙的方法,开始追求光和色的变化。
一改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概念化的中褐色调子,使欧洲油画面貌焕然一新。
莫奈的《印象日出》和《花园里的妇女》这两件作品就显得尤为突出。
该派对欧洲油画艺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贡献,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光的照射,自然中的物体才呈现出各种颜色,其原因就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和反射作用。
不同的物体,受光后的反射强弱各不相同。
任何一个物体他必然吸收一部分色光,反射一部分色光,这种反射出来的色光即是我们肉眼所见的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
同时由于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最后呈现在人眼里的色相也有相应的变化。
即使是在同一环境下同一物
体的不同部分的色相也是不同的。
所以,影响物体色彩关系变化的因素有三个: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这三个因素不是均等的在起作用,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处于不同的主次地位。
如在阴天固有色明显,在夕阳或条件光的作用下,光源色起主导作用。
在光滑的物体上环境色的作用就十分明显。
例如,红旗的颜色是红色,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个红旗的“红”,是由于太阳光中其它六个色光(橙、黄、绿、青、蓝、紫)基本都被红布所吸收,而把“赤”(也就是“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
但红旗在飘动时当其反射红光时,由于物体表面高低起伏,光照上去自然就有强弱的差别,以及光源色的冷暖和环境色影响,也会反射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只不过是这些色光被红光所支配,不能十分明显地呈现罢了。
可见飘动着的的红旗色彩是相当丰富的。
所以我们在绘画中表现红旗的时候就不能单一的用红颜色来表现。
一般说来,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就吸收得多,反射的少。
如木板、陶罐、棉布等。
反之,质地光滑的物体对色光吸收的少,反射较强,固有色就减弱。
如瓷器和金属。
综上所说,物体的固有色是在光照的作用下而呈现。
不同质地的物体,受光后反射与吸收不同波长的色光也是不同的。
因此就构成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大自然风光。
色彩一方面依赖光而呈现,同时色彩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
比如,我们画一幅静物画,你的色彩笔触、色彩关系没能表现出物体的形体结构,该转过去的没有转过去、该突出的没有突出、中间调子的颜色画在了亮部,主颜色到处冲突,这样的色彩再好也没有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形状、色彩以及它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且也不可能好。
色彩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形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同样的光源照在不同的形体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素描关系,不同的素描关系就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冷暖关系、不同的明暗关系。
同时不同的光源也就有不同的色彩关系。
色彩的明暗关系依附于素描的明
暗层次。
这两大关系就是我们整个绘画中的核心内容。
前者是素描,后者是色彩。
前者可以摆脱后者单独表现,而后者觉,不能摆脱前者单独行之。
我们在绘画中观察物体的色彩时一是要具象的观察强调物体的固有色,而将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排除不顾,确定形体的色彩基调。
然后再抽象的将物体所处环境的光源色、环境色综合起来观察,再现物体的条件色来描绘它的形体。
这样表现出来的物体它的色彩就相当丰富了。
一幅色彩丰富的色彩画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就比物体本身有了更多的看点。
正如人们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综上所说,在色彩绘画中光对色彩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就要求在我们在绘画时认真观察物体的固有色,又要有意的去思考分析它的光源色和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
将理论渗透到实际中去多画多练,逐渐总结经验,来表现物象生动丰富的色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