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儿童肿瘤有哪几种
儿科肿瘤知识点总结

儿科肿瘤知识点总结一、儿科肿瘤概述肿瘤是指机体组织中某一部分细胞因异常生长而形成的肿块。
儿科肿瘤是指发生在儿童以及青少年身上的恶性肿瘤,呈现出一些特殊的病理生物学特点。
儿科肿瘤种类繁多,按照组织学分类可分为实质性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两大类。
实质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间叶源性肿瘤包括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恶性淋巴瘤等。
儿科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儿童体质弱、免疫系统不成熟,因此儿童患上肿瘤后危害更大。
二、常见儿科肿瘤类型及临床表现1、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来自神经创面或婴儿小脑的恶性肿瘤,是儿科最常见的恶性实质性肿瘤之一。
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共济失调等症状,如果病情恶化还可能引起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视网膜变性等视力障碍。
2、肾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肾脏幼胶质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常见于儿科的恶性实质性肿瘤之一。
患有肾母细胞瘤的儿童表现出腹部肿块、腹痛、高血压等症状,有时也可出现发烧、贫血、腹泻等全身症状。
3、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恶性实质性肿瘤,主要影响儿童,约占儿童肝脏肿瘤的80%以上。
患有肝母细胞瘤的儿童表现出腹部肿块、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4、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来源于骨组织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较为常见。
患有骨肉瘤的儿童表现出疼痛、肿胀、骨折(发生于肿瘤部位),以及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5、软组织肉瘤软组织肉瘤是一种来源于软组织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5-15%。
患有软组织肉瘤的儿童表现出软组织肿胀、无痛性肿块、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
6、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
患有恶性淋巴瘤的儿童表现出不规则的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
三、儿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1、诊断儿科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儿童常见肿瘤诊断治疗的进步

DOI:10.3969/j.issn.1673-5323.2020.06.001•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儿童常见肿瘤诊断治疗的进步汤静燕近33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国家健康医疗政策完善,儿童恶性肿瘤的长期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在一些诊断治疗领先的儿童肿瘤医疗中心总体长期生存率已超过66%~70%。
本文介绍我国在儿童常见颅外恶性肿瘤的进步。
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本病为发病率最高的儿童恶性疾病,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5%左右,目前仍主要采用联合化疗,根据中国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2213年启动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方案(CCCG-2015-ALL)大样本7577例总结,5年长期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O,OS)为91%,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aival,EFS)达到81%,结果与国际发达国家报告可比,说明在我国目前医疗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只要医疗处理得当是可以获得较好疗效的。
CCCG-2213-2LL研究也明确证实: (1)该方案中诱导5天和47天白血病残留病检测(MRD)对调整临床危险度分组是有效、可行的;(2)在诱导47天MRD仍高于1%者预后差,EFS低于57%,因此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指证;(3)在PH+-2LL中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明确,对其第一代制剂伊马替尼300mg/m2和第二代制剂达沙替尼88mg/m2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得到明确结论:达沙替尼在控制全身复发和中枢复发中优于伊马替尼⑴;(4)在无放疗背景下中枢总复发较低,占2.7%,因此放疗不应该作为儿童ALL中枢白血病的一线预防方法。
虽然儿童ALL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仍有约15%-15%的ALL可能出现复发而成为难治,多种新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国内即将上市的针对B系白血病的CD15-CD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BOnatumomat)单药用于复发难治性儿童B系ALL的完全缓解率可达39%, MRD阴转(<0.01%)率达到52%。
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胚胎肿瘤和最常见的高级儿童肿瘤,占所有儿童脑肿瘤的15-20%。
它们通常存在于3至8岁的儿童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
髓母细胞瘤通常发生在大脑的一部分,称为后颅窝,有时可能通过脑周围的脑脊液(CSF)扩散到大脑或脊髓的其他部位。
它们最常见于小脑,即控制协调和平衡的后颅窝区域。
由于这些肿瘤的位置,它们可能阻塞脑脊液的流动,导致称为脑积水的病症,这会增加颅骨内的压力。
髓母细胞瘤有哪些症状?髓母细胞瘤的体征和症状通常是由大脑压力增加引起的。
症状可能包括:突然发作头痛,特别是在早晨恶心和/或呕吐感觉非常累失去平衡和协调可能导致行走困难异常的眼球运动眼后部视盘肿胀引起的视力模糊(papilloedema)在某些情况下,肿瘤会扩散到脊髓,引起另一组症状,例如背痛,无法控制肠和膀胱以及行走困难。
髓母细胞瘤有哪些治疗方法?德国汉诺威神经外科研究所Bertalanffy博士表示:诊断为髓母细胞瘤的儿童的初始治疗是手术。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的肿瘤导致脑脊液积聚,外科医生可能首先需要进行紧急手术以将液体流转移到腹部,以减轻压力。
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从插入一个小的临时排水管,一个更永久的分流器,在大脑底部打一个洞(也称为脑室造口术)。
如果插入分流器,它可能在手术后留在原位以防止将来积聚液体。
如果您的孩子接受脑积水治疗,他们将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以切除肿瘤。
为了尽可能多地移除您孩子的肿瘤,神经外科医生需要更多地接触您孩子的大脑。
在手术过程中,将从您孩子的头骨上取下“骨瓣”。
这种类型的手术称为“开颅手术”。
手术后,放疗通常用于破坏任何剩余的肿瘤细胞。
它通常被赋予整个大脑和脊髓,因为这种肿瘤类型可能通过CSF传播到脊髓。
但是,如果孩子年龄在3岁以下,则可以避免全脑放疗。
由于他们的大脑仍在发育,他们对放射治疗的长期副作用持开放态度。
对于三岁以下儿童,可以使用高剂量化疗来延迟或消除对放疗的需要。
儿童常见实体瘤化疗方案

儿童常见实体瘤化疗方案儿童常见的实体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骨肿瘤以及肌肉肉瘤等,通常都需要采用全身化疗来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实体瘤化疗方案:化疗方案通常是一个多周期的治疗过程,每个周期包括化疗药物给药的一定时间,然后是休息期。
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到3周,然后是1到3周的休息期。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实体瘤。
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化疗方案,首先是进行诱导化疗。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Cisplatin)、依托泊苷(Etoposide)、长春新碱(Cyclophosphamide)等。
这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进行。
在诱导化疗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期。
然后是进一步的化疗,包括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长春杜蒿碱(Cyclophosphamide)、顺铂(Cisplatin)等。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是另一种常见的儿童实体瘤。
对于肾母细胞瘤的化疗方案,通常是在手术前进行化疗。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Cyclophosphamide)、顺铂(Cisplatin)等。
治疗的周期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为4到6个周期。
化疗后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然后再进行补充化疗。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儿的化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此外,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功能下降等,患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护理。
儿童癌症科普

儿童癌症科普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当这种疾病发生在孩子身上时,往往更加令人心痛和担忧。
儿童癌症是指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身上的各种恶性肿瘤。
虽然儿童癌症相对成人癌症较少见,但它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儿童癌症的类型多样,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和脑肿瘤。
其他常见的儿童癌症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骨肉瘤等。
这些癌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可能与其发生相关。
儿童癌症的症状因病种而异。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性的发热、体重下降、疼痛、贫血、淋巴结肿大等。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儿童癌症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手术是切除肿瘤的主要方法,化疗和放疗则可以杀灭癌细胞,防止其扩散和复发。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渐应用于儿童癌症的治疗中。
儿童癌症的治疗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仅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除了医疗治疗外,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配合,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儿童癌症的预后情况与病种、病程、治疗方法以及孩子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癌症的治愈率也在逐渐提高。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病情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为了预防儿童癌症的发生,家长和孩子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等。
其次,避免暴露在化学物质和辐射源等有害因素中。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
儿童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孩子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癌症的治疗和预防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家长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儿童癌症的认识和关注,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支持,帮助他们战胜病魔,重返健康的生活。
儿童肿瘤放疗

推荐局部放疗 剂量(cGy) 1200~1800
2100 2700 3300 3800
肾母细胞瘤:放射治疗
• 转移灶的放疗(射野及 剂量见左图)
• Ⅳ期肺转移:常规处理 是肾切除,术后化疗, 腹部放疗并行全肺放疗 12Gy,局部病灶可增加 剂量到16~18Gy,可得 到较好的控制,单次剂 量以1.5Gy为宜。
• 外照射(最好能采用4~6MV的X线) • 近距离照射 • 全身照射 • 立体照射
照射体位的固定
• 做固定式的模型以保证治疗质量。 • 年龄稍大的儿童经解释及父母配合可完成
照射。 • 年龄较小或不合作的患儿必要时用镇静剂。
氯胺酮、水合氯醛的药物特性
药名 给药方式
剂量
作用时间 呼吸循环抑
(min)
未分化恶性肿瘤
白血病
颅内肿瘤
横纹肌肉瘤
恶性组织 细胞增生症
髓母细胞瘤
儿童十大 恶性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恶性淋巴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临床特点
治疗特点:
对放化疗较敏感 治疗方案因年龄和病情而异,强调综合治疗 治愈后应长期随诊
• 复发转移多在2年以内发生 • 后遗症较多 • 继发肿瘤的发病率高
• 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发生在身体各部位 的恶性肿瘤。
• 以发生在肾上腺最常见。 • 75%在4岁以下。 • 本病具有自发消退的特点,尤其是1岁以下
的幼儿。
神经母细胞瘤
• 应用解剖:
– 交感神经干主要位于脊柱两旁 – 本病好发于右脊柱附近,以腹部常见。
• 病理类型:
– 神经母细胞瘤由许多分化差的小圆细胞组成。 – 常有出血、钙化。 – 有时可见神经母细胞组成的菊花团,具有诊断意义。
儿童常见良性肿瘤和囊肿

●临床表现:青少年常见,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色肿物,有波动感, 似蛤蟆气囊,故又称“蛤蟆肿”。
1.单纯型
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 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 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 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 鉴别诊断:
• 粘液腺囊 肿: 发生在口底较少见, 体积不大, 位置 较浅; • 口底皮样 囊肿: 位于口底正中, 表面 粘膜及囊壁厚, 穿刺内容物为豆
渣样; • 鳃裂囊肿及囊性水瘤: 鳃裂囊肿位置一般比延伸至颌下区的舌下腺囊
肿稍后一些, 内容物 稀薄, 无粘液。 囊性水 瘤内 容物淡黄清亮, 能查 见淋巴细胞。 • 甲舌囊 肿: 穿刺液 淀粉 酶试验为阴性, 而舌下腺囊肿则为阳性。
2.口外型
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 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3.哑铃型
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诊断、鉴别诊断
• 舌下型舌下腺囊肿根 据其肿 胀部位 及浅紫 蓝色 肿胀表面确诊, 一般 不会出现误 诊。但颌下 型( 潜突 型、穿 入型) 舌下腺囊肿, 其发 生率 平均为2 1. 9%, 由于其舌下区正常而表现为颌下或颏下包块特别容易 误诊, 误诊率平 均为 26 . 1 % 。凡颌下区无痛性包块、 质 软、 边界 较清楚和缓慢长大, 即使未见口底包块, 都 应进行穿刺检查, 只要穿刺 抽出淡 黄色蛋 清样 粘稠液者, 就应诊断为舌下腺囊肿。
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最后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诊断。在 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如脑炎、脑膜炎等。
PART 03
儿童颅内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
01
通过开颅手术将肿瘤完全或部分切除,以减轻症状并降低颅内
压。
临床试验与新药研发进展
临床试验
针对儿童颅内肿瘤的新药和新技术不断进行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药研发
针对颅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
国际合作项目
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和科研团队的合作,共同推进儿童颅内肿瘤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制定个体 化的手术方案,如显微手术、内镜手术等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
采用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如调强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 作用。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根据肿瘤的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有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利用免疫细胞或免疫调节剂,激发或增强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颅内肿瘤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
活检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
行病理学诊断。
脑脊液分流术
03
对于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将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等部
位,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放射治疗
外照射治疗
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达到 治疗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儿童肿瘤有哪几种?
儿童肿瘤只是儿童肿瘤疾病的一种全称,儿童肿瘤还是分为很多种类的,携康长荣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常见的儿童肿瘤的种类。
1、小脑星形细胞瘤
小脑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占小孩脑瘤的20%和后颅窝肿瘤的40%,分为原始纤维型和弥漫型。
典型原始纤维型星形细胞瘤从小脑半球长出,早期表现为一侧的小脑受累症状,肿瘤可累及中线、四脑室,阻塞脑脊浓通路,引起脑积水,表现为颅高压征。
2、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部位,但是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其好发部位是后颅窝第四脑室周围。
室管膜瘤总的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以及患者发病年龄有关。
据文献报道室管膜瘤的5年生存率为40%-80%,而5年无进展存活率则为25%-50%。
3、脑干胶质瘤
脑干肿瘤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其发病高峰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0-20岁的青少年。
而且不同位置的胶质瘤预后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
桥脑较大的弥漫性病变难于手术,预后也较差。
4、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后颅窝恶性胶质瘤,其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
其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小孩脑瘤的30%。
肿瘤术后平均生存0.9年,成人的预后较儿童为好。
目前多数统计5年存活率均在30%以上,最高统计达80%。
但是仅个别的可生存达十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