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细胞的形成
生殖系统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人体的生殖过程

生殖系统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人体的生殖过程生殖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人体的生殖过程。
本文将对生殖细胞的形成和人体的生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生殖细胞的形成是指通过生殖细胞分裂产生出来的细胞,也称为配子。
生殖细胞分为两类:精子和卵子。
精子由男性体内的睾丸中形成,而卵子则由女性体内的卵巢中形成。
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完成的。
男性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称为精子发生。
它从青春期开始,在睾丸中进行。
精子发生分为两个阶段:精原细胞分裂期和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期。
在精原细胞分裂期,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分裂,形成两个次生精原细胞。
随后,在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期中,次生精原细胞再次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四个精子母细胞。
最后,每个精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分裂为四个成熟的精子。
女性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称为卵子发生。
它在女性的卵巢中进行。
卵子发生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卵母细胞阶段、卵泡发育阶段和卵子发育阶段。
在原始卵母细胞阶段,女性在胚胎发育早期已经形成了所有卵子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在青春期后开始发育。
在卵泡发育阶段,原始卵母细胞进一步分裂成卵泡细胞,其中一个卵泡细胞继续发育,形成成熟的卵子。
在卵子发育阶段,成熟的卵子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成熟的卵子和三个极体细胞。
成熟的卵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卵子。
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理解人体的生殖过程的基础。
人体的生殖过程分为受精和妊娠两个主要阶段。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后,它们会通过女性的生殖道到达卵子所在的输卵管。
在输卵管中,精子会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这个过程被称为受精。
受精卵将继续向子宫移动,并在子宫内着床,发育为胚胎。
妊娠是指胚胎在子宫中发育为胎儿的过程。
当受精卵着床在子宫内壁后,开始分化为胚胎和胎盘。
胚胎逐渐发育为一个个的器官和组织,并由胎盘提供营养和氧气,满足胎儿的需求。
妊娠通常持续40周,最终在分娩时,胎儿通过子宫颈和阴道离开母体。
生物生殖与发育的过程

生物生殖与发育的过程生物生殖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生命过程之一。
通过生殖,生物能够繁衍后代并传递基因,确保物种的延续。
生殖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不同的生物组织、器官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生殖与发育的过程。
一、生殖细胞的形成生物生殖的第一步是生殖细胞的形成。
在动物中,雄性和雌性个体通过不同的方式产生生殖细胞。
雄性个体通过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精子,雌性个体通过卵原细胞分裂产生卵子。
这些生殖细胞在体内特定的生殖器官中形成,并通过生殖腺的分泌物进入生殖道。
二、受精与发育当雄性个体的精子与雌性个体的卵子结合时,受精就会发生。
受精后,卵子会经历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
这些细胞分裂会导致胚胎的形成,胚胎将在雌性个体的子宫内继续发育。
三、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在这个阶段,胚胎的细胞将会不断分化和分裂,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
这些细胞和组织将逐渐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激素和其他生化物质在控制细胞分裂和细胞型态塑造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外界环境也会对胚胎发育产生影响。
四、生殖器官的形成生殖器官的形成通常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不同的生物在形成生殖器官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在人类中,生殖器官的发育始于胚胎的早期,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完整形成。
生殖器官的发育也受到许多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性成熟与生殖周期在生物生殖的过程中,性成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性成熟标志着个体具备了繁衍后代的能力。
对于雄性个体来说,性成熟意味着精子的完全形成和能够进行正常的性交。
对于雌性个体来说,性成熟意味着卵子的正常形成和月经周期的正常发生。
性成熟后,生物进入了生殖周期,周期性地产生生殖细胞并具备进行繁殖的能力。
六、遗传与物种延续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关系到基因的传递和物种的延续。
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个体会将一部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这种遗传信息的传递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并在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生殖细胞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基础,其形成和发育经历了多个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胚胎发育、性腺发育、性分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胚胎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起源追溯到一个受精卵发展成为多细胞体的过程。
在受精卵发育的早期,细胞开始不断分裂,形成了最初的胚胎。
此时,所有细胞都不具备明显的性别特征,称为早期原始胚。
在原始胚的早期,不同于大多细胞会进入有限的分化阶段后,这一群细胞保持其全能性,而且不断增殖,形成一个球状固体称为囊胚。
在胚胎的这一阶段,细胞移行和分化之间的数据正在调节细胞质的组织和特化。
逐渐形成了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
内胚层又进一步分化为上皮层、形成神经上皮-神经胚层和原生性兑子细胞(PGCs)。
性腺发育阶段在早期胚胎发育的阶段,原生性兑子细胞(PGCs)在生殖器发生过程中从胚层形成。
经过分化的PGCs迁移到泌尿道附近。
随后,它们进入生殖腺并在那里继续分化。
在生殖腺的发育过程中,一些细胞保持自身分化发展的同时,也接受外部信号并加快或减缓其分化速度和方向。
同时,受激素的影响,性腺基质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
PGCs经过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内的一系列细胞分裂,最终形成了雌性或雄性生殖细胞。
这是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化阶段。
性分化阶段在生殖细胞形成后,进入性分化阶段。
性分化是指生物在不同的性染色体和性激素的作用下,形成生殖系统和生殖器官。
随着生物体的分化,生殖细胞也被分为雌性和雄性两个类别。
若在出生前的41天内,胚胎没有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则会发育成为女性,如经过细胞分裂发育的卵子经过受精后形成的胚胎。
若存在足够摄取的雄性激素,则会形成男性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如睾丸中的精子。
总结通过以上的阐述,生殖细胞形成和发育分为胚胎发育、性腺发育和性分化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生殖结果。
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对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等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将非常重要,将为人类繁衍后代打下基础。
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

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
说明:发现同学们对极核、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等问题有很多疑问,现提供下列资料,供参考。
一、精子的形成
雄蕊花药里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每一个就是一个单核花粉粒。
单核花粉粒发生一次核的有丝分裂产生一个营养核和一个生殖核(图中未画出),其中的生殖核再发生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核发育为精子。
所以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完全一样。
二、卵细胞(8核7细胞的形成)
雌蕊子房里的一个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其中3个消失,一个发育并进行3次核的有丝分裂,产生具有8个子核的胚囊,其中两个核移到胚囊的中央,称为极核,另外6个分别在两端各形成3个细胞,近珠孔有一个细胞为卵细胞,两边为两个助细胞。
原理珠孔端的3个细胞为反足细胞。
所以8个核的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而且数目减半两个极核和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组成分别为:
请参看图14玉米植株的生活史来理解上述过程。
玉米生活史。
生殖细胞的形成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精子与卵子的形成过程

精子与卵子的形成过程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精子和卵子的形成。
这个过程称为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它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来产生具有遗传信息的精子和卵子。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精子与卵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细胞事件。
1. 生殖细胞的前身细胞形成生殖细胞的前身细胞是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在人类的情况下,这些前身细胞称为原始生殖细胞,它们起源于胚胎发育的最早阶段。
原始生殖细胞最初由胚胎的内细胞群所形成,在胚胎发育进程中逐渐分化为生殖细胞。
2. 原始生殖细胞进入生殖腺一旦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它们会离开原初的位置,进入生殖腺中。
在雄性中,原始生殖细胞进入睾丸,在那里它们会进一步分化为精细胞。
而在雌性中,原始生殖细胞则进入卵巢。
3. 减数分裂的发生在生殖腺中,原始生殖细胞经历减数分裂来形成精子和卵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形式,它涉及到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
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细胞。
之后,这两个细胞中的每一个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四个细胞。
在男性中,这四个细胞都会形成精子,而在女性中,只有一个细胞会形成卵子,其他三个细胞则成为极体。
4. 精子与卵子的特征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子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首先,精子是小型的细胞,它们具有长而尖的头部和一个较长的尾部,以便进行游动。
卵子则相对较大,含有丰富的胞质,以满足胚胎早期发育所需。
此外,精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精子的成熟,包括细胞核的凝固和达到适当的形态。
卵子则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卵壳和卵黄,以提供保护和营养。
5. 遗传物质的重组减数分裂的一个重要过程是遗传物质的重组。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交换和随机分配,以产生遗传多样性。
这种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总结中,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涉及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进入生殖腺、经历减数分裂以及形成精子和卵子。
减数分裂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了生殖细胞的数量,还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主要途径。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有性生殖的原理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有性生殖的原理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生物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有性生殖的基础。
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通过两个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
本文将探讨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有性生殖的原理。
生殖细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形成发生在生物体的生殖器官中。
以人类为例,男性的生殖细胞称为精子,形成于睾丸中的精原细胞。
而女性的生殖细胞称为卵子,形成于卵巢中的卵母细胞。
精原细胞和卵母细胞都是由原始生殖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精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都包括两个关键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形成具有遗传变异性的生殖细胞。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形成具有遗传一致性的体细胞。
在精原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首先经历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形成一大批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然后,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这两个细胞称为次级精原细胞。
接着,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次级精原细胞再次发生分裂,形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即精子。
在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也经历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形成一大批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然后,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一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和一个细胞质较少的极体。
接着,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再次发生分裂,形成一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和另一个细胞质较少的极体。
最后,卵子形成,而极体则会退化。
有性生殖的原理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它们的遗传物质会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
随后,受精卵会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的原理在生物界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分化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分化生殖细胞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基础,其形成和分化是繁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以及相关的细胞学和分子学机制。
1.生殖细胞的形成生殖细胞的形成被称为生殖细胞分化。
在哺乳动物的雄性和雌性个体中,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略有不同。
(1)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在雄性个体中,生殖细胞分化始于胚胎期。
胚胎发育初期,生殖细胞祖细胞(PGCs)从胚胎生殖脐中分离出来,向体内移动,最终进入生殖腺。
在生殖腺内,PGCs分裂并形成初级生殖细胞(spermatogonia)。
初级生殖细胞经历了数次分裂,在两性中间形成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几个细胞系:精原细胞系、间质细胞系和Leydig细胞系。
精原细胞系是最重要的细胞系,它的终产物是精子。
(2)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雄性不同,雌性的生殖细胞分化始于胎儿期。
从性腺原细胞中,生殖细胞分化为初级生殖卵母细胞。
初级生殖卵母细胞的核质量增加,形成一个称为“生殖泡”的结构。
在这个结构内,初级生殖卵母细胞分裂成二级生殖卵母细胞。
二级生殖卵母细胞再分裂成依次更小的三级和四级生殖卵母细胞,最终形成成熟的卵子,准备被受精和成为胚胎。
2.生殖细胞分化的调控生殖细胞形成和分化过程中,涉及了多种分子机制。
通过调节生殖细胞的分化过程,人体可以保证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始终处于适当的数量和状态。
(1)生殖细胞的分化调控基因性别决定基因是控制生殖细胞分化的最基本因素之一。
与这个基因有关的有多种基因,比如SRY、SOX9和FOXL2。
当这些基因被激活时,它们会启动特定的生殖细胞分化通路,这最终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和生殖能力。
(2)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是通过D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乙酰化等方式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
一些实验发现,在生殖细胞中,表观遗传修饰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雄性精子中,DNA甲基化水平比其他体细胞高,这可能有助于保持精子细胞的分化状态和生存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次级精母细胞中
丝 分
1、染色体数
裂
减半,原因: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2、是否含同源染色体?
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
体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复 制
有 丝 分 裂
联会
四分体
Ⅰ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变形
同源染色体 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Ⅰ末期
Ⅱ前期
体细胞 精子
精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比较项目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位于赤道板两侧
减Ⅰ中
无特殊行为
有丝分裂
识图
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
识图
I
J
减Ⅱ后期 有丝后期
K
减Ⅰ末期
L
减Ⅱ末期
M
N
减Ⅰ前期 减Ⅰ中期
O
减Ⅱ中期
P
减Ⅱ前期
Q
减Ⅰ后期
R
减Ⅱ后期
S
有丝后期
T
减Ⅱ后期
右图为一种二倍体高等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 时期的示意图。请回答: (1)该细胞所处分裂期为 减Ⅱ后期, 它的名称为 次级精母细胞或 极体 (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时 为 20 条,染色单体最多时为 20 条, DNA分子最多时为20 个。
初级精母细胞 联会
初级精母细胞 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间期
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不复制
前期
联会 四分体
无联会,无四分体
中期 后期
末期
四分体排列在 赤道板上
着丝点排列在 赤道板上
同源染色体彼此 分离,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着 丝点不分裂
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体数目不变
形成场所:雌性动物卵巢中
卵原细胞
2n
减数分裂
卵细胞
n
卵细胞
卵巢
减数分裂 体细胞
有
丝
卵细胞的示意图
分
裂
受精卵
精子的示意图
同源染色体 (1)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长短、着丝点位置) (2)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颜色) (3)体细胞、精(卵)原细胞中都有
a a’ b b’
cc’dd’
A A’ B B’
姐妹染色单体 a 与a’ B与 b’ C与c’ D与d’
同源染色体 A与 A’
间期 减Ⅰ前期 联会 四分体
减Ⅰ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
减
减Ⅰ 减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数
分
减Ⅰ末期 染色体数目减半
裂 减Ⅱ前期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减Ⅱ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Ⅱ
减Ⅱ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暂时加倍
减Ⅱ末期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 细胞
总结 精原细胞
间期
减I
减II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4N
2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分裂次数
2次
一次
是否有联会、四分体 不 同源染色体单体间交换
出现 有
不出现 无
有无同源染色体分离 同
何时着丝点分裂 点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子细胞名称和数目
有 减Ⅱ后期
减半 精子4个 卵细胞1个
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
联会
染色体 2N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分裂
N
染色体加倍
精细胞
B 与B’
非同源染色体 AB AB’ A’ B A B’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 生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如动物精巢和卵 巢;被子植物的胚囊和花药
2.染色体减半时期?加倍时期?
减I末( 2N—N) 减II中(N—2N)减II末(2N—N)
3.单体形成,减半,消失时期
减I间期( 0—4N) 减I末(4N—2N)减II后(2N—0)
配子形成过程中DNA含量变化
4 n3 n2 n1 n
间期
减I期
减II期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
4 n3 n2 n1 n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精 细 胞
精 细 胞
精子
同源染色体
(1)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长短、着丝点位置) (2)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颜色) (3)体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 细胞中都有 (4)初级精(卵)母细胞中联会形成四分体
无 后期 相同 体细胞2个
相 1.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出现;2.染色体在细胞分
同 点
裂中都只复制一次;3.着丝点都分裂一次
细胞分裂图象识别
三看
①一看染色体数目
②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③三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奇数
减Ⅱ
①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偶数②
出现四分体联会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Ⅰ前 减Ⅰ后
有同源染色体③ 同源染色体着丝点
交叉互换
时期:减Ⅰ前 (四分体) 时期
对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之间
意义:是基因重组的方式 之一,增加配子的多样性 及生物多样性。
1
23
4
5
6
7
8
正确的顺序是: 8→ 3→ 4→6→ 5→ 2→7→ 1
精原细胞
复 制
联会
四分体
Ⅰ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有
场所 动画 图片 总结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原
初级卵
细胞 间期 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极 体 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卵 细 胞 的 形 成 过 卵细胞 程
精原细胞 卵原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形成部 动物: 睾丸(精巢)动物: 卵巢
同 点
位
植物: 花药
植物: 胚囊(胚珠)
二 精子的形成过程
(一)场所 睾丸(精巢)
(二)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名称:精原细胞(2N) 产生:有丝分裂
(三)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Ⅱ)
曲 细 精 管
睾丸
一、精子的形成
有丝分裂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复制
?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细胞质
分裂 均等分裂
只有减Ⅱ第一极体分裂均 等,其他分裂皆不均等
分裂结
果 4个精子
1个卵细胞 3个极体(退化)
有无变 形
有
无
相同点
1、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
2、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占体细 胞的一半
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变化
1.DNA加倍时期?减半时期?
减I间期(2N—4N) 减I末( 4N—2N) 减II末(2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