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基本特征
一,煤的种类和特征

一,煤的种类和特征由于成煤植物和生成条件的不同,煤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腐植煤,残植煤和腐泥煤.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由高等植物中稳定组分(角质,树皮,孢子,树脂等)富集(一般含量都在50%~60%以上)而形成的煤称为残植煤.这两类煤都在沼泽环境中形成;主要由湖沼,泻湖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在还原环境下经过腐败分解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是腐植煤,如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就属于这一类.残植煤的分布则非常少,如中国云南省禄劝的角质残植煤,江西乐平,浙江长广的树皮残植煤,以及山西大同煤田的少量孢子残植煤夹层等属于这一类.腐泥煤的储量并不多,研究也较不完整,中国山东鲁西煤田有腐泥煤属于腐泥煤类的还有藻煤,胶泥煤,油页岩.油页岩是带有大量矿物质(40%以上)的藻煤,中国辽宁抚顺,广东茂名及吉林桦甸等地储藏丰富,主要用于制造人造石油.中国南方许多省区的石煤也是属于生长在早古生代地层中的一种腐泥煤.另外,还有主要由藻类和较多腐植质所形成的腐植腐泥煤,如山西浑源和大同,山东新汶,兖州,枣庄等地的烛煤,以及用于雕琢工艺美术品的抚顺的煤精等.腐植煤类和腐泥煤类的主要特征示于表2-2-01表2-2-01 腐植煤类和腐泥煤类的几种主要特征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腐植煤类又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及无烟煤四个大类,现将它们的特征简叙如下.①泥炭又称草碳,是棕褐色或黑褐色的不均匀物质.含水量高达85%~95%.经自然风干燥后水分可降至25%~35%,其时相对密度可达1.29~1.61.泥炭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根,茎,叶的残体,有时用肉眼就可以看出,因此泥炭中的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含碳量在50%以下.此外,泥炭中还含有一种在成煤过程中开始形成的,可用碱抽出,用酸沉淀的新物质(即腐植酸)和可被有些有机溶剂抽出的酸性沥青.②褐煤大多呈褐色或暗褐色,因而得名.无光泽,相对密度1.1~1.4.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褐煤颜色变深变暗,相对密度增加,紧密程度增加,水分减少,腐植酸开始增加,以后又减少.外表上已看不到未分解的植物组织残体,含碳量60%~70%,热值23~27MJ/kg(5500~6500 kcal/kg).③烟煤灰黑色至黑色,燃烧时火焰长而多烟.不含有腐植酸,因它已溶合成为更复杂的中性的腐植质.硬度较大,相对密为 1.2~1.45.多数能结焦,含碳量75%~90%,热值27.2~37.2MJ/kg(6500~8900 kcal/kg).在工业生产上,为更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根据煤化程度,结合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性,又将烟煤细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等.④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呈灰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是腐植煤类中最年老的一种煤.相对密度为 1.4~1.8.燃烧时无烟,火焰较短,不结焦,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热值33.4~33.5MJ/kg(8000~8500 kcal/kg).应当指出,无烟煤不是腐植煤煤化程度最深的煤种,它还可转化为石墨.因石墨与煤相比,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有耐高温,高导热和导电性,晶体结构规整等特性,不含氢,氧,氮等杂质),也不再用作燃料和生产化工原料气的资源,因此在煤类中不再列入石墨. 表2-2-02列出上述煤类的主要特征.表2-2-02 各种腐植煤的主要特征。
煤的基本知识

煤的基本知识1.煤的种类和特征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腐殖煤和腐泥煤。
1)、腐殖煤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
腐殖煤是因为植物的部分木质纤维组织在成煤过程中曾变成腐殖酸这一产物而得名。
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
绝大部分是由高等植物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主要成分形成的。
亦有少量腐殖煤是由高等植物中经微生物分解后残锱的脂类化合物形成的,称为残殖煤。
单独成矿的残殖煤很少,多以薄层或透镜状夹在腐殖煤中。
我国江西平煤田和浙江长广煤田有典型的树皮和角质残殖煤,大同煤田有少量阢子残殖煤。
2)、腐泥煤由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
腐泥煤包括藻煤和胶泥煤等。
藻煤主要藻类生成,山西浑源有不少藻煤,山东兖州、肥城也有发现,胶泥煤是无结构的腐泥煤,植物成分分解彻底,几乎完全由基质组成。
这种煤数量很少,山西浑源有少量存在。
胶泥煤的矿物质含量大于40%即称为油页岩,我国辽宁抚须、吉林桦甸、广东茂名和山东黄县等地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
此外,还有腐殖煤和腐泥煤的混合体,有时单独分类成与腐殖煤和腐泥煤并列的第三类煤,称为腐殖腐泥煤。
主要有烛煤和精煤,前者与藻类很相似,宏观上几乎难以区分,易燃,用火柴即可点燃,燃烧时火焰明亮,好像蜡烛一样;精煤盛主于我国抚顺,结构细腻,质轻而有契性,因能雕琢工艺美术品而驰名。
2、煤的性质1)、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主工包括空间结构性质、机械性质、热性质、光学性质、电性质与磁性质等。
从胶体化学的观点,可将煤看作是一种特殊和复杂的固态胶体体系。
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也和煤的其它性质一样,主要取决于煤化度和煤岩组成,有时还取决于煤的还原程度。
煤的某些物理性质学与矿物质(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有关。
3、煤的分类指标与煤质评价1)、煤分类在科学和实用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
由于煤的复杂性和结煤质的认识有待深化,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煤分类方案都不是完整、科学的系统分类。
关于煤的基本知识

关于煤的基本知识一、矿物原料特点(一)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
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
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

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煤的地质特征和分布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煤的地质特征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一、煤的地质特征煤是一种由植物残骸经过长时间压缩和变质形成的有机质。
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其含碳量通常在40%至90%之间。
煤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种、煤质和煤层。
煤种是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物理性质而划分的。
根据煤的热值和含碳量,可以将煤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煤等。
无烟煤和烟煤是高质量煤种,其热值和含碳量较高,适用于工业生产和电力发电。
褐煤和泥煤是低质量煤种,其热值和含碳量较低,主要用于居民生活取暖。
煤质是指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硬度和断裂特征等。
煤的化学性质包括含水率、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煤的燃烧特性和利用价值。
煤层是指煤在地质中的分布层位。
煤层的厚度、倾角和走向等特征对于煤的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通常与其他岩层相互交替分布,形成煤矿的煤层系列。
煤层的厚度和质量决定了煤矿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二、煤的分布情况煤的分布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煤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煤炭分布地区。
欧亚大陆是全球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区之一。
欧洲地区主要产煤国家有俄罗斯、德国和波兰等。
亚洲地区主要产煤国家有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
这些国家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居全球前列。
北美洲的煤炭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其主要产煤地区包括阿巴拉契亚地区和西部煤田等。
加拿大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尔伯塔省等地。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之一。
其主要产煤地区包括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等。
澳大利亚的煤炭资源质量优良,出口量居全球前列。
除了以上几个典型的煤炭分布地区,其他地区如南美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等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煤炭资源。
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

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了解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对于研究煤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的地质特征煤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质物质。
它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含有少量的硫、磷和灰分。
煤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植物生长、堆积、分解和压实等阶段。
煤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种、煤质和煤层。
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化学组成,煤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种类。
无烟煤燃烧时烟雾较少,火焰较明亮,是一种优质煤种。
烟煤燃烧时烟雾较多,火焰较暗,是常用的工业煤种。
褐煤含水量较高,燃烧时火焰较小,常用于发电。
泥炭是一种未成煤的有机质,含水量很高,常用于农业和园林。
煤质是指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煤的颜色、密度、硬度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煤的元素含量、热值、燃烧特性等。
煤的质量越好,热值越高,燃烧效率越高。
煤层是指地质中连续分布的煤矿,是煤的主要产地。
煤层的厚度、倾角和分布方式是煤矿开采的重要参考指标。
煤层的厚度越大,开采效益越高。
煤层的倾角越小,开采难度越小。
煤层的分布方式可以是连续的、间断的或分散的。
二、煤的分布煤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煤主要分布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陆相沉积盆地中,如中国的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俄罗斯的库页岛等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地区。
华北地区的煤炭储量最大,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华南地区的煤炭储量较大,主要供应工业和发电需求。
西南地区的煤炭储量较多,主要用于冶金和化工等行业。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是美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资源丰富。
俄罗斯的库页岛地区也有大量的煤炭储量,主要用于国内能源供应。
总的来说,煤的地质特征和分布与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密切相关。
煤炭的基础知识

氮 在煤中的含量很少,煤燃烧时大部分 氮呈游离N2状态而分解逸出
煤炭的基础知识
煤的元素分析
氧 氧不能燃烧,所以是煤中的一种不利 元素,因为它和碳、氢等可燃元素构成氧 化物而使它们失去了进行燃烧的可能性, 从而降低煤的发热量,但氧高的煤往往挥 发分高,容易燃烧,煤中的氧一般不直接 测定,是根据其他成分的测定值进行差减 法求得
我国的无烟煤目前已探到的储量约1044亿吨,主 要集中在山西省和贵州省
煤炭的基础知识
煤的分类
烟煤,是一种炭化程度较高的煤,与褐煤相比, 它的挥发分较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含碳 量增加,氢和氧的含量减少。烟煤在自然界中分 布最广,储量最多,品种也最多,是冶金工业和 动力工业不可缺少的燃料,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 原料
其中有机硫和黄铁硫都能参与燃烧反应,因而总称 为可燃硫或挥发硫;而硫酸盐硫则不能进行燃烧反 应,把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叫做无机硫,即煤中硫 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
煤炭的基础知识
煤的元素分析
硫在煤中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在燃烧、运
输、气化和炼焦时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且硫 燃烧后生成SO2和SO3能危害人体健康和造成大 气污染,会形成酸雨。在加热炉中造成金属的 氧化和脱碳,在炼焦过程中硫化物侵蚀设备等 等,所以对于煤中硫的控制,一般都比较严。 但另一方面,硫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寻 求高效经济的脱硫方法和硫的回收利用途径, 具有重大意义。
煤炭的基础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
发热量(Q) 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煤炭发热量是动力用煤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发热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煤的经济价值。 煤的发热量种类很多,通常分为弹筒发热量、 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3种
煤大分子结构特点

煤大分子结构特点煤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化石燃料,由植物经过数百万年的压力和热分解形成的。
它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分子结构复杂,其特点包括煤质的等级、碳的含量、结构特征等,下面将详细介绍煤大分子结构的特点。
首先,煤的分子结构复杂。
煤是由大量有机物质组成的,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树脂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植物死亡后被埋藏在地下,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形成了煤矿。
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碳链和碳环结构,这种复杂的结构使煤具有很高的热值和较长的燃烧时间。
其次,煤质的等级影响着煤的分子结构。
煤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成分分为不同等级,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
不同等级的煤质量不同,其分子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无烟煤的分子结构较为致密,碳含量较高,是高品质的煤炭。
烟煤的分子结构相对较为松散,含有较多的杂质,但煤质仍然较好。
褐煤的分子结构较为松散,含水量较高,是低品质的煤炭。
泥炭的分子结构最为松散,含水量也最高,是最低等级的煤炭。
再次,煤的碳含量决定了其分子结构的特点。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其含量决定了煤的质量和煤的燃烧特性。
高碳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更多的碳链和碳环结构,煤质较好,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较高。
低碳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少的碳链和碳环结构,煤质较差,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较低。
碳的含量还影响着煤的颜色,高碳煤通常为黑色,低碳煤通常为棕色或黄色。
此外,煤的结构特征还与其含氧量和含硫量有关。
煤中的氧主要以羟基、甲氧基、羧基等形式存在,含氧量会影响煤的热值和可燃性。
高含氧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更多的氧官能团,煤质较差,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较低。
煤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和无机硫的形式存在,高含硫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更多的硫官能团,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最后,煤的分子结构还受到煤样和煤层的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煤矿中的煤样和煤层的状况各不相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煤样通常包括煤本质、矸石和孔隙结构,它们的比例和性质会影响煤的结构特征。
各煤类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各煤类的主要特征和用途我要打印 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各煤类的主要特征和用途1.褐煤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
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
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
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2.长焰煤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
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
3.不粘煤它水分大,没有粘结性,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燃烧时发热量较小,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殖酸。
主要用作制造煤气和民用或动力燃料。
4.弱粘煤水分大,粘结性较弱,挥发分较高,加热时能产生较少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但结成的焦块小而易碎,粉焦率高。
这种煤主要用作气化原料和动力燃料。
5. 1/2中粘煤它具有中等粘结性和中高挥发分。
可以作为配煤炼焦的原料,也可以作为气化用煤和动力燃料。
6.气煤挥发分高,胶质层较厚,热稳定性差。
能单独结焦,但炼出的焦炭细长易碎,收缩率大,且纵裂纹多,抗碎和耐磨性较差。
故只能用作配煤炼焦,还可用来炼油、制造煤气、生产氮肥或作动力燃料。
7.气肥煤它的挥发分和粘结性都很高,结焦性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物质。
最适合高温干馏制造煤气,更是配煤炼焦的好原料。
8.肥煤具有很好的粘结性和中等及中高等挥发分,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形成大于25mm的胶质层,结焦性最强。
用这种煤来炼焦,可以炼出熔融性和耐磨性都很好的焦炭,但这种焦炭横裂纹多,且焦根部分常有蜂焦,易碎成小块。
由于粘结性强,因此,它是配煤炼焦中的主要成分。
9. 1/3焦煤它是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之间的过渡煤,具有很强的粘结性和中高等挥发分,单独用来炼焦时,可以形成熔融性良好、强度较大的焦炭。
因此,它是良好的配煤炼焦的基础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1)无烟煤(WY)。
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
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
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
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
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
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
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
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
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
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6)肥煤(FM)。
肥煤是低、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烟煤。
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较高的焦炭,其耐磨性有的也较焦煤焦炭为优。
缺点是单独炼出的焦炭,横裂纹较多,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7)1/3焦煤(1/3JM)。
1/3焦煤是新煤种,它是中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又是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三者之间的过渡煤。
单独炼焦能生成熔融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焦炭。
(8)气肥煤(QF)。
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类,有的称为液肥煤。
炼焦性能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9)气煤(QM)。
气煤是一种煤化度较浅的炼焦用煤。
加热时能产生较高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
胶质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能够单独炼焦。
但焦炭多呈细长条而易碎,有较多的纵裂纹,因而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其他炼焦煤差。
(10)1/2中粘煤(1/2ZN)。
1/2中粘煤是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
其中有一部分在单独炼焦时能形成一定强度的焦炭,可作为炼焦配煤的原料。
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形成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
(11)弱粘煤(RN)。
弱粘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从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加热时,产生较少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有的能结成强度很差的小焦块,有的则只有少部分凝结成碎焦屑,粉焦率很高。
(12)不粘煤(BN)。
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程度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
煤的水分大,有的还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植酸,含氧量较多,有的高达10%以上。
(13)长焰煤(CY)。
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都有。
其中最年轻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
贮存时易风化碎裂。
煤化度较高的年老煤,加热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也能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极差,粉焦率很高。
(14)褐煤(HM)。
褐煤分为透光率Pm<30%的年轻褐煤和Pm>30~50%的年老褐煤两小类。
褐煤的特点为:含水分大,密度较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氧含量高。
常达15~30%左右。
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
存放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破碎成效块甚至粉末状。
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低,其灰中含有较多的CaO,而有较少的Al2O3。
发电用煤的质量要求:电厂煤粉炉对煤种的适用范围较广,它既可以设计成燃用高挥发分的褐煤,也可设计成燃用低挥发分的无烟煤。
但对一台已安装使用的锅炉来讲,不可能燃用各种挥发分的煤炭,因为它受到喷燃器型式和炉膛结构的限制。
发电用煤质量指标有:①挥发分。
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
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
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如原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喷燃器而停炉;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熄火事故。
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②灰分。
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
③水分。
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
④发热量。
为的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
⑤灰熔点。
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
⑥煤的硫分。
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都相当严重。
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
煤炭五大常用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个指标:固定碳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 A V M=100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FCd=100-Ad-VdFCdaf=100-Vdaf第五个指标: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
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
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参考自:中国煤炭信息网煤焦知识堂煤炭的作用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
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
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
2003 年,全球焦炭产量是3.9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6%。
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国共出口焦煤1475 万吨,其中出口欧盟458 万吨,约占1/3。
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国际焦炭市场仍供不应求。
【无烟煤】无烟煤又称白煤或硬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煤,因其燃烧时无黑烟而称无烟煤。
它具有挥发分低、固定碳高(含碳最高达89%~97%)、比重大(1.4~1.9左右)、燃点高(普遍在380℃以上)、化学反映性低等点。
无烟煤主要供民用和合成氨造气原料,低灰、低硫且可磨性好的无烟煤不仅可以作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用的燃料,而且还可以用作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阳级糊和活性碳的原料;一些优质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可供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用。
【烟煤】褐煤进一步煤化就成烟煤,因燃烧时有烟而得此称。
烟煤的爆化程度低于无烟煤,高于褐煤,具有粘结性,燃烧时火馅较长。
烟煤包括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
烟煤主要用作燃料及炼焦、低温干馏、气化等原料。
【贫煤】贫煤是碳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烟煤。
无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
贫煤的燃点高达370℃~400℃,燃烧时火焰短、耐烧,是一种较好的动力煤。
贫煤主要用于发电和民用燃料。
【贫瘦煤】贫瘦煤是粘结性较弱的高变质、低挥发分烟煤,结焦性比典型瘦煤差。
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粉焦甚多,如在配煤炼焦中配入一定比例贫瘦煤,能起到瘦化作用。
贫瘦煤主要用于发电、民用及锅炉燃料。
【瘦煤】瘦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煤,它的挥发分低,受热后产生的胶质体数量比焦煤少,且软化程度高。
用瘦煤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较好的焦炭,但这种焦炭的耐磨强度较差,瘦煤作炼焦配煤用效果较好。
某些高灰高硫瘦煤也可作发电和铁路机车、锅炉等的掺烧燃料用。
【焦煤】焦煤是一种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用煤,它的碳化程度高、粘结性好,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
如用焦煤单独炼焦,能获得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耐磨性好的优质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