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综述_张贤超
混凝土透水砖的透水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透水砖的透水性能试验研究余太平1,何延召1,蔡洪1,李孟2,许入义2(1.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430050;2.武汉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市政系,武汉430070)【摘要】对混凝土透水砖的透水系数、电导率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渗透系数与孔隙率、渗透系数与迂曲度、渗透系数与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混凝土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主要在0.01-0.06cm/s 范围内,渗透系数大于0.02cm/s 的命名为一级砖,小于0.02cm/s 的命名为二级砖。
在渗流过程中,一级级砖和二级砖的电导率均逐渐增大,随着孔隙率与比表面积的增大,透水系数逐渐增加,而流道迂曲度与渗透系数呈相关性不高的负相关。
【关键词】混凝土透水砖;透水系数;电导率;孔隙率;迂曲度【中图分类号】TU5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7-0345-02混凝土透水砖是采用大粒径或统一粒径的骨料,通过水泥等胶结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具有大孔隙率的透气、透水的混凝土,组成透水混凝土的骨料类型一般有碎石、陶粒、卵石等,因其大孔隙的缘故,透水混凝土的部分性能不如普通混凝土,主要表现在于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方面[1]。
大多数研究都利用宏观手段对混凝土透水砖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最佳配比进行讨论,以此来对混凝土透水砖的透水性能进行系统性的评价。
孙宏友[2]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分别考虑了水灰比、骨料类型、孔隙率、改性材料的掺量等因素,对各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了影响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的主要相关量和次要相关量,并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透水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张贤超[3]根据混合料优化设计方法和粒子干涉理论建立了透水混凝土骨料级配与孔隙率、单位体积骨料数量、骨料比表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了水灰比、骨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出的最优配合比为:最佳水灰比为0.29~0.33,最佳骨灰比范围为4~5,砂率掺量最佳为6%~10%。
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探讨

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探讨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的不断深入,相关城市建设的行业也随之兴起,城市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
城市路面开始由水泥变成沥青,然而这种路面一般由阻水材料铺成,普遍不透水,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材料,由水泥、水与骨料制成,兼顾强度与透水度,开始得到城市建设人员的关注,是新的道路施工材料发展方向。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标签: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1、引言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愈来愈快,城市的路面不再是由水泥路组成,而改用沥青,虽然一些阻水材料的使用让城市看起来更干净、平整,为人们与车辆的出行带来便利,但一旦城市出现暴雨,由阻水材料构成的路面往往会出现大量积水,造成城市出现洪涝,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弊大于利。
和透水混凝土铺成的路面相比,普通混凝土路面有着较差的透水性与透气性,当城市有降雨时,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导致地下严重缺水,不利于城市的地下生态系统,且因为城市地表调节能力不强,空气中热力无法流散,容易形成“热岛效应”。
所以,我国很多采用普通混凝土的城市在夏季暴雨时,城市路面积水多,急需排水,无形中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由此可见,研究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对城市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
2、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1透水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透水混凝土原材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水泥,透水混凝土在原料中较少用到细骨料,一般是由水泥与粗骨料形成的非封闭结构,在试验中可以发现,骨料强度相较于混凝土来说更强,所以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常常发生在水泥石层,由此可见,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是水泥各方面的性质。
所以水泥强度要尽可能≥42.5MPa,当水泥浆正好可以包裹住骨料表面时,说明水泥的用量是最优的。
而当水泥量过多时,可能影响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也因为用量过多增加了成本投入。
(2)骨料,相较于一般混凝土而言,透水混凝土使用的骨料级别更为特殊,一般用到间断级或者是单一级配骨料,骨料的堆积能够形成大量孔隙,增强混凝土透水性,所以在选择骨料时,出于成本等多种因素,可以选择普通砂石,甚至是废弃建筑物的砖块等,控制骨料粒径≤25mm,研究发现,胶凝材料骨料粒径越小,强度越低,因为粒径较小的石子比表面积大,浆体不变比较面积越大,石子表面包裹的水泥浆体越薄,石子之间的粘结率(力)越小。
透水混凝土的研究综述

透水混凝土的研究综述方"(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作者简介:方剑(1981-),男,安徽黄山人,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
专业方向:建筑工程。
摘要:透水混凝土作为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日益7到使用者的青睐。
文章对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材料性能以及制备应用进行综述研究,展望透水混凝土在建筑材料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透水混凝土;材料性能;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U52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7-7359(2020)04-0075-03 DOI:00.16330/j.c n ki.0007-7359.2021.04.0400前言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多孔、轻质、无细骨料的骨架——孔隙结构,在粗骨料表面包裹一层胶结材料相互粘结而成,孔穴均匀分布,通常情况下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可达10%-30%,透水系数一般在02~1mm/s,是一种绿色环保型高渗透材料)]。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透水混凝土具有优良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还可减少噪音污染,对调节城市生态平衡和节约自然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透水混凝土大量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应对城市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从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材料性能以及制备应用方面开展综述研究,探究其发展趋势,为透水混凝土材料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力学性能研究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透水混凝土孔隙率较高,粗骨料之间大多为点式连接,导致其抗压、抗拉和抗弯强度偏低,限制了使用发展。
基于此,相关领域学者开展了大量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主要体现在透水混凝土的实验制备阶段37。
水亮亮等2通过提高硅灰掺量、砂率和天然骨料替代率增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制备了三组材料试样,结果表明当保水材料掺量过多,试样孔隙率增大,蒸发冷却效果不佳。
尹志刚2比较研究了不同冻融环境(清水和32wt%NaCd容液)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为氯盐环境中的试件更易劣化,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降低。
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综述_张贤超

2 性能研究
2.1 工作性能
工作性严重影响着透水混凝土的成本和质量,是决定施工 操作难易,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良好的工作性 是对新拌透水混凝土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新拌透水混凝土工作性的指
标和方法。因为其为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趋近于零,不适宜采 用传统的坍落度检测方法。有研究者在试验中,用跳桌法测试 流动度评价其工作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新 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也不断被提出,长安大学的盛燕萍等人 以 [12]
0 引言
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是由特定级配的骨料、水泥、 水、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按特定比例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具有连续 孔隙的多孔混凝土,是生态混凝土的重要品种之一。其表观密度 一般为 1 600~2 100 kg/m3,28 d 抗压强度 10~40 MPa,抗折强度 2~7 MPa,透水系数 1~20 mm/s,有效目标孔隙率为 18%~22%。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气、透水、吸声降噪、净 化水体、改善地表土壤的生态环境、缓解地表径流和城市热岛 效应等优良的使用性能。因此,在可持续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 等思想的指导下,欧美、日韩等一些发达国家在 50 多年前就开 始了对透水混凝土进行研究与开发。并且已将其广泛的应用于 道路工程、园林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和生态效果。而在我国,关于透水混凝土的理论研究虽然 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本研究就透水混 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及工程实 际应用实例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在透水混凝土方面的理论研 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在其应用方面:透水混凝土已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上 海世博园区等很多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其优良的透水性能和 质朴美观的视觉效果,使之成为工程应用领域中的一个亮点[9-10], 并推动了透水混凝土在我国研究及应用的热潮。此外,透水混 凝土在我国还被推广到环境、生态工程中,邹长伟[11]就研究了透
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排水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着雨水无法迅速渗透的问题,导致了水滞留、积水、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因此,研究开发出能够透水的水泥混凝土已成为解决城市排水难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探讨其在城市排水中的应用前景。
试验采用标准的混凝土试验方法,对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渗透性能等进行了详细地测试和分析。
首先,在抗压强度方面,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相比,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略有降低。
但是,经过适当的优化设计和添加适量的聚合物材料,可以提高其抗压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透水性能。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
其次,在抗折强度方面,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相对较低。
这是由于聚合物材料的添加会改变混凝土的骨料排列方式,导致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然而,通过优化配合比和添加适量的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提高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使其在实际使用中更加耐久和可靠。
最后,在渗透性能方面,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渗透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能够迅速将雨水渗透到地下,有效减少了道路积水和水滞留的问题。
这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排水状况,还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排水难题。
虽然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通过优化设计和添加适量的材料,可以提高其性能,使其更加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
因此,聚合物透水水泥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高强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数值模拟研究》范文

《高强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数值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高强透水混凝土(Porous High-Strength Concrete, PHSC)以其高强度、透水性良好等特性,在道路、广场、公园等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如何优化其配合比,提高其性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强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及数值模拟研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高强透水混凝土概述高强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良好透水性的混凝土。
其特点在于使用特殊的骨料和配合比,使得混凝土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
该类混凝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同时还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三、配合比优化研究(一)原材料选择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
在配合比优化过程中,应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泥和骨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和外加剂。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的设计是高强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关键。
通过调整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的配比,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强度、透水性、工作性能等。
在配合比优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施工条件、环境温度等因素。
(三)优化方法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强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
通过试验确定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配合比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数值模拟研究(一)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强透水混凝土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建立混凝土的三维模型,分析其在受力、透水等方面的性能。
(二)模拟结果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应力分布、透水性能等。
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同时,根据模拟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优化,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五、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一)研究成果通过配合比优化及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高强透水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透水混凝土研究综述

1透水混凝土的定义与应用背景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水、外加剂及掺和料进行搅拌制成的多孔混凝土,具有类似于蜂窝结构的多孔形貌,具有较强的透气性,重量轻便。
现阶段透水混凝土只应用在城市广场路面、道路建设和公路两侧的路肩。
透水混凝土有大孔隙,可以积攒大量的热能,减少热岛效应现象的出现,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绿化环境,也能减少噪音污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透水混凝土的特点透水混凝土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孔隙率为15%~30%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二是透水混凝土的施工相对简单;三是透水混凝土基本实现了与环境共存的状态,是一种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环保型绿色材料。
3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3.1透水混凝土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在透水混凝土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首次使用透水混凝土建了停车场,并获得透水性混凝土的专利。
随后,美国开始大规模使用透水混凝土用于停车区路段。
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对不透水路面工程的改革政策,指标是将全国90%以上的不透水工程进阶为透水工程,并且于2010年前完成该项任务。
弗莱堡这座城市经过十年的时间将城市内的不透水路面全部改用透水混凝土,经过长时间的透水作用,地下水位得以回升,植物能吸取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使得该城市被植被所包围,形成了生态文明城市。
日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很重视。
为此,日本政府在混凝土与生态环境关系讨论中提出构建生态混凝土研究机构,并进行多次关于透水混凝土应用的会议,号召全国推广使用透水混凝土。
据统计,日本在透水混凝土的应用主要在路面。
3.2透水混凝土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上海世博会中,各项场地的建设都普遍应用到了透水混凝土,据资料显示,在上海世博园的大片区域内,地面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60%以上都采用了透水材料。
4配制技术4.1配合比的设计透水混凝土是根据一定的黏性和强度要求,用水泥浆将骨料包围起来,将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较高强度且多孔的整体结构。
透水混凝土综述

《新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试作业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2016年4月透水混泥土性能与应用综述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保障城市区域降雨期间的排水通畅、保护城市区域区域的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这些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关注。
透水混凝土在降水过程中能将雨水原地渗透到土壤中,从而产生了净化水体和保护水资源的效果,因此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透水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其具体的实际应用,最后还谈了其在应用领域存在的不足,旨在促进混凝土的性能优化和推广应用。
关键字:透水混凝土;排水性能;实际应用;缺陷Abstract:The high speed of ur banization not only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life , but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problems , how to protect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urban areas during rain unobstructed , water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worldwide. Pervious concrete in situ precipitation in rainwater infiltration into the soil , resulting in purified water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effect has been widely us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files, as well as specific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concrete , and finally talk about its shortcomings in the application domain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is promoting and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application.Keywords:Pervious Concrete;Drainage performance;Practical application;defect0.引言透水混凝土在习惯上有许多的称呼: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大孔混凝土、多孔连续绿化混凝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黏结面积减少,骨料间的接触点力均有所降低。为了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同济大学的蒋正武等人 研 [14] 究指出:骨料粒径与级配、集
·48·
灰比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孔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关键因 素;减水剂、硅灰及聚合物乳液等外加剂可以很好的改善透水 混凝土的性能。首先,随着小粒径骨料比例的增加,骨料压碎 值的增大,透水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但小粒径骨料过多会使透水系数下降而影响其排水性能,因
紧密,但浆体容易在下部沉积。综合对比发现,应用手工插捣和 振捣相结合得方法能使其强度和排水性均达到理想效果。霍亮[3] 通过试验对静压法和振动法做了对比,指出压力 3 MPa、恒压 90 s 静压成型的透水混凝土试件性能较优越,满足强度和孔隙 率要求。田波[18]等人对比静压法、重型击实法、插捣法和振动法, 指出上置式振动成型试件与现场振动压路机的施工效果相近。 此外郝静华[19]还提出免振捣成型方式,对强度的提高效果显著,
收稿日期:2010-07-17
混凝土作为铺路材料的使用技巧,对其物理力学性质及状态, 特别是对冲击加固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讨论了加固时的能量、 效果、调配、制造时的技术等对硬化后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还在磨耗性及抗冻性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日本[3],为了解决因抽取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等问题,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提出了“雨水的地下还原政策”,着手开 发透水性混凝土铺装,并应用于实际工程。1987 年大阪近畿大 学土木工程系教授玉井元治[4]在胶结材中掺用了高分子树脂和 微细骨料来制备透水性混凝土并申请了专利。目前,日本在配合 比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已形成国家级的标准规范,正 在大力的推广应用。
此对于特定性能的透水混凝土应选择合适种类的骨料和粒
径。其次,水灰比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水灰 比过高时,流动性变大,骨料表面水泥浆厚度变薄、造成骨料 间黏结强度下降从而使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降低;当水灰比过
小时,虽然骨料表面的水泥浆体厚度增加、强度提高,但会造 成混凝土成型困难、压实度不够[15]。因此在配制透水混凝土时需 要根据材料组成、性能要求等确定最佳水灰比。东南大学的霍 亮[3]在他的试验中采用 0.25 的水灰比,配制出的透水混凝土 28 d 抗压强度高达 35 MPa。而对于外加剂及掺合料在透水混 凝土中的作用,日本的 P.Chindaprasirt 等人[16],依据 ASTM 对 透水混凝土的最佳配制条件进行研究,指出使用 1%的高效减 水剂(SP)可以有效的减小水灰比,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屈服应 力和塑性黏度。笔者综合考虑透水混凝土各性能及影响因素,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部分参数的推
富余浆量比(即富余浆量与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为指标评价
透水混凝土的工作性,并且采用多因素正交设计试验,得到评
价指标富余浆量比的回归公式(见式 1)。当用富余浆量法得到
的 δ 测在其计算得到的 δ 范围(δ±1)%之内时,认为满足工作性
要求。
δ=32.793-0.896VCA+5.82×10-4C+27.629W/C+13.305Sp
提高其强度和流动性,但是砂率过大会降低孔隙率影响及其使 用性能。盛燕萍[12]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获得较好工作性的最佳 组合:水灰比:0.57,灰积比:1∶10,砂率为 0。但是由于水灰比过高 又会使强度降低,因此如何解决工作性和其他性能之间的矛盾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力学性能
由于透水混凝土特有的骨架孔隙结构,使水泥浆体对骨料
Ab s tra ct: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concrete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The study state of pervious concrete on working performance,mechanical performance,fatigue performance,drainage and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remained to be solved in present research,proposed the forecast to further's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 y w o rd s : pervious concrete;working performance;mechanical performance;fatigue performance;drainage and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prospect
荐范围值见表 1。
表 1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部分参数推荐范围值
砂率 /% 目标孔隙率/% 水灰比 粉煤灰/% 硅粉/% 高效减水剂/%
<10
18~22 0.25~0.35 20~25 6~9
0.8~1.0
注:粉煤灰和硅粉为等量替代水泥的百分比。
此外,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受成型方式、压力大小、养 护方法的影响。吴冬等人[17]通过不同成型方式的对比,分析了成 型方式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型方式 对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影响不同。手工插捣成型 的试块上下层较均匀,但堆积松散;机械振捣成型的试块堆积
2 性能研究
2.1 工作性能
工作性严重影响着透水混凝土的成本和质量,是决定施工 操作难易,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良好的工作性 是对新拌透水混凝土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新拌透水混凝土工作性的指
标和方法。因为其为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趋近于零,不适宜采 用传统的坍落度检测方法。有研究者在试验中,用跳桌法测试 流动度评价其工作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新 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也不断被提出,长安大学的盛燕萍等人 以 [12]
(R=0.880)
(1)
式中:δ—— —富余浆量比,%;
VCA—— —骨料骨架间隙率,%; C—— —水泥用量,g/m3;
W/C— ——水灰比;
Sp—— —砂率,%;
R—— —相关系数,试验组数:16 组。
而长安大学的董雨明等人[13],则借鉴日本水泥协会和日本
道路公团的稠度评价方法,依据水灰比由小到大的变化,把新
摘 要: 简要介绍了透水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总结分析了透水混凝土在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排水降噪性能等方面的
研究现状,并针对当前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排水降噪性能;展望
中图分类号: TU528.2
2010 年 第 12 期( 总 第 254 期 ) Number 12 in 2010(Total No.254)
doi:10.3969/j.issn.1002-3550.2010.12.015
混
凝
土
Concrete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综述
张贤超,尹 健,池 漪 (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3550(2010)12-0047-04
S u m m a ry o f p e rfo rm a n ce fo r p e rvio u s co n cre te
ZHANG Xian-chao,YIN Jian,CHI Yi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5,China)
在其应用方面:透水混凝土已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上 海世博园区等很多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其优良的透水性能和 质朴美观的视觉效果,使之成为工程应用领域中的一个亮点[9-10], 并推动了透水混凝土在我国研究及应用的热潮。此外,透水混 凝土在我国还被推广到环境、生态工程中,邹长伟[11]就研究了透
·47·
与 28 d 劈裂强度之间符合对数关系;透水混凝土弯拉强度与抗
1 研究概述
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始于 100 多年前,据 V·M·Malhortra 记 载[1]:1852 年英国在建造工程中由于缺少细骨料,开发了不含细 骨料的混凝土,即透水混凝土。
美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了对普通混凝土及透水 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1995 年,南伊利诺伊大学的 Nader Ghafoori[2]阐述了不含细骨料混凝土的概要,讨论了透水
但是它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很高,需要掺加 5%~15%细骨料 以提高流动性。笔者结合上述试验成果,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推荐 实验室采用静压法成型透水混凝土。
对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关系,长安大学的郑木莲等人[8]
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孔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早期增长较快,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