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比率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9篇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9篇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通用5篇)

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通用5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需要使用创业计划书的情况越来越多,创业计划书提供了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效益评价体系和管理监控指标。
到底应如何拟定创业计划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1公司秉承着“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经营信条,“创新,进取,诚信,热情”的企业精神,“人本人和,从严从高”的企业经营哲学,服务大众,回馈社会。
一、服务与产品我们公司的定位是新型教育业兼服务业,主要客户群体为农村地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学生及家长。
公司聘请的讲师均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三轮试讲、批课、360度考核等,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价廉质优的课程。
除面授课程外,针对农村学生较为分散的特点,我们提供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并将部分课程刻录成光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寒暑假期间,我们会组织培训营,邀请知名教授、优秀学长学姐与学生们交流,组织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二、市场竞争分析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x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x名,平均文化程度为x年。
近年来,由于教育支出不均衡,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集中体现在公办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上。
而随着农村教育需求的增加,农村地区对正规私立培训机构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目前,多数培训是由非正规的个人组织,或由一些城市培训机构以公益讲座的形式进行短期培训,教学效果甚微。
为弥补农村教育的空白,本公司教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如下:1、费用低廉,所聘教师为高校学生,授课成本低;2、公司有一套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课程质量有保证;3、拥有远程教育平台、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丰富。
中原地区大学生村官现状浅析——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

农产业大量转移 , 村党员和村级干部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 、 农 文化程度较低 、 思想落后保 守 , 一些地方村组织后继乏人 。因 而, 大学生到村任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现实需要 。 大学 生村官年轻 而富有朝气 , 拥有 良好 的科 学 与理论 知 识, 具有大胆 的开拓进取精神 , 正是广大农 村所缺乏 的 , 这 也 是新 农村建设 的重要保 障 。2 0 0 8年 , 中央 同意 , 经 中央组织 部 等有关部 门决定 用 5年时 间选聘 l 0万名高校 毕业生 到村 任职I 河南省是我 冈传统 的农 业大省 , I I 。 而中牟县是河南 省一 个典 型的农业县 ,当地县委县政 府高度重视 该政策 的实施 , 20 0 8年 中牟 县选聘 40多名 “ 学生村 干部” 0 大 到农村 接受 锻 炼, 以此提升农 村基 层干部 的文 化素质 和科 技水平 , 面推 全
进 “ 学 生 村 官 ” 划 。该 县 大 学 生 村 官 政 策 的 实 施 具 有 代 大 计 表性 , 够 反 映 出 中原 地 区 农 村 新 一 轮 大 学 生 村 官 政 策 实施 能
在 调查 中我们 也 了解 到许 多农 村籍 的大学 生村 官希望 通过
自己的努力促进农 村经 济的发展 , 为新农 村建设挥 洒 自己的
21 0 0年第 5 期 总第 7 9期
经济研 究导 刊
E C0N 0MI S ARCH C RE E GUI DE
No. 2 0 5, 01
S fa . 9 e l i No7
中原地 区大学 生村 官 现状 浅 析
— —
以河 南省 中牟县 为例
赵永建 , 刚 , 方 胡小龙
女生 , 大学生村官 占相 当大 的 比率 。俗话说妇女 能顶半边 女 天, 但我 国以往 的干部 队伍 中 , 女性 往往 只是 少数 , 不能充分 体现 女性 的地位 和重要作 用。而现 在不仅好男 儿志在农村 , 越来 越多 的巾帼女杰也 加入到 了建设 新农村 的队伍之 中 , 这 样有 利于培养更 多 了解 基层工作 的女干部 , 从而使 我国 的干
农学生物技术就业前景

农学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农学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下面让小编给各位看官介绍一下农学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吧!“农业院校喊渴,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三四年前,在相当多的地方,这样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城里孩子自然压根儿不曾动过报农学的念头,就连农村考生,也畏“农”如虎。
可如今,当年不少并不情愿走进“农”门的大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就业状况之充分,颇出乎我们意料,久居“冷宫”的农学真的开始“吃香”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加速建设,使得农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步增大,近年来弄学专业就业比较平稳,而且在整体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稳中有升。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除动物医学、园林专业就业形式较好以外,毕业后真正从事农学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因此还不能说“个个吃香”。
除了具体专业就业的差别外,农学毕业生就业与学校的地域性关系也很大,比如像北京、上海等地区农业研发企业少,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持平。
据调查显示,上海交大2006届、2007届农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仅为10。
17%和12。
78%。
据调查显示,目前学农学的仍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的就业渴望远比城里孩子要强烈得多,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毕业就失业。
求职门坎较低,恐怕也是农学毕业生就业较为充分的重要原因。
解答一:农学就业率高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一直备受重视。
如今,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
为此,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的新思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1世纪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不是几十万,而是成百万。
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
最新-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精品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本文以2009年5月份完成的我国2009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调查问卷2998份,有效问卷2598份,问卷有效率为86.7。
其中,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585份,占22.5,城镇籍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2013份,占77.5。
从性别看,农村籍大学生中男生占542,女生占458,城镇籍大学生中男生占44,女生占56;从学历看,农村籍大学生中专科占38,本科占962,城镇籍大学生中专科占34,本科占966。
本次调查问卷90以上由经管类专业学生所填写,包含的经济类专业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管理类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
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特征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特征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工作签定2009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签定特征在585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中,已签定工作的学生为255人,占总人数的43.6;未签定工作的学生为329人,占总人数的52.8;其他就业状况的学生为21人,占总人数的3.6。
在2013位城镇籍大学毕业生中,已签定工作的学生为828人,占总人数的41.1;未签定工作的学生为1119人,占总人数的55.6;其他就业状况的学生为66人,占总人数的3.3见表1。
可以看出,截止2009年5月,2009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大部分学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相对于城镇籍大学生而言,农村籍大学生的工作签定率略高,但没有明显差别。
二工资水平2009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情况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1951.8元,城镇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约为2234.4元,二者相差282.6元。
由此可见,农村籍大学生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城镇籍大学生。
大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率

今天我们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率的问题,根据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10年前他已在中山大学做过不完全的调查,“当时城市大学生已占90%,现在估计只会更多。
”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
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此言一出,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涟漪。
“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
”,总理的这句话到底是否符合实情?无论今昔,孩子们都从自家起步。
未作刻意筛选,今天我们着手调查的是一条最普通不过的村庄——华田村首先我们采访了当地一个中学的任教老师,他感慨的说:“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我的感受是现在农村的重教风气确实不像过去那么浓厚了”,,多年来他的学生98%以上来自当地的农村。
“18年前,我教的初中班上,起码有60%的学生选择报考重点高中,而18年后的今天,顶多只有1/4的学生会考了。
要了解为什么现在农村大学生越来越少,从初中开始就发生变化了。
”他认为,让这些农村孩子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蒸发的最大原因有几个方面:学费高、就业形势和社会风气。
回看华田村,全村人口约为1200人左右,该村村办小学容纳的学生数量约为200人左右。
在过去的近20年里,这所建造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小学翻新过两次。
“和我们住的房子相比,校舍还算可以,最大的问题是老师。
”作为村委会副主任,老戴没少受村办小学校长的唠叨,“他每次跟我说的都是,能不能拨经费多招两个老师?”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
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
因此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人数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大学生弃养率调查报告

大学生弃养率调查报告1.引言1.1 概述大学生弃养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对父母放弃抚养和对父母产生弃养行为的比率。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弃养现象日益凸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研究大学生弃养率的现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寻求解决之道。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大学生弃养率的概念和背景,然后详细阐述调查方法和结果,接着分析大学生弃养率的影响因素。
最后,文章将总结弃养率的现状,探讨导致弃养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弃养率的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弃养率的现状,探讨可能影响弃养率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大学生弃养率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弃养问题的解决和减少。
2.正文文章2.1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弃养率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涵盖了对家庭背景、家庭关系、学业压力、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了大量有效数据。
2. 深度访谈:我们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学习压力等方面的真实感受和困难。
3. 文献调研:对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弃养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从中获取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我们将这些调查方法相结合,以确保获得到准确、全面的调查结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提供可靠的依据。
2.2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弃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目前大学生弃养率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弃养率更是高居不下。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弃养的主要对象以父母为主,也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和亲人。
大学生生殖健康及避孕情况调查

大学生生殖健康及避孕情况调查张海珍【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的现状,为促进大学生群体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各年级在校大学生762名进行调查,并对结果作统计分析。
结果男性、低年级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正确率比女性、高年级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的接受率分别为53.07%和45.39%;认为发生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比率为67.98%,对未婚怀孕及多个性伴侣的接受率较低,分别为4.61%和5.70%。
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占81.98%。
认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以后妊娠有影响的比率分别为29.05%和11.90%。
结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undergraduates'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 Methods 762 undergraduates in each grad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s investigating subjects, whos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aware of knowledge about reproductive health of the male, junior students and those coming from rural areas was lower than the female, senior students and those coming from the cit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cceptance rates of premarital sex and unmarried cohabitation were respectively53.07%and 45.39%; 67.98 percents of investigated undergraduates thought that contracep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efore sex. The acceptance rates of unmarried pregnancy and multiple partners were low,which were 4.61% and 5.70%, respectively. 81.98 percents of investigated undergraduates though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The approval rates about the opinion that the artificial abortion or drug abortion would effect on the subsequent pregnancy were respectively 29.05% and 11.90%. Conclusio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self protection of undergraduate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211-213)【关键词】大学生;生殖健康;避孕【作者】张海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医院,北京 1008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时期,对性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
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
此言一出,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涟漪。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10年前他已在中山大学做过不完全的调查,“当时城市大学生已占90%,现在估计只会更多。
”
现实远不止此。
当了18年中学教师的杨明伟说,在他执教的县一级中学里,每年只有25%的初中生会选择上重点高中考大学,而18年前这个比例是60%。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
”连日来,本报记者着手开展了目前农村生源在高校中所占比重的深入调查,以求探询每年挤入高校大门的千军万马中,农村孩子的脚步为何逐渐迟疑。
“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
”,总理的这句话到底是否符合实情?
无论今昔,孩子们都从自家起步。
未作刻意筛选,上周本报记者着手调查的是一条最普通不过的村庄。
“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我的感受是现在农村的重教风气确实不像过去那么浓厚了”,在德庆县一级中学悦城镇龙母中学任教的湖南人杨明伟已经做了18年的初中教师,多年来他的学生98%以上来自当地的农村。
“18年前,我教的初中班上,起码有60%的学生选择报考重点高中,而18年后的今天,顶多只有1/4的学生会考了。
要了解为什么现在农村大学生越来越少,从初中开始就发生变化了。
”他认为,让这些农村孩子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蒸发的最大原因有几个方面:学费高、就业形势和社会风气。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涂猛曾透露,据青基会调查,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
再往前追溯,中学并非农村孩子们进入大学的第一起点。
农村的孩子们正在如何开启他们的求学之路?
回看荣村,全村人口约为1200人左右,该村村办小学容纳的学生数量约为200人左右。
在过去的近20年里,这所建造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小学翻新过两次。
“和我们住的房子相比,校舍还算可以,最大的问题是老师。
”作为村委会副主任,老戴没少受村办小学校长的唠叨,“他每次跟我说的都是,能不能拨经费多招两个老师?”
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1998年中山大学招收的大学新生中,90%都是来自县城或城市的学生。
“和我读大学的时候区别太大了”,上个世纪70年代读大学的张敏强记得,当时班上像自己这样的农村娃占70%~80%。
一晃10年过去,一直在高校工作的张敏强感觉到,虽然连年“扩招”,但不意味着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里有增加数量和比例的机会,“扩招对城市学生更有利,我没感到农村来的孩子有增加。
”
在广东的重点高校里,目前来自农村的学生到底有多少?占多大比例?记者分别走访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
遗憾的是,各高校多年来都没有专门做过相关统计。
“从来没有按照学生的来源做过分类,而且现在学生的户口界定也比过去复杂,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华南师范大学一名招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农村大学生比例30年几乎降一半
“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大的感觉,近几年农村孩子的比例在数字上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如果和10年前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减少趋势。
”华南农业大学曾经负责招生工作多年的邓基泽老师认为,这主要是过去10年里农村和城市发展差距拉大的结果。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处的有关人士则表示,该校每年本科招生面向省内外达6300人,其中至少一半招收来自农村的孩子,从每年的贫困助学数据看,农村孩子进入重点高校人数逐年减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果广东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这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坦言,目前广东还未就此问题作出相关的调查研究。
“如果有足够的对比数字支撑,那么将是一个值得我们充分注意的问题。
”他表示,按照人口百分比,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基本上对半分,“那么理论上高校里的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比例也应该达到1:1。
”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
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
因此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人数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课题组同时还对国家重点高校进行了调查。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比1990年减少了5.7个百分点。
差距是高中阶段
机会不均等延续
与此同时,课题组对2003年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的高校在校生的调查表明,2003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3.3%,高于2001年这一比例7.9个百分点。
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
“瓶颈还是在高等教育前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
”张敏强认为。
这一结论和相关调查不谋而合——按照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2005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030.95万人,按毛入学率52.7%计算,将有3500多万初中生流入社会。
其中,这些流失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农村初中生。
“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远低于扩招之后的高考升学率。
进入重点高中的竞争比考大学更为激烈。
高中教育已成为影响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最大瓶颈。
”
张敏强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积累和延续。
近几年积极进行的教育改革,埋藏着不少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因素。
“各地大力培养重点高中,大量的示范高中把生源集中起来,不断加大城市高中的优势。
但是资源集中不意味着最大化,结果就是城市高中和农村高中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
”张敏强表示,可以算一笔很简单的账,把多年来给广州一所省重点高中和一所县城高中的投入平均分摊到每个学生头上,“你就会发现可能是数十万元和几千元的对比”。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师资流动还是资源分享,广东已经到了有条件也必须作出改变的时候。
一方面是每年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农村师资严重缺编。
能不能把大城市和县、镇、村级学校教师的工资标准统一一下,让教师像公务员那样统一待遇?也可以像选拔公务员那样选拔教师,抬高教师的从业门槛,从而使更多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他指出。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上给予农村的倾斜政策确实不多。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现实状况,那么我们是应该考虑作出一定的调整了。
客观来看,近年来城市的成长系统要比农村优越,如果确实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恶性循环。
”郑梓桢指出。
不过他也提出,也不应只把眼光盯在农村,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城市里也有“弱势群体”,比如城市的贫困人口等。
“如果非改不可,那么要照顾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找出目前教育政策下最不利的社会阶层,找出主要矛盾,是对目前的教育政策作一定的调整还是根本性调整,这个课题非常复杂,需要谨慎对待。
”
“不管如何,这个问题的提出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如果寻找积极而迅速的做法,提示我们目前至少能做一些事情,比如把以学位为主的教育资源均衡化,能否通过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职业培训、剩余劳动力培训等方法来补偿农民缺失的大学阶段教育?”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