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填空

合集下载

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

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栾旭东,张兴敏,周雪霞,闫超,何溢涛(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生科基地班,济南250100)摘要: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它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本实验通过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初步鉴定了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日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纤维素土壤微生物纯培养刚果红染色法Abstract: cellulose is the most abundant polysaccharide on the earth, which can be digested by some microorganisms in the earth because they produce cellulase. In our experiment, we isolated these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earth and checked up the cells’ and colonies’ morphology and the bioreactions they can act.Key words:cellulose, microorganisms in the earth, pure culture, Congo red staining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最主要的挑战。

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地球上每年光合作用的产物高达 1.5×1011—2.0×1011,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源,其中90%以上为木质纤维素类物质[1]。

目前这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开发高效转化木质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技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等发酵生产人类急需的燃料、饲料及化工产品,即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高中生物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3

高中生物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3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选择题1.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A.湿润的环境中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D.池塘中解析: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因此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

答案:B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解析: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答案:C3.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1酶和C 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 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解析:纤维素酶属于复合酶,至少包含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其中C1酶和C X 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A4.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下列哪项实验来确定( )A.发酵产纤维素酶B.发酵产纤维素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解析: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否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答案:A5.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刚果红可以在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解析: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污染,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则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答案:C6.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解析:经选择培养后,需经稀释后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细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
功能,常被用于制备肥料和饲料等。

研究纤维素分解菌种类及其分解的反应特性,是研究
纤维素降解机理的重要基础。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主要有几种,包括淀粉膜电泳筛选,扩增隔离法,等电点筛选,微量培养筛选,补液筛选,微量测定等。

1. 淀粉膜电泳筛选:采用放大型电泳仪,用淀粉溶液构成膜,将单细胞菌悬浮液流
过该膜,其中纤维素分解菌可形成淀粉膜电泳状态,能在该膜中形成一定的结构,从而被
检测到。

2. 扩增隔离法:将一定浓度的纤维素溶液,与培养基或植物提取物按比例混合,在
适宜的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细菌,构成纤维素溶液底物,配制培养基,进行培养,根据培
养结果来筛选出对纤维素感兴趣的菌株。

3. 等电点筛选:利用膜膜过滤,在纤维素分解反应的同时,膜膜滤过的细菌会因等
电点变化而被选择。

4. 微量培养筛选:在不同营养条件和温度条件下,采用微量的纤维素细胞悬液,进
行培养,根据形态生长变化、颜色变化等特征,来判断哪些细菌对纤维素有分解能力。

5. 补液筛选:在细胞处理步骤中,常常采用补液筛选方法,利用纤维素溶液作为营
养基底,进行补液筛选,通过补液来影响纤维素分解速度,筛选具有良好分解能力的菌株。

6. 微量测定:取液量较小的细菌悬液,进行分离、培养,在相应的条件下,采用固
体纤维素的含量来微量测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从而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菌株。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可以有效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的种类,从而更好的研究纤维素降
解的机理和分解效率。

生物选修一 专题二 微生物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生物选修一 专题二  微生物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微生物模块一、微生物的实验室: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

(2)营养组成:一般都含有和。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氧气以及的要求。

(3)分类培养基(含凝固剂); 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凝固剂是 : 中提取到物质,在下凝固,下熔化)2.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步骤:计算→称量→→→→问题:①.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②.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③.为什么将平板倒置?(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①纯化培养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的肉眼可见的,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②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接种时要在旁,原因是。

③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a. 法:是通过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b. 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问题:①在这两种接种方法中,计数时只能选哪种接种方法?②两种接种方法的目的是:问题①.划线时为什么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②.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如果划破了会怎样?③.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④.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3)菌种的保存方法①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的方法,接种在试管的培养基上,将试管放入保藏②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4.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实验原理:(1)能合成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2)配制以为唯一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还要涂布一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此说明。

⑶可以用加了的培养基进行鉴别,培养基变2.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配制土壤溶液和制备培养基→→涂布平板与培养→菌落计数3.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方法一:(活菌计数法);至少要涂布个平板,最后求取值,还要设置一个平板作为对照,以说明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知识清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知识清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知识清单默写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三种元素,是一种糖。

2.纤维素的分布: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3.纤维素酶的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酶、酶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筛选方法:染色法。

2.筛选原理: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操作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的实验方案:土壤取样、、、、1.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的环境。

2.选择培养:(1)目的:增加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2)制备选择培养基: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1该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又是如何选择的?3如果要证明该培养基的选择培养作用可用培养基做实验。

(3)选择培养:称取土样 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 30 mL 培养基的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固定在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2 d,直至培养液变。

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4)梯度稀释:依次将培养液稀释 101-107倍。

(5)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的培养基上。

(6)刚果红染色法:挑选产生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方法一:先,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方法二:在时就加入刚果红。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和。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所产生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含答案解析)

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含答案解析)

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反应式C6H12O6−−→酶2C3H6O3+能量),可用于乳制品的发酵、泡菜的腌制等。

(选择性必修3 P5)()2.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CO2+能量),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

(选择性必修3P6)()3.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曲霉。

(选择性必修3P5)()4.泡菜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分数为4%~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选择性必修3P6)()5.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乙酸()6.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7.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需加入红色素,使葡萄酒呈深红色。

()8.只有在糖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醋酸发酵()9.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就可以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10.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应立即将培养皿倒过来放置。

(选择性必修3P12)() 11.在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时,将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灼烧,待酒精燃尽后就可以进行涂布了。

(选择性必修3P17)()1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对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要进行灭菌。

(选择性必修3P10)()13.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选择性必修3P10)()1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透明复合物,所以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5.尿素在脲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

()16.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高中生物达标检测(38)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高中生物达标检测(38)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下达标检测(三十八)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2019·天津期末)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错误的是()A.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部分微生物B.灭菌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C.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吸管和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解析:选C消毒和灭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消毒只能杀灭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不能杀死孢子和芽孢,而灭菌能杀灭处理物体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孢子和芽孢,A、B正确;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不能随意丢弃,以免污染环境,C错误;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等,吸管和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D正确。

2.(2019·天津期末)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微生物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C.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D.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只提供碳源,蛋白胨只提供氮源解析:选D分离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配制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能够满足该种微生物的需要,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即4.8~5.8,B正确;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在其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正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D错误。

3.(2020·金牛区月考)如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B.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C.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硝化细菌D.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解析:选C此培养基中不含碳源,适合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A正确;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B正确;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但不能固氮,因此若除去①,此培养基不能培养硝化细菌,C错误;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D正确。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5 ,N C 1 g g a 10 ,加蒸 馏水 定容 至 1 0 mL 0 0 ,调 整p 值 H
至 70。 .
11 .3真 菌培养基 . ( ) 面种子培养基 ( / 1 斜 g L):马铃薯2 0 ,蔗糖 0g
2g 0 ,琼 脂 粉 2 g 0 ,加 蒸 馏水 定 容 至 10 m ,无 需 调 整 0 L 0
1. . 2细菌培养基 1
L 培养基 ( / B gL):胰 化 蛋 白 胨 1g O ,酵母 提 取 物
掉 ,不 但破 坏 了生 态平衡 ,污染环 境 ,还存 在火灾 隐
患 。发展 和利用生物技术 分解转化天然纤维素原料既是 资源利用 的有效途径 ,而且对于解决环境污染 、粮食短
缺 和 能 源危 机 也 具 有 重大 的现 实 意 义 。 纤 维 素 酶 可 以 分 解 纤 维 素 ,它 广 泛 存 在 于 自然 界
为人类发展 q的紧迫课题 。本试验 以土壤 为样本 ,利 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进行初 筛, - _ 用麦秸粉 固体发 酵培养基复 筛,获得 了具有较 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真菌。
关 键 词 :纤 维 素 酶 ;真 菌
天然纤 维素 原料是 地球上最 丰 富的可再生 有机物
行研究 。并希望以此为基础进行更为深入 的研究 。
然 这 是 生 态 系 统 中碳 循 环 的一个 重 要 环 节 ,但从 人 类 利
取 四川 省 大 邑 县 及 崇 州 县 的 土 样 各 1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 0 0 ,分 别 放 入塑 料 袋 中 ,带 回实 验室 。
用 自然资源的角度看 ,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在我 国,大 部分 秸秆 和树林 副产品被 用作燃料 或在 田间被直 接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 基础知识
1. 纤维素是一种由 相连而成的高分子 类化合物,是植物 (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 __________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植物产生的纤维素在 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2.完成下列过程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 ,简称(
)。

该方法可以通过 反应直接筛选。

4.原理: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
,当纤维素被
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________
为中心的 ,我们可以通过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 实验设计
1. 实验流程
【思考】本课题实验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操作要点
(1) 土壤取样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将滤纸埋进土壤,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培养
步骤:a.制备选择培养基: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方面属于_______培养基,如何起到选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证明培养基
是否起到选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
c.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选择培养能“浓缩”所需要的微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梯度稀释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a.制备培养基 b.接种菌液 (5)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刚果红染色,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方法两种,一中是先_____________,再加入刚果红进行________反应,另一种是在___________就加入刚果红。

三 课题延伸
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发酵和
发酵。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 ___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练习题】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

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 、a 和B 、b 。

②分别向A 、B 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

③分别从A 、B 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 、b 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同答:①将题中的空处填充完整: 培养基和 培养基。

②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的类型属于 培养基。

③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 。

④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 。

⑤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 。

⑥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

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
等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