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降解菌系的筛选及降解稻草条件研究

合集下载

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

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和筛选1.实验目的:1.掌握纤维素降解菌的的分离和筛选的方法2.学会会培养基的制备3.再次了解菌落的形态2.实验原理:从美术楼后面树林中取适量的土壤,用无菌水将得到的样品经适当稀释, 在37℃下培养1d后,稀释10-6、10-7、10-8三个浓度,分别接种于鉴别培养基中培养, 每组3个平行,在37℃下培养2-3 d,然后进行初筛,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的菌株。

最后镜检。

3.试验方法:1. 取样先从树林中取10g土壤(10—15cm深)。

用灭菌的塑料袋盛装。

2.饥饿培养秤取10g土壤,置于250ml的装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摇匀,在37℃下培养1d。

3.梯度稀释所需仪器:试管(8支)、洗耳球、移液管。

需要先经高压蒸气灭菌的仪器:试管(每只内装9ml蒸馏水)、移液管。

用移液管从饥饿培养土壤液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

然后用移液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 10-4,10-5,10-610-7,10-8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4.选择培养○1刚果红培养基的制备所需要的仪器有:500ml锥形瓶、天平、药匙、玻璃棒、电炉、200ml培养基,用2层纱布加棉花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包裹两层报纸,用线绳扎紧,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灭菌后,倒9个灭菌平板,凝固后待用。

○2涂布平板将上述已倒培养基的9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6、10-7、10-8 3种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划3个平板)。

然后用移液管分别由10-6、10-7,10-8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用无菌涂布器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5~10min,使菌液吸附进培养基。

38℃倒置培养2-3d,至菌落长出,菌落周围将会出现透明圈。

○3菌落形态观察菌圈直径(0.3~0.6cm)○4划线分离PDA待凝固后,从以上涂布的9个平板当中取出1个菌落周围的透明圈比较大的平板。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解析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解析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解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一种由大量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纤维素的降解对于生物能源开发、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而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因此,分离和鉴定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一、平板法平板法是最为常用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分离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如下:1. 准备培养基:将适合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高温固化。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CMC培养基和Avicel培养基。

2. 稀释样品:将待分离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样品进行适当稀释,通常采用百倍至千倍的稀释倍数。

3. 倒平板:将稀释后的样品均匀倒在高温固化的培养基上,并利用均衡板将其平均分布。

4. 培养:将平板培养在适当的温度下,一般为30-37℃,孵育时间根据需要而定。

5. 分离: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挑取个别菌落进行分离纯化。

二、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分离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液体培养基:选取适合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如液体CMC培养基、液体Avicel培养基等。

2. 接种:将待分离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样品接种到含有相关培养基的试管中。

3. 培养:将试管放置于摇床或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转速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4. 分离: 通过稀释方法,将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菌株。

三、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于分离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进一步进行鉴定需要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常见的特性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 糖类利用能力:在各种糖类培养基上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

2. pH和温度适应性:分析微生物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3. 酶活性检测:测定微生物产酶的能力,如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等。

4. 生理代谢产物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或其他适当的方法,分析微生物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近年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研究进展

近年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研究进展

第29卷第2期2021年6月纤维素科学与技术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 29 No. 2Jun. 2021文章编号:1004-8405(2021)02-0068-10 DOI: 10.16561/ki.xws.2021.02.07近年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研究进展宫秀杰,钱春荣,于洋,郝玉波,李梁,姜宇博,吕国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简述了近年来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的研究进展,目前筛选到纤维素降解菌的真菌主要有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重点介绍了筛选到的纤维素降解菌的菌株名称、菌株种属鉴定、菌株筛选来源、菌株酶活测定条件和纤维素降解效果等。

同时,对近年来已报道筛选的纤维素降解菌株的产酶活特性及降解效果进行比较。

期望对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提供借鉴。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识码:A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被持续利用的绿色有机质资源,在高等植物、细菌、动物和海藻等生物中广泛存在,每年总量有几百亿吨,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就我国玉米秸秆纤维素而言,每年资源高达1.32亿t(纤维素按32%计算)[1]。

然而,(1)纤维素由D-吡喃葡萄糖环彼此以β-1,4-糖苷键以C1椅式构象联结而成的线形高分子化合物;(2)纤维素由结晶相和非结晶相交错组成,其中结晶相纤维素中大量的羟基基团,产生数目庞大的氢键,这些氢键构成巨大的氢键网格,直接导致了致密的晶体结构的形成[2];(3)纤维素聚合度非常大,约2 000到15 000以上,当大量游离羟基形成氢键时,氢键力非常大,它们使纤维素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很小的范围。

降解稻草纤维素真菌的初步研究

降解稻草纤维素真菌的初步研究
以 A 4 ,A 5 降解秸秆纤维素能力较强 ;A 2 ,B 1 降解秸秆半纤维素能力较强。A 4 ,B 1 菌株的稻草粉发酵 22 2 1 31 31 22 3 1 降解液 中还原糖质量分数分别达到 9 . 44 06 74mg 稻草粉 ;A 2 ,B 2 菌株 的稻草粉发酵降解液 中木糖质量 41 ,9 . C 0 2 g 31 3 1 分数分别达到 1. 1 ,1.2 g 稻草粉。可综合其各 自发酵的优势 ,将其作为初始菌株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1 2 8 0 21 1 m / 9 g 关键词 :稻草秸秆 ;霉菌 ;纤维素 ;半纤维素 ;还 原糖 ;木糖 中图分类号 :Q 1 85 文献标 志码 :A d i 03 6 /sn17 — 6 6 () . 1 . .1 o:1.9 9 i . 19 4 X 2 1 00 3 js 6 0 1
rs et e . n } o t to y s n f m nai rt o t is A 2 n 3 1 r c 1 2 , 1 . 1 9 m / ep c v l A d te c ne fx l e i e e t o bo fs a 3 1 a d B 2 e h I . l 0 i y l n o r tn h rn a 8 21 g 2 g
11 培养 基 .. 2
( 1 )菌源增殖培养基目 。马铃薯 蔗糖琼脂培养基 (D ):马铃 薯 20g PA 0 ,蔗 糖 2 ,琼 脂 2 ,水 0g 0g 10 0m 0 L,p H值 自然 ,1 1℃ ,3 n灭 菌 ( 2 0mi 不加 琼 脂为 液体 培养 基) 。 改 良 P A培养 基 :P A,2 D D %稻 草 浸 提液 (0 g 1 稻 草 粉 放 人 5 0mL水 中搅 拌 均 匀 ,于 8 ℃水 浴 中 0 0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毕业论文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集[C].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微生物与菌肥专业委员会、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2010:5.[16]张恒,张应杰,陆昌龙.生活垃圾可发酵物降解菌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5(10):117-118+200.[17]张爽.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18]张凯帅.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及基于宏基因组克隆表达纤维素酶基因[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19]刘震飞.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20]郑国香,赵欣,李健.一组耐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系培养条件优化及产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48(04):61-68.[21]李春艳,于琦,冯露,成毅,成小松,王雪,张平根.低温纤维素降解菌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46(10):74-81.[22]勾长龙,王雨琼,王巍,赵晗旭,娄玉杰,高云航.两株长白山地区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4(05):115-121+129.[23]侯会利.牛粪固体物堆肥制作卧床垫料的效果及其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24]罗立津,万立,陈宏,温翠莲,徐福乐,贾纬,聂毅磊,袁红莉.耐低温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群的富集培养及其种群结构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23(06):727-737.[25]李鹤,张恒芳,秦治家,高云航,娄玉杰,刘淑霞.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116-119.[26]黄颖婕,周尚峰,刘震夷,岳勇志,李祖任,邬腊梅,王立峰.牛粪堆肥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8(02):50-53.[27]毛婷,魏亚琴,杨红建,牛永艳,陈娟,王治业.牦牛粪便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产酶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1):106-116.[28]李林超,张超,董庆,郭成,周波,高峥.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生物技术通报,2019,35(09):165-171.[29]方华舟,王培清.牛粪堆肥各阶段主要纤维素降解菌分离与作用规律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06):88-92.[30]乔健敏,岳林芳,成立新,郑重,李子健,凤英,李蕴华,王志铭,宝华,于朝晖.肉牛粪污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11):79-83.。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的优化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的优化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的优化自然界中能够降解和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真菌、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酵母菌等很多主要的微生物类群中都有,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产酸性胞外纤维索酶的木霉、曲霉等真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近年来,随着纤维素酶在洗涤剂、棉织品水洗抛光整理和制浆造纸等行业上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由细菌产生的中性以及碱性纤维素酶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细菌产生的胞外纤维素酶拥有简化发酵工艺,节约资源的优势,正逐步显示出它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巨大的工业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土壤样品采集造纸厂排水处附近中性偏碱性土壤。

1.1.2 培养基(1)筛选培养基A:蛋白胨10 g,羧甲基纤维素钠10 g,NaC1 5 g,磷酸二氢钾1 g,琼脂18 g,水1 000 ml,pH值调至8。

筛选培养基B: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铵 1.4 g,硫酸镁 0.3 g,氯化钙 0.3 g,CMC 20 g,琼脂18 g,水1 000 ml,pH值调至8。

(2)斜面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1 5 g,琼脂15~20 g,水1 000 ml,pH值7。

(3)种子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膏5 g,NaC1 10 g,水1 000 ml,pH值7。

(4)基础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10 g,蛋白胨10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 0.2 g,NaC1 10 g水1 000 ml,pH值7。

1.2 方法1.2.1 刚果红染色鉴定法1.2.2 粗酶液制备方法将发酵液于4 500 r/rain离心15 rain,取其上清液收集保存。

1.2.3 酶活测定方法0.5 的粗酶液加入1.5 用柠檬酸缓冲液配制的0.51%的CMC.Na溶液,50℃作用15 min,加入DNS 1.5 沸水浴5 rain,540 nm测光吸收,酶活力定义为每1 h 产生1 g还原糖所需的酶量为一个纤维素酶活力单位用1 U/ml表示。

直接降解稻草菌种筛选及降解稻草过程优化

直接降解稻草菌种筛选及降解稻草过程优化
维普资讯
第3 5卷 第 1 期 1 20 0 7年 1 月 1




Vo . No. 1 135 1
C E C L E G N E I G( H N H MI A N I E R N C I A)
NOV 2 07 . 0
直 接 降解 稻 草 菌 种 筛选 及 降解 稻 草 过 程 优化
资源 浪 费。利 用生 物技术 提 高其 饲用 价值 一直 是 国
菌 株 由本 实 验室分 离并 保存 于 P A平板 上 。 D
1 2 培 养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种 子培养 基 质 量 浓 度 ( L : 糖 为 3 ; N , )蔗 0 K O 为 1 K 2O ; H P 4为 1 K I为 0 5 MgO 7 2 为 ;C . ; S 4・ H O
1 1 / 。为今后 这方 面进一 步发 酵放大研究 打下了基 础。 . )gL 关键词 : 稻草 ; 木质纤维材料 ; 生物降解 ; 菌种筛选 ; 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 : 0 . ; 7 X 73 1X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9 4 2 0 ) 10 3 -3 1 59 5 ( 07 1-0 70 0
S r e i g o h t a n f r d r c e r d n i e c e n n f t e sr i o i e t d g a i g rc
sr w n t r c s p i i a i n t a a d i p o e s o tm z to s
金 显春 ,陶文沂
( 河南农业大学 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0 0 ) 50 2
摘要 : 以稻 草降解 率为指标 , 究了从稻草等筛选 到的菌株对稻草 降解 的活性 。对最 优菌株进行形态和 1Sr N 研 8 D A

研究纤维素降解菌的有关方案

研究纤维素降解菌的有关方案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1.采样腐烂的苹果、蘑菇培养基及地面下10cm处土壤等2.富集培养(1)配制300ml 选择培养基。

(2)在250ml 锥形瓶中装入90ml 培养基(三瓶),放5-8 颗玻璃珠,塞上瓶塞,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2min。

(3)每一份土样各取10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90ml 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锥形瓶标上相应的标号。

(4)将瓶置于摇床上,在30℃下振荡(150rpm 左右)培养3-4d,至培养基变浑浊。

3.培养基1. 纤维素平板培养基CMC 20 g;KH2 PO4 2 g;ZnCl20.0017g ;MnSO40.0016g ;CoCl20.002 g ;MgSO4 ·7H2O 0.3 g ;(NH4)2 SO41.4 g ;CaCl20.3 g;FeSO4 0.0005g ;琼脂20 g;蒸馏水1000 mL;pH7.0-7.22. 刚果红纤维素鉴别培养基KNO32 g ;MgSO40.5 g ;KH2 PO41 g ;NaCl 1 g;Na2 HPO 41 g ;CMC-Na 20 g ;刚果红0.2 g ;琼脂20 g;蒸馏水1000 mL3. 液体发酵培养基蛋白胨3 g ;硫酸铵2 g ;酵母膏0.5 g ;KH2 PO4 4 g ;CaCl2 ·2H2O 0.3 g;MgSO4 .7H2O 0.3 g;Tween-80 0.2 mL;CMC 20 g;蒸馏水1000 mL4. 菌种保藏培养基(PDA)马铃薯200 g ;葡萄糖20 g ;琼脂15 g ;蒸馏水1000 mL ;pH自然5. 选择培养基CMC-Na5g,NaNO3 1g,K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4.基本实验步骤1.纤维素降解菌的初筛称取样本10 g ,放入盛90 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 min ,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细胞分散,用一支无菌移液管从中吸取1 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移液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 mL加入另一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降解菌系的筛选及降解稻草条件研究摘要:以已分离的11株纤维素降解菌为材料,采用滤纸崩解法和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4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将这4株单菌进行两两组合,研究混合菌系在9d内的CMC酶活和FPA酶活与单菌发酵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CMC酶活和FPA酶活均优于单一菌株;同时筛选出一组具有高降解能力的混合菌体系;并对该混合菌系降解稻草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初始pH值、产生还原糖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pH值4.5、发酵96 h时混合菌降解稻草的效果最好。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筛选;CMC酶活;FPA酶活;还原糖含量;降解条件Screening of Cellulose Degrading Microorganism and the Degrading Condition of Rice StrawAbstract: Four strains with strong degradation ability to cellulose materials were screened out of 11 bacteria using filter paper degradation method and clear halo method. Then a mixed germ with higher degradation ability was obtained as the CMC and FPA enzyme activity of mixed bacteria and pure bacterium was compared. The optimum degrading condition of the mixed germ to rice straw was 30℃, pH 4.5, and fermentation for 96 h.Key words: cellulose degrading microorganism; screening; CMC enzyme activity; FPA enzyme activity; degrading condition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廉价、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全世界每年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生成量为850亿t。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来分解和转化纤维素是纤维素利用的有效途径。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对开辟新能源和防止其污染环境有重要意义,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1,2]。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该生物过程是微生物单独作用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进行的,必须依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微生物混合培养或混合发酵已越来越受重视[3]。而且国内对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单一菌种研究较多,菌种混合发酵的研究较少[4,5]。本试验在纤维素降解单一菌株研究的基础上,着力于筛选降解纤维素的混合菌系,旨在为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菌种纤维素降解菌分别来自枯树根、烂菜叶、牛粪和牛胃中。1.2培养基制备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蔗糖20 g,琼脂粉20 g,水1 000 mL,pH值6.5。滤纸条鉴定培养基:(NH4)2SO4 0.10%, KH2PO4 0.10%, MgSO4·7H2O 0.05%,K2HPO4 0.20%,酵母膏0.01%,滤纸条(规格为1 cm×7 cm)1块,pH值6.5。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NH4)2SO4 0.20%,MgSO4·7H2O 0.05%,KH2PO4 0.10%,NaCl 0.05%,CMC-Na 2.00%,刚果红0.02%,琼脂2.00%,pH值6.5。液体发酵培养基:KH2PO4 1.00 g, NaCl 0.10 g, MgSO4·7H2O 0.30 g, NaNO3 2.50 g, FeCl3 0.01 g,CaCl2 0.10 g,秸秆木质纤维素20.00 g,pH值7.20~7.40。1.3菌种初筛透明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D)比值的测定:将11株保藏菌种(菌种名称分别为N1、N2、N3、N4、N5、N6、N7、N8、N9、N10、N11)活化后分别接种到PDA培养基上,30℃培养3d。将每一株菌分别转接到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30℃培养4 d后,加入适量1 mol/L的NaCl溶液,浸泡1 h,根据H与D比值的大小进行初筛。单菌株滤纸失重率的测定:将透明圈大的菌种接种于滤纸条鉴定培养液中,以不接种处理作对照,28℃摇床培养8 d,分别在2、4、6、8 d时测其失重率。滤纸失重率的测定:用滤纸过滤发酵液,将残留物80℃烘干称重,用减重法计算出滤纸失重率。失重率=(培养前底物干重-培养后底物干重)×100%/培养前底物干重。将单菌株滤纸失重率较大且H/D值大于2.0的菌株作为复筛菌种。1.4复筛将初筛所得单菌种进行两两组合,对单菌种和不同组合菌种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以体积比为1∶1的接种比例、10%的接种量分别接入固态培养基中。1.4.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测定①酶液的制备:将发酵液于4 000 r/min,4℃,离心20 min,取上清液,备用。②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DNS法):取A、B、C共3支50 mL 比色管,在A、B管中分别加入1.5、0.5 mL的1% CMC-Na溶液(用pH值4.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配制)适当稀释的酶液, C管中加入1.5 mL的pH值为4.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和0.5 mL酶液,50℃下保温30 min,然后在3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5 mL的DNS试剂,沸水浴5 min后放入水中冷却,终止反应,定容至25 mL,摇匀,在波长520 nm处测定吸光值(C管作空白对照),并从葡萄糖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葡萄糖含量,再折算成酶活力单位。CMC酶活力定义为:在pH值4.8,50℃条件下,1 mL酶液每分钟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生成1 μg葡萄糖的酶量,称为一个酶活力单位,以U/mL表示。1.4.2滤纸酶活(FPA)测定取A、B、C共3支具塞比色管,在A、B管中加入pH值4.8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5 mL和1 cm×6 cm规格的新华滤纸条(约50 mg),50℃下预热10 min后,加入0.5 mL适当稀释的酶液,C管不加底物作空白对照,50℃下保温60 min,然后在3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5 mL DNS试剂,沸水浴5 min后立即在水中冷却,终止反应,定容至25 mL,摇匀,在波长520 nm处测定吸光值(C管作空白对照),根据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酶活力。酶活力定义为:在pH值4.8,50℃条件下, 1 mL酶液每分钟水解滤纸条生成1μg葡萄糖的酶量,称为一个酶活力单位,以U/mL 表示。1.5菌种降解稻草条件研究还原糖含量测定按照DNS比色法[6]进行。2结果与分析2.1初筛结果由经过活化的11株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表1)可知,菌株N1、N2、N3、N7、N8和N9的滤纸失重率相对较高;从透明圈与菌落圈直径之比来看,菌株N1、N3、N7、N8的H/D都超过2.0。因此,选取N1、N3、N7、N8号菌株作为复筛对象。2.2复筛结果发酵过程中菌系CMC酶活的变化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接种后1~2 d内酶活逐渐上升,大部分菌株在3~4 d时酶活出现最高峰值,5~6 d酶活开始下降,7~9 d酶活又缓慢上升。两种菌株混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CMC酶活,组合菌株N7+N8培养4 d时的CMC酶活为195.7U/mL,相当于其菌株单独培养平均酶活的2.36倍。表3表示的是滤纸酶活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总体的变化趋势是在1~4 d 内先上升,5~7 d上升到峰值,之后再下降。两种菌混合培养时FPA酶活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组合菌株N7+N8在发酵6d时的FPA酶活为30.5 U/mL,相当于其菌株单独培养平均酶活的1.7倍。因此,选取组合N7+N8作为最优纤维素降解混合菌系。2.3组合菌株N7+N8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分别研究了温度在20、30、40、50、60℃时混合菌降解稻草后的CMC酶活、FPA 酶活、产还原糖量(表4)。由表4可知,CMC酶活、FPA酶活、还原糖含量三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三者均在温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因此选择30℃作为混合菌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2.4组合菌株N7+N8降解稻草的最适pH值分别研究了初始pH值为4.0、4.5、5.0、5.5和6.0时混合菌降解稻草后的CMC酶活、FPA酶活、还原糖量。由表5可知,初始pH值为4.5时,CMC酶活、FPA酶活、还原糖含量三者均达到最大值。因此选择4.5为混合菌降解稻草的最适初始pH值。2.5组合菌株N7+N8降解稻草的最适培养时间在混合菌降解稻草的最优发酵条件下,每隔12 h测定1次其生长状况及产糖情况,研究培养时间对混合菌生长及产还原糖的影响,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混合菌系在培养72 h之前,还原糖产量较低,在培养72~96 h过程中,混合菌系迅速产生还原糖,在96 h时还原糖产生量最高,达1.8 g/L。3讨论本研究筛选出了一组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活力的混合菌系,该混合菌系的CMC 酶活和滤纸酶活均高于单一菌株;同时研究了该混合菌系降解稻草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初始pH值及培养时间对还原糖量的影响。本研究虽对上述试验条件进行了探讨,但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①所得混合菌系纤维素降解酶活力距离生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应采用诱变等方法对该菌系进行处理,以提高现有菌系的产酶活力;②在利用单因素法研究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的基础上,需进一步研究多因素对发酵产酶的影响,以使理论研究更加贴近实际生产。参考文献:[1] MANDELS M, STERNBERG D. Recent advances in cellulose technology[J]. J Ferment Technol,1976,54(4):267-286.[2] HARUTA S,CUI Z,HUANG Z,et al. Construction of a stable microbial community with high cellulose-degra-dation ability[J].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2002,59(4-5):529-534.[3] 冯树,周樱桥,张忠泽. 微生物混合培养及其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92-95.[4] 史玉英,沈其荣,娄无忌,等.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筛选[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3):59-62.[5] 洪洞,黄秀莉. 纤维素酶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1997,32(12):18-19.[6] 王玉万,徐文玉. 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发酵物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定量分析程序[J].微生物学通报,1987,14(2):8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