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d 为l i ,l 2间的距离).

15.点B 到平面的距离: wnlI u Br n 山

A I

(n 为平面 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 的一条斜线, A )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 r 2 r 2 r 2 r a b c

21 a |

rGrrb ra,

rb - 2

r b

2

r b

I

. rar 2 r

r a r c 2 r

r c r b r 2 21 b | |c|cos b,c 21 c| |a|cos :..c,a

啊没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讲解

、知识点

<一>常用结论

1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 )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

平行;(3 )转化为线面平行;(4 )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 .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 )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3 )转化为面

面平行?

3 .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 )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 )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 垂直.

4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2 )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

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 5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 )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

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

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8. 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b 牛曲. 一

1x 1x 2 y 1y 2 Z 1Z 21

■ |a| |b| X 录 Z 12

X 22

壮 Z 22

(其中

(0°

90o

)为异面直线a,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 a,b 的方向向量)

uuu ur AB m

9. 直线 AB 与平面所成角: arc sin _ (m 为平面 的法向量).

|AB||m|

10、空间四点 A 、B 、C 、P 共面 OP xOA yOB zOC ,且 x + y + z = 1 11. 二面角 丨

的平面角

ir r ir r

r

arc cos m n 或 arc cos m n ( m , n 为平面 , 的法向量).

|m|| n| |m|| n|

12. 三余弦定理:设 AC 是a 内的任一条直线,且 BC 丄AC,垂足为C,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 , AB 与

AC 所成的角为 2 , AO 与AC 所成的角为

.则cos cos 1 cos 2.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X 1, y 1,Z 1), B (X 2, y 2, Z 2),则

7.夹角公式

设 a = (a 1,a 2,a 3), b = (d,b 2,b 3),贝U cos 〈 a , b >

a ?

b 2 asd

uu UJU uuu

d A ,B = | AB| VAB AB (X 2 uuu uu

X 1)2

(y 2 yj 2

(Z 2 乙)2

.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d

|CD n| |n| r

(丨1,丨2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 n , C 、D 分别是丨1,丨2上任

17.长度为I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1、I2、I3,夹角分别为1、2、 3 ,则有

.2 .2 .2 .2 2 2 2 2 . 2 . 2

I l1 l2 l3 cos 1 cos 2 cos 3 1 sin 1 sin 2 sin 3 2.

(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18?面积射影定理S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S',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 19?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

20.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

21.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

1.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

cos

②直线的倾斜角、

的角、与

〈三〉解题思路:

线面平行的性质:

//面, 面,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

理)

PA 丄面,AO 为PO 在内射影,a 面,则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 a / b , b 面,a a //面

线//线

线//面 面//面 判定线丄线

线丄面 面丄面 性质 线//线

线丄面

面//面

a丄OA a丄PO; a丄PO a丄AO

平移相交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B, 0 ° <090

=0o时,b/ 或b

面面垂直:

a丄面,a 面丄

面丄面,I, aaa ,丄I 丄

(三垂线定理法:A €a作或证 AB丄B于B,作

BO丄棱于O,连AO,则AO丄棱I,/.ZAOB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

0 ° <0 <0

(3)二面角:二面角I的平面角,01 80°2、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

线面垂直:

(定义法

)

a丄面 ,b丄面// a b

面丄a,面丄a //

二、题型与方法

【考点透视】

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

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例题解析】考点1 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

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

例1如图,正三棱柱ABC ABQ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中点.

(I)求证:AB,丄平面A,BD ;

(□)求二面角A AD B的大小;

(川)求点C到平面ABD的距离.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

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

力.

解答过程:解法一:(I)取BC中点0,连结AO .

Q A ABC为正三角形,A0丄BC .

Q正三棱柱ABC A B C i中,平面 ABC丄平面BCCB,, A0丄平面BCC i B i .

连结BQ,在正方形BB i C i C中,0, D分别为

BC, CC i 的中点,B i O 丄 BD , AB i 丄BD .

在正方形ABB i A中,AB i丄A B , AB丄平面ABD .

(H)设AB i与A B交于点G,在平面ABD中,作GF丄AD于F ,连结AF,由(I)得

AB丄平面A BD .

AF丄A D , /AFG为二面角 A AD B的平面角.

在厶AAD 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 AF 4-5 ,

5

AG 2 -0

sin / AFG -

AF 4苗 4

~5~

所以二面角A AD B 的大小为arcsin 」° .

4

(川)△ A -BD 中,BD A -D 、.5, A -B 2.2, S ^ABD 在正三棱柱中, A 到平面BCGB 的距离为.3 . 设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为d .

A

又 QAG - AB i 2,

2

, S ^ BCD -.

由v BCD V C A BD ,得 3 S A BCD g 3 3S ^ gd , 令z 1得n ( .3,1)为平面A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I )知AB 丄平面A BD , uur

AB 为平面A BD 的法向量.

arccos —

4

(川)由(n ) , AB 为平面ABD 法向量, LUT LULT _ QBC ( 2,0,0), AB (1 ,2, .3).

d

ABD 2

ABD

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为2 .

2

解法二:(I)取BC 中点0 ,连结AO .

Q A ABC 为正三角形,

Q 在正三棱柱 ABC

AO 丄 BC .

ABC 丄平面 BCC 1 B 1

A 1

B 1

C 1 中, 平面

AD 丄平面 BCC 1B 1 .

uuu UJUID ULU

取BQ 中点。1,以O 为原点,

OB , OO 1 , OA 的方向为

x ,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B( 1,0,0),

LULT AB (1,2,. 3), UUU BD (2,10), UUT BA

(1,2,. 3). LULT UJU

UUT UUT

Q ABgBD 2 2 0 0 ,ABgBA

1 4 3 0 ,

UUT UUT ULUT ULL T

AB 丄 BD, AB 丄 BA .

AB 1 ± 平面 ABD .

(n)设平面 AA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UULT

UULT

UUU UUJT

AD ( 1,1,

3), AA (0,2,0). Q n 丄 AD , n 丄

,

UUU ngAD 0? x y 3z 0,

y 0,

UULT ngAA 1 0,

2y 0,

x

'一

3z.

D( 1 ,0) , A(0,2, 3), A(0,0j.3) , B 1 ( 1 ,2,0),

J 4

.面角A A D

B 的大小为

uuuT uuur _

点C到平面ABD的距离d B C u gA Bl 2_J .

| AB | 2/2 2

小结:本例中(川)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 B 点到平面AMB i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求的点K到平面AMB i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法一采用了等体积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显得更简单些,因此可优先考虑使用这一种方法?考点2 异面直线的距离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考纲只要求掌握已给出公垂线段的异面直线的距离?例2已知三棱锥S ABC,底面是边长为4.2的正三角形,棱SC的长为

2,且垂直于底面.E、D分别为BC、AB的中点,求CD与SE间的距离.

思路启迪:由于异面直线CD与SE的公垂线不易寻找,所以设法将所求异面直

线的距离,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再进一步转化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答过程:

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F,连结EF, SF, CF,

EF 为BCD 的中位线,EF //CD, CD //面SEF ,

CD到平面SEF的距离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又线面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线CD上一点C到平面SEF

的距离,设其为h,由题意知,BC 4 2,D、E、F分别是

AB 、BC 、BD 的中点,

思路启迪: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用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求解 解答过程:

解析一 BD //平面GB 1D 1,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GB 1D 1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

点0平面GB 1D 1的距离,

B 1D 1 AG , B 1D 1 A A , B 1D 1 平面 A AC

C 1,

B 1D 1 平面GB 1D 1

平面A ACG GB 1D 1,两个平面的交线是 01G ,

CD 2、、6,EF -CD

2 、6,DF .2, SC 2

V s CEF

3 2

EF DF 1 1

SC 6 2 2

3 2

在Rt SCE 中, SE -SC 2

CE 2

2 3

在Rt SCF 中, SF 24

30

又 EF 6

S SEF 3

由于

V

C SEF

V

S

1 1

CEF

3

S SEF h

,即 3 3

2_3 "V

故CD 与SE 间的距离为乙色

3

小结:通过本例我们可以看到求空间距离的过程,就是 个不断转化的过程

考点3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此类题目再加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主要考查点面、线面、面面距离间的转化

如图,在棱长为

2的正方体AG 中,G 是AA 的中点,求 BD 到平面GB 1D 1的距离.

D 1

C

A 1

B 1

D

C

作OH OQ 于H ,则有OH 平面GB 1D 1,即OH 是O 点到平面GB 1D 1的距离. 在 O i OG 中,S OOG - O i O AO

i

2

即BD 到平面GB i D i 的距离等于 ^―

3

解析二 BD //平面GB i D i ,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 GB i D i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 B 平面GB i D i 的距离.

设点B 到平面GB i D i 的距离为h ,将它视为三棱锥 B GRD i 的高,则

V B GB i D i V D i GBB i ,由S GB i D i

即BD 到平面GB i D i 的距离等于

小结: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都是线面距离

恰当的点,转化为点面距离?本例解析一是根据选出的点直接作出距离;解析二是等体积法求出点面距离 ?

考点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此类题目一般是按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高考考查的

重点?

例4、如图,在RtA AOB 中,

OAB n

,斜边AB 4 ? Rt △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

6

2 2 2 2.

又 S O i OG

i i 2 OH °i G 2 3 OH

V D I

GBB i

?所以求线面距离关键是选准

且二面角B AO C的直二面角.D是AB的中点.

(1)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

(2)求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启迪:i )的关键是通过平移把异面直线转化到一个三角形内?解答过程:解法i:(错误味找到引用源。)由题意,CO AO , BO BOC是二面角B AO C是直二面角,

CO BO ,又 QAOI BO O , CO 平面AOB ,

又CO 平面COD . 平面COD 平面AOB .

(2 )作DE OB ,垂足为E ,连结CE (如图),则,

CDE 是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的角. 1

2 , OE BO 1 ,

2

CE . CO^OE^ 5.

又 DE -AO 3 .

2

解法2 : (1)同解法1 .

uuu _ uuu L OA (0,0,2 .3) , CD (21,3),

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解析一,或利用中位线,如解析二;②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 的几何体,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如解析三

?一般来说,平移法是最常用的,应作为求异

面直线所成的角的首选方法 ?同时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0

_ ?

,2

考点5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证明以及计算?线面角在空间角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高考的常 考内容?

DE // AO

在 RtA COE 中,CO BO

在 RtA CDE 中,tan CDE

CE

D E

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15

~3~ + Ji5

arcta n —

3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 xyz ,如图,

O(O,O,O), A(0,0,2.3) , C(2,0,0) , D(01,3),

uuu uuur cos OA,CD

uuu uuu OAgCD uuu UJLT OAgCD

6 2.3g2.2

6 4

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6

arccos —

4

小结: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常先作出所成角的平面图形,

作法有:①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选

此类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作法、

11

例5.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 SBC 底面ABCD .已知/ ABC 45°, AB 2 ,

BC 2、2, SA SB .3 .

(I)证明 SA BC ;

(n)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考查目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面角的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解答过程:解法一:(I)作SO 丄BC ,垂足为0,连结AO ,由侧面SBC 丄底面ABCD , 得SO 丄底面ABCD . 因为SA SB ,所以AO B0 ,

又/ ABC 45°,故△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三垂线定理,得SA 丄BC .

(n)由(I)知 SA 丄BC ,依题设AD // BC ,

故 SA 丄 AD ,由 AD BC 2 2 , SA G , AO .2,得

SO 1, SD 11 .

△ SAB 的面积 S t ^ABg SA 2

1

AB ■ 2 .

1

连结 DB ,得△ DAB 的面积 S 2

—ABgADsin135° 2

2

设D 到平面SAB 的距离为h ,由于V D SAB

V S ABD ,得

1

hgS 1 SOgS 2,解得 h 2 . 3 3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

A0 丄 BO

设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为

,则sin

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BC 所成的我为

h

2 SD

11 .辰

arcs in

v'22 11

解法 (I)作SO 丄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

SBC 丄底面ABCD ,得SO 丄平面ABCD .

B

又/ ABC 45°, △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 丄OB .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 uir

A (、、2,0,0),

B (0,.、2,0),

C (0,2,0),S (0,0,1),SA

UJH

_ uir uuu

CB (0,2.2,0), SAg^B 0,所以 SA 丄 BC .

(n)取AB 中点E ,

连结SE ,取SE 中点G ,连结OG , G 2

2 1

9

5 5 —

4

4 2

OG 上,上丄,SE 辽,辽,1 , AB ( 2 , , 2,0). 4 4 2 2 2

0 , OG 与平面SAB 内两条相交直线SE , AB 垂直.

所以OG 平面SAB , OG 与DS 的夹角记为 ,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记为

,贝U 与 互余.

D( .2,2 2,0) , DS ( .2,2 .21) ? 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

11

小结: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1 )先判断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 )当直线和平面斜 交时,常用以下步骤:①构造一一作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②证明一一论证作出的角为所求的角,③计算一 —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角,④结论一一点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值 考点6 二面角

此类题主要是如何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并将二面角的平面角转化为线线角放到一个合适的三角形中进行 求解.二面角是高考的热点,应重视 .

例6.如图,已知直二面角 PQ , A PQ , B , C , CA CB , BAP 45°,直线CA 和

平面所成的角为30°.

O xyz ,

SEgOG 0 , ABQG

cos

OGgDS_ .22 OGgDS 11

22 11

(I)证明BC丄PQ ;

(II )求二面角B AC P的大小. 命题目的:

过程指引:

因为丄

又因为CA

而BAO

从而BO丄Q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I)在平

CB,所以

45°,所以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内过点C作CO丄PQ于点O,连结OB .

PQ,所以CO丄,

OA OB .

Q

ABO 45o, AOB 90o,

PQ,又CO 丄PQ ,

所以PQ丄平面OBC ?因为BC 平面OBC,故PQ丄BC .

(II)解法一:由(I)知,BO丄PQ,又丄,I PQ ,

BO ,所以BO丄

过点0作0H丄AC于点H ,连结BH,由三垂线定理知, BH 丄AC .

故BHO是二面角 B AC P的平面角.

由(I)知,CO丄,所以CAO是CA和平面所成的角,则CAO 30° ,

不妨设AC 2,则AO 3 , OH AOsi n30°

2

在Rt △ OAB

中,

ABO BAO 45°, 所以BO AO ^3 ,

于是在Rt△ BOH 中,tan BHO BO

OH

.3

2

故二面角B AC P的大小为

arctan2 .

解法二:由(I)知,OC丄OA, OC丄OB , OA丄OB,故可以O为原点,分别以直线OB, OA, OC 为

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C. z

因为CO 丄a ,所以 CAO 是CA 和平面 所成的角,贝V CAO 30° .

不妨设AC 2,则AO 、入,CO 1 ? 在 Rt △ OAB 中, ABO BAO 45°, 所以 BO AO .3 ?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O (0,0,0),B ('、3,0,0),A (0八3,0),C (0,0,,) ?

ir

设m {x, y, z}是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由 取 x 1,得 n (1,, 3) ?

uu

易知n 2 (1,0,0)是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小结:本题是一个无棱二面角的求解问题 ?解法一是确定二面角的棱, 确定有以下三种途径:①由二面角两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确定棱,②由

二面角两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找 出棱,③补形构造几何体发现棱;解法二则是利用平面向量计算的方法,这也是解决无棱二面角的一种常用方

法,即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不易作出时,可由平面向量计算的方法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考点7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和角

众所周知,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和角的套路与格式固定 ?当掌握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套

强有力的工具时,不仅会降低题目的难度,而且使得作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例7 ?如图,已知ABCD AB 1C 1D 1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 在AA 1上,点F 在CG 上,且AE FC 1 1 ?

(1 )求证:E , B , F , D 1四点共面;

uun 所以AB (0, .3,1) ? ir uiu

riigA

B ir uiu

.3x . 3y 0,

3y z 0

设二面角B

AC P 的平面角为

,由图可知,

irun

所以cos

1

1 m g 压 1 .5 1 5

ir

uu

故二面角B AC

P 的大小为 arccos —— .

进而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无棱二面角棱的

2

(2)若点G在BC上,BG ,点M在BB i上,GM丄BF,垂足为H,求证:EM丄平面BCC i B i ;

3

(3 )用表示截面EBFD i和侧面BCC i B i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求tan .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线线平行、线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考查空间

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过程指引:解法一:

(1)如图,在DD i上取点N,使DN 1,连结EN , CN,则AE DN 1,

CF ND i 2 ?

因为AE // DN , ND i // CF,所以四边形ADNE , CFD i N都为平行四边形.

从而EN //AD , FD i // CN .

又因为AD/BC,所以EN/BC,故四边形BCNE是平行四边形,由此推知CN // BE ,从而FD i // BE ? 因此,E, B, F,

D i四点共面.

(2)如图,GM 丄BF,又BM 丄BC,所以/ BGM / CFB ,

BC 2 3

BM BGgtan/ BGM BGgtan/CFB BGg i .

因为AE/BM,所以ABME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B // EM .

又AB丄平面BCC i B i,所以EM丄平面BCC i B i .

(3)如图,连结EH .

3

因为MH丄BF , EM丄BF,所以BF丄平面EMH,得EH丄BF .

于是/ EHM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EHM .

因为/MBH / CFB,所以MH BM gsin / MBH BM gsin / CFB

BMg

g BC2CF2

i -------

肘22

■.i3,

tan i3 ?

MH

解法二:

uuu uuu uuu

(i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BE (3,0i), BF (0,3,2), BD

i uuur uuu uu uuu uuu

所以BD i BE BF,故BD i,BE , BF共面. (3,3,3),

D i

/

EM

A i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题及解析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二)(51~100题) 5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BC=CD=DA=DB=AC,M 、N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 求:AM 及CN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析:(1)连接DM,过N 作NE∥AM 交DM 于E ,则∠CNE 为AM 及CN 所成的角。 ∵N 为AD 的中点, NE∥AM 省 ∴NE=2 1AM 且E 为MD 的中点。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 则NC=21·23= 4 3且ME=2 1MD= 4 3 在Rt△MEC 中,CE 2=ME 2+CM 2= 163+41=16 7 ∴cos ∠CNE= 324 3 432167)43()43( 2222 22-=??-+=??-+NE CN CE NE CN , 又∵∠CNE ∈(0, 2 π) ∴异面直线AM 及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2. 注:1、本题的平移点是N ,按定义作出了异面直线中一条的平行线,然后先在△CEN 外计算CE 、CN 、EN 长,再回到△CEN 中求角。 2、作出的角可能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是它的邻补角,在直观图中无法判定,只有通过解三角形后,根据这个角的余弦的正、负值来判定这个角是锐角(也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钝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邻补角)。最后作答时,这个角的余弦值必须为正。

52. .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AD 上的点,已知AB=4,CD=20,EF=7, 3 1 ==EC BE FD AF 。求异面直线AB 及CD 所成的角。 解析:在BD 上取一点G ,使得3 1 =GD BG ,连结EG 、FG 在ΔBCD 中,GD BG EC BE = ,故EG//CD ,并且4 1==BC BE CD EG , 所以,EG=5;类似地,可证FG//AB ,且 4 3 ==AD DF AB FG , 故FG=3,在ΔEFG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cos ∠ FGE= 2 1 5327532222222- =??-+=??-+GF EG EF GF EG ,故∠FGE=120°。 另一方面,由前所得EG//CD ,FG//AB ,所以EG 及FG 所成的锐角等于AB 及CD 所成的角,于是AB 及CD 所成的角等于60°。 53.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c ,AB=a ,AD=b ,且a >b .求AC 1及BD 所成的角的余弦. A B C D E F G E D 1 C 1 B 1 A 1 A B D C O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命题有如下特点: 1.线面位置关系突出平行和垂直,将侧重于垂直关系. 2.多面体中线面关系论证,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常在解答题中综合出现. 3.多面体及简单多面体的概念、性质多在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4.有关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的问题,特别是与球有关的问题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此类题目分值一般在17---22分之间,题型一般为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 【考点透视】 (A)版.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 (B)版. ①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公式. ④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⑤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的概念. ⑥掌握棱柱、棱锥、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⑦会画直棱柱、正棱锥的直观图. 空间距离和角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以两点间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以及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作为命题的重点内容,高考试题中常将上述内容综合在一起放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分为多个小问题,也可能作为客观题进行单独考查.考查空间距离和角的试题一般作为整套试卷的中档题,但也可能在最后一问中设置有难度的问题. 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即寓证明于运算之中,正是本专题的一大特色. 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立体几何知识点汇总(全) 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推出点在面内),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 (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 [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 ③若直线a、b异面,a平行于平面α,b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 a,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a=,则b b 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 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

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 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 [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 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 (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 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⑥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 (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

立体几何大题练习题答案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 1、如图,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AD (2)若∠PDA=45°,求证:MN ⊥平面PCD 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E F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PAB ; (2)若平面PAC ⊥平面ABC ,且PA PC =,90ABC ∠=?, 求证:平面PEF ⊥平面PBC . P A C E B F

(1)证明:连结EF , E 、F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EF AB ∴. ……………………2分 又?EF 平面PAB ,?AB 平面PAB , ∴ EF ∥平面P AB . ……………………5分 (2)PA PC = ,E 为AC 的中点, PE AC ∴⊥ ……………………6分 又 平面PAC ⊥平面ABC PE ∴⊥面ABC ……………………8分 PE BC ∴⊥……………………9分 又因为F 为BC 的中点, //EF AB ∴ 090,BC EF ABC ⊥∠=∴ ……………………10分 EF PE E = BC ∴⊥面PEF ……………………11分 又BC ? 面PBC ∴面PBC ⊥面PEF ……………………12分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C ,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BC 1//平面CA 1D ; (2)求证:平面CA 1D⊥平面AA 1B 1B 。 4.已知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 AB 、PC 的中点. (1) 求证:EF ∥平面PAD ; (2) 求证:EF ⊥CD ; (3) 若∠PDA =45°,求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经典)高考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全归纳文科(精典配套练习)

2019高考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全归纳文科 配套练习 1、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23PA =,2BC CD ==,3ACB ACD π ∠=∠=. (Ⅰ)求证:BD ⊥平面PAC ; (Ⅱ)若侧棱PC 上的点F 满足7PF FC =,求三棱锥P BDF -的体积。 【答案】 (Ⅰ)证明:因为BC=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又ACD ACB ∠=∠,故AC BD ⊥. 因为⊥PA 底面ABCD ,所以BD PA ⊥,从而BD 与平面PAC 内两条相交直线AC PA ,都垂直, 故BD ⊥平面PAC 。 (Ⅱ)解:33 2sin 2221sin 21=??=∠??=?πBCD CD BC S BCD . 由⊥PA 底面ABCD 知23233 131=??=??=?-PA S V BCD BDC P . 由,7FC PF =得三棱锥BDC F -的高为PA 8 1,

故:4 132813318131=???=??=?-PA S V BCD BDC F 4 7412=-=-=---BCD F BCD P BDF P V V V 2、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PAD ?为等腰三角形,90APD ?∠=,平面PAD ⊥ 平面ABCD ,且1,2AB AD ==,,E F 分别为PC 和BD 的中点. (Ⅰ)证明:EF 平面PAD ; (Ⅱ)证明:平面PDC ⊥平面PAD ; (Ⅲ)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答案】 (Ⅰ)证明:如图,连结AC . ∵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F 是BD 的中点.∴F 也是AC 的中点. 又E 是PC 的中点,EF AP ∵EF ?平面PAD ,PA ?平面PAD ,所以EF 平面PAD ; (Ⅱ)证明:∵平面PAD ⊥ 平面ABCD ,CD A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 所以平面CD ⊥ 平面PAD ,又PA ?平面PAD ,所以PA CD ⊥ 又PA PD ⊥,,PD CD 是相交直线,所以PA ⊥面PCD 又PA ?平面PAD ,平面PDC ⊥平面PAD ; (Ⅲ)取AD 中点为O .连结PO ,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O AD ⊥, 因为面PAD ⊥面ABCD 且面PAD 面ABCD AD =, 所以,PO ⊥面ABCD , 即PO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 由2AD =得1PO =.又1AB =. ∴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1233 V PO AB AD =??= 考点:空间中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ABCD ⊥平面,CD PA ⊥, DB ADC ∠平分,E PC 为的中点, 45DAC ∠=,AC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知识点总结 知识网络: 知识点拨: 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以及相关的运算律仍然成立.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都是平面向量在空间中的推广,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则是向量由二维到三维的推广. 2、当a 、b 为非零向量时.0a b a b ?=?⊥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这是运用空间向量研究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关键,通常可以与向量的运算法则、有关运算律联系来解决垂直的论证问题. 3、公式cos ,a b a b a b ?<>= ?是应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各种角的基础,用这个公式可以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但要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与两向量的夹角在取值围上的区别),再结合平面的法向量,可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等.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用来描述空间中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的重要概念,通过研究方向向量与法向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等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的计算问题. 5、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线线平行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线线垂直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0a b a b ?=?⊥.

(3)线面平行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②证明可在平面找到一个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③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可在平面找到两不共线向量来线性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4)线面垂直 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行;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5)面面平行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 (6)面面垂直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②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问题. 6、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 利用公式cos, a b a b a b ? <>= ? , 但务必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围是 0, 2 π ?? ???, 故实质上应有:cos cos,a b θ=<> . (2)求线面角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一种方法是先求出直线及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通过数量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先求出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φ,即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其关系是sinθ=| cosφ|. (3)求二面角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平面角的定义,在两个面先求出与棱垂直的两条直线对应的方向向量,然后求出这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由此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它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7、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 (1)点与点的距离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因此也就是这两点对应向量的模. (2)点与面的距离 点面距离的求解步骤是: 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②求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得要求的点面距离. 备考建议:

(完整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题型归纳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如图,在四棱锥V-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VAD是正三角形,平面VADL底面ABC (1)证明AB丄平面VAD (2)求面VAD与面VD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丄底面ABCD AB骑, BC=1 , PA=2, E为PD的中点. (1)求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 (2)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平面PAC并求出N点到AB和AP的距 离.(易错点,建系后,关于N点的坐标的设法,也是自己的弱项)

3. 如图,在长方体 ABCD-ABCD 中,AD=AA=1, AB=2,点E 在棱 AB 上移动. 证明:DE 丄AD; 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 A 到面ECD 的距离; 7T 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 D — EC- D 的大小为-(易错点:在找平面DEC 的法向量的时候,本 来法向量就己经存在了 ,就不必要再去找,但是我认为去找应该没有错吧 ,但法向量找出来了 , 和 那个己经存在的法向量有很大的差别 ,而且,计算结果很得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4. 如图,直四棱柱 ABCD — A I B I C I D I 中,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AB // CD , AB = 2DC =2, E 为BD i 的中点,F 为AB 的中点,/ DAB = 60° (1)求证:EF //平面 ADD 1A 1; ⑵若BB 1 ~2-,求A 1F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N : 5 题到 11 题都是运用基底思想解题 5. 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AB=BC=CD AB 丄BC, BC 丄CD , AB 与CD 成60度角,求AD 与BC 所 成角的大小。 (1) (2) (3) A B

立体几何典型例题精选(含答案)

F E D C B A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热点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1.(2014,广二模理 18) 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EF ∥平面ABCD , 1EF =,,90FB FC BFC ?=∠=,3AE =. (1)求证:AB ⊥平面BCF ; (2)求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切值. 变式1:(2013湖北8校联考)如左图,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2,1,5,DB DC BC === 2.AB AD ==将左图沿直线BD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D C --为60,?如右图. (1)求证:AE ⊥平面;BDC (2)求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 变式2:[2014·福建卷] 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D =CD =1,AB ⊥BD ,CD ⊥BD .将△ABD 沿BD 折起,使得平面ABD ⊥平面BCD ,如图1-5所示. (1)求证:AB ⊥CD ; (2)若M 为AD 中点,求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热点二:二面角 例2.[2014·广东卷] 如图1-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FE∥CD,交PD于点E. (1)证明:CF⊥平面ADF;(2)求二面角D-AF-E的余弦值. 变式3:[2014·浙江卷] 如图1-5,在四棱锥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90°,AB=CD=2,DE=BE=1,AC= 2. (1)证明:DE⊥平面ACD;(2)求二面角B-AD-E的大小. 变式4:[2014·全国19] 如图1-1所示,三棱柱ABC-A1B1C1中,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 上,∠ACB=90°,BC=1,AC=CC1=2. (1)证明:AC1⊥A1B; (2)设直线AA1与平面BCC1B1的距离为3,求二面角A1 -AB -C的大小.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1、 多面体(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 (1)棱柱: ①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 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 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 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 长方体正底面是正方形 底面是矩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底面是正多边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侧棱不垂直于底面

棱长都相等 四棱柱正方体。 ②性质: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Ⅳ、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的平方和。 (2)棱锥: ①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 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 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②性质: 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相似, 截面的边长和底面的对应边边长的比 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 比; 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 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 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 的立方比; Ⅱ、正棱锥性质: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 角形;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POH Rt ?,POB Rt ?, PBH Rt ?,BOH Rt ?实现边,高,斜高间的换算 2、 旋转体(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 A B C D O H P

(2)性质: ①任意截面是圆面(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 的圆叫大圆,不经 过球心的平面截得 的圆叫 小圆) ②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并且 2d 2 =,其中R为球半径,r为截 r- R 面半径,d为球心的到截面的距离。 3、柱体、锥体、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立体几何题型归纳

立体几何题型归纳 题型一线面平行的证明 例 1 如图,高为 1 的等腰梯形 ABCD 中,AM =CD =1 AB =1.现将△AMD 沿 MD 折起,使平面 AMD ⊥ 3 平面 MBCD ,连接 AB ,AC . 试判断:在 AB 边上是否存在点 P ,使 AD ∥平面 MPC ?并说明理由 【答案】当 AP =1 AB 时,有 AD ∥平面 MPC . 3 理由如下: 连接 BD 交 MC 于点 N ,连接 NP . 在梯形 MBCD 中,DC ∥MB ,DN =DC =1 , NB MB 2 在△ADB 中,AP =1 ,∴AD ∥PN . PB 2 ∵AD ?平面 MPC ,PN ?平面 MPC , ∴AD ∥平面 MPC . 【解析】线面平行,可以线线平行或者面面平行推出。此类题的难点就是如何构造辅助线。构造完辅助线, 证明过程只须注意规范的符号语言描述即可。本题用到的是线线平行推出面面平行。 【易错点】不能正确地分析 DN 与 BN 的比例关系,导致结果错误。 【思维点拨】此类题有两大类方法: 1. 构造线线平行,然后推出线面平行。 此类方法的辅助线的构造须要学生理解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线面平行的性质之间的矛盾转化关系。在 此,我们需要借助倒推法进行分析。首先,此类型题目大部分为证明题,结论必定是正确的,我们以此 为前提可以得到线面平行。再次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必定平行 于该直线,而交线就是我们要找的线,从而做出辅助线。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看出线线平行推线面 平行的本质就是过已知直线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即可。如本题中即是过 AD 做了一个平面 ADB 与平面 MPC 相交于线 PN 。最后我们只须严格使用正确的符号语言将证明过程反向写一遍即可。即先证AD 平行于 PN ,最后得到结论。构造交线的方法我们可总结为如下三个图形。

精选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

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 1.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αβ αγβγ //,// ==???? a b a b 面面平行性质 ??? ? ? 面面平行性质 αγβγαβ //////?? ??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a a OA a PO a PO a AO ?⊥?⊥⊥?⊥αα 在内射影则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垂直定义 l a l a ⊥??⊥? ??α α 面面垂直性质,推论2 αβ αββα⊥=?⊥?⊥??? ? ? b a a b a , αγβγαβ γ⊥⊥=?⊥? ?? ? ? a a 面面垂直定义 αβαβαβ =--?⊥? ?? l l ,且二面角成直二面角

面面∥面面平行判定2 线面垂直性质2a b a b //⊥?⊥??? α α a b a b ⊥ ⊥???? αα// a a ⊥⊥?? ?? αβα β // αβα β//a a ⊥⊥? ?? a 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5. 唯一性结论: 1. 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2. 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 (4)计算大小。

高考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和解题方法

高考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和解题方法 黔江中学高三数学教师:付 超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2——3道(选择、填空题1——2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18——23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 逻辑推理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 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 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方向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 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一、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 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 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 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 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⑵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 面。 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 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⑸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⑹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⑵、⑷、⑸、⑹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 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4.空间角和距离是空间图形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空间角主要研究射影以 及与射影有关的定理、空间两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等.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去解 决. 空间角,是对由点、直线、平面所组成的空间图形中各种元素间的位置关系 进行定量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它们的定义,可得其取值范围,如两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θ∈(0,2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2π?????? ,二面角的大小,可用它们的平面角来度量,其平面角θ∈[0,π].对于空间角的计算,总是通过一定 的手段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角,并把 它置于一个平面图形,而且是一个三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详细)

收集整理:宋氏资料 2016-1-1 2016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 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 棱柱 四棱柱平行六面体 直平行 六面体长方体 正四棱柱正方体 性质: 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 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 S 直棱柱表面 = c·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 2 、棱锥的结构特征 2.1 棱锥的定义 (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 棱长都相等 底面是正方形 底面是矩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底面是四边形 图1-1 棱柱

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 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 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正棱锥侧面积:1 '2 S ch =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 3 V Sh =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 正四面体: 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 a 2 2 的正方体问题。 对棱间的距离为 a 2 (正方体的边长) 正四面体的高 a 6(正方体体对角线l 3 2 =) 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32a (正方体小三棱锥正方体V V V 3 1 4=-) 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与顶点的距离之比为3:1(正方体体对角线正方体体对角线:l l 2 1 61= ) 3 、棱台的结构特征 3.1 棱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 正棱台的结构特征 (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2)正棱台的两个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正多边形; (3)正棱台的对角面也是等腰梯形; (4)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4 、圆柱的结构特征 A B C D P O H

立体几何经典题型汇总

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 ,推出点在面内), 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 (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 [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 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 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 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 (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 ∈θ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 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 [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啊没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讲解 一、知识点 <一>常用结论 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 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112233222222123 123 a a a b b b ++++. 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 12121222 22 2 2 1 1 1 222 || |||| a b a b x y z x y z ?=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 AB m 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z y x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cos ||||m n arc m n θ?=或cos |||| m n 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 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 B d =||AB AB AB =?222212121()()()x x y y z z =-+-+-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 CD n d n ?=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 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 AB n d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 2 2 2 ()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 222 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

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γm βα l l α β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文科) 一. 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 系: 1. 线面平行 α l 符号表示: 2. 线面相交 α A l 符号表示: 3. 线在面内 α l 符号表示: 二. 平行关系: 1. 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 现。 m l m l l ////??? ? ??=??βαβ α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 l m l ////??? ? ?? =?=?βγαγβα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α⊥⊥m l ,,则m l //。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l 和向量m 共线且l 、m 不重合,则 m l //。 2. 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αα////l l m m l ??? ? ?? ?? 方 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ββα////l l ?? ?? ? 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l n ⊥且α?l ,则α//l 。 3. 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 ααβ//',',' //'//????? ??? ??且相交且相交m l m l m m l l 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αβαα //,////??? ? ?? ?且相交m l m l m l α n α l m'l'l α βm m β α l l m β α

三.垂直关系: 1. 线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α⊥???? ? ??? ?=?⊥⊥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ββαβα⊥??? ? ?? ?⊥=?⊥l l m l m , 2.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 ?? ?⊥l l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 ?? ?⊥αα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 ? ⊥?⊥????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l 和向量m 的数量积为0,则m l ⊥。 三. 夹角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范围:]90,0(??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ab c b a 2cos 2 22-+=θ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方法二:向量法。转化为向量的夹角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AC AB AC AB ??= θcos (二) 线面角 (1)定义: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交点除外),作PO ⊥α于O,连结AO ,则AO 为斜线PA 在面α内的射影,PAO ∠(图中θ)为直线l 与面α所成的角。 A B C αl l β α m l β α m α l θ c b a A B C θn A O θ P αl A O P α

立体几何常见重要题型归纳-高考立体几何题型归纳

立体几何常见重要题型归纳 阳江一中 利进健 题型一 点到面的距离 常见技巧:等体积法 例1: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B =4,BC =CD =2,AA 1=2,E ,E 1分别是棱AD ,AA 1的中点. (1)设F 是棱AB 的中点,证明:直线EE 1∥平面FCC 1; (2)证明:平面D 1AC ⊥平面BB 1C 1C ; (3)求点D 到平面D 1AC 的距离. 解析:(1)11//,,,//,22 CD AB CD AB AF AB CD AF CD AF ==∴= ∴ 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 ∴//CF AD 又AD ?面11ADD A ,CF ?面11ADD A ∴//CF 面11ADD A 2分 在直四棱柱中,11//CC DD , 又AD ?面11ADD A ,CF ?面11ADD A ∴1//CC 面11ADD A 3分 又11,,CC CF C CC CF ?=?面1CC F ∴面1CC F //面11ADD A 又1EE ?面11ADD A ,1//EE ∴面1CC F 5分 (2)122 BC CD AB === ∴ 平行四边形AFCD 是菱形 DF AC ∴⊥ ,易知//BC DF AC BC ∴⊥ 7分 在直四棱柱中,1CC ⊥面ABCD ,AC ?面ABCD 1AC CC ∴⊥ 又1BC CC C ?= AC ∴⊥面11BCC B 9分 又AC ?面1D AC ∴面1D AC ⊥面11BCC B 10分 (3)易知11D D AC D ADC V V --= 11分 ∴ 设D 到面1D AC 的距离为d ,则

数学竞赛之立体几何专题精讲(例题+练习)

数学竞赛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立体几何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然也是每年的全国联赛的必然考查内容.解法灵活而备受人们的青睐,竞赛数学当中的立几题往往会以中等难度试题的形式出现在一试中,考查的内容常会涉及角、距离、体积等计算.解决这些问题常会用到转化、分割与补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求角度 这类题常以多面体或旋转体为依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或二面角的大小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 ,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找出或作出要求的角. 立体几何中的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三种.其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过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找到表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再构造一个包含该角的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以完成;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则要首先找到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一般来讲也可以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办法得到,其角度范围是[]0,90??;二面角在求解的过程当中一般要先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三种方法:①作棱的垂面和两个半平面相交;②过棱上任意一点分别于两个半平面内引棱的垂线;③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另外还可以根据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得到.式中S '表示射影多边形的面积,S 表示原多边形的面积,θ即为所求二面角. 例1 直线OA 和平面α斜交于一点O ,OB 是OA 在α内的射影,OC 是平面α内过O 点的任一直线,设,,.AOC AOB BOC αβγ∠=∠=∠=,求证:cos cos cos αβγ=?. 分析:如图,设射线OA 任意一点A ,过A 作 AB α⊥于点B ,又作BC OC ⊥于点C ,连 接AC .有: cos ,cos ,cos ;OC OB OC OA OA OB αβγ=== 所以,cos cos cos αβγ=?. 评注:①上述结论经常会结合以下课本例题一起使用.过平面内一个角的顶点作平面的一条斜线,如果斜线和角的两边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会落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利用全等三角形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②从上述等式的三项可以看出cos α值最小,于是可得结论: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所有直线所成的角中,斜线与它的射影所成的角最小. 例、(1997年全国联赛一试)如图,正四面体ABCD 中,E 在棱AB 上, α O C B A E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