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摘要: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结果。

本报告从城市化的背景出发,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

其中,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空前繁荣。

二、城市化的背景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改革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人口流动,城市人口激增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三、城市发展的特点1.经济发展: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庞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城市贡献了大部分国内生产总值。

2.人口流动:城市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形成了大规模劳动力市场,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需求推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交通、电力、水利等。

四、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1.资源压力: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环境污染: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排放物和工厂废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3.社会失衡: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五、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创新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六、政策建议1.加强城市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城市无序扩张,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

2.推动绿色发展:注重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结论:中国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产物。

尽管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

74.37
74.35 74.25 74.04 73.95 73.14 72.51 71.80 71.42 70.56 70.20 69.46 67.14 65.56 75.15
我国省级行政区单项指数结果排序 (2006年公布数据)(1)
健康指数
序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国省级行政区单项指数结果排序 (2006年公布数据)(2)
健康指数
序位
16 17 18 19 20
教育指数
地区广西 浙江 河南 湖北 Nhomakorabea重庆生活水平指数
地区
河南 宁夏 湖北 新疆 江西
社会环境指数
地区
山东 河北 安徽 四川 青海
地区
河北 黑龙江 广西 内蒙古 宁夏
指数
73.91 73.78 72.68 71.98 71.61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的公式
( xxs ) /( xh xs )B d Ae
其中, d 为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或功效分值);x 为单项指标的实 s 际值; x 为不容许值(或不允许值); x h为满意值(或刚容许值);A 、B 为正的待定参数。 参数的确定: s 60 A d 60 ,有: 当 x x 时,表示 x达到了“不允许值”,取 h d 100 当 x x 时,表示 x达到了“满意值”,取 , 有: 100 Ae B 从而得出:B ln 0.6
处理指标阈值的原则

具体指标具体分析,要以实际状况为依据,以历史数据为基础; 注意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可把估计值作为参考依据; 发挥调节和管理作用,可把规划值、计划值等标准数据作为阈值; 要以评价结果的反馈来调整,以适用多数被评价对象为准。

综合发展指数(CDI)研究

综合发展指数(CDI)研究

综合发展指数(CDI)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统计局鲜祖德一、研究背景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为引导和转变发展观念,激励发展思路创新,本课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要求构建了一套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简称CDI)进行测算。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常常将“地区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从而造成诸多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改善不一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不协调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等。

虽然上述问题都有各自背后的深刻原因和具体环境,但对地区发展的认识及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不全面、不科学,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关对发展测评的研究,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于1996年建立的一套包括社会、环境、经济、制度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旨在帮助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英国于1996年发布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球首家公布全套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国家;2000年联合国提出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及相关的18项具体目标和48项指标,内容涉及社会公平(反贫困、教育平等、性别平等)、生命健康、环境保护及全球合作等方面,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准。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 R- C- D- I-2007)编制成果及分析北京2007年培训课件.ppt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 R- C- D- I-2007)编制成果及分析北京2007年培训课件.ppt

内蒙古 79.57
河南
76.80
吉林
75.24
广西
79.56
湖南
76.55
宁夏
75.23
精品课中件国调查评价中心
一、RCDI(2007)的主要结果(分指数续)
序位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地区
内蒙古 河北 广西 安徽 四川 宁夏 新疆 海南 陕西 江西 青海 甘肃 云南 西藏 贵州
健康 指数
100.51 97.66 90.33 86.14 85.72 84.49 83.09 80.71 79.25 79.13 78.97 78.76 77.89 76.99 76.87 76.45
一、RCDI(2007)的主要结果(分指数)
社会
教育
生活水平
环境
地区 指数 地区
指数 地区 指数
北京
一、RCDI(2007)的主要结果(总指数)
总指数
序位
地区总Βιβλιοθήκη 数97.6417河南
76.31
94.96
18
海南
75.42
87.08
19
广西
75.40
83.85
20
重庆
75.38
82.66
21
新疆
75.00
81.15
22
宁夏
74.95
80.52
23
江西
74.66
80.41
24
陕西
74.12
80.33
25
健康指 数 地区
74.77
山东
74.30
河北
73.87

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研究报告10252043 顾晓文一.引言选择合适的指标有利于明确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有利于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战略模式,避免因盲目的过高和过低估计而造成决策失误。

度量区域发展水平,关键是要选取合理的指标和经济指标。

一般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或区域经济增长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区域社会发展指标等。

反应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这些指标从某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局限性。

要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需要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即指标体系。

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则形成的指标体系也不同。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指标的作用外,还应结合发展观念的转变来选取。

早期人们把经济增长当作发展的全部即“增长即发展”,把经济增长当作发展的全部。

把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当作测度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

到了20世纪70年代,实践表明: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问题,由此,发展观向“发展目标的社会化”的方向转变,唯一测度增长指标的片面性和缺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由此,人们开始建立社会指标体系即从社会多方面考虑区域增长,目前,国际上包括我国都在研究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考虑到社会和科技进步;考虑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对中国各省市的调查则采用人类发展指数指标。

问题的提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区域之间的人类发展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大经济社会课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问题的出现自然会催生富有远见的战略性决策诞生和得力的政策措施的实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五个统筹”作为指导今后政府行为的行动指南,其中统筹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被列入其中。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 2007)编制成果及分析.ppt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 2007)编制成果及分析.ppt

• 2)第四类地区的安徽、四川和宁夏与第三类 地区的湖南和湖北总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排序在前8名内);
• 3)东部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总体发展速度相对 较慢。
2019年8月23
感谢你的观看
16
二、 2、 RCDI(2007)分指数年发展速度排序
序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青海
77.90
陕西
77.69
四川
77.24
甘肃
76.33
广西
74.74
重庆
74.33
安徽
73.35
海南
72.01
云南
70.91
贵州
59.81
西藏
生活水平 指数
74.61 74.57 74.27 74.00 73.29 72.95 72.70 71.08 70.81 70.37 70.29 70.08 68.28 66.77 65.23
总指数
序位
地区
总指数
97.64
17
河南
76.31
94.96
18
海南
75.42
87.08
19
广西
75.40
83.85
20
重庆
75.38
82.66
21
新疆
75.00
81.15
22
宁夏
74.95
80.52
23
江西
74.66
80.41
24
陕西
74.12
80.33
25
安徽
73.89
78.29
26
四川
73.71
31 74.47 79.34 76.05 73.49 75.81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曲线: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2005-2011年,中国发展指数的区域差异始终存在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生活水平指数的区域差异较高且逐年扩大,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对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得出上述研究成果。

它对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试图从社会与经济的综合发展来全面评价我国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差异,对于我国当前倡导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中国调查评价中心副主任彭非详细介绍了RCDI2007的编制结果、指数的地区分类、动态变化研究以及均衡分析。

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国际评价研究

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国际评价研究

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国际评价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及特征分析 (8)2.1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9)2.2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10)2.3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三、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 (13)3.1 指数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14)3.2 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权重分配 (16)3.3 指数计算与实证分析 (17)四、国际比较与评价 (18)4.1 国际人口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 (19)4.2 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国际评价 (20)4.3 基于国际比较的政策建议 (21)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23)5.1 研究结论总结 (24)5.2 对政策制定的启示 (25)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26)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反映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数体系,并对全球各国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国际评价。

通过对全球人口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明确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关键要素。

构建一个综合考虑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政策等多个方面因素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体系。

在指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全球各国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排名,为各国政府制定人口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还将探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人口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国际经验和案例,提出我国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人口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国际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为全球人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启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持和提升人口质量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RCDI指数的构建方法
RCDI评价方法体系
• RCDI指数对评价方法的要求: 1、评价结论要直观、通俗,容易让人接受;
2、评价过程各个环节之间没有信息传递关系,各个 环节的方法可择优选取,然后将这些方法进行组合;
3、评价方法要充分体现RCDI指数的综合全面性、强 调均衡发展的特性。
RCDI指数体系结构: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的公式
d A (x e x s)/x ( h x s)B
其中,d为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或功效分值);x为单 项指标的实际值;x s 为不容许值(或不允许值);x h 为满意值
(或刚容许值);A 、B为正的待定参数。 参数的确定:
当 xxs 时,表示x达到了“不允许值”,d取60 ,有6:0A 当 xxh 时,表示x达到了“满意值”,取d100 , 有1:00AeB
16
地区
北京 上海 天津 浙江 江苏 广东 辽宁 吉林 福建 山东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黑龙江 湖南
河南
我国省级行政区RCDI指数结果排序
总指数
93.85 92.41 84.40 82.69 80.69 78.80 78.15 77.79 77.36 77.19 75.56 75.31 75.31 75.08
• 正向、逆向指标具有统一的形式,弥补了指数记分模 型的缺点;
• 功效函数具有下凸性,解决了正、逆向指标越接近满 意值功效分值要上升越快的问题;
• 该无量纲化方法不受样本变动的影响; • 对于互补型的正、逆向指标具有统一的形式; • 指标值可以超过阈值,便于历史对比,弥补了幂功效
函数的缺点。
3、 RCDI指标构权方法
74.13
序位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地区
重庆 湖北 新疆 海南 广西 宁夏 江西 陕西 四 73.93 73.65 73.65 73.49 73.23 72.68 72.01 71.25 70.95 70.09 69.63 69.05 66.77
中国发展指数(RCDI) 编制研究报告
中国发展指数(RCDI)研究
• 一、建立RCDI指数的意义 • 二、RCDI指数的构建方法 • 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RCDI指数(2005年数据) • 四、对我国RCDI指数的分析
一、建立RCDI指数的意义
主要目的:建立RCDI指数,科学测量我国地区社会与经 济发展的状况及差异: • 具体目的:
社会环境 指数
出生预期寿命 婴儿死亡率 每万人病床数 成人文盲率 大专以上程度人口比例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人均GDP 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比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镇失业登记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省会城市API
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2、 功效函数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之特点
• 不考虑指标间的相关作用; • 指标权数不由功效函数决定; • 对无量纲化方法没有限制; • 评价结果是一个点值; • 指标阈值确定,无论处于哪个集合中,评价值唯一; • 可分层处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依次综合,最后得到
一个总评价值。
本课题组提出了指数功效函数的改进模型: RCDI指数的无量纲化方法
一、建立RCDI指数的意义
•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 2、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极大;
• 3、一些地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居民健康、文化水平 和社会环境未能同步发展;
• 4、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差异扩大的问题引起了宏观决策机 构和媒体的强烈关注;
• 5、建立测量并评价我国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与差异的指标体 系及其指数,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RCDI指数体系
指标体系
无量纲化方法
权数体系
合成方法体系
1、RCDI指标体系
• 选取指标的思路 以HDI指标体系为基础
结合社会指标体系、“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选取代表性强、可操作的指标 采用统计部门的指标数据
RCDI指标体系结构( : 正向指标; : 逆向指标)
RCDI指数
健康指数 教育指数
生活水平 指数
从而得出: Bln 0.6
处理指标阈值的原则
在RCDI指数编制中,阈值作如下处理:
1、对于正向指标,取2006年统计年鉴公布的 2005年数据实际值的最大值为满意值,最小值 为不允许值;
2、对于逆向指标,取2006年统计年鉴公布的 2005年数据实际值的最小值为满意值,最大值 为不允许值。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的优点
• 假设 15个指标实际值的等量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表 示的意义不同,认为:当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程度 以后,再要增加(或减少)就越来越困难了。这类似 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应满足的性质
• 单调性 对于正向指标:一阶导数大于零; 对于逆向指标:一阶导数小于零;
• 凸性 对于正向指标:二阶导数大于零,为下凸函数; 对于逆向指标:二阶导数大于零,为下凸函数;
• 乘法模型更加敏感,有助于拉开被评价对象的档次, 综合评价的效度更高;
•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计算的指标评价值不会出现负 值和零值,满足乘法模型对数据的要求。
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RCDI指数 (不含港澳台)
( 根据2006年公布的2005年数据计算)
序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客观评价我国各地区综合发展情况 • 2、针对发展不协调的现实,寻找区域差异的原因 • 3、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 4、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建立RCDI指数的意义
• 1、联合国HDI指数与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 • 2、HDI指数的指标结构和理论依据 • 3、对HDI指数的评价
• 为了充分体现RCDI指数的现实意义,选取德尔菲法。 • 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经验与意见,确定各指标的权
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RCDI指数合成方法-加权几何平均合成模型
• 选择指标时,没有考虑指标间相关关系,最好采用乘 法(加权几何平均合成)模型;
• 乘法模型强调各指标评价值的一致性,符合协调均衡 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