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DOC)
发酵工程教学实习报告

发酵工程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我对发酵工程领域充满好奇,并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技术及应用。
此次发酵工程教学实习,旨在让我们掌握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发酵设备的使用,以及提高我们在发酵工程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发酵工程理论课程学习,掌握了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设备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发酵过程中的参数调控、生产效益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发酵工程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亲身参与了发酵实验和生产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1)实验室发酵实验:我们学习了酵母细胞的活化、培养、繁殖等过程,掌握了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2)生产车间实习:我们参观了啤酒、酱油、醋等传统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了现代化发酵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完成了以下成果:(1)掌握了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发酵设备的操作方法;(2)学会了实验室发酵实验的操作技巧,并完成了相关实验报告;(3)了解了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参与了部分生产操作,并撰写了实习日志。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发酵工程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我认识到,发酵工程不仅仅是实验室研究,更是实打实的生产实践。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发酵条件、设备性能、生产成本等多个因素,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发酵生产。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发酵工程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总结此次发酵工程教学实习,让我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doc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学生实验报告;生物技术大型实验;发酵工程过程控制;生物技术大型实验;生物技术类报告1212;编号1220212206;姓名;宋扬使用时间;集团2015 . 12 . 14-2015 . 12 . 19;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学生守则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和工具。
未经老师指导擅自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应予以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产,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您不得移动其他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拆卸和组装仪器或将仪器和工具带到室外。
五、保持实验室的严肃和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闹,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进食。
六、为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收拾好设备,归还借来的设备,关闭电源、水源,按教导员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和室内外清洁卫生工作,经教导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报告了实验名称辅酶Q10发酵过程控制组9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讨论:摘要:通过对辅酶Q10产生的真菌球形红杆菌的培养,学会了在小型发酵罐中培养该真菌的过程,包括培养基和设备的灭菌、种子培养、接种、发酵过程控制等,进一步巩固了发酵过程控制、中间补料、溶解氧控制、变温发酵、代谢调节等学习过程,学会了分析代谢曲线,掌握了辅酶Q10的相关参数和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辅酶Q10,补料分批发酵,葡萄糖含量,溶氧测定辅酶Q10(辅酶Q10),是一种位于线粒体上的脂溶性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2,3-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是在发酵工程实验室进行的。
本次实训主要是学习发酵工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了解不同类型的发酵,掌握大型发酵罐防污染的方法等。
实验过程:
1.选择合适的发酵菌种,本次我们选择的是酵母菌。
2.添加培养基,调节pH值、温度和氧气含量。
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将适合酵母的培养基添加到发酵罐内,然后调整pH值到适当的水平,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氧气含量。
3.添加发酵菌种。
在调节好基本环境后,我们将酵母菌均匀地撒在上面,尽量使其分散均匀,利于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我们会定期观察发酵罐内的微生物生长状态,进行必要的调整。
4.实验的待定时间。
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们要设置不同的时间。
发酵时间通常较长,一般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5.采样。
重要数据的检测取决于经常对样品进行采样和测试,以便我们能够跟踪酵母的生长状态。
6.结束实验。
最后,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发酵效果后,我们可以选择停止实验,或经过处理之后将样品保存与使用。
实验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包括成熟的发酵罐操作,及时的护理,以及全程的消毒等,这些都是成功的发酵过程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发酵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做出贡献。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一、引言1.1 任务概述发酵工程是一种将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制备生物活性产物的生物技术。
本报告将介绍发酵工程实训项目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1.2 实训背景发酵工程实训是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该实训能使学生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工程应用。
二、实训目标2.1 理论目标1.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发酵过程的控制和产物提取等;2.了解发酵工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2 实践目标1.学会操作发酵罐等实验设备,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过程的控制;2.实施发酵工程实验,提取和分析产物。
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1.准备发酵罐、培养基等实验设备和试剂;2.消毒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环境的无菌。
3.2 微生物培养1.预处理微生物菌种,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2.对微生物进行发酵前的预处理,如调整培养基的pH值等。
3.3 发酵过程控制1.设置发酵罐的温度、搅拌速度、通气量等参数,控制发酵过程;2.对发酵罐中的培养基进行采样,监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产物的积累。
3.4 产物提取和分析1.收集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和分离;2.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4.1 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与产物积累1.监测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分析生长速率和最大生长浓度;2.分析产物的积累情况,探讨发酵条件对产物类型和产量的影响。
4.2 发酵过程的控制效果1.分析不同参数设置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2.讨论控制参数对产物质量的影响。
五、实训总结与展望5.1 实训总结1.实践中掌握了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2.加深了对发酵工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意义的理解。
5.2 实训展望1.进一步研究发酵工程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2.探索新的发酵工程实训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参考文献在报告末尾列出参考文献,包括相关教材、期刊论文等。
以上是本实训报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我们将全面、详细、完整地讨论了发酵工程实训的任务主题。
发酵工程实验

发酵⼯程实验发酵⼯程实验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实验⼀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实验⽬的: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产⼯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乳酸菌在乳中⽣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在其等电点附近发⽣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物,在⽆氧条件下⽣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混菌培养的⽅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氧条件下⽣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个微⽣物细胞。
实验内容:(⼀)酸奶制作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2、添加蔗糖: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味,在调制乳中加⼈4-8%的蔗糖。
3、灭菌:⽅法有两种:将乳加热⾄90℃,保温5min;4、接种: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加⼊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容器中,加盖后送⼊恒温室培养,在⼩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 ℃,⼀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法: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达到65-70 T°。
2)倾斜观察,瓶内酸奶流动性差,⽽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发酵结束,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般2 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长,防⽌酸奶酸度过⾼⽽影响⼝感。
8、冷藏和后熟: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1)⾊泽:⾊泽均匀⼀致,呈乳⽩⾊,或稍带微黄⾊。
2)组织状态: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泡,允许少量乳清析出。
3)⽓味:具有清⾹纯净的乳酸味,⽆酒精发酵味,⽆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味。
(⼆)乳酸菌活菌检测①、检测培养基:蛋⽩胨15g,⽜⾁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琼脂粉20g,⽔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浴52℃保温备⽤。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及其应用的科学。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生产出各种有用的产品,如食品、医药、化工产品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发酵罐、酒精灯、试管、培养皿等。
四、实验方法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校园内采集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过筛,去除杂质,备用;(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称取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3)土壤样品的接种: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稀释,取适量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分离纯化:观察菌落特征,挑选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1)观察菌落特征:观察纯化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2)显微镜观察:将纯化菌株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染色特性等;(3)生化试验: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淀粉酶试验等,鉴定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3. 发酵条件优化(1)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发酵罐中;(2)发酵条件优化:通过改变发酵温度、p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等条件,观察发酵产物的产量和品质,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发酵工程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规律,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规律的研究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对发酵工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菌种的培养和优选。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菌种的选择和培养过程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产物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菌种的筛选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我们可以选择到合适的菌种,并使其生长状况良好,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还进行了发酵过程的控制变量的研究。
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的控制,我们可以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物的合成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变量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产物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是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的关键。
在实验中,我们还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细胞代谢产物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代谢特点和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有明显的生长阶段和代谢阶段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来调节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提高发酵效率。
最后,在实验中,我们还对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分析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发酵产物的组成、含量、纯度等指标的分析和测定,我们可以评估发酵过程的效果和产物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组成和含量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好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和选择合适的菌种,我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发酵产物。
综上所述,发酵工程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规律,探索调节发酵过程的控制变量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的方法。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二

五、实验报告
1、如果发现制成的酒酿上有白花花的毛状物,是否意味着污染了杂菌?
答:不是,可能是发酵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白花花的毛状物应该是酒酿发酵菌(酵母菌、霉菌等)的菌丝,或者是无菌水加少了,菌丝体生长到空中。不能只看到白色毛状物就断定为有杂菌污染,要判断是否有杂菌污染需要进一步进行检验。
(二)详细操作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121℃,4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0.1%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发酵工程学实验
姓名:刘云谣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2生物技术
实验课程名称_发酵工程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唐湘华
开课学期2014至2015学年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实验三糯米甜白酒的酿制
实验时间
第八周
实验室
睿智3-121
小组合组
是
小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熟的米饭经接种根霉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
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繁殖后产生大量的淀
粉酶和糖化酶等复合酶系,通过该酶系的催化作用,将淀粉
转化为单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大实验
实验报告集
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 1220212206
姓名宋扬
使用时间2015.12.14至2015.12.19
组别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
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
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
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
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
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和
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
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
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清洗结束后进入自动定标状态。
这时,注入标样,仪器自动开始测定标样并定标,测定完
态。
注入样品,根据结果确定要稀释的倍数。
初始为40倍。
菌体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而辅酶Q10 含量也随着菌体量的增长而变大。
后期因为菌体量的减少,也开始降低。
下罐。
还原糖浓度(柱状图)
还原糖浓度不断下降,在24小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补充葡萄糖,使葡萄糖含量维持在
一开始溶氧在100%,随着菌体生长发酵,开始下降,控制在30%左右,随着菌体增加,降为
粘,影响氧气传递。
前期消耗氮源,产氨,pH上升,随着菌体生长繁殖,消耗碳源,产酸,
源,使pH维持在6.8左右。
当pH过低时,通过补加氨水,使pH维持稳定。
实验报告
学期实验小结
转眼间,我已从懵懂的大一新生变成了大四老生,我开始渐渐觉得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虽然确定了一定要考研,可是也不知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院。
否则,就要踏上未知的社会,开始另一段人生必要的过程。
在本学期刚过一半时段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传说”中的大实验,毕竟我们大一到大三的实验都是比较容易的,花时间较少的,没有这么长时间的,而且要花很多精力。
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考研的压力。
虽然一度想过要放弃做这个实验,不过我还是认真的做了,虽然做的并不理想。
其实,对这个实验我还是很上心,虽然不怎么想做,想要集中精力好好考研。
这次的实验是连续发酵测定辅酶Q10,这个实验出了要求对实验的原理及方法步骤了解透彻外,还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还有,作为组长,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必须要具备的。
清楚的弄明白实验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并努力把每一步做好,同时学会与小组的其他成员通力合作,才能让实验去的成功。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实验知识,对这门学科(课程)的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这次实验将会有利于我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我会好好把握每一次的实验机会,争取汲取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这样以后才不至于什么都不能独自完成和独立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