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酵现象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测定并绘制生长曲线、底物消耗曲线和产物形成曲线2.了解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的利用、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的相互关系3.初步学会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有关发酵参数的求解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菌种:酿酒酵母仪器: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药品:酵母膏、胰蛋白胨、葡萄糖、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喜欢含糖的环境,有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CO和水,无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都释放出能量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能够选择性地对样品中的待测物发出相应,通过生物识别系统和电化学或其他传感器把待测物质的浓度转为电信号,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定量测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生物传感器是应用生物活性材料(如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四、实验步骤1.种子培养基(YEPD,g/L):称取酵母膏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20g,加蒸馏水溶解,调节pH 5.0左右,并定容至1000ml。
2.发酵培养基(g/L):称取酵母膏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100g加蒸馏水溶解,调节pH 至5.0左右,定容至1000ml,分装10个锥形瓶(250ml)封口121℃,30min灭菌。
3.种子培养:将活化好的种子培养液,用移液管移去10ml接种于灭菌YEPD液体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全温摇瓶柜中培养24 h左右,观察种子液的色泽、气味与形态等基本情况。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doc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学生实验报告;生物技术大型实验;发酵工程过程控制;生物技术大型实验;生物技术类报告1212;编号1220212206;姓名;宋扬使用时间;集团2015 . 12 . 14-2015 . 12 . 19;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学生守则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和工具。
未经老师指导擅自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应予以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产,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您不得移动其他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拆卸和组装仪器或将仪器和工具带到室外。
五、保持实验室的严肃和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闹,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进食。
六、为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收拾好设备,归还借来的设备,关闭电源、水源,按教导员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和室内外清洁卫生工作,经教导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报告了实验名称辅酶Q10发酵过程控制组9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讨论:摘要:通过对辅酶Q10产生的真菌球形红杆菌的培养,学会了在小型发酵罐中培养该真菌的过程,包括培养基和设备的灭菌、种子培养、接种、发酵过程控制等,进一步巩固了发酵过程控制、中间补料、溶解氧控制、变温发酵、代谢调节等学习过程,学会了分析代谢曲线,掌握了辅酶Q10的相关参数和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辅酶Q10,补料分批发酵,葡萄糖含量,溶氧测定辅酶Q10(辅酶Q10),是一种位于线粒体上的脂溶性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2,3-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发酵试验报告模板

发酵试验报告模板
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产物的变化,并验证其对物质转化的作用。
2. 实验材料
•10g 糖类物质
•10g 玉米粉
•10g 播种土
•20ml 水
•试管、架子、烧杯、膜
3. 实验步骤
1.将糖类物质和玉米粉混合均匀,加入播种土中拌匀
2.将拌匀好的播种土加入试管中,用烧杯加水至均匀湿润
3.用膜封盖试管口,放置于恒温箱中
4.不同时间段(如24h、48h、72h等)取出一部分试管,进行分析
4. 实验结果
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到的发酵现象如下:
•24h:试管中微生物数量开始增加,且产生小量气泡。
•48h:试管中微生物数量大幅增加,且产生明显气泡。
•72h:试管中微生物数量趋于平稳,不再产生气泡。
味道和颜色有所变化,变成了一种异味和淡黄色。
5. 实验分析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微生物会快速生长并产生大量的发酵产物。
同时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糖类物质和玉米粉被转化为其他物质,导致试管的味道和颜色发生变化。
6. 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在适宜的温度、含氧量和含糖量等条件下,微生物可以产生大量的
发酵产物,并对物质进行转化。
本次实验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以上是本次发酵试验的报告模板,供实验人员参考使用。
若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
最新发酵大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发酵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酵母菌发酵效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面团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材料:- 活性干酵母- 面粉- 温水- 糖- 盐- pH试纸- 温度计- 计时器- 密封容器- 称重设备实验方法:1. 准备五个密封容器,分别标记为A、B、C、D和E。
2. 每个容器中加入等量的面粉(100克)、糖(5克)和盐(2克)。
3. 在A容器中加入30°C的温水(约50毫升),B容器加入冷水(室温),C容器加入热水(约50°C),D和E容器分别加入调整为酸性和碱性的水(pH值分别调整为3和9)。
4. 使用pH试纸检测并记录每个容器中混合物的pH值。
5. 向每个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活性干酵母(约5克)。
6. 密封容器,放置在恒温箱中,分别设置为不同的温度条件:A容器30°C,B容器室温,C容器50°C,D容器37°C,E容器45°C。
7. 使用计时器记录发酵时间,每隔30分钟观察并记录面团体积变化。
8. 持续观察2小时,记录最终发酵结果。
实验结果:- 容器A:面团体积显著膨胀,发酵时间约1小时。
- 容器B:面团体积膨胀较慢,发酵时间约2小时。
- 容器C:面团体积膨胀不明显,发酵时间超过2小时。
- 容器D:面团体积略有膨胀,发酵速度较慢。
- 容器E:面团体积基本无变化,发酵效果差。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菌的发酵效率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显著。
在适宜的温度(30°C)和接近中性的pH值条件下,酵母菌活性最高,发酵效率最佳。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极端的pH值都会抑制酵母菌的活性,从而影响发酵效果。
这些结果与酵母菌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相符,为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1)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培养优化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生物技术年级 13级任课教师2015年 12 月 25 日1 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的基本技术及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方法。
2、掌握富集、平板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培养法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的基本原理。
3、掌握蛋白酶产生菌培养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4、熟悉用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5、了解蛋白酶产生菌生产的实际意义。
2 实验原理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在土壤中有许多细菌和霉菌能产生蛋白酶,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稀释进行划线分离得到可能含有目的菌株的菌落,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上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作初筛。
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进行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筛选到产蛋白酶的目的菌。
蛋白酶活力测定原理:蛋白质或多肽在275nm波段处具有最大吸收值,利用蛋白酶同酪蛋白底物反应前后在三氯乙酸中可溶物的紫外吸收增值,可表示蛋白酶活力高低。
蛋白酶产生菌的培养优化: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进行目的菌株的培养优化方案。
正交实验是利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数据处理可采用直观分析法(极差分析法),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
3 实验材料3.1 实验试剂葡萄糖、乳糖、蔗糖、蛋白胨、尿素、酪氨酸、酵母膏、碳酸钠、琼脂粉、牛肉膏、硫酸铵、硫氨酸、三氯乙酸、氯化钙、氯化钠、MgSO4、KH2PO4、K2HPO4、3.2 实验设备250ml三角瓶、150ml三角瓶、10ml移液管、1ml吸头、酒精灯、大烧杯、试管、量筒、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电炉、水浴锅、离心机、漏斗、滤纸、培养皿。
4 实验步骤(一)配制所需培养基及灭菌1、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培养基)200mL: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琼脂 1.5g、水 100ml、pH 7.2。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报告集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 1220212206姓名宋扬使用时间2015.12.14至2015.12.19组别一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学生守则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
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和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报告(1)罐发酵培养以8%(v/v)接种量接种于5L(装液3L)发酵培养基中,32℃,pH6.8±0.2,0.03Mpa,3L/min (初始),200 r/min(初始),补料分批培养,用氨水自动调节pH,到120小时(4~5d)左右放罐。
接种后培养2-3h后,通过调节空气流量和转速,控制溶氧(DO)在50%的水平。
发酵液pH会先上升再下降,待其降至6.8,通过补加氨水,控制pH在6.8。
每4h测一次葡萄糖含量,计算补料体积,分别维持葡萄糖浓度(A)1211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10-15 g/L。
(B)1212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5-10 g/L。
补料速率:根据还原糖分析结果及溶氧水平情况进行补料(30-60min补料一次)。
每班取3个摇瓶测定有关参数。
(2)参数测定及记录在线参数每1hr记录一次;离线参数每8hr取样分析一次,包括总糖、还原糖、氨基氮、菌体浓度、pH、辅酶Q10含量等。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一

操作步骤
空白管
样品管A
样品管B
步骤1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步骤2
50℃保温5分钟
50℃保温5分钟
50℃保温5分钟
步骤3
步骤4
50℃精确保温10min
50℃精确保温10min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固体发酵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了霉曲制作工艺和基本原理;学会计算DE值。在本次试验中有小成,也有不足,比如说在精确计时时记录的不是很精确,小组的分工上也不是很合理,还有做实验时有点小粗心,会在今后的实验中改正。
七、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
根据表格的数据得到下图
(二)DE值的计算
经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得到A、B的OD540值为
A:1.061 B:1.144 取平均值得:(A+B)/2=(1.061+1.144)/2=1.1025
根据公式
E酶活力单位(U/ml)= {K[ (ODA+ ODB) /2] + b}×5×10×1000/10/0.2/1/180
发酵工程学实验
姓名:刘云谣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2生物技术
实验课程名称_发酵工程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唐湘华
开课学期2014至2015学年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实验一、根霉曲的制备、实验二、根霉曲糖化能力的测定
实验时间
第三四周
实验室
睿智3-121
小组合组
以A为横坐标,浓度c为纵坐标,则得到一条拟合度较好的直线,称为标准曲线。
发酵工程制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方法;3. 熟悉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检测和控制;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通过发酵过程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
发酵过程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分离纯化等环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试剂:葡萄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琼脂、硫酸铵、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等;2. 仪器与设备:发酵罐、摇床、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无菌操作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选育: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纯化、鉴定和保存;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 发酵过程:将活化后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罐中,控制发酵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进行发酵;5. 发酵过程监测:定期检测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6. 分离纯化: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选育:成功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鉴定为链霉菌属;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了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菌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形态典型;4. 发酵过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发酵过程顺利进行;5. 分离纯化:发酵液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6.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2)发酵液中的目标产物含量达到预期水平;(3)分离纯化过程中,目标产物纯度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大实验
实验报告集
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06
姓名宋扬
使用时间至
组别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
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
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
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
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
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和
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
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
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
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期实验小结
转眼间,我已从懵懂的大一新生变成了大四老生,我开始渐渐觉得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虽然确定了一定要考研,可是也不知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院。
否则,就要踏上未知的社会,开始另一段人生必要的过程。
在本学期刚过一半时段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传说”中的大实验,毕竟我们大一到大三的实验都是比较容易的,花时间较少的,没有这么长时间的,而且要花很多精力。
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考研的压力。
虽然一度想过要放弃做这个实验,不过我还是认真的做了,虽然做的并不理想。
其实,对这个实验我还是很上心,虽然不怎么想做,想要集中精力好好考研。
这次的实验是连续发酵测定辅酶Q10,这个实验出了要求对实验的原理及方法步骤了解透彻外,还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还有,作为组长,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必须要具备的。
清楚的弄明白实验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并努力把每一步做好,同时学会与小组的其他成员通力合作,才能让实验去的成功。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实验知识,对这门学科(课程)的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这次实验将会有利于我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我会好好把握每一次的实验机会,争取汲取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这样以后才不至于什么都不能独自完成和独立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