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旅游方针政策
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

:《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部分一、方针政策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享的生动局面。
4. 属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
5. 1989年,首部《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
6.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7.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维护和平。
8.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 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10. 党对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1. "一国两制"的涵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旅游业—第五章

旅游业的性质
(一)经济性 (二)服务型 (三)文化性
旅游业的特点
综合性: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是一个庞大的服务体 系。
敏感性:敏感性强的行业 季节性:鲜明的淡旺季差别 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 劳动密集性 依赖性: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 带动性 涉外性:旅游经营政治性较强;体现在经济上遵循互 惠互利、讲究信誉的原则
1、国家政府对旅游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是封闭、限制还是开放、鼓励,直 接关系到旅游者是否出得出、进得来以及数量多寡、规模大小的问题。 2、旅游政策法规对于推动国际旅游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旅游交往将起着积 极的主导作用。 二、旅游组织 1国际性的旅游组 世界旅游组织、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 世界旅行社协会、国际旅馆协会 2我国的旅游组织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旅游行业组织: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饭店协会、 旅游学术团体: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中国旅游文化学会
1、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包括景区 景点、旅行社业、娱乐业、旅游购物业、餐饮业、住 宿业、交通运输业等。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 部门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包括商业 、银行业、保险业、海关等。
3、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包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和各旅游行业组织,这些组织并不直接从事旅游业, 但具有对旅游业的管理、协调职能。
(6)依靠性 依靠性表现在: a.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依托; b.旅游业以客源市场为依托; c.旅游业的发展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依托; d.旅游业依托于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通力合作与协调
发展。
(7)带动性
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诸多行业首先得到发展;而间接为 旅游者服务的诸多行业如农副业和加工、建筑业与装修 ,其他如水、电、煤等行业也必然会受到旅游业发展的 刺激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政策与法律法规模拟241

政策与法律法规模拟241一、判断题1. 旅行社违反《旅游法》规定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罚的旅行社的有关管理人员,自处罚之日起未逾5年的,不得重新从事旅行社业务。
正确答案:B[考点] 旅行(江南博哥)社法律制度[解析] 依据《旅游法》第103条规定,旅行社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罚的旅行社的有关管理人员,自处罚之日起未逾3年的,不得重新从事旅行社业务。
故本题错误。
2. 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认同结果的可以就此再次申请仲裁。
正确答案:B[考点] 解决旅游纠纷的法律制度[解析]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次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故本题错误。
3. 从事道路旅游客运的经营者应当遵守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并在车辆显著位置明示道路旅游客运专用标识。
正确答案:A[考点] 出入境与交通法律制度[解析] 《旅游法》第53条规定,从事道路旅游客运的经营者应当遵守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并在车辆显著位置明示道路旅游客运专用标识。
故本题正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正确答案:A[考点]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解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这不仅是对宪法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的概括,同时也对宪法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故本题正确。
5. 《英烈保护法》规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
正确答案:A[考点] 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解析] 《英烈保护法》第7条规定,国家建立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纪念、缅怀英雄烈士。
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
故本题正确。
旅游方针政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第二节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第三节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四节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第一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41号印发《关于加快发 展旅游业的意见》。
第二节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一0、2概0述年)》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 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 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 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王威在 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纲要重点体现了提倡绿色旅游休闲理念、保障 国民旅游休闲时间、鼓励国民旅游休闲消费、丰富国民旅游休闲产 品、提升国民旅游休闲品质等五大亮点。
(四)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六、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一)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二)鼓励错峰休假 (三)鼓励弹性作息
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 续(一增)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二)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
(三)拓展旅游企业பைடு நூலகம்资渠道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规划指导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加强监督管理
第三节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 若一、干概意述 见》
1、制定背景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 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 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 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旅游 业改革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指国家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与监管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法规旨在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
以下将详细介绍我国的旅游政策与法规。
一、旅游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我国旅游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旅游业、壮大旅游经济、促进全域旅游”。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
其中包括加大旅游投资支持力度,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保障旅游者的利益;推动旅游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等。
二、旅行社管理与监管旅行社是旅游市场上的重要主体,对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规范旅行社行业,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与监管政策。
旅行社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才能经营旅游业务,并需按照规定向旅游主管部门报备相关信息。
此外,旅行社还需要履行诚信经营责任,确保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禁止采取欺诈、虚假宣传等不良行为。
三、旅游投诉与维权旅游投诉与维权是旅游服务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旅游者可以通过向旅游主管部门投诉、维权机构申请调解,寻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维权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并且要求维权机构对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旅游活动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政策与法规保护和利用旅游文化遗产。
这些政策和法规包括对旅游景区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与管理,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古建筑与现代旅游设施的协调等。
五、旅游安全管理旅游安全是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旅游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
其中包括对旅游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安全管理要求,对旅游活动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对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等。
六、旅游价格管理旅游价格管理是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方针政策》课件

参考文献
- "旅游方针政策实施方法",国家旅游局,2020年 -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2019年
《旅游方针政策》PPT课 件
旅游方针政策是制定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和指导原则的重要文件。本课件将介 绍旅游方针政策的简介、国内和国际方针政策,以及其对旅游市场、消费者、 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影响。
旅游方针政策简介
旅游方针政策是指制定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和指导原则的重要文件。了解旅游 方针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内旅游方针政策
旅游标准化管理
建立旅游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旅游安全管理
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旅游质量监督与管理
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护消费者权 益。
旅游环境保护
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国际旅游方针政策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旅游合作和交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费者权益保护
确保游客在国际旅游中的合法权益。
旅游市场监管
规范和监管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
质量标准化管理
制定和推广国际旅游服务质量标准。
旅游方针政策的影响
1
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
对旅游消费者的影响
保障游客的权益和安全。
3
对旅游企业的影响
引导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行为。
结论
旅游方针政策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未来,随着旅游行业的 发展,旅游方针政策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策法规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两次飞跃(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政策:(1)对外开放(2)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3)科教兴国和知识产权的保护(4)计划生育
1.我国宪法中的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与自由,特定主体权利
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五章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
1.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的7项内容:旅游品牌创建工程、旅游质量主题活动工程、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旅游人才培训工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工程、;旅游信息化工程和导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2.导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的具体规定:(1)加强导游队伍建设(2)完善到有保障机制(3)完善到有激励机制(4)全面实施导游服务标准(5)加强到有监管管理
历史地位:体现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关于建立健全我国旅游政策的思考

是旅 游 法规体 系 不健 全 , 尤其 是 缺 乏 国家 层 面促
进 旅 游发展 的权 威 性旅 游法 规 体 系 , 我 国旅 游 发 使 展处 于无 法 可依 的 状况 , 国 家 实施 依 法 治 国不 相 与 适应; 二是旅 游政 策 的矛 盾冲 突较 大 , 别是 由于 缺 特 乏 国家层 面统 筹旅 游 发 展 的 上位 法—— 《 游 法》 旅 , 使各 地旅 游 发展 中与 相 关部 门 的协 调 难 度 大 , 游 旅 开 发建 设和 健康 发展 往往 受制 于各 种相 关 法规和 政
易 角度 , 国家层 面建 立健 全旅 游 法规体 系, 从 尽快 制
定和 出 台符合 国际 惯例 、 符合 我 国实 际 的《 游 法》 旅
和 实施 细则 , 修订 现 有 的法规和 制度 , 强 与相 关法 加 律法 规 的统筹 协 调 , 为促 进 我 国旅 游发 展 奠 定 良好
游基 础理论 的研 究 , 我们 对 旅 游 的 基本 性质 缺 乏 使
是 要从 促 进 我 国旅 游 发 展 , 推进 旅 游服 务 贸
正确 科 学 的理 解 , 过分 看重 旅游在 经 济方 面 的作 用 。
最 后 笔者 认 为 , 当认 真反 思 中国旅 游 立 法工 应 作3 0年 的得 与 失。在 旅 游 立 法 工 作 中应 当重视 并 及 时吸 收旅游 科 学研 究 的最 新 成 果 , 当调 整 旅 游 应 立 法工作 的指 导 思想 , 调整 设计 思路 , 中 国的旅游 使
成部 分 , 而且 非常可 能不 是主 要部 分。
由此看 来 , 国所颁 布 的旅 游法 规 之所 以不 能 中 充分 发挥建 立 旅游 法律 秩序 、 协调 旅游 法律 关 系、 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P50
遵循景观延续性、文化完整性、市场品牌性 和产业集聚性原则,依托线性的江、河、山等 自然文化廊道和交通通道,串联重点旅游城市 和特色旅游功能区。 重点打造 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 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 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 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八)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涉及河南、湖北、 重庆、四川、陕西、甘肃6省市。 (九)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以延边和长白山等为 依托,形成长白山旅游产业功能区。推进国家旅游风 景道建设,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和冰雪旅游目的地。 (十)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区:涉及内蒙古、黑 龙江2省区。全面提升塔河、漠河、黑河、鹤岗、伊 春等城市旅游功能。大力开发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和 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与林区生态保护、林 业转型融合,建设全国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太行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涉及北京、河北、山西、 河南4省市。 (三)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 贵州4省市。积极推进黔江、恩施、吉首、张家界、怀化、 铜仁、遵义等建设中心旅游城市。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 2.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创新驱动 4.坚持绿色发展 5.坚持以人为本
(三)发展目标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 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 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 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 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石牛寨 纯溪小镇 福寿山 平江起义纪念馆 沱龙峡 连云山(漂流) 幕阜山森林公园
协调推进 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 优化空间布局 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P50
1、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 2、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 : (一)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区:涉及四川、云南、 西藏3省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以及自驾车旅游廊道 建设,积极推进以昌都、康定、西昌、香格里拉等为 核心的旅游城市建设,实施大生态建设与大文化旅游 综合开发协调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文化 生态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 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 展模式。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6大主要考核指标: 1、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 2、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 3、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4、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6、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度高、覆盖度广。 对符合以下四项基本标准的创建单位优先组织验收: (1)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要求; (2)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3)厕所革命及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4)建成旅游数据中心。
2.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 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 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 万人以上。 3.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四、《“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规划 指标和主要任务
(十六)祁连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涉及甘肃、青海2 省。以旅游资源保护为基础,推动祁连山国家旅游风 景道建设。建设全国著名的自驾车户外旅游基地和特 种旅游目的地。
(十七)南岭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区:完善桂林、 永州、贺州、郴州、清远、韶关、赣州等城市 旅游功能,推进旅游集散基地和道路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推进跨区 域自驾车旅游廊道建设。推进旅游精准扶贫, 建设区域性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十一)中原文化旅游区:包括河南豫中、陕西关中、 山西晋中地区。以西安、郑州、太原为中心,积极推 进晋中、运城、洛阳、开封、渭南、宝鸡等城市文化 旅游水平。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综合体 发展,建设世界著名的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 (十二)海峡西岸旅游区:涉及浙江、福建、江西、 广东4省。提升福州、厦门、宁德、泉州、温州、汕 头等城市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推进平潭综合试验 区旅游开放开发,创新两岸旅游合作模式,共同建设 世界旅游目的地。 (十三)南海海洋文化旅游区:以海口、三亚、三沙 为核心,积极推进南海旅游开放开发,建设全球著名 的国际海洋度假旅游目的地。
岳麓书院,岳阳楼,天子山,金鞭溪, 黄石寨,凤凰古城,南岳衡山,崀山, 炎帝陵,桃花源,苏仙岭 ,毛泽东故居 马王堆
(四)长江三峡山水人文旅游区:涉及湖北、重庆2省 市。完善重庆、宜昌等城市旅游功能,推进长江游轮旅 游提档升级,推动旅游业与库区移民搬迁和经济转型紧 密结合,实现三峡旅游的水陆联动,全面提升三峡国际 旅游目的地整体水平。
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南)
湖南 第一批名单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沙 市望城区、株洲市炎陵县、湘潭市韶山市、湘潭市昭 山示范区、邵阳市新宁县、岳阳市平江县、常德市石 门县、郴州市桂东县、郴州市苏仙区、怀化市通道县、 娄底市新化县
第二批名单 怀化市、长沙市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衡阳市南 岳区、邵阳市城步县、岳阳市湘阴县、临湘市、益阳 市安化县、桃江县、娄底市涟源市、郴州市资兴市、 宜章县、汝城县、株洲市醴陵市、永州市东安县、江 永县、宁远县
(十八)塔里木河沙漠文化旅游区:以喀什、 阿克苏、和田等城市为支点,推进重点旅游区 开发建设与提档升级。发展特种旅游、生态旅 游和民族风情旅游,推动南疆自驾车旅游廊道 规划建设,建设国际著名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目的地。
(十九)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区:涉及广西、贵州、 云南3省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升旅游 可进入性。提升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加快民族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推动自驾车旅游廊道建设, 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 (二十)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涉及浙江、安徽、 福建、江西4省。以黄山、上饶和杭州为中心,推进 池州、安庆、宣城、三明、景德镇、衢州等城市旅游 协同发展。推进旅游区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华东世界 遗产风景道建设。推进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 设国际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生态旅游协 作区
(一)创新驱动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二)协调推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 (三)绿色发展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 (四)开放合作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 (五)共建共享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六)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一)创新驱动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业态创新 拓展发展新领域 实施“旅游+”战略,P49 推动旅游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新领 域。
1、“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计划中培育的20个 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是哪些? 2、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计划中重点打造的 旅游精品带是哪些?
(五)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河南、湖北3 省。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积极推动黄冈、信 阳、六安、安庆、随州、驻马店等核心旅游城市建设。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 积极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 的地。
(六)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涉及江西、湖南2 省。建设以赣州、井冈山、瑞金和吉安为核心 的支点旅游城市。发挥井冈山旅游区引领作用, 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 旅游精准扶贫,建设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七)乌蒙山民族文化旅游区:涉及云南、贵 州2省。建设毕节、遵义和赤水等重要旅游中 心城市,推进旅游区(点)的开发建设,培育 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民族生态 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四)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区:涉及广西、海南2 省区。以广西滨海特色旅游城市为引领,推进国际旅 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边境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促 进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建设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 目的地和国际区域旅游合作典范区。 (十五)六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涉及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4省区。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推进旅 游精准扶贫。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 服务,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山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三章 旅游方针政策
第三节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 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背景 1.战略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 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 10.8%。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 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 入境旅游接待国。
2.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 3.现代治理体系初步建立 4.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发展趋势 (一)发展机遇 (二)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消费大众化 2.需求品质化 3.竞争国际化 4.发展全域化 5.产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