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阿诺德·汤因比

他把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制造的原子弹灾难指斥为人类盲目地玩弄大自然力量的“法厄同行为”。法厄同是希腊神话里太阳神福玻斯之子,这位小神祗因玩弄其父的太阳车最终被毁灭。汤因比从此看到了人类非理性力量的严重后果,他认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内在机制必然导致全面的毁灭性后果,从而开始寻求人类未来的文化模式,他认为西方文明及其相关的宗教体系不具备拯救大地母亲和人类的力量,他曾希望借助于古希腊文化(工业文明的自然母胎)、中国文化(具五千年之久的强大凝聚力和连贯性)以及犹太文化(无政治中心的分散性的民族统一)的融合与优势互补重建新的信仰和世界共同文化模式。
四是儒教与佛教所共有的合理主义。
五是东亚人对宇宙的神秘性具有敏感,认为人想要支配宇宙就会遭到挫败,汤因比认为这是道教的最宝贵的直感。
六是这种直感是佛教、神道与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除已灭绝的法家)所共有的。人的目的不是支配自然,而是与自然保持协调。
七是在过去的军事与科技对抗中,西方虽占了优势,但东方各国可以打败他们。
这是怎样一个老头呢?一袭风衣,清瞿的面容,饱满的额头下一双睿智的眼睛。这是一位西方的智者,可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笔下的竹,是竹韵,竹子一样的风骨韵味,是适合他的。燕谈4 L9 E% p! }) d; d1 b4 f- u7 x. G
阿诺德·汤因比,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历史研究》的作者,在西方思想界拥有广泛的影响。这是我所崇拜的学者之一。我说崇拜,是的,这个世界能够让人崇拜的人和事越来越少了。而汤因比,正是我所遥遥礼拜的人物之一。% ^" M) Q9 R2 [4 D, k# ]
老人的视线是世界性的,也是穿透性的。他那历史学家所特有的思想之光穿透厚厚的历史帐幔,直达社会发展的本质,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他曾经对池田大作说:如果有来生,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1 d' W1 n6 U5 Q6 B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和特点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历史研究》是一部历史哲学名著,作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以文化形态史观贯穿全书,是“历史综合研究领域里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此书“从分析外显于历史活动之表面和精神观念,转入考察深含于文明社会结构之底层的宗教信仰,力求深入反思文明形态生成演变的文化动因”,强调了人类文明的三大模式,即:希腊模式、中国模式和犹太模式。
笔者根据《历史研究》中对这三种模式的阐述,分析它们各自的内容和特点。
一、希腊模式汤因比在一开始就说:“我的希腊模式在构成上不只包括希腊文明的内部史,还包括该文明与同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与基督教的关系,最后还包括它通过基督教与后来的东正教、再后来的西方文明的关系。
”这就点明了希腊模式主要由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和它与宗教的关系这两大部分构成。
对于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汤因比认为:“我的希腊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成分是由分裂到统一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连串破坏性更大的战争的产物,这些战争在政治统一实现之前已经把文明拖入凄惨的境地。
”汤因比认为,希腊模式让人们了解从区域性小邦到大一统帝国的情形。
各自为政的城邦体制为人们创造力的焕发提供了条件,但国际冲突的加剧、攻伐不已的战争使之大伤元气。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虽然带来了和平和秩序,却扼杀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性,从而为文明的衰亡埋下了祸根。
由列国纷争到武力统一使社会受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进而导致了文明的衰亡。
古代希腊在世界古代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明。
从古希腊人民创造的由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结合成的爱琴文明,到希腊神话、文学、哲学、体育、建筑与雕刻、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无不令世人瞩目。
尽管没有统一的国家体制,但希腊人却发挥了自由的创造力,形成了统一的希腊文明。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作者:宋怡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4期[摘要]阿诺德·汤因比是文化形态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历史的特点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他对西方文明的担忧是他研究历史的出发点。
[关键词]汤因比;历史研究;文化形态史观一、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9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汤因比的母亲是一民历史学家并且小有名气。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汤因比从小就受到历史方面的熏陶,因此对史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在文化形态史学领域,他的成就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颇丰,出版了《历史研究》一书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因此被看作“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是西方思辩历史哲学家的主要代表。
汤因比在政治领域也曾有所涉及,他曾在英国的外交部担任过职务,并且也代表英国参加过两次巴黎和会。
扎实的历史学功底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使汤因比对历史有了独到的见解。
中国人对汤因比并不陌生,而且很喜欢,因为当我们许多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失望的时候,认为我们的文明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正是由于汤因比的出现,他对我们的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理解中国人虽然对自己的文化有所失望,然而也不愿意起亦步亦趋的学习外来文化。
有别于以国家作为划分界限的管理,他的着眼点在与文明,从文明的层面划分历史范畴。
他说:历史研究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以极端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
这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无法阻挡,而汤因比的文化史观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对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表达了高度的赞赏,他期盼并且相信中国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对世界的政治以及文明的统一发挥一个大国可以发挥的作用。
辅导员推荐书目

辅导员推荐书目《历史研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推荐人:基础医学院管圆圆作者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主要内容:汤因比在本书中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碰撞、融合的历程,在这一令人着迷的历史画卷中,作者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学识和哲学睿智为读者带来了吸收知识和进行思考的快乐。
推荐理由: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不小心做了哲学家该做的工作后得出的奇怪成果。
阅读指导:建议仔细认真阅读第一章,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响”。
认真读好了第一章,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很有益!《季羡林自传》‖季羡林‖推荐人:基础医学院张晓娜作者简介: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主要内容:本书讲述了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及感悟。
推荐理由: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去世后,由其子季承首次授权出版的季羡林文集图文珍藏版。
在本书中,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一个贫苦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及感悟,帮助读者了解季老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所走过的路。
阅读指导:读《季羡林自传》,仿佛在倾听一位老人在给我们讲述着他的故事。
他的语言像老百姓那样的朴实无华。
聆听的时候觉得他很普通,很率真,就像自己身边的父辈们,但掩卷沉思,其中有很多的东西让人终身受用。
《情绪自我调控ABC》‖多丽丝·沃尔夫罗尔夫·默克勒‖推荐人:基础医学院张萌作者简介:多丽丝·沃尔夫,德国文学家,有《情绪自我调控ABC》等著作。
汤因比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相信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汤因比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相信人类的希望在中国?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化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明。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生机勃勃,因此有的文明陨落了,新的文明在与外界的碰撞中产生了,而有的文明几千年来从没断流。
在全世界,没有断流并不断生发新的蓬勃力量的只有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在最近几百年却被西方超越?文明生机的根源何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再次引领世界潮流?回顾近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睁眼看世界”的比较,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方一些思想家得出的结论:西方正在走向没落,人类的希望在中国!西方思想界的认识西方文明现代化以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所谓工业革命,就是从工业领域开始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机器”工业时代,它标志着西方国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同时也带动着西方文明步入现代化。
洋务运动200年后,中国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100多年来,中西方的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虽然还很大,但是曾经傲慢的西方人在20世纪以来,就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西方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和国家治理模式开始反思,试图寻求21世纪健康发展模式。
不少思想家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眼光投向中国。
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被称为“哲学国度”的德国,是最早思考人类未来的国家之一。
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一战”期间完成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断言:西方文化即将没落,太阳升起的地方还看不到人类的曙光。
斯宾格勒的同胞尤利斯噶尔同样也写了一本书《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他说:不用担心人类的未来,有一个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这个力量就是中国老子的智慧。
道法自然此后,德国诗人柯拉邦德发表了一篇《听着,德国人》的演讲稿,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读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个人心得.doc

读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个人心得.doc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1889年4月14日逝世于1975年10月22日,著有《历史研究》等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学专业书籍。
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很多事情。
这本书也成为我历史学的启蒙书籍。
本书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通史书籍,阅读本书必须在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各种事实的见解,不然的话很多东西都无法理解,尤其是作者在举例子的时候。
所以我第一遍读的,大概只能理解书中关于中国史、日本史、希腊、西欧的部分,对于印度、埃及我不是很熟,所以有很多东西完全理解不了,因此需要第二次阅读。
但是就在第一次阅读的基础上,简单的讲诉一下本书的内容。
首先,本书以思想为重。
全书的脉络不是按照时间,而是按照解决一个问题的前后来的。
这个问题就是文明。
文明是什么?怎么对文明做定义?在这个定义之上有几个文明?这些文明的兴衰是否是决定的?如果不是,那么文明何以产生、发展、衰微和灭亡?然后去回答历史学的意义是什么。
这就是本书的大致脉络,那么,作者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则组成了本书的内容。
文明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首先需要思考为什么要研究文明而不是研究国家的历史。
作者的观点认为国家的历史是割裂的,朝代的兴衰是有继承性的,一个文明之内有它共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使这个文明独立于其他的文明。
作者主要用三种人类形态将文明分类,希腊模式——文化统一到政治统一然后走向衰微;中国模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犹太模式——以共同精神为纽带的流散社会。
基本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可以由以上三种的一种、两种或者三中的任意组合。
根据地区和历史,作者划分出来几种文明:独立的文明——中美洲、安第斯、苏美尔阿卡德(叙利亚文明)、埃及文明(非洲文明)、爱琴(希腊文明)、印度河(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从属于叙利亚文明和希腊文明)。
对汤因比文明的认识

2 0 1 3年 1 1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7 8 6 4 . 2 0 1 3 . 0 6 . 0 3 8
对 汤 因 比文 明 的 认 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朱 珠
( 淮北 师范大学 历 史与社会 学院 , 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
争 ’ 夺 ‘ 夺 ・ 夺 ‘ 夺 ・ 牵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寺 ・ 夺 ・ 争 ・ 夺 ・ 牵 ・ ÷ ・ 寺 ・ 寺 ・ 夺 ・ 牛 ・ 夺 ・ 寺 ・ 夺 ・ 寺 ・ 牵 ・ 寺 ・ 夺 ・ 寺 ・ ・ { ・
关键词 : 汤因比; 历 史哲 学; 文明 ; 规律
中图分类号 : G 0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8 6 4 ( 2 0 1 3 ) 0 6 - 0 0 8 2 - 0 2
孛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争 ・ 夺 ・ 串 ・ 孛 ・ 夺 ・ 幸 ・ 幸 ・ ÷ ・ 孛 ・ 寺 ・ 夺 ・ 寺 ・ 夺 ・ 夺 ・ 幸 ・ 夺 ・ ÷ ・ 夺 - 寺 ・ 夺 ・ 寺 ・ 幸 ・ 争 ・ 孛 ・ 争 ・ 夺 ・ 夺 ・ 寺 ・ 孛 ・ 夺 ・ 夺 ・ 寺 ・ 夺 ・ 夺 ・ 夺 ・ 夺 ・ 幸 ・ 夺 . 夺 ・
阿诺德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共有六部代表性著作,分别是《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经受着考验的文明》、《世界和西方》、《人类必须抉择》、《汤因比论汤因比》。
可以把两部最主要的代表作:《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看作一个单元。
前者为历史哲学思想,后者则偏重于历史叙述。
当然,二者都是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
并且,他们还相互印证。
《历史研究》中的历史哲学思想以《人类和大地母亲》中所描述的历史事实为事实依据,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概括得出;《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所描述的史实则以《历史研究》中的历史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描述人类历史。
《经受着考验的文明》、《世界和西方》和《人类必须抉择》为一单元。
这三部著作集中展现了汤因比对人类现当代文明的思考、忧虑和对人类未来的谋划与憧憬。
《汤因比论汤因比》为一单元。
这部以对话录集成的著作是汤因比在生命末年对自己一生学术思想的自我总结和介绍,对于理解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很有助益。
书名:历史研究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社
书名:人类与大地母亲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名:汤因比论汤因比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出版社:商务印书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 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 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 2. 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 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 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 大道。
《历史研究》
文明具有两个特点
• 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 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 • 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 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 就像几代人生命的延续,每一个文 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 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
《历史研究》
6000年的21个成熟的文明 1. 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代文明 :埃 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 安第斯; 2. 第二代亲属文明:玛雅、赫梯、 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 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 朝鲜、西方、拜占庭、俄罗斯、 墨西哥、育加丹。
宗教现象
• 三种崇拜:自然崇拜、人的崇拜、超越者的崇拜。 • 超越者的崇拜是高级宗教,现今存在的所有的文 明都与高级宗教有关,高级宗教是第三代文明诞 生的前提,它是文明的蛹体和精神凝聚力的中心。 • 七种现今仍然存活的高级宗教:有三种属于印度 系,即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印度教;有四种属 于犹太系: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 斯兰教。儒学被当作一种试图成为宗教的哲学, 没有被列入高级宗教。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自我中心
• “自我中心不仅是人类,而且是地球上所有 生物都具有的一种内在的限制和缺陷” . • 自我中心首先是必须的(否则个体无法存 活),又是罪恶的。它既是理智的错误 (因为你不是中心),又是道德的错误 (你也不应该成为中心)。对自我中心的 坚持直接导致狂妄自大,甚至使光明天使 (Lucifer)“放纵、犯罪、自暴自弃、妄 自尊大以至堕落”,成为魔鬼(教父们称 堕落前的撒旦为Lucifer,光明者)。
汤因比与池田大作 对话(1973年 ) • 池田大作:“如果再生为人,博士 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做什么工作?” • 汤因比:“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 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 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 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 有价值的工作。”
预言
• 今后中国是融合全人类的重要核心 • 防止人类集体自杀的唯一道路在于如何能 形成人类的和平融合。 • 中国培育的“融合与协调的智慧”给人类 前途以无限的启示和触发。 • “我将来生在中国,要是在那未来的时代 世界还没有融合起来,我就要致力于使它 融合。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 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 心。”
阿诺德· 约瑟夫· 汤因比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 阿诺德· 约瑟夫· 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 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 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 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 主要民族想 与 预感
• 汤因比:因此按我的设想,全人类发展到 形成单一社会之时,可能就是实现世 界统 一之日。在原子能时代的今天,这种统一 靠武力征服--过去把地球上 的广大部分统 一起来的传统方法--已经难以作到。同时, 我所预见的和平 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 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大起来的。我 预感到 这个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苏联, 而是在东亚。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 在汤因比看来,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 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当然,值得强调的 是,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主要是指中国的文 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 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他认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 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 恒的新文化。像汤因比这么期待中国对世界的和平、统一 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西方思想家寥若晨星。日本思想家池田 大作曾问汤因比希望出生在哪个国家,汤因比说他希望出 生在公元1世纪佛教已经传入的中国新疆。汤因比对中国 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之旅
• 1929年11月16日从当时日本的殖民地 朝鲜进入中国东北,先后访问了沈阳、 哈尔滨和大连,接着进入北京,在此 逗留了半个多月,然后赴上海,途中 专访了当时英国的租借地威海卫,在 上海期间还去了一趟南京,最后从上 海乘船离开,此时已是1930年的元月3 日了。 (世界大萧条)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