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轧机设计复习题
机械设计_燕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机械设计_燕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一定转速下,要减轻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现象,应减小链条节距。
答案:正确2.常见的轴有直轴和曲轴,根据轴的承载情况直轴还可分为转轴、和。
答案:心轴、传动轴3.滚动轴承内圈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制,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制。
答案:基孔、基轴4.对于承受横向载荷的受拉紧螺栓联接,螺杆内部仅承受力作用,其螺纹部分强度计算公式中1.3的含义是考虑的影响。
答案:预紧、扭剪应力(或切应力)5.在链传动中,当两链轮的轴线在同一平面时,应将边布置在上面,边布置在下面。
答案:紧、松6.带传动的主要设计依据是带在的前提下,保证带具有一定的和寿命。
答案:不打滑、疲劳强度7.矩形花键的定心方式有、和齿侧定心。
答案:内径定心、外径定心8.在一根轴的两个以上轴段上加工键槽时,键槽通常布置在上,其目的是为。
答案:同一条母线、便于加工9.带传动是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带,借助于带与带轮之间,进行带轮之间的传递。
答案:摩擦运动和动力10.由于刀具加工位置的不同,圆柱蜗杆有、和法向直廓蜗杆等多种。
答案:阿基米德蜗杆渐开线蜗杆11.对于高速重载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的排链;对于低速重载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的链传动。
答案:小、多、大-12.在螺纹联接中,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答案:摩擦防松13.大链轮的齿数不能取得过多的原因是。
答案:齿数越多,链条磨损后,越容易发生“脱链现象”14.链传动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载荷比带传动要小,这主要是因为。
答案: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无需大的张紧力15.用连接的两根轴只有在两轴停止后,用拆卸的方法才能把它们分离结合。
答案:联轴器16.普通V带有种型号,其楔角都是。
答案:七 40度417.在一定转速下,要减轻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应。
答案:减小链条节距,增大链轮齿数18.常见的轴有直轴和轴,根据轴的承载情况直轴还可分为转轴、和。
0燕山大学机械设计考题

2003年机械设计试卷(2)一、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入()中(本题分8小题, 每小题2分, 共16分)1、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______________。
A.大端模数B.小端模数C.平均模数D.求出平均模数后圆整所得的模数2、蜗轮轮缘与轮毂采用不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A.加工方便B.提高精度C.节约有色金属D.减轻重量3、V带(三角带)传动,最后算出的实际中心距a与初定的中心距a0不一致,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A.传动安装时有误差B.带轮加工有尺寸误差C.带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松弛,故需预先张紧D.选用标准带的长度(带的基准长度已标准化)4、用普通螺栓来联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扭矩时__________。
A.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B.螺栓与螺栓孔接触面受挤压C.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D.螺栓受拉伸与扭转5、矩形花键联接常采用的定心方式是_________。
A.按大径定心B.按侧面(齿宽)定心C.按小径定心D.按大径和小径共同定心6、直齿轮轴系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支承,轴承径向反力F r2>F r1,则轴承的轴向力________________。
A. F a2>F a1B. F a2<F a1C. F a2=F a1=0D. F a1=F a2≠07、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_________的计算值不应圆整。
A. 分度圆直径B. 齿轮宽度C. 传动中心距aD. 齿数z8、蜗杆传动的传动比范围通常为__________。
A. i12<1 B. i12<1或i12>1 C. i12=1~8 D. i12=8~80二、填空题:把答案写在题中的空格里(本题分10小题, 每空1分, 共13分)1、受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的紧螺栓联接,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分别为C1和C2,其预紧力为'F,则剩余预紧力''F为___________________。
轧制原理复习题2

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过程。
纵轧:二轧辊轴线平行,转向相反,轧件运动方向与轧辊轴线垂直。
斜轧:轧辊轴线不平行,即在空间交成一个角度,轧辊转向相同,轧件作螺旋运动。
横轧:轧辊轴线平行,但转向相同,轧件仅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没有直线运动。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拖入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产品的压力加工过程。
简单轧制过程:轧制时上下辊径相同,转速相等,轧辊无切槽,均为传动辊,无外加张力或推力,轧辊为刚性的。
变形区概念:轧件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
几何变形区:轧件直接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
物理变形区:轧件间接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
变形系数:轧前轧后轧件尺寸的比值表示的变形。
压下系数:η=H/h 宽展系数:β(ω)= b/B 延伸系数: μ ( λ )=l/L总延伸系数与总压下率(累积压下率)设轧件原始面积为F0 ,经过n 道次轧制后面积为Fn ,则咬入:依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拖入辊缝的现象1)减小咬入角α途径(1)增加辊径D ;(2)减小压下量△h ;2)生产实际中减小咬入角α措施;(l )小头进钢(2)强迫咬入。
(3)带钢压下(4)无头轧制。
2.提高摩擦角β的途径及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措施1)提高摩擦角β的途径(1)影响β(摩擦系数f )的因素①金属种类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②工具表面状态和材质的影响 ③轧制温度的影响④轧制速度的影响(2)提高途径①改变轧件或轧辊的表面状态;②合理的调节轧制速度.(3)实际生产中提高摩擦的措施①热轧时在轧制前几道次的轧辊上刻痕、堆焊;冷轧时,不涂油或涂粘度系数小的油。
②去除轧件表面的氧化铁皮。
③调速轧制。
金属向入口侧流动容易——后滑区,金属向出口侧流动较难——前滑区。
中性面偏向出口侧中性角:中性面对应的圆心角前滑+后滑——延伸。
第2章 轧制过程中的宽展研究宽展的意义1.制定合理的压下规程确定成品、坯料尺寸;n n F F bh BH L l 0===∑μHh H n -∑=ε进行合理的孔型及压下规程设计;2.提高产品质量影响宽展的因素1.高向移位体积(压下的金属体积);2.变形区内的轧件变形的纵横阻力比(变形区内轧件的应力状态)。
燕山大学板带轧机自动控制复习题

1、过程控制系统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计算机和执行机构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
2、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数据收集系统,操作指导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多级信息管理系统(MIS),分散控制系统(DCS)。
3、道次计算的计算方式:预设定计算,自适应计算,自学习计算,重新计算。
4、轧制自动控制系统中依靠质量分类功能完成对控制精度的评价。
5、轧制自动控制系统中依靠模拟轧钢功能对系统进行调试。
6、压下方式分类:两大类(绝对方式和相对方式)五种压下方式。
1)绝对方式类:压下率ε方式,轧制力方式。
2)相对方式类:压下率分配比方式,轧制力分配比方式,轧制功率分配比方式。
7、常用的负荷分配模型:负荷分配的能耗模型,等功率裕量负荷分配模型,等压力负荷分配模型,等主负荷条件负荷分配模型。
8、轧制速度设定的基本模型是:流量方程和前滑模型。
9、连轧的速度设定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1)主令速度υMR,它控制整个机组同步加减速,其数值范围为0% ~ 100%。
(2)各机架相对速度设定值υSR i,一般按秒流量来设定。
9、相邻的机架之间轧件上的张力因某种原因有所增加时,此张力的波动会使后一机架上的轧制力减小,力矩增大,前滑减小,速度降低,而且还会使前一机架上的轧制力减小,力矩减小,速度提高,前滑增大。
10、控制张力的方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
绝大多数用间接法进行张力控制。
11、影响空载辊缝的因素:1)支承辊偏心的影响2)轧制过程中,轧辊和机座零件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膨胀3)轧辊的磨损,使辊缝发生变化或“漂移”4)压下装置的调整位置。
12、轧机弹性变形曲线的测定方法:1)轧制法2)轧辊压靠法。
13、常用厚度控制方式有哪些:调整压下,调整张力,调整轧制速度。
14、板厚控制系统中的检测装置常用的传感器类型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包括:测厚仪,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变压器式。
15、板形缺陷:单边浪,双边浪,中浪,肋浪,局部飘曲。
轧钢机械复习资料作业

一、1. 活套支撑器的作用是什么?分为几大类?热连轧带钢轧机精轧机的活套是作为连退的缓冲器使用,防止轧件出孔型时产生向上或向下弯曲,冲击附属设备。
(1)支套。
在活套支撑器的活套辊工作摆角范围内储存一定的活套量,随时吸收松弛了的带钢。
以防止失张后造成的多层进钢断辊事故。
(2)恒张。
在活套辊的工作摆角范围内,保持带钢恒定的小张力,减小张力波动对带钢厚度和宽度的影响。
(3)纠偏缓冲与纠偏指令。
(4)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
通常,活套支撑器按其驱动的动力类别分为电动活套支撑器、气动活套支撑器和液压活套支撑器三类。
2. 活套运动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在轧制一根带钢的整个过程中,活套支撑器的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起套、正常连轧和落套。
带钢未进入轧机前,活套支撑器的电动机(或气缸、液压缸的排进气电磁阀)为断电状态,活套支撑器的活套辊处于机械零位的位置。
当轧件由Fi机座咬入Fi+1机座时,Fi+1机座上的测压压头将进钢信号送给逻辑控制线路,使活套支撑器的电机(或上升电磁阀)得电,活套辊抬升(过早抬升将使带钢撞击活套辊)。
活套支撑器在基本空载的情况下,以起动电流起动直到活套辊位于电气零位位置,同时将起动电流切换为给定的张力电流。
至此,起套过程完毕。
整个起套时间约为0.5s左右。
起套过程结束后,活套支撑器的活套辊在电气零位位置与带钢接触并产生给定的张力。
当带速波动时,活套辊在电气零位上、下进行摆动,摆幅约士50。
这就是活套支撑器在正常轧制阶段的动作。
当带钢即将结束轧制,带钢尾部刚刚离开Fi机座时,位于Fi与Fi+1机座间的活套辊即行下降。
过早落套将使带钢尾部失张的长度增加,从而影响尾部尺寸的精度。
过晚落套则使带钢尾部翘起,易打坏导卫装置,或高速轧制时带钢尾部在活套辊顶起的状态下高速甩出,发生迭轧断辊事故。
落套信号可用Fi机座抛钢信号经计时器延时发动。
落套动作可由活套电机反向运转(气缸反向进气)完成,也可由落套辊自重、带钢自重作为落套的动力。
轧制工艺考试试题复习题库

轧制工艺考试试题复习题库轧制工艺考试试题复题库1.轧制过程是指通过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
2.咬入角是指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3.轧制变形区是指轧件承受轧辊作用而发生变形的部分,即实际变形区。
4.接触弧长度是指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长度,也叫咬入弧长度或变形区长度。
5.轧辊弹性压扁是指轧辊的弹性压缩变形。
6.稳定轧制条件是指从轧件前端与轧辊轴心连线间的夹角δ=0开始,合力作用点的位臵固定,合力作用点的中心角φ达到最小值,不再发生变化。
7.极限咬入条件是指处于平衡状态,此时α=β,是自然咬入的极限,称为极限咬入条件。
8.自然咬入条件是指可以实现自然咬入,此时α<β,称为自然咬入条件。
9.自由宽展是指在轧制过程中,被压下的金属体积其金属质点在横向移动时,具有沿垂直于轧制方向朝两侧自由移动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金属流动除受接触摩擦的影响外,不受其他任何的阻碍和限制,结果明确地表现出轧件宽度上线尺寸的增加。
10.强迫宽展是指在轧制过程中,金属质点横向移动时,不仅不受任何阻碍,且受有强烈的推动作用,使轧件宽度产生附加的增长。
11.限制宽展是指在轧制过程中,金属质点横向移动时,除受接触摩擦的影响外,还承受孔型侧壁的限制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由流动条件,此时产生的宽展称为限制宽展。
12.前滑现象是指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出口速度vh大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v,即vhv的现象。
13.前滑值是指轧件出口速度vh与对应点的轧辊圆周速度的线速度之差与轧辊圆周速度的线速度之比值。
14.最小可轧厚度是指在同一轧机上轧制板带时,随着轧件变薄,变形抗力在增大,使压下越来越困难。
当厚度薄到某一限度时,不管如何加大压力和反复轧制多少次,也不可能使轧件变薄,这一极限厚度称为最小可轧厚度。
15.附加摩擦力矩是指克服轴承内及轧机传动机构中摩擦力所需力矩,而且在此附加摩擦力矩的数值中,并不包括空转时轧机转动所需的力矩。
2009燕山大学板带控制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

4.绘制板厚控制的前馈控制原理图。(7分)
5.简述轧辊热凸度的含义,写出其实测中的经验公式,说明公式中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8分)
由于轧制时变形功所转化的热量、摩擦所产生的热量或高温的轧件所传递的热量,都会使轧辊受热,而冷却液、周围空气介质与轧辊接触的零件,则使轧辊冷却。在轧制过程中,加热和冷却条件沿辊身长度是不均匀的。由于靠近辊颈部分受热少,冷却快,股轧辊中部比边部的热膨胀大,是轧辊产生热凸度
同时,当已知辊缝指示器表示的轧辊原始辊缝为S0′,弹性曲线预塑性曲线的交点e横坐标h就表示轧件厚度h。在P-H图上还可以看出:轧机压下量为H-h,机座弹性变形量为:(P−P0)/c=∆P/c
3.以图示表示通过调整张力对ΔH干扰量进行厚度控制的原理,并简要叙述其过程。(10分)
当来料厚度H有一偏差∆H时,轧出厚度h将产生偏差∆h。在空载辊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大张力,使塑性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将B移动到B′,从而消除厚度偏差∆h,使轧出厚度h不变。
-80(h/w)a<δ=C1/H-C2/h<40(h/w)b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5页第5页
三、从弹跳方程出发推导轧件轧后的纵向厚差方程。(15分)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5页第3页
2.描绘P-h图,标示弹性曲线M、塑性曲线W及相关特征。(10分)
弹-塑性曲线(P-H图)是将弹性曲线和塑性曲线绘制在同一个图上,能
较直观地表达各种轧制条件和机座刚度对轧件厚度的影响,是分析研究轧
机调整和厚度自动控制的一种重要工具。
Gd线表示塑性线,其与横坐标的交点为H+αH,用坯料当量厚度H。采用人工零位,轧辊预压靠力为Po,机座弹性变形曲线为OK′l′,过e点作弹跳曲线gel(近似直线mel),通过预压靠力为Po点作水平线,此水平线预弹跳曲线交点k的横坐标为S0′,即为辊缝指示器表示的轧辊原始辊缝。
考试轧钢复习题

《轧钢机械-主要设备部分》复习题一1.主机列的概念?(10)它包括的主要部件?(9)轧钢机的标称。
(板带轧机,型钢轧机、钢管轧机)?轧钢机的布置形式?2.辅助设备的分类?(12)轧钢设备的发展方向?(13)二3.轧辊的工作特点与轧辊的分类?(1,2)4.轧辊的公称直径和工作直径?(3)5.轧辊的结构。
(辊身、辊颈、辊头)6.有何常用轧辊材料?如何选择?(13)(强度根据轧制力的大小来选择,硬度根据轧件的表面质量要求来选择)7.二辊轧机强度如何计算(辊头,辊身,辊颈)(11)8.为什么说四辊轧机支承辊几乎承担全部弯矩(会证明四辊轧机弯曲力矩主要由支承辊承担)。
(21)9.轧辊的安全系数(20)。
三10.轧辊轴承的工作特点?分类(滑动轴承,滚动轴承和液体摩擦轴承)及特点?胶木瓦轴承的包角如何取?液体摩擦轴承形成的条件?动—静压轴承的特点?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受限制因素。
(2,7,10,6)四11. 轧辊调整装置的作用及分类?(1,2)12.压下装置的分类(手动压下、电动压下和液压压下)及特点?13.压下螺丝的结构?(15)14.压下螺母用分级式的原因。
15.上辊平衡的形式?四辊轧机工作辊及支承辊平衡力的确定。
16. 工作辊主动、支撑辊被动的四辊轧机不打滑的条件是什么?五17.机架的材料。
机架的安全系数。
(28)18.开式机架的形式?(3)机架参数如何确定?(68)斜楔连接的机架为什么有半闭口式机架之称。
(68)19.机架内力求解是静不定问题,变形方程是什么?20.机架立柱内弯矩表示为211212118I l I l Rl M +∙=,试说明四辊轧机立柱横截面采用近似正方形的原因。
六21.什么是弹跳值?工作机座刚度系数的含义,工作机座刚度的概念?刚性如何影响板厚?(83)22.刚性测定方法?短应力线轧机提高轧机刚度的原因。
证明预应力轧机是普通轧机刚度的四倍以上。
23.HC 轧机是如何调整板形的。
24.弯辊的形式,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轧机设计理论复习资料(学委喷血暴毙GOING )第一章1. (1)轧钢机械:轧钢机械或轧钢设备主要指完成由原料到成品整个轧钢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
一般包括轧钢机及一系列辅助设备组成的若干个机组。
(2)主机列:通常把使轧件产生塑形变形的机器称为轧钢机。
轧钢机由工作机座、传动装置及主电机组成,这一机器系统称为主机列。
(3)主要设备:同主机列。
(4)辅助设备:除轧钢机以为的各种设备,统称轧钢车间的辅助设备。
2. 轧钢机的标称:钢坯轧机和型钢轧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是轧辊的名义直径,因此,钢坯及型钢轧机是以轧辊名义直径标称的,或用人字齿轮座齿轮节圆直径标称。
当轧钢车间中装有数列或数架轧机时,则以最后一架精轧机轧辊的名义直径作为轧钢机的标称。
钢板车间轧钢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是轧辊辊身长度,因此,钢板机是以轧辊辊身长度标称的。
钢管车间轧钢机则是以直接以其能够轧制的钢管最大外径来标称的。
3. 轧钢机的分类:(1)按用途分:开坯轧机、型钢轧机、板带轧机、钢管轧机和特殊轧机。
(2)按轧辊布置形式分分类:水平轧辊的轧机,具有立式轧辊的轧机,具有水平轧辊和立式轧辊的轧机、具有倾斜布置轧辊的轧机以及其他轧机。
(3)按工作机座的排列方式分类:单机架式、多机架顺列式、横列式、半连续式、串联往复式、布棋式等。
4. 轧钢机主机列的组成:轧钢机由工作机座、传动装置及主电机组成。
5. 工作机座的组成:机架、辊戏、压下、弯辊、换辊装置、平衡装置。
第二章1. 轧辊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1)结构:辊身、辊颈、轴头三部分。
(2)作用:辊颈安装在轴承中,并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给机架。
轴头与连接轴相连,传递轧制扭矩。
辊身是轧辊的中间部分,直接与轧件接触,并使其产生塑形变形,是轧辊的工作部分。
2. 轧辊的公称直径的定义及其确定:型钢轧机以齿轮座的中心距。
初轧机则把辊环外径。
3. 型钢轧机轧辊强度的计算:通常对辊身只计算弯曲,辊径计算弯曲和扭转。
对传动端轴头只计算扭转,采用轧辊时,合成应力按第四强度理论计算:223τσσ+=p ;对铸铁辊,根据莫尔理论合成的计算应力为22''42121τσμσμσ+++-=j ;梅花轴头的最大扭转应力发生在它的槽底部位,当1266.0d d =时,其最大扭转应力为3107.0dkμτ=4. 二辊板轧机轧辊的强度计算:轧制力看成均布,左右对称,轧制力qb p =,b 为轧件宽度 5. 四辊轧机弯曲力矩的分配(推导):四辊轧机的支承辊径2D 与工作辊径1D 之比一般在1.5~2.9范围内。
显然,支承辊的抗弯断面系数较工作辊大得多,即支承辊有很大的刚性。
因此,轧制时的弯曲力矩绝大部分由支承辊承担。
在计算支承辊时,通常按承受全部轧制力的情况考虑。
由于四辊轧机一般是工作辊传动,因此,对支承辊只需计算辊身中部和辊径断面的弯曲应力。
推导过程:(题目))2(211wb w b b w z w b w b b b b D D M M M M M D D EI M EI M w b W W w+>>+=++===ρρρρρρ、?,求,,, 44112222)1(1,2wb w b w b b w w b b wb b b w b bww b b wb b wbb w w b b w b w b D D I I M M I I M M D D D D I I M M D D D D I I M M EI M D D ==⇒=≈--∴<<+=--+=-=⇒=++=ρρρρρρρρρ6. 四辊轧机轧辊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计算: 弯曲强度:辊径的1-1断面和2-2断面上的弯曲应力均应满足强度条件,即为许用弯曲应力处的距离;断面到支反力和为、断面的直径;和为、为总轧制力;式中,b b b R PC C P R d PC R d PC 222112211d d ,2.0,2.0212211322222311111----≤=≤=------σσ支承辊辊身中部3-3断面处弯矩最大。
3-3断面的弯矩表达式:b32330024.033),84(R l l D P l l ll P M w ≤⎪⎭⎫⎝⎛-=--=-σ断面的弯曲应力为辊身中部距为两个压下螺丝的中心为辊身长度;由于有支承辊承受弯曲力矩,故工作辊可只考虑扭转力矩,仅计算传动端的扭转应力。
扭转应力为断面系数为工作辊传动端的扭转的最大传动力矩;为作用在一个工作辊上其中k k kkW M W M ,=τ工作辊与支承辊间的接触应力: 最大压应力及接触区宽度2b 可由下式计算:()()()()()[]max (max)max Max 45Max 452121Max 2121212222121121212121212212121221max 256.0324.0,52.1b b q 637.03.0;1;1;q ,22σττσττσυυυυυυυσ=≤=+=====-=-=++=++=︒︒zy r r E r qr E E E k E k K k r r D D r r K k r r q D D K k D D q b q 最大反复切应力为:;值应小于许用值,破坏,为保证轧辊不产生疲劳,;则简化为泊松比相等并取和弹性模数,若两轧辊为两轧辊材料的泊松比ππ,的直径及半径;为相互接触的两个轧辊、、、度上的负荷为加在接触表面单位长式中πππ)()(7. 弯矩和剪力引起的挠度计算:简支梁法计算轧辊的挠度:设轧件与轧辊间作用着均布载荷q ,且bpq =,p 为轧制力、b 为轧件宽度、l 为辊身长度、c 为支反力作用点到辊边的距离。
轧辊辊身中点总挠度为Q M f f f +=, Q M f f 、——由弯矩和切力所引起的挠度值()()()()距离为轧辊轴承中心之间的为剪切系数、为弹性模数、π截面系数、a G E d D c b a D G p f d D c b ab a ED p f k dx GF x Q x Q k f dx EI x M x M f Q M Q M ,122164488.18910,22433234''⎪⎭⎪⎬⎫⎪⎩⎪⎨⎧⎥⎥⎦⎤⎢⎢⎣⎡-⎪⎭⎫ ⎝⎛+-=⎪⎭⎪⎬⎫⎪⎩⎪⎨⎧⎥⎥⎦⎤⎢⎢⎣⎡-⎪⎭⎫ ⎝⎛++-====⎰⎰ 8. 轧辊中点与板边的挠度差('f )计算及其意义:21'2322'1321'1'2'1'28)712(8.18)712(384GD Pbb GF KP f b ab EDPf b ab EI P f f f f π切力引起的或其中弯矩引起的==-=-=+=9. 轧辊中点挠度及其与端部挠度差("f )计算及其意义:)2(),4412(8.182"232324"1"2"1"bL GD KP f b L b L aL EDP f f f f -=+--=+=π其中切力引起的其中弯矩引起的10. 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撑辊接触变形计算:如果把支承辊与工作辊间的弹性压扁看作是两个圆柱体的接触变形,并假设其压力分布是均匀的,则根据赫茨定理可以推出工作辊与支承辊间的压扁公式:qD D q k k k k L P L Pq D D bD D k k q bW W W b W b W θθδθδδ+=+==++=97.0ln b ,q ),4ln 32)(2212122212则设宽度的一半为工作辊与支承辊接触数;为与轧辊材料有关的系、为工作辊辊身长度;为轧制力,其中单位负荷,为作用在工作辊辊身的辊、支承辊的直径;为工作、弹性压扁;为工作辊与支承辊间的式中(π第三章1. 闭式机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将机构的机构简图简化为钢架,即以机架各断面的中性轴的连线组成框架,近似地处理成直线或规整的圆弧线段,并确定求解断面的位置(2)确定静不定阶数,如一般闭式机架是三次静不定问题,需作一系列假设来简化模型,降低静不定阶数(3)确定外力的大小及其作用点(4)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用材料力学求解静不定和力矩(5)根据计算截面的面积、惯性矩、中性轴线的位置及其承载情况,求出应力和变形。
第四章1.工作机座的自然刚度:在轧制时,由于轧制力的作用,轧钢机工作机座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是工作机座产生1mm 弹性变形所需的轧制力。
它表示了机座抵抗弹性并行的能力,是机座固有的属性。
2.工作机座的等效刚度:在液压压下的轧机厚度控制系统中,可以采用改变辊缝调节系数p c 的办法,控制和改变轧机的“刚度”来实现不同厚度控制要求,这种可以变化的刚度称为机座当量刚度。
3.P-H 图:P-H 图即弹塑性曲线,是将弹性曲线和塑性曲线绘制在一个图上,能较直观的表达各种轧制条件和机座刚度对轧件厚度的影响。
4.弹性特性曲线:用来表示轧制力与机座弹性变形的关系曲线。
5.塑性特性曲线:用来表示轧制力和乍见厚度关系的曲线6.提高工作机座刚度的途径:①合理确定各个受力零件的尺寸,提高承载零件的刚度,包括:a ,增大轧辊直径;b ,缩短辊身长度;c ,采用多列圆柱滚动轴承或液体摩擦轴承;d ,增大压下螺丝的直径,采用短应力线轧机 ②采用预应力轧机7.可变刚度机座的各种控制状态:(1)当1=p c 时,K 为无穷大,称为恒辊缝控制,轧辊辊缝的调整量完全补偿了轧件厚差;(2)当10<<p c 时,K 大于机座刚度系数C 而小于无穷大,这是硬特性控制,轧辊辊缝调整量只能补偿部分轧件厚差(3)当0=p c 时,K 等于机座刚度系数C ,这是恒定原始辊缝控制,轧件厚差完全不能补偿,轧辊辊缝根本不调整;(4)当0<p c 时,K 小于机座刚度系数C ,这是软特性控制,轧辊辊缝调整方向与轧件厚差的方向相同;(5)p c =无穷大时,机座刚度为0,为恒压控制,不调整由于坯料厚差所形成的轧件厚度差。
8.液压压下厚度控制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液压压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作原理:(1)在轧制前首先完成辊缝调整;(2)轧制过程中,当轧制力P 发生变化而产生厚差变化,通过压力比较器与给定轧制力L p 比较,输出压力差P ∆。
再经过压力和位置转换器与辊缝调节装置,将予以补偿的辊缝调节量输入综合比较器,输出辊缝调整信号,通过放大器和伺服阀使压上油缸动作,修正原始辊缝,实现辊缝补偿调整。
需要注意的问题:1、逐步提高供油压力,以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控制;2、也可减小液压缸的直径;3、尽可能缩短伺服阀液压缸间的管路尺寸;4、减小运动件的摩擦;5、设排气装置,保持压力油的清洁;6、安装位置在上轧辊轴承上下、下支承辊与下横梁之间 第五章1、剪切机的定义及分类:用于对轧件进行切头、切尾或剪切成规定尺寸的机械称为剪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