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优质教案

《金字塔》优质教案
《金字塔》优质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两篇文字表达方式的不同。。

3.从语言文字材料中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什么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2、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世界奇迹。听说过世界八大奇迹吗?如古埃及人创造的就是八大奇迹之一金字塔,巴比伦人创造的是空中花园,中国人创造的是什么呢?秦陵兵马俑)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埃及人民创造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金字塔。(板书课题)

二、交流已知材料,初读课文,体会不同。

1、同学们,关于金字塔,你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金字塔的资料。

明确:

(1)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2)为什么叫金字塔?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

(3)你知道最大的金字塔是什么吗?(胡夫金字塔)谁知道它有多大?

赶快打开书,翻到99页,在课文中找找答案。

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2、我们可以看出,本篇课文分了两部分,用不同的方式为我们介绍埃及的金字塔,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周围的同伴或者老师,好吗?开始!

3、出示生字:澄译愧熠遐埃菲黏着

刃滥淤湛

谁来读一读?读得不错。

这里面有两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澄(澄chéng清)(黄澄dèng 澄)着(①zhe看着②zhuó沉着③zháo 着火④zhāo 着数)

4、读通了课文之后,老师想问一下,这两部分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种?(《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

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言简意赅的说明文。)

三、总结归纳,仔细品读:

1、课文两个部分,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却带给了我们一些相同的信息,比如:(课件出示句子)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金字塔夕照》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段话都是告诉我们“金字塔的位置”

品味体会:(1)知道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吗?(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壤,使耕地肥沃,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2)同是写金字塔的位置,《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部分是这样写的,师读:“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而在《金字塔夕照》中,作者这样写到:一起读!再读!有什么不同?

是啊,在金色的夕阳下,……再读!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给人呈现一种

立体画面感。)(板书:开阔而雄浑的画卷)。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2、与之相类似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都包含有这样的一些信息:金字塔周围的环境,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解之谜……

请同学们现在就在课文中找一找,完成表格:

(1)周围的环境: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金字塔夕照》

读中品味:“三座金山”指什么?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分别是胡夫、胡夫的儿子自己胡夫的孙子的陵寝。

都有什么金色的来源?(散放着智慧的光芒!)

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智慧的结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0 金字塔(优质教案)

20*金字塔 文本分析 本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生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该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做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教学《金字塔夕照》,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运用的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赏析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想象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认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同时对古埃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成就也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探索之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重点理解“熠熠发光、遐想、泛滥、精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明确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金字塔,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培养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朗读 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篇短文运用的表达方 式的不同之处,明确记叙、描写与 说明的区别。 3.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况、建 筑历程等知识,感受其外观宏伟、 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古埃及人民 的勤劳和智慧。 教 学 难 点 1.通过朗读,明确两 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 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 用。 2.体会第一篇短文 所抒发的感情;通过第二 篇短文感受金字塔外观 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 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白鳍豚》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文章一方面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角度,介绍了白鳍豚的虽然生活在水中,却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是一种小型的鲸;另一方面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介绍了白鳍豚是原始的鲸类的活化石。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表达生动,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关于白鳍豚的生活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新词,能正确书写“鳍、劈、哺、豚、析、质、肺、潜、卵、迁”10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庞然大物、脱口而出”等词语的意思。 2、继续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白鳍豚的特点及进化过程。 2、熟练掌握所学的说明方法,会用“不是……而是……”造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使学生从中受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10个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熟读课文,了解白鳍豚的特点及进化过程。 3、掌握本课所学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本课的10个新词。 2、掌握本课所学的说明方法,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10个新词,能正确书写“鳍、劈、哺、豚、析、质、肺、潜、卵、迁”10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庞然大物、脱口而出”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熟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4埃及的金字塔(教案)

14、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 的好处。 4、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 化遗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建造工程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及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简介金字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2、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 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我请同学来说一说,还有初读课文的时候需要做到哪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句长句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圈画画……。) 2、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句子划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

3、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领读,全班朗读。 (2) 读一读难读的长句,需要注意什么。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刚听了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同学很认真,听得同学也都在认真 思考。现在老师再请同学快速的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 结晶。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同学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关于金字塔的小资料。 4、看了这些资料,同学们是不是对金字塔更感兴趣了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指导书写。 1、课文中有哪些难字要注意的。 2、学生讲解。 3、硬笔习字册,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 的好处。 3、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 化遗产。 教学重点: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

埃及的金字塔_教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本文是关于埃及的金字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金字塔。 2、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勤劳、聪明、智慧、结晶) 3、谁先来读一读?(指名读) 4、是啊!宏伟而又精巧的埃及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宏伟精巧) 二、学习2、3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课文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以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为例,来向我们阐述金字塔的特点。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说明胡夫金字塔外观宏伟的句子,用“﹏﹏”划出说明胡夫金字塔结构精巧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交流: 1、描写宏伟的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你们同意吗? (2)、下面让我们来好好感悟感悟这段话。 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a、这句话里有个词语“摩天大厦”,摩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出示) 摩:1、摩擦;2、接近;3、研究、切磋

b、你认为在这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c、那你能不能说说摩天大厦这个词的意思呀? d、谁来读一读,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金字塔真的很高很高啊!(指名读、齐读)(6)、 e、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可以去掉吗? 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座塔高146米多。 生交流 f、老师同意你们的说法,有了后半部分,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楼的高度。那么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作比较) g、完全正确。同学们要记住这种说明方法,在我们以后写说明文时可以运用。 (3)、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每块石头很大,230万块石头垒起来会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c、是啊,巨大的金字塔看起来宏伟壮观! d、同学们,这段话中的四个数字:(大屏幕出示)1千米、230万块、2.5吨、60万节,这里叫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 e、老师发现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们的,谁再来读一读金字塔精巧的语句? 2、描写精巧的句子: 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a、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吗?老师告诉你们(形象描述:也就是对一个抽象的实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 b、哪些词句形象地描述了胡夫金字塔的结构精巧? 补充: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他们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生态金字塔1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鄂教版

生态金字塔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 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金字塔【教案】

20*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 2.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3.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2.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自读自悟为主。对比阅读两篇文章,感悟作者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3.语言运用 《金字塔夕照》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介绍金字塔。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导入。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世界神秘建筑与神秘文明的聚集地。(课件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

2.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探索它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金字塔) 【设计意图】用胡夫金字塔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感受金字塔迷人的金色之美。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 2.教师引导:《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地概括一下《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作了简要的补充。) 4.教师小结: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6.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下面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读一读,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搜集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7.学生自读自学课文,自己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到埃及访问的外国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你想去了解一下金字塔吗?下面请欣赏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希望你能够喜欢!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知识点: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课程名称:埃及金字塔
课程类别:设计
适学年龄:3-4 岁
教学时长:60 分钟
艺术目标:
1. 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创作的魅力。
2. 多元化媒材的使用激发小朋友兴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知识目标:
1. 通过图形演示三角形概念,联想生活中三角形物品,引入主题。
2. 了解金字塔的产生根源与相关文化。
3. 简单了解金字塔的五种类型,及其建筑特点和建筑结构。
4.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世界上最大的三座金字塔,总结古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游戏互动,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
技能目标:
1.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2. 学习各种画面场景的想象。
成长目标:
了解埃及金字塔,丰富幼儿对金字塔相关知识的认知,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
创作的魅力,鼓励幼儿积极体验活动中的乐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欣赏、认识古埃及金字塔,了解古人的创造力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
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 金字塔的科学与神秘至今为世人所敬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探索新知。 3. 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与玛雅文化的关系,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及社会地位,了解金字塔的演变过程,产生根源及金字塔的
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金字塔是如何利用天文、地理、物理学原理建造而成的,金字塔与玛雅文化的关
系。
教具:PPT、一张 20cm 左右的正方形卡纸、大一不一的多种三角形彩色卡纸
学具:
教学引导
15mins

小学六年级上册环境教育的教案-(1)

第一课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二、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师讲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2、根据组成的成分和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想一想:你周围有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3、说说:你能不能说出一条食物链? 4、食物网又是怎样形成的? 5、如果缺少一种动物或植物,那将意味着什么? 6、教师讲述失去生态平衡的事例。 7、生态金字塔是怎样构成的? 8、思考:我们该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制止生态平衡? 9、想一想:哪种生态环境最容易被破坏?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四、家庭作业。 搜集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 第二课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物种、基因、遗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物种、基因、遗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活着千万种的千姿百态、生龙活虎的生物。 二、新授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 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在学校、在郊外,都有哪些小动物?都有哪些植物?进一步理解物种的多样性。 3、出示不同人种的图片,观察他们头发、肤色、眼睛的差异,进而知道基因和遗传多样性。 学生相互观察,你能发现你的相貌和同学的有什么不同? 4、教师出示麦田、草原、河流、沼泽等多种自然景色。学生想象:失去了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5、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学生自读课本,交流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供物质财富;维持生态平衡。 6、学生讨论:保护重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三、教师小结。 四、家庭作业: 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课热带雨林与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 1、认识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 2、了解热带雨林的作用以及受到的威胁。 3、掌握保护热带雨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 2、了解热带雨林的作用以及受到的威胁。 教学难点:掌握保护热带雨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热带雨林的图片,感受这里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新授 1、想一想: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 2、认识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 学生读后交流:

示范教案(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重点 1.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1.文字资料1:信息的种类。 2.文字资料2:信息传递的例子。 3.文字资料3:课外实践的设计。 4.文字资料4:课堂问题、例题。 5.视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归纳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信息传递的作用。 5.通过对教材信息传递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传递的特点。并列举出其他例子,进行归纳,得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6.通过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和“资料分析”,学生能总结出信息传递的作用。 7.通过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能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认识到信息传递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 10.关注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 11.通过课外实践,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面先复习一下。 课件展示: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简要叙述碳循环。 3.简要叙述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和修改) 推进新课 师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在社会中十分重要。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 生1 文字、语言、消息、情报。 生2 数据、信号、声音、感觉、光线。 生3 气味、动作、表情。 …… 师很好。信息的种类很多,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那这些信息是依靠哪些途径传播的呢?作用的对象是谁? 生电视等媒体、报纸、书本、广播、生物个体等途径。作用于人。 师很好。事实上,信息业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而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下面我们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课文 1、媒体出示金字塔: (1)看图,品味文字。 (2)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骄傲地面对碧蓝的天空。 (4)不错,所有这些都是金字塔骄傲的资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5)指导朗读第一节,你能读出金字塔这种气势吗? 2、看图再读全文,说说金字塔给你什么感觉?(宏伟而精巧) 3、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表现宏伟的语句,用曲线划出表现精巧的句子 4、交流 (1) 投影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 B、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C 、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还有句子也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3)媒体出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4)指导朗读两句话 (5)你会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吗? 媒体出示: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一头大象约六吨重 7、指导朗读第三节 8、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三、小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围绕着金字塔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 3、快速阅读资料 4、你还收集到哪些,小组交流 附神秘传说金字塔能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2.知道课文采用的说明介绍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埃及的金字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关于 金字塔的内容? 2.复习1、2自然段的内容。 二、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在埃及有70多座金字塔矗立在沙漠中,最有名的是哪一座?为什么有名? 1.默读,思考。 2.提问,交流。 3.小结:引读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因为金字塔高146米,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如果将这座 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还因为金字塔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 5.播放 6.在埃及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 文第3小节,看看胡夫金字塔有哪些特点。 7.你概括出了金字塔的哪些特点?那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高大,重,) 8.交流。 9.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金字塔 很高 出示: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这些特点如果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啊?(宏伟) 教师板书 10.还有吗?继续交流 11.出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 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2.是怎样的平整紧密?如果用水也泼不进去,你觉得金字塔的平整紧密可以用文中哪个词 来概括啊?(精巧)教师板书 13.齐读第三小节

示范教案(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从容说课 本节主要学习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分析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较好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在人类社会中,信息往往以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出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传递。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列举 生物间传递信息的实例,然后指出,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与物质、能量一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领域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和深入研究。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物理、化学、行为等方面对所举的实例进行分类,由此进行生态系统 信息的种类的教学。教师可简要介绍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 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在资料分析”中,教材提供了四则资料,用以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课上可以播放一些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音像资料,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 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 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说明生物 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实例。例如,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生物的发育、利用各种昆虫的趋光特点进行诱杀(昆虫都有趋光的特点,但不同昆虫对各种波长的光反应不完全相同,因此可用不同的光来诱杀害虫。另外,各种害虫活动时 间不同,例如,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棉红铃虫、梨小食心虫、小地蚕等,都在22时30分至次日凌晨4时30分活动频繁;草木蛾、桃褐斑夜蛾及葡萄实紫褐夜蛾,都在夜间飞入果园刺吸果汁,所以夜间点灯诱杀效果好)、养鸡业在给鸡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 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等。 教师应当指出,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精巧的信息传递和联络,但是目前人们只能模糊地认识自然界的这种对话”信息传递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果。教学重点1?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1?文字资料1:信息的种类。 2?文字资料2 :信息传递的例子。 3?文字资料3 :课外实践的设计。 4?文字资料4 :课堂问题、例题。 5?视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归纳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信息传递的作用。

金字塔教学设计

金字塔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材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 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文字优美,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二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默读,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即要让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介绍金字塔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课前要做好预习,除了要自学生字外,还可以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学习本课,还要结合课文材料多思考,体会金字塔的壮观与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著名景点,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金字塔。 二、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查字典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认的字:澄译愧熠遐埃菲黏刃滥淤湛 三、学习《金字塔夕照》 1.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 3.第2自然段描绘的景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在文中找出来。(开阔、雄浑) 4.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 5.作者认为金字塔最吸引人的景色是什么?(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四、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精选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 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5课《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文明古国埃及举世闻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清晰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金字塔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建筑一般都会有极高的兴趣,只不过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本课之前不会有太深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埃及金字塔资料有所收集和了解。而教师本身也要结合课本,搜集有关知识,为学生开拓眼界,提高他们更深一层的兴趣。升腾起了解埃及金字塔以及金字塔内部的神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并积累“象征、宏伟、巍然屹立、傲对长空”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声音、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渗透说明方法,用动画的形式体会金字塔建造过程,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3、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金字塔建造过程的不容易,真正感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以及科学的建造。 难点:2、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认识图片上是什么吗(中国的万里长城)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提起万里长城就会想到(中国)那么如果老师提起金字塔,大家就会想到(埃及)前法国总统密特朗说过“没爬过长城就相当于没到过中国,没看过金字塔,就相当于没到过埃及”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神秘的埃及金字塔。(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感悟魅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词语朋友,出示图片词语。 (学生自读,找出读的好的领读) 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金字塔座落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词语体现了金字塔的气势金字塔是为什么而建的为什么叫做金字塔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埃及金字塔教案讲课讲稿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秦兵马俑》 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兵马俑》,咱们一起来回顾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突显了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地位。 ②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与个性鲜明的? 在语言上采用短句,短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的节奏感强,富有气势 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主要外貌特征+写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来突显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③从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雕塑技艺,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超群。 2、引出课题: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扎实,我们要经常复习,经常巩固前面所学,才能增强记忆,才能温故知新。我们从《秦兵马俑》中领略到我国古代人民雕塑技艺的高超,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埃及金字塔》——一起到古埃及去领略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吧。 3、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预习了课文后,会发现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既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相比,在语言上、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初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2、讲解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 语。 3、思考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 点与不同点? ①语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上的不同)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多用短句、成语、短语等;节奏感强。 《埃及金字塔》:语言平实,多用长句。 ②写法上:(这个问题有难度,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可以先请学生说说 初读印象,再在精读品味中解决问题。 学生初读后,可能会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范文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范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 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谈话法启发诱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