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论文

合集下载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150字论文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150字论文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张洁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张洁的美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到关注人性的探索,从揭示社会的矛盾到探索人性的深处,这种变化是张洁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结果。

一、《沉重的翅膀》的美学风貌《沉重的翅膀》是张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女孩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落后,以及农村女性的悲惨命运。

在这部小说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农村女性的苦难和挣扎,以及她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同时,张洁也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以及农村女性的纯洁和善良。

在《沉重的翅膀》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

她通过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如清澈的河流、碧绿的田野、高耸的山峰等。

同时,她也通过对农村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纯洁和善良,如农村女性的勤劳、善良、勇敢等。

在《沉重的翅膀》中,张洁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了农村女性的苦难和挣扎。

她通过对农村女性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苦难和挣扎,如农村女性的贫困、落后、歧视等。

同时,她也通过对农村女性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坚韧和勇敢,如农村女性的奋斗、抗争、反抗等。

二、《无字》的美学风貌《无字》是张洁的另一部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个城市女孩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城市的繁荣和虚伪,以及城市女性的矛盾和挣扎。

在这部小说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城市女性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她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同时,张洁也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虚伪,以及城市女性的矛盾和挣扎。

在《无字》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虚伪。

她通过对城市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虚伪,如高楼大厦、繁华街道、奢侈品等。

汉语言文学论文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汉语言文学论文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洁笔下的主要女性是当时社会中的“另类”,而又是“普遍类”,在此,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解析在张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她们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和解放,争做强者。

以及易被忽视的“女性自身价值”。

关键词张洁的小说女性意识“男人的雌化和女人的雄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问题”,张洁,她是这样的定义着当时的社会趋向,预言着后来的世界,女人必将强大起来。

她作品中的女人们很多都不愿意雄化,却不得不被迫雄化。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洁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意再婚。

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她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

如《方舟》中的荆华、柳泉、梁倩,三个离婚后的女人自小学毕业分开后,再次聚到一块儿。

她们有着同样地痛苦婚姻,她们同样地离了婚,她们同样的在工作上有着重重困难,但又同样的不懈地为事业奋斗。

在小说《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热忠于事业的女性:柳泉、梁倩。

柳泉,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短时间内精准的记住那些外宾的住房,她可以轻松自若地翻译。

她是那么的用心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自信,在工作之后的酒宴上,她表现出了那种“知识妇女,在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才有的微笑”,可以使“每一个正直的男人肃然起敬的微笑”。

这充分的透露着她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作上得到肯定后的满足与自信。

梁倩,在电影的拍摄上,精益求精,最求高的艺术造诣,竭尽能力的要想做出高的成就,摆脱父亲的名望的荫庇,她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奋斗,让世人都看见她的成就,认可她的工作,她的付出,她的工作成绩,她要实现她的信仰: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她将自己的作品认定为自己的“儿子”,甚至当年生育澄澄时都没有电影成功拍完后那么激动。

张洁笔下女性的痛苦书写研究

张洁笔下女性的痛苦书写研究

现当代文学张洁笔下女性的痛苦书写研究文/张婷摘要:张洁笔下的作品中通常出现“痛苦的理想主义者”的人物形象,这之中以女性人物居多,她们往往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痛苦成为她们人生体验的代名词。

“痛苦的理想主义者”是张洁书写笔下人物的定位。

而所谓痛苦,既是悲剧的象征,也是一种创伤的记忆,包含心灵、身体、思想等多重折磨。

关键词:张洁;女性主义;痛苦书写一、心灵之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呼唤人性的时代,思想再度解放,人文精神的探寻,使女作家笔下人物大胆对爱情进行追逐,“在表现自己对人权、自由、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等等问题的思考时,女性作家最先也是最多的采用的表达手段是爱情”。

①《爱,是不能忘记的》以珊珊和乔林的故事展开,书写珊珊母亲钟雨与老干部之间的柏拉图式爱情。

钟雨作为老一辈知识女性,她有自己的婚姻和孩子,可是无爱的婚姻早早分离。

作为一位“痛苦的理想主义者”,钟雨的内心却是有想爱却不能爱之人,她把爱寄托在老干部送给她的二十七本一套的《契诃夫小说选集》中。

他们的灵魂是相爱的,可迫于现实却躲避对方相约忘记。

钟雨爱得辛苦,爱也带来了痛,发自心灵的痛苦。

在老干部去世后,她写道“你去了,似乎我灵性里的一部分也随你而去了”②,她无数次地徘徊在此生唯一与他一同走过的柏油小路,刻骨铭心的思念带来无法忘却的痛苦,她回忆“我们多么珍惜这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散步’,可我们分明害怕,怕我们把持不住自己,会说出那可怕的、折磨了我们许多年的三个字‘我爱你’”③。

钟雨的情感压抑带来巨大的心灵之痛,爱恋囿于心中无法诉说的痛苦,爱人不能厮守只能遥远思念的苦闷。

老干部是爱她的,而她的内心之爱太过强烈而热忱,却不能表现出来,巨大的反差带来心灵的痛楚。

钟雨代表了张洁笔下的一类女性的痛苦,压抑的性格与现实的残酷带来精神困境和灵魂痛苦。

二、身体之痛女性在男权思想压迫下,带来身体之痛,表现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或女性自身的悲剧性格。

不同于灵魂的苦闷,身体之痛是实际的疼痛,从生理的角度诠释女性的痛苦,书写女性的不平等待遇,呼唤自由的生活。

谈张洁早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谈张洁早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学号20070101050620密级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学院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刘彦宁指导教师:闫新艳二○一一年六月BACHELOR'S DEGREE THESIS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Discuss the Female Images of Zhang Jie’s Novels in Her Earlier StageCollege : Liberal ArtsSubject :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me : Liu Y anningDirected by : Y an XinyanJune2011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文字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摘要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写作的旗手,她承接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呼声,同时注入自己对于女性生命的真切体验,以真诚的态度创造了大量的以知识分子女性为题材的作品。

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张洁用她的笔塑造了一批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抛弃无爱的婚姻,执着的追求心灵契合的爱情,当爱情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未能实现时,她们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事业当中。

然而,她们选择的道路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相反,传统的男权话语统治处处阻碍着她们的进步……但是,无论怎样,张洁笔下的女性勇于坚守自己的理想,并与传统的男权话语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她们成为新时期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傲然地站立在时代的前沿。

关键词:张洁;知识女性;女性形象ABSTRACTZhang Jie was the model of new times' literature writing, she carried on the appeal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she also poured into her distinct experience about the life of women,creating large amount of works with the topic of blue-stocking under the sincere attitude.During the times of unchecked materialistic pursuit,Zhang Jie shaped a series of famale image with the pursuit of true love by her writing,they abandoned the marriage without love,pursing the love with mutual affinity persistently.They will pour their painstaking care into career during their lifetime when their ideal of love can't reach an agreement with the reality, however, what the choosed didn't get the social identity,on the contrary, traditional man power's stiuation hinder their progress...however, the women have the courage to stick to their ideal and to fight with traditional man power's situation.They have become the irresistible power during the new times,standing proudly in the forward position of the era.Key words: Zhang Jie;Knowledgable women;Female images目录引言 (1)一、东方传统女性情怀 (1)二、寻求真爱的知识女性 (3)(一)为了追求真爱而宁愿选择单身 (3)(二)逃离无爱的家庭 (4)三、多重重压下艰难生存的“雄化”女性 (6)(一)外表和言行上都没有“女人样” (6)(二)多重重压下艰难的生存 (8)四、男性角色的偏激 (10)结论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曾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发现了人自身的存在,从女性的角色重新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论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发展演变

论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发展演变

论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发展演变.中图分类号:密级: 公开:学校代码:诃解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历硕士论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发展演变’研究生姓名: 陈有芳指导教师:陈超教授学科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日期: 年月日四Ⅷ四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一一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张洁小说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埒,狗豸指导教师确认签名:乡年月形日和膨年月形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形步角豸指导教师签名:纠乡年月凇日为哆年』月彩日摘要张洁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是年代以来,最具有女性意识、最富才情的女作家。

她以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女性的直觉表达对爱的理解和感受。

她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卓越代表,她书写了女性在不同时期,对爱情、家庭、婚姻的现实性要求,展示了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表达了明丽的审美理想与压抑的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

张洁一直深刻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和心理。

从突破传统道德藩篱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女性知识分子的艰难跋涉的舟》,从爱的无私奉献的《祖母绿》到《只有一个太阳》、《红蘑菇》的冷峻犀利,再到《无字》的博大精深,张洁创作了一个完整的女性的成长史,勾勒了女性从追求神圣爱情到争取独立、解放的精神历程。

张洁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是随着作家自己的生命历程一起成长的。

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两个人没有牵过手,他们这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计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甘四小时,唯一的物质上的交换就是他给她送过一套的契诃夫的书。

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散步”,还是“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

”这两个人,谁能想到是在恋爱呢?一个嫁错了男人的寡妇和一个跟自己的妻子只有道义上的责任的男人之间的精神恋爱。

无疑这样的恋爱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相会。

“倘若真有所谓天国,……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

”这“镂骨铭心”的爱简直就是一种“疾痛”。

所以张洁将它视为一场“大悲剧”。

明知道两个人是不能在一起的,却还在在心里默默地爱着对方,“曾经相约:让我们互相忘记。

”却“同样没有忘记”。

他死了,“似乎灵性里的一部分也随他而去了”。

一套契诃夫的文集成了她命根,谁都不让碰,“爱那套书爱得简直象得了魔症一般”,而那本《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就成了她对他倾诉的唯一渠道。

,那“是一颗灼人的、充满了爱情和痛苦的心,那颗心怎样在这爱情和痛苦里挣扎、熬煎。

”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

哀伤,隐忍,抑郁却又有一股淡淡的清新的味道。

很古典,很美丽。

张洁用一种感性的语言叙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留给人们的是心里的忧伤,还有一串的反思。

我认为,故事的悲剧性在于两个人的爱情没有办法的到社会的认可。

而他们也没有办法超越这种认可而在一起。

这种认可的依据则是张洁所说的“法律和道义”。

“法律和道义”,这似乎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词组,作为一个人理所应当所遵循的准则,但对于一对无爱的夫妻来说,那却是一个天大的网,将人们紧紧地困在其中,要想逃脱,势必要受到伤害。

当然,还有可能就是网破,但这个希望几乎是渺茫的。

法律规定了人的忠诚,所以一对无爱的夫妻也总是默默忍受无爱的婚姻,然后装做很恩爱的样子,扮演着模范夫妻的角色。

但是法律能规定行为上的不出轨,却不能约束精神上的出轨。

于是他们俩义无反顾地相爱了。

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文专家件件精品激情的抒发真诚的言说——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刘银花邮编065000摘要:本文以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叙述方式的抒发特征;人物塑造的抒发特征;结构布局的抒发特征为载体,通过重新梳理其作品,以期达到对张洁艺术创作新的诠释与理解,并用其丰富的内涵滋养日渐干枯的心灵。

关键词:张洁激情抒发真诚言说新时期文学对于中国作家和它的读者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辉煌的旧梦,一个无法重临却值得不断重温的过去。

那是一个人文激情奔涌的大时代,在后来的文学实践中,我们很少再见到这样动人的景观,对这一时代的文学景观我们分外的珍视并怀念。

张洁是这股文学洪流中一朵十分精彩的浪花,把这朵浪花放到今天的语境背景下审视,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我们仍能感到它那沉甸甸的分量。

在张洁用饱蘸激情的彩笔为我们营造的那个立体的、丰富多彩的艺术长河里畅游,会让我们找回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并能激活和温润我们的内心。

我们承认,张洁的作品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首先不在于它的技术性,而是在于它的社会性。

于是,张洁作品的叙事技巧和语言形式,就往往被阅读者和评论者自然而然地“排除”在视野之外了。

我以为,艺术表现方式是种特殊的语言,它默默承载着极丰富的内涵量。

因此,本文试图以分析张洁作品的艺术特色为载体,通过重新梳理其作品,以期达到对张洁艺术创作新的诠释与理解,并用其丰富的内涵滋养日渐干枯的心灵张洁小说在艺术上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诗向来是用以抒发作者志向、倾诉作者情感为主旨的,能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作者的主体精神。

张洁笔下的每一段每一行,都是主观情感燃烧的产物。

常常按捺不住激情而对美好的事物,对她肯定的人物性格做动情的歌颂,在作品中表达、发抒自己的情感,且以发抒人物情感的方式进行创作,并借助气氛、情感、情绪去打动人、感染人。

不重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和人物,也并不想让自己的小说成为现实世界毫无二致的翻版。

她只是传达出自我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感想和在此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浅论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婚姻观

浅论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婚姻观

2013.09学教育13浅论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婚姻观陈海疆(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366000)[摘要]张洁作为当代文坛杰出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本文主要选取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七巧板》、《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波西米亚花瓶》等作品,分析论述张洁笔下的知识女性的婚姻观,从而深入细致地发掘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婚姻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知识女性;婚姻观;进步性;局限性在封建社会里,丈夫是女性的全部。

在封建社会里的婚姻,无爱的很多,因为多数女性没有经济收入,也就失去了婚姻自主的权利,她们或受父母之命,或听媒妁之言,或迫于生存嫁入男性家里,相夫教子,传宗接代,依附于男人生活,成为他们的工具,过着无爱的婚姻生活,正如李有亮先生所言“婚姻,是传统社会指派给女人的命运”。

[1]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不断觉醒,在不断地抗争中妇女逐渐摆脱“家”的牢笼,走入社会,获得了和男人一样的经济权和政治权利,但是仍有很多的妇女在思想上不觉醒,还认为应该“三从四德”,认为“丈夫就是自己的一切”,也正如张洁所言,“虽说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可在这一点上,倒也不妨像几千年来人们所做过的那样,把婚姻当成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买卖。

而婚姻和爱情可以分离着的。

”[2]因此,张洁在她的小说中,通过两类知识女性的对比,提出了女性应该持有的婚姻观。

一、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主要以曾令儿、田野、钟雨、叶知秋、梁倩、荆华、柳泉和尹眉等为代表。

首先,这些知识女性是大多外表一般,甚至可以说有些丑。

例如《沉重的翅膀》中的单身女记者叶知秋,“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儿女性的曲线和魅力”,“说不出她脸上的哪个部件有明显的缺陷,可是这些部件凑在一起,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使她成了一千个女人里也难以遇到的一个顶丑的女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半生缘》看张爱玲小说悲剧氛围
0802班张洁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的核心。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的小说正是如此。

本文具体分析她的小说《半生缘》中的悲剧氛围。

关键词:张爱玲《半生缘》爱情悲剧
《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半生缘》是张爱玲一生中创作的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在创作初期及近年张爱玲热中备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可以视为她小说创作上最后一个高峰”①,也是“交叉地带的遗忘之作”。

有人说《半生缘》和《十八春》是同一部小说,有人说是截然不同的,但我在阅读下发现,两部小说还是有点出入的:如人名的修改,政治立场的不同,祝鸿才、豫谨、叔惠等人结尾的修改等等。

本文从小说的几个不同的方面品味“悲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小说中所蕴含的悲剧氛围。

一、悲剧人物
“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②。

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只因普通的人性更真实,更具有永恒的意味,因而也更富有启发性。

比如世均单纯而憨直,故惹人喜爱,但他的怯懦与自卑又让人惋惜,综合起来即是凡人最普遍最深刻的“不彻底”。

小人物的生存背景注定了他们性格上的某些片面性和软弱性。

由于这种性格上的懦弱,才造成了书中多人的悲剧:并不相爱且互相排斥的世钧与翠芝结婚,爱着爱翠芝却又无奈,只能远走他乡的叔惠,郁郁而终的曼璐,无奈而嫁的曼桢……一切都充满了悲剧的因素,表现了人生历程的艰辛与悲哀,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

还有文中有段关于曼璐的描写,全方位展现了她的体态、动作、神情、衣着、语言、声音、色彩和感觉,它们交融在一起,画面如在眼前。

摇晃的身体,浓艳的面孔,粗鄙的话语,尤其是她衣服上忽然出现的“黑隐隐的手印”,不仅让曼桢觉得“有一些恐怖的意味”,连读者看了也禁不住毛发竖起。

“扭”、“乱蓬蓬”、“墨黑”、“狰狞”明显带有讽刺口气。

因此,在嘲弄讽刺下面涌动的却是难以平复的心酸和哀愁,它比一般的悲感来得更深刻,更发人深省,“悲凉”的意味油然而生。

二、悲剧故事
故事开端是:“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

”这种典型的倒叙方式和《金琐记》开头那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如出一辙。

由于张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传统的道德和文化意识长期积淀渗透而成的潜意识造成了她的一种无意识的复归指向。

因此,叙事常常采用古典小说式的结构及方式,着力营造一种旧时的气氛,喜欢让故事回到“许多年前”,容易使文本与接受者之间产生回首往事的悲剧效果。

《半生缘》主要讲述的是一对男女顾曼桢和沈世钧相识、相爱、分手、重逢的爱情故事。

曼桢父亲早逝,姐姐曼璐为了养家不得不放弃心爱的恋人做了舞女。

曼桢大学毕业后在工厂工作,与厂里的实习工程师,一个南京皮货商人的儿子沈世钧相识相爱。

但两人的结合却阻力重重,先是有曼桢的姐姐年长色衰,决定嫁人。

曼桢就承担了养家的重任,为了不拖累世钧她一再不肯答应世钧的求婚;再是世钧家庭得知曼桢有一个做过舞女的姐姐,认为她不清白,坚决反对她们的婚事;还有曼露原来的恋人张豫谨爱上了曼桢,引起了世钧对曼桢的误会。

终于有一天,婚姻不幸的曼璐为了留住丈夫祝鸿才,设局帮助他强奸了他垂涎已久的曼桢,使曼桢怀了孕。

曼璐欺骗前来寻找曼桢的世钧说她妹妹已另嫁他人,千方百计阻挠他们
见面,一对恋人各种联络的努力都被各自的家庭破坏而成为泡影,彼此带着误会分手。

原本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幸福生活的情侣最终双双屈从了命运。

世钧认为曼桢嫁了人,失望之下娶了他一直讨厌的有钱人家的小姐翠芝。

而曼桢借住院生产的机会逃出来后,得到的却是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

曼璐死去之后,为了亲生儿子不致遭到不幸,心如死灰的曼桢最终嫁给了祝鸿才。

婚后的曼桢不曾感受到幸福,她最后设法与祝鸿才离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

多年以后曼桢和世钧再次相见,近在咫尺却恍如隔世,虽两心相牵,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相对于张爱玲笔下绝大多数自私的男女而言,这篇故事的人物显得更加善良和单纯,这在张的小说中是很少见的。

正因为善良,所以主人公常常顾虑他人感受,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于是心理的流变缓慢且细微,没有大起大落,而越是这样美好的感情日复一日地沉淀且压抑,就越觉得悲怆凄凉。

正如鲁迅所说的“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三、悲剧人生
在《半生缘》中,悲剧真正的策划者是曼桢亲姐姐,是曼璐断送了妹妹的人生。

一旦有了邪念,就很难消失,一定会付诸行动。

她想借妹妹拴住自己的丈夫,这是整个悲剧故事的开端。

而当曼祯被囚禁后,整个小说中的人物命运都脱离了原本正常的轨道,并出现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剧。

首先是并不相爱且互相排斥的世钧与翠芝结婚,然后是爱着爱翠芝却又远走他乡的叔惠,另外曼璐也没有通过曼桢留住丈夫,并且在疾病与深深的自我谴责中死去,而曼桢虽然嫁给了祝鸿才却完全是因为母爱,虽然祝鸿才得到了曼桢,但同样压抑苦闷。

尤其是故事中曼桢和世钧的分手,更给人一种无奈。

可是,纵观全文,曼璐应该是文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其实这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她是张爱玲笔下一位思想独立的现在女性,父亲的故去让她背负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家人牺牲做了舞女,以维持家计。

弟弟的不理解又让她无可奈何,人们的另眼相看更是让她悲痛欲绝。

好不容易抓住祝鸿才这个救命稻草,结束舞女生活,嫁为人妇,婚后却又遭嫌弃。

为了生存,为了保住自己祝家夫人的地位,她想到了利用妹妹借腹生子的毒计。

正是曼璐的人生悲剧造成了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悲剧,而曼璐却是整部剧最大的悲剧。

曼桢被姐姐陷害,失去最爱的人,失去本该属于她的美好生活。

但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曼桢毕竟曾经与世钧深深地相爱过,她拥有与世钧的许多美好回忆。

失去一切后,她没有被命运左右,依然决定反抗,最终她走出了祝鸿才的掌控,和孩子一起,过着平静的生活。

她没有曼璐内心的不安,也不受良心的谴责,至少她是一个活出自我的完整的个体。

而曼璐不同,之所以说她最具悲剧色彩是因为她不仅没有得到过想要的生活,也不单单是因为她沦落风尘,最可悲的是连她认为唯一可以依托的祝鸿才都抛弃了她。

原本就走在错误人生路上的她,更选择了错误的解决方法,酿成了另一段悲剧。

但是,在策划了这一场阴谋之后,她又留住了什么呢?到头来她什么也没有得到,一人在悲伤与后悔中度过。

她的爱情悲剧伤害的不只是她自己,还有最亲的人!弟弟的一句“你以后不要再跟他们来往了好不好”让曼璐看清了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也让她明白自己真的和别人不一样了。

她能抓住的只有祝鸿才,但当连这都抓不住的时候,她便崩溃了,走向了万丈深渊……虽然曼桢是不幸的,但是正因为她与世钧的不幸才更加突显曼璐的人生悲剧。

然而,十八年后,再次相遇,结尾才是本文的高潮。

张爱玲喜欢在高潮来临时笔锋陡转,避开人们预想的常规结局。

男女主人公的重逢并没有如读者期待的美好,但也让人觉得合乎情理,这就使本文的悲剧气氛更具“悲凉”。

张爱玲对人世沧桑的叹谓和爱情悲欢的辛酸使我们不至于陷进悲剧的痛感拔不出来,而是冷却了我们的热情,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对人生对命运的质疑、追问和探寻上,使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与时代生活中的悲剧氛围相通,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营造属于她自己的悲剧气氛。

参考文献
①刘川鄂《张爱玲传》,193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

②《读者》16页《盛名下的苍凉》,2012年12月下第53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