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OC)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一、引言隧道施工测量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确保隧道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针对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选择、测量点的设置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准备工作1.制定施工测量计划:在隧道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计划。

计划应明确测量的目的、方法、内容和时间节点,确保测量工作有序进行。

2.选址和设置基准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的起始点和终点,并在隧道的各个关键位置设置基准点,用以提供准确的参考值。

3.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根据隧道的特点和测量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电子级尺、测量仪、GPS等。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选择1.隧道纵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先在基准点上设置测站,然后在各个测点上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绘制隧道纵断面图。

2.隧道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或测量仪进行测量。

将全站仪或测量仪设置在基准点上,然后在隧道横断面上的各个关键位置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可以用于绘制隧道横断面图。

3.隧道轴线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或测量仪进行测量。

首先在基准点上设置测站,然后在隧道的轴线上设置控制点,通过控制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平面位置的控制。

四、测量点的设置1.控制点的设置:在隧道施工的关键位置,设置控制点。

控制点的设置要符合测量的精度要求,并应尽可能分布均匀。

2.检查点的设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间隔设置检查点。

检查点的设置可以通过地面钉子、探针等方式进行,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五、数据处理1.采集测量数据:在测量过程中,及时采集测量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专业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数据的不同要求,进行数据的平差、拟合和对比等操作,得出相应的结果。

3.绘制测量图纸:根据测量数据和处理结果,绘制测量图纸。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DK593+466.41〜DK623+941 ,全长30.474km ,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

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 座),桥梁20座,5762m ,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4)工程测量规范》(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项目经理专家顾问项目总工程师 主管工程师平面位置测量负人高程测量负责人产及施工保证)2、项目部仪器设备Leica 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 ;天宝DINI03数字水 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1、洞外控制测量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审定复核c 质量检查负责人丁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精测队进行加密测量,在隧道进出口、横洞口分别布设三个GPS控制加密点和两个二等水准点。

1.1、洞外控制点布设1)、控制点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本标段涵盖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 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以上。

隧道平面设计为:红池隧道进口698.13米位于直线上,出口1939米为直线、243.28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半径4500米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3.8‰上坡,进出口高差为8.305m;转心湖隧道进口666.11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3.8‰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5.0‰下坡,进出口高差为6.61m。

平面控制采用设计院提供CPⅠ控制点,洞口加密点由我局测量公司精测大队采用GPS进行CPⅠ控制点加密,并提供二等水准加密控制点高程。

3、测量人员及仪器保障3.1 测量人员(1)为确保本标段控制测量工作准确、快速、顺利的进行,针对此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测量精度的特别要求,项目部预计投入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

(2)建立和完善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复核流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测量人员见下表:3.2 测量仪器项目部根据测量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精度高、技术性能稳定的仪器。

仪器在进场前已检定合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须经检定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测量仪器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测量仪器配置表4、平面控制测量4.1 洞外控制测量红池隧道和转心湖隧道,开挖均是采用进口、出口和一个斜井三个开挖面同时进行的掘进方案,在隧道每个洞口处分别布设四个GPS控制加密点,该加密点兼做水准控制点。

隧道测量实施方案

隧道测量实施方案

隧道测量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隧道是地下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建设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工作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隧道测量的实施方案,以保证隧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前期准备工作1.了解隧道设计和施工图纸,明确隧道的设计要求和建设进度。

2.配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测量车、激光测距仪等。

3.组织测量团队,确保人员数量足够,并掌握相关测量知识和技能。

三、测量范围和方法1.隧道纵向测量:通过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隧道的纵向平面位置、高程等参数,以确保隧道在垂直方向上的准确性。

2.隧道横向测量:通过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隧道的横向平面位置、宽度等参数,以确保隧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准确性。

3.隧道内部测量:通过测量仪器和设备,测量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隧道面积、与地面的距离等。

4.隧道地质测量:通过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测量隧道地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岩层的硬度、稳定性等。

四、测量作业流程1.制定测量计划:根据隧道设计和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明确测量的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

2.进行前期准备:组织测量团队,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3.进行测量工作:按照测量计划,进行测量工作,包括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内部测量和地质测量等。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及时报告给隧道施工方和设计方。

5.定期监测: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定期进行测量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隧道建设中的问题和隐患。

五、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保证其测量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2.合理布设控制点:根据隧道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设控制点和测量网格,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进行校对和补充。

3.数据交流和共享:与隧道施工方和设计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交流和共享测量数据和结果。

4.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鼓励全体测量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为了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必须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工作。

本文将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提出具体的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测量的项目和目的,然后讨论测量的方法和仪器,最后总结测量方案。

一、测量项目和目的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的测量项目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偏差测量、质量测量和安全测量等。

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测量隧道横断面、纵断面和轴线等位置控制点,以确定隧道的几何位置和形状。

偏差测量用于测量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如偏离设计轨道、偏离设计高程等。

质量测量主要是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进行检测,如地下水位测量、土层位移监测等。

安全测量用于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如监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检测隧道内部空气质量等。

二、测量方法和仪器1.控制测量方法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可以使用三角测量法、正算法、反算法等方法来测量隧道的几何位置和形状。

2.偏差测量方法偏差测量主要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可以使用蓝牙技术将仪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实时反馈测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判断偏差情况。

3.质量测量方法质量测量主要使用水位计、位移传感器等仪器进行,可以设置监测站点,定期对水位、土层位移等进行测量和记录,以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和土层变化情况。

4.安全测量方法安全测量主要使用监测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等仪器进行,可以监测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等情况,同时可以对隧道内部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三、测量方案总结针对隧道工程施工的测量,我们提出以下方案: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每个测量项目的具体内容、测量时间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量计划进行测量,并及时录入和分析测量数据。

对于出现的偏差和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在施工结束后,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以后的隧道工程施工提出改进意见。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要求,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隧道施工控制点布网及测量方案

隧道施工控制点布网及测量方案

***隧道施工控制点布网及测量方案一、测量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水准网点的内业资料;3、对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水准网点的现场踏勘;4、***隧道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客运专线**隧道位于****,为双线铁路隧道。

隧道穿越**市北中低山区,线路起讫里程DK49+659.21~ DK52+167.77,全长2508.56m,其中里程DK49+659.21~ DK49+679、DK52+167.77~ DK52+155.77段为明衬段。

洞身最大埋深约157m,最小埋深约13m。

纵坡为-15.7‰。

隧道施工测量进洞导线为四等导线,高程为4等水准测量。

三、施工工序流程1、重要测量工作及仪器配置①平面控制测量②高程控制测量③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④放样衬砌断面⑤贯通测量复测及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表2、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作业队工程部设测量班,架子队设测量组,综合素质能达成独立胜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和隧道放样的水平。

作业队测量班设测量班长1人,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测量人员担任,普通测量人员5人,由通过培训的测量人员担任。

架子队测量组设组长1人,有具有专业资质的测量人员担任,普通测量人员2人,由通过培训的测量人员担任。

见下表:作业队测量班和架子队测量组实行班(组)长负责,测量班负责对隧道施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测量组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定位和服务。

平面测量和导线点的布控由作业队测量班完毕,并按开挖进度情况进行复检,作业队测量班长负责测量组测量过程的监督和测量成果的复核,随时做到监控测量,测量组在测量时加强自检自核。

四、重要测量工作及内容1、洞口平面控制测设为满足施工需要,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结合CP1控制点对施工控制点进行加密,加密点位在选点、加密、平差等各工序均满足规范规定。

如下表: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重要是保证隧道的精度和对的的贯通,并定出施工中线。

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贯彻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隧道洞内的控制测量是为实现隧道内的比例分配,保证规定的洞内精度而实施的技术手段。

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技术环节:1)建设前的方案设计;2)施工期间的控制测量;3)施工结束后的控制测量校核。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主要环节,探讨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一、建设前的方案设计1.1调查依据实施控制测量必须结合本施工段隧道洞内比例分配、洞内要求精度等调查依据,制订出综合性的控制测量计划,指导施工控制测量实施。

1.2建立控制测量的控制网络控制测量的控制网络是由测量点、参考点和连接点等构成,其中测量点主要是洞口、洞尾、隧道中部和隧道周边的各个角点,参考点包括地面参考点和空中参考点,连接点主要是引用参考点以及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点。

1.3确定测量点的量测方法此处要确定具体测量点的量测方法,可根据施工隧道洞内环境及本施工段要求的洞内精度,考虑采用哪种水平、垂直或全站(含水平、垂直)的测量方法。

1.4确定控制测量的量测时机根据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技术要求及洞内精度要求确定控制测量的量测时机,以便在施工中及时调整洞内设计尺寸。

二、施工期间的控制测量2.1准备控制测量施工要素施工前要准备两套测量仪器及各种配件,并将其运送至测量点。

此外,还要准备其它控制测量施工要素,如单位参考点、测量点及洞内参考线、洞内各类标志物,等等。

2.2定位参考点将测量仪器布置于洞口或洞尾,同时确定参考点的位置,将参考点坐标定位到施工绘图或综合测量系统中,确定控制测量的网络体系。

2.3施工特殊点控制测量施工特殊点要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例如洞口浇筑底部、中部、洞体围拱及高出洞体的洞顶部、施工前洞体的顶部、洞内塞口位置等等,都必须采取特殊的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

2.4测量过程中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任何偏差都要立即进行调整,以保证控制测量的准确性。

三、施工结束后的控制测量校核3.1校核测量数据完成施工后,对洞内控制测量数据进行校核,确认与洞内设计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或者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时,进行修正校核。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市政工程隧道测量的方案。

隧道测量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准确测量隧道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2. 测量方法为了实现准确的隧道测量,将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2.1 地面控制点测量在隧道工程区域周围设置地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建立基准坐标系,并在隧道测量中实现坐标转换和定位。

2.2 钢轨控制测量在隧道内部布设标准长度的钢轨,使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测量钢轨之间的距离。

钢轨的布设和测量将作为隧道内部的基准控制线,用于测量隧道内部的各个要素和结构。

2.3 激光扫描测量使用激光扫描仪对隧道内部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墙壁、顶部和底部的点云数据。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隧道内部的几何信息和形状数据,为隧道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3.1 隧道的位置和尺寸通过使用测量数据和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计算出隧道的位置和尺寸。

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3.2 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通过对钢轨控制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绘制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

这将为隧道施工提供具体的设计要素和辅助参考。

3.3 隧道结构和变形监测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可以对隧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变形监测。

通过对比时间序列的测量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4. 结论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主要使用地面控制点测量、钢轨控制测量和激光扫描测量这三种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隧道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结构变形等重要信息。

该测量方案将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本标段涵盖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 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以上。

隧道平面设计为:红池隧道进口698.13米位于直线上,出口1939米为直线、243.28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半径4500米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3.8‰上坡,进出口高差为8.305m;转心湖隧道进口666.11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3.8‰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5.0‰下坡,进出口高差为6.61m。

平面控制采用设计院提供CPⅠ控制点,洞口加密点由我局测量公司精测大队采用GPS进行CPⅠ控制点加密,并提供二等水准加密控制点高程。

3、测量人员及仪器保障3.1 测量人员(1)为确保本标段控制测量工作准确、快速、顺利的进行,针对此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测量精度的特别要求,项目部预计投入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

(2)建立和完善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复核流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测量人员见下表:3.2 测量仪器项目部根据测量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精度高、技术性能稳定的仪器。

仪器在进场前已检定合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须经检定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测量仪器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测量仪器配置表4、平面控制测量4.1 洞外控制测量红池隧道和转心湖隧道,开挖均是采用进口、出口和一个斜井三个开挖面同时进行的掘进方案,在隧道每个洞口处分别布设四个GPS控制加密点,该加密点兼做水准控制点。

经精测大队测量平差,其精度合格后,可以作为隧道控制和施工测量的依据。

4.2洞口投点观测注意事项1)因洞口投点距贯通点最远,测角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值最大。

2)洞口投点应布设在便于施工放样、联测洞外控制点以及向洞内测设导线之处。

向洞内传算方位的起算边长度不宜小于300米。

投点桩的埋设高程应与隧道施工地平高程相适应,桩点应稳固可靠。

3)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

4)为减小洞口投点测角误差的影响,投点时选在气温稳定的阴天或夜晚进行。

4.3洞内平面控制测量4.3.1洞内控制测量的特点1)受洞内地形条件限制,场地狭窄。

控制时只能以导线形式布设。

2)导线在洞内是随着隧道的开挖逐渐向前延伸,是分期逐次测量到最后贯通形成导线,不可能一次将导线全部测完,是由多个小的闭合导线环组成。

3)洞内测量是在施工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洞内行车、通风排烟和照明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比较大。

4)由于洞内施工等机械设备长期来回行驶,使原有埋设的控制点容易发生位移,因此在导线点引伸前都需要检测以前控制点是否发生位移现象。

5)受场地和观测条件、通风排烟及照明等影响,导线边长一般不可能较长。

有时难免采用短边和特殊短边。

在有条件时须及时改善短边条件并加以补测,以避免方位角误差过大对贯通精度的影响。

4.3.2导线布设方案的确定在进行洞内控制时,根据具体情况布设不同的导线网形,在测量计算方面施以不同的方案。

一般采用多边形闭合导线。

单线缺乏必要的检核和评定测量精度的条件,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多边形闭合导线既测角又量边,有闭合条件检核,可以防止粗差及用于评定精度。

红池隧道和转心湖隧道洞内导线点控制均采用闭合导线环作为洞内导线布设形式,每环边数以4~6条为宜,但相邻边长不宜过长,相邻边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1.3。

施工导线暂按每隔200米在左右侧边墙边布设一组导线点,曲线困难地段导线点间距不小于70米。

导线要及时成环,经过严密平差计算,检验导线网精度,检查隧道中线准确性,指导下一步隧道洞身开挖及衬砌。

4.3.3洞内控制测量精度设计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上的规定:相向开挖隧道长度4≤L≤7km,隧道的贯通限差为130mm。

按《测规》规定的分配原则,分配给洞外贯通中误差为40mm,洞内贯通中误差为50mm。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导线按四等导线要求布设。

其精度分别达到如下要求:1)考虑到隧道内施工干扰大、能见度低、外部环境对测角误差的影响值较大,测角中误差力求达到±2.5″的测角精度。

2)边长精度,在曲线隧道中,由于洞内导线状与隧道形状一致,所以边长精度按测距相对中误差的1/50000考虑。

在直线段隧道贯通精度与边长精度的影响较小,主要是测角精度。

因此边长的长短也主要是影响测角精度的因素,在直线段的导线边长一般为200米。

曲线段的边长不小于100米。

关于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当边长短于500m 时,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3.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

3)测量方法及作业要求,洞内导线测量已选定用徕卡TCRA1201+全站仪,其标称的测角精度为±1.0″,测距精度±(1mm+1.0ppm)。

仪器的精度完全满足四等导线测量的要求。

测量时,测角采用方向观测法,角度4个测回,其中左角、右角各2个测回,照准同一目标观测时,调整测微轮,两次照准,两次读秒。

每一次左右角之和在360°±5″内,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也控制在360°±2″内,同一个左角或右角互差不大于±5″。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测量数据记录表见下表: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各方向2C互差(″)归零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及以上0.5″级仪器 4 6 4 1″级仪器 6 9 6 2″级仪器8 13 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 18 126″级仪器18 - 24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各方向2C 互差的限值。

4.3.4洞内控制导线布点与施测洞内导线的主要用途是保证隧道在平面位置上按规定的精度贯通和测设中线点,以便施工放样。

洞内埋设的每一个导线点,以混凝土包埋钢桩,钢桩长度为30~40cm间,并打入地面10cm,外露1cm。

埋设时四周用30cm×30cm的木板作支撑,以做到平整,上面再加护盖,护盖背面写上导线点相对应的线路里程及点号。

埋设点位距旁构筑物至少在0.3m以上。

以减少旁折光对测量的影晌。

并在不受重物的受力之下。

洞内导线边长在曲线段以交叉形式布设。

点间以最大通视距离布设,在直线段,导线沿边墙平行布设,每200m设一个导线点,控制点距旁构物不小于0.3m,以减少旁折光影响及便于置镜。

中线以导线控制点放样,中线上每100m设置一个,以便于施工放样所用。

当隧道延伸至导线设计边长的2~3倍时,进行一次导线引伸测量,利用原控制点(含中线控制点)作第二次设站观测或根据原控制点增设新点时,必须对原控制点的相邻边和水平角进行检测,检测精度不低于原测精度。

测边、测角中误差按洞外导线控制测量的方法计算。

当超限时,则应从相邻点逐点检测至符合要求的点时为止,并应分析超限原因。

发现点位位移,则应按重测的合格结果计算成果资料。

当不超限时,进行新点测设,并放样新的中线点。

正式中线点由邻近的导线点以极坐标法测设在地面上之后,应在中线点上安置仪器,以任何两个已知其坐标的点为目标测其角度。

以实测角值与坐标反算出的角值比较,以检查中线点测设的正确性。

4.3.5洞内控制测量注意事项1)洞内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0.3米上。

2)洞内导线边长应尽量形成长边,前后视边长比例不得小于1/3。

3)因洞内导线边长较短,仪器和目标的对中误差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较大,为减小此项误差影响,洞内的测角宜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目标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双照准法观测(即两次照准、两次读数)4)洞内多边形闭合导线宜采用按角度条件严密平差法,其坐标与方位角传算与洞外控制点一致。

5)洞内导线测边时,应将全站仪和反射器镜面的水汽必须擦拭干净后才宜测距。

5、高程控制测量《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规定各种长度的隧道,在每个贯通面处的高程贯通限差为50mm,分配给洞外和洞内的中误差分别为±18mm和±17mm。

平面高程控制是经对测量公司所交的水平桩点复测后进行的。

复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实测误差应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

经复测与测量公司的水准点均正确无误。

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注:M△和M w分别代表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5.1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精度满足要求,可以进行洞内高程测量。

由于隧道洞内高程测量地形比较平坦,根据工程类比法采用DSZ2精密水准测量,完全可满足贯通高程要求。

为提高洞内的高程测量精度,洞内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其作业方法与要求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

1)在洞内依据洞外高程控制点进行往返观测,在洞口处埋设一个永久性水准点作为向洞内传递高程的依据。

2)洞内每隔200m~3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采用往返观测,其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重测。

3)洞内高程点必须定期复测。

5.2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5.3三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三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时间:年月日天气:成像:6、控制测量数据处理1.导线闭合环闭合差的限值,应小于下式计算值:W闭合环=±2m n式中 m=设计所需的测角中误差(");n=导线环内的个数。

2.当导线数量达到测量设计闭合条件时,应及时应对闭合环进行闭合测量,并对闭合环进行平差计算:首先对单个闭合环进行简易平差,当形成两个以上闭合环时,再采用电算程序对整个环网进行严密平差计算,以减少测量误差的积累。

3.闭合导线坐标平差计算见下表。

7、施工中控制桩复测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

隧道每掘进500m对前期所埋设的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

当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当发现控制网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围其它控制点仍然可靠时,可进行局部复测,将已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与周围和稳定点联成插点网,经精密测量及平差计算后,对不稳定点赋新值。

当控制网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他控制点的稳定性难以判断时,应进行全面复测,全面复测在原定测网的基础上进行;复测精度应与原网定测精度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