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大道之行也选择题
2023年贵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选自《陶庵梦忆》。
B.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女神》《星空》等。
D.马克•吐温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5.下面名著片段中的“我”指的是()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你走后的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
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A.《傅雷家书》中傅聪的父亲B.《西游记》中唐三藏的父亲C.《儒林外史》中萧云仙的父亲D.《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父亲6.班级要举行《骆驼祥子》读书交流会,语文课代表大致梳理了祥子的重要经历及其思想变化。
请帮助他完成下图相对应的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铁核桃①周华诚①巷子在老城的中心地段。
乡下人到城里来卖一篓鱼,卖一筐菜,都喜欢聚在这条巷子里,远远望去,摆地摊的,做生意的,购物买货的……人间烟火沿着这巷子的台阶一层一层地铺陈开来。
②喜凤在巷子里有个摊儿。
她从商场里下了班,就匆匆来到巷子。
这里她可走过千儿八百回了。
最近日头毒,连巷子的石阶都仿佛被日头蒸出水汽来,空气也摇摇晃晃的。
她喘着气走到巷子的半道,汗水湿了一头。
③巷子的中间有一排敲核桃的小摊位,坐着六七位老婆婆。
这些老婆婆们似乎一直就在那里,坐在小板凳上忙碌。
她们坐在这里多少年了?也没有人说得清。
她们戴着老花镜,旋转着手中的核桃,找到一条微小的缝隙,然后用刀抵住,榔头敲击刀背,核桃应声而裂。
然后用尖尖的钻头探入果壳内部,去掘取那深藏的果肉。
④这不是一般的核桃啊。
喜凤说,这叫铁核桃。
⑤她在其中一个小板凳上坐下来,一边跟旁边的老婆婆打招呼。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大道之行》(原卷版)

专题29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大道之行》(原卷版)1.《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⑴[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⑵[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⑶[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⑷[贤]指品德高尚。
⑸[能]指才干出众。
⑹[与]同“举”。
⑺[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⑻[修]培养。
⑼[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⑽[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⑾[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⑿[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⒀[矜]同“鳏”,老而无妻;⒁[寡]老而无夫;⒂[孤]幼而无父;⒃[独]老而无子;⒄[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⒅[者]……的人。
⒆[分]职分,职守。
⒇[归]女子出嫁。
(2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2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3)[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24)[乱贼]作乱害人。
(25)[作]兴起。
(26)[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27)[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28)[闭]用门闩插上。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历史试卷

(满分5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1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在(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青海2.下列远古人类,从其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 )A.元谋人— 山顶洞人—北京人 B.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C.北京人—元谋人— 山顶洞人 D.元谋人—北京人— 山顶洞人3.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④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舌尖上的中国》曾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
距今约6000 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
他们主要种植的粮食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5.华夏儿女同根共祖,血脉相连。
下列人物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C.尧舜和大禹 D.神农和伏羲6.在回顾单元所学时,某同学列出了如下关键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
你能帮这位同学提炼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吗? (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中华文明的起源7.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
下列整理体现世界古代文明( )发源地文字建筑北非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胡夫金字塔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印章文字那烂陀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甲骨文长城意大利半岛、地中海地区拉丁文字罗马大竞技场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宗教主导、相互交融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濒临大河、农耕为主8.下图是小夏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9.右图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牌上的两颗圆珠像是某种神秘动物的眼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答案:6. 2 (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 4 (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20年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遂宁市202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温暖濡.养着我们的心灵。
它是懈.怠浮躁.时父母和风细雨的叮咛.,是惆怅.迷茫时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是孤独寂寥.时朋友真挚.诚恳.的倾.听,是胆怯惶..恐时陌生人无私热情的援助。
温暖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它像一盏明灯,为身处阴霾.的人悄.然提供光明和希望,为踟蹰不前的人默默给予勇气和力量。
A.濡.养(rú) 懈.怠(xiè) 浮躁.(zào) 叮咛.(línɡ)B.惆怅.(cànɡ) 孜.孜(zī) 教诲.(huì) 寂寥.(liáo)C.真挚.(zhì) 诚恳.(kěn) 倾.听(qīnɡ) 胆怯.(què)D.惶.恐(huánɡ) 蕴.含(yùn) 阴霾.(mái) 悄.然(qiǎo)2.下列句子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壶口瀑布挟而不服,勇往直前的气慨,不禁令我们感概母亲河的伟大、坚强。
B.登临陈子昂读书台,仰望湛湛空明天,俯瞰清清涪江水,我忍不住吟诵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
C.浩翰的渤海上,顶着凛洌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舰艇战斗部位就位。
D.在风云变换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C解析:分析:C项“吾妻来归”中“归”指归来;“女有归”中“归”指嫁人成家。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2.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答案:B解析:分析:B项“贼”是“害人”的意思。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字音、字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B.矜寡孤独C.便要还家D.出淤泥而不染答案:D解析:分析:前三项通假字分别为:与—举;矜—鳏;要—邀,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人教版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社会法治学科期中作业效果检查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社会法治学科期中作业效果检查温馨提示: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6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试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在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你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从你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为 ( )A. 1.5千米B. 2千米C. 3千米D. 6千米2.中国云南地区气温较高,降水多。
为了适应潮湿的环境,这里的民居大多( )A. 以竹木为主材搭建,往往悬离地面B. 墙非常厚,窗又十分小C. 平顶,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D. 墙厚,不通风,朝南建造3.下列山体部位中,容易发育河流的是( )A.B.C.D.4.下列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A.黄河B.叶尼塞河C.尼罗河D.密西西比河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5.图中序号①表示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洲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C.④⑤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D.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⑤⑥⑦三个大洲7.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迈进新石器时代。
人类社会由此发生第一次大突变,延续三百万年的采集、狩猎经济被农耕、畜牧经济所代替,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
下列选项属于野蛮时代特征的是( )A.学会利用自然火烧烤食物B.获取果实依靠采集C.采用打制的方法制作工具D.饲养猪和狗等家畜8.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他们的共同点有( )①建造房子,过定居生活②种植农作物③制作青铜器④饲养猪狗等家畜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10.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课堂上,王老师展示出土的文物图片,并给出结论:传说时代人们已经会制作陶器,已经使用船做交通工具,出现了原始音乐。
可见A.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B.传说有时也能证明历史C.这是炎帝和黄帝发明的D.考古发现是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2.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农作物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出现3.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出现这种房屋构造的原因是( )A.外形美观B.根据自然条件而定C.人们喜欢这种建筑D.便于饲养家禽4.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
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5.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A.河姆渡遗址B.山顶洞遗址C.大汶口遗址D.半坡遗址6.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定居的生活B.会种植庄稼C.会建造房屋D.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它是()A.井田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8.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9.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就是指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见下图),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A.元谋 B.半坡 C.北京 D.河姆渡1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论断,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
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
...、孤.、独.、废疾者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4.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5.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
B、大道之行. / 复前行.
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女有归. / 壮士十年归.
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是谓大同
..小异
.. / 大同
B.选贤与.能 / 神情与.苏、黄不属 C.是故谋闭而不兴. / 兴.致勃勃 D.盗窃乱贼不作. /风雨大作.
7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 / 养.生送死
B.天下为.公 / 此为.何若人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不独.子其子
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8.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9.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B.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说,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有安定和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C.文章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从理想观念谈到物质生活
D.文章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气势强盛,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10.选出下列有误的一项:
A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汉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是其中的篇名,不是孔子所写。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的意思是假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的成长。
C本文骈散结合,如男有分,女有归。
是骈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散句。
D文章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