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扩培的实验室阶段

酵母扩培的实验室阶段
酵母扩培的实验室阶段

啤酒发酵酵母扩培学习资料

啤酒发酵酵母扩培学习资料 啤酒厂获得接种酵母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其优缺点见图2.1: 这三种方式是:购买酵母泥;购买纯种酵母;自己保存和培养纯种酵母。 图2.1 啤酒获得酵母的方式和其优缺点 第一节纯种酵母的培养 一、培养啤酒纯种酵母工艺原理 酵母是一种兼性微生物,这就是说,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繁殖即可以在有氧的状态下也可以在无氧的状态下进行。 啤酒酵母菌的的繁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见图2.7): 1.迟缓期:在此期间,虽有营养物质存在,但酵母基本不繁殖; 2.对数生长期:此期间酵母繁殖最为迅速; 3.稳定期:此时,代谢产物CO2和酒精的积累使酵母繁殖逐渐变慢,活菌数最高; 4.衰亡期: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大量积累,酵母菌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 酵母培养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对数生长期,此时的营养、氧气供给及其他条件如:酵母细胞浓度和温度都必须达到最佳。酵母由于不断地消耗氧气,必须连续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因为氧气缺乏时,其中一部分酵母会进行发酵,从而产生CO2和酒精,而不是产生新细胞,这样生成的有活力的细胞数就减少了。 二、啤酒纯种酵母的分离培养 啤酒酵母的分离培养就是利用特殊的分离技术,将优良强壮的单细胞酵母从原菌中分离出来,加以扩大培养,供生产使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很多,工厂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或划

线分离法。 获得原菌的方法: (1)从实验室保存的原菌种中分离,原菌种必须先经过几次培养活化的再行分离; (2)从生产中的酵母泥或主发酵液中分离。 1.平板分离培养法(又称稀释分离法,见图2.2)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工厂现场使用。 先将盛有麦汁的琼脂试管培养基放在热水中融化,冷却至42~45℃,再将准备分离培养的酵母原菌用白金针移植到已融化的培养基内。如分离培养发酵液的酵母,则先使之静置,倾出上部清液,留少量发酵液,混合均匀后接种。如分离培养酵母泥,需加少量无无菌水或麦汁,稀释后再接种。 将分离培养的酵母移植于融化的培养基内后,充分振荡,使混合均匀,用白金针从该试管挑少许移植到第2支试管中,随即将第1支试管中的培养基倾注在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面,使之凝固。用同样方法再从第2支试管移植到第3支,而后第4支试管内,分别将取样后的培养基倾注在培养皿内,如图所示。然后,将培养皿置25~27℃保温箱中培养2~3天,每天检查菌落生长情况,剔除形态上有改变的菌落,选择菌落形态正常、细胞大小均匀的菌落进行培养。必要时应进行2~3次重复分离。 图2.2 平板分离培养法 2.划线分离培养法 此法和平板分离法的根据是相似的,各有优点。划线法简单,速度较快;平板法在平板上分离的菌落单一均匀,获得纯种的机率略高。 用接种针挑取适当稀释的菌液,直接在已灭菌的平面皿培养基上划线(图2.3),在第3或第4划线区可能得到单一菌落。然后将所需要的菌落移植到斜面培养基上,以待进一步检查。这个方法一般用于分离纯化生产上已有的菌种。 图2.3 划线分离培养法 1,2,3,4-分别表示第1,2,3,4次划线区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0.5-1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 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 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酵母表达系统使用心得

Pichia酵母表达系统使用心得 甲醇酵母表达系统有不少优点,其中以Invitrogen公司的Pichia酵母表达系统最为人熟知,并广泛应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虽然说酵母表达操作简单表达量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每个外源基因都能顺利得到高表达的。不少人在操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收集了部分用户在使用EasySelect Pichia Expression System这个被誉为最简单的毕赤酵母表达的经典试剂盒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其中Xiang Yang是来自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Lombardi癌症中心(Lombardi Cancer Center),部分用户来自国内。 甲醇酵母部分优点: 1.属于真核表达系统,具有一定的蛋白质翻译后加工,有利于真核蛋白的表达; 2.AOX强效启动子,外源基因产物表达量高,表达产物可以达到每升数克的水平; 3.酵母培养、转化、高密度发酵等操作接近原核生物,远较真核系 统简单,非常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4.可以诱导表达,也可以分泌表达,便于产物纯化; 5.可以甲醇代替IPTG作为诱导物,部分甲醇酵母更可以用工业甲醇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生产成本低。 产品性能:优点——使用简单,表达量高,His-tag便于纯化;缺点——酵母表达蛋白有时会出现蛋白切割问题。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一种能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酵母品种,一方面由于其是属于真核生物,因此表达出来的蛋白可以进行糖基化修饰,另一方面毕赤酵母生长速度快,可以将表达的蛋白分泌到培养基中,方便蛋白纯化。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在多克隆位点(MCR)3'端带有his-tag和c-myc epitopes,这些tag有利于常规检测和纯化,而且在MCR5'端引入了alpha factor(α-factor)用以分泌表达,并且在表达后α-factor可以自动被切除。在进行克隆的时候,如果你选择的是EcoRI,那么只需在目标蛋白中增加两个氨基酸序列即可完成。另外pPICZ系列选用的是Zeocin抗生素作为筛选标记,而诱导表达的载体需要甲醇——甲醇比一般用于大肠杆菌表达诱导使用的IPTG便宜。 第一步——构建载体 Xiang Yang:pPICZ系列有许多克隆位点可供选择,同时也有三种读码框以便不用的用户需要。 红叶山庄:有关是选择pPIC9K还是pPICZ系列?pPIC9K属于穿梭质粒,也可以在原核表达,而pPICZ系列比较容易操作,大肠和毕赤酵母均用抗Zeocin筛选(PIC9K操作麻烦一点,大肠用amp抗性,而毕赤酵母先用His缺陷筛选阳性克隆,在利用G418筛选多拷贝),而且对于大小合适(30—50KD)的蛋白在产量上是pPIC9K无法比拟的。 leslie:要做毕赤酵母表达实验,首先当然就要了解这个可爱的酵母了(椭圆形,肥嘟嘟的,十分可爱),她和大肠杆菌长得有较大区别(大肠杆菌是杆状的),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区别这两种菌体,除了气味,浓度,颜色以外,也可以取样到显微镜中观测。大家做毕赤表达的时候应该都遇过这种情况吧,表达过程中染菌(我们实验室曾经污染过各种颜色形状的细菌,那真是一段可怕的经历),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做下去,那可以就是浪费大把的

【免费下载】酵母及酵母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酵母及酵母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酵母及酵母制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食用酵母、酵母深加工产品、酵母调配食品等三类产品品种。食用酵母是以糖蜜、淀粉质等为主要培养基,采用优良的啤酒酵母菌,经发酵培养、分离、洗涤、处理、浓缩或灭活浓缩、干燥而得的食用酵母。酵母深加工产品是以完整新鲜食用酵母为原料,经自溶、酶解、提取等生物技术处理所得到的酵母深加工产品。酵母调配食品是以食用酵母或酵母深加工产品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食品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经相应工艺制成的酵母调配食品。 酵母及酵母制品申证单元为1个。在生产许可证上要注明申证单元名称和获证产品名称,即其他食品[酵母及酵母制品(食用酵母、酵母深加工产品、酵母调配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28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和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食用酵母生产流程 原料处理→发酵培养→酵母菌分离、洗涤→处理、浓缩→干燥→包装→成品酵母深加工产品生产流程: 已洗涤的新鲜食用酵母→自溶、酶解→提取→浓缩或浓缩干、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毕赤酵母实验操作手册簿

毕赤酵母表达实验手册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最突出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然而,许多蛋白质在翻译后,需经过翻译后的修饰加工,如磷酸化、糖基化、酰胺化及蛋白酶水解等过程才能转化成活性形式。大肠杆菌缺少上述加工机制,不适合用于表达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另外,蛋白质的活性还依赖于形成正确的二硫键并折叠成高级结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质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折叠,是以包含体状态存在。包含体的形成虽然简化了产物的纯化,但不利于产物的活性,为了得到有活性的蛋白,就需要进行变性溶解及复性等操作,这一过程比较繁琐,同时增加了成本。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是低等真核生物,具有细胞生长快,易于培养,遗传操作简单等原核生物的特点,又具有真核生物时表达的蛋白质进行正确加工,修饰,合理的空间折叠等功能,非常有利于真核基因的表达,能有效克服大肠杆菌系统缺乏蛋白翻泽后加工、修饰的不足。因此酵母表达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利用。 大肠杆菌是用得最多、研究最成熟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当前已商业化的基因工程产品大多是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的,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低、产量高、易于操作。但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和蛋白质的加工修饰能力,其产物往住形成没有活性的包涵体,需要经过变性、复性等处理,才能应用。近年来,以酵母作为工程菌表达外源蛋白日益引起重视,主更是因为酵母是单细胞真核生物,不但具有大肠杆菌易操作、繁殖快、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还具有真核生物表达系统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修饰功能,避免了产物活性低,包涵体变性、复性等等间题[1]。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比较完备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酵母扩培工作流程

酵母扩培工作流程 1,菌种选购 首先购买具备国家权威机构认可(或注册)的单位提供的菌种,并与提供菌种的科研单位沟通,让其将此菌种制成二十支冻干管(便于常温下长期保存不会变异),以后每年拿出一支冻干管进行转移、保藏(使用至当年年底)、扩培。这种方式培养菌种可以确保生产上使用的酵母不会变异、退变。 2,菌种移植 将菌种移植在斜面培养基上(4-7支斜面管),25°培养2-3天,挑选出边缘整齐、呈乳白色无污染长势良好的菌株两只管,放入4°冰箱内保存(注明移种日期、操作人、菌株特性等信息,同时做好笔记)。另选出一支长势良好的菌株移至斜面培养基上(活化)培养2-3天,此次最好移植3-5支斜面培养基。最后从此斜面上挑选出1支长势最好的菌种(待用),用于下一步扩培。 3,实验室扩培 取上述一支活化过的待用菌种,挑一菌耳接种至含有10ml液体培养基试管内,最好接种3-5管以防失败),25°培养1—2天,培养期间每隔半小时用手震荡一次充氧(或放在恒温振荡器内培养)。选出发酵旺盛的液体试管(掌握好移种时间非常重要),分别全量移至装有100ml麦汁的300ml三角烧瓶内(4个300ml的三角烧瓶),22°培养1-2天,培养期间每隔半小时摇动一次(或放在恒温振荡器内培养)。然后全量分别移至装有1500ml麦汁的3000ml烧瓶内(三个3000烧瓶),19°培养1-2天,培养期间每隔半小时摇动一次(或在恒温振荡器内培养)。将已培养好的(掌握移种时间非常重要)3000ml烧瓶内的麦汁分别全量移入15L麦汁的卡氏罐内(卡氏罐内的麦汁事先杀好菌,冷却至接种温度后再接种),16°培养1-2天,培养期间应定期充氧(每隔3小时用无菌压缩空气充氧5分钟)。 4,生产车间扩培 卡氏罐内培养1-2天(酵母数达到:5-8x107个/ml,将卡氏罐内的麦汁最大按1:10的比列全量移至培养罐(培养罐内的麦汁要二次杀菌冷却后才能接种),14°C下培养1-2天(酵母数达到:5-8x107个/ml)后,按1:5的比列转接至下一扩大罐(可直接取沉淀槽冷却的麦汁),培养期间每隔2小时充氧10分钟,转接之前镜检酵母数、死亡率、杂菌。酵母数达到:5-8x107个/ml;死亡率小于2%;镜检下未见杂菌时可用于大罐接种。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 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白沙(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紫茎泽兰叶、其他野生植物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6.1酵母工艺流程

酵母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冷藏) 鲜酵母成品 干酵母成品

1.原辅材料验收:按《采购控制程序》选择合格的原、辅材料厂家,入厂时按公司制定的相应原材料标准进行验收,因为原材料加入之前要用高温灭菌、热水配制,有灭菌过程,所以卫生方面主要控制重金属含量; 2.包装材料:内包装材料按公司制定的标准验收,并按《包装材料的管理》检验其杂菌数。 3.空气:酵母发酵是有氧发酵,需要大量空气进入发酵液,空气首先经过甲醛消毒,然后经过粗效、精效过滤器过滤除杂菌。 4.辅助材料的配制:辅助原材料用90 ℃以上热水溶配,并在贮罐60 ℃以上保温,然后泵入发酵、干燥使用,流加原料,每周检测各配制原料的杂菌数。 5.糖蜜处理:糖蜜先经过≥80 ℃加热(时间≥2小时)分离除渣,然后经125-135 ℃高温瞬时灭菌(时间:9秒),泵入发酵罐。输送管线糖蜜循环,以保证管线温度高,而不残存杂菌。每周检测各配制原料的杂菌数。 6.菌种选育:菌种按《菌种选育操作规程》选育菌种,菌种选育最重要的要求保证操作过程中不能染菌,菌种无杂菌,然后经过三角瓶、卡氏瓶扩大培育,接入纯培养罐。 7.纯培养罐培养:将糖蜜加入PC罐里,经过121℃ 30分钟灭菌后,降温至30℃,接入卡氏瓶菌种,经过通风纯培养,发酵液达到乙醇和湿重指标后,转入种子培养罐培养。

8.种子罐发酵:发酵罐加入工艺水、转入纯培养菌种、流加入N、P营培盐,通风扩大培养,按发酵工艺规程规定的时间和指标发酵。 9.酵母分离:种子发酵液培养结束后,通过分离机把酵母和水等分开,成干物质20%左右的酵母乳,进入酵母乳贮罐。 10.商品培养:在商品发酵加入工艺底水,接入种子酵母乳、流加N、P、硫酸镁、硫酸锌等营养盐,通风发酵。 11.商品酵母分离:按9方法将商品酵母液分离成酵母乳,进入酵母乳贮罐。 12 酵母乳贮存:分离后酵母乳进入贮罐,然后泵入真空转鼓过滤. 13.过滤:商品酵母乳加入盐水,泵入真空转鼓过滤器,通过真空转鼓抽滤,把酵母乳抽滤成含水量为36%左右的酵母泥。流加乳化剂与酵母泥混合后造粒. 14.造粒:通过造粒机把酵母泥挤压成很细酵母面条以增大表面积,便于热交换。造粒后酵母进入干燥床. 15.干燥:酵母粒通过在沸腾干燥床中和干燥的热空气进行交换,迅速脱水干燥成干酵母。 16.震荡筛:干燥后酵母,通过20目震荡筛除去干燥过程中结团的酵母。过筛后的酵母送入干酵母贮罐. 17.干酵母均质:将干酵母贮罐里的酵母分批放入均质器里,开搅拌器均质,送入包装机.

酵母表达系统使用心得

精心整理 Pichia酵母表达系统使用心得 甲醇酵母表达系统有不少优点,其中以Invitrogen公司的Pichia酵母表达系统最为人熟知,并广泛应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虽然说酵母表达操作简单表达量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每个外源基因都能顺利得到高表达的。不少人在操作中会 这个 是来中心( 1. 3. 4. 5. 产品性能:优点——使用简单,表达量高,His-tag便于纯化;缺点——酵母表达蛋白有时会出现蛋白切割问题。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是一种能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酵母品种,一方面由

于其是属于真核生物,因此表达出来的蛋白可以进行糖基化修饰,另一方面毕赤酵母生长速度快,可以将表达的蛋白分泌到培养基中,方便蛋白纯化。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在多克隆位点(MCR)3'端带有his-tag和c-mycepitopes,这些tag有利于常规检测和纯化,而且在MCR5'端引入了alphafactor(α-factor)用以 的是系 PIC9K G418无 leslie:要做毕赤酵母表达实验,首先当然就要了解这个可爱的酵母了(椭圆形,肥嘟嘟的,十分可爱),她和大肠杆菌长得有较大区别(大肠杆菌是杆状的),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区别这两种菌体,除了气味,浓度,颜色以外,也可以取样到显微

镜中观测。大家做毕赤表达的时候应该都遇过这种情况吧,表达过程中染菌(我们实验室曾经污染过各种颜色形状的细菌,那真是一段可怕的经历),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做下去,那可以就是浪费大把的时间了。 基本熟悉了毕赤酵母,了解了她生长的喜好(多糖偏酸环境),生长的周期等等 有 的 余的 (起始密码子),有人认为酵母启动子与外源基因的ATG之间的距离越短对于表达的该基因越有利; ⑤如果不希望有c-myc和His-tag,可以在基因片段末尾加入终止密码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酵母扩培工艺

酵母扩大培养工艺 1、目的 规范酵母扩培作业程序,有效控制扩培工艺参数,保证培养酵母质量均一、稳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酿造车间现场扩培和锥罐扩培工序。 3.职责 由公司技术处负责编制、修改,实验室和酿造车间负责实施。 4.规定内容 4.1实验室培养 4.1.1培养基制备流程 4.1.1.1取12度生产定型(热或冷)麦汁,调整pH至 5.3-5.5,进行稀释,稀释比例 以最终煮沸浓度控制在12度为准。 4.1.1.2稀释后麦汁冷却(或加热)至40℃按每升2个蛋清搅至起泡后打入。升温 至60℃保温30分钟,保温结束后升温至100℃煮沸30分钟。 4.1.1.3检测调整浓度后过滤、分装入试管、小三角瓶、大三角瓶, 0.07Mpa灭 菌30分 钟。 4.1.1.4灭菌后培养基要贴有制备日期标签,空培(室温放置)3天以上确认无菌后 方可使用。 4.1.1.5卡氏罐培养基制备采用过滤后热麦汁装入清洗并经0.10Mpa蒸汽杀菌 1 小时后的卡氏罐中0.10Mpa灭菌30分钟,提前1-2天完成,确保接 种温度稳定。当天能够迅速冷却的,则取当天麦汁处理,冷却后接种。 4.1.2无菌室卫生操作流程

4.1.2.1每天对室内进行30分钟紫外杀菌。超净台用前提前打开风机及自带的紫 外灯灭菌30分钟。 4.1.2.2无菌操作前对无菌室进行全面彻底清洁。地面、墙壁、天棚及空间采用甲 醛熏蒸或75%酒精擦试。同时用紫外杀菌30分钟。 4.1.2.3卡氏罐接种,超净台无法操作时,室内空间当天再次进行上述空间杀菌。 4.1.2.4无菌室内应避免其他物品的摆放,尤其操净台面。以免破坏空气层流。 4.1.2.5每次扩培时应对无菌室内空间及超净台进行两次空气捕捉检测。斜面接 出及卡氏罐接种时各进行一次。 4.1.3实验室阶段扩培工艺流程 1.安培管(或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装10ml麦汁培养液的18×180mm 试管中,在25℃培养箱中活化培养24小时(如从安培管转接,需再活化一次). 2.将活化后的试管培养液摇均,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接1ml入装10ml麦汁培养液的 18×180mm试管中,在25℃培养箱中培养活化24小时. 3.将试管中的10ml酵母培养液转接到装50ml麦汁培养液的150ml三角瓶中, 在2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将三角瓶中的50ml酵母培养液转接到装500ml麦汁培养液的1000ml三角 瓶中, 在19℃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将三角瓶中的500ml酵母培养液转接到装3000ml麦汁培养液的5000ml三 角瓶中, 在19℃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6.将三角瓶中的3000ml酵母培养液转接到装25L麦汁培养液的卡氏罐, 在 13℃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48小时. 7.将卡氏罐中的酵母培养液转接到装300L麦汁培养液的汉生罐(种子罐), 在13℃条件下培养24小时~48小时.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酵母扩大培养过程关键控制点

酵母扩大培养过程关键控制点 金星集团信阳啤酒有限公司黄华龙465100 啤酒工厂从单细胞分离得到一个酵母细胞,经过鉴定确认、生产试验,得到优良菌株,然后经过若干次扩大培养,最后制备成107~108个细胞/ml后供发酵用,酵母扩大培养关键在于:第一,选择优良的单一细胞出芽菌株;第二,在整个扩大培养中保证酵母菌种的强壮、无污染。近代由于发酵规模越来越大,对接种酵母要求越来越严。各工厂扩大培养方式和顺序大致相同,而扩陪的结果得到种酵母的纯度、强壮情况、污染情况却差异很大,其原因在于是否有一个科学、无菌的扩培技术管理。 一、出芽菌株的选择 作为扩大培养的出芽菌株,,无论是实验室保藏菌株还是生产现场(主酵或酵母泥)分离得到的菌株。一般均需进行单细胞分离,并通过一系列生理特性和生产性能测定,包括酿酒口味鉴评后,确认是工厂生产需要的优良纯种后才允许投入生产扩大培养。此单细胞分离和菌株鉴定,需要在有丰富微生物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二、扩陪过程的无菌操作 扩大培养应严格建立在纯种的基础上,扩大培养过程的无菌技术是扩陪成败的关键。它包括:培养器皿、设备的无菌,移种操作的无菌,培养过程中通风调节温度的无菌。在汉生罐以后从麦汁进罐至移种结束,必须保证汉生罐处于正压状态,这是杜绝吸入有菌空气的先

决条件。 三、优良的培养基 麦汁是啤酒厂最方便的酵母培养基,但绝对不是“凡可以用来酿造啤酒的麦汁均是优良的培养基”。许多工厂,常常从大生产麦汁中分割作为任何一级扩陪培养基,由于麦汁组成太差,会造成扩大培养失败。无论是哪级扩陪,培养基均需要有特殊要求的麦芽汁。 实验室(从试管至大锥形瓶)培养用麦汁,一般应有实验室自己制备,可按以下方式制备成10°P全麦芽麦汁用于试管活化及菌种保藏。 1.麦汁制备: 1)称取优级麦芽约200g,除去铁屑、石粒等坚硬杂质,采用EBC 粉碎。 2)调EBC粉碎机的磨间距,使细粉颗粒直径为0.2㎜。 3)料水比例:1:3~3.5 4)称取细粉适量(准确至0.1g),于已知重量的糖化杯(500~ 600ml专用金属杯中),加入46℃水200ml,在不断搅拌下于 45℃水浴中保温30min。 5)把温度数显表调至70℃,设定。使醪液以1℃/min的速度升 温,在25min内升至70℃,此时于杯内加入70℃水100ml(加 水时注意冲洗杯壁和搅拌棒)。 6)醪液在70℃下保温1hr,在保温10min时开始碘检,用玻璃 棒取一滴麦汁,置于白瓷滴板上,冷却后加一滴碘溶液,混

酵母表达载体pPICZ手册

pPICZ A, B, and C Pichia expression vectors for selection on Zeocin? and 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Catalog no. V190-20 Rev. Date: 7 July 2010 Manual part no. 25-0148 MAN00000034 User Manual

ii

Table of Contents Kit Contents and Storage (iv) Accessory Products (v) Introduction (1) Overview (1) Methods (3) Cloning into pPICZ A, B, and C (3) Pichia Transformation (9) Expression in Pichia (13) Purification (15) Appendix (17) Recipes (17) Zeocin? (19) Map and Features of pPICZ A, B, and C (21) Lithium Chloride Transformation Method (23) Construction of In Vitro Multimers (24) Technical Support (32) Purchaser Notification (33) References (34) iii

Kit Contents and Storage Content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re included with Catalog no. V190–20. Note that the pPICZ expression vectors are supplied in suspension. Component Quantity Composition pPICZ A Expression Vector 20 μg 40 μl of 0.5 μg/μl vector in 10 mM Tris–HCl, 1 mM EDTA, pH 8.0 pPICZ B Expression Vector 20 μg 40 μl of 0.5 μg/μl vector in 10 mM Tris–HCl, 1 mM EDTA, pH 8.0 pPICZ C Expression Vector 20 μg 40 μl of 0.5 μg/μl vector in 10 mM Tris–HCl, 1 mM EDTA, pH 8.0 GS115/pPICZ/lacZ Positive 1 stab -- Control strain Shipping/Storage The components included with Catalog no. V190–20 are shipped on wet ice. Upon receipt, store as directed below. For long-term storage of your positive control stab strain, we recommend preparing a glycerol stock immediately upon receipt and storing at –80°C. Component Shipping Storage pPICZ A Expression Vector Wet ice Store at –20°C pPICZ B Expression Vector Wet ice Store at –20°C pPICZ C Expression Vector Wet ice Store at –20°C GS115/pPICZ/lacZ positive control strain Wet ice Store at 4°C iv

酵母管理系统知识

1.目的 使用糖化醪,在密闭罐内接入酵母菌种,通入微量的无菌空气,保压培养,获得发酵力强的纯酒母醪,供酒精发酵。 2.扩培工艺流程 3.工艺数据 复活温度:35℃—38℃。 培养温度:28℃—30℃。 分割时,留种量:15%左右。 酒母培养时间:8小时。 通风量:观察罐内液体翻动即可,每两小时开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 4.要点 配料:酒母糖液罐全容积为18m3,实装容积为80%,计算15.0m3。 配方:糖化醪15m3,尿素0.15%(12kg),青霉素50g。 5.看罐 值班人员每小时检查一次酒母罐温度,做好原始记录,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至培养成熟为止。 6.生产工艺

6.1 破碎工艺 破碎颗粒直径:1.5mm—1.8mm; 拌料温度:70℃—75℃; 拌料加水比:1:2.5—2.8; 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用量0.8ц/g—1.2ц/g淀粉。 6.2 蒸煮糖化 蒸煮温度为81℃—83℃,蒸煮时间为90min,用酶量为90单位/g—120单位/g,控制糖化时间在60℃±2。 6.3 发酵 糖化醪入二分之一,加入青霉素1ц/mL,入罐温度32℃—34℃,主发酵期34℃—36℃,发酵周期60小时。 7.结论 7.1 扩培后使用,干酵母的用量较少,并减少了传统酵母多级培养中小酒母前的操作环节,便于控制酒母质量。 7.2 扩培中,糖液是直接由糖化锅泵入,省去了传统酵母培养中对醪液的杀菌过程,从而节约了水、电、汽。 7.3 发酵成绩提高,发酵醪酒精浓度提高1%,吨酒精节省蒸汽消耗约300kg,降低生产成本约50元。同时,吨酒精节省工艺用水1.2t—1.5t,减少酒糟排放量1.5t—2t。 汉生罐留种扩大培养酵母的控制点击数:199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日来源:中国发酵在线进入论坛交流

酵母的保存和管理

“酵母是啤酒酿造的灵魂!”啤酒生产不仅要有优质的原料、先进的生产工艺,更要有优良的酵母菌种。如何做好菌种的保存,以及酵母的正确使用、回收、排放等管理工作,对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菌种保存 1.建立菌种管理档案 建立原始酵母菌种的档案,例如菌种的编号、使用状态、转接时间、菌种来源等,定期进行原菌的活化、转接、筛选等工作,做好菌种跟踪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满罐酵母数、死亡率、发芽率、降糖速度、还原降双乙酰情况、酵母凝聚性、酵母回收质量等。 2.原始菌种的保存方法 2.1 固体斜面保存法 将保存的酵母接种到麦汁琼脂培养基斜面上,25℃保温培养2至3天,待酵母繁殖成菌落,经检查无污染后,即放入4℃的冰箱中保存。每年移接3至4次。 2.2 液体石蜡斜面保存法 酵母菌种接在培养基的斜面试管中,加入已灭菌的不含水分的液体石蜡,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并隔绝与空气的接触,然后置于2℃—4℃下保存。 2.3 液体试管保存 将要保存的酵母接种到10%的灭菌蔗糖溶液中,25℃培养24小时后,置于2℃—4℃下保存。 二、酵母扩培 1.编制扩培计划 1.1 每次扩培前,编写详细的扩培计划,安排、协调好车间糖化生产,提供组分合理的扩培麦汁,有利于菌种的扩培质量。 1.2 建立扩培各阶段的质量控制点,及时依据实测数据掌握酵母转接的时机。 2.啤酒酵母的实验室扩培 斜面试管(原菌)→20毫升试管→500至1000毫升三角瓶→卡氏罐。 步骤:取适量麦汁于试管内灭菌,将斜面原菌接种到试管内,在25℃—27℃保温下,培养

2至3天,每天定期摇动,使沉淀的酵母细胞重新分布到培养基中。 无菌条件下,将试管中的酵母液接种到500mL—1000mL的灭菌麦汁中,25℃培养2至3天,每天检查培养情况。 无菌条件下,将三角瓶中的酵母液接种到10L—20L的灭菌麦汁中,混合均匀于15℃—20℃保温培养3至5天,即可接入生产现场扩培。 3.啤酒酵母的扩培 三、酵母生产现场保存 1.保存要求 在酵母菌种的保存中,由于贮存时间长,酵母会因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造成酵母细胞营养不良。为恢复酵母细胞活力,麦汁生产使用的辅料比例不能超过30%,麦汁浓度不低于10°P,有利于提高酵母活性。 2.保存方法 2.1 种子罐酵母菌种的保存 种子罐保存菌种要注意事项: (1)种子罐保种前,酵母扩培室内墙、地面要清洗、杀菌,设备罐体、管 道要严格彻底地清洗灭菌。 (2)种子罐菌种起发后,当糖度降至7.5°P(以10°P麦汁为例),酵母数在40×106 个/mL左右时,即可降温至3℃保压在0.01Mpa—0.02Mpa下保存菌种。 2.2 锥形罐保存种酵母 2.2.1 保种酵母的温度控制 发酵罐种酵母在贮存期间,发酵罐上、中、下温度要控制在0℃—-1℃,控温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更要谨防因供冷过低造成罐内壁结冰,这样会使锥底保存酵母细胞的生理受损、性能退化。 2.2.2 锥形罐保存种酵母的选择标准 (1)选主酵期间发酵正常,双乙酰还原速度快的罐。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普通高中相关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菠菜叶、青菜叶、大叶黄杨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