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结构在作文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作文中起承转合的意思举例、

作文中起承转合的意思举例、

作文中起承转合的意思举例、
起承转合,是文章结构化的重要方法,作文中永远要遵循“起承转合”的原则,以保证文章有条理、有层次。

起:开头部分,是引入主题的部分,通常用于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例如: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运动。

承: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阐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心理素质,让人们更健康、更有活力。

转:结尾部分,是文章的结论,也就是对主题的总结。

例如:因此,我们应当多多参加体育运动,让自己拥有更好的身心素质。

合:尾声部分,是带给读者美好感受的部分,也就是给文章加上彩色的装饰。

例如:让我们以健康的身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在我们生活中,起承转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仅仅是用来形容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是用来形容我们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起承转合是一个故事中的情节发展,也是我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思路,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起承转合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起。

在一个故事中,起是指故事的开端,是引出问题的部分。

同样在生活中,起也是我们面对问题时的第一步,是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出问题的所在,明确问题的性质。

只有经过起的阶段,我们才能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才能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接着,承。

在一个故事中,承是指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对问题的深入探讨。

在生活中,承是我们面对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阶段。

经过起的阶段,我们已经明确了问题,接下来就是要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后,转。

在一个故事中,转是指故事情节的转折,是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

在生活中,转是我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关键。

经过承的阶段,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就是要付诸实践,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需要我们果断地采取行动,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坚定地朝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前进。

最后,合。

在一个故事中,合是指故事情节的收尾,是问题得到完美解决的部分。

在生活中,合是我们解决问题后的总结和反思。

经过转的阶段,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做好准备。

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总结问题的解决过程,找出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总之,起承转合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是我们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时的解决思路。

只有经过起的阶段,我们才能清晰地认识到问题;只有经过承的阶段,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过转的阶段,我们才能成功解决问题;只有经过合的阶段,我们才能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起承转合式作文素材

起承转合式作文素材

起承转合式作文素材以下是 8 条起承转合式作文素材:素材一: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外婆家,那简直是我的快乐天堂啊!每次去,外婆都会给我做一桌美味的饭菜,哇,那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呢!(就像记忆里的宝藏,一打开全是幸福的光芒。

)可是后来啊,外婆生病了,看着她憔悴的样子,我心里好难受,真希望我能替她承受痛苦。

(这就好像晴朗的天空突然被乌云笼罩。

)到现在,虽然外婆已经离开了,但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我心中。

外婆家就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港湾。

素材二:还记得我和小伙伴们那次去爬山,哎呀呀,那可真是一次超级刺激的冒险!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互相打闹着往上爬。

(就如同放飞的小鸟,自由又快乐。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都破皮流血了,疼得我龇牙咧嘴。

(感觉像是被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但是大家都鼓励我,让我别放弃,最后我还是咬着牙爬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俯瞰,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次爬山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素材三:我一直觉得我家的狗狗特别可爱,它每天都会在门口等我放学,一看到我就摇着尾巴扑上来。

(就好像我是它的全世界一样。

)有一次,它不小心走丢了,我发疯似的到处找它,心里急得不行。

(就像我的心被挖空了一块。

)经过好几天的寻找,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它,那一刻,我紧紧抱住它,感觉失而复得是如此珍贵。

狗狗就是我的家人,我会永远珍惜和它在一起的时光。

素材四:以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很害怕老师提问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仿佛有只小兔子在心里乱蹦。

)可是有一次,老师偏偏就点了我的名,我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

(这感觉就像被推到了悬崖边。

)但是当我回答完问题,老师竟然夸奖了我,从那以后,我好像就没那么害怕了,反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了。

原来勇敢面对,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啊!素材五:说起来,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的经历可真是难忘啊!刚开始报名的时候,我超级兴奋,觉得自己肯定能行。

(像斗志昂扬的战士。

)到了比赛那天,看着台下那么多人,我一下子就慌了神,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作文起承转合模板

作文起承转合模板

作文起承转合模板篇一《我的校园奇妙日》写作文就像做菜,有个模板就像有个菜谱,会轻松不少。

今天我就用起承转合这个模板来说说我在学校的奇妙一天。

起呢,就像是开头放的那把火。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迷迷糊糊地走向学校。

刚进校园,就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念外星语。

我好奇地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学校的角落里有一个同学在那叽里咕噜地背着我从来没听过的东西,嘴里时不时冒出一两个生僻的词,那模样就跟中了邪似的。

这可把我的好奇心全勾起来了,就像厨师看到了新鲜食材一样兴奋,这就是故事的开头啦。

承就是接着把故事给展开嘛。

我忍不住凑过去问他在干嘛,他白了我一眼说在准备古诗词背诵比赛,还得用古腔背呢。

我心想这可够特别的。

然后他就给我展示了几句,那摇头晃脑的样子让我差点笑出声来,但是又觉得挺厉害的。

他一边背还一边给我解释诗词的意思,说什么都是古代诗人的伟大情怀。

我听着听着仿佛自己穿越到了古代的学堂,周围都是穿着长袍的学子在吟诗。

我看他那么投入,也跟着他一起小声背起来,像个小跟班似的,这时候氛围还挺和谐美好的。

转就是来点意外的转折咯。

就在我们背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一只大黄狗从旁边窜了出来,冲着我们汪汪叫。

这可把我们吓了一跳,那同学直接把手里的诗集都扔了出去。

大黄狗跑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叼起诗集跑远了。

那同学急得脸都红了,像个小火球似的就追了上去。

我当时也没多想,跟着就跑。

那场面就像两个疯子在追一只同样疯狂的狗,整个校园都能听到我们大呼小叫的声音,跟之前那充满诗意的氛围完全不一样了。

合就是结尾把故事给收住。

我们追着狗跑了大半圈校园,最后狗累了,把诗集丢在一个花坛旁边。

我们气喘吁吁地捡起来,诗集已经被狗的口水沾湿了,还有几个牙印。

那同学哭丧着脸说这可是借来的珍贵诗集。

不过我们互相看看彼此狼狈的样子,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一天从好奇开始,到和谐共处,再到突然的混乱,最后却在笑声中结束,就像一个有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一样。

在学校里这样有趣的事情就像星星一样多,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这就是我的校园奇妙日。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亲情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亲情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亲情《我的温暖港湾》起:我的家,是我最爱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最爱的人,他们给了我无尽的爱,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承:每天早上,妈妈都会早早地起床,为我准备美味的早餐。

那热气腾腾的牛奶,香喷喷的面包,让我一天都充满了能量。

爸爸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总是会抽出时间陪我玩耍,给我讲故事。

转:有一次,我生病了,发着高烧。

爸爸妈妈非常着急,他们一夜没睡,一直守在我的床边,给我喂药、量体温、擦汗。

看着他们疲惫的样子,我的心里既感动又难过。

合:我知道,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会在我身边,他们的爱就像温暖的港湾,永远守护着我。

我也爱他们,永远永远。

《爱的抱抱》起:在我的心里,亲情就像甜甜的糖果,让我每天都开开心心。

承:每次我考了好成绩,爸爸妈妈都会笑着抱抱我,夸我真棒。

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买大大的蛋糕,还会送我喜欢的礼物。

转:可是有一天,我和弟弟吵架了,我很生气,还推了他一下。

爸爸妈妈知道后,没有马上批评我,而是轻轻地把我拉到身边,跟我讲道理。

合:那一刻,我知道了亲情不只是欢笑和奖励,也是包容和教导。

我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和弟弟友好相处,让我们的家充满更多的爱和抱抱。

《下雨天的温暖》起:我最难忘的,是那个下雨天。

承:那天,雨下得特别大,我在学校门口等着爸爸妈妈来接我。

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被接走,我的心里越来越着急。

转:就在我快要哭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了爸爸的身影。

他拿着雨伞,一路小跑过来,身上都湿透了。

妈妈也在车上等着,给我准备了干毛巾和热乎乎的奶茶。

合:坐在车里,喝着奶茶,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知道,这就是亲情,无论风雨多大,都会有人来接我回家。

《爷爷的手》起:爷爷的手,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

承:小时候,爷爷总是用他的大手牵着我去公园玩。

他会给我买棉花糖,会陪我坐小火车。

转: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破了皮,疼得大哭。

爷爷用他的手轻轻地擦掉我的眼泪,说:“宝贝别怕,爷爷在。

”然后他背起我,一步步走回家。

中考作文结构篇-起承转合(素材)

中考作文结构篇-起承转合(素材)

结构篇一、起承转合结构方法详解:起承转合式结构,是写作当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

“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全文的总结,是主题的升华,是结尾。

合理地运用起承转合可以使文章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文章上下一脉相承。

同时有效地突出文章要表达的关键性情节,制造文章的曲折感,调动读者阅读兴趣。

起笔宜开不益合,或单刀直入,或启发思考,或引起注意,开头变化多端,但要以自然引出主旨为佳。

承接或正承或反承,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迂回曲折,曲折有致,由深入理,才是上品;合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发遐想,以有力取胜。

人物事件转折点:▶转折点——【同学】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小溪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进步显著,从年级30名一跃而至年级第五,同学们纷纷向她取经。

她淡然一笑,说:“无他,善于抓细节而已。

”“细节?说来听听。

”小陈同学一脸惊讶道。

“比如,我备有一个随手笔记,上课时随机记录自己的灵感、老师强调的重点、练习中的频错点,这是我每天要重点解决的学习内容;又如,认真分析错题,由一个题的错误去发现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刷题,一个一个消除知识盲点......”“哦,明白了,原来我跟学霸的距离就差一个细节啊!”小李同学忍不住感叹道。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850字。

毫厘之差,成败之遥①皎洁的清辉如水一般,从漆黑天幕缓缓淌下,渗过窗棂,一丝不苛地印下了远山剪影的每处崎岖,也使万千月相有条不紊地依次绽放于新濡湿的墨盘。

可屋内的我没有闲暇欣赏月景,案首歪斜地铺着边角破裂了几处的宣纸,墨盘旁的毛毡星点散落着几滴飞溅出去的墨汁。

②面对时间急迫的比赛,我并未多加思考,只是像往常练习一样,仓促沾上浓墨,胡乱刮干笔尖,将在练习纸上写过的全部原封不动誊写在作品纸上,我囫囵吞枣般写完了整幅参赛作品。

作文起承转合结构

作文起承转合结构

作文起承转合结构在咱们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起承转合”这个词儿。

一开始,我也是懵懵懂懂,搞不太清楚这到底是个啥。

但经过一次特别的经历,我算是对它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去公园溜达溜达,放松放松心情。

公园里可热闹了,有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那欢快的节奏,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跟着扭动几下;有小朋友在滑梯上爬上爬下,笑声响彻整个公园;还有年轻的情侣手牵手漫步在小径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欣赏着这一切。

就在这时,一只小蝴蝶飞进了我的视线。

它的翅膀五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心里想着,这小蝴蝶不就是一篇作文的“起”嘛!它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有了观察和思考的起点。

这只小蝴蝶先是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轻盈的身姿仿佛在和花朵们低语。

这就像是作文中的“承”,进一步地描述和展开,让这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然而,突然一阵风吹来,小蝴蝶被吹得偏离了方向,差点撞到了旁边的树干上。

哎呀,这可不就是“转”嘛!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了波折和意外。

不过,小蝴蝶并没有被这小小的挫折打倒,它调整了一下翅膀,又重新飞了起来,继续在花丛中穿梭。

这最后的结局,不就是“合”嘛,有了一个完整的、令人满意的收尾。

我坐在那儿,看着小蝴蝶,突然就明白了起承转合在作文中的作用。

“起”就像是打开一扇门,引领读者走进我们的故事;“承”则是让读者在这个故事里越走越深,看到更多的细节和情节;“转”是给故事加点料,让它不再平淡无奇,有了起伏和惊喜;“合”就是关上这扇门,让读者带着满足和回味离开。

就拿咱们平时写记叙文来说吧,如果写一次旅行。

“起”可以是对这次旅行的期待,满心欢喜地准备出发;“承”就是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转”也许是旅行中突然遇到了坏天气,或者迷路了这样的小麻烦;“合”就是最终克服了困难,收获了满满的美好回忆,带着不舍结束了这次旅行。

再比如写一个人物,“起”可以是对这个人的初步印象,“承”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转”可能是发现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者是他在某个关键时刻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合”就是对这个人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和评价。

起承转合转部分的作文

起承转合转部分的作文

起承转合转部分的作文
《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
起。

那天,我突发奇想,决定去买双新鞋子。

平常总是随便穿穿,这次我想要一双特别的,能让我走路都带风的那种。

承。

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跑到了商场,一家店一家店地逛啊逛,试了好多双,不是感觉不太对,就是价格贵得离谱,这找双心仪的鞋子还真不容易啊。

转。

就在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突然在一家角落里的小店看到了一双鞋子,哇,那外观一下子就吸引到我了。

我赶紧拿起来试试,嘿,还真合适,就像专门为我脚定制的一样。

正满心欢喜呢,一问价格,我的妈呀,超出我的预算好多啊。

我就开始和店员讨价还价,各种软磨硬泡,说得我嘴都发干了。

合。

最后经过一番“艰苦斗争”,店员终于松口给了我一个不错的折扣,我开开心心地付了钱,拿着鞋子像捧着宝贝一样走出了店。

现在每次穿上这双鞋子,我都会想起那天在店里和店员“战斗”的情景,还真是一次特别难忘的购物经历啊。

哈哈,真希望以后买东西都能这么有趣又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承转合”结构在作文中的运用
“起承转合”结构在作文中的运用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逐渐成为共识。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加上一句话:得作文者得语文。

60分的作文,的确关乎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

一篇优秀的习作,除了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丰富恰当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等要素外,结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结构布局因人因文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常被文人骚客广泛运用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作文中若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结构方式,既能节省构思时间,又可为写出优秀习作提供有益的支撑。

“起”,就是文章的“开头”。

中国文人在表达思想时,十分注重开头,“凤头”之说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

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等语,就是强调行文要在开头部分就提起对方的注意。

“承”,即“承上启下”之意,是为了让自己的思路给读者以“顺理成章”的印象,并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而采取的重要的陈述方式。

“承”的部分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

“承”的部分与“起”的部分在思想内容上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但它不是对“起”的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起”的部分的延续、深化,两部分之间的思想内容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是指转入正题以“铺陈”,即反复说明、描述、论证。

“转”也指结构上的转折,目的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多视角、多层次地陈述得更加明确,更加充分,这样才能打动对方,使之完全接受。

作文优劣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转”的部分的处理。

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

”(《诗学正源》)由此观之,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为何尝不是如此呢?
“合”,就是指文章的收束部分,最后把想说的中心思想,画龙点睛地点出来。

“合”常常有收束全文,呼应开篇,圆合首尾,点出主题的作用。

“合”也是读者解读文章情感、主旨的重要所在。

在常见的文体中,“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都有其用武之地。

浙江卷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这种传统的结构方式在应试写作中仍有用武之地。

下面选录两篇2018年高考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作简要分析点评:
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大美浙江,孕育着一个个传奇的浙江灵魂,从名扬世界的浙江温州人,再到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或是正在努力拼搏的你,究其根本,你会发现:每一个成功的浙江人身上都有一股相似的精神动力:既有脚踏实地的耐心,又有勇往直前的冲劲。

脚踏实地在浙江人的字典里不仅指务实和一点一滴的努力和积累,也指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和干在实处的实践精神。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一日日的摸索和积累,不会成功,而只空想却不付诸实践,也不可能成功。

浙江众多的实业家都是白手起家,他们从基层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并最终将其运用于实践,终于建成了自己的商业大厦。

在脚踏实地,稳定前进的过程中,浙江人总希望加快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的领跑者,成为照亮黑暗的第一缕阳光。

创新始终是根植在浙江人心中的重要信念。

无论是打破实体商店经营模式的网上购物,还是突破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的新高考,浙江人总是以无畏的尝试的姿态出现。

他们不断地进行着突破和创新,创新成为浙江人前行道路上的一股
强大的动力,使他们始终在改革开放的这场马拉松中保持领跑者的耀眼姿态。

脚踏实地,与勇往直前在浙江人的心中永远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

没有勇往直前的冲劲,即使脚踏实地得再牢,也是原地踏步,只会停滞不前,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

而一味地向前冲,脚步虚浮,后劲不足,结果只会半路摔倒或跑到半路就精疲力竭。

所以,在成功的道路上,这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浙江学子,即将离开高中的校园,迈向人生新的道路,我想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必不可少。

前行的道路或许布满荆棘,或许泥泞不堪,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心中的信念,踏着坚定的步伐,秉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定能在荆棘密布中走出属于我们的人生康庄大道,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浙江传奇。

【点评】
本文开篇不同凡响,一句“大美浙江,孕育着一个个传奇的浙江灵魂”紧扣作文所给话题材料,紧接着结合极具代表的“浙江温州人”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观点,即浙江人的精神实质是“既有脚踏实地的耐心,又有勇往直前的冲劲”。

第二段为典型的“承”。

先明确所持观点与作文材料之间的关系,再引用名言警句进一步论证浙商成功离不开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这一段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四自然段为“转”。

在这一部分,考生进一点拓展思路进行分析论证。

第三段从经济、教育等方面来阐释浙江在新时期以“无畏的尝试的姿态出现”,“不断地进行着突破和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又正是“脚踏实地”精神在新时代谱写的新篇章。

在第四自然段,考生又从反面进一步明确脚踏实地与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成功道路上的巨大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又紧紧结合所给材料,表明了新时期浙江学子所肩负的使命,既照应了题目、开头,又深化了主题。

品浙江文化,行浙江精神
缓缓回顾历史车辙,我们见过黄宗羲发出“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呼唤,我们望见了志摩投在扛河上的一汪柔情,亦体会到“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木心先生的达观与悲悯。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钟灵毓秀,才辈迭出。

作为新时代的浙江学子,亦需细细体味这浙江文化,创新传承,行浙江精神!
何为浙江文化?那是绵延于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种意识,一种渗透于心灵的共识。

何为浙江精神?那是勇立潮头的一份勇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一份担当。

文化与精神相辅相成,息息相关。

浙江文化滋养,培育了浙江精神。

浙江面向海洋,从古至今都在接受开拓、创新、冒险的浸润。

如同木心先生,远赴异国,不畏艰难,在美国开始了他的“文学嘉年华”,将中国古典与西方文明巧妙结合,终成一代大家,成就独树一帜的浙江精神,木心仅是个例。

浙江的无数名人,甚至芸芸众生都将文化慢慢凝聚,创造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同时,浙江精神又反哺浙江文化,在新时期,新篇章为其添上耀眼一笔。

当马云成就阿里商业帝国时,浙江文化慢慢走向世界舞台;当G20在杭州成功开办,赢得各国喝彩时,浙江文化之根愈扎愈深;当浙江领跑新高考,承受各方压力时,浙江文化止向阳生成,凤凰涅槃。

试想,若没有社会共识的形成;若没有务实、踏实、创造的浙江精神的出现,浙江文化还能在众多文化,在纷杂的世界中脱颖而出吗?
故曰,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如孪生兄弟,结伴而行。

故曰,我们应在前进的道路上品浙江文化,行浙江精神。

丘吉尔曾言,“我们靠获得生存,靠给予生活。

”浙江创新包容的文化与精神如同少年这棵小树苗的成长养料,而当树苗长成苍天大树之际,亦需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眼泪与汗水,付出辛劳与勇气。

孔子周游列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意识。

在佛系精神,“丧文化”流行的今天,年轻人挣脱枷锁,拥抱自由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人们逃避责任,拒绝付出的理由。

我们即使当不了时代英雄,成为不了千古人,但亦能在这个时代为他人鼓掌,亦能积极融入这个大世界,亦能在小小天地之中承担责任,成就平凡人的浙江传奇,成就属于同路人的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与文化不仅给我们源源不断生命力,广阔的生活空间,亦教给我们责任担当意识。

人们说,慢慢走啊,欣赏啊。

那我们在温柔西子湖畔,磅礴钱江潮头,欣赏那浙江文化,在灵隐幽径处,在宝石山高峰,行浙江精神!
【点评】
习作在第一段紧紧结合所给材料中“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之语,又援引浙江名流之事迹,明确了浙江精神的精神内涵。

第二自然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浙江文化和浙江精神的内涵,是“开拓创新”与“勇立潮头的勇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一份担当”的有机融合。

既承上又起下,一石二鸟。

在“转”部分之中,考生旁征博引进行论证,有上文提及的木心、马云的事例,又引用了丘吉尔的名言,并列举了G20和孔子的事例。

对“丧文化”流行大行其道的佛系精神的抨击,使得习作更具现实意义。

结尾段整散结合,间接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语句,既使习作极富文采,又深化了主题。

附:201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