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个体现民生水平的重要数据。
储蓄率越高,家庭经济越健康,也意味着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那么,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率为33.9%,较2018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虽然储蓄率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国家的储蓄率,中国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
二、中国居民储蓄率形成的影响因素(一)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俭朴持家,勤俭节约”的传统,这种理念贯穿在很多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居民通过过度的储蓄,来保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传承和保值的习惯。
(二)政策因素中国的国家政策对居民储蓄率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储蓄存款利率高于消费信贷利率,这就促使了居民更多地选择储蓄而不是消费。
而近年来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居民储蓄率的形成。
(三)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收入增加,家庭储蓄率也有可能随之降低。
同时,收入的分配不平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高收入人群的储蓄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人群则倾向于享受财富保值,将更多的收入放在储蓄中。
(四)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另外一个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就促进了消费升级,提高了消费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三、中国居民储蓄率影响的负面因素(一)影响消费水平高储蓄率可能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果居民长期过度储蓄,那么就会形成消费不足的局面,也就是说,居民不愿意进行消费,进而使得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制约投资过高的储蓄率也会制约投资,这是因为储蓄资金可以用于生产,但有一部分储蓄资金只是闲置,使得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面临着投融资难的影响。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影响

辅修金融学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名:***学号: *********** 学院(系):文化与传播学院专业(方向):广告学指导教师:王苹老师2013年5月中文摘要近10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数次调整储蓄利率。
尽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节节攀升,每年以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高涨。
本文将会简要分析我国高存储率对于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如何提高消费能力以及降低储蓄率进行简单探究以及建议。
关键词:储蓄率利息消费能力:正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上世纪80 点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 %左右;90 年代末,上升到40 %以上;2006 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 % ,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 年年底,我国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 6 % ,其中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35.3 % ,政府消费占比为13. 3 % ,国民总储蓄率达到51.4 %。
如同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存一样,高储蓄也有其利弊之处。
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
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着。
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
我国储蓄的发展趋势

我国储蓄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储蓄水平一直较高,并且持续呈现增长趋势。
以下是我国储蓄的发展趋势:
1. 人均储蓄率持续上升:我国人均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过去10年更是保持在40%以上。
2. 银行储蓄仍然是主流:虽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理财、股票等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银行储蓄始终是中国大众保存财富、稳定收益的主要方式。
3. 储蓄利率走低:由于货币政策调控和利率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储蓄利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更多人开始关注理财投资等替代方式。
4. 金融知识的普及: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普及金融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储蓄持续保持着稳定增长,同时也在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外,更多的理财、投资产品将会涌现,同时也需要更多人掌握金融知识,有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国居民高储蓄成因及其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居民高储蓄成因及其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震荡上升,已经成为全球闻名的现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居民储蓄率为46%。
高储蓄的形成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制度设计、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当前国家政策呼吁居民加大消费力度的情况下,研究居民高储蓄的成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居民经济行为规律,制订更加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消费端供给能力以及开展居民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高储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高储蓄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的探究、高储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及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高储蓄问题的政策建议。
采用文献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与比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和数据,对居民高储蓄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度剖析。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结果:1.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量化分析;2.总结当前居民高储蓄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3.对居民高储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提出针对当前问题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对高储蓄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并分析了其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为制订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调研(2个月)本阶段主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收集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案例,以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成因及其影响。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和论证(2个月)本阶段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以及对高储蓄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撰写研究报告(1个月)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针对当前问题的建议。
五、参考文献1.黄亮,我国居民储蓄下行压力的建模和政策分析[J].中国金融政策评论,2017(1)。
我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探析

我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储蓄率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高储蓄率可以带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那么,我国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探析。
我国的高储蓄率与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密切相关。
由于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家庭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等需要而进行储蓄。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许多人还需要依靠自己的储蓄来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这也导致了高储蓄率的形成。
我国的高储蓄率也与家庭消费观念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有关。
中国的传统家庭消费观念十分注重未来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等方面,因此家庭会更倾向于进行储蓄。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储蓄获得的回报相对有限,因此人们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是进行消费或投资。
政府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高储蓄率。
我国曾实行过较低的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储蓄的动力。
而如今政府鼓励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储蓄率的压力,鼓励人们进行适度消费。
人口结构也是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们为了未来的养老问题而进行更多的储蓄。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而进行储蓄也成为一种常态。
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因素,包括国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家庭消费观念、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和人口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也在积极通过一系列政策来调整高储蓄率的问题,鼓励人们适度消费和增加投资,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高储蓄率问题也将逐渐得到缓解。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

在逐 渐发生变化 , 是全社会 中传统的消 费习俗 、 费心理仍 但 消 然主导着大 多数 人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交替决策。人们不愿意
“ 负债” 消费 或超 前消费 , 了结余首 先想 到的是存人银行 。再 有
储蓄的政策。特别是在通货膨胀 比较严重 , 货币明显贬值时 期 ,
国家主动 采取储蓄保值措施 ,使居民认识到长期储蓄能保值 , 并且乐于参加储蓄 。其次 , 传统的节俭 的消费观念仍起主要的 作 用。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大 幅提高 , 管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尽
这 种 影 响 在 经 济 发 展 程 度 不 同的 国 家 或 者 不 同的 阶段 是 有 差
【 关键 词 】储 蓄 率 消 费 率
一
经济增长
社会保险的心理预期减弱 , 因此全社会的 永久性收 入储蓄动机 大大增强 , 储蓄存款增加 。最后 , 我国投 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 渠道的缺乏造成被动储蓄 。中国的储蓄率从 19 9 0年的 3 . 增 9% 2
长至 2 1 年的 5 %,这其中除了我国所具有的储蓄传统外 , 00 0 投 资渠道不够顺畅 , 资领域过于狭 窄 , 投 风险过高。 中国高储蓄率的 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是一个 中长期 问题 , 我
国 经 济 的发 展 产 生 了很 大 影 响 , 文 对 我 国高 储 蓄 率 的 现 状 及 本
其 原 因 通过 计 量 建模 的 方 法进 行 了分 析 , 后 根 据 模 型提 出 了 最 相 应 的对 策 建议 。
次,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程度低 , 且社会
保 障基 金的监督管理和服 务水平跟不上社会需求 , 使得居民对
16407 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与影响背景介绍储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的重要财务基础。
在中国,家庭储蓄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据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储蓄率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储蓄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对个人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高储蓄率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原因分析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许多人没有稳定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所以不得不把大量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中国人普遍认为储蓄是一种传统美德,对家庭和子孙后代负责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即使收入增加,也会选择将更多的资金储蓄起来,而不是增加消费支出。
此外,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非常高,而投资项目报酬率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储蓄率的上升。
影响分析尽管高储蓄率可以为个人和国家带来一定的保障,但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首先,高储蓄率会导致内需不足,影响经济增长。
以中国为例,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量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但同时也掩盖了中国内需的短板,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隐患。
其次,高储蓄率会导致投资项目的无收益或低收益,因此国家和企业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来支持运营和发展,例如,大量基础设施的赤字投资。
如何解决为了避免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所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中国需要制定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和孩子提供稳定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其次,中国需要改变储蓄成为美德的观念,鼓励人们增加消费支出,支持国家发展的企业,同时倡导教育居民投资管理、财务规划等消费理念。
最后,调整银行的存款利率,更公平的政策激励人们将资金引入到高回报的项目中。
结论总之,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不仅涉及到政府层面,还需要经过人们自身的努力。
通过改变消费观念,完善社会保障,鼓励人们参与投资领域等方式,将家庭储蓄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经济健康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的思考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年份1980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世界均储蓄率24.0 21.6 21.6 22.4 23.0 22.5 21.5 21.2 20.8 21.0 23.0 中国储蓄率(%)35.2 37.8 36.1 36.8 36.1 34.7 34.8 36.2 43.3 39.9 40.5
上面是笔者查的一份我国历年储蓄率数据,由上面的数据可看出自1985年到1995年,我国的储蓄率是上升的。
到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升高,甚至到了46%。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手里的钱也多了起来,但是我国的消费却没有以相应的幅度提高。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用于投资的钱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资产被人们存在银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储蓄率这么高?
第一: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有备无患。
我认为这个习惯是很好的,给自己及家人留条后路,现在他们老说学习美国人提前消费。
但是美国人没钱可以申请破产,可以由美国政府养着。
中国,谁养你?
第二:我国的低工资、低福利让大家赚点钱不容易,更是考虑到养老问题,谁也不敢乱花钱。
我国的福利水平相当于美国来说实在是低的可怜,希望我国能快快的完善我国的福利制度,并提高工资标准
来让我国百姓感受到我国的发展壮大。
否则,谁敢消费?
第三:我国百姓有三难。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家里孩子要上学,家里老人要看病,全家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是不是该换换了?让我们,让百姓拿什么消费?政府的民生投资敢不敢多点?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有些人辛辛苦苦赚点钱,又不舍得消费,而且又没有门路投资,这钱就只能存着了。
有很多钱的人安于现状,几辈子花不完的钱放银行也图个安心。
那么,我国过高的储蓄率又会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在一次采访中张健华说: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高储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都经历过高储蓄阶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也是日本工业化阶段,此间日本储蓄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直到工业化完成后储蓄率才逐渐下降。
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同样经历了高储蓄阶段,期间储蓄率一度接近40%的高位,而此时也正是韩国完成工业化、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高储蓄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满足了工业化、城市化阶段所需的大量投资需求,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了资金,同时避免了过于依赖海外融资渠道产生的波动性。
当然,储蓄率也不是越高越好。
过高的储蓄会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
我们不刻意追求高储蓄率,但是要利用当前储蓄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否则就会错过重要的历史机遇。
高储蓄率是一把双刃剑。
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是21世纪我国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更重要的是,在普通的老百姓眼里,存在银行的钱越多,证明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这是看的到的财富。
但是高储蓄率的负面效应也很明显。
我国现在的GDP全靠:投资、政府支出、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我国的消费在目前在GDP 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这在一个大国的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完善是需要改变的,在时不时的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的内需的拉动将为我国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这也许是很多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同时,我国的高储蓄率导致民间资本被聚集在银行,再被借贷给投资者而形成的高投资率也是当前炒房炒地及炒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这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诱因。
还有由于高投资带来的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造成的产能过剩相对增加了待岗人员和失业率,以及高投资带来的产能又不能被国内消费吸纳带来的贸易顺差所造成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