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3)措施 ①在中央设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其职能是管理蒙古、新疆、西 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施行“改土归流”。 (4)历史作用 ①近代中国的版图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 ②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4.平定三藩之乱:三藩是指平西王(云南)吴三桂、平南王(广东)尚可喜、 靖南王(福建)耿精忠. 1673年康熙帝决定撤三藩。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 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国家大分裂,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中央集权制力量得到加强,提高了抗御外敌的能力。
【试题分析】 明朝初年,为加强皇权,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管六部。到 中后期,内阁权力上升,文官集团制约了皇权。为加强皇权,皇帝开始用宦 官集团来制约文官集团。材料中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逐 渐制度化正是这种斗争的表现,故A项正确;宦官的权力全都来自于皇帝,他 们只不过是皇帝跟大臣争权的工具而已,故B、D两项错误;到明朝中后期, 内阁权力上升,议政功能并未丧失,故C项错误。 答案:A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特点、 影响。 2.备考策略:(1)明代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将 学习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机构的权力和发挥的作 用上,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可以用“权力范 围无限大,决策权力无限小”来理解明代内阁和 清代军机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两者不过是君主 专制强化的工具。(2)关注地理、建筑等与古代 政治制度的关系。(3)注意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 如明、英的内阁等。
4.地方行政制度:朱元璋认为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碍于皇 权的集中。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管民政、财政;按察司,掌刑 法;都指挥司,掌军事。三者合为三司,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三者各司 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 5.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 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6.迁都北京:1421,明成祖(永乐帝)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历史覆盖了那么多年,以至于历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
而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于高中生来说,它也是高考中的一个主要考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地探讨关于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
首先,就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而言,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因为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非常长,暨明朝(1368年至1644年)和清朝(1644年至1911年)延续了近五百年。
而在这段时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国家的状况,而且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熟悉明清时期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非常必要。
在探讨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明朝和清朝的起源。
明朝建于1368年,是为了推翻元朝而设立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王朝),并在洪武皇帝的统治下取得胜利。
这朝代的统治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技术上的变化,包括将纺织技术引入国内、建造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等。
而在清朝,它的统治者也是为了打败前朝而天下太平而建立的。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中另一次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变革。
清朝时期,汉族逐渐向内迁移,内政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现代化的变革,如的孔子学院、铁路、邮局、造纸术和自来水等。
明清时期的核心考点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例如,朝廷系统、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非常重要。
明朝时期,它的朝廷包括六个部门和三个公署。
社会经济:明清时期是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和经济繁荣的时期。
当时经济活动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
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中,了解明清时期的农村经济、地主阶级、农民、商业和贸易等方面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文化教育:在明清时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期间,出现了很多的教育机构和学术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结构专题线索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自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过程。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儒家思想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这一思想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线索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科技成就辉煌,农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成就突出,四大发明更是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的成功转型。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线索三 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融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突出,源远流长,学校、书籍、图书馆等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间、中外之间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圈形成和扩大。
考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时期 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学,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西汉时期(改造和正统)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隋唐时期(挑战与危机)佛、道、儒三教并存,玄学盛行,儒学危机,儒家学者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王守仁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2.传统文化优秀内涵内涵表现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孔子提出“仁”;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明清年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个封建年代,那么⼤家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呢,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希望能帮助到⼤家! ⼀、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衰。
1、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传教⼠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民进⾏反侵略⽃争,有⼒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明太祖设⽴殿阁⼤学⼠(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渊阁设⽴内阁,⼤学⼠开始参与军国⼤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帮助皇帝起草对⼤⾂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朱笔批⽰、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后,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会议来处理。
(2)设⽴: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考点:清朝京剧
B
阶段特征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
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
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
权力、评价
中
央
地 方
2、经济
洪武后期(1391)在三 司之上设置阶巡段抚特征一职, 节制三司,总览地方大 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出现风力水车。
阶段特征
注意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 影响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阶段特征
3、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1、中国科技的特点;中外对阶比段特。征 2、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 3、中国古代科技无法促进社会
B
考点:明朝地方体制
阶段特征
2.[2016·全国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
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转型的原因。
明清小说反映 商品经济发展 和市民阶层的
社会生活
阶段特征
1.[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农政全书》
( 二
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
建 北京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
筑
的皇家建筑群。
中中考真考题真演题练
(2022·吉林长春)明朝某部著作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地记
录了纺织、冶铸等生产过程,在当时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是( )
努尔哈赤
落实课标
考点5.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
边疆的巩固。认识台作湾、用西藏:、使新疆统是一中国多不可民分族割的国一家部分得。 到巩固和发展
康熙时期, 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西北
西南 顺治时期, 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时期,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雍正时, 设置驻藏大臣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 为重要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思想,使应试的人成 度;唐玄宗力求以才学选官。 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明清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明清时期日益僵化,禁锢思想,忽视实用性学 问,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设立军机处
废丞相
分化事权
三省六部制
“推恩令” 三公九卿制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秦
汉
唐
宋
明
清
考点1.1:明朝建立与君主专制的加强
落实课标
明 领域
措施
朝
加 强 思想 专 文化
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只许在 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发挥 自己的见解,文体限于八股文
复习大串讲03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大串讲(部编版)

结果
共同 影响
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和人
民的负担,被迫停止
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都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交流。
(2)都得益于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航海家都具有冒险精神,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5:清朝的建立
时间 后
人物 金
民族
1616年 努尔哈赤 女真
230年 1294年 1662年 1684年 1885年
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等一万多人到达台湾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郑成功—“开 台圣王”
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7:明清经济的发展
明 农业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新航路开辟
时空线索
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 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大起义 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发展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 家。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统治者仍旧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 流。吏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人口增长使人均可耕地面积减少。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内部 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中国封建社会到1840年鸦 片战争爆发后逐步解体。
明成祖
基础 元大都
区分-秦 长城
防御匈奴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北京城 构成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核心 宫城,也称紫禁城 特点 平面呈“凸”字形;中轴线纵贯南北,左右对称。
停滞的明清

名 师 微 课 堂
课 时 作 业
第9页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知 识 方 法 结 构 重 难 点 透 析
示例: 太和殿高大雄伟, 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 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 唐宁街 10 号平实素朴, 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了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 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考向一 明清时期的政治
知 识 方 法 结 构 重 难 点 透 析
【自主回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措施
丞相 ,皇帝 1.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措施:明太祖废除_______ 明太祖 设殿阁大学士协理奏章;_______ 明成祖 亲自决断军国大事;_______
名 师 微 课 堂
课 时 作 业
第6页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历史
考向三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知 识 方 法 结 构 重 难 点 透 析
【自主回顾】
理学 仍占据主流地位。 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_______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儒家思想遭受批 判,出现了反封建的 _____________ ,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个性 民主思想 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并进一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名 师 微 课 堂
课 时 作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2、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 (3)思想主张: ①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②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③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 (4)影响: ①进步性: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 求,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启蒙思想; ②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 仍属于传统儒学范畴,不占统治地位。
C
)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 (1)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 (2)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被誉为“东 方药物巨典”。 2、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 (1)明清时期的文学(小说) ①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扩大。 ②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
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
括为
A.天人合一
C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当堂检测:
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当堂检测:
1、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
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 这表明
各由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B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当堂检测: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
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
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
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C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当堂检测:
4、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C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当堂检测:
2、《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 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C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当堂检测:
3、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2、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 (2)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文人画) ①特点: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 神韵意趣。 ②代表作: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 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明清时期的京剧艺术(国粹) ①概念:徽剧、汉剧等相互融合,同时兼收其 它曲调和唱腔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新剧种。 ②发展历程: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 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五阶段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 (公元1368年——1840年)
考点三: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科技成就; (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字成就; (4)识点1: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当堂检测:
2、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
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
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B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当堂检测: 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 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 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 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 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1、宋明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 (1)程朱理学是官方正统思想; (2)陆王心学逐渐走向成熟,影响广泛,重建 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2、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发展。 (1)原因: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统 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原因);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③思想上: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