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作业
1. 联系家乡的实际情况,说明所在地区聚落 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原因。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2. 围楼是分布 在闽东南山区的 一种聚落,请收 集有关围楼的资 料,说明其分布 的特点并简析原 因。
制作群
刘 金 李琼婵 陈敏玲 廖丽鹏 林 彦
蔡信涛 叶 青 沙少芳 姚丹虹
翁信聪 柳 斌 吴夏雯 潘齐云
►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生产设施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生活设施
(一)聚落的概念及分类
3. 聚落的分类: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乡村 ►城市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乡村
城市
人口
规模 联系
农业人口
较小
非农业人口
较大
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案例1 半坡原始村落
窑址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公共墓地 壕沟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课堂测验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3. 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中最主要 的影响因素是( C )
A.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B.气候条件恶劣 C.地块小,耕作距离远而不便 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课堂测验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4. 我国北方与南方相比( B
居民点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河流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示意
活动:
1)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该地形有什么特点? 2) 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 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案例2 平原和山区 聚落的差异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详细描述
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自然环境恶 劣,因此聚落分布较为分散,规模相 对较小。交通线路通常沿山谷或山脊 延伸,以降低修建难度和成本。
平原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
详细描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分布相对集中,规模较大。交通线路通常呈网格状分布 ,以实现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
水文条件还对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建设成本产生影响。例如,在河流上架设桥梁或 隧道需要考虑到河流水位、流速、河床地质等因素,因此建设成本较高。此外, 水库的建设也会对周围地区的交通线路分布产生影响。
气候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特 征。气候条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和交 通出行的需求上。例如,在寒冷地区 需要考虑到冬季封路、雪崩等风险, 而在炎热地区需要考虑到道路热浪、 沙漠地带行车困难等问题。
VS
气候条件还对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方 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落和交通线 路的分布。例如,在干旱地区需要合 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而在 湿润地区则需要防止水患灾害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
04
实际案例分析
山地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受山地地形限制,聚落和交通线路分 布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
河谷与聚落分布
总结词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交通受限,聚落分布多呈带状。
详细描述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河流流经形成的水系对聚落分布有一定影响。因此,河谷地 区的聚落分布多呈带状或沿河谷地带分布,规模较小。
02
地理地形与交通线路分布
山地与交通线路分布
01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地理 最后一读 班级 姓名8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带),呈带状; ——有利条件:地势较低(平坦),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

(2)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3)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分布,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 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2.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通常优先建造 ,其次才是铁路; 在山岳地区通常选线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地带;在山岳地区选线往往迂回前进,呈“ ”字形,弯曲程度大于平原地区;五.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冷暖交替) 2.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及影响:(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 趋势;(2)主要人为原因:① ;② ;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①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因 上升将被迫举国迁移。

试分析其原因。

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不利:干旱加重,作物减产; 不同地区:低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③对水分(水循环)的影响:——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 ;(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4)主要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对策有:②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途径:;采用固碳技术等; ③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六.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2.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利用方式 ,利用率越来越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疑难辨析】聚落仅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吗?提示不是。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考点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例1】(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图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答案(1)C (2)A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3.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活动: 对比上面两图,分析我国地势与交通线路密度的 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海拔
范围
主要地 形
经济发 展
人口分 城市 交通线 布 分布 路密度
第一 阶梯
第二 阶梯 第三 阶梯
4千米以上
青藏高原
高原
水平低 发展慢
稀疏
稀 疏

1千米—2 千米
青藏高原 至大兴安 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山
乡村
聚落的分类
乡村 城市
人口主体性质 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规模大小
较小 较大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 布、规模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半坡村落居民点布局在河谷阶地上,该地形具有 什么特征?半坡人为什么将村落建立在这样的地 形上? A 地势较高且平坦 既接近水源, 便于灌溉,又不会 被洪水淹没,同时 河流有防御作用。
(2)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批城市,多数位于 A.河流上游地区 B.热带丛林地区 C.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D.沙漠中的绿洲 (3)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些地区基本都分布于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适于发展农业和人类居住;都位于河流冲击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河流的作 用为当时古文明国家的农业提供灌溉用水,河流还 起到运输的作用。
水平 高原、 较低、 较密 盆地 发展 较慢
密集
较密
较大
5百米以下
大兴安岭 水平高 -太行山- 平原、 发展快 巫山-雪 丘陵 峰山以东
密集 最 大
根据表格分析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 线路密度的关系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 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 因为第三阶梯海拔低,各类交通线路多,线路密 度也最大。 • 第二阶梯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 区,交通线路明显比第三阶梯地区低。 • 第一阶梯由青藏高原组成,平均海拔4km以上, 且是谷岭并存的高寒区,因此线路最稀疏。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答案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3(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

(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大多分布在盆地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

[温馨提示]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育在平原上。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深刻)、气候、水文.(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形态分布形,线路曲折工程较低较高造价(3)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4)科技因素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温馨提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交通线建设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但自然因素不能忽略,科技是保障.错误!错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情景导入先思考-——————兰州,地处黄河上游,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的城市形态为什么呈带状?提示:兰州处于黄河谷地中,受南北山地的限制,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 核心要点掌握好—————-—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方法技巧很重要-——————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方法1.主导因素分析法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

第五章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基础梳理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一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华北某地❶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基础梳理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图中❻(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基础梳理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3.下图为台湾岛地图。
读图,据图归纳台湾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基础梳理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解析:图示台湾铁路线沿海分布,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答案:分布特点:在台湾岛的边缘(或沿海分布),呈环形分布。 形成原因:台湾岛中部多山地(或地形以山地为主),修建难度大,岛屿边缘地势平 坦,易于施工;城市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运输需求大。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特别提示 交通线路选线要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 素;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
基础梳理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1.山区的聚落分布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完成1~2题。
基础梳理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1.两河流流经地区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 )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03
案例分析
山区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聚落分布特点
山区地势起伏大,聚落多位于山谷地带,沿河流 或山脊呈条带状分布。
交通线路分布特征
受地形限制,交通线路多呈带状或树枝状分布, 以适应地势变化,连接不同聚落。
影响
山区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聚落 规模较小,交通不便,但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
平原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为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提供 参考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水网地区
交通线路较为密集,主要沿着河流和湖泊发展。由于水网 密布,交通线路的布局相对较为复杂,以桥梁和水上交通 为主。
气候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寒冷地区
冬季漫长且寒冷,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抵御寒冷 ,一些地区的交通线路采用了地下方式或者特殊的保温技术。
热带地区
气候炎热多雨,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高温 和降水,一些地区的交通线路采用了高架方式或者特别的排水系统。
河流流域
聚落分布沿河流两岸较为 密集,交通线路也相对较 为稠密。
气候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温暖湿润地区
聚落分布较为密集,且规模较大 ,交通线路相对较为稠密。
寒冷干燥地区
聚落分布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 ,交通线路相对较为稀疏。
自然资源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资源丰富地区
聚落分布较为密集,且规模较大,交 通线路相对较为稠密。
度较短。
平原、盆地等平坦地形地区的聚 落规模较大,交通线路密集且长 度较长。
03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密切相关。
04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聚落?房屋的集合体、道路、广场、公园等 2. 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乡村 城市
人口主体 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规模大小 较小 较大
形成早晚 较早 较晚
影响古代聚落布局的因素:
半坡原始村落
既接近水源,便 于灌溉,又不会被 读P88图4-1、4-2及“半坡村落”材料
洪水淹没,同时河 流有防御作用窑。址
为 什 么 巴 西 的 大 城 市 主 要 分 布

丽江古城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下问题: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 件?
(1)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 上,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所以夏无酷暑,又因为纬度较 低和地形的阻隔,受冬季风的 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
社会经济 因素
交通 政治、军事


形态

规模

二、自然环境要素对交通线的影响 ------以地形为例
读上图(P91图4-8、4-9)探究: 1.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 度?
2. 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 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 最小。
A
B
地形对大城市的分布的影响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小;且耕地广而集 中;平原区交通联系方便。因而聚落分布相对密集, 规模大。
结论:平原是城市的理想发源地
结论:地形通过影响气候进而影响城
市的分布
城市集中地
大在
城 市 的 分 布 ?
,
高 原 上 而 亚 马 孙 平 原 上 却 很 少 有
公共墓地
壕沟
居民点
河流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示意
1) 半河坡谷村阶落地布局上在什么地形之上?该地形有什么特点?
2) 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聚落有什么差别?
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对聚落限制大,聚落分布相对 分散,多沿山谷伸展成条带状。----上右图
▲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 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
梯地区低;
西部山地高原 东部四川盆地
思考:
四川省大 致可分为 哪两个地 形区? 地形有何 特点?
东部四川盆地
思考: 盆地中部平原地 区交通线路密度 和形态特点?
交通线路密且呈网状分布
规间模盆、地形或态谷等地方,面相考对虑稀)疏,规模小;平原地区的聚落相
对2密. 试集从,地规模形较角大度,分多析呈两团种聚型聚、落棋形盘成式的布主局要。原因。
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 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 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小, 且分散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 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 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利于交通线布局, 加上这里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 多,线路密度也最大;
▲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 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交通建设难度大,投资大,且人口稀少,经济落 后,因而为我国交通线路最为稀疏的地区
山中前下部冲。积此扇处、地
洪形积较为扇平的坦中,下土 部壤。肥沃,水源条 多件农发沿好牧达城,业。交镇人生通、口产线乡集相分村中对, 布呈条带状
课堂总结:3. 不同地区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地区
分布特点
原因分析
半坡村落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北方平原区
河谷阶梯上
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的绿 洲上
多分布在地势较低河谷地 区 多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 盆地
发展的关系
公路呈 线路尽量沿山间 “之” 盆地、河谷或等 字形分 高线修筑 布
学法指导 图示法解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因为工程技术难度较低, 造价较低
北方平原多,地形对聚落限制小,聚落分布集中,向四 周伸展成团聚状、棋盘式。----上左图
小结:我国南北方聚落对比
比较项目 地形
北方地区 平原面积广大
南方地区 多丘陵山地,平原面积小
聚落规模 聚居人口 聚落形态
较大
较多
集中,沿四周伸展 成团聚状、棋盘式
较小
较少 相对分散(沿山谷伸展成条 带状)
读下图(P89图4-3、4-4),探究: 1. 图A、B,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的 聚1、落A?是简山要区说聚落明,它B是们平的原主聚要落差。山异区。的(聚提落示多:从位分于布山、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 盘式,人口较多
接近水源,避开洪水,利于农耕
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 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 发达
河谷地势低,热量相对较好,且近 水源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山间盆地地势 相对地平,联系方便 北方平原多,地形对聚落限制小, 聚落分布集中,向四周伸展成团聚状、 棋盘式
南方低山丘
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对聚落限制
陵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 大,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多沿山谷
分散,人口较少
伸展成条带状。
你认为除地形外,还有哪些因素还影响聚落 分布?请举例说明
耶路撒冷
克拉玛依城的夜景
日本科学城—— 筑波
课堂总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河流


自然资源
因 素
看图思考:山区公路形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呈现这 种形态? 大致沿等高线(或河谷)延伸 利------线路平稳,行车安全 弊------线路长,建设成本高
山区公路形态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 形态 平原
山岳 地区
走向 平直 弯曲
密度 大 小
形态 分布
避开沼泽;尽量少
网状 占好地,处理好农 分布 田水利设施和城镇
(2)地处山间小盆地,且地势较 高,西北俩面依山,东南开阔 便于夏季风的进入。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本地区绿洲分布什么地方?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
生活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分析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
系?
2村 木1中在大、、分 盆,盆多绿在城地位布 地洲塔镇的于在 绿主里、边山要塔 洲木缘前乡分盆里 边冲,布且地 缘积,扇且、大洪多积位扇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