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合集下载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重点知识一、马铃薯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地区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d,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年降水量为50~1000mm。

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收获。

本区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

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宜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

本区拥有“中国马玲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马玲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芽条生长期,此期进行主茎的第一段生长。

◆幼苗期(团棵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从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片叶展到第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称团颗,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块茎形成期(发棵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到第十二片叶或第16片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絮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生侧枝,晚熟品种于第二花絮开花并从花絮下发生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从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的干物质量达到平衡时,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关于土豆的基本知识

关于土豆的基本知识

关于土豆的基本知识土豆,是一种主要食用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膳食来源之一。

土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特别是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蔬菜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豆的基本知识,包括土豆的形态特征、栽培方法、营养价值等方面。

一、形态特征土豆的植株为草本植物,高度一般在50-100厘米左右。

土豆的叶子呈掌状复叶,叶柄长而粗,叶子大而宽,叶子的边缘呈波浪形。

土豆的花朵较小,颜色较淡,通常为白色、淡紫色或淡红色。

土豆的果实为蒴果,果实内含有许多种子。

二、栽培方法土豆是一种耐寒、喜温的作物,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

土豆的种植一般在春季进行,一般需要进行深翻土壤,以便土壤松软透气。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种植时需要将种子埋在土壤中,一般埋深在10-15厘米左右。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浇水和除草。

三、营养价值土豆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其中,淀粉是土豆最主要的营养成分,占总重量的60-80%。

此外,土豆还富含钾、镁、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和维生素B6等维生素成分。

适量食用土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四、食用方法土豆可以煮、炒、烤、蒸等多种方式进行烹饪,常见的食用方式包括土豆泥、炸土豆条、土豆焖饭等。

在烹饪过程中,可以将土豆与其他蔬菜、肉类等食材搭配使用,以提高口感和营养价值。

土豆是一种重要的膳食来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食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土豆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播种面积 (千公顷) 5205.1 574.7 645.5 681.1 493.1 645.8 239.9 336.3 85.9 191.5 275.9 155 221.9 87.35% 总产量 (万吨) 8153.5 1178 926 836.5 764.5 707 616.5 560.5 362.5 308 304.5 225 212.5 85.87%
6.2
2.0 3.0 0.5 7.5 6.0 24.0 17.0
5.3
48
260
4.1
9. 04
0 0 0.60 0.65 0 2.0 1.8
0.44
0.13
1.8
79
0 0 0 0 0 0 0
5.0 5.5 7.0 6.5 10.5 25.0 25.0
70 190 105 110 50 1835 1200
(三)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和其他粮食营养成分含量比较表
(每500克的含量)
矿 物 质 (mg) 品 名 蛋白 质 (g) 脂肪 (g) 糖类 (g) 热量 (g) 粗纤 维 (g) 胡 萝 卜 素 (A) 维 生 素 (mg) 硫 胺 素 (B1) 核 黄 素 (B2) 尼 克 酸 抗 坏 血 酸 (C)
(二)马铃薯的基本资料
地 位: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 产销量: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中,排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居 第4位。 种植国家:全世界主要种植国家148个。 种植面积:世界总面积1840万公顷。 主要国家:栽培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面积较大的有中国、俄 罗斯、波兰、美国等。 总产单产:世界总产量3亿吨左右,单产16t/公顷(发达国家单产 已达30-50t/公顷)。中国产量已超过8000万吨,平均 单产约1t。 消 费 量:世界人均年消费60-80kg,其中,欧美75kg,中国 30kg,主要作为蔬菜。

马铃薯基础知识

马铃薯基础知识

马铃薯基础知识一、概况马铃薯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

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高山区,在公元450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到欧洲,传到我国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

目前马铃薯已发展为世界主要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占第五位。

马铃薯块茎营养价值高,不仅含淀粉、糖类、蛋白质,还有人体不可缺少的8种氨基酸和铁、磷、钾、钙等无机盐类。

粮菜兼用,吃法多样,早成为西方人每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

他们把土豆没成为“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丰收之神”、珍贵植物等,爱尔兰人认为“婚姻与马铃薯至高无上”。

一的国家每人每年直接消耗土豆80-100公斤。

不仅如此,马铃薯也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支撑点。

有名的科学家预言“随着21世纪人口的增加,耕地的衰减,人类食物将趋于危机。

而马铃薯却一较大的潜力,其单位面积产出的干物质最多。

营养丰富,不仅能成为21世纪人类的健康食品,还将在解决人来食物危机中占重要地位。

从而可以看出发展马铃薯不仅有当前的重要经济意义,还有着长远战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1世纪90年代种植面积4500万亩。

近年由于国外土豆加工及土豆为主的快餐企业涌入我国,加上中国人膳食结构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以及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土豆又列为“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品种,因此,国内马铃薯需求量日趋增大,从而促进了马铃薯市场的兴旺,极大的带动了马铃薯生产。

因而,全国种植面积不断上升,到目前已达到6000余万亩。

全国平均产量水平也由90年代的769.8公斤/亩,上升到1060公斤/亩。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差的还很远。

欧洲的荷兰全国平均产量世界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2768.9公斤/亩。

美洲的美国全国平均产量为2144公斤/亩。

看来我们的增产潜力还是很大的。

二、马铃薯的形态特征马铃薯的形态特征直接关系到它的经济性,了解它的形态特征,在栽培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实施农艺措施。

马铃薯生物学基础优秀文档

马铃薯生物学基础优秀文档
逐步长出复叶,复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四)花
马铃薯为自花授 粉作物,花序为 分枝型的聚伞花 序。 地下茎:是主茎的地下茎节。
生长中心为芽条和根系。 马铃薯是喜冷凉作物,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17~21 oC最为适宜。 A、低温促进结薯,高温抑制结薯 态茎。 (1)块茎的萌发与出苗 马铃薯果实为浆果,每个果实中有100~300粒种子,种子千粒重 马铃薯的光饱和点为30000~40000lx,光强度高块茎形成早。 马铃薯的光饱和点为30000~40000lx,光强度高块茎形成早。 地下茎:是主茎的地下茎节。 无性繁殖的有地下茎、地上茎、 马铃薯用种子繁殖的为直根系,用块茎繁殖的为须根系。
(二)块茎的形成、生长与休眠
1、马铃薯块茎的形成 马铃薯块茎是由于匍匐茎茎尖细胞的分裂及膨大形成的。
马铃薯是喜冷凉作物,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17~21 oC最为适宜。 态茎。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草本植物。 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序为分枝型的聚伞花序。 地下茎:是主茎的地下茎节。 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序为分枝型的聚伞花序。 (5)淀粉积累与成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萎) 马铃薯是喜冷凉作物,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17~21 oC最为适宜。 生长中心为芽条和根系。 刚收获的块茎即使放置于最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称为块茎的休眠。 马铃薯的光饱和点为30000~40000lx,光强度高块茎形成早。 B、细胞分离素能促进块茎的膨大 (3)块茎形成与茎叶生长(孕蕾至开花初期) 匍匐茎:是主茎地下节腋芽伸长形 刚收获的块茎即使放置于最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称为块茎的休眠。 马铃薯是喜冷凉作物,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17~21 oC最为适宜。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草本植物。
马铃薯生物学基础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一、马铃薯基本介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落叶灌木,
属于茄科马铃薯属植物,植株高达60厘米,具有较强的耐寒和耐旱能力,性喜温暖干燥的气候,如秋季、冬季和春季可采种,以应季和晚熟种植品
种为主,营养价值较高,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用蔬菜。

二、营养价值
马铃薯营养丰富,具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
营养成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多糖(淀粉)、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和木质素组成,可以提供身体能量,蛋白质可提供人体必需的氨
基酸,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可以
促进人体免疫力的生长发育,矿物质主要为钾、镁、钙、磷、铁、锌和铜等,营养价值极高。

三、遗传育种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获得更优质的马铃薯,这一育种方法可以根据植物
的营养、品质、抗病性、耐逆性等来进行改良,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马铃薯淀粉基础知识

马铃薯淀粉基础知识

马铃薯淀粉基础知识一、马铃薯组分㈠马铃薯块茎的形态结构按球基体积百分比计算,外皮层约占8.5%,内皮层和维管束环占38.29%,外髓约占37.26%,内髓约占15.95%。

1-顶端 2-芽眉 3-芽眼 4-皮孔 5-基部 6-周皮 7-皮层8-维管束环 9-髓部 10-环髓区㈡马铃薯营养成份表(500克马铃薯)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无机盐Vc含量119.32g 8.2g 3g 5.12g 5.15g 76.68mg 营养成分胡萝卜素VB1 尼克酸VB2 钙磷铁含量0.512mg 0.426mg 1.75mg 0.126mg 46.6 mg 252.14mg 38.6 mg 1.碳水化合物(1)淀粉淀粉是马铃薯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约占薯重的10~26%。

(2)糖马铃薯中的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还含有糖的磷酸酯等衍生物,含量为干重的0-10%。

(3)其它碳水化合物非淀粉多糖占马铃薯块茎的0.2%~3.0%,主要为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2.蛋白质类物质:酶、蛋白质3.有机酸马铃薯块茎细胞的胞液里含有多种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

4.矿物质马铃薯块茎中的矿物质约占干物质重量的2.12%~7.48%,平均为4.36%.其中以钾为最多,约占矿物质总量的2/3;磷次之, 约占矿物质总量的1/10。

5.抗营养因子和毒素A.糖苷生物碱: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混合物,又名龙葵素、龙葵苷。

B.蛋白酶抑制剂6.酚类化合物马铃薯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绿原酸。

酚类化合物与作物的抗病能力具有相关性。

二、马铃薯淀粉基础理论知识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是由葡萄糖经缩合、脱水而组成的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 ,它以颗粒状态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籽粒、块茎、根中。

㈠淀粉颗粒的形态及大小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是透明的,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不同植物的淀粉颗粒其形状、大小也有所不同。

马铃薯栽培技术指导

马铃薯栽培技术指导
02
马铃薯在16世纪被引入中国,并 在中国广泛种植,成为我国主要 的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分类和品种
根据用途和特点,马铃薯主要分为以下 几类
在我国,常见的马铃薯品种有:克新1号 、克新2号、坝薯10号、米拉等。
兼用型马铃薯:既可用于食用,也可用 于加工,要求产量适中。
菜用型马铃薯:主要用于炒菜、做汤等 ,要求薯块大、产量高。
失败案例1
某企业在种植马铃薯时,由于缺乏技术 指导和经验,使用了不合适的肥料和浇 水过多,导致马铃薯根部腐烂,最终影 响了产量。
VS
失败案例2
某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忽视了病虫害的 防治,导致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严 重的病虫害侵袭,收成大幅减少。
经验分享和总结
经验分享1
在种植马铃薯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地、施肥、翻耕等。
间管理等。
03
马铃薯甲虫
这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啃食马铃薯的叶片和块茎,导致马铃薯减产和
质量下降。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杀虫剂、加强田间管理等。
收获和贮藏
收获时间
当马铃薯叶片开始变黄时,就可以考虑收获了。在收获前需要准备好收获工具和贮藏设备 。
收获方法
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收获。人工收获时需要注意不要损伤马铃薯的表皮和块茎 ;机械收获时需要注意调整好机械的参数,以避免对马铃薯造成损伤。
马铃薯病毒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会影响马 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马铃薯蚜虫
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吸取马铃 薯汁液,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
量。
品种退化问题
品种单一
长时间种植同一品种的马铃薯可能会导致品种退化,产量下 降。
缺乏抗病性
长时间种植同一品种的马铃薯可能会导致品种抗病性下降, 容易感染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入门基础知识1.名称渊源2.历史起源传入中国传播世界3.马铃薯形态特征(1)根(2)茎(3)叶(4)花(5)果实与种子1.名称渊源根据科学考证,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地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

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

栽培品种为四倍体2n=48马铃薯品种。

2.历史起源传入中国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约在1570年被西班牙人带回本国,而后传遍欧洲各地。

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朝末年)有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命,如北方的土豆、地蛋、山药、山药蛋等,南方的荷兰薯、洋芋、番芋、洋山芋等。

传播世界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

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3. 马铃薯形态特征马铃薯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经济性状是密不可分的。

一棵马铃薯是由根、茎(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块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

1.根马铃薯的根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同时还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不同繁殖材料所长出的根不一样。

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生的根,呈现须根状态,称为须根系;而用实生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生长的根,具有主根和侧根的区别,称之为直根系。

生产上主要是用无性繁殖生产,主要使用块茎种植,因此重点叙述一下须根系。

须根系分为两类。

一类由初生长芽的基部靠近种薯处,在3~4节上密集长出的不定根,叫做芽眼根。

它们生长的早,分枝能力强,是马铃薯的主题根系。

虽然是先出芽后生根,但是根比芽长得快,在薯苗出土前就能形成大量的根系,靠这些根的根毛吸收养分和水分。

另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中上部节上长出的不定根,叫做匍匐根。

马铃薯的根系是白色的,老化时变为浅褐色。

大量根系斜着向下,大部分在30厘米左右的表层。

一般早熟品种的根系比晚熟品种的根系长势弱,数量少,入土浅。

马铃薯根系的多少和强弱,直接关系着植株是否生长得健壮繁茂,对块茎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根系生长状况如何,除不同品种不一样外,栽培条件是决定的关键。

土地条件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翻得深耙得细(粉垄耕地方法可以高产),通气透气好,墒情及地温适宜,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加强管理,配合深种深培土,及时中耕松土,增施磷肥等措施,也都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尤其是对匍匐根的形成和生长特别有利。

2.茎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和不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等4种。

(1)地上茎马铃薯地上茎的作用,一是支撑植株上的分枝和叶片;更重要的是把根系吸收来的无机营养物质和水分运送至叶片里,再把叶片光合作用制造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到块茎中。

从地面向上的主干和分枝,统称为地上茎。

它是由种薯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成的枝条。

其高度一般是3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地上茎比晚熟品种的地上茎矮。

在栽培品种中,一般地上茎都是直立型,很少见到匍匐型,只是在生长后期,因茎秆长高而会出现蔓状倾倒。

茎上节间明显,但节间长短与品种、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及光照有关。

茎的颜色为绿色,也有的品种在绿色中带有紫色和褐色。

(2)地下茎地下茎是种薯发芽生长的枝条埋在土里的部分,下部白色,靠近地表出稍有绿色或者褐色,老化时多变为褐色。

它的身上着生根系(芽眼根和匍匐根)、匍匐茎和块茎。

地下茎节间非常短,一般有6~8个节,在节上长有匍匐根和匍匐茎。

地下茎长度因播种深度和生长期培土厚度的不同而有不同。

一般10厘米左右。

如果播种深度和培土厚度增加,地下茎的长度也随着增加。

(3)匍匐茎马铃薯的匍匐茎是生长块茎的地方,它的尖端膨大就长成了块茎。

叶子制造的有机物质通过匍匐茎输送到块茎里,可以把匍匐茎比喻成胎儿的脐带。

匍匐茎是由地下茎的节上腋芽长成的,实际上是茎在土壤里的分枝,所以也有人管它叫匍匐枝。

一般是白色,在地下土壤表层水平方向生长。

早熟品种当幼苗长到5~7片叶时,晚熟品种当幼苗长到8~10片叶时,地下茎节就开始生长匍匐茎了。

匍匐茎的长度一般为3~10厘米。

匍匐茎短的结薯集中,过长的结薯分散。

它的长短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的匍匐茎短于晚熟品种的匍匐茎。

一般1个主茎上能长出4~8个匍匐茎。

如果种的浅,坑太小,培土薄,或者土壤湿度大,它就会露出地面,长出叶片,变成普通分枝,农民把这种现象叫做“串箭”。

出现这种现象就会减少结薯个数,影响产量。

因此,深种深培土能保证地下茎的长度和节数,为匍匐茎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长出足够数量的匍匐茎,以增加有效块茎的数量。

(4)块茎马铃薯的块茎就是通常所说的薯块。

它是马铃薯的营养器官,叶片所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绝大部分都储藏在块茎里。

它是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我们种植马铃薯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收获高产量的块茎。

同时块茎又能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所以人们在生产上使用块茎作为播种材料,把用作播种的块茎叫做种薯。

这是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用种子播种大不相同的地方。

马铃薯的块茎,是由匍匐茎尖端膨大形成的一个短缩而肥大的变态茎,具有地上茎的各种特征。

但是块茎没有叶绿体,表皮有白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黑色等不同颜色。

薯皮的颜色为白色黄色粉红红色紫色黑色皮里面是薯肉,营养物质就储存在这里,薯肉因品种不同而有白色、乳白色、浅黄、中黄、深黄、部分红、深红、部分紫、深紫色、黑色等不同颜色。

块茎薯肉颜色为:白色乳白色浅黄色中黄色深黄色部分红部分紫黑紫色红色块茎上有芽眼,相当于地上茎节上的腋芽,芽眼由芽眉和1个主芽及两个以上副芽组成,主芽和副芽在满足其生长条件时就萌发,长成新的植株。

芽眉是退化小叶残留的痕迹,不同品种的芽眉也不同。

芽眼的颜色有时和表皮相同,有的不同。

不同品种的芽眼,有深浅并凸凹的区别。

块茎形状不一,有圆形、短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长型和极长形等。

块茎有头尾之分,与匍匐茎连接的一头是尾部,也叫脐部;另一头是头部,也叫顶部。

顶部是匍匐茎的生长点部位,芽眼密集。

最顶部的一个芽眼较大,里面能长出的芽也较多,叫做顶芽。

顶芽萌发后,生的壮,长势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

块茎侧面芽眼中长出的芽叫侧芽,尾部的芽眼较稀,所长出的芽叫做尾芽,他们的长势都弱于顶芽。

块茎表皮有许多皮孔,这是与外界交换气体的,也就是呼吸的孔道,名叫气孔。

如果土壤疏松透气,干湿适宜,皮孔紧闭,所长块茎的表皮就光滑;如果土壤粘湿、板结,透气性差,所长块茎的皮孔就膨大并且突出,形成白色的小斑点。

这虽对质量没有影响,但为病菌的侵入开了方便之门。

块茎形状:圆形短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长形极长形3.叶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把根系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糖分、淀粉、蛋白质以及脂肪等),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通过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到块茎中储藏起来,供应根、茎、叶、花等生长时的利用。

所以叶子如同动物的胃一样,把摄取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

叶子是马铃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是形成产量的活跃部位。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使植株生长一定数量的叶片,以形成足够规模的有机物质的制造工厂,才能源源不断的制造出营养物质,保证块茎干物质的积累,使生产获得丰收。

马铃薯花色白色红紫色紫色蓝紫色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