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万福阁
清朝建筑雍和宫赏析

清朝建筑雍和宫赏析清代建筑特点清代建筑常见到的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
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清代建筑技术受木材资源日渐匮乏的影响,对传统木构架技术进行改造,逐步增加砖石材料的应用范围,因此在建筑外貌上亦有所改变。
经济的发展助长了享乐思想的萌发,艺术风格上的装饰主义十分盛行,由日用生活品开始向建筑上推移,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清代建筑艺术在装饰艺术方面更为突出,它表现在彩画、小木作、栏杆、内檐装修、雕刻、塑壁等各方面。
清代建筑彩画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画的窠臼,官式彩画发展成为三大类:和玺、旋子和苏式彩画。
详细分析尚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大点金旋子、小点金旋子、石碾玉、雅伍墨、雄黄玉、金琢黑苏画、金线苏画、黄线苏画、海墁苏画等的区别,分别画在不同建筑的不同部位上。
彩画工艺中又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更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彩多姿。
门窗类型在清代明显加多,而且门窗棂格图案更为繁杂,与明代简单的井字格、柳条格、枕花格、锦纹格不可同日而语。
在清代,许多门窗棂格图案已发展为套叠式,即两种图案相叠加,如十字海棠式、八方套六方式、套龟背锦式等。
江南地区还喜欢用夔纹式,并由此演化为乱纹式,更进一步变异为粗纹乱纹结合式样。
浙江东阳、云南剑川等木雕技艺发达地区,有些民居门隔扇心全为透雕的木刻制品,花鸟树石跃于门上,完全成为一组画屏。
内檐隔断也是装饰的重点,除隔扇门、板壁以外,大量应用罩类以分隔室内空间。
仅常见的就有栏杆罩、几腿罩、飞罩、炕罩、圆光罩、八方罩、盘藤罩、花罩等式,此外尚有博古架、太师壁等亦为室内隔断形式。
丰富的内檐隔断创造出似隔非隔、空间穿插的内部空间环境。
木材美学_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木材美学_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清∙乾隆时期,纪晓岚给和珅题写匾额“竹苞”,其用意是。
参考答案:捉弄和珅2.火药的主要组分是什么?参考答案:硝石_硫磺_木炭3.滚动的圆木可以看作是车轮的前身。
参考答案:正确4.园林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绿化和美化环境参考答案:正确5.美国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1号”飞机,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参考答案:木头6.《新石器·朱漆木碗》特种邮票发行与哪一年?参考答案:1993年7.檀木类的红木有属种。
参考答案:1,18.花梨木类的红木有属种。
参考答案:1,59.根据国家标准GB18107-2017,乌木类和条纹乌木类红木分别有种和种。
参考答案:2,310.乌木与条纹乌木在木材颜色上有区别,前者颜色,后者颜色。
参考答案:较深,较浅11.鸡翅木类的红木,共有三种,它们是分属于科属。
参考答案:1,212.香枝木类红木属于属的种。
参考答案:降香黄檀_黄檀13.下列哪些属于黑酸枝木类的红木?参考答案:巴西黑黄檀_卢氏黑黄檀14.蛇纹木的气干密度是多大?参考答案:>1.215.檀香树所产的檀香是非常名贵的天然香料,大约含有檀香醇。
参考答案:90%16.北京雍和宫万福阁里的檀香木雕佛像已有的历史。
参考答案:270多年17.阴沉木的主色调多为。
参考答案:黑色18.下列哪些属于金丝楠木的特点。
参考答案:耐腐性好_新切面有香气19.从用材的角度来看,柚木乃世界名材。
参考答案:正确20.死节是指由枝条形成的木节。
参考答案:死的21.白腐菌侵蚀木材后,会在木材表面产生斑块或条带。
参考答案:白色22.原木剥去树皮后的材身表面即为材表。
参考答案:正确23.离管型轴向薄壁组织的细胞远离分布。
参考答案:管孔24.翼状薄壁组织的细胞管孔分布并向两侧延伸。
参考答案:环绕25.厚壁细胞之间的纹孔对为半具缘纹孔对。
参考答案:错误26.木材美学的电镜素材多为扫描电镜图像。
雍和宫概述

题目:大气沉稳的雍和宫摘要1、雍和宫概述2、3、雍和宫发展历程4、5、雍和宫主要建筑6、7、雍和宫的作用8、9、我看雍和宫大气沉稳的雍和宫“心安茅屋稳,姓丁菜根香”,由于最近对学习和就业等很多问题忙碌困惑,需要好好的静静心,加之一直以来对佛教心存敬畏之情,我将张老师给我们考察机会的地点定在了北京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雍和宫占地面积约664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北二环东南隅,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初为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
以其规模宏大的佛家丛林、帝王宗教活动场所及联系蒙、藏上层的特殊历史作用而闻名于世。
数据来自《雍和宫》华文出版社马兰雍和宫的发展历程明朝——内宫监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内城东北为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该府最初称为贝勒府或者四爷府。
胤禛被封为和硕亲王后改为雍王府康熙1711年——弘历出生于王府东书院如意室。
康熙1723年——胤禛继位,为雍正帝(1723年-1735年在位)。
雍正三年(1725年)——将原雍王府升格为行宮,并改名为雍和宮。
雍正十三年(1735年)——曾在宮內停放雍正帝灵覆瓦升格为黃琉璃瓦。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中路和东路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将主要殿宇改为佛殿,并未寺庙赐名「噶丹敬恰林」。
东路行宮继续由皇室使用,后因失火而焚毀。
1950年——由国家财政拨款4亿元(旧币)全面整修雍和宫1961年——雍和宮被列入重活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雍和宫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1997年——被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摘自《雍和宫》华文出版社马兰《千年菩提路——中国名寺高僧》在线阅读第六章节/8551/418304.html雍和宫的主要建筑牌楼:位于雍和宫中路南端入口处,有牌楼三座,中央的牌楼为三间四柱九楼,题额为“寰海尊亲”和“群生仁寿”,雍和宫牌楼南为影壁。
雍和宫

雍和宫、国子监街、五道营、北锣鼓巷、南锣鼓巷、鼓楼、[复制链接]今日游览线路雍和宫、国子监街、五道营、北锣鼓巷、南锣鼓巷、鼓楼、后海、恭王府游览提示整条路线是条徒步线路,不善于走路的同学绕路了,当然都是城市路线大约5000米-8000米的总路程,算不上长,但是整条线路很有趣,不试试怎么都会后悔。
一定4点半前到恭王府,他4点半关门哦。
体力消耗,稍大,夏季高温下谨慎选择。
如果乘坐后海的三轮人力车会跟你要小费,一个字“不给”,两个字“不做”。
1.1雍和宫如何去雍和宫雍和宫处在北2环边上,交通十分方便。
地铁2号线和5号线都通过这里。
乘坐地铁2号线在C口出,到达地面后,左后方就是雍和宫大门。
乘坐地铁5号线在C口出,到达地面后,出站左转就是雍和宫大门。
有多个公共汽车到雍和宫。
无论您从哪个方向到达这个里,下车后环顾四周总能看到金壁辉煌屋顶或者红色的围墙,可以很容易找到雍和宫。
尤其是在重大节庆日,这里的空气中更是弥漫着香烟。
2012-1-16 11:14:29 上传下载附件(179.46 KB) 雍和宫2012-1-16 10:56:02 上传下载附件(154.64 KB)雍和宫注意2号线C口在二环路边、5号线C口在雍和宫路边公交车雍和宫桥东-公交车站(雍和宫北侧,2环路上)13; 18; 44内; 44外; 62; 75; 116; 684; 909; 特12内; 特12外; 特2国子监-公交车站(雍和宫东侧)13; 684雍和宫-公交车站(雍和宫东侧)13; 116; 117; 684雍和宫规模不大一般1个多小时就能参观完毕。
雍和宫的主要看点是牌楼:位于雍和宫中路南端入口处;昭泰门:为琉璃随墙门,面阔三间。
天王殿:在昭泰门内,单檐歇山顶建筑。
正殿:又称雍和宫,原为雍王府银安殿。
永佑殿:原为雍王府内门,规制同天王殿。
万福阁:位于法轮殿之后,原为雍王府后罩楼。
法轮殿:原为雍王府寝殿,殿内布局同紫禁城坤宁宫和沈阳故宫清宁宫类似,即东半部为居住空间,西半部为萨满教佛堂。
北京最令人向往的寺庙在哪里

北京最令人向往的寺庙在哪里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寺庙众多,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那么,北京最令人向往的寺庙究竟在哪里呢?要论及令人向往,潭柘寺当有一席之地。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 307 年),距今已有1700 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
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踏入潭柘寺,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
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红墙黄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建筑,无不展现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与高超。
天王殿中的弥勒佛笑容可掬,迎接每一位来访的信徒和游客。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佛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毗卢阁则高高耸立,俯瞰着整个寺庙和周边的美景。
除了建筑,潭柘寺的自然风光也令人陶醉。
寺内古木参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帝王树”和“配王树”。
这两棵银杏树已有千年历史,枝繁叶茂,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每到秋天,金黄的树叶随风飘落,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美不胜收。
寺后的龙潭和柘树,更是为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潭柘寺的香火一直很旺,每逢初一、十五,香客们络绎不绝。
他们带着虔诚的心,在这里祈福、许愿,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而对于游客来说,潭柘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感受历史文化、领略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另一座令人向往的寺庙是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 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红螺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等建筑依次排列,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殿内的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寺内还保存着大量的碑刻和文物,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诉说着红螺寺的过往辉煌。
红螺寺周边的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春天,山花烂漫,香气四溢;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宛如仙境。
北京雍和宫的“照佛”

北京雍和宫的“照佛”
张德新
【期刊名称】《中国西藏》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北京雍和宫的“照佛”张德新北京有座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
雍和宫有三绝,名贯古今中外,这三绝是:“万福阁”中18米高的整棵白檀木雕成的“弥勒佛”。
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梵文名“迈达拉”、藏文名“强巴佛”、汉文名“慈氏佛”。
“法轮殿”中大型雕塑──五百...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张德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雍和宫三世佛与《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板 [J], 项旋
2.佛音缭绕香火袅袅卡西欧EX-ZS100随拍雍和宫 [J],
3.北京雍和宫唐卡的绘画题材分析 [J], 邵帅
4.论北京雍和宫管理制度 [J], 周泽加
5.雍容流年天地日新
——北京雍和宫大街环境综合整治全记录 [J], 马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雍和宫——净土外的佛门

雍和宫——净土外的佛门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的银街地段,这几年一直游客如织,香火鼎盛,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是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家,但迷信蔚然成风。
用迷信活动替代宗教信仰,将迷信与宗教混为一谈,此情此景随处可见,在雍和宫更是司空见惯了。
一时,僧侣便成了俗人与神祗中间的掮客。
从法轮殿西侧甬道慢慢走过,只看得见一线天,两面红色高墙和向外飞出的大屋顶,对人形成一种束缚和压力。
宗教信仰需要一颗敬畏的心,然而来这里朝拜的人,眼神和表情中都掩饰不住心中卑贱而又猥琐的欲望:发财、升官、长命、得子……不知怎么,竟一下子让人想起了普希金的《金鱼和渔夫的故事》。
法轮殿后门摆放的那只当年雍正皇帝出生时用过的婴儿盆,似乎已成了功德箱,虽然保护性地扣着一个玻璃罩,里面却塞满了钱币,玻璃罩上清晰反射出万福阁门前进进出出善男信女的身影。
回顾历史,中国也曾是佛教大国,而今几代人对佛教却已知之甚少,很多年轻人连佛教和道教都分不清,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见庙就烧香,见神像就磕头,这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务实精神。
中国人为什么突然一下子热心起了藏传佛教?或许远来的和尚好念经,或许他们以为藏传佛教戒律宽松,其中还有许多神秘有趣的事情,比如可以吃肉、修双身、观看欢喜佛、灌顶等。
经常有豪华轿车驶到雍和宫门前停下,车门开启,一双一尘不染的皮鞋首先落地,接着一个略显臃肿的身躯挪出车外;整个人站定后,双手插进裤兜习惯地向上提提裤子,再大声清清嗓子,将痰潇洒地吐在地上,然后很有身份地走入大门。
不可小视他们,这些有钱的大施主,而那些更有来头的施主则从来不走正门。
雍和宫红墙外,整天聚集着一群群贩卖廉价香火的人,他们死皮赖脸地缠着游客兜售。
他们的香火名目繁多,有求财的、有求官的、有求寿的、有求子的,虽然价格不一,但都比较便宜。
那些既要在佛像前不丢面子,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又小里小气、斤斤计较的善男信女们,当然无法拒绝这种诱惑。
他们把低价劣质的香火供奉给佛,然后再厚颜无耻地提出自己贪婪的要求。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拥有众多古老而庄严的寺庙。
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圣地,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瑰宝。
以下就为您介绍一些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寺庙。
潭柘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之一。
它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距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
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寺内古树参天,建筑古朴典雅。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庄严的佛像。
毗卢阁位于寺院的高处,登上毗卢阁,可以俯瞰整个寺院的美景。
寺后的龙潭泉水清澈,周边景色秀丽。
春天,寺内的玉兰花开,洁白如雪;秋天,银杏金黄,枫叶如火,为古寺增添了几分诗意。
红螺寺也是北京的著名寺庙之一。
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景色宜人。
红螺寺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殿内的佛像工艺精湛。
这里的竹林颇为有名,漫步在竹林小径,听着风吹竹叶的沙沙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此外,红螺寺还有“红螺三绝景”——御竹林、雌雄银杏和紫藤寄松。
雌雄银杏高大挺拔,树龄已逾千年。
紫藤寄松更是奇特,藤萝缠绕着松树生长,形成独特的景观。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这里曾经是雍正皇帝的府邸,乾隆皇帝也出生于此。
雍和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蒙、藏等多种民族的特色。
万福阁内的弥勒大佛高达 18 米,由整根白檀木雕成,极为壮观。
寺内香火旺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祈福。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
它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
法源寺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
寺内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如唐代的白皮松、宋代的木雕佛像等。
法源寺的丁香花也非常有名,每年四月,丁香盛开,花香四溢,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
观内建筑宏伟壮观,主要殿堂有三清殿、玉皇殿、邱祖殿等。
白云观的庙会历史悠久,每年春节期间,这里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有各种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传统手工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传佛教寺 院后, 了宗教活动上的需要 , 为 增添藏传 佛教元素, 成为汉藏混合式风格的建筑。 其平面规模庞大 , 并按照格鲁派规
制 分为四大僧院, 包括法相僧院、 密宗僧院、 时轮僧院及 医药僧 院等。 而整体配置中的压轴之作——万福 阁, 建筑两侧延伸 出 其 悬 空飞廊, 宛如佛画中天宫楼 阁再现, 乃现存古建筑 中罕见之例。
00 9
_ 1 _
Ⅱ 雍和宫配置鸟瞰 图 。
从 皇予府 邸到 藏传 佛教 寺院
清康 熙三十三 年 ( 9 年) 将原明代 太监官房拨予 四皇子胤稹使用, 1 4 , 6 改称“ 贝勒府” 稹 , 至康熙四十八年 ( 0 年) 1 9 胤稹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后, 7 再改称“ 雍亲王府” 这段期间, , 西侧宅 院与东附庭 园的布局逐渐形成。 至康 熙六十一年 (72 康熙驾崩, 12 年) 胤稹继承皇位为雍正皇 帝, 虽然迁 出这座府 邸, 但雍正将之赐名 为“ 雍和 宫” 作为 自己的行宫 ; , 除建 设以庄严 的主 殿建筑院落, 并对 富园林之胜 的东书院进 行大规 模整修。 据史料所载, 东书 院幽雅清静 , 颇 得 雍正所喜爱, 是他 即位 前遍览群籍及与 亲友 赏花观月之处, 也是乾隆以后 的皇帝前来 礼 佛的休息场所。 可惜, 具亭 、 楼、 园林胜景及拥有大量珍宝古玩 的东书 院, 这 台、 阁、 在光绪
特色.殿 内 供奉 宗喀巴 像。
口 雍和 宫中路 之天王 殿 和门 雍 使用欢门形式。 目 八 角碑亭 采重檐攒 尖顶及八 面 设廊之形式 日 雍 和 宫乾 隆年 间 雕造 之 青 铜
狮 脚踩绣球 .立在包袱角之须 弥
座上,造型生动。 日 御 碑亭 采 重檐 攒尖 顶 , 碑 文 汉、满、 藏、蒙古文并列。
面 雍和 。
后改 为密 左右立幡
象征 天宫 楼阁的 万福 阁
万福 阁为雍和 宫最 后一组院落 的主体建筑, 于乾隆十五年 (7 0 竣工, 3 内 15 年) 高2 米, 供奉有 小佛 像达万尊之 多, 故名 日“ 福 ( 阁” 又因 内部供奉 一尊高 1米 、 万 佛) , 8 由一棵大 白 檀香树所雕 的弥勒 大佛, 亦称 “ 大佛楼 ” 白檀香树乃七世达赖 喇嘛 自尼泊尔送来呈给乾 隆 , 之贡 品。 建筑 面宽七开 间, 了容 纳大佛 , 内采 用竖井式 的空 间设计 , 围环绕多层 回 为 殿 周 廊及 立柱, 沿着 楼梯而上 , 可于 不同高度 的回廊看到 佛像, 种近距 离的瞻望 , 这 使得 巨佛 更显雄伟。 设计最特殊 处是外观两侧各有 一道悬 空走廊 , 分别 与永康 阁及延绥 阁相连, 这 种三阁并列 的建筑形 式常见于隋唐壁画及壁龛 中, . 仿佛佛界 中的天 宫楼 阁, 在敦煌 的壁画 及宋《 营造 法式》 中可以见到相 同作法。 万福 阁以多变 的造 型表现 出汉 藏混合喇 嘛寺 院的
二十六年 ( 0 ̄) 1 0 八国联军 占领北京时遭焚毁。 9 雍正皇帝逝世后, 乾隆将其父棺椁暂置于雍和 宫, 并将绿色殿 宇屋 顶改覆黄色琉璃 瓦: 乾隆九年 ( 4 ̄) , 1 4 起 雍和宫耗 时六年正式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 7 成为肩负与藏蒙地 区维持
01 O
雍正皇帝 与 佛教
佛, 并自号破尘居士, 义称圆明居 士, 表现在家修行之意。
飞廊 与天宫楼阁
从出土的汉代 陶楼 可以看到楼 阁上层有悬空廊道相连的例子 占籍 上称为“ 复道行空”这些 陶楼实为 当 ,
时建筑的缩影。 在唐代敦煌壁画中也
常见佛殿建筑之 _ 殿两侧 以弯曲的 i i
飞阁与其他建筑相连。 这种建筑形式
建筑 风格。 囡
雍正 皇帝年 少时受到康熙帝严 格的教导, 奠定了深厚的儒 家教育基 础, 阅典籍, 并广 兼备儒、 释学问, 道、
是一 位博 学而用功的 帝王。 即位 前
雍正就 与僧侣交往 甚密, 彼此讲论佛
学, 他在 佛理 I 了不少功夫, : 下 撰写
典籍卓然成 家。 雍正皇帝尊崇藏传佛 教是清朝的国策之一, 提倡禅宗和念
宣壁 垄 9
1 连接 左 右 朵殿 ,延 续 唐宋 天 宫 楼 阁 形 制 之清 代佛 阁 。 , s 廊
北京雍和宫万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李乾朗
年代 清乾隆十五年 ( 5年 ]0 7
008
但实 物传世甚少 。 有如 左右 双臂搭 肩,这种建 筑多见 于古画, 它的 后殿万福阁 伸出飞廊, 改变 为汉式与藏传 佛教寺院 之混合体 。
“ 万福阁” 匾。
o 凌空飞廊 位于万福 阎二楼 两翼, 与左 右较低 之永康 阁及延 绥阁相连 . 宽三 间. 向两侧 倾斜之 悬空 面 呈
状, 有如飞虹天杭 O 永康阁 位于万 福阁东 侧, 面宽三开 间, 楼高二 层且 具 二重檐 、 歇山顶 二楼外环 回廊 ; 的 扇及柱 红色 格 身, 与蓝色彩绘的横梁枋形成 强烈对比 。 延 绥阁位于 万福阁西倒 , 制大小与 永康阁一般 无 形
异。 内与永康阁 皆设有一座 描金彩 绘的木作 转轮 阁
藏, 各面供奉法相庄严的坐佛 , 礼佛时可 以 转动乞
雍和 宫是北京知名的藏传佛教寺院, 原是清雍正皇帝即位 前居 住多年 的贝勒府及亲王府, 也是乾 隆帝 的出生处 , 雍正登基 后将此处改为帝王行宫, 并更名为雍和宫。 尔后乾隆九年 ( 4  ̄) 再将此处改为西藏格鲁派的藏传佛教寺庙, 1 4 , 7 来纪念笃信佛 教 的雍正, 在清皇室 的重视下, 雍和宫逐渐成为全国藏传佛教活动 的重心。 雍和宫的建筑原创建于 明代, 为内务府 太监 的官房, 至清康熙年间修建为宅第 时, 基本 上仍是汉式传 统合院的格局, 改为
外观 具卒 灵感, 但构造 比较 脆弱, 实
物留存至今者可见雍和宫万福阁。 另
外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壁藏, 亦保存一座精美的殿阁和天宫楼阁, 可视为辽代建筑的缩版。
口 万福 闻内供奉 巨大弥勒佛 像 四周环以回周 口 宋代山西 晋城二仙 现道帐 之天 宫圜桥
友好关系的皇家第一寺 院。 雍和 宫规模宏大, 布局分为六大殿三大院, 前面是拥有三座四柱 三间大牌楼 的牌楼 院, 穿越 昭泰 门只见左右分列钟、 鼓楼及东西两座八角碑亭 , 接着是原为
从其 整体布局仍 可窥见 王府 宫殿之 旧制遗规,
一雍 和宫系自 王府改建 而成,
O 万福阁面宽七开 间, 楼高二层却用三重檐 . 由下往上 渐次缩小。
o 一、 二楼 皆设走马廊 , 朱红柱列 疏密有致, 搭配多彩 的梁枋雀替、 扇菱花窗与黄澄澄 的 格 琉璃瓦 顶, 与紫
禁 雄伟的宫殿建筑不相 上下 城 。 o 一楼 檐下 悬挂 以满、 汉、 蒙古 、 四种 文字书 写的 藏
亲王府 门的雍和 门, 改为佛寺后成 了天王殿, 门内为宫内主要的建筑物, 依序是御碑亭 、 大 雄宝殿 ( 昔称雍和 宫) 曾为雍正寝宫 的永佑殿 , 、 最后一组 院落 则为风格鲜 明的法轮殿及 高
耸的万福 阁。
浓厚汉 藏混 和风的 法轮殿
法轮殿是僧人进行佛事活 动之所在, 也是整座寺 院中汉 藏混合风格最浓厚 的殿 宇, 它 的屋顶 凸出五座天 窗, 上置铜鎏金舍利宝塔 , 即小喇嘛塔, 同时也使殿 内产生光影变化, 是 藏传佛寺摹仿 须弥山五峰并举、 曼荼 罗变 体的呈现。 内部供 奉释迦 牟尼与黄教大师 宗喀巴 的铜质鎏 金像, 以金、 、 、 、 还 银 铜 铁 锡等铸造 了一座五百罗汉 山, 上面布 满姿态各异 的罗 汉: 壁上有 巨大的佛本生故事主题壁画, 深具藏传佛教艺术 的价值。
雍 和宫从亲王府 邸改为藏传佛教寺
院 后.大体上仍维 持中轴对称 的 汉
式台 院格局。图中描绘 从昭泰门到 万福 阁 建筑配置。 之
日 雍和 宫牌楼采 四柱三 问 楼之 七 制 共立有三座 围 前院 成 。 日 法轮殿屋 顶开辟 凸出的天 窗 上置鎏金 喇嘛塔 融八藏式 建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