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三章)
第3章__色差、色深与白度

* * * * C a a b b sp std sp std * ab 2 2
1
2
总色差
E
* ab
L * a * b *
2 2
2
1
2
色调差
H
* ab
E
* 2 ab
L * C
k L、kC、k H
参数因子(通常为常数)
SL 1
如果色差刺激符合参照条件,则 k L kC k H 1 对于纺织行业,建议采用 kC k H 1 ,k L 2
* SH 1 0.015Cab ,x
* SC 1 0.045Cab ,x
参照条件 照明光源:模拟 D65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 照度:10001x 观察者:具有正常色觉。 背景:具有中等明度(L* = 50)的均匀灰色。 观察模式:物体色。 色样大小:大于4o视场。 色样间隔:一对色样的两个样品边缘直接接触, 使色样对的间距最小。 色样的色差幅度:0 至5 个CIELAB色差单位。 色样表面结构:颜色均匀单一,无可见的花纹 或不均匀性。
T 1-0.17cos(h ' 30o ) 0.24 cos(2h ') 0.32(3h ' 6o ) 0.2 c os(4h' 63o )
注意: h´≠165o
hstd´=30o h´=345o hsp´=300o
3. 旋转函数
RT sin(2 ) RC h ' 275o 30o exp o 25 C' RC 2 7 C ' 257
一、 色差公式
第三章-设置幻灯片背景和填充颜色

第三章设置幻灯片背景和填充颜色★★★3.1设置背景颜色一.设置幻灯片背景:格式背景1.背景颜色2.填充效果3.忽略母板背景图【习题89】将演示文稿中第一张幻灯片的背景色设置为米黄色(配色方案中倒数第2项),并且使母版背景不影响操作结果。
【习题90】将演示文稿中第二张幻灯片的背景色自定义为:绿色—200、红色和蓝色采用原设置。
【习题146】第2张幻灯片的背景色调设置为140,亮度150,其他采用原有值。
【习题91】请一次将当前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背景修改为“我的文档\图片收藏\示例图片\winter.jpg”图片,要求不改变图片的纵横比例。
【习题98】将第一张幻灯片背景设为“信纸”。
3.2使用配色方案一.使用标准配色方案1.设置方法:(1)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2)【任务窗格】切换到【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2.配色方案选项(右侧向下三角箭头)(1)应用于所选幻灯片(2)应用于所有幻灯片3.编辑配色方案(1)应用(2)删除配色方案【习题93】编辑当前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为“标准”选项卡中第3行第3列的标准配色方案,预览后再取消设置。
【习题94】将演示文稿所有幻灯片的配色方案设置为第3行第2列的标准配色方案。
【习题95】将演示文稿中第2张幻灯片的配色方案设置为第3行第2列的标准配色方案。
二.自定义一个配色方案,幻灯片各元素的颜色自定;1.编辑配色方案自定义(1)更改颜色(2)添加为标准配色方案(3)应用、预览、取消【习题96】将当前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中标题文本的颜色改为“标准”选项卡中第6行第2列的绿色,并将其添加为标准配色方案,预览后再取消添加。
【习题97】不使用替换,请快速将当前演示文稿内的所有文本(包括标题文本)颜色以及线条颜色修改为蓝色(第2行最后1个)。
3.3使用设计模板一.使用设计模板1.设置方法(1)格式幻灯片设计(2)【任务窗格】切换到【幻灯片设计】2.在新演示文稿中使用(1)最近使用过的(2)可供使用3.模板选项(右侧向下三角箭头)(1)应用于所有幻灯片(2)应用于选定幻灯片(3)应用于新演示文稿【习题100】将演示文稿中第一张幻灯片的设计模板改为万里长城设计模板,第二张幻灯片的设计模板改为competition设计模板。
第三章 综合性色彩构成配色法

近年来,对于色彩构成在色彩的研究和探讨上愈加细分化。由视觉生理到视觉心理,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第一章所述内容),不管它涉及范围多广、道理多深,但其出发点均是研究和掌握色彩美的因素构成规律,也就是说:研究色彩的各种性质,把它们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画面的规律,是教学考虑的核心问题。 纵观色彩构成课的程序,大都是根据色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而分段设立的。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一类是从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出发,来研究色彩,即关于面积和位置的改变对色彩构成的影响,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等;
另一类是依托传统绘画或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物质的自然色彩内在组合关系,组织出与此相一致的新的色彩秩序。 既然色彩构成训练的目的是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那么作为构成美的要素,对构成色彩美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张色彩画面里,都要将各种构成美的要素作为主要矛盾来处理,并且要分清主次,总结出它们的构成关系,即色彩美的规律。这对创造新的层出不穷的色彩美的秩序,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色彩训练内容。 典型的色彩个性训练方法,对于全面了解色彩构成美的要素,掌握其美的规律是必要的,适合于长期、科学、全面地对色彩进行研究,为创造出和谐、新的色彩秩序打下雄厚的基础。但这种方法不仅时间长、见效慢,还缺乏对学生在色彩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上的掌握与运用的训练,很容易形成基础训练与实际设计相脱节、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相脱节、使学生仅仅掌握了空洞技术的局面。 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以纯粹的明度推移,色相渐变或纯度渐变,以及那种特殊味觉的酸甜苦辣;色彩冷暖分明的春夏秋冬;近似蝴蝶翅膀、鱼身、斑马或雨花石的颜色而构成的色彩是少有的,而与传统绘画相一致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为少见了。所以说,色彩组织设计,即构成色彩美的诸多要素同时的综合的出现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之中,是常用的表现形式。因此得出结论:在色彩构成训练中,应以综合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多种矛盾(指色彩不同的个性),摆正它们之间的秩序关系,是色彩训练的中心内容。
计算机测配色

“Hilftypen 标准深度卡 Hilftypen”标准深度卡 Hilftypen 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 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由鉴色专家目光确 种颜色 定),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称为 ),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 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 1/1标准深度。 1/1标准深度。 标准深度 另外,ISO又增加了2/1、1/3、1/6、1/12、1/25, 另外,ISO又增加了2/1、1/3、1/6、1/12、1/25, 又增加了2/1 1/25有 共有6个档次,其中前 档次有18种颜色,只有1/25 18种颜色 共有6个档次,其中前5个档次有18种颜色,只有1/25有 12种颜色。 12种颜色。 种颜色 另外,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无光3种颜色,有光2 另外,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无光3种颜色,有光2 种颜色。 种颜色。
第三节 染色中的配色方法
染色生产中的配色方法 人工配色—印染厂接到加工样品后,先由配色 工作者凭经验或集存的参考档案估算染色配方, 经多次小样试染和修改满意后,再提交生产。 计算机配色
第二章 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计算机测配色软件 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染色物的表观色深度的表示
在先进的工业国家, 在先进的工业国家,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已 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基本生产工具。 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基本生产工具。为了适应小 批量、多品种、多色号、颜色质量高指标、 批量、多品种、多色号、颜色质量高指标、交 货期短等市场竞争生产方式, 货期短等市场竞争生产方式,印染厂化验室需 要装备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测配色系统、 要装备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测配色系统、 自动称料配液系统、自动滴料(染液配制 染液配制)系统 自动称料配液系统、自动滴料 染液配制 系统 和自动小样染色机。 和自动小样染色机。中国的纺织印染产品要参 与国际竞争, 与国际竞争,其颜色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必须符 合国际规范和准则。因此, 合国际规范和准则。因此,中国传统的纺织工 业必须引人先进的设备和方法才能产生薪的动 力和活力, 力和活力,而自动测配色系统便是印染行业挑 战这新一轮变革的起点和基础。 战这新一轮变革的起点和基础。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方案

散射光反射
织物纹路表面
光源
B 观察者
A 观察者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少量的镜面光反射效果
光照射至透明物体后 , 光波会穿透 此物体而透射出光线。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正常的穿透
透 射— 吸 收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一般的传送方式
光 的 散 射——半 透 明 物 体
光照射至半透明物体后 , 某些波 长会穿透此物体 , 有些色光会散射出 而无法经此半透明物体透射出。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散射式的穿透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四、人的视觉系统 —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网膜 视觉神经
眼睛
光源
透视膜 虹膜
眼角膜
光源 瞳孔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人眼睛的视觉特性:
1.视角
视角为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人眼睛形成的
张角。其大小决定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
CIE 观测者
2°
2°视角
1931
10 °
10°视 角
1964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角α的特征:
tan = A 2 2D
A:物体面积的大小; D: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因此,视角的大小决定于:(1)物体面积的大小;
(2)物体与眼睛的距离。
距离一定,物体大,则视角大; 同一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参考书 1. 《测色及电子计算机配色》,董振礼、郑宝海、轷
桂芬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 《测色配色CAD应用手册》,“纺织工业CAD系列丛
书” 金远同、李勤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3. 《色度学》,荆其诚等,科学出版社出版 4. 《颜色科学》,何国兴,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5.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新技术》,徐海松,中国纺织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包括分光光度仪、电脑主机、存贮设备、输入、输出装置等;软件包括测色程序、基础数据输入及管理、预告处方、校正程序、色彩控制、档案维护等部分。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色配色效果,仪器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主要有分光光度计的选择、测配色软件和计算机主机的配置。
计算机主机是对分光光度计的测色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硬件基础。
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能满足测色配色软件及当前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有足够的存贮容量并应考虑配置必要的输入输出设备。
测色配色软件一般包括测色和配色软件,测色系统具备色差评价、染料强度(力份)计算,染料质量控制、白度计算、颜色深度计算、色牢度评级、和其他基本色度参数如反射率、K/S值、XYZ和Lab值等的测试;配色系统具有对库存染料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自动计算客户来样的染色配方,多个配方(可多至上百个)按色差、价格自动排列供选择,给出每个配方与标样的预报色差、同色异谱指数、价格等参数、理论配方的智能校正、自动计算修正配方或修色、混纺织物配色及配方修正、染料厂混料配色及配方修正等基本功能。
分光光度仪的结构和性能很重要,注意其测色性能,测色精度,长期重演性等,以防止配色误差。
计算机测配色正式稿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工拼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Datacolor SF600系列软件的使用;3.了解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的建立;4.根据数据库测出标准样的配方;5.了解人工拼色与计算机测配色的差别与成本;二、实验原理1.拼色原理拼色是以“减法”混色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实际应用中由于找不到理想的三原色,常以红、黄、蓝作为代用三原色(也称一次色)。
如果用两种不同的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二次色;若以两种不同的二次色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相拼,可得到三次色。
拼色结果如下所示:一次色红黄蓝红黄二次色橙绿紫橙三次色黄灰蓝灰红灰(棕) (橄榄) (咖啡)2.计算机配色仪工作原理照明光投射于不透明织物时,除少量表面反射外,大部分光线被织物吸收和散射。
光的吸收主要是染料所致,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导致织物呈现各种色泽。
同时,染料越多,吸收地越多,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少,可见,染料浓度和该织物反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Kubelka-Munk的K/S 函数可作为测配色中的理论依据。
(K/S)λ=(1-Rλ)2 /2 Rλ式中R为反射率,λ为波长。
因为假设散射作用全由纺织妨碍了所致,即S与染料浓度无关,则:(K/S)λ=KλC在可见光400-700nm范围内,以20nm作间隔,取16个波长点测量,可得到一下方程组:(K/S)λ,400=(K/S)λ,400 + K1,400·C1 + K2,400·C2 + … + K n,400·C n (K/S)λ,420=(K/S)λ,420 + K1,420·C1 + K2,420·C2 + … + K n,420·C n ···(K/S)λ,700=(K/S)λ,700 + K1,700·C1 + K2,700·C2 + … + K n,700·C n 根据Mc Ginnis 的研究,用三种浓度满足上式,则浓度上的自由度很小,不妨先考虑考虑在一些波长上上式两边出现微小差异,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极小差值是的解,即产生了配方。
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技术

⑤可以连接相关的功能系统。例如 :可以连接
称 量 系统 ,确 保 称 量误 差最 小 ;还 可在 印刷 品上 设
置相关的质量监控系统 ,当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 可 以立即停止E p  ̄ J , 机 ,以降低印刷品的废品率。
数据库 ,主要包括纸张的数据库和基础油墨的数据 库。配色时 ,若配色材料发生变化 ,数据库就要进 行相应的更新 ,为了保证配色的精度 ,配色数据库
匹配油墨色样的相关颜色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机软件
经过计算、迭代修正、调配专色,筛选并输出符合标准色 样要求的油墨配方 ,计算机 自动配色得以完成。 在计算机配色系统中 ,标准色样的颜色和调配 出来
的油墨色样的颜色都用数据形式来表示 ,这样确保 了每 次配色的准确度及统一性。根据实际的配色经验 ,计算 机配色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用户节约开支 ,减少油墨的 浪 费 ,很好地控制油墨的库存量 ,节省 了大量 的空间 ; 油墨配色时需建立数据库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对专色油
墨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 ,计算机专色油墨配色系统受 到越来越 多印刷企业 的关注 ,很多企业开始研制或调配 自己的专色油墨。
荧光色和一些鲜艳超色域的色彩并非能由黄、品 红、青、黑墨四色墨调配出来。每一种专色都有 其本身固有的色相 ,能保证印刷中颜色的准确复 制, 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颜色复制准确性的问
3 . 计算机 油墨配色 系统构成
计算机油 墨配 色系统分为两大 部分 :即硬件 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 件
②将指定的标样色相关数据输入配色系统建立
标样 的标准 值 。标 样色 一 般是 由客 户 或 厂家提 供 ,
( 或分光密度仪 ) 、展色仪 ( 或印刷适性仪 ) 、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500 (X/Xn)1/3 - 500 (Y/Yn)1/3
-a
0
+a
a*: 红—绿轴
+a*:偏红(不够绿) -a*: 偏绿(不够红)
CIE L* a* b* 颜色空间
+b
b* = 200 (Y/Yn)1/3 - 200 (Z/Zn)1/3
b* : 黄—蓝 轴
0
+b* :偏黄(不够蓝)
a *= a * bat – a *std (+表示偏红, -表示偏绿)
b *=
b
*
bat
–
b
*
std
(+表示偏黄,
-表示偏蓝)
E *= ( L2 + a2 + b2)1/2 ( 差异值 )
CIE L*C*h* 色 差 公 式
批次样与标准样之间的差异:
L* = L*bat – L*std (+表示较浅, -表示较深)
CIELAB计算得出的亮度差、饱和度差、 色相差。
SL=0.040975*L std/(1+0.0176*5L std) 当 L* std < 16 , SL=0.511时
SC=[0.0638 C* std /(1+0.0131* C
std )]+0.638
SH=SC(tf+1*-f), *
其中f=﹝C std4/(C *std4+1900)½﹞
1. 总色差: E = ( L*2 + a *2 + b* 2)1/2
3. 色相角差: H *=H *sp – H *std
1.
*H :颜色角(º0 ~ 36º0 )H =t-a1abn -
CIE L * a * b * 色 差 公 式
批次样与标准样之间的差异:
L* = L *bat – L*std (+表示较浅, -表示较深)
CIELAB
L*C*H * (a *,b *)
ΔE = (ΔL 2* + Δa 2 *+ Δb 2) * 1/2
色差 E *
-a* -b
+b* +a* 样品
E * a b L * 2 a * 2 b * 2
标准品
1. 明度差: L = Lsp - Lstd 2. 饱和度差:Cs:表示样品颜色与中性灰的饱和度差,
。-b*
270
90
+b+a* *
标准品
C*ab
h 0°
~
360°
+b
颜色空间 L*a*b*
标准 样 *
样品术语 色相、明度、彩度
色相: 色相的差异以偏红、偏黃、偏蓝、偏绿表示。
明度:明暗的差异,以较浅或较亮、较深表示。
彩度:在彩度的差异以较鲜艳、较纯表示。
色差理论公 式
X、Y、Z
饱和度:C *
-a*
-b*
+b*
+a*
C*ab a*2b*2
标准样
C *ab
样品
饱和度差: C*
标准样
-a*
-b*
+b*
+a* C*
C*
C*
样品
C *ab= C C* sa pb *- CC st* d*产 品 C * 标 准 样
亮度差 :L*
-a*
-b*
+b*
+a*
样品
L*= L*sp - L*std
–b
*
std
标准品
b*
饱和度差: Cs = (Asp2+ Bsp2)1/2 - (Astd2+ Bstd2)1/2
色相差: H = (CC2- CS2)1/2
或H = (E2- L2 - Cs2)1/2
+b
颜色空间 L*C*H
CC
色相 H
+a
色相角 h
180。
-a*
绿 ---- A轴 ---- 红
即鲜艳程度。
Cs:“正值”表示样品比标准品鲜艳。
Cs=(asp2+bsp2)1/2-(astd2+ bstd2)1/2
3. 色度差: Cc = ( a2+ b2)1/2 =[(asp- astd)2 +(bsp- bstd)2 ] 1/2
4. 色相差: H = ( E 2- L2 - Cs2)1/2
-b* :偏蓝(不够黄)
-b
CIELAB 彩 度 值 的 制 定
C * : 彩度指标 C * = (a *2 + b*2)1/2 C * = 色样在 a* b* 色彩图形位置距中心点的距离。 低彩度的颜色 (灰色): C * 略大于 0。 高彩度的颜色; C * 在 70 ~ 90。
彩 度 越 来 越 高 (C)
标准品
L*
红绿色度差 - a*
色度差:
Cc = (A2+ B2)1/2
标准品
-a*
-b*
+b+*a*
a*
样品
Δ aa * * a =a* s *p SP -a a* *st d s t d
黄蓝色度差: b*
色度差:
Ca = (A2+ B2)1/2
-a* -b*
+b* +a* 样品
b*
=b*sp
色 差 的 表示
计算颜色间的差异值以(DE或ΔE)表示
D:希腊字母,表示某方面的差别。 E:德语单词Empfindung(感觉)的第一
个字母。
DE:两个颜色彼此间的差异值。 ΔE:色彩空间内表示两个色样彼此间的
距离差距。
如图所示。 在坐标系统中 +a 表示红色, -a 表示绿色, +b 表示黄色, -b 表示蓝色, 颜色的明度由
L 的百分数表示。
CIE L*a*b* 色 彩 空 间
.
CIE L*a*b*色 彩 空 间
*
*
. +a 表示红色
色相
-a 表示绿色
+b 表示黄色
-b 表示蓝色
+L*
C*
-a*
+b*
+a*
+h*
-b*
色空间的描述
CIELAB 色彩空间
X、Y、Z
CIELAB公式
L*a*b*C*H*
L*:明暗轴 (LIGHTNESS),指颜色明暗的强度。
C
*=
C
*bat-
C
*
std
(+表示彩度较高)
h*
=
h *bat
–
h
*
std
(色相角度的差异)
E *= ( L2 + C2 + H2)1/2 (差异值)
H *= ( E2 - L2 - C2)1/2 (+表示反时针方向)
CMC(l:c)色差式:
△E = {[△L* /(lSL)]2 +[△C* / (cSC)]2 + (△H* /SH)2}1/2 其中:蓝色的△L*、△C *、 △H*是由
a*:红 —绿轴
b*:黄 —蓝轴
C*:彩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
H*:色相,指颜色的相貌。
CIE L*a*b* 颜色空间——L*
颜色越来越亮 (L)
L*:明暗度 L*:愈接近 0,颜色愈暗。 L*: 愈接近 100,颜色愈亮。 L* = 116 (Y/Yn)1/3 - 16
CIE L* a* b* 颜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