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_张廷国
浅析会话中话轮转换规则与技巧

N 3 0 . n G n m1NA 8 oo . 7
【 教育探索 】
浅 析 会 话 中 话 轮 转 换 规 则 与 技 巧
任 兵
( 尔 滨 师范 大 学 西 语 学 院 ,哈 尔 滨 102 ) 哈 5 05
描
要 :人 们通 过 语 言 交 际来 传 递 信 息 ,交流 情 感 。 这种 语 言 之 伺 的 沟 通往 往 以会 话 的 形 式 体 现 ,而 话
行 , 了解 在 会 话 过 程 中影 响 话 轮 转 换 的 规 则 与 技 巧 就显 得尤 为重要 。
一
王 利发 :谁 ?( 轮 3) 话 王 大 栓 :小 二 德 子 ! 他 刚 出 去 ,就 回 来 !( 话 轮 4 ) 王 利 发 :二 位 先 生 , 茶 钱 退 回 ,请 吧 , 快 ! ( 轮 5) 话 王 大 栓 : 随我 来 !( 轮 6 话 ) 对 话 中 的 话 轮 3是 字 词 , 话 轮 6是 短 语 , 话 轮 1是 句 子 ,话 轮 2、 话 轮 4和 话 轮 5是 句 子 组 合 。
1 8 :1 2) 98 6
受 话 者 变 为 发 话 者 ” ( 国 文 ,1 8 。 话 轮 可 以 黄 9 8) 由不 同 的 语 言单 位 构 成 。在 会 话 中 ,可 以构 成 一 个 话 轮 的语 言 单 位 包 括 字 词 、短 语 、从 句 、句 子 和 句 子 组 合 等 。 下 面 一 段 对 话 很 好 地 诠 释 了 话 轮 的 构 成 。例 1(以下 例 句 均 出 自老 舍 《 馆 》): 茶 王 小 花 :爸 ,这 是 我 的两 位 老 师 !( 轮 1 话 )
关键 词 :话轮 ; 换 ; 则 ;技 巧 转 规
.
掌握话轮转换规则,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的话 轮意识 , 就是要让 学生掌 握话轮 结 束 谈 话 ,如何 开 始 一 个 新 的 话 题 。 如 何 表 达 自己 的观 点 . 使 自己 不 被 打 断 从 而 实 现 交 际 的 或
维持 。 在我 们 的 英语 课 堂 教 学 中 , 养 学 生 话 轮 意 识 , 培 了
的结 束和话 题的单一 。接着 又通 过新的话题 “ w n t , e to tei ent a n hce h - a fo y aet ’ h tr r dc k dt e m i rm m p n . n eb a e e l r s’
再 次 开 始 了 新 的话 轮 。 富 了会 话 的语 料 。 加 了会 话 丰 增 的广 度 和 深 度 , 话 轮 的转 换 中 , 富 了交 际 的 内 容 , 在 丰 实 现 了交际的持续 。 所 以 . 师 在 教 学 中多 注 意 培 养 引 导 学 生 运 用 已 学 教 的句 型 和 词 汇 主 动 提 出 问题 。 与 老 师 和 同学 进 行 真 实 来 的交 流 。 者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发 现 “ 角 度 提 问 法 ” 有 效 笔 多 能 训 练 学 生 的 话 轮 转 换 能 力 。 们 在平 时 的训 练 中可 以培 我 养 学 生 根 据 所 给 语 料 从 各 个 方 面提 问 的能 力 。例 如 :
T: n o s e te fl ls ih . 1we tt e h m a tn g t i S Ho i h l ? 1: w st e f m i S W h t Ste fl a o t 2: a ’ h m b u ? i S W h tt e dd y u g hee? 3: a i i o o t r m
一
话轮名词解释

话轮名词解释
话轮(Turn taking)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参与者之间交替进行说话和倾听的行为。
具体来说,一个话轮开始于某个人发起说话,结束于该人完成一个表达单元(如一个句子或一个短语)并转为倾听他人回答。
在理想的情况下,话轮在对话者之间循环进行,形成一个连续的交际过程。
话轮的转换不仅涉及说话者何时开始说话和结束说话,还包括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将话语权传递给下一个说话者。
话轮转换的规则和机制是会话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并避免出现尴尬的沉默或对话中断。
在会话分析中,话轮转换的规则包括:
说话者何时结束自己的话轮并允许其他人开始说话。
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表明话轮的结束和开始。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话轮的延长或中断(例如,当一个问题时需要更多回答时,或者当某个事件打断当前的话轮)。
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交际互动的动态性和合作性。
通过话轮转换,参与者能够在交流中实现信息的交换、意见的表达和社交目标的实现。
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解读

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解读
在人际交流中,会话交际中的打断现象时常出现。
打断是指在别人发言时,中
断对方的话语,插入自己的话语,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打断行为在社交交往中有时被视为失礼或不尊重他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在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具有一定的解读内容。
首先,话轮转换是指在会话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传递的切换。
当一个人发言
结束后,另一个人在合适的时机打断并接管话轮,这种打断可以是为了交流的连贯性和效率而进行的。
这种类型的打断可以被视为对话交际的一种正常现象,有助于保持对话的平衡和共享对话权。
然而,当打断现象频繁出现,且以插入自己的意见或观点为主要目的时,可能
会对会话的效果和参与者的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打断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观点或话语权,反应出对他人意见的不重视或不耐烦。
在一些文化中,频繁的打断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并可能导致交流的失败或冲突。
打断现象的解读也需要考虑到交际目的和环境。
在某些情况下,打断行为可以
被视为一种交互性的表现,显示出对话交际的活跃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激烈的讨论或辩论中,打断可以是为了表达紧迫的观点或回应对方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打断有助于加深对话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打断现象在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不同于一般的对话模式。
它可以
被视为对话中的一种交互形式,既可以促进对话的进行,又可能导致交流的不顺畅。
因此,在进行打断时,我们需要在尊重他人和表达自己观点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有效的交际和良好的沟通效果。
广告翻译中的美学效果

. [ ] 毛荣贵 1翻译美学 [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 ] 潭卫国 1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 [ ]中国翻译 , , ( ). [ ] 张宏梁 1中国美趣学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 .
【责任编辑 :张竹云 】
(上接第 页 )
上例中
,
就是插入序列 。教师不是直接给
出答案 ,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在分析中不仅找到
共性又有差异 。翻译过程中要把接受者视为主体 ,充分调
动接受者的审美心理 ,使译者与读者在视野上一致 。为了
尽量避免译文读者的文化误读 ,要恰当地将广告中的文化
美表现出来 。例如 :
“皮张之厚无以复加 ,利润之薄无以复减 。”(上海鹤
鸣皮鞋 )
“
”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叶青 。”(竹叶青酒 )
“
第 卷第 期 年月
●英语学习 ●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广告翻译中的美学效果
刘雅芬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长沙
摘 要 :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性语言 ,具有较强的诱导性 。因此 ,广告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
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的形式美和内涵美以及其在翻译中应产生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 广告翻译 ;美学 ;艺术效果
(
巧克力 )
“创一流服务 ,迎四海佳宾 。”(某宾馆 )
“接天下客 ,送万里情 。”(出租车公司 )
原文用词洗练 ,句式工整 ,类似楹联 ,形式上极具鲜明
特色 。翻译时若按字逐译 ,则有失原文风韵 。在理解原文
意思的同时注意适当的句式 。以上两句则可翻译为 :
“件件超凡 ,样样迷人 。”
“只溶在口 ,不溶在手 。”
《非你莫属》中求职者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非你莫属》中求职者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
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
Fasold曾提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科学家Harvery Sacks 以及其合作者Emmanuel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是话轮转换研究方面的开拓者。
他们的最大贡献在于,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话轮构成规则(The rule of turn-construction)和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allocation)。
实际上,为了成功实现交际目的,人们在话轮转换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技巧。
《非你莫属》是天津卫视2011年开始推出的一档电视真人秀求职节目。
自开播以来,该求职平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该节目主持人张绍刚幽默、睿智、犀利的语言风格,尤其是他与求职者对话的良好掌控能力和协调能力是该节目的看点和亮点。
与主持人相比,求职者不是会话中的控制者,处于被动位置。
为了在求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或为了使会话朝着更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成功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求职者使用了多种话轮转换技巧,从而帮助自己在求职过程表现得体,增加获得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一、话轮与话轮转换(一)话轮话轮的概念最早由Harvery Sacks、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于1974年提出。
此后,许多国内外学者如Sacks、Edmondson、刘虹、李延福都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Sacks认为,话轮是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从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在刘虹看来,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
小组讨论中的话轮转换机制研究——探索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ola ) Cuhr 通过观察传统的 td 课堂中师生的对话, 总结出了 师生1语结构的分析模式 , 3 并发现话轮的出现在教师的控 制下是很有规律的。国内一些文章也对话论转换机制与
究 , 实验 基础 上运 用语 用 学 中 口语 分析 原理 探 讨 小组讨 论 中的 话轮 转 换 机 制 与英 语 口语 能 力 培 在
养 的关 系 , 并提 出提 高英语 口语 能 力的 有效途 径 。
关键 词 : 小组讨论 ; 话轮 转换 机 制 ; 口语 能力
中 图分类 号 : 2 G40
stn nli 。认为意义相关的一轮发言交替(u .k ao a s) i A ys tnt — r a i) n 是对话的基本结构单位 , g 并对话轮转换理论进行了深 入细致的研究 , 试图从口语参与者的话轮转换方式 中发掘 口语结构的规律。话语分析语 言学很快便采用了社会学
的这种研究方法 , 基于 日常1语 、 3 小组谈话进行研究 , 并总 结出 其中的许多规律。如话轮转换的规则、 话轮转换策 略 等。 英 国 的 辛 克 莱 ( i lr S c i)和 库 尔 哈 特 na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34 20 )009 —4 17 — X(0 8 1—0 10 9
转换的交际技巧 。从最初的社会学家对 自然语言的 1 J 3
一
、
引 言
语结构分析, 到话语分析语言学对其运用, 人们逐步意识 到, 了解话轮转换的理论 , 不仅可以对 自然 口语进行分析, 更可运用于 二语习 得中, 可以使外语学习者更好地认识1 3 语的特点和话轮转换 的机制, 并学会必要的 1语技能和策 3
《艺术人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论转换策略分析

《艺术人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论转换策略分析【摘要】:文章以话轮转换理论为依据,试着分析了央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对演员赵雅芝的专访一期中主持人和嘉宾分别采用的语用策略及其不同之处。
【关键词】:话轮转换; 相临对; 电视访谈1. 引言“话轮”是话语互动中的一个基本构成单位。
相临对是话轮转换的一种重要形式。
话轮转换和相临对是会话分析中颇具特色的两个方面。
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主要分为两类:操纵话轮的策略和操纵相临对的策略。
CCTV《艺术人生》是国内办得比较好的访谈节目之一,文章通过分析”《艺术人生》--赵雅芝”一期的话语实录资料,来试着发现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分别采用的语用策略及其不同之处。
2. 话轮转换以及相临对“话轮”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Sacks等人提出的概念,但他们并未对它作出界定。
Edmondson认为话轮是会话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人的机会;是一个人作为说话人时所说的话。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
会话就是话轮的更迭,这个过程就叫做话轮转换.Sacks 等人通过对大量自然会话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会话中最基本的一条规律: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
相临对,也被叫做毗邻应对,指的是两个谈话者各说一次话所构成的对子。
也就是说,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需做出回应。
发话人以某种方式示意、请求或命令而使受话人给予相应的应对。
Schegloff 和Coulthard 将毗邻应对的特点归纳为如下几方面:1)毗邻应对是一对更加紧密联系的话轮转换。
2)毗邻应对是由不同的发话者相继发出的两组语句。
这两组语句是有规律的,即开首语句属于毗邻应对的第一话部,而紧随其后的语句是这一应对的第二话部。
3)毗邻应对是一对相继发生的话语交际行为,它们相互毗连、搭配,并共同构成呼应或对应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第二语句都可能与第一语句构成第二应对,只有那些相关或对应的语句方可被称为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谋篇的不同方式, 所以, 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如 何把单词串成句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如何把 句子组成符合英语习惯的语篇。只有了解中国人与西方人思 维方式的差异, 才能认识英汉各类文体在语篇上的差异, 这样 学生才能自觉地按英语的思维习惯去写作, 才能更好地更准 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A : W a s la st n igh t the first tim e you m et M iss Kelly? B: M et w hom ? A : M iss Kelly.
B: Yes. 在这组会话中, 第一个话轮是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构成, 紧 随其后的两个话轮 (2、3) 是由短语构成, 话轮 4 由一个独立的 词语构成。 关于话轮的组成 Fa so ld (2000: 67) 亦有类同的表述, 他 说,“T u rn s a re con structed of un its w h ich, fo r English a t lea st, tu rn ou t to be syn tactic un its: w o rds, p h ra ses, clau s2 es, and sen tences. ”他进而指出在描写话轮的转换规则时, Sack s, Schegloff 和 J efferson 提出了话轮构成规则 ( the ru le of tu rn2con struction ) 和 话 轮 分 配 规 则 ( T he ru le of allocation)。话轮的分配规则是二者中最具意义的。根据 Sack s et a l (1974: 704) 和 P sa tha s (1995: 37) 的观点, 在话轮分配的规 则下, 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有三条可循的基本规律, 即: 1) 在话轮形成后, 当前发话人便可挑选一下发话人, 那么 这个被选之人自然有资格作为下一话轮的发话人。 2) 如果在当前话轮已经形成, 却又不具备当前发话人选 择下一发话人的条件时, 则受话人可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 动争取发话机会。 3) 如果在当前发话人不能有效地利用选择技巧选择下一 发话人, 而受话人又不主动争取发话时, 则当前发话人只得继 续发话。 就话轮转换的规律而言, 仍有两点需加以补充。 第一, 在 会话交际中, 每次只有一位发话人。如果有两位或更多的人想 同时发话, 则每次只有一人能最后保持发话机会。 第二, 根据 W erth (1981: 129) 的观点, 在会话过程中, 话轮由发话人 A 转到发话人 B 的转换区域通常被称为相应过渡区域 [ tran si2 tion relevance p lace (TR P) ]。 对此 P sa tha s (1995: 37) 又进一 步解释说:“当一个话轮即将结束时, 便产生了一个相应的过 渡区域, 而话轮的转换也正是在这个区域内发生。”
2003 年 7 月 第 24 卷 第 4 期
外语教学 F oreign L a ngua ge E duca tion
J u l. 2Leabharlann 03 V o l. 24 N o. 4
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
张廷国
(烟台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分析中的核心问题。 本文从话轮的转换、话轮的形式及话轮转换的过程等方面探讨了会 话交际的规律, 同时提出了在会话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的相关技巧。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会话中话轮转换的规律 和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 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利用这些技巧去获取更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 会话分析; 话轮转换; 毗邻应对; 插入序列 中图分类号: H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544 (2003) 0420023205 Abstract: T he resea rch of tu rn2tak ing is the cen tra l issue in conversa tion ana lysis. T h is a rticle m akes a system a tic re2 sea rch on the ru les of tu rn2tak ing in conversa tion in term s of tu rn2tak ing, its fo rm s and its p rocedu res a s w ell. Sim u l2 taneou sly, the au tho r suggests som e comm un ica tion stra tegies of tu rn2tak ing in conversa tion. T h is resea rch can no t on ly help u s fu rther ou r know ledge of the ru les and stra tegies of tu rn2tak ing in conversa tion, bu t a lso benefit u s to
参考文献
[ 1 ] Carter, R. &M. M cCarthy. V ocabu la ry and L ang uag e T each ing [M ]. L ongm an: L ongm an Group L td, 1988.
[ 2 ] Cook, G. D iscou rse[M ]. O xfo rd: O xfo rd U n iversity P ress, 1989. [ 3 ] Kap lan, R. Cu ltu ral T hough t Pattern s in In ter2cu ltu ral Education
[J ]. L ang uag e L ea rn ing , 1966 (16) : 1220. [ 4 ]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 5 ] 杨荫浒. 文章结构论[M ].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作者简介: 杨玉晨, 文学硕士, 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为语篇分 析、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方法提出了话轮分配理论, 即“Conversa tiona l tu rn2a lloca tion p roceeds in an o rderly m anner”。这一理论强调的是在会话交 际中,“某一参与者不可能无休止地占据发话者的地位, 而是 由各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Sack s et a l, 1974: 700)。 然而, 会 话是一种随意的语言交际活动。 那么在这种随意的交际活动 中, 其交际言语是否存在着某些规律或特点? 这是值得我们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为探讨这些规律或特点, 本文试图从会话交 际中话轮的构成、话轮转换的形式及话轮转换的过程等方面 来探讨其中的规律、特点和转换技巧。笔者认为这一研究不仅 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话轮转换的规律有新的认识, 而且具
1. 引言
会话是话语的一种基本形式, 它是一种对话性质的话语, 因此会话分析可被看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领域 ( subfield) (Sch iffrin, 1988: 253)。就会话分析而言, 其分析研究的重要内 容是探讨人们在日常会话交际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对此 Fa2 so ld (2000: 66) 曾提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 并 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就话轮转换的研究而言, 在这方 面开拓了话轮转换研究先河的当属 Sack s, Schegloff 和 J ef2 fe r so n。他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出发利用民俗方法论的研究
app ly them in to p ractice so a s to get a better comm un ica tion resu lt. Key words: conversa tion ana lysis; tu rn2tak ing; adjacency p a ir; in sertion sequence
2. 话轮的构成
在会话过程中的话轮转换通常是指发话人的变更 ( sp eak2 er change) , 或者指当前发话人结束发话并由受话人开始发 话。N ofsinger (1991: 80) 提出话轮可由任意四种不同长度的 话语单位构成。 有的话 轮 由 独 立 的 词 语 构 成, 例 如:“Yes; M a rry; tw elve”等, 有的由短语组成, 例如:“in the ga rage; the bo ss”等, 其结构中不含主语、谓语。 有的由分句组成, 即不必 具有完整的句子形式, 亦可不具备可独立存在的完整的句子 条件, 例如:“the w om an w ho gave today’s lectu re; w hen w e fin ish studying”等。还有一些话轮则由完整的句子构成, 例如: “W e’ll tu rn on the TV w hen w e fin ish studying”和“K itty is go ing to J ap an ”等。 为进一步阐明话轮的构成, Sack s et a l (1974: 51) 举出下列一段会话:
句子之间不衔接, 话题随意, 段落主题不突出等现象。实际 上, 如果作者能用英文段落语篇模式去构思, 先确定段落要 说明的主题, 然后理顺辅助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选择准确的 关联词把上句与下句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用同样的材料也可 写出符合英语习惯的段落来。下面是根据英语习惯对本段的 修改。虽然语段意义相同, 但段落结构布局合理, 句子之间 关系清晰明了, 所以使人感到语言流畅, 主题突出, 意义明 确。
收稿日期 2002204202 责任编校 薛旭辉
·23·
2003 年 7 月 第 24 卷 第 4 期
外语教学 F oreign L a ngua ge E duca tion
J u l. 2003 V o l. 24 N o. 4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这是因为话轮转换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会话的走向和话型。同时, 了解会话中话轮转换的特点 和运作技巧有助于参与交际的各方在交际过程中选择适当的 方式进行交际, 从而使其交际恰当、得体、顺利, 并达到预期的 交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