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
浅析会话中话轮转换规则与技巧

N 3 0 . n G n m1NA 8 oo . 7
【 教育探索 】
浅 析 会 话 中 话 轮 转 换 规 则 与 技 巧
任 兵
( 尔 滨 师范 大 学 西 语 学 院 ,哈 尔 滨 102 ) 哈 5 05
描
要 :人 们通 过 语 言 交 际来 传 递 信 息 ,交流 情 感 。 这种 语 言 之 伺 的 沟 通往 往 以会 话 的 形 式 体 现 ,而 话
行 , 了解 在 会 话 过 程 中影 响 话 轮 转 换 的 规 则 与 技 巧 就显 得尤 为重要 。
一
王 利发 :谁 ?( 轮 3) 话 王 大 栓 :小 二 德 子 ! 他 刚 出 去 ,就 回 来 !( 话 轮 4 ) 王 利 发 :二 位 先 生 , 茶 钱 退 回 ,请 吧 , 快 ! ( 轮 5) 话 王 大 栓 : 随我 来 !( 轮 6 话 ) 对 话 中 的 话 轮 3是 字 词 , 话 轮 6是 短 语 , 话 轮 1是 句 子 ,话 轮 2、 话 轮 4和 话 轮 5是 句 子 组 合 。
1 8 :1 2) 98 6
受 话 者 变 为 发 话 者 ” ( 国 文 ,1 8 。 话 轮 可 以 黄 9 8) 由不 同 的 语 言单 位 构 成 。在 会 话 中 ,可 以构 成 一 个 话 轮 的语 言 单 位 包 括 字 词 、短 语 、从 句 、句 子 和 句 子 组 合 等 。 下 面 一 段 对 话 很 好 地 诠 释 了 话 轮 的 构 成 。例 1(以下 例 句 均 出 自老 舍 《 馆 》): 茶 王 小 花 :爸 ,这 是 我 的两 位 老 师 !( 轮 1 话 )
关键 词 :话轮 ; 换 ; 则 ;技 巧 转 规
.
掌握话轮转换规则,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的话 轮意识 , 就是要让 学生掌 握话轮 结 束 谈 话 ,如何 开 始 一 个 新 的 话 题 。 如 何 表 达 自己 的观 点 . 使 自己 不 被 打 断 从 而 实 现 交 际 的 或
维持 。 在我 们 的 英语 课 堂 教 学 中 , 养 学 生 话 轮 意 识 , 培 了
的结 束和话 题的单一 。接着 又通 过新的话题 “ w n t , e to tei ent a n hce h - a fo y aet ’ h tr r dc k dt e m i rm m p n . n eb a e e l r s’
再 次 开 始 了 新 的话 轮 。 富 了会 话 的语 料 。 加 了会 话 丰 增 的广 度 和 深 度 , 话 轮 的转 换 中 , 富 了交 际 的 内 容 , 在 丰 实 现 了交际的持续 。 所 以 . 师 在 教 学 中多 注 意 培 养 引 导 学 生 运 用 已 学 教 的句 型 和 词 汇 主 动 提 出 问题 。 与 老 师 和 同学 进 行 真 实 来 的交 流 。 者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发 现 “ 角 度 提 问 法 ” 有 效 笔 多 能 训 练 学 生 的 话 轮 转 换 能 力 。 们 在平 时 的训 练 中可 以培 我 养 学 生 根 据 所 给 语 料 从 各 个 方 面提 问 的能 力 。例 如 :
T: n o s e te fl ls ih . 1we tt e h m a tn g t i S Ho i h l ? 1: w st e f m i S W h t Ste fl a o t 2: a ’ h m b u ? i S W h tt e dd y u g hee? 3: a i i o o t r m
一
话轮名词解释

话轮名词解释
话轮(Turn taking)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参与者之间交替进行说话和倾听的行为。
具体来说,一个话轮开始于某个人发起说话,结束于该人完成一个表达单元(如一个句子或一个短语)并转为倾听他人回答。
在理想的情况下,话轮在对话者之间循环进行,形成一个连续的交际过程。
话轮的转换不仅涉及说话者何时开始说话和结束说话,还包括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将话语权传递给下一个说话者。
话轮转换的规则和机制是会话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并避免出现尴尬的沉默或对话中断。
在会话分析中,话轮转换的规则包括:
说话者何时结束自己的话轮并允许其他人开始说话。
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表明话轮的结束和开始。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话轮的延长或中断(例如,当一个问题时需要更多回答时,或者当某个事件打断当前的话轮)。
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交际互动的动态性和合作性。
通过话轮转换,参与者能够在交流中实现信息的交换、意见的表达和社交目标的实现。
会话中的轮换(turn-taking)

•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常常有一个有权决定 下一个说话人的人。 • 课堂里的老师,法庭上的法官,会议的主 席。
• 自选人是否具有对别人的可能结束之处的 识别能力呢?
• 举例说明
可能结束之处
话语未结束语(utterance incompletor) But,and,however等从句或句子的连接词 未完成标记 (incompletion marker) Since,when等连接词 There are two points…first… 搪塞语(hesitation filler) Er,well,um,you know,let me see
2.话轮构建单位(turn –construction unit) • 话轮构建单位是用来构建话轮的句法 • 单位。它可以是句子、分句、短语,甚至单 • 词。实际上,一个话轮就是一个人说的一段 • 话。不论话的长短,只要说话人变了,一个话 • 轮就结束了。
• • • • • •
.轮换相关位置(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 指一个话轮单位的可能结束点。但实际上, 这个可能的结束点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很难确定 前面的说话者的话是否结束,而且即使可以预测,说 话者也很可能而且经常在应该结束的地方加上更多 的话。这种规则认为,在每一个话轮的最初话轮构建 单位的最初转换相关位置的前提下,应该遵循如三种不同程度的控制
• 第一,一个正在说话的人可以通过提名来 选定下一个说话人的同时,他往往也指定 了下一个说话人的话语类型。 • (1) I wonder if you could show me the letter,Mr fox. • (2) Do you know how to draw a panda,Mary? • (3)Hi,Professor Kang.
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解读

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解读
在人际交流中,会话交际中的打断现象时常出现。
打断是指在别人发言时,中
断对方的话语,插入自己的话语,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打断行为在社交交往中有时被视为失礼或不尊重他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在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具有一定的解读内容。
首先,话轮转换是指在会话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传递的切换。
当一个人发言
结束后,另一个人在合适的时机打断并接管话轮,这种打断可以是为了交流的连贯性和效率而进行的。
这种类型的打断可以被视为对话交际的一种正常现象,有助于保持对话的平衡和共享对话权。
然而,当打断现象频繁出现,且以插入自己的意见或观点为主要目的时,可能
会对会话的效果和参与者的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打断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观点或话语权,反应出对他人意见的不重视或不耐烦。
在一些文化中,频繁的打断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并可能导致交流的失败或冲突。
打断现象的解读也需要考虑到交际目的和环境。
在某些情况下,打断行为可以
被视为一种交互性的表现,显示出对话交际的活跃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激烈的讨论或辩论中,打断可以是为了表达紧迫的观点或回应对方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打断有助于加深对话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打断现象在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不同于一般的对话模式。
它可以
被视为对话中的一种交互形式,既可以促进对话的进行,又可能导致交流的不顺畅。
因此,在进行打断时,我们需要在尊重他人和表达自己观点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有效的交际和良好的沟通效果。
《非你莫属》中求职者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非你莫属》中求职者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
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
Fasold曾提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科学家Harvery Sacks 以及其合作者Emmanuel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是话轮转换研究方面的开拓者。
他们的最大贡献在于,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话轮构成规则(The rule of turn-construction)和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allocation)。
实际上,为了成功实现交际目的,人们在话轮转换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技巧。
《非你莫属》是天津卫视2011年开始推出的一档电视真人秀求职节目。
自开播以来,该求职平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该节目主持人张绍刚幽默、睿智、犀利的语言风格,尤其是他与求职者对话的良好掌控能力和协调能力是该节目的看点和亮点。
与主持人相比,求职者不是会话中的控制者,处于被动位置。
为了在求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或为了使会话朝着更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成功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求职者使用了多种话轮转换技巧,从而帮助自己在求职过程表现得体,增加获得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一、话轮与话轮转换(一)话轮话轮的概念最早由Harvery Sacks、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于1974年提出。
此后,许多国内外学者如Sacks、Edmondson、刘虹、李延福都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Sacks认为,话轮是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从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在刘虹看来,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
话轮转换机制——揭开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秘密

剩 的 密 粉 秘
摘
要 :人 们 通 过 语 言 交 际来 传 递 信 息 ,交 流 情 感 ,这 种 语 言 之 间 的 沟 通 往 往 以 会 话 的 形 式 体 现 。在 会
话过程 中存在着一个看似普遍却令人吃惊的现 象:无论是 两人之 间的对话 ,还是 多人 之 间的交谈 ,会话都 能
换轮6在这一组对话中第一句宋恩子指定具体发话人常四爷话轮1常四爷听到喊声后作了回答四爷话轮3常四爷回答完问题后并没有指定下一说话人话轮4此时吴祥子通过插话夺取了话轮并指定下一说话人松二爷话轮5松二爷听到自己被指定为下一说话人后主动回答了吴祥子的话话轮6
21 0 0年 第 2期 ( 第7 ) 总 4期
边疆 经济 与 文化
THE B0RDER CON0MY E AND l I CIl R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n 2. 0l 2 0
Ge ea. n 7 n r1 N 4
【 文化论坛 】
话
制— 揭 语 — 言
赵 培 培 ,郭 益凤
( 北 农 业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哈 尔 滨 10 3 ) 东 5 0 0
一
、
引言
人 们 彼 此 之 间 的 语 言 交 流 构 成 了会 话 。 而 会 话 的 一 个 特 点 是 说 话 人 的 轮 换 ( un tkn ) 即 参 tr — ig , a 加 会 话 的 人 在 整 个 会 话 的 过 程 中 轮 番 说 话 ,这 似 乎 是 一 个 显 而 易 见 的 事 实 。 但 如 果 再 多 想 一 想 就 会 发 现 ,这 一 极 为 普 通 的 社 会 行 为 其 实 存 在 着 一 些 令 人 吃 惊 的 现 象 :在 会 话 的 过 程 中 ,很 少 会 出现 重 叠 或 沉 默 冷 场 的 情 况 ,也 就 是 说 :很 少 会 出 现 许 多 人 同 时 开 口讲 话 或 同时 沉 默 的 情 况 ,总 是 一 个 人 停 止 说 话 另 一 个 人 才 开 始 说 话 。说 话 人 之 间 这 种 有 条 不 紊 的 更 替 是 怎 么 进 行 的 呢 ? 这 些 现 象 引起 了专 家 学 者 的注 意 ,成 为 他 们 研 究 分 析 的对 象 。 其 中 的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Sc s a k ,他 在 话 轮 的 提 出 以 及 话 轮 与 话 轮 之 间 的 转 换 方 面 作 了很 多 的 研 究 和 贡 献 。本 文 将 从 话 轮 的 产 生 、话 轮 的 构 成 、 话 轮 的分 配 以及 话 轮 的 转换 机制 四方面展 开 讨论 和分 析 。
会话中的轮换(turn-taking)

• 说话人可以限制下面以为说话人要说的类 型,但是不指定下一个说话人。留给在场 的其他人自己去选择。 • Can anyone of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 说话人不既不指定下一个说话人,也不指 定下一步的会话活动,而是完全由参加会 话的其他人自选,并决定说什么。 • 如何自选?
• :T1贾圆圆:爷爷,你听说过吉尼斯世界纪录 吗?T2傅明:那是什么东西?T3贾圆圆:就是 对一些做了了不起事情的人的纪录,据说有一 个美国人能拖动火车头。T4傅明:搞什么名堂! 如果他力气那么大,可以让他去耕地嘛,也可 以节省几条耕牛嘛。不像话! • T1贾志新:气死我了,郑艳红这丫头,居然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尤其是当着我的面,跟那 个男的搂搂抱抱,简直没把我放在眼里,你郑 艳红不仁,就别怪我贾志新不义,别以为我不 敢搂搂抱抱。T2和平:怎么了,弟弟?你不会 也喜欢那个男的吧。
如:(1) Dan : What is your last name ,George ? George : Bush.
(2) A :Oh , I have one class in the evening. B :On Monday ? A :Well ,Thursday. 例(1) 中,当前说话人Dan 选择了George , George 作 出了回应此时说话人发生了变化; 例(2) 中,A 没有选择下一个说话人,但B对此作出了 反应,同样说话人发生了变化。可见,由于这种话轮 转换机制的存在,参与会话的除了出于兴趣和礼貌, 还会有一种额外的注意听其他人说话的动力。
• • • •
伴随语言手段甚至是体动(kinesics) Kendon Gaze Duncan
• 说话人往往停止手部的姿势或者放松在说 话时处于紧张状态的手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会话是 话语的一种基本形式 , 它是一种 对话性质的 话语, 因此会话分析可被看成是话语分析的一 个分支领域( subfield) ( Schiffr in, 1988: 253) 。就 会话分析而言, 其分析研究的重要内 容是探讨人们在日常会话交际 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对此 F aso ld( 2000: 66) 曾提出“话轮转换 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 问题, 并 受到 语言学 界的广 泛关注。”就 话轮转 换的研 究而 言, 在这方 面 开拓了 话轮 转换研 究 先河 的当 属 Sacks, Scheg lo ff 和 Jefferso n。他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出发利用民俗方法论的研究
2003 年 7 月 第 24 卷 第 4 期
外语教学 FJul. 2003 V ol. 24 N o. 4
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
张廷国
( 烟台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 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 分析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话轮的转换、话轮的形式及话轮转 换的过程等方面探讨了会 话交际的规律, 同时提出了在 会话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的相关技巧。本文 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会话中话轮转换的规律 和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 而且 有助于在实践中利用这些技巧去获取更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 会话分析; 话轮转换; 毗邻应对 ; 插入序列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44( 2003) 04-0023-05 Abstract: T he resear ch of tur n-taking is the centr al issue in conv ersation analysis. T his ar ticle makes a sy stematic r esear ch on the rules of turn-t aking in co nv ersation in ter ms o f t ur n-taking , its for ms and its pr o cedures a s w ell. Simult aneo usly , the autho r sugg ests some co mmunica tio n str ateg ies o f turn-taking in conver satio n. T his resear ch can no t only help us furt her o ur know ledg e of the rules and st rateg ies o f tur n-taking in co nv ersation, but also benefit us to apply them into practice so as t o g et a better co mmunicatio n result . Key words: co nv ersat ion analysis; t ur n-taking ; adja cency pair ; inser tio n sequence
参考文献
[ 1] Cart er, R. & M . M cCart hy. V ocabulary and L ang uage Teac hing [ M ] . Longm an: Longman G rou p L td, 1988.
[ 2] C ook , G . D iscour se [ M ] . O xf or d: O xf or d U niversit y Press , 1989. [ 3] K apl an , R. C ult ural T hough t Pat t ern s in In ter-cu lt ural Edu cation
[ J] . L anguag e L earni ng, 1966( 16) : 1-20. [ 4]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M ]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 5] 杨荫浒. 文章结构论[ M ] .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作 者简 介: 杨玉 晨, 文学 硕士, 在 读 博士, 研 究 方向 为语 篇 分 析、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中, 其交际言语是否存在着某些规律或特点? 这 是值得我们进 一步探讨的 问题。为探讨这些规律或特点, 本文 试图从会话交 际 中话轮 的构成、话轮 转换的 形式及 话轮转 换的过程 等方 面 来探讨其中 的规律、特点和转换技巧。笔者认为 这一研究不仅 有 助于我们从 理论上对话 轮转换的规 律有新的认 识, 而且具
2. 话轮的构成
在会话过程中的话轮转换通常是指 发话人的变更( speaker change) , 或者 指当 前发 话人 结束 发话 并 由受 话 人开 始发 话。N ofsing er ( 1991: 80) 提出话轮可由任意四种不同长度的 话语 单位 构 成。有 的 话 轮 由 独立 的 词 语 构 成, 例 如: “Y es; M ar ry ; tw elve”等, 有的由短语组成, 例如: “in t he g arag e; the boss”等, 其结构中不含 主语、谓语。有的 由分句 组成, 即不必 具有 完整的 句子形 式, 亦 可不具 备可独 立存在 的完整 的句子 条件, 例如: “the wo man w ho ga ve today's lectur e; when w e finish st udying ”等。还有一些话轮则由完整的句子构成, 例如: “W e'll tur n on the T V when w e finish study ing ”和“Kitty is go ing to Japan ”等。为 进一 步阐 明 话轮 的 构 成, Sacks et al ( 1974: 51) 举出下列一段会话:
方 法提 出了话轮 分配理 论, 即“Co nver sa tio nal t ur n-allo catio n pro ceeds in an or der ly manner”。这一理论强调 的是在会话交 际 中, “某 一参与 者不可能 无休止 地占据 发话者 的地位, 而 是 由 各会话参与 者交替发话”( Sacks et al, 1974: 700) 。然而, 会 话 是一种随意的语言 交际活动。那么在这种 随意的交际活 动
A : W as last nig ht the fir st time yo u met M iss Kelly? B: M et w hom ? A : M iss K elly . B: Y es. 在这组 会话中, 第一 个话轮是由一个完 整的句子构 成, 紧 随其 后的两个话轮( 2、3) 是由短语构成, 话轮 4 由一 个独立的 词语构成。 关 于话轮 的组成 Faso ld ( 2000: 67) 亦 有类同 的表述, 他 说, “T ur ns ar e co nstr ucted of units which, fo r Eng lish at least , t ur n out to be syntactic unit s: w or ds, phrases, clauses, and sentences. ”他 进 而指 出 在 描写 话 轮的 转 换规 则 时, Sacks, Scheg lo ff 和 Jeffer so n 提 出了 话轮 构 成规 则( the r ule of t ur n-constr uction ) 和 话 轮 分 配 规 则 ( T he r ule of allo ca tio n) 。话轮的分配规则是二者中最具 意义的。根据 Sacks et al( 1974: 704) 和 Psathas( 1995: 37) 的观点, 在话轮分配的规 则下, 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有三条可循的基本规律, 即: 1) 在话轮形成后, 当前发话人便可挑选一下发话人, 那 么 这个被选之人自然有资格作为下一话轮 的发话人。
M a ny yo ung parents now adays ex pect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Eng lish as ear ly as po ssible. T his t endency is, fir st o f all, caused by the impor tance and g ro w ing need of Eng lish in China. A not her r eason w hy par ents ar e so eag er t o do t his is that t hey w ant their children to do w hat they themselves hav en't do ne w ell. Besides, some parents ar e ig no r ant of the natur e of lear ning a lang uage and they simply compare the lear ning of English to lea rning to play a piano. In fact , o ne can play music without under st anding the meaning o f it, but can no t speak a languag e without under standing what the wo rds mean. T hus, lear ning English as ear ly as possible is a doubtful idea w hich needs fur ther investig atio n. 英汉语 言习惯和文化差异使 人们具有了遣词造 句和构思
2) 如果在 当前话 轮已经形 成, 却又不 具备当 前发 话人选 择下 一发话 人的条 件时, 则受话 人可采 取自我 选择的 策略主 动争取发话机会。
3) 如果 在当前发话人不能有 效地利用选择技巧 选择下一 发话人, 而受话人又 不主动争取发话时, 则当前发话 人只得继 续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