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轮转换的原则及实际应用
浅析会话中话轮转换规则与技巧

N 3 0 . n G n m1NA 8 oo . 7
【 教育探索 】
浅 析 会 话 中 话 轮 转 换 规 则 与 技 巧
任 兵
( 尔 滨 师范 大 学 西 语 学 院 ,哈 尔 滨 102 ) 哈 5 05
描
要 :人 们通 过 语 言 交 际来 传 递 信 息 ,交流 情 感 。 这种 语 言 之 伺 的 沟 通往 往 以会 话 的 形 式 体 现 ,而 话
行 , 了解 在 会 话 过 程 中影 响 话 轮 转 换 的 规 则 与 技 巧 就显 得尤 为重要 。
一
王 利发 :谁 ?( 轮 3) 话 王 大 栓 :小 二 德 子 ! 他 刚 出 去 ,就 回 来 !( 话 轮 4 ) 王 利 发 :二 位 先 生 , 茶 钱 退 回 ,请 吧 , 快 ! ( 轮 5) 话 王 大 栓 : 随我 来 !( 轮 6 话 ) 对 话 中 的 话 轮 3是 字 词 , 话 轮 6是 短 语 , 话 轮 1是 句 子 ,话 轮 2、 话 轮 4和 话 轮 5是 句 子 组 合 。
1 8 :1 2) 98 6
受 话 者 变 为 发 话 者 ” ( 国 文 ,1 8 。 话 轮 可 以 黄 9 8) 由不 同 的 语 言单 位 构 成 。在 会 话 中 ,可 以构 成 一 个 话 轮 的语 言 单 位 包 括 字 词 、短 语 、从 句 、句 子 和 句 子 组 合 等 。 下 面 一 段 对 话 很 好 地 诠 释 了 话 轮 的 构 成 。例 1(以下 例 句 均 出 自老 舍 《 馆 》): 茶 王 小 花 :爸 ,这 是 我 的两 位 老 师 !( 轮 1 话 )
关键 词 :话轮 ; 换 ; 则 ;技 巧 转 规
.
浅谈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机制

浅谈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机制作者:李传静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6期摘要: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语用学的重要领域,最早起源于民族方法学对会话的实质性研究;话轮是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某人在某段时间所说的一段话,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沉默或另一方的谈话通常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终止,新一个话轮的开始。
本人通过分析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机制,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理解会话机制,掌握会话技巧,从而提高其在语言学方面的修养。
关键词:话语分析话轮转换转换规则语用一、引言(一)会话分析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语用学的重要领域和分支,最早起源于民族方法学对会话的实质性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及其合作者Emanuel Schegloff, Gail Jefferson 堪称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长期深入研究日常会话结构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话轮转换理论,借以阐述会话中发言者的角色变换问题。
会话可以构成“言语行为最为自然的形式”,其显著特点是说话者角色的轮换,尽管它是一种随意的语言交际活动,但却衔接有序。
(二)话轮建构及其转换机制话轮是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即某人在某段时间所说的一段话,即指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沉默或另一方的谈话通常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终止,新一个话轮的开始。
无论话轮长短,只要说话人改变,就意味着该话轮的结束。
话轮可以由多种句法单位构成,比如句子、从句、短语和单词等。
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话轮再到放弃话轮,话轮不断更迭,会话由此顺利进行。
一次会话至少包括两个话轮。
A的话轮一结束,B就接着发言,构建自己的话轮,由此构成话轮转换基本模式“A-B-A-B-A-B”。
每个话轮建构单位的“边界”(unit boundary)都可能成为话轮交接之处。
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分析

学生课堂2019 年 8 月45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分析王 禹(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性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话轮转换理论是一种会话形式的体现,不断被应用到各科的教学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本文分析了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价值,并重点探讨了其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话轮转化 小学英语 课堂互动引言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话轮转换过程的实现往往会受到语言因素、社会文化、非语言因素等各种因素影响。
加上目前我国的小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熟悉和掌握度不够,教师也没注重对小学生话轮转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开展话轮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难以判定、话轮转换无法发起有效的新话轮、话轮转换中原话轮的保持较难等。
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话轮转换理论是当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价值话轮是英语教学中互动对话的基本结构组织,说话者的话语从发起到结束,称为一个话轮。
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丰富多样,可独立单词、可短语、可分句,说话人和听话人发生角色转换或各方沉默则意味着一个话轮的结束。
话轮转化主要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角色的转化,即说话者结束当前说话后,听话者转为下一轮的说话者,而上一轮的说话者则转为听话者。
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话轮转化一般有两种实现路径,即当前说话人指定下一个说话的人,以及下一位说话人毛遂自荐[1]。
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应用话轮转换有很强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能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话轮转换是基于对话形式开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是一门语言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话开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是极为关键的教学目标,而话轮转换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其次,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
中国电视求职节目主持人的话轮转换技巧研究

中国电视求职节目主持人的话轮转换技巧研究《职来职往》是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为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的全国首档大型职场真人秀。
与普通意义上的面试不同,除了求职者和面试者两大主体,该节目还涉及了主持人,mr. job 和现场观众。
而主持人对话轮的操控和调节无疑对节目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档节目采用一对多的方式,分为:职场零距离,职场正能量和职面新未来三大环节,面试者通过留灯与否来表明对求职者的态度。
本文从话轮转换的角度浅析主持人的话轮转换技巧,并结合会话中的合作原则探索其成功的主持的会话艺术,期望对以后类似节目的主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话轮转换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
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
fasold 曾提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
萨克斯、谢格罗夫和杰弗逊对谈话话语做了长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发言依次轮换(turn-taking)的理论来说明谈话话语中发言者的变换问题。
(sacks et a1., 1974)。
此外,美国社会学家schegloff等提出,会话中最基本的一条规律就是:每次至少由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
虽然在日常生活的会话中短暂的重叠或冷场时有发生,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参加会话的各方都会按照这条基本规则设法调整和修补(赵培培、郭益凤,2010)。
在《职来职往》中,主持人在求职者和面试者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起着调整和修补的作用。
通过研究语料发现,在《职来职往》的舞台上,无人说话的场景几乎没有,大部分情况下主持人为维持现场的话语秩序都采用了一定的策略,这就涉及了话轮转换的索取话轮的技巧,具体表现为插入、打断和重叠。
例一:面试者:对对对,如果脏到一定程度,洗澡也可以洗白的。
求职者:就是临床上,我给病号解释的时候,我就说洗牙和洗澡一样,但你只能说把身上的泥搓掉,你不可能说洗个澡,就是说把非洲人变成美国人,变成亚洲人,把人肤色改变了,不可能这样,对。
话轮转换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话轮转换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吴波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2期摘要:话轮转换策略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恰当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该策略符合小学生的学情,能够调动学生的会话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关键词:话轮转换;英语教学会话的基本形式就是话轮,同时它还是会话的基本组成元素,在英语会话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来进行话轮转换,也就是每个参与者轮流说话,不只要倾听,还需要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话轮转换策略,有助于学生发现会话结构的规律,促进学生良好沟通,使会话效率提高,保障双方顺利完成会话。
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现针对话轮转换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如下探讨。
一、灵活运用语言,调动学生的会话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较低、天性爱玩,愿意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因仅仅是喜欢有趣的竞赛活动、课堂游戏与活泼的教学形式,而英语教师的任务则是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喜欢英语语言本身,提升其学习兴趣。
教师无论是面对低年级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还是高年级已经具备英语基础的学生,都须要恰当运用话轮转换策略吸引学生参与会话,深入了解学生,从而展开心灵的沟通,使学生逐渐领略到英语的魅力,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话轮转换能力,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语言,达到期望的效果与目的。
这意味着教师除了能够理解学生的话语外,还要有能力使学生理解自己的话语。
小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强,掌握的词汇、语法、句型均较少,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须要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灵活运用话轮技巧,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话轮场,循序渐进地激发其以往所积累的英语储备,调动其会话兴趣以及潜在的学习需求,能够主动交流、积极参与会话互动,理解教师的语言,从而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前与几名学生展开小对话,或者在学生与自己打招呼时回应一个简单的问句,吸引学生继续回答,如:S(student):Good morning, Miss Li.T(teacher):Good morning, dear. Today the weather is good today, do you think so?S:Yes, I like the sunshine very much. I can wear my favorite dress.(指向自己的裙子)T:Oh! You look very lovely,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you.S:Thank you. Your dress looks very nice, and you are so beautiful!T:Thank you, darling, you are so sweet. What a lovely girl you are!而且最后教师在称赞学生时可以适当增加肢体语言,比如抚摸头发,示意其准备上课等。
会话中的轮换(turn-taking)

•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常常有一个有权决定 下一个说话人的人。 • 课堂里的老师,法庭上的法官,会议的主 席。
• 自选人是否具有对别人的可能结束之处的 识别能力呢?
• 举例说明
可能结束之处
话语未结束语(utterance incompletor) But,and,however等从句或句子的连接词 未完成标记 (incompletion marker) Since,when等连接词 There are two points…first… 搪塞语(hesitation filler) Er,well,um,you know,let me see
2.话轮构建单位(turn –construction unit) • 话轮构建单位是用来构建话轮的句法 • 单位。它可以是句子、分句、短语,甚至单 • 词。实际上,一个话轮就是一个人说的一段 • 话。不论话的长短,只要说话人变了,一个话 • 轮就结束了。
• • • • • •
.轮换相关位置(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 指一个话轮单位的可能结束点。但实际上, 这个可能的结束点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很难确定 前面的说话者的话是否结束,而且即使可以预测,说 话者也很可能而且经常在应该结束的地方加上更多 的话。这种规则认为,在每一个话轮的最初话轮构建 单位的最初转换相关位置的前提下,应该遵循如三种不同程度的控制
• 第一,一个正在说话的人可以通过提名来 选定下一个说话人的同时,他往往也指定 了下一个说话人的话语类型。 • (1) I wonder if you could show me the letter,Mr fox. • (2) Do you know how to draw a panda,Mary? • (3)Hi,Professor Kang.
话轮转换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话轮转换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话轮是会话的语义单位,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话轮转换为理论基础,对话轮的构成、类型以及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均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掌握话轮转换规则和策略,通过培养学生话轮转换技能来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会话;外语教学一.引言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
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所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以及从得到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放弃这个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之为一个话轮。
(Sacks,1974)Nofsinger(1991)提出话轮可由四种长度不同的话语单位构成:独立的词语Yes、短语Good morning、分句when we go to school、完整的句子I’m a Chinese.会话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特点是轮流发话。
讲话者随时可以变成听话人,反过来,听话人又可以变成说话人。
如果会话不断进行下去,一个话轮终止之后,另一个话轮又会开始,这个过程叫做话轮转换。
本文通过对话轮转换理论进行研究,从话轮的构成、类型以及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其中的规律、特点和转换技巧,来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会话的特点,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二.话轮的类型会话是在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中进行的,但会话的构成不是话轮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受一定的结构格式支配的。
Cook(1989)根据话轮在会话结构中的功能,将话轮分为三大类,即毗邻应对、预示语列和结束语列。
2.1毗邻应对毗邻应对是由任意两种相联系的言语构成。
即给出毗邻应对的第一言语,则紧随其后的言语在逻辑或习俗上与前一言语形成应对。
(Schegloff,1968)在会话中能构成这种毗邻应对关系的言语是很丰富的,其常见的应对形式有,问候—问候;提问—回答;请求—同意;邀请—接受等。
然而实际上我们的应对回答是多种多样的。
请求可以是同意也可能是不同意,提议可以是赞同也可以是不赞同。
浅析话轮转换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内容 的讲 解 , 教学任务 的交待 , 布置课后 作业 等等 。在这类话
话 轮 分 析 是 会 话 分 析 的 重要 内容 , 由社会学家 S a c k s , 轮中, 教 师可 以与学生 进行会 话 交流 。但 为 了保 证教 学任务
S c h e g l o f和 J e f f e r s o n 在2 O 世纪 6 0年代末 7 0 年代 初 提 出来 的。 按 时并顺 利完成 , 大 多数情况 下 , 教 师并不对 学生发 出邀请信
是A — B — A — B — A — B; 其次, 支持轮流说话 机制是一套依次使用 的
3 . 2 提问( a s k i n g q u e s t i o n )。教 师对需要 特别 引起 学生注
规则 , 这套规则对会话 中的轮流交替起作用 。本 文从会话分析 意的教材 内容 以提 问的方式 提醒学生认真 听讲 , 用来澄清某一
角度 , 通过 对相应语 料 的分 析 , 揭示话 轮转换在 英语课 堂 中表 事 实或者 阐明某一理论 。或者 , 为了检查 学生教学 内容 的掌握
现出的特点 , 发现其应用规 律 , 从而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 。
2 、 话 轮的构造部分 ( T C U: t u r n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mp o n e n t )
} S S :Ye i .
2 . 2 用短语构成 的话轮 。
A: Wa s l a s t n i g h t t h e i f r s t t i me y o u me t h i m?
—
答 复予称赞 , 以及鼓励学生继续应答 的话 轮。例如 :
( 3 ) 接受 ( a c c e p t i n g ) 。学生提 出好 的建议 或意见 , 教 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哂强匾曩憾蕊
‘
话轮转换 的原则及实 际应用
文/ 王静
一
摘 要 :话轮转换是会话交 际的一种 自然现象,是会话分析的核心和 重要课 题。本文根据会话 分析 中的话轮 转换 的 基本原则,主要 分析存在 于 日常各种 实际应用 中的话轮转换现 象,分析其 策略 ,总结其特 点和规律。从转换原 则阐释 话 轮 转换的规律和技巧 ,为在 日常生活 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 为营造 良好的 交际环境提供帮助。
2 .文 学 作 品 中 的 体 现
会话 是戏剧刻 画人物关系与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 。戏 剧会话与 日常 会话不 同 , 但它又基于后者 (杜 国娟 ,2 0 0 8 ) 。会话转换 分析常常用来 分析文学作 品的人物关 系和性格 ,所涉及理论主要包 括话轮转换 、相邻 语对和纠偏机制 等方面 。话轮转换在数量上和频率上 的变 化常常反映人 物关系的变化 。如 《 推销员之死》人 物关 系和性格主要通过戏剧会话来 塑造。但 得知父 亲被解雇的消息后 。比夫开始接过发 话权 ,甚至反过来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规则是 如何运用 的。第一个话轮 中说话人没有指定 下一个 话轮的获得者 在等了 5 秒后 ,说话人再一次发出话 轮放弃信号 。希望 听话 者通过 自选 的方式接续话 轮在 2 .6秒 的停 顿之后 ,有学生在这 个第 二个转 换关联 位置上 自主选取 了话轮 ,此时教师采用了非合作型方式故 意打断学生 的 话轮 ,在 课堂上 常常 出现的故意打断话轮行为通常是 由教师引起 的,其 作用在于提示持有话轮 的学生并集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 。
关键 词 :话 轮 转换 ; 转换 原 则 ; 实际 应 用
一 :会话与话轮转换 会话 作为人类 言语交 际系统 的最基本的模式 ,是人类认知和交 的一 个有力工具。它 是一个 在交 际 中意思传 递 、动 态 的合作 过程 ( J a c k C R i c h a r d s ,1 9 9 0: 6 5 ) 。会 话 是 话 语 的 一 种 基 本 形 式 。 它 是 一 种 对 话 性 质 的话语 ,目此会话分析可被看成 是话语分析 的一个 分支领域 ( s u b i f e l d ) ( S c h i f i f n , 1 9 8 8 : 2 5 ) 。就会话分析而言.其分析研究 的重要 内容 是探讨 人们在 日常会话 交际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 。 目前 比较公认的话 轮可以定义为 “ 话轮转换是指发话 者与受话 者不 断交换所 扮演的角色,即发话者变为受话者 ,受话者 变为发话 者” ( 黄 国文 ,1 9 8 8 ) 。话轮是组成会话的基本构成 单位 ,因此 研究话 轮转 换的 现象与策略对语言学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语用学及现实生活 中的不 同语 境的会话分析研究有重要的理论 与实践 意义 。 二 :话 轮 转 换 的原 则 般情况下 ,话轮 的分配 不是 事先确 定 的,但 活轮 分配 是有 技巧 的 。S a c k s 等人提 出的话轮转换理论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话轮分 配规则。 首先 ,他们认为话轮转换一般 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 ,即一个话轮 可以识 别的终止位置 ,也就是一 个话 轮构成单位 中受话者认为可 以发 生话 轮转 换的位置 ,如句子或分句的结尾处 。根据该规则 ,对于任何话轮 的第一 个话轮构成单位的第一个转换 关联位置则有如下规则 : 规则一 :如果当前的说话人 在当前 的话轮 中选定下一个 接话 人 ,前 者必须终止谈话 。被选中的人必须接着说话而正在说话 的人 可以通过提 名来决定下一个说话人 ,在选定 下一个说话人 的同时 ,他往往 同时也指 定了下一个说话人的说话类型。话轮转换就 出现在说话人选 定后 的第一 个转换关联位置上。 如在下面会话 中 :t e l l me s o me t h i n g a b o u t y o u r h o m e t o w n ,Mr .Wh i t e . Mr .Wh i t e 不仅被指定为下一个说话人 ,同时 ,他该说什 么也都被 说话 人所说的话决定 了。当然 ,除 了指 名道姓 外 ,说话 人也 可 以借 助 于眼 光 、头部动作等肢体语言来指定下一个说话人 。 规则二 : 如果说话者未选定下一个说话人 ,那 么任何其他会话 参与 者可以 自我选择 ,谁先说话谁就先获得 下一轮会话 的权利 。当前说话人 留待在场的其他人 自己去做出选择。 规则三 :如果说话人没有指定下一个说话人 ,也没有其 他的参与者 做 自我选择 ,当前的说 话 中可继续 说话并 决定 说什 么但并 非必 须。例 如 :Wh ow i l l b et h ef i r s t 耐 ma k et h ef l o o r ? 三 :话轮转换的实际应用 1 .话轮转换策略在教学 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具有支 配话 轮 的权 利,尤 其在学 习语言 的课上 , 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 ,就需要保证学生有足够 的操练机会并且 能够积极 主动地用 目的语来索取话轮和放弃话 轮,要做 到这一点教师 就应当具有 定的话轮转换技巧以在适当的时机 暗示 自己话轮 的结束并 提示 学生接 续话轮 ,并能够及时调整话轮以保证 学生获得均等 的话轮持 有机会和话 轮持有时长。例如下面这组课 堂对话 :
对父亲提问。如 :
Wi I l y: Di d y o u s e e Ol i v e r ?
B i f: J e s u s , Da d .
Wi l l y : Yo u me n a y o u d i d n’ t g o u p t h e r e ? Ha p p y: S u r e h e we n t u p t h e 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