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油标准对比
中国汽油标号

中国汽油标号
摘要:
1.汽油标号的定义和意义
2.中国汽油标号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中国汽油标号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4.中国汽油标号的选择和使用
正文:
1.汽油标号的定义和意义
汽油标号是指汽油的抗爆性能指标,即汽油的辛烷值。
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抗爆性能越好。
汽油标号是衡量汽油质量的重要参数,对于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行、提高汽车性能和降低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汽油标号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在我国,汽油标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90 号、93 号和97 号。
其中,90 号汽油适用于低性能发动机,93 号汽油适用于一般性能发动机,97 号汽油适用于高性能发动机。
汽油标号的表示方法为“汽油-XX 号”,其中“XX”为辛烷值。
3.中国汽油标号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中国汽油标号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国际上通用的汽油辛烷值表示方法为“RON”和“MON”,分别表示汽油的辛烷值和柴油的辛烷值。
而中国汽油标号则是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参考了国际标准的辛烷值范围,但并未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
4.中国汽油标号的选择和使用
在选择和使用汽油标号时,应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和厂家推荐进行选择。
低性能发动机使用高标号汽油,可能导致燃烧不完全,降低发动机性能;高性能发动机使用低标号汽油,则可能引发爆震现象,损害发动机。
因此,合理选择汽油标号对于保护发动机、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汽油标号是衡量汽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行和提高汽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汽油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

汽油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汽油是一种常见的燃料,用于驱动汽车、摩托车和其他内燃机车辆。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汽油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就汽油的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进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标准之间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看欧洲标准。
欧洲标准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和管理的,旨在保证汽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欧洲标准,汽油需要符合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包括燃烧性能、硫含量、挥发性、辛烷值等。
此外,欧洲标准还规定了汽油的成分和添加剂的使用限制,以确保汽油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
与欧洲标准相比,国内标准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
国内标准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和管理的,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条件,对汽油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了规定。
国内标准要求汽油的燃烧性能、硫含量、挥发性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并对汽油的成分和添加剂使用也有相应的限制。
在燃烧性能方面,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都要求汽油的燃烧性能良好,能够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然而,在硫含量和挥发性方面,欧洲标准要求更为严格,硫含量更低,挥发性更好,这有助于减少尾气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
而国内标准对硫含量和挥发性的要求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对汽油的成分和添加剂使用也有一些差异。
欧洲标准对汽油的成分和添加剂使用有更为严格的限制,以确保汽油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
而国内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宽松,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环境和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在汽油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上有一些差异。
欧洲标准更加注重汽油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要求更为严格;而国内标准则更加注重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条件。
因此,对于进口汽车或者在国外使用的车辆,需要特别注意汽油的标准差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汽油的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在燃烧性能、硫含量、挥发性、成分和添加剂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选择合适的汽油、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行以及减少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汽油标准对比分析

美欧日汽油标准对比分析[摘要]我国的汽油标准主要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汽油标准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必要对几个发达国家的汽油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加深对我国汽油标准的理解。
通过对比分析美、欧、日多年来车用汽油标准主要指标的变化和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总的来看,汽油硫含量、烯烃含量、芳烃含量,以及苯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快、慢不一。
汽油硫含量要求很严,下降速度最快;苯含量要求十分严格,变化幅度较小;烯烃含量变化不大;芳烃含量下降幅度相对缓慢。
从具体指标上看,存在明显差异。
以下分别就汽油硫含量、烯烃含量、芳烃含量、苯含量和辛烷值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表1 美欧日汽油标准对比表(一)硫含量对于汽油中硫含量的限制,美、欧、日发达国家都严加控制,到2017年均已经降至10ppm。
严控硫含量的原因为:三效催化剂可降低95%以上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是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设备。
硫含量高,会直接导致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致使三效催化剂中毒失活,失去使用性能,寿命缩短,导致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量增加。
为保持三效催化剂使用效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控制尾气污染物排放,降低汽油中硫含量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油品品质升级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上个世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欧炼油商为了提高汽油品质都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经济代价。
美国自2004年将汽油中硫含量降至30ppm,美国环保局估算其国内炼油工业投资了10~30亿美元,汽油生产成本相当于大约增加60元人民币/吨;而美国石油学会(API)估算投资接近50~80亿美元,生产成本相当于大约增加75元人民币/吨。
欧盟自2009年将汽油硫含量降至10ppm,据估算其成本高达440~550亿美元。
为。
汽油国二国三国四指标对比

汽油国二国三国四指标对比国二、国三和国四是中国的汽车排放标准,规定了汽车在使用不同燃油的情况下,对尾气排放的限制。
下面将对比这三个标准的主要内容。
国二标准是于2005年实施的,适用于使用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料的车辆。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限制:1.一氧化碳(CO)排放限制:当发动机转速在怠速状态下,国二标准要求一氧化碳排放浓度不能超过4.5%,在其他工况下,限制值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3.0%和2.0%。
2. 碳氢化合物(HC)排放限制:国二标准规定,HC排放限值在不同工况和车型中有所不同,通常在40-50ppm(百万分之一浓度)之间。
3.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制:国二标准要求,所有车型的NOx排放限值不得超过8.0%。
4.废气排放监控系统:国二标准要求装备废气排放监控系统,以监测尾气排放情况。
国三标准是于2024年实施的,相较于国二标准,国三标准将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主要有以下变化:1.一氧化碳(CO)排放限制:国三标准要求,待检车辆的极怠速CO 排放限值不得超过1.0%,其他工况下的排放限值为0.3%。
2. 碳氢化合物(HC)排放限制:国三标准规定,HC排放限值一般在30-40ppm之间。
3.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制:国三标准要求,不同发动机功率的车辆的NOx排放限值不得超过2.0-3.0%之间。
4. 废气排放监控系统:除了要求装备废气排放监控系统外,还要求安装OBD(On-Board Diagnostics)系统,以监测车辆的排放情况。
国四标准是于2024年实施的,与国三标准相比,国四标准对尾气排放限制更为严格,具体变化如下:1.一氧化碳(CO)排放限制:国四标准规定,待检车辆的极怠速CO 排放限值为0.3%,其他工况下的排放限值为0.2%。
2. 碳氢化合物(HC)排放限制:国四标准要求,HC排放限值一般在20-30ppm之间。
3. 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制:国四标准规定,不同发动机功率的车辆的NOx排放限值不得超过0.08-0.18g/km之间。
国内外汽油标准对比之欧阳引擎创编

我国汽油标准与国外汽油标准的对比欧阳引擎(2021.01.01)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汽油质量标准分为美、欧、日、《世界燃油规范》四大标准体系。
其中,欧盟汽油标准和《世界燃油规范》最具影响力,被许多国家引用。
1.欧盟汽油标准EN 228汽油质量标准是欧洲统一实施的汽油标准。
EN 228标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限定了密度、辛烷值以及硫含量、苯含量等指标的最大值。
第二部分根据气候和季节将汽油的挥发性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分别执行。
由于欧洲国家较多,具体情况差别较大,因此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在满足欧洲统一法规的大前提下,又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实施标准。
为了进一步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EN 228-2002汽油质量标准(与欧Ⅲ排放法规相对应),将汽油硫含量降到150µg/g、芳烃含量降到42%、要求苯含量不大于1.0%,铅含量不大于5 mg/L,并对各种氧化物的含量加以限制。
2005年,欧洲将开始执行欧Ⅳ排放标准,将清洁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为50µg/g,芳烃、苯、烯烃含量分别降为35%、1.0% 和18%。
2007年10月1日起推行无硫汽油(欧Ⅴ排放标准),使硫含量低于10µg/g,并出台了EN 228-2008汽油质量标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该标准为最新的欧盟汽油标准。
欧盟汽油规格主要指标的变化见表1。
表1 欧盟汽油规格主要指标的变化《世界燃油规范》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根据所属的30个汽车公司的研究成果联合发表的,主要是汽车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针对环保要求,对汽车燃料提出的基本要求。
世界燃油规范要求清洁汽油降低硫含量,减少尾气中SO x的排放,抑制尾气转化器中催化剂中毒;降低烯烃含量,避免发动机进油系统和喷嘴堵塞,减少发动机进气阀和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减少汽车尾气中1,3-丁二烯的排放,避免汽油辛烷值分布不均;降低苯和芳烃含量,减少致癌物;降低蒸汽压和T90,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毒物(TOX)的排放;提高辛烷值,提高汽车动力性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汽油国二国三国四指标对比

车用汽油(Ⅱ)的质量指标能够满足GB 18352.2《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相当于欧Ⅱ排放标准)的要求。
车用汽油(Ⅲ)的质量指标能够满足GB 18352.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Ⅲ)》(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的要求。
两种车用汽油质量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新标准规定的车用汽油质量指标从表1可见,车用汽油(Ⅲ)的质量指标中,铅含量、芳烃含量、氧含量、甲醇含量、铁含量等规定与车用汽油(Ⅱ)相同,而硫含量、苯含量、烯烃含量、锰含量四项污染物指标则比车用汽油(Ⅱ)要求较严,以满足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达到欧Ⅲ标准的需要。
此外,对两种汽油5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蒸气压的规定有所不同。
车用汽油(Ⅱ)和车用汽油(Ⅲ)在5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要求蒸气压分别不大于74kPa和72kPa。
也就是说,车用汽油(Ⅲ)的蒸发性较好。
汽油的蒸发性越好,汽油就容易汽化,燃烧就越完全,使发动机易启动,加速及时,减少磨损,降低损耗。
还应指出的是,车用汽油(Ⅱ)和车用汽油(Ⅲ)各项质量指标的试验方法基本相同。
只是关于硫含量仲裁试验方法的规定有所差异。
标准规定,当有异议时,车用汽油(Ⅱ)以GB/T38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测量硫含量,车用汽油(Ⅲ)则以SH/T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它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检测硫含量。
另外,按标准规定,车用汽油(Ⅱ)的质量指标要求从2006年12月6日起正式实施。
考虑到车用汽油(Ⅲ)的质量指标严于车用汽油(Ⅱ)以及目前汽油质量与管道输送的实际,标准给出了实施车用汽油(Ⅲ)质量指标的过渡期。
车用汽油(Ⅲ)的质量标准过渡期为3年。
即从2010年1月1日起,车用汽油中污染物限值应完全符合硫含量≤0.015%、苯含量≤1.0%、烯烃含量≤30%、锰含量≤0.016 g/L等规定。
由此可见,车用汽油(Ⅱ)的质量指标只是过渡性指标,只适用于从2006年12月6日到2009年12月31日这3年的过渡期。
国外汽油标号

国外汽油标号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油的种类也愈加繁多,不同国家对于汽油标号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在国外,汽油标号主要分为欧洲标号和美国标号,而中国则采用的是欧洲标号。
欧洲标号欧洲标号又称“欧洲规范”,该标号由欧洲联盟和欧洲石油协会在1982年共同制定,用于区分不同标号的汽油。
欧洲标号包括RON和MON两种标号,分别表示汽油在不同条件下的抗爆能力。
RON(Research Octane Number)表示汽油在研究评估条件下的抗爆能力,而MON(Motor Octane Number)则表示汽油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抗爆能力。
在欧洲,汽油的标号通常以RON为主,用于表示汽油的品质和性能。
按照RON标号的大小,欧洲汽油可以分为95、98、100、102等不同级别,其中95号汽油被广泛应用于一般家用汽车中,而高级别的汽油则主要面向高性能车辆和赛车使用。
美国标号美国标号主要由石油公司所制定,与欧洲标号不同,美国标号只采用MON标号,用于表示汽油的抗爆能力。
在美国,汽油的标号通常以“加仑”(Gallon)为单位,其中87号汽油是指每加仑汽油的MON值为87。
此外,美国的汽油标号还包括89号、91号、93号等不同级别。
欧美标号的相互转换由于欧洲标号和美国标号的计算方法不同,因此需要将其相互转换才能了解汽油品质的差异。
转换公式如下:RON=MON+8 (这是欧洲标号与美国标号之间的转换公式)举例而言,95号欧洲标号的汽油对应的美国标号为88,而相应的98号欧洲标号则对应的是91号美国标号。
总结总的来说,欧美汽油的标号和计算方法虽然略有差异,但其核心都是用来衡量汽油的抗爆能力。
合理选择适当标号的汽油,不仅能够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
因此,了解不同国家汽油标号的定义和转换方法,对于汽车的使用和保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汽油的国际编号

汽油的国际编号引言汽油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燃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油品质和规格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确保汽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通用,汽油需要被国际编号。
本文将探讨汽油的国际编号体系及其重要性。
国际汽油标准1. ASTM国际标准美国石油学会(ASTM)制定了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汽油标准。
ASTM标准主要包括D4814和D1655。
D4814适用于汽车、卡车和轻型客车使用的汽油,而D1655适用于航空器使用的喷气燃料。
2. 欧洲和亚洲的标准欧洲主要使用EN590和EN228两种标准,其中EN590适用于柴油燃料,EN228适用于汽油燃料。
亚洲地区的标准则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如中国采用GB 17930标准。
3. 国际标准的统一性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各自的汽油标准,但在国际贸易和交通中仍需要一定的统一性。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O 8217标准,其中包含了石油产品的国际规范,包括汽油。
这保证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油可以互相兼容,使得国际贸易和旅行更加便利。
汽油的国际编号体系为了标识不同种类的汽油,国际上采用了一个统一的编号体系。
以下是对国际编号体系的详细介绍。
1. 研究法(Research Octane Number,RON)RON是指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引擎运转时汽油产生爆震的抵抗能力。
较高的RON表示汽油的抗爆震能力较强,适用于高压缩比的发动机。
低RON的汽油则适用于低压缩比的发动机。
RON通常用于标识普通汽油。
2. 道路法(Motor Octane Number,MON)MON是指在高速公路行驶条件下,汽油产生爆震的抵抗能力。
与RON相似,较高的MON表示汽油的抗爆震能力较强。
MON通常用于标识高性能和赛车用汽油。
3. 燃料法(Pump Octane Number,PON)PON是RON和MON的平均值,早期汽油使用的是PON作为编号。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燃料的抵抗能力越来越重要,因此现在更常用RON来标识汽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汽油标准与国外汽油标准的对比
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汽油质量标准分为美、欧、日、《世界燃油规范》四大标准体系。
其中,欧盟汽油标准和《世界燃油规范》最具影响力,被许多国家引用。
1.欧盟汽油标准
EN 228汽油质量标准是欧洲统一实施的汽油标准。
EN 228标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限定了密度、辛烷值以及硫含量、苯含量等指标的最大值。
第二部分根据气候和季节将汽油的挥发性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分别执行。
由于欧洲国家较多,具体情况差别较大,因此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在满足欧洲统一法规的大前提下,又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实施标准。
为了进一步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EN 228-2002汽油质量标准(与欧Ⅲ排放法规相对应),将汽油硫含量降到150µg/g、芳烃含量降到42%、要求苯含量不大于1.0%,铅含量不大于5 mg/L,并对各种氧化物的含量加以限制。
2005年,欧洲将开始执行欧Ⅳ排放标准,将清洁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为50µg/g,芳烃、苯、烯烃含量分别降为35%、1.0% 和18%。
2007年10月1日起推行无硫汽油(欧Ⅴ排放标准),使硫含量低于10µg/g,并出台了EN 228-2008汽油质量标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该标准为最新的欧盟汽油标准。
欧盟汽油规格主要指标的变化见表1。
2. 《世界燃油规范》
《世界燃油规范》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根据所属的30个汽车公司的研究成果联合发表的,主要是汽车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针对环保要求,对汽车燃料提出的基本要求。
世界燃油规范要求清洁汽油降低硫含量,减少尾气中SO x的排放,抑制尾气转化器中催化剂中毒;降低烯烃含量,避免发动机进油系统和喷嘴堵塞,减少发动机进气阀和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减少汽车尾气中1,3-丁二烯的排放,避免汽油辛烷值分布不均;降低苯和芳烃含量,减少致癌物;降低蒸汽压和T90,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毒物(TOX)的排放;提高辛烷值,提高汽车动力性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006年9月,世界燃油规范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将无铅汽油标准划分为四类:
1类:汽车市场对排放污染控制没有或极少要求,主要考虑汽车或发动机本身的技术状况。
2类:市场上有严格的排放控制和其它要求。
3类:市场上有超前的排放控制要求和其它要求。
4类:市场上有更超前的排放控制要求,满足最新汽车复杂的NOX排放后处理控制技术,实现超低排放。
《世界燃油规范》不允许汽油中加入含有锰、铅等金属的添加剂,可加入无灰的汽油清净剂,并根据不同的类别对硫、烯烃、芳烃和苯的含量分别加以限制,其中硫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
《世界燃油规范》不仅对汽油的组分有限制指标外,还对汽油的性能评定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世界燃油规范》指标见表2。
3.我国汽油标准
针对世界环保要求的大趋势以及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我国在提高汽油质量和标准制定上是跳跃式前进的,牌号升级、无铅化和组分优化同步进行。
我国汽油无铅化的步伐很快,至200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了车用汽油无铅化,并于1999年12月28日颁布了《车用无铅汽油》质量标准GB 17930-1999;为了提高汽油的清洁性,改善汽车尾气排放,2006年颁布实施《车用汽油》质量标准GB 17930-2006,硫含量从800µg/g 降到500µg/g;为了进一步降低硫、芳烃、烯烃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尾气排放,2011年5月12日颁布了实施《车用汽油》质量标准GB 17930-2011,其中,车用汽油Ⅲ(国Ⅲ)的硫含量从500µg/g降到150µg/g,烯烃从35%降到30%。
车用汽油Ⅳ(国Ⅳ)的硫含量从150µg/g 降到50µg/g,烯烃从30%降到28%。
我国汽油规格指标变化见表3。
尽管我国制定了新的汽油标准,提高了规格指标,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汽油新标准与欧盟标准和《世界燃油规范》相比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1).蒸气压分级不细、数值偏高,欧盟和《世界燃油规范》的标准是按不同的季节和地区确定上下限,而我国只按季节规定了上限;
(2).芳、烯烃和硫的含量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欧盟要求汽油硫含量不超过10µg/g,烯烃含量不大于18%,芳烃含量不大于35%,而我国最高级别的汽油(国Ⅳ)控制指标为硫含量不超过50µg/g,烯烃含量不大于28%,芳烃含量不大于40%;
(3).对含锰金属抗爆剂(MMT)的要求不严。
《世界燃油规范》明确规定不允许加入MMT,而我国还在使用, 最高级别的汽油(国Ⅳ)的锰含量控制指标为0.008g/L;
(4).对添加清净剂的要求不全面,且无相关控制指标,目前尚无法检验是否加了清净剂;清净剂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无法检测加了清净剂后能否达到清净的效果。
另外,也未明确是在生产还是在销售环节加剂。
《世界燃油规范》对燃料有组分指标要求外,对燃料的性能指标也有严格要求。
对Ⅱ类汽油来说有四点:一是燃油喷嘴清洁度,要求流量损失最大不超过5%;二是进气阀沾滞,要求能够通过;三是进气阀清洁度,要求不超过平均50mg/阀;四是燃烧室沉积物,要求不大于140%。
性能评定是衡量汽油品质的重要一环,但我国在汽油性能评定标准方面尚是空白,各地技术监督局无法实施监控。
我国汽油硫含量低,芳烃含量相对较低,但烯烃含量高、蒸气压偏高,氧化物含量低,辛烷值低。
在实现车用汽油无铅化后,大幅度降低芳烃、烯烃和硫、含金属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车用汽油的质量,将是今后主要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