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例
风险管理案例-法国兴业银行

风险管理案例-法国兴业银行一、法兴银行案例简介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接连传来坏消息。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余波未了,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名叫Jerome Kerviel的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银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
成为迄今为止是史上由单个交易员所为的最大一桩案子。
法兴银行此次亏损金额超过了美国商品期货对冲基金AmaranthAdvisorsLLC在2006年亏损的66亿美元,同时也是巴林银行1995年14亿美元亏损的五倍多。
(事件后续:Jerome Kerviel入狱3年,被罚49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是法国第二大银行,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
其总部设在巴黎,上市企业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300亿欧元,2000年12月的长期债务评级为“Aa3”(穆迪公司)和“AA,”(标准普尔公司)。
在全世界拥有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在全世界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
自2007年年初开始法兴银行的交易员Jerome Kerviel在股指期货操作对欧洲股市未来的走向投下巨注,“悄然”建立起预计高达500亿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
Jerome Kerviel开始在欧洲股票指数上使用期货,豪赌欧洲市场将出现持续上升。
直到2007年的年末,Jerome Kerviel的交易还处于赢利水平。
但在2007年圣诞节及2008年新年假期后,市场开始走向了他的对立面。
他所交易的巴黎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挫。
这意味着他所持的头寸出现了较大损失。
2008年1月18日,德国DAX指数下跌超过600点的时候,盖维耶尔可能已经损失了20亿欧元。
法兴银行在此方面的损失曾受到了德国方面的警示。
同天,法兴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发现一笔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舞弊案件的警示

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内部舞弊案对我行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的警示一、案情介绍(一)巨额舞弊案的暴露。
2008年1月18日(周五),法国兴业银行(以下简称“法兴银行”)发现了一笔高达300亿欧元的法兰克福DAX股指期货交易,交易对手为德国一家名叫巴德尔的中等规模的期货公司,这笔交易大大突破了交易对手的信用额度,异常的交易引起了法兴银行的关注。
当法兴银行高层就此交易问询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时,他声称自己写错了交易对手的名称,并制造了一封电子邮件,以此来证明交易对手是德意志银行——一家规模更大、信用等级更高的德国金融机构。
法兴银行对此解释仍持怀疑,当日晚就与德意志银行在纽约的机构联系并确认交易,然而,得到的回复令法兴银行大为震惊:德意志银行否认了该笔交易。
法兴银行迅速成立调查小组,对凯维埃尔操作的全部交易进行核查,至1月20日(周日),法兴银行查明了凯维埃尔伪造的一系列交易,以及这些交易所掩盖的高达500亿欧元的股指期货风险敞口,至此,凯维埃尔长达三年的舞弊操作终于浮出水面。
法兴银行为保持市场诚信并对集团股东利益负责,决定在可行情况下尽快将所有风险头寸平仓,并向公众披露事情始末及损益。
1月21日(周一)欧洲股市暴跌6%,次日美联储紧急降息,法兴银行在市场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开始平仓,至23日(周三)所有违规持仓全部平盘。
由于头寸规模巨大,市场环境不利,此次交易带来的最终损失高达49亿欧元(约合71.4亿美元),为有史以来损失金额最高的内部舞弊案。
凯维埃尔“单枪匹马”造成49亿欧元损失,其“战绩”足以让1995年以14亿美元亏损拖跨英国巴林银行的交易员——尼克•里森相形见拙,立即引发全球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质疑。
(二)舞弊案发端和发展过程。
据凯维埃尔交代,他早在其成为交易员的2005年6月就开始了第一次违规交易,在一家德国保险公司—安联保险上建立空头头寸,赌该公司股价下跌,很奏巧,不久后伦敦地铁发生恐怖爆炸,安联保险公司股价果然大跌,他像中了头彩一样,初次违规交易便一下盈利50万欧元。
法国兴业银行

山东轻工业学院审计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分析一、主要案情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接连传来坏消息。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余波未了,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名叫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使该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
这是迄今为止由单个交易员所为的最大一桩案子。
法国兴业银行此次亏损金额超过了美国商品期货对冲基金Amaranth Advisors LLC在2006年亏损的66亿美元,同时也是英国巴林银行1995年14亿美元亏损的五倍多。
法国兴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是法国第二大银行,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
其总部设在巴黎,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上市,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300亿欧元。
2007年年初开始,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在股指期货操作中对欧洲股市未来的走向投下巨注,“悄然”建立起预计高达500亿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
杰罗姆.凯维埃尔在欧洲股票指数上使用期货,豪赌欧洲股市将持续上升。
直至2007年年末,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交易还处于盈利状态。
在2007年圣诞节及2008年新年假期后,市场开始走向了他的对立面。
他所交易的巴黎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挫。
这意味着他所持的头寸出现了较大损失。
2008年1月18日,德国DAX指数下跌超过600点的时候,杰罗姆.凯维埃尔可能已经损失了2O亿欧元。
法国兴业银行曾经因为在此方面的损失受到德国有关部门的警示。
同一天,法国兴业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发现了一笔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
该行立刻打电话给这笔交易的交易对手进行核实,而接到电话的一方声称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笔交易。
2008年1月21日,法国兴业银行开始动手平仓。
法国兴业银行的平仓举动引发市场猜测,该行低价贱卖这些仓位也许就是导致全球股市周一大幅下跌的原因。
当天,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股市全线下跌5%以上。
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

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概述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是法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业务。
然而,该银行在近年来卷入了巨额亏损的丑闻。
本文将就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进行详细分析,揭示造成亏损的原因,并探讨该事件对银行业以及法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背景法国兴业银行于186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该银行在法国国内以及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并通过各种金融业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然而,在2008年,这家曾经声名显赫的银行却遭遇了一次巨大的亏损。
事件经过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起因于一位叫做Jerome Kerviel的交易员的操作失误。
Kerviel在银行的交易部门工作,负责进行股票和期货交易。
然而,由于极度冒险的交易策略和无视风险的行为,Kerviel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行高风险的交易,导致巨额亏损的产生。
根据调查结果,Kerviel在进行交易时操纵了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系统,隐瞒了交易额和仓位的真实情况,以便能够继续进行高风险的交易。
最终,这些交易造成了约50亿欧元的亏损,对法国兴业银行造成了重大打击。
影响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不仅对该银行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对整个法国金融市场以及全球银行业产生了震动效应。
首先,这次巨亏使法国兴业银行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该银行的信任受到了极大的动摇,导致了大量的客户纷纷撤出资金,使银行面临了严重的资金流失风险。
此外,法国兴业银行还被迫削减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降低成本并应对亏损。
其次,巨亏案给整个法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事件让人们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引发了对金融监管机构的更高要求。
法国政府也被迫采取行动,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巨亏案对全球银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次事故再次提醒了整个金融行业对风险控制和监管的重要性,让银行业重新审视了其交易策略和内部控制机制。
7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

魔鬼交易员
作为国际金融史上最大违规交易 案的主角,热罗姆· 凯维埃尔打破 了由前英国巴林银行交易员尼 克· 里森创下的14亿美元的损失记 录。凯维埃尔被判犯有“违反信 托责任、造假和使用欺诈数据” 等罪名,并被判处5年监禁以及向 原告兴业银行赔偿49亿欧元。
凯维埃尔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巴黎国民银行, 并于2001年进入兴业银行。在兴业头5年,凯维埃 尔一直是在监管交易的中央系统管理部门,也就 在那里,他熟悉了后台的风险控制流程。直到 2005年,凯维埃尔晋升为交易员,负责欧洲股市 指数期货交易。就在当年,凯维埃尔单边做空德 国安联保险公司股票而为兴业狂赚50万欧元。 2007年,凯维埃尔向上司上报了 5500 万欧元的收 益,从而给他带来30万欧元的年终奖。
凯维埃尔利用多年来处理和控制市场交易的经验, 连续地屏蔽了法兴银行对交易操作的性质进行的 检验、监控。在买入金融产品时,凯维埃尔刻意 选择那些没有保证金补充警示、不带有现金流动 和保证金追缴要求,以及不需要得到及时确认的 操作行为,巧妙地规避了资金需求和账面不符的 问题,大大限制了虚假交易被检测到的可能性。 尽管风险经理曾数次注意到凯维埃尔投资组合的 异常操作,但每次凯维埃尔称这只是交易中常见 的 一个“失误”,随即取消了这笔投资,而实际 上他只是换了一种金融工具,以另一笔交易替代 了那笔被取消的交易,以规避相关审查。
案件回放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一、案例背景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一个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规模巨大(详情见百度,关键词——法国兴业银行)。
但是2008年1月,法兴银行因期货交易员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
这桩惊天欺诈案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笔记全球股市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二、犯罪手段操作交易有利因素:凯维埃尔2000年进入法兴银行,在监管交易的中台部门工作5年,负责信贷分析、审批、风险管理、计算交易盈亏,积累了关于控制流程的丰富经验。
2005年调入前台,供职于全球股权衍生品方案部,负责最基本的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
但有着“电脑天才”名号的凯维埃尔进行了一系列的精心策划的虚拟交易,采用真买假卖的手法,把短线交易做成长线交易。
在银行的风险经理看来,买入金融产品的风险已经通过卖出得到对冲,但实际上那些头寸成了长期投机。
存在问题:(1)职能重合,监守自盗凯维埃尔在做交易员之前,曾经供职于监管交易的中台多个部门,不但对结算业务了解得非常透彻,而且还积累了关于风险控制流程的丰富经验。
也就是说,凯维埃尔曾经就是监管者,后来又被人监管。
一个监管健全的公司,股票交易要经过交易员所在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结算部门,这三个部门应该是完全独立的。
如果交易员跟结算部门职能重合的话,那么交易员就可以在结算安排上做手脚,掩盖自己的交易记录。
虽然法国兴业银行还不至于将这三个部门的职能重叠,但是它让一个在监管交易的中台工作过数年的员工在前台做交易员,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违背了后台与前台完全隔离规则的遵守。
像这种类似的情况,不用说自己能够利用在监管部门的经验作案,甚至还可以通融或联合结算部门的同事一起作案。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法国兴业银行案件概况2008年初,在全球拥有500万客户,在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拥有200多年骄人业绩的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因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欧元(约71.4亿美元)损失,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
这桩惊天欺诈案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二、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作案手法杰罗姆·凯维埃尔在监管交易的辅助支持部门工作5 年后,转入交易部门,从事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是指对两种具有非常相似特性的金融工具组合 A 和组合B,在同一时间以微小的价格差别分别买入A 和卖出B 的操作行为。
套利交易的获利与亏损来自于上述过程所产生的价差。
根据银行授权,杰罗姆·凯维埃尔在购买一种股指期货产品的同时,卖出一个设计相近的股指期货产品,实现套利或对冲目的。
这种短线交易名义金额巨大,但风险较小。
但是,杰罗姆·凯维埃尔采用真买假卖的手法,把这种短线交易做成了长线交易。
根据银行调查,从2006 年后期起,杰罗姆·凯维埃尔开始买入一种投资组合A 后,并不同时卖出。
为掩盖建仓痕迹,规避相关的风险控制,他同期虚拟卖出,在投资组合B中置入了伪造的操作数据,使这个投资组合看起来与他所购买的投资组合A形成对冲,伪造手法五花八门。
在该职务舞弊的具体操作中,杰罗姆·凯维埃尔使用了多种欺骗方法来规避相关交易被查出。
第一个手法是确保所执行违规操作的特征不会引起高几率的控制核查。
举例来说,杰罗姆·凯维埃尔选择的违规交易中不带有任何包括现金流动、保证金追缴要求和那些需要得到及时确认的操作行为;第二个手法是盗用作人员管理的IT 系统权限,用于取消特定的交易行为;第三个手法是伪造相关数据,使其能够伪造虚假操作数据的来源;第四个手法是确保在每次虚假操作中使用另一个不同于他刚刚取消的交易中的金融工具,此举的目的是增加规避相关审查的几率。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演变轨迹:触目惊心2008年1月26日法兴银行集团对外公布的事件概况如下:一个名叫杰洛米·科维尔(Jerome Keviel)的交易员在套利操作过程中,先是开始操作一个投资组合A,其中包括了对以欧洲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变化(EUROSTOXX指数,德国DAX指数和英国FTSE指数等)为基准的金融工具(期货)的一系列真实的操作行为。
但是,本该用于对冲的投资组合B中的操作数据是被伪造的。
凭借这种方法,该交易员隐藏了数额巨大的投机性头寸。
据透露的信息得知,科维尔在2007年一整年,开立的都是看跌头寸,而且一直从中获利,但是这些都是越权建立的期货盘位。
2008年初他主动“制造”看涨头寸,并期望能在看涨头寸的亏损中抵消早前所得的收益,企图掩盖自己的不法行为。
早在2005年,科维尔开始练习建立虚假头寸。
从2007年3月至同年6月底,科维尔逐渐建立起280亿欧元的期货空头,以及直接的股票头寸6亿欧元。
并在2007年11月20日累计赚得“利润”15亿欧元,当年年底科维尔向上司报了5500万欧元的收益,从而给他带来30万欧元的年终奖。
但从2008年1月2日到1月18日被发现前,科维尔则是建立了490亿欧元的期货多头头寸,直到1月18日科维尔的违规头寸被发现,从21日(星期一)至23日,法兴集团开始在非常不利的市场环境之中,对该案件的头寸进行紧急平仓,火速的抛售使该投资组合的亏损被定格在49亿欧元。
在通常情况下,做股指期货投资需要止损,特别是快速止损。
如果科维尔能够及时止损的话,法兴银行事件一定会以另外的轨迹去“演变”。
但是,他却没有及时采用“止损手段”。
具体分析不外乎四种情况: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不想用。
如果说他“不会用”的话,可能有些牵强附会,因为止损技术属于股指期货交易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同驾驶员使用刹车一样非常普通。
如果说“不能用”,也完全符合逻辑,因为所建立的用于对冲的头寸是虚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有人说,一开始,这件事像是一个玩笑。
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绕过层层监管,独自一人以“欺诈”的手段从事巨额股票衍生产品交易,那么,不但法国兴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受到质疑,整个金融业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也都会大打折扣。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欧洲老牌的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困难,而它留给我们的则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沉重思考。
任何一家机构,无论具有怎样雄厚的实力,一旦放松了对内部运作的控制,失去了对风险的警惕和防范,那么哪怕是一个级别很小的员工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有可能葬送整个企业。
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
20052007年到2008
货)。
2000在并
20
步扩大。
21
平仓记录显示,1月21日到23日,法国兴业集团的一系列市场对冲措施恰和上述几日欧洲股市暴跌相联系。
不过,法国兴业集团等到1月24日将相关头寸全部平仓之后,才首次在公告中向公众披露,轧平这些仓位直接导致了其多达48.2亿欧元的损失。
2008年1月30日,法国兴业银行董事成立了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排外性的特别委员会。
该特别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委员会合作,拥有对所有外部专家和顾问的信息追索权。
同时,特别委员会还委任普华永道作为这项绿色任务(GreenMission)的审计顾问,对内部调查结果进行再次审查。
2月20日,法国兴业特别委员会向法国兴业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名为《绿色任务》的针对交易员热罗姆·科维尔欺诈事件的中期调查报告。
这份长达12页的报告说,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并未完全运转,内部监控系统多个环节有可能存在漏洞,主要包括对交易员盘面资金的监督、对资金流动的跟踪、后台与前台完全隔离规则的遵守、信息系统的安全及密码保护等。
报告披露,第75次警报拉响之后才让科维尔的行径败露。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的大多数风控系统自动针对科维尔的各种交易发出了75次报警。
其中,2006年科维尔的交易引起了5次警报,而2007年发布的可疑交易更多,共达到67次,随着交易量的膨胀,警报越来越频繁,平均每月有5次以上。
而在2008年1月的3次警报的最后一次,欺骗终于败露。
2008年7月4日,法国银行监管机构——法国银行委员会对兴业银行开出400万欧元罚单(目前其罚款上限为500万欧元),原因是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导致巨额欺诈案的发生。
银行委员会在一份公告中指出,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使得金融交易在各个级别缺乏监控的情况下,在较长时期内难以被察觉并得到纠正,因而存在较大可能发生欺诈案并造成严重后果。
法国兴业银行也对科维尔提出了四项指控,其中包括滥用信用和欺诈未遂。
在这四项指控中,量刑最为严重的滥用信用一项,最高可判7年监禁,并处以75万欧元罚款。
漏洞在哪儿?
认为,
之一。
事实上,法国兴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有着明确的风险策略,无论哪种业务,兴业银行都不允许交易员在市场大涨或是大跌时操作,这是为了避免导向风险,除非操作的时间很短,并且在严格的限制之下。
而且,它的确拥有复杂而缜密的IT控制系统,并且会对交易人员的不当行为发出警告。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的运营部门、股权衍生品部门、柜台交易、中央系统管理部门等28个部门的11种风险控制系统自动针对科维尔的各种交易发出了75次报警。
这11种风险控制系统几乎是法国兴业银行后台监控系统的全部,涉及经纪、交易、流量、传输、授权、收益数据分析、市场风险等风险控制的各个流程和方面,由运营部门和衍生品交易部门发出的警报高达35次。
而且监控系统竟然发现在不可能进行交易的某个星期六(5.32,0.03,0.57%),存在着一笔没有交易对手和经纪人姓名的交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么多次警报都没有令他们及早地识破科维尔的伎俩,发生如此小概率的事件,不能不说银行的风险评估过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虽然机器是铁面无私、恪尽职守的,但是人类的不负责任却令其毫无用武之地。
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调查的人员轻易相信了科维尔的谎言,有些警报甚至在风险控制IT系统中转来转去,而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可能他会说:“哎呀,是我搞错了,我马上把数据改过来。
”这样,别人就不会再追究了。
只要人们愿意相信,什么理由都可以把问题搪塞过去。
如果遇到不好对付的风险调查人员或者质疑,科维尔就编造虚假邮件来发布授权命令。
有7封来自法国兴业银行内部和交易对手的邮件,对科维尔的交易进行授权、确认或者发出具体指令。
职能重合监守自盗科维尔在做交易员之前,曾经供职于监管交易的中台多个部门,负责信贷分析、审批、风险管理、计算交易盈亏,不但对结算业务了解得非常透彻,而且还积累了关于风险控制流程的丰富经验。
也就是说,科维尔曾经就是监管者,后来又被人监管。
熟悉中后台及电脑系统的优势使得科维尔在买入金融产品时,懂得如何刻意去选择那些没有保证金补充警示的产品,以使风险经理难以发现交易的异常情况。
同时,为了避免虚构仓位被发现,他还凭借在中后台流程控制方面的多年经验,从操作部门盗用了IT密码,通过把其虚假交易行为及时删除、伪造文件证明、虚构仓位等手段,成功地避开了中后台部门的日常监控。
合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