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的塞音实验分析

合集下载

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

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

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第一篇: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文学院 08级对外汉语班带队老师:####见习地点:######摘要:本文根据见习期间与印尼留学生交流、课堂观摩以及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类,并在感性认识和调查基础上对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报告的最后根据偏误分析的结论,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印尼语留学生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以期引起授课教师的注意,为对外汉语教学及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和视角。

引言2010年12月,我们在对外汉语系组织和杜依倩老师带领下,赴我校南校区对外汉语系留学生本科教学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

在此期间我们通过课堂观摩,课后与指导老师讨论交流,平时有针对性的对印尼籍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调查以及批改留学生平时作业,搜集整理了少量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了偏误分析,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并依照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尝试向老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感性认识以及初步分析,能够让我们对汉语教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些努力能够为我校华文教育做出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调查实施(一)调查内容印尼籍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音、文字、词汇、句法方面的偏误。

(二)调查方法1,采访 2,课堂观摩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3,作业搜集整理(三)调查对象我校文学院对外汉语系2009级本科学历留学生(1)班和(2)班印尼籍留学生共计25人。

(四)调查步骤12月20日-23日进行课堂观摩记录、语言调查、作业搜集整理12月24日-26日整理分析搜集到的语言材料 12月27日-29日文献资料查询,形成初步调查结论 12月30日-31日撰写调查报告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偏误分析理论概观传统的语言教学认为,凡是不符合规则和标准的语言现象都是偏误。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 ·47·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汉语 声调习得研究
熊 巧①
摘 要 本文对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音 材料进行统计综合,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其习得 的汉语声调进行了声学分析。运用石锋的声调格局理 论,做出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的声调格局图,将其与北京 话声调格局图进行对比,从调域、调型、调值、调长几 个方面证明印尼留学生的习得汉语声调的主要偏误是: 阴平偏低,阳平与上声混淆。
表 2 T 值与五度值的对应关系
T值 五度值
0≤x < 1 1度
1≤x < 2 2度
2≤x < 3 3度
3≤x < 4 4≤x < 5
4度
5度
( 二) 声调格局主体分布分析 根据所搜集的印尼留学生的语音样本,我们分别制作出了印 尼学生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格局图。图中每个声 调的声学空间都由 3 条曲线构成。其中,中间那条曲线是该声调 的基频均值所对应的 T 值形成的,上下两条曲线则是 T 值分别 加减该点的标准差得到。因为, “声调格局中,每一声调所占据 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带状的声学空间,因此通常所作的声调 曲线不应只看成是一条线,而应该作为一条带状包络的中线或主 线。”[7]104 我们分别对比分析了印尼学生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 声四个声调和北京话的声调的差异所在 ( 因为普通话是 “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语音”[3]3 的,所以本文认定石锋的北京话的声调格
例字
国际 音标
例字
国际 音标
巴 pal 拔 pa2 把 pa3 爸 pa4
坡 phol 婆 pho2 叵 pho3 迫 pho4

tal

ta2

ta3

ta4
踢 thil 提 thi2 体 thi3 替 thi4

印尼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试析

印尼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试析

No. 4 2019General No. 190Vol. 322019年第4期 第32卷(总第190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印尼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试析吴建伟(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51)摘要:语法偏误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中产生的语法偏误的国别化 差异是很明显的,通过连续记录下来的印尼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语法偏误句,可以归纳出印尼留学生语法偏 误的五种类型:错序、遗漏、误代、误加和杂糅。

导致这五种语法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语境诱发和教材误导。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纠偏时应根据留学生学汉语所处的阶段及其实际汉语水平,尽可能地使其避免过度推理并逐步摆脱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语法偏误;印尼留学生;母语负迁移;纠偏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5310(2019)04 -0124 -07引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的,语法偏误研究是其中很 重要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尤其是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语法偏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论文居多,例如,鲁健骥的《外国人 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①、田善继的《外国人汉语非对比性偏误分析》②、肖奚强的《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③等等;语法偏误研究的著作也不少,例如,李大忠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④,程 美珍、李珠的《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⑤,周小兵,祝 其智,邓小宁等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⑥等等。

这些论文和著作都很有代表性,将语法偏误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推向深入。

上述论文和 著作还是主要以母语为英语者的语法偏误作为研究对象,以母语为其他语言者的语法偏误作为研究 对象的也有,但不够多。

尼日利亚伊博语背景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实验报告

尼日利亚伊博语背景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实验报告

目录 摘要 (Ⅱ)A BSTRACT: (Ⅲ)1绪论 (1)1.1问题缘起、范围及目的 (1)1.1.1问题缘起 (1)1.1.2范围和目的 (2)1.2尼日利亚普通话语音教学研究现状 (2)1.3研究意义 (3)2尼日利亚简介和语言文化背景 (4)2.1尼日利亚的地理和历史概况 (4)2.2尼日利亚的语言概况 (4)3伊博语和普通话语音对比分析 (6)3.1伊博语语音系统 (6)3.1.1录音地点 (6)3.1.2发音人基本情况介绍 (9)3.1.3伊博语辅音及其特点 (7)3.1.4伊博语元音及其特点 (8)3.1.5伊博语声调及其特点 (12)3.2伊博语语音系统和普通话语音系统对比分析 (13)3.2.1伊博语辅音和普通话辅音声母 (13)3.2.2伊博语元音和普通话单元音 (14)3.2.3声调 (15)4尼日利亚伊博语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及其偏误 (16)4.1实验录音设计和过程 (16)4.1.1发音材料 (16)4.1.2发音人及录音情况说明 (16)4.2实验样本采集 (17)4.3实验语音数据处理 (18)4.4实验结果及偏误分析 (18)I4.4.1普通话声母实验结果 (18)4.4.2普通话声母偏误分析 (20)4.4.3普通话韵母实验结果 (20)4.4.4普通话韵母偏误分析 (24)4.4.5普通话声调实验结果 (25)4.4.6普通话声调偏误分析 (36)5结语 (37)5.1本文的研究特色 (37)5.2主要研究发现 (37)5.3对普通话语音教学的启示 (39)5.4局限与不足 (39)参考文献 (47)附录一 (48)附录二 (50)附录三 (51)后记 (67)I I1 绪论1.1 问题缘起、范围及目的1.1.1问题缘起尼日利亚伊博语背景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实验报告,是此篇论文讨论的话题。

话题的提出主要缘于两个原因:一是缘于我本人对语音的兴趣;另一个原因则是尼日利亚跟中国近年来双边关系快速发展,尤其是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动宾离合词时存在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通过分析印尼留学生常见的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可以发现他们在语法结构和语用语境方面存在的困难。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针对这些偏误类型制定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印尼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动宾离合词的应用。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教学。

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将有助于深入挖掘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印尼留学生汉语动宾离合词应用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教学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正文,分析,教学策略,结论,研究成果,总结,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宾离合词在印尼语和汉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然而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出现各种习得偏误。

这些偏误可能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准确性和流畅度,因此对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动宾离合词方面的情况还比较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的类型和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印尼留学生在学习中文动宾离合词时存在的偏误类型,并针对这些偏误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印尼留学生在动宾离合词习得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印尼留学生学习中文动宾离合词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过程,为今后相关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印尼留学生在动宾离合词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动宾离合词,并最终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

资料:塞音格局的实验方法[1]..

资料:塞音格局的实验方法[1]..

塞音格局的实验方法肖启迪发辅音时,有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共同作用,所以辅音的声学特征比元音更加复杂,在语图上的表现也是如此。

我们观察辅音在语图上的声学表现,主要是看以下几种基本模式:图1 辅音语图基本模式示意图上图中各语图模式所代表的调音作用如下所示:表1 语图模式与调音作用语图模式调音作用备注闭塞段塞音、塞擦音闭塞段浊音杠浊辅音与元音共振峰相似,但频率很低冲直条塞音、塞擦音爆发瞬间舌根音可能不只一条乱纹擦音、送气段擦音乱纹能量比送气音更大,特别是在高频区共振峰元音辅音多具离散性特征,在进行辅音格局的研究时,要根据不同的辅音系列分为不同的下位子格局,如塞音格局、擦音格局、鼻音和通音的鼻化度对比等。

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是塞音格局的分析方法。

一、实验原理塞音(stop),是指发音时声道完全闭塞爆发而成的音。

我们在进行塞音格局的研究时,选取闭塞段时长和浊音起始时间两个声学参量:1、闭塞段时长(GAP)闭塞段时长是塞音发音时的成阻时间长度。

GAP值表示的是塞音本身“塞”这个特征,主要反映发音时肌肉的紧张程度。

在语图上的表现就是塞音前面元音共振峰横杠的终点到塞音的除阻冲直条之间的一段空隙。

因为塞音的GAP值在语图上跟其他辅音之前的空白区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所以,GAP值要从双音节词的后字测量。

2、浊音起始时间(嗓音起始时间,V oice Onset Time,VOT)浊音起始时间是塞音从除阻爆发到声带开始振动二者之间的相对时间关系。

在语图上的表现就是塞音冲直条和浊音横杠起点之间的距离,如下:图2 浊音起始时间示意图如果嗓音在除阻前开始,VOT<0,为浊塞音;如果嗓音在除阻时立即启动,VOT=0或略大于0,为不送气清塞音;如果嗓音在除阻后开始,且VOT有较大正值,为送气清塞音。

不同语言或方言塞音的GAP和VOT数值有一定差异,甚至个人之间也会有一些区别,这些都是可以从语图上比较准确地测量出来的。

每个塞音都具有相应的GAP值和VOT值,我们以GAP作为纵坐标,VOT作为横坐标,根据不同塞音的GAP和VOT数据,在二维坐标图中作出相应的样点。

关于印尼华裔学生汉语语音的调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_倪伟曼

关于印尼华裔学生汉语语音的调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_倪伟曼

关于印尼华裔学生汉语语音的调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倪伟曼 林明贤(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厦门361021)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洋腔洋调一直是教学界关注的问题,印尼华裔学生在此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对部分学生做了针对性的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汉语;发音;教学;偏误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00)02-0066-04语音是语言教学的第一步。

受母语影响,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对他们来说很难发的音。

最近几年,来我校学习的印尼华裔学生不断增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印尼华裔学生来说,汉字和语法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因为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他们都能逐步熟练地认读书写汉字,同时也有了较强的语感。

但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对印尼学生来说却是最大的难点。

很多印尼华裔学生尽管已经在中国学习了一两年的汉语,但在对话中经常出现怪腔怪调,有时甚至让人听不懂。

如何帮助印尼华裔学生掌握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这就要求我们在语音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印尼华裔学生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本文试图通过语音调查来分析印尼华裔学生的汉语语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十名在中国已学习半年以上汉语的印尼华裔学生,他们来自印尼几个较大的城市,如雅加达、泗水、万隆等。

他们之中只有两个人在来中国以前会说一点汉语,其余的都没有中文基础,也不会任何汉语方言。

此外,这十名调查对象都在本国受过英语教育,一人曾留学美国,英语发音受美式英语影响。

本次调查所用的发音材料是80个包含全部声母和韵母的双音词。

在这些双音词中,20种可能有的声调组合都有,其中阴、阳、上、去的音节各36个,轻声音节16个。

我们给每个词都注上了拼音和声调。

具体调查方法是请十位学生分别录音,然后对录音材料进行听辨分析。

(一)声母的调查结果分析及教学对策收稿日期:1999-11-15作者简介:倪伟曼(1972-),女,山东淄博人,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

关于j,q,x 的偏误分析

关于j,q,x 的偏误分析
关于j,q,x 的偏误分析
调查
• 调查项目:印尼留学生jqx的发音情况 • 调查材料:含jqx的词语各10组 • 调查对象:(重庆师范大学)印尼留学生(13人) • 调查方法: 印尼学生朗读词语,收集录音,听jqx的偏误,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建议
朗读调查
• • • • • • • • • • 继续 jìxù 讥笑jī xiào 季节jìjié 急切jíqiè 计较jìjiào 句子jù zi 将军jiāng jūn 节奏jié zòu 界限jiè xiàn 精确jīng què • • • • • • • • • • 妻子qī zi 期限qī xiàn 欺骗qī piàn 齐全qíquán 旗帜qízhì 乞丐qǐ gài 曲子qǔ zi 请教qǐng jiào 清洁qīng jié 确信què xì n • • • • • • • • • • 昔日xī rì 膝盖xīg ài 习俗xísú 袭击xí jī 现场xiàn chǎng 相差xiāng chà 协商xié shāng 羞耻xiū chǐ 选举xuǎn jǔ 席子淇xízi qí
送气 不送气
目的语的负迁移(语内)
• x 是 舌面前音 • s 是舌尖前音 袭击,习俗,昔日 清音 清音 擦音 擦音
对策
• 1、学生模仿的必须是正确而标准的语音示 范 • 2、掌握汉语的发音规律和发音方法。 • 3、重点学习汉语和母语的异同点。
2、在jqx,的偏误中x的偏误率更高(总共十个词有六个都被误读) 昔日xī rì膝盖xīg ài习俗xísú袭击xí jī选举xuǎn jǔ席子淇xízi qí
主要偏误
• q • j • x j q s
母语的负迁移(语际)
汉语中 J 是 舌面前音 不送气 塞擦音 q 是 舌面前音 送气 塞擦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的塞音实验分析本文通过实验语音的方法,将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的塞音发音时长和中国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印尼留学生在汉语语流中塞音偏误的几种类型,即把送气的塞音发成不送气音,把不送气的塞音发得过长或把送气的塞音发得过短。

由此分析了印尼留学生发汉语塞音时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标签:印尼留学生塞音实验语音一、引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在过去数百年间,中国南方的福建、海南、广东等省有大量劳工或从事贸易的商人移民到印度尼西亚,在印度尼西亚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华族。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较强烈的故土情结,向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汉语学习是他们接触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各行各业中的交流和合作增多,不仅是华族,也有越来越多的印尼本族人开始学习汉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在印尼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印尼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语语音往往是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提到“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

反之,如果语音很标准往往一开口就能给交际对方以好感,形成融洽的交际气氛。

不少教师和学者认为这些年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看,在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有所提高的同时,语音的标准性则有所下降,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1]由此可见,语音在汉语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不能在一开始就要求印尼学生做到语音完全标准,但对于一些容易出错、混淆的音素,应该多次强调,严格纠正。

以声母g和k为例,如果学生将“上kè”发成“上gè”,交际就无法正常进行。

鉴于此,通过语音实验找出印尼学生带有共性的语音偏误现象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有助于对印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董琳莉、林明贤、倪伟曼等从普通语音学的角度对印尼留学生讲汉语普通话时声母或韵母不准确的现象进行过调查和研究[2][3],王功平、林奕高从实验语音的角度对印尼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时的“洋腔”进行了定量的实验分析[4];王飞焱从实验语音的角度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时的偏误进行了分析。

[5]前人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从印尼留学生汉语语流中的塞音这一因素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察。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一)实验语料实验语料是经过设计的30个日常用语中的汉语语流。

在保证这些句子合乎语法和语用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呈现出塞音。

(二)发音人本文的被试组发音人是我们在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了一年汉语的印尼留学生中随机抽取的。

录音样本共12个,剔除无效样本3个,剩余有效样本9个,其中男生4人,女生5人。

对照组是相同数量的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以上的中国大学生。

(三)录音设备和录音方法我们将录音地点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语音实验室,录音前10分钟将录音材料给发音人阅读并熟悉,录音时帮助发音人将话筒调整到合适位置,通过COOLED IT录音软件将声音录入计算机,发音人均按正常的语速自然地发音。

(四)实验分析软件我们将使用PRAAT(原名Praat:doing phonetics by computer)语音分析软件对发音人的语音材料进行实验分析,此软件是一款跨平台的多功能语音学专业软件,它可以对发音人的语音材料进行分析和标注,得出对应的文字报表和语图。

(五)实验统计方法1.第一步:通过逐句听辨的方式大致判断印尼留学生语音的偏误情况,在听辨的过程中大致记录下偏误的地方。

在对所有样本进行听辨后,我们发现印尼留学生语音的偏误多是塞音、塞擦音以及声调。

如表1:由于时间的原因,本文只重点考察塞音。

辅音的发音分为成阻、持阻和除阻三个阶段。

塞音是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发音时气流通路完全受阻,然后骤然除阻,使气流爆裂而出所产生的声音。

[6]2.第二步:通过语音实验的方式,即对发音人的语音材料所呈现出的语图进行详细分析和统计,考察印尼留学生在汉语语流中的塞音偏误。

对同一个塞音声母,当它在语流中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标注出它的起点与末点,统计出了这些塞音的音长。

我们同时对相同数量的中国大学生的录音材料中相同的塞音作同样的标记、分析和统计。

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从印尼留学生语音材料的语图和实验统计出的数据来看,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的塞音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p”“t”“k”这样的送气塞音发成了不送气塞音。

这种偏误可以仔细听辨出来,也可以从语图上看出来。

产生偏误的音的音長大于正常的音的音长。

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印尼留学生有多处把“p”发成了“b”,如把“chén píng”发成了“chén bíng”;把“t”发成了“d”,如把“tóng xué”发成了“dóng xué”;把“k”发成了“g”,如把“shàng kè”发成了“shàng gè”。

这种偏误是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塞音中最典型的,虽然在语流中有时不易察觉,但有时候会造成正常交流的障碍。

第二,不能准确发出不送气塞音,把不送气的塞音发得过长。

这从语图的时长可以显示出来,但这并不能概括为他们发错了这些音,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把不送气的塞音发成送气音的程度,只能说明他们的不送气塞音发得不到位。

对比表2和表3中印尼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不送气声母的平均音长可以发现,印尼留学生的“b”“d”“g”的平均音长远远大于中国学生相同的不送气音的平均音长。

第三,把送气的塞音发得过短。

印尼留学生在发送气的塞音的时候,容易产生把送气音发得过短的偏误,这也能从语图的时长上看出来。

对比表2和表3中印尼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送气声母的平均音长可以发现,印尼留学生的“p”“t”“k”的平均音长远远小于中国学生相同送气音的平均音长。

送气音可以通过送气时长体现出来。

相对来看,印尼留学生一方面把不送气的塞音发得过长,另一方面又把送气的塞音发得过短,这就使得两者的对立变得模糊,这也是许多印尼留学生说汉语时带有“印尼腔”的原因之一。

四、偏误原因分析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科德认为偏误分析有以下作用:第一,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及其达到的阶段;第二,通过偏误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的语的,有助于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步骤;第三,通过偏误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检验对所学语言做的假设。

[7]分析发现,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的塞音偏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印尼留学生发汉语中的塞音时受到了母语印尼语发音方法的影响。

通过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对比理论可得知,各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有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印尼留学生也不例外(王建勤,2009)。

[8]在自身母语语音的影响下,各国留学生对声母、韵母、声调的掌握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

印尼语中也存在3对塞音,发音部位与汉语中的塞音相同,区别在于印尼语中的塞音分清浊,汉语中的塞音都是清音。

印尼语中的塞音发音都不送气,汉语中的塞音发音时分送气和不送气。

虽然这些塞音在两种语言中的书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发音却同,印尼留学生很难弄清楚这种差别,因而发不好汉语中的塞音。

第二,印尼留学生对汉语发音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

他们到广州学习汉语的时间才仅仅一年,其发音的熟练水平还远远不及中国学生。

从看到实验语料到发出看到的音,他们的反应时间大大超过中国学生。

我们还发现,这12位发音人虽然都学习了一年汉语,但发音人和发音人之间的语音水平差异很大。

个别留学生基本能做到字正腔圆,而有的留学生语音水平较低,塞音偏误情况较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口语语音需要留学生平时多加练习,这样才能对汉语逐渐熟悉,减少偏误。

第三,印尼留学生发汉语中的塞音时受到了英语发音的影响。

据我们调查所知,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基本上都接受了很长时间的英语教学。

按照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看,英语是第一外语,汉语是第二外语。

有些学者已经证明第二外语学习也会受到第一外语迁移的影响,[9]因此,他们的塞音发音也受到了第一外语(英语)的影响。

第四,印尼留学生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汉语语音的格局。

在汉语语音格局的认知中,一个音节中声母和韵母所占的时长是有一定比例的,发音时这个比例起到很大的作用,把握好这个比例能使读音听起来更自然。

而印尼留学生由于对汉语语音还不熟悉,无法把握好这个比例,在发音时不能灵活掌控塞音和其后所带的韵母的比例,因此发音听起来不地道。

五、教学策略(一)对b/p、d/t、g/k这三组塞音进行分组教学。

将塞音b和p分为一组,d和t分为一组,g和k分为一组。

因为每一组的舌位是相同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用吹纸片的游戏来重点区分送气和不送气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感知其中的差别。

教师可以多加示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反复练习。

(二)在教学的时候,汉语教师应该避免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发音原理或者画舌位图,因为学生比较难理解专业术语,容易使课堂变得沉闷,从而导致留学生失去学习语音的兴趣。

汉语教师应该把枯燥的语音教学变得富有趣味,通过手势、学生观察教师的手势舌位图及模仿手势舌位图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汉语教师应树立语音教学是长远教学的观点,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让学生多做跟读练习。

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夸张的方式,把送气的声母读得更长一些,把不送气的声母读得更短一些,让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比更明显,从而使学生树立送气塞音和不送气塞音对立的意识。

六、结语本文通过实验语音的方法,将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的塞音发音时长和中国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印尼留学生在汉语语流中塞音偏误的几种类型,即把“p”“t”“k”这样的送气塞音发成了不送气塞音,把不送气的塞音发得过长或把送气的塞音发得过短。

由此分析了印尼留学生发汉语塞音时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诚然,本文涉及的汉语语流是朗读方面的语流,与自然语流还存在差异,但可以作为分析印尼留学生自然语流偏误的一个阶梯。

本文只涉及到了塞音偏誤的分析,其他的语音偏误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董琳莉.印尼华裔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难点及其克服办法[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3]倪伟曼,林明贤.关于印尼华裔学生汉语语音的调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林奕高.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的实验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王飞焱.泰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塞擦音和擦音的实验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夏全胜,石锋.中国学生西班牙元音发音中迁移现象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李瑶广东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51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