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几何图形(公开课)教案
4.1.1 第1课时 认识几何图形 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认识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2.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并能归纳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把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图形.【教学难点】认识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中的“鸟巢”,你能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典例1下列图形中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A.四棱锥 B.长方形C.长方体D.正方体[解析]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平面图形.由定义可知A,C,D均为立体图形.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段、数学书的封面、长方体C.点、三角形、四边形、圆D.点、直线、线段、正方体[答案] C典例2将下列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说出每个几何体的名称.[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进行分类.[答案]柱体有(1)(2)(4)(7);锥体有(5)(6);球体有(3).四棱柱);(2)三棱柱;(3)球;(4)圆柱;(5)圆锥;(6)四棱锥;(7)六棱柱.将下列几何体分类,柱体有;锥体有(填序号).[答案]柱体有①②③锥体有⑤⑥三、板书设计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柱体{棱柱圆柱锥体{棱锥圆锥台体{棱台圆台球体: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简单,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形状特点,鼓励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2)完成《同步指导》相应的 练习
教师启发,引导认识、 归类
学生分组交流认识 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 形
教师引导,补充
学生概括总结
培养了学生参 与意识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感性认 识和合作交流的意 识
培养同学们概 括总结能力和参与 意识,
课堂延伸,及 时巩固所学知识,并 反馈学习信息
几何图形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难点: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课件出示图
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爱国热情,给学生明 确奋斗目标,并留有想 象的空间
各小组交流,合作,畅所 欲言,找出熟悉的几何图
形。
联系生活实 际,发现生活中的各 种图形
2、出示各种实物与几何形 (课 件出示)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棱锥、球等,各部分都不在一个平面内,是立 体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五边形等,各部分都在一个平面内,是平面图 形。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参与课堂,看谁肯开动脑筋,积极探索,认真思考问题。 2、合作交流,看谁的思路广,谁的方法好,合作学习中谁的贡献最多。 3、及时巩固,看谁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练习中谁的正确率高。
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也是为了认识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
界,认识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意义,并形成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梯形等,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圆锥体。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特别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不愿独立思考,空间想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几何图形(1)》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自主探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脚手架——4.1.1课题:几何图形(1)设计及评析【引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探索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创设情景,链接生活,运用发散思维,沟通新旧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完成新知建构,让自主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脚手架。
下面,谨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单元第一节“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为例简释如下:教学过程设计图1活动二:看图2连线图2活动三:看图3思考(1)图中有什么基本几何图3图4活动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在教学中积极地创设学习情景,很快就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索学习的最佳状态,只是在引入时,总是觉得缺少热情,虽然选取的生活图案有代表性,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甚至陌生,缺少学生爱讨论的、关注的热点图片,交流的话题也少。
2、在组织学生探究时学生只是看课件,手中没有具体的实物可触摸,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感知得不够强烈。
3、在组织探究、合作学习时,分工不太明确,讨论、探究的效率不高,学生之间偏离讨论主题现象很多,交流汇报结果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收获。
4、知识的迁移、应用部分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认识不到位,学生的直觉思维、创新思维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和锻炼。
5、教学中的交流、评价浅尝辄止,如对学生讨论过程的引导不足,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发言肯定得不及时,学生数学语言表述纠正不到位,用语随便时有发生。
6、新教学手段的应用,留给学生思维和课前准备、课中探索的机会相对不足,教师在课堂上不着一字的做法使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脑海中昙花一现,大部分学生听了就忘记了,动手学习、读书的习惯被淡忘了。
【简评】本节的教学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自觉的。
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下被动地学习。
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1:4.1.1几何图形(1)教学设计(特色班)

3.1几何图形(1)【课题】几何图形(1)方案一:【设计与执教者】:【学情分析】:面向特色班的学生。
学生在前面两个学段已经学过了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有的图形已经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但学生还不能描述它们的特性;有的学生则可能产生已经学过,是否重复的思想。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2、让学生简单探索并了解欧拉公式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丰富多彩,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突破点】:大量生活中图片的演示及学生的观察与探究【教法、学法设计】: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创新的认知过程,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与感受,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准备】:课件、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教学过程设计】:(2)对正棱柱和非正棱柱举例区分。
2、想一想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
3、做一做(1)图中实物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连起来。
(2)以下模型可拆分成哪些立体图形?4、拓展延伸(1)简单介绍多面体。
多面体的概念:每个面都是平面的几何体叫多面体如:(2)简单介绍欧拉公式。
顶点数+面数-棱数=2 2、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巩固知识并感知复杂几何体由简单几何体构成。
4、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数简单的棱柱、棱锥的顶点、面、棱的数量,验证欧拉公式。
三、平面图形1、有些图形的各个部分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圆(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非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比较,交流得出平面图形的特征。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1 几何图形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4.1.1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二、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作品想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急需长方体形状的纸制包装盒,你能帮帮他们吗?动手一试: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做一做:教科书120页探究,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把四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折一下,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比一比:你们组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他组的是否一样?想一想:现在你能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长方体的纸盒吗?说说你的方案。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学生得到不同体会,并进小组交流。
学生4-6人小组进行操作活动,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交流合作精神。
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感受长方体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体会同一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二)尝试应用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1. 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A.5 B.4C.3 D.22.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图中“加”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A.北B.京C.奥D.运3. 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A.奥B.运C.圣D.火4. 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A.5 B.4C.3 D.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答案:1 D;2.B;3.D;4.D;(三)补偿提高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1.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2. 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A.和B.谐C.凉D.山3. 下面形状的四张纸板,按图中线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下直三棱柱的是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1.D;2. D;3.C;( )(四)小结与作业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生组内小结,总结归纳(或者协助归纳)师对重点加以强调,对于易错易混问题逐一强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直观层面,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和性质理解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转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识别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粉笔。
2.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房屋、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点、线、面的定义和性质,同时进行解释和阐述。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点、线、面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板书,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结果。
几何图形 教案 省优质课

重点
识别简单几何体.
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教法
引导、组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型
新授
板
书
设
计
4.1.几何图形(一)
3.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直观教学,加大思维密度,有力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与表扬。
5.优先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再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最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6.作业布置分层次,加强对本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实现每位学生的最优发展。
2、下面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形;④圆;⑤圆锥;
⑥圆柱.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③⑤⑥B.①②③C.③⑥D.④⑤
3、我们所学的常见的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体、_________体、
_____________体.
4、柱体包括圆柱和__________,锥体包括棱锥和____________,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__.
几平面图形圆柱圆锥
何柱椎球
图体体体
形立体图形棱柱棱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
意图
引入
欣赏图片
快速播放幻灯片
激发兴趣
检
查
预
习
同位之间互相交流预习成果,并互相核对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已有的知识水平;
把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能力;
师生行为
归纳概括水平。
教师指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活动3]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与棱锥
问题:
1、螺帽(六棱柱)的面有几条边?(六条)。有几个这样的六边形?(两个)。这两个六边形形状、大小怎样?(相同)。它们处在什么位置?(相对)。还存在什么图形?(长方形)。有几个?(六个)
棱锥底面是否都和金字塔一样是四边形?棱锥底面边数与侧面三角形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
4、棱柱与棱锥属于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
活动4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八棱柱的模具,指定学生数底面边数与侧面长方形的个数。
教师提出猜想二。
学生猜想。
教师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寻找规律。
教师指导学生重新观察四棱柱与三棱柱,加深对棱柱的理解。
2、金字塔的顶部有什么特点?在金字塔上可看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3、金字塔有几个底?几个侧面?
猜想一:
它的底面是几边形?它的侧面包含有几个长方形?
1、教师演示磁力片: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叙述:螺帽(六棱柱)上有两个六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处在相对的位置上,我们把这两个六边形叫做螺帽的底;螺帽上有6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是螺帽的一个侧面,螺帽有6个侧面;我们把类似螺帽的几何图形叫做棱柱。
问题:
1、下图中的一些物体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
2、你能从下列图片中,发现哪些平面图形?
3、回到活动1的组图中,观察:哪些物体与哪些几何图形类似?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
4、在生活中,你发现哪种物体类似哪种几何图形?它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中学校新教师合格课教案
学科:数学
年级:初中
教师:x x
日期:2010.11.25
Xxxxx 中学初中数学教案
授课者:xxxx 授课班级:七年级6班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5日第3节授课地点:学术报告厅
2、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圆柱
三棱锥三棱柱圆锥
找出教室中立体图形的实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说出下列物体类似的立体图形:数学课本类似于(),金字塔类似于(),西瓜类似于(),日光灯
类似于()。
长方体四棱锥球圆柱练一练1:
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
立体图形
柱体
锥体
球体
圆柱
棱柱
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六棱柱…
圆锥
棱锥三棱锥
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
…
台体
圆台
棱台
别?分小组讨论,老师作适当的引导.
小组讨论后回答(一组一题):一、圆柱与棱柱之间的区别?
二、圆锥与棱锥之间的区别?
三、柱体与锥体之间的区别?
圆柱
圆锥
棱柱
棱锥锥体
柱体
练一练2
练一练2:下列各图形,都是柱体的是()
C
(A)
(B)
(C)(D)(四)平面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