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合集下载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四、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 在区域环境总量控制中,需要根据资源旳开发利
用水平预测污染旳排放量,所以首先要预测主要资源 旳消耗量。
⒈资源预测措施
常规旳资源需求预测措施有人均资源消费法、分 部门资源预测法、时间序列法、投入产出法和弹性 系数法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旳预测措施。
这里简介常用旳弹性系数法。所谓弹性系数能够 看作是经济指标增长率和资源指标增长率之比,计 算公式为
❖ 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 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二氧化硫。 ❖ 根据设计旳功能区划,拟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旳。 ❖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 结合本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合适措施,拟定开发区大
气环境容量。 ❖ 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
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
❖ 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 选择总量控制指标:COD、氨氮。
❖ 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旳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 件约束旳允许排放总量。
❖ 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旳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要 求旳水质原则要求,选用合适旳水质模型分析拟定水环境 容量。
拟定第i个功能区旳控制浓度ci = ci0 - cib ;
拟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 Ai=A* ci
拟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Qai Ai
Si S
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 n
Qa Qai
i 1
❖ 原则
项目
区域面积 (km2)
年均浓度 (mg/m3)
限值
允许排放
(mg/m Aki
和某一环境单元单一要素旳容量。 若按照环境要素,又可细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

华安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华安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华安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规划背景华安县丰山工业集中区位于华安县东南部的丰山镇、漳州市区北郊,东邻长泰县,北连华安县沙建镇,西南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接壤。

集中区距漳州城区18公里,距离厦成高速(规划2009年建成)玉兰枢纽互通口不到1公里,距离漳龙高速华安互通口仅6公里,鹰厦铁路贯穿集中区东侧的镇区,漳州至龙岩的省道(208)漳华线穿境而过及九龙江北溪贯穿全境。

工业区独具交通、地理、水能优势。

福建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厦漳泉龙城市联盟,华安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华安县丰山镇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环漳州市经济发展圈的四个乡镇之一,华安工业集中区是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区三片”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发挥华安县丰山镇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工业园区启动,龙头企业带动,工业项目拉动,优质服务推动”的发展思路,实行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工业企业取得较大发展。

华安工业集中区地处华安县南大门丰山镇,是华安县承接大工业、大项目的平台。

2005年工业区创办以来,共有53个项目落户,总投资100亿元,其中投产项目17个,在建项目14个,其它项目也正在开展征地、办证等前期工作。

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可创产值150亿元,税收7亿元以上。

但是,由于华安工业集中区目前尚未列入省级经济工业区,在融资、征地、机构设置、争取政策资金扶持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制约,严重阻碍了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为此,华安县正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将华安工业集中区列入省级经济工业区。

华安工业集中区•新社工业园位于丰山镇九龙江北溪以西的地区,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324hm2,从2005年发展至今,区内工业用地现已基本饱和,拓展空间有限。

为此,为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华安县工业集中区此次拟在现有新社工业园目前九龙工业园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为了让华安工业集中区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高效有序的大型工业园区,提高本县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县政府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编制了《华安工业集中区•九龙工业园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5-2030)规划概述及分析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5-2030)规划概述及分析环评报告

4规划概述4.1规划区位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本世纪初发展的重点区域。

为对接滨海新区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前后分别成立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沧州渤海新区”和“滨州北海新区”三大发展片区,其未来发展目标是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形成渤海沿岸密集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无棣县埕口镇境内,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叠加带,在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结合部,北临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东接滨州北海新区。

规划区位置见图3.1-1。

4.2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4.3规划范围指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管理职能的范围,包括:北至大口河堡,南抵孙岔公路,西至漳卫新河,东到马颊河。

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01.8km2。

规划范围见图4.3-1。

4.4规划定位4.4.1开发区功能定位山东省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无棣县北部新城。

4.4.2主导产业定位及功能定位4.4.2.1主导产业定位本次规划依据鲁北高新区的总体发展定位与目标,基于现状基础,确定鲁北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门类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4.2.2产业布局规划1、工业布局规划采取“宏观上产业集聚布局,微观上企业弹性集中”的布局模式,形成北部的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南部产业园区布局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园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园区。

2、其他产业布局物流产业:选址于高新区最北部。

利用临近黄骅港的区位优势,建设临港码头,用以中转从海路转运进入高新区的生产原料和设备临时仓储使用。

通过大济路,这些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可以运输至各个厂区。

另在新能源产业园区北区最南部设立小型仓储物流园1处,供临时存储使用。

江苏金坛市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

江苏金坛市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

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 任务由来 (4)1.2 评价内容与重点 (5)1.3 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6)第二章规划概述与规划分析 (8)2.1 规划概述 (8)2.2 规划协调性分析 (9)第三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3.1 区域基础设施概况 (11)3.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1)第四章金坛经济开发区回顾性评价 (13)4.1 规划范围发展现状 (13)4.2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13)4.3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4)4.4 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14)4.5 开发区区环境管理情况 (14)第五章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系统分析 (16)5.1 清洁生产 (16)5.2 循环经济 (16)5.3 产业分析 (17)第六章公共参与 (18)第七章规划方案论证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2)7.1 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22)7.2 优化调整意见 (23)第八章总结论 (24)第一章总论1.1 任务由来金坛经济开发区是于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13个省级开发区之一,位于金坛市东侧,区域优越,交通便捷。

首期开发面积为4.8 km2,经过二十多年年的发展,金坛开发区已经成为金坛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类型以纺织服装、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光伏新材料等产业为主。

2002年,金坛经济开发区管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开发区东部拟开发用地编制了《金坛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面积约47.8 km2;为了充实开发区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并有效地指导整个开发区的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发区管委会于2006年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47.8 km2的开发范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形成了《金坛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同年获得省环保厅《关于对金坛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管〔2006〕142号)(详见附件)。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

1总论1.1评价任务的由来ww位于内蒙古东部,东、东南与通辽市奈曼旗和辽宁省北票市接壤;南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临界,西南与辽宁省建平县和ww市相邻;北、西北隔老哈河与ww市和翁牛特旗相望。

ww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综合经济区交叉区域,受双重辐射。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为ww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的战略构想,ww在旗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的原则,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完善工业园区规划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新惠镇是ww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为确保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综合新惠镇城市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2009年编制的《ww新惠镇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确定了城市发展方向为:“产业向北、生活向东”。

敖汉工业园区建设是ww城镇建设的两个重点项目之一。

新惠镇距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直线距离均在400公里半径以内。

以北京为起点的111国道,加强了新惠镇与北京、河北、黑龙江及内蒙古其他地区的联系;京通铁路在东西横贯ww,通过京通铁路,到北京行程约为490公里、9小时;通过赤通高速到ww市区的时间约为1小时;同时,ww是ww距沿海最近的旗县,距锦州港仅为200公里,是ww北部旗县出海通道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

ww工业园区位于新惠城区东北部,西侧贴规划铁路和玉四公路,北至111国道,东临城市外环,西南靠架子山,南部隔防护绿地与城区相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区地处新惠镇北部门户,呼应区域经济流向和交通引力方向,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为了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并有效指导园区的建设,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要求,区域开发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保主管部门、经济开发区合理开发、加强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写本)1规划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1.1规划背景黄陇侏罗纪煤田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永陇矿区位于黄陇煤炭基地西部,是该基地内继彬长矿区后又一个待开发的大型矿区。

永-陇矿区泛指永寿至陇县一带广大区域,为黄陇煤炭基地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宝鸡、咸阳地区北部,横跨麟游、凤翔、千阳、陇县、彬县、永寿六县,矿区北以陕甘省界为界,东、南以侏罗纪煤系地层底部岩层边界线为界,西以奥陶纪灰岩关山~草碧大断层为界,东西长140Km,南北宽30Km,总面积3601km2,根据勘探程度矿区划分为两个区分别进行规划,矿区东部为麟游区,西部为陇县区。

矿区所属的宝鸡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宝鸡市经济飞速发展,煤炭供给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

2006年,宝鸡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约900万t。

根据宝鸡市“十一五”规划,未来数年全市GDP将以12%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期间将建成宝鸡二电厂2×600MW机组,48万t煤基合成油(首期)、大唐宝鸡2×330MW热电、宝鸡陶瓷工业园,宝鸡电厂2×200MW热电等耗煤项目。

预测“十一五”末全市煤炭需求总量将达2100万t/a左右。

另外,宝鸡市还规划在凤翔长青工业园建设一处年产3.0Mt合成油及其衍生产品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届时本区煤炭需求量将达3000万t/a以上。

因此,只有加快开发本矿区,才能满足宝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永陇矿区自1951年起开展地质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局部普、详查及找煤工作十余次,但普查、详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中北部煤层埋深较浅的麟游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108°07′,北纬34°36′~34°58′,南北宽30km,东西长约68km,面积为1820km2。

)。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满足宝鸡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提前做好永陇矿区开发建设的准备工作,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计划开发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勘探程度较高的东部麟游区煤炭资源,并于2007年10委托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改)》,2008年2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8】503号”文进行了批复。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环评报告书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环评报告书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环评报告书一、前言本环评报告书旨在评估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保护与开发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

二、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过度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可能会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损害其独特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本项目旨在保护和开发指定的风景名胜区,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项目目标- 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 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能力,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平衡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影响评价在对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方面:3.1 自然环境影响考虑项目对当地植被、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项目可能引起的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污染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2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对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潜在影响。

制定保护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域、加强监测与管理等。

3.3 社会经济影响考虑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同时,注意评估可能带来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环保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制定以下环保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4.1 自然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开发区域,避免破坏植被覆盖和土壤侵蚀。

-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 实施生态修复和恢复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2 生物多样性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

- 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规定,严禁非法狩猎和捕捞活动。

- 加强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生物多样性问题。

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共 41张PPT)

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共 41张PPT)
电力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 (%) 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 成品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 城乡气化率 (%) 城市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 (%)
产业结构
降低高耗能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 比重
高耗能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工业企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电量 (亿 kW· h /万元 ) SO2 年排放量 (万 t / a) 烟尘年排放量 (万 t / a) 由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万 t / a) SO2、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削减量 (万 t / a) 酸雨发生率和酸雨的 pH 均值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条块分割。
在新时期,大力加强规划环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 发展政策 规划和计划的优化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可
持续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措施
一、概述
2、主要任务
1)对规划实施的时间内和规划影响的空间
内的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与
评价
2)规划实施后的宏观影响
展规划不能遗漏。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供水、排水规划、能源规划等。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3)评价重点
一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规划协调性、资源
承载及环境影响;区域环境容量、环境影
响减缓措施论证、规划合理性及优化调整
建议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4)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1)评价任务由来的阐述应清晰、明了、准确 (2)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要全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项目依据(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简稿)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明确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市全面实现“新**、新奥运”战略构思的关键阶段,也是各区县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现代环境管理需要,建设宜居城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要求,拟在刘楠区开展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该项目旨在进一步加强以环境承载力分析与区域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为核心的分析研究工作;从环境保护和区域资源永续利用角度,论述区域战略发展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区域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方案;结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化道路;确定区域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刘楠门城列为发展新城,在**市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规划中,位于西部发展带。

刘楠新城及地区发展目标为:西部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发展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功能。

空间上以现有建成区为基础调整优化,提升品质。

刘楠区在“十一五”及今后更长的时期内,将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优势:刘楠新城是十一个新城中离市区最近的新城,位于一轴(长安街沿长线)一带(西部发展带)的交汇处。

占地10 km2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首钢的搬迁总体上将对刘楠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在功能定位上,首次明确刘楠新城与石景山区共同为**的西部综合服务区;经济增长带来休闲消费的增长;同时,刘楠区还具有自身的诸多发展优势:永定河综合治理及永定河文化发展带来的各种机遇;旅游资源丰富;山区特色产业等。

然而,刘楠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一些主要的挑战:产业转型带来的发展难度和再就业问题。

煤炭业停产,采矿业受限,必然面临主导产业的转型,但新型替代产业培育相对落后。

传统矿业和工业企业的劳动力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需要。

就业压力将是刘楠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长期制约因素;基础较差,发展机遇少。

由于经济总量小,综合竞争力弱,产业层次低,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缺乏产业品牌和空间发展品牌,尚未塑造出发挥本区资源优势和符合区县功能定位的发展品牌,在全市资源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吸纳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相对延缓了战略转型。

首钢搬迁后该区域自身还有一定的建设期,等待这个联动发展的机遇,是本规划后期的事。

那么,近期发展机遇少,难以找到较大的突破口;自然条件劣势明显,山多地少,适宜建设的土地较少。

严重缺水。

表现为城镇、村庄都面临缺水的问题。

刘楠新城水资源供给与人口规模矛盾突出,一些山区村庄也因无水而搬迁。

自然灾害多。

数千年的采煤史使门城区好多地方成了采空区,地质条件恶化,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开发建设。

此外,洪水、滑坡、泥石流、雹、大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危害。

采空区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隐患严重。

山区交通可达性差,西部山区面积广大,山路崎岖,使区内联系、尤其是西部山区村庄的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由此可见,刘楠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

同时,刘楠区作为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又对区域内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社会经济领域的各项开发建设活动将会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已经成为刘楠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时刻警惕的问题。

通过在刘楠区开展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环境保护和区域资源永续利用的角度,论述区域战略发展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区域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方案。

1.2.评价对象与目标本次评价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刘楠区相关的战略规划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对象以《刘楠新城规划(2005-2020)》和《刘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以其他已批复的相关规划为辅,同时参考其他正在编制的相关规划。

通过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欲达到以下目标:(1)从环境保护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论述区域战略发展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2)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区域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方案;(3)结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化道路;(4)确定区域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3.评价范围与年限研究范围为整个刘楠行政辖区,包括现状行政区下辖的9个镇、一个办事处,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2003年勘界结果)。

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专题进行研究时,在研究刘楠区本身的同时,还会涉及一些周边相关联的地区。

现状基准年:以2007年为主,部分专题将根据2008或2009年数据。

2.区域概况2.1.自然概况刘楠区属**市辖区,是十个远郊区县之一,位于**市正西,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9°48′34″~40°10′37″,东经115°25′00″~116°10′07″。

区界东及东北部与石景山、海淀区毗连;西和西北部与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接壤;南与房山区、丰台区相邻;北与昌平区相接。

区域东西长62 km,南北宽34 km,2003年勘界结果,全区总面积1450 km2,占**市总面积的8.657%。

全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占本区面积的98.5%。

刘楠区位于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山地地带,位于太行山山脉与军都山脉的交汇处,属太行山山系。

地形地貌的总体特征是:山多坡陡、峭壁林立、地貌类型多样2.2.社会经济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刘楠区常住人口27.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万人。

户籍人口总户数109281户,总人口239990人,其中城镇居民177100人,农业人口62890人,城镇化率73.75%。

全区当年出生人口1828人,死亡人口1489人,人口出生率7.65‰,死亡率6.23‰,自然增长率1.42‰,计划生育率98.25%。

自1994年以来,刘楠区的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与全市GDP水平相比,刘楠区差距较大,对全市GDP贡献只有0.57%左右。

在18个区县中,刘楠区GDP水平较低。

3.区域相关规划概述3.1.**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基于此,总体规划进一步在**市域范围内划分了四个次区域,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这四个次区域分别是:中心城次区域、东部次区域、西部次区域和山区次区域。

刘楠山前平原和西部山区分属两个不同的次区域。

刘楠山前平原位于总体规划所划定的西部次区域(发展带)。

西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

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防止高密度连片开发。

刘楠西部山区位于山区次区域。

山区次区域的定位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

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

总体规划还对刘楠新城及地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刘楠新城是西部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发展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功能;空间上以现有建成区为基础调整优化,提升品质。

此外,石景山区与刘楠新城共同构成城市西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文化娱乐中心和重要旅游区。

3.2.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性意见》刘楠位于**市委、市政府划定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发展区是**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休憩的理想空间。

3.3.西部发展带规划西部发展带规划地区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点地区;是**面向区域,形成京张生态经济走廊和京石城镇发展走廊的重要发展地区。

西部发展带规划将西部发展带划分为中心城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型城市发展区。

刘楠新城位于中心城功能拓展区。

该区域是体现城市多中心功能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科教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西部发展带规划指出:刘楠新城是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

规划刘楠新城主要包括永定、龙泉2个镇。

2020年规划人口25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5 km2以内。

引导发展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功能。

西部发展带规划还对近期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刘楠新城和石景山区一起构成城市未来的综合服务中心。

近期应着手研究长安街西延线与刘楠新城的关系,做好城市功能调整的前期准备,同时,对现有建成区优化调整,提升品质。

3.4.刘楠新城规划(2005-2020年)规划定位:是**西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域;是立足西部发展带,面向中心城、辐射山区的区域服务中心和宜居山城。

发展目标:重点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功能内涵,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山城。

认真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逐步建成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和更加坚实的西部生态屏障。

传承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自然山水优势和京西古村落特色,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域。

具体指标见下表。

3.5.刘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前期研究综合报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刘楠区的土地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旅游休闲、宜居山城、科技新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荐按乡镇进行战略分区。

根据各个乡镇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特点,可分为四个功能区。

中心提升区域:永定镇、龙泉镇;重点发展区域:斋堂镇(城镇所在地)、军庄镇、潭柘寺镇;适度发展区域:妙峰山镇、王平镇、大台办事处;生态涵养区域:雁翅镇、斋堂镇(城镇所在地以外)、清水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