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作者:王珏潘文韬闾文景何雪芹来源:《环境与发展》2020年第06期摘要:在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性的规划环评如何做得更好成为目前急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对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进而对现如今规范环评的要求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区域性规划环评下的环境改善目标。
关键词:区域性;规划;环评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6-00-01DOI:10.16647/15-1369/X.2020.06.012Basic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planning EIAWang Yu1,Pan Wentao1,Lü Wenjing2,He Xueqin1(1.Zhejiang Renxi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ingbo Zhejiang 315199,China;2.Beijing High Energy Tim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95,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ed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how to make the regional planning EIA bet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urgently.Firstl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tents of regional planning EIA,and then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standard EIA,and finally realizes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under regional planning EIA.Key words:Regional;Planning;Environmental assessment1 区域性规划的目的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恶劣的环境给人们的生存造成了不利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也受到了阻碍,并且由于环境恶化所产生的问题也在社会当中不断扩散,所以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了社会危机。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方法和要求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判据
第三节 工程分析
作用:
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多方案选优依据、项目 环境可行性决策依据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用于环境影响识别 ,污染源强数据……
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物料衡算、 清洁生产审计
工程分析的内容
采用图表及文中结合方式,概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组成、主要 工艺路线、工程布置及与原有、在建工程的关系。
通过对建设项目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 、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核定各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 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等。 5)交通运输
给出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运等),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 施工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环境影响 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 6)公用工程
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
9)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 对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各种污
染物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条件与去向等进行统计汇总。
对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 建项目实施后汇总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给出改扩建 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公路包括道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二、公路工程的类型
按建设性质,分为新建公路和改扩建公路两类; 按工程类别,分为公路、单独公路桥梁和单独公路隧道三类。 根据具体项目的工程内容、性质、规模、方案的不同,后两类工程建设项目往
往包含在公路项目之中,即一个公路项目可能他含有公路、隧道、桥梁或水底 隧道等于项目。
给出水、电、气、燃料等辅助材料的来源、种类、性质、用途 、消耗量等,并对来源及可靠性进行论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2022版)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2022版)1.总则。
简要介绍规划编制背景和定位,明确评价依据、评价目的与原则、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执行的环境标准、评价流程等。
分析规划依托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2.规划分析。
介绍规划不同阶段目标、发展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以及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内容;给出规划与法规政策、上层位规划、区域“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同层位规划在环境目标、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结论,重点明确规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3.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调査评价区域资源利用状况、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等,说明评价区域内的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保护要求,分析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各类自然资源现状利用水平和变化趋势,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和演变趋势,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和演变趋势,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及成因。
对已开发区域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说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上一轮规划实施的关系。
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是量化了的环境目标,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及其范围和程度,确定不同规划时段的环境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给出评价指标值。
一65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般包括规划开发强度的分析,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对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等内容。
设置多种预测情景,估算不同情景下规划实施对各类支撑性资源的需求蠻和主要污染物的产生燈、排放量,以及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蠻。
预测与评价不同情景下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环境质蠻、环境敏感区的影响范围与程度,明确规划实施后能否满足环境目标的要求。
规划环评导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 J 130 —20031 总则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 1 . 1 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要求。
1 . 1 . 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1 . 1. 2. 1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1 . 1. 2.2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1 . 1 .2 .3 1 . 1. 2 . 1和1 . 1 . 2 . 2条款中所列规划的详细范围依照国务院“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的规定”执行。
1 .2 术语1 .2 .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1 . 2.2 规划方案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包括推荐方案、备选方案。
1 . 2. 3 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建议采纳的规划方案。
1 .2 . 4 替代方案通过多方案比较后确认的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
1 . 2. 5减缓措施用来预防、降低、修复或补偿由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 2. 6 跟踪评价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评价,用以验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判定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过程。
1 .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 . 3.1 评价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 . 3. 2评价原则1 . 3 .2 . 1 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3.09.19•【文号】环环评〔2023〕52号•【施行日期】2023.09.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3〕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要素保障,持续释放改革效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环评制度衔接联动、优化环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及时推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督闭环环境管理体系,发挥制度合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工作原则加强联动、提升效能。
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制度高效联动,发挥制度合力,拓展改革空间,优化环评管理,提升源头预防效能。
完善流程、保障发展。
统筹从宏观到微观、从源头到过程各项管理要求,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环评保障,提升环评效率和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
绿色引领、守牢底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加强宏观管控,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引领、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守牢生态环保底线。
严格监管、注重实效。
加强与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联动,严格监督管理,推动责任落实,确保制度执行到位、生态环保要求落实到位。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总体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督等制度衔接更加顺畅,基层审批、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支撑水平显著增强,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和企业落实环评责任意识持续提升,环评工作进一步优化。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i>规划环评要点</i>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i>规划环评要点</i>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一. 中国战略、规划环评的发展二. 中国战略与规划环评的框架三. 规划环评条例要点<i>规划环评要点</i>我国战略环评的进展与典型案例介绍题目一一. 中国战略、规划环评的发展二. 中国战略与规划环评的框架三. 规划环评条例要点<i>规划环评要点</i>一.中国战略、规划环评的发展(I)环境影响评价始于1979年 .(II)区域环评的发展引导出战略环评1993年,在中国开展的区域环评构成了战略环评的雏形。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关键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制订区域和资源开发、城市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环境影响论证”。
<i>规划环评要点</i>一.中国战略、规划环评的发展1998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区域环评:“第三十一条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编制建设规划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一些重要的区域环评: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浙江省大榭岛开发区、甘肃省西固工业开发区、浙江省台州化工原料出口基地、上海化工开发区、大亚湾石化工业区。
2002年,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发区建设应当在编制规划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开发区区域环评由取得环评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要求2003年12月31日前完成有关开发区的区域环评。
<i>规划环评要点</i>一.中国战略、规划环评的发展(III)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3年9月生效。
虽然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环评体系,但该法超越了原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对政府规划强制要求进行环评。
环评审批相关政策、法规要求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 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 2007.11.17
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二)已经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批 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项目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 概算;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实行备案制的 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备案手续。 (三)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并依照城乡规划法的 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四)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 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其中,工业、商业、旅游、 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投资项目,应当依法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 取得土地。 (五)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 影响评价审批。
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2004.12.02 价分级审批的通知
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审批的建设 项目,或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报国务院核 准或审批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原 则上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列入本通知附录的建 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 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 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且未列入本通知附录的建 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 设项目, 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审批。 门审批。
近年来环评项目 审批新要求
张伦梁
近年来环评项目审批新要求
一、近年来出台的环评审批相关的新政策
环评报告有哪些内容和要求

环评报告有哪些内容和要求引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引导和规范各类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制度应运而生。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EIAR)是环评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环评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环评报告的基本要求一份合格的环评报告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 完整性环评报告应当全面评估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气候、水、土壤、生态系统、噪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 可读性和易懂性环评报告应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保证各类受众能够轻松理解其内容。
3. 准确性和科学性环评报告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合理的方法和科学的分析,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环评报告不仅要对项目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还应提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改善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操作的依据。
5. 可持续发展导向环评报告应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通过评估和预测项目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环评报告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规定,一份完备的环评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背景与目标介绍项目的背景、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内容,明确项目的依据和目标。
2. 项目概况对项目所涉及的区域、用地、工艺、工程设施,以及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过程详细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定性定量评估方法、模型运行情况等信息。
4. 环境基线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系统描述项目所处环境的基础情况,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包括对环境特征、敏感性等方面的论述。
5.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分析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对影响的概述、主要风险和可行性等方面的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人们普遍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是当前重大的研究课题,在以预防污染为前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性规划环评主要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评判标准,这样可以针对“规划”之下的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改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标签:区域性;规划;环评;基本内容;要求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要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区域性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之下,区域性规划环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选择适宜发展的行业,保障区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安全,从而避免对区域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设定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正在社会大范围内拓展,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性的事件和危机。
尽管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低端产品及服务,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则是首要的环节。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前提,对于不同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设计,要对区域的行业和空间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最终使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和统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下,获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及其发展
区域性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在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其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的地域性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性规划的评价,它体现在规划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发展历经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2.1 传统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测,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建设项目初始的选址、开发活动中的环境保护等。
在这个阶段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可以实现在计算机控制之下的环境筛选、预测评价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相融合,形成了评价、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内容。
然而,这一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有其缺陷,它仅是选用可以接受的方案,然而对经济行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未关注,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没有实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
2.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随着社会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资源呈现紧缺的问题,显露出生产需求与资源紧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而,要以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为核心,从战略的层次和高度,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它是对政府的战略性决策行为提供可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的环境评价局限性,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多个项目为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在运用边界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域性环境影响的加和效应、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的角度,对区域性规划环境实施评价。
3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
3.1 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要注重区域不同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空间布局、地形地貌等内容,要关注不同区域的气象特征和水文特征,对区域的水体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全面的规划,要使区域规划与区域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实现两者的协调与统一。
这就要求不同区域的规划环评目标要根据情况而定,例如:在省级区域内,要评价全省区域内的行业发展方向与规模,要注重评价和分析全省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要根据这些资源分析可能会遭受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预警措施。
而在较小的区域之内,要根据规划的主体内容进行环评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要针对不同项目或开发方案,提出明确的结论。
3.2 区域规划的经济发展方向、规模和总投资评价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之中,要注重分析和评价项目的规模、工艺特点、污染物处理等内容,这些不同的项目产生的环境危害各不相同,需要在区域规划环评的内容中加以体现。
在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时,要根据区域的空间尺度进行控制和预警,要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价。
3.3 不同行业的工业基地生产状态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要评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化工原料的污染特性,还要对不同生产阶段的能源消耗、矿产、水土资源的损耗等情况进行评价。
3.4 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评价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还要对企业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结构实施评价,例如:钢铁厂的产品结构中就存在焦化厂,其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源,这些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化工原料,要进行全面的评价。
还有一些炼油和石油化工基地,也要对其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生产阶段中技术经济的可能性,要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对工业生产的特定生产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如:新生产工艺、新的原材料是否会引导环境的污染等。
3.5 经济产业与人口集聚之间的评价关系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要分析区域内的人口密集情况,还要分析经济产业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等内容。
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
4.1 要具备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技术经济知识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要对工业经济生产结构和自然资源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水土资源、气候状况、生产力布局等,并对相邻地域的空间布局进行把握,准确地评估环评区域内不同产业的环境污染状况。
4.2 要实施区域性规划环评中的技术经济论证
由于区域性规划环评工作中,要涉及较多的技术经济事项,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例如:在对区域性能源产业进行规划环评时,就要对能源的结构、投资经济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和论证。
在对区域性海水利用的可行性评价中,也要对沿海地域的气候、经济状况等技术经济问题,进行论证。
4.3 全面了解工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污染卫生状况
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如:化工、有色冶金、造纸等,这些企业是属于“大污染”的企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生产工艺和科技应用水平,进行不同的分级,这些污染源可以分为严重的污染源和轻微的污染源,尤其是烧焦、皮革、氯气、甲苯等,都要严格依照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进行评价和预警。
4.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科技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素养
在对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科技人员要能够深入分析污染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产业规模、生产方向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是针对区域进行科学和可行的规划,并提出区域规划中的修改意见。
总而言之,区域性规划环评需要明晰经济产业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对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和方向的定位和调整,还要对区域性规划中的企业生产工艺路线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果婷.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关注要点及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3).
[2] 屈新云.试析当前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5(11).
[3] 王亚男,时进钢,李冬,赵芳.规划环评要加强多方联动[J].环境经济,2015(ZC).
[4] 万智勇,李辉.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
[5] 叶冰玲.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海峡科学,2015(03).
[6] 包存宽.十字路口的规划环评往哪走?[J].环境经济,
2015(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