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绪论 习题与答案

1、民族主义片面强调________的民族利益。
正确答案:自身2、民族大义是基于民族社会的________。
正确答案:公平正义3、正义的本质在于_____的利益。
正确答案:正当4、我国宪法对基本国情做出了权威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_______国家”。
正确答案:多民族5、在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有众多民族登上历史舞台,经过持续不断地分化和_____,造就了现在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正确答案:交融6、汉族人口有十多亿,而其他各族人口合起来仅达汉族的一成,所以统称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少数民族7、清末民初,我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外有_________,内有封建军阀纷争,各族人民备受磨难。
正确答案:西方列强欺凌8、各民族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______。
正确答案:差异9、各民族经过持续不断的分化和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_____个民族。
正确答案:56 五十六10、几十年前阶级苦斗、民族纷争,现在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________不同。
正确答案:民族观二、单选题1、旧社会的民族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背景下的形形色色的()。
A.民族大义B.民族平等主义C.民族利己主义D.民族独立主义正确答案:C2、我们讨论民族大义,就是要真切理解各族人民的()。
A.个人利益B.民族利益C.共同利益D.经济利益正确答案:C3、讨论民族大义,就要在根本处守望中华民族的共有()。
A.物质家园B.文化家园C.宗教家园D.精神家园4、1949年以前,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总共四亿多人口,平均寿命大约()岁。
A.30B.35C.45D.55正确答案:B5、5.在业已实现的《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里,2015年的全国平均预期寿命是()岁。
A.67.45B.70.78C.75.83D.79.98正确答案:C6、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经济实体。
药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选择题1.C2.D3.D4.E5.D6.C7.A8.B9.B 10.D 11.A 12.E 13.D 14.A 15.D16.A 17.A 18.B 19.B 20.C 21.B 22.A 23.A 24.B 25.B 26.B 27.A 28.D 29.D30.C 31.B 32.E 33.D 34.E 35.C 36.D 37.A 38.A填空题1.机体病原体规律2.《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3.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药物依赖性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继发反应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5.减少受体向下调节6.吸收分布代谢排泄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器官血流量对组织的亲和力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生理屏障8.肾脏胆汗排泄其他途径排泄9.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10.高敏性耐受性耐药性名词解释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3.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4.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作用。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6.继发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不良后果,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7.部分激动药:虽然亲和力不弱,但内在活性不强,它可以和大量受体结合,但只能使其中一部分活化。
8.受体向上调节: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增多的现象。
9.首关消除: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肝时即发生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10.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
11.肠肝循环:自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
12.生物利用度: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药量比例。
绪论-分子光谱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⒈ 解释下列名词⑴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⑵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解:⑴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⑵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⑶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该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抑制程度。
试液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液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⒉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的测量结果(单位µg ﹒mL -1)分别为0.36,0.38,0.35,0.37,0.39.⑴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⑵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值含量是0.38µg ﹒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⑴ x =n1(x 1+x 2+…+x n )=0.37; S=1)(12--∑=n x x n i i =0.0158; r s =x s ×100℅=4.27℅。
⑵ E r =μμ-x ×100℅=-2.63℅。
⒊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解:b=∑∑==---n i i n i i i x xy y x x 121)())((=0.0878; a=y -b x = 0.0914;所以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A=0.0914+0.0878ρB r=2111221)()())((⎥⎦⎤⎢⎣⎡----±∑∑∑===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 0.9911。
思修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思修绪论练习题及答案绪论“珍惜⼤学⽣活开拓新的境界”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学⽣⾯对崭新的⽣活学习环境,⾯临的⾸要问题是(C)A.尽快化解思乡情结B.尽快结识新同学C.尽快适应⼤学新⽣活D.尽快进⼊学习状态2、⼤学学习⾃由⽀配的时间增多,学⽣需要强化⾃⾝学习的(D)A.⼴泛性B.选择性C.前沿性D.⾃主性3、在⼤学⽣活中,⾯对各种思想交流和碰撞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学⽣应(C)A.学会接受B.批判拒绝C.明辨是⾮善恶D.感性对待4、原⾹港中⽂⼤学校长⾦耀基先⽣说过,学⽣在⼤学⾥,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是学“怎样读书”;⼆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相处”;四是学“怎样做⼈”。
也有⼈说,⼤学⽣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发展⾃⼰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学习获取知识的⽅法。
从⼤学学习理念的⾓度看,这体现了(C)A.创新学习的理念B.⾃主学习的理念C.全⾯学习的理念D.终⾝学习的理念5、善于思考、掌握、加⼯、消化已有的知识,⼒求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是⼤学⽣(D)的体现。
A.学习能⼒B.竞争能⼒C.活动能⼒D.创新能⼒6、“少⽽好学,如⽇出之阳;壮⽽好学,如⽇中之光;⽼⽽好学,如秉烛之明”这句名⾔教育我们应该坚持(D)A.创新学习的理念B.⾃主学习的理念C.全⾯学习的理念D.终⾝学习的理念7、“独学⽽⽆友,则孤陋⽽寡闻”,这句名⾔教育⼤学⽣在求学路上要坚持(B)的理念。
A.⾃主B.合作C.全⾯D.创新8、德是⼈才素质的(D)A.综合体现B.基本内容C.基础D.灵魂9、(C)是⼈才素质的基础A.德B.智C.体D.美10、思想道德素质和(A)是⼈的基本素质,决定着⼈们在⽇常⽣活中的⾏动⽬的和⽅向。
A.法律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道德素质D.⼼理素质11、富强、民主、⽂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B)层⾯的价值要求。
A.国际B.国家C.公民D.社会12、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公民层⾯的价值要求(C)A.友善B.诚信C.平等D.敬业⼆、简答题1、⼤学⽣应该怎样尽快适应⼤学新⽣活?答:(1)认识⼤学⽣活新特点。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答案
1.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学科研究对象是探讨该领域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
2. 绪论部分如何定义学科的研究范围?
答案:学科的研究范围被定义为包括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以及该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
3.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案:学科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理论探索,到中期的实证研究,再到现代的应用拓展,呈现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趋势。
4. 绪论中强调了哪些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绪论中强调了学科研究对于理论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5. 绪论部分如何论述学科的研究方法?
答案:绪论部分论述了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定性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6.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答案: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理论的深化、技术的创新以及实践应用中的复杂性问题。
7. 绪论中对未来学科发展趋势有何展望?
答案:对未来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包括跨学科研究的加强、技术融合的加速以及国际合作的拓展。
8.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学科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理论创新、技术进步和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
9. 绪论中如何解释学科的核心概念?
答案:绪论中通过历史背景、理论框架和实际案例来解释学科的核心概念,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
10.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答案:学科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保护以及研究成果的公正性等。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 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0,含碳%、含氮%、含氧%,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解:①由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下列计算求得实验式该化合物实验式为:CH2O②由分子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为实验式的2倍,即:C2H 4 O22. 在C—H、C—O、O—H、C—Br、C—N等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哪一个解:由表1-4可以查得上述共价键极性最强的是O—H键;3. 将共价键⑴ C—H ⑵ N—H ⑶ F—H ⑷ O—H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解:根据电负性顺序F > O > N > C,可推知共价键的极性顺序为:F—H > O—H > N—H > C—H4. 化合物CH3Cl、CH4、CHBr3、HCl、CH3OCH3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解:CH4分子为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4个C—H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是非极性分子;5.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该化合物所属类型;碳碳三键,炔烃羟基 ,酚酮基 ,酮羧基 ,羧酸醛基 ,醛羟基 ,醇氨基 ,胺6. 甲醚CH3OCH3分子中,两个O—C键的夹角为°;甲醚是否为极性分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解: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因此O—C键的偶极矩的方向是由碳原子指向氧原子;甲醚分子的偶极矩是其分子中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向量之和,甲醚分子中的两个O—C键的夹角为°,显然分子是具有极性的,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下图所示;7. 什么叫诱导效应什么叫共轭效应各举一例说明之;研读教材第11~12页有关内容8. 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解: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离子;而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反应物结构中的共价键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异裂,反应物本身并非一定是离子;第二章链烃习题参考答案1. 写出分子式为C6H14的化合物的所有碳链异构体的构造式,并按系统命名法命名;解:①所有可能的碳架如下:②所有异构体的构造式及名称:己烷 2—甲基戊烷 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丁烷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或名称,并指出分子中的1°、2°、3°、4°碳原子;3. 将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改写成键线式4. 写出分子式为C5H10的所有开链异构体的结构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5. 完成下列反应式6.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乙烷、乙烯、乙炔解答:分别将三种气体通入溴水中,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烷;将能使溴水褪色的两种气体分别通入银氨溶液中,能使之产生白色沉淀的气体是乙炔,另一个是乙烯;2 丁烷、1—丁炔、2—丁炔解答:分别将三种待测物分别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不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丁烷;将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两种待测物分别与银氨溶液混合,能使之产生白色沉淀的是1—丁炔,另一个是2—丁炔;3 1,3—丁二烯、1—丁炔解答:分别将两种待测物与氯化亚铜氨溶液混合,能使之产生棕红色色沉淀的是1—丁炔,另一个是1,3—丁二烯;7. 以乙炔、丙炔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其他试剂任选;1 1,2—二氯乙烷2 异丙醇3 2,2—二氯丙烷4 乙烯基乙炔5 丙酮6 苯7 乙烯基乙醚8. 如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丙烯解答:将含有少量丙烯的乙烷气体通入硫酸溶液中,其中的丙烯杂质因与硫酸发生加成反应而被吸收;9. 丁烷和异丁烷分子中哪个氢原子最容易发生卤代反应为什么解答:异丁烷分子中的叔氢原子最易发生卤代反应;有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取代反应中,各种类型氢原子的反应活性顺序为:3°H > 2°H > 1°H ;10. 用杂化轨道理论简述甲烷、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解答:1 甲烷的结构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4个价电子分别位于4个sp3杂化轨道中;4个sp3杂化电子云在空间呈正四面体排布,各个sp3杂化电子云的大头分别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C与H成键时,4个H原子的s电子云沿着4个sp3杂化电子云的大头重叠形成4个s-sp3σ键,因此形成的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的,键角为109°28/ ;2乙烯的结构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4个价电子中有3个分别位于3个sp2杂化轨道中,1个位于2p轨道中;3个sp2杂化电子云在空间呈平面三角形分布,各sp2杂化电子云的大头指向三角形的3个顶点,2p电子云对称轴垂直穿过3个sp2杂化电子云所在的平面;11. 乙烯和乙炔都能使溴水褪色,两者的反应速度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此不°同解答:乙烯使溴水褪色的速度较乙炔的快;乙炔碳碳键长较乙烯碳碳键的键长短,因此乙炔分子中的π键较乙烯的π键稳定,反应活性低、反应速度慢;12. 乙烯既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这两个实验的本质有无区别解答:这两个实验有着本质的区别,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与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高锰酸钾还原而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了无色的溴代烷烃;13. 写出分子式C4H6的开链构造异构体的结构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丁炔 2—丁炔 1,3—丁二烯 1,2—丁二烯14. A,B 两化合物的分子式都是C 6H 12 ,A 经臭氧化并与锌和酸反应后的乙醛和甲乙酮,B 经高锰酸钾氧化只得丙酸,写出A 和B 的结构式;解答:顺—3—甲基—2—戊烯 反—3—甲基—2—戊烯顺—3—己烯 反—3—己烯15. 化合物A 和B 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A 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反应而B 不能;A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生成CH 32CHCOOH 和CO 2,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生成CH 3COCOOH 和CO 2;试推测A 和B 的结构式和名称,并写出有关的反应式;解答:化合物A 的有关反应式: 化合物B 的有关反应式:16. 某化合物分子量为82,每摩尔该化合物可吸收2摩尔氢,不与硝酸银的氨溶液反应,当他吸收1摩尔氢时,生成2,3—二甲基—1—丁烯;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解答:A. B. CH 2 C CH CH 2CH 3(CH 3)2CHC CH 3—甲基—1—丁炔2—甲基—1,3—丁二烯 CH 2 C C CH 2CH 3CH 3第三章脂环烃习题参考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 3—甲基环丁烯2 5—甲基二环2.2.2—2—辛烯 3.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解答:将上述三种试剂分别通入溴水中,不能使溶液棕红色褪色的是CH3CH2CH3;将能使溴水褪色的两种试剂分别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能使溶液紫红色褪色的是CH3CH=CH2;2 1,1—二甲基环丙烷和环戊烯解答:将两种试剂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能使溶液紫红色褪色的是环戊烯,不能使溶液褪色的是1,1—二甲基环丙烷;4. 完成下列反应式5. 完成苯基环丙烷与下列试剂的反应;1 HCl2 Cl2Cl43 Br2FeBr34 H2SO46. 回答下列问题:1 在环丙烷中含有少量杂质丙烯,在提纯环丙烷时如何去除杂质解答:将含有少量丙烯杂质的环丙烷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丙烯因为与高锰酸钾反应而被溶液吸收去除,然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得到不含丙烯的环丙烷气体;2 解释环丙烷的稳定性解答:环丙烷的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其每一个碳原子的sp3杂化电子云夹角为°;因此,当成键时,两个成键电子云是以弯曲方式重叠,形成“弯曲σ键”;与以“头对头”方式正面重叠形成的一般σ键相比,弯曲σ键重叠程度低,而且具有恢复正常重叠方式的自在趋势力——张力,因此不稳定;环丙烷的3个“弯曲σ键”的不稳定决定了环丙烷分子的不稳定性,它容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7. 有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7H14,此化合物发生如下反应:1 可以催化加氢,产物分子式为C7H16;2 在室温下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 能与HBr反应得产物2—溴—2,3—二甲基戊烷;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解答:CH3CH3或H3CH3C CH3CH3第四章芳香烃习题参考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对乙基甲苯对异丙基甲苯 4—乙基—2—溴甲苯2—环戊基甲苯对二氯苯三苯甲基游离基6—溴—1—萘磺酸 2,4—二硝基甲苯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 间甲乙苯2 β-萘酚3 4-氯-2,3-二硝基甲苯4 环戊二烯负离子5 间二乙烯苯6 邻二异丙苯7 6-氯-1-萘磺酸 8 环丙烯正离子3. 完成下列反应;4. 写出下列反应所需试剂,并完成反应,1 苯→甲苯→氯苄2 甲苯→苯甲酸→邻、对硝基苯甲酸3 硝基苯→间硝基氯苯4 萘→邻苯二甲酸5.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甲苯、1-甲基环己烯、甲基环己烷解答:取三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溴水混合,能使溴水迅速褪色的是1-甲基环己烯;将不能使溴水褪色的两种待测物分别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加热,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甲苯,余者为甲基环己烷;2 苯、1,3-己二烯解答:取两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能使溶液紫红色褪色的是1,3-己二烯;6. 二甲苯的邻、间、对位三个异构体,在进行硝化时,分别得到一个一硝基产物,二个一硝基产物和三个一硝基产物,写出相对应的二甲苯结构;解答:得一个硝基产物的是对二甲苯:得二个硝基产物的是邻二甲苯:得三个硝基产物的是间二甲苯:7. 按照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1 甲苯、苯、氯苯、硝基苯、苯酚解答: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顺序为苯酚 > 甲苯 > 苯 > 氯苯 > 硝基苯2 溴苯、苯甲酸、间二甲苯、甲苯、间硝基苯甲酸解答: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顺序为间二甲苯 > 甲苯 > 溴苯 > 苯甲酸 > 间硝基苯甲酸8. 判断下列化合物有无芳香性;1 环戊二烯解答:环戊二烯分子中没有闭合的共轭大π健结构,故不具有芳香性;2 环戊二烯负离子解答:环戊二烯负离子具有闭合的6电子共轭大π健结构,且π电子数6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环戊二烯负离子具有芳香性;3 环戊二烯正离子解答:环戊二烯正离子具有闭合的4电子共轭大π健结构,但其π电子数4不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环戊二烯正离子不具有芳香性;4 1,2,3,4-四氢萘解答:1,2,3,4-四氢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苯环,因此具有芳香性;5 1,3,5,7-环辛四烯解答:1,3,5,7-环辛四烯π电子数8不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1,3,5,7-环辛四烯不具有芳香性;6 环丙烯正离子解答:环丙烯正离子具有闭合的2电子共轭大π健结构,且π电子数2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环丙烯正离子具有芳香性;9. 以苯为主要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1 叔丁基苯2 2,4-二硝基苯甲酸3 间硝基苯甲酸4 2-甲基-5-硝基苯磺酸5 环戊基苯10. 某芳烃A分子式为C8H10,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分子式为C8H6O4的B;若将B进一步硝化,只得到一种一元硝化产物而无异构体,推出A、B的结构并写出反应式;解答:A和B的结构分别为:相关反应式如下:第五章芳香烃习题参考答案1. 简述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分类,并举例说明;参见教材第62页2. 写出分子式为C4H9Br所有异构体及名称,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伯、仲、叔卤烃的哪一种解答:所有可能的碳链如下所有异构体如下1-溴丁烷 2-溴丁烷 2-甲基-1-溴丙烷 2-甲基-2-溴丙烷伯卤烃仲卤烃伯卤烃叔卤烃3. 解释下列名词并举例说明:1 亲核试剂2 亲核取代反应3 反应底物4 中心碳原子5 离去基团6 消除反应参见教材4. 叙述卤代烷的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 1机理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参见教材解答: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以叔溴丁烷的水解反应为例加以讨论;叔溴丁烷的水解反应的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叔丁基溴的C—Br键发生异裂,生成叔丁基碳正离子和溴负离子,此步反应的速率很慢;第二步:生成的叔丁基碳正离子很快地与进攻试剂结合生成叔丁醇;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实验证明,溴甲烷水解反应的机制为SN2,反应一步完成: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溴甲烷和碱的浓度有关,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22代表决定反应速率所涉及的两种分子表示;在该反应过程中,OH-从Br的背面进攻带部分正电荷的α-C,C—O键逐渐形成,C—Br键逐渐变弱形成一个过渡状态;然后C—Br 键迅速断裂,C—O键形成,完成取代;5. 简述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6.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CH3C(CH3)2CH2Br CH3CH2CHBrCH2I CH2CHCH2CH3Cl 2,2-二甲基-1-溴丙烷 2-溴-1-碘丁烷 1-苯基-2-氯丁烷 3-甲基-3-碘-1-戊烯 3-氯环己烯 2-甲基-1-溴萘间溴甲苯 1-环戊基-2-溴乙烷7.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二碘二溴甲烷2 叔丁基溴3 烯丙基氯4 氟烷5 1-溴-1-丙烯6 2,4-二氯甲苯7 苄基氯8 5-溴-1,3-环己二烯8. 完成下列反应式9. 完成下列转变解答:解答:解答:解答:10.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氯苯、苄基氯、1-苯基-2-氯丙烷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室温下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为苄基氯;加热后产生白色沉淀的为1-苯基-2-氯丙烷,余者为氯苯;2 溴苯、溴乙烯、异丙基溴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为异丙基溴;将剩余2种待测物分别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溴乙烯,余者为溴苯;3 2-氯丙烯、2-氯丙烷、3-氯丙烯、3-碘环戊烯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立即产生黄色沉淀的为3-碘环戊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为3-氯丙烯,加热后产生白色沉淀的为2-氯丙烷,余者为2-氯丙烯;4 4-溴-1-丁炔、2-溴-2-丁烯、3-溴环戊烯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立即产生淡黄色沉淀的为3-溴环戊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为4-溴-1-丁炔,余者为2-溴-2-丁烯;11. 下列卤代烃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发生消除反应,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2-甲基-1-氯丁烷、2-甲基-2-氯丁烷、2-甲基-3-氯丁烷解答:2-甲基-2-氯丁烷 > 2-甲基-3-氯丁烷 > 2-甲基-1-氯丁烷12. 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按生成沉淀的快慢顺序排列; 1-溴环己烯、4-溴环己烯、溴化苄、1-甲基-1-溴环己烷解答:溴化苄 > 1-甲基-1-溴环己烷 > 4-溴环己烯 > 1-溴环己烯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简式2,2-二甲基-3-戊烯-1-醇甲基异丙基醚2. 完成下列反应式3.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 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卢卡斯试剂浓盐酸+无水ZnCl2混合,室温下立即出现沉淀的是叔丁醇,过5~10分钟出现沉淀的是仲丁醇,无沉淀的是正丁醇;2 苯甲醇和对甲苯酚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FeCl3混合,出现显着颜色变化的是对甲苯酚;3 1,3-丁二醇和2,3-丁二醇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新制CuOH2混合并振摇,CuOH2溶解并得到深蓝色溶液的是2,3-丁二醇,余者为1,3-丁二醇;4. 苯甲醇和苯酚都含有苯环和羟基,为什么他们性质有很大差别解答:苯酚中的羟基与苯环发生了p-π共轭,而苯甲醇中的羟基与苯环相隔一个碳原子没有共轭发生,因此他们的性质大相径庭;5. 推导结构化合物AC9H12O与NaOH、KMnO4均不反应,遇HI生成B和C,B遇溴水立即变为白色浑浊,C经NaOH水解,与Na2Cr2O7的H2SO4溶液反应生成酮D,试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与相应反应式;解答:A、B、C、D的结构简式为相关反应式如下:A B CD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4-甲基-3-戊烯-2-酮 2α,γ-二甲基己醛 3甲基异丁基酮43-硝基苯乙酮 5环己酮腙2. 命名下列化合物2,4-戊二酮对甲氧基苯甲醛 3-环己基丙醛 3-戊烯-2-酮 2,8-二羟基-9,10-蒽醌对苯醌单肟3. 写出苯甲醛和环己酮分别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如果有的话所得产物的结构式;1 托伦试剂苯甲醛与托伦试剂作用的产物是:环己酮与托伦试剂不反应;,H+,加热2 KMnO4环己酮一般条件下不易被氧化;3 2,4-二硝基苯肼4 NaHSO35 LiAlH46 浓NaOH苯甲醛与之作用的产物为:环己酮与之不反应;7 乙醇,HCl苯甲醛与之作用的产物为:环己酮与之不反应;8 乙基溴化镁苯甲醛与之作用的产物为:环己酮与之作用的产物为:9 稀NaOH苯甲醛和环己酮与稀碱均不作用;4. 完成下列反应式;5. 按照与HCN反应的活性,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解答:空间位阻的不同造成上述顺序;解答:硝基的吸电子作用增加了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有利于亲和加成反应;甲氧基通过p,π-共轭效应供电子使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降低不利于亲核加成反应;解答:空间位阻的不同是造成上述顺序的主要因素;6. 用简单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苯甲醛、苯乙酮、环己酮解答:分别取上述待测物质少许与托伦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出现银镜的为苯甲醛;将剩余两种待测物分别与碘的碱溶液混合,出现黄色沉淀的为苯乙酮,余者为环己酮;2 乙醛、丙醛、丁酮、二乙酮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托伦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出现银镜的是乙醛和丙醛,未有银镜出现的是丁酮和二乙酮;将乙醛和丙醛少许分别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出现黄色沉淀的乙醛,另一个溶液,出现白色结晶的为丁酮,未为丙醛;将丁酮和二乙酮少许分别滴入饱和NaHSO3有沉淀的是二乙酮;3 甲醛、仲丁醇、丁醛、3-戊酮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西夫试剂混合,出现紫红色的是甲醛和丁醛,然后加入浓硫酸,紫色不退色的为甲醛,紫色褪去的为丁醛;与西夫试剂混合后未有颜色变化的是仲丁醇和3-戊酮;各取它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混合,出现黄色结晶沉淀的为3-戊酮,余者为仲丁醇;4 2-丁烯醛、异丁醛、3-戊酮、异丁醇解答:各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溴水混合,能使溴水棕色褪至无色的是2-丁烯醛;将剩余3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托伦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产生银镜的是异丁醛;将最后2个待测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混合,出现黄色结晶沉淀的是3-戊酮;7. 用6个碳以下的直链醛或酮合成下列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请写出各步反应式;1 2-辛醇2 3-甲基-3-己醇3 正庚醇4 异己烷解答:1合成2-辛醇的方法首先制得格氏试剂己基溴化镁:然后用己基溴化镁与乙醛反应制得2-辛醇: 2合成3-甲基-3-己醇的方法 首先制得格氏试剂丙基溴化镁:然后用丙基溴化镁与丁酮反应制得3-甲基-3-己醇: 3合成正庚醇的方法首先制得格氏试剂己基溴化镁见前题;然后用己基溴化镁与甲醛作用制得正庚醇:4合成异己烷的方法 首先制得2-甲基-3-戊酮:然后用克莱门森还原法制得异己烷:8. 某化合物化学式为C 5H 12OA,A 氧化后得一产物C 5H 10OB;B 可与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作用,并有碘仿反应;A 经浓硫酸脱水得一烯烃C,C 被氧化可得丙酮;写出A 可能的结构式及有关反应式;解答:A 的结构式为: 有关反应式如下:9. 某化合物AC 6H 10O 2可使溴水褪色,可与2,4-二硝基苯肼产生沉淀,并能与三氯化铁显色,无银镜反应;试写出A 的结构式;解答:A 的结构式为:CH 3CHCH(CH 3)2OH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习题参考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β-甲基丁酸 对苯二甲酸 3-苯基丁酸3,7—壬二烯酸 丙酰氯对甲基苯甲酰氯 乙丙酐 二甲基丙二酸二乙酯 乙酸异丙酯 丙酰胺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2,3-二甲基戊酸2 反-2-甲基-2-丁烯酸当归酸3 α,α-二氯丁酸4 丙二酸甲乙酯5 邻苯二甲酸酐6 丙烯酰氯 3. 比较下列化合物酸性的强弱 1 丙酸 丙二酸 乙二酸 解答:乙二酸 > 丙二酸 > 丙酸2 α-氯丙酸 α,α-二氯丙酸 丙酸 β-氯丙酸 解答:α,α-二氯丙酸 >α-氯丙酸>β-氯丙酸> 丙酸 4. 写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方程式;1 乙醇2 五氯化磷3 氨4 氢化锂铝5.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酸 乙酸 乙醛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石蕊试剂混合,不出现红色的是乙醛;将能使石蕊变红的两个化合物分别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甲酸,余者为乙酸;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混合,能使之出现黄色结晶状沉淀的是对-羟基苯乙酮;将余下两种待测物分别与溴水混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基对苯二酚,余者为对甲基苯甲酸;6.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或反应所需的条件7. 完成下列转化+CH 3COOH CH 3CH 2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 CH 3COCl +HCl PCl +POCl 3+CH 3COOH CH 3COONH NH 3+CH 3CONH 2H 2O CH 3LiAlH4CH 3CH 2OH1 由异丁烯制备2,2-二甲基丙酸解答: 2 由乙炔制乙酸乙酯解答:3 由丙二酸二乙酯制丁酸 解答:8. 写出分子式为C 5H 6O 4的不饱和二元羧酸的各种异构体的结构式,如有顺反异构,则注明Z 、E 构型;解答:9.有三种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 3H 6O 2,其中A 能与NaHCO 3反应放出CO 2,B 和C 则不能;B 和C 在NaOH 溶液中加热均可发生水解,B 的水溶液蒸馏出的液体能发生碘仿反应,而C 的则不能;试推测A 、B 、C 的结构式;解答:MgCO 2H 2O CH 3C CH 2CH 3HBrCH 3C CH 3CH 3Br(CH 3)3(CH 3)3CCOOH KMnO 4 , H H 2O , Hg 2+HC CH CH 3CH 3COOH +CH 3COOC 2H 51. 命名下列化合物;β-羟基丁酸γ-戊酮酸 3-甲基-4-羟基丁酸 2-氨基-3-4-羟基苯基丙酸α-甲基-γ-戊酮酸 4-甲基-3-氯戊酸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3. 完成下列反应式;4. 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每组化合物;解答:各取三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FeCl3溶液混合,没有出现显色现象的是乳酸;将与FeCl3溶液显色的2种待测物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试剂作用,出现黄色结晶的是乙酰乙酸乙酯,余者为水杨酸;解答:各取2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FeCl3溶液混合,出现显色现象的是2,4-戊二酮,另一个就是丙酮;3 丙二酸二乙酯与乙酰乙酸乙酯解答:各取2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试剂作用,出现黄色结晶的是乙酰乙酸乙酯,另一个为丙二酸二乙酯;5. 将下列化合物按其酸性从大到小次序排列;6. 将下列化合物写成酮式与烯醇式的互变平衡体系;7. 用乙酰乙酸乙酯及其他必要的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解答:解答:解答:解答:8. 化合物AC9H10O3,它不溶于水,稀盐酸及稀碳酸氢钠溶液,但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与稀氢氧化钠共热后,冷却酸化得一沉淀BC7H6O3,B能溶于NaHCO3溶液,并放出气体,B遇FeCl3溶液产生紫色,B的一种衍生物是常用药物APC的成分之一;试写出A、B 的结构式及各步反应式;解答:A、B的结构式为:有关反应式如下:1.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旋光性物质哪些是非旋光性物质为什么解答:1是非旋光性物质,因为以其结构中的碳原子和2个氯原子所确定的平面是分子的对称面,具有对称面的分子不具有手性;2、3、4、5和6均是旋光性物质,其中2、3、4分子中均含有多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属于手性分子;5和6两个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不含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等对称因素,因而属于手性分子;2. 下列各对化合物哪些互为对映异构体哪些互为非对映异构体哪些为同一化合物同一个化合物互为对映体互为对映体互为非对映体3. 写出下列旋光性物质所有的光学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解答:1的所有光学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如下:Ⅰ与Ⅱ互为对映体;Ⅲ是内消旋体,不具有旋光性;Ⅰ与Ⅲ、Ⅱ与Ⅲ的关系为非对映体;2的所有光学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如下:Ⅰ与Ⅱ、Ⅲ与Ⅳ互为对映体;Ⅰ和Ⅱ中的任意一个与Ⅲ和Ⅳ中的任意一个互为非对映体;4. 用R、S构型标示方法标示下列化合物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R S R2R,3S S5. 写出下列光学活性药物的费歇尔投影式,并指出是赤型还是苏型;1 1R,2S---2-甲氨基-1-苯基-1-丙醇左旋麻黄碱2 1R,2R---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1,3-丙二醇左旋氯霉素6.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费歇尔投影式,用R、S构型标示方法标出手性碳原子的构型;S 2R,3R 2S,3R 1R,2R7. 解释下列名词;略8. 某蔗糖溶液在20℃及2dm长的盛液管中测得旋光度为+°,求该蔗糖溶液的浓度;。
第一章 绪论 (部分习题答案)

第1周部分作业答案4. (1) 已知近似值*x 有5位有效数字,试求其相对误差限.(2) 已知近似值*x 的相对误差限是0.03%,问*x 至少有几位有效数字?解 设*x 是x 近似值,且*120.10mn x a a a =±⨯ ,其中n a a a ,,,21 是0到9之间的自然数,11a ≥,m 为整数。
(1) 因为*x 有5位有效数字,所以由定理1.2.1 (1) 知:*5144*1111111010100.005%222x x a a x-+---≤⨯=⨯⨯≤⨯=,即*x 的相对误差限为0.005%.(2) 因为*121210.100.100.(1)10m m m n n x a a a a a a a =±⨯=⨯<+⨯ ,且*x 的相对误差限为0.03%,所以***3311*0.03%0.(1)100.30.(1)100.510mm m x x x xx a a x----=⨯<⨯+⨯=⨯+⨯<⨯,故由定义1.2.3知:即*x 至少有3位有效数字。
3. (1) Suppose the approximation *x has 5 significant digits, try to find the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2) Determine the minimal number of significant digits of the approximation *xsuch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is 0.03%.Solution. Suppose*1210.10,19,09,2,3,,mn i x a a a a a i n=±⨯≤≤≤≤= ,is the approximation to x .(1) Since *x has 5 significant digits, part (1) of Theorem 1.2.1 gives*5144*1111111010100.005%222x x a a x-+---≤⨯=⨯⨯≤⨯=,that is, the 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is 0.005% from Definition 1.2.3.(2) Since*121210.100.100.(1)10mmmn n x a a a a a a a =±⨯=⨯<+⨯ ,and the 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is 0.03%, we have***3311*0.03%0.(1)100.30.(1)100.510mm m x x x xx a a x----=⨯<⨯+⨯=⨯+⨯<⨯,that is, *x retains at least 3 significant digits from Definition 1.2.5.。
绪论-分子光谱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⒈ 解释下列名词⑴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⑵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解:⑴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⑵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⑶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该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抑制程度。
试液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液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⒉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的测量结果(单位µg ﹒mL -1)分别为0.36,0.38,0.35,0.37,0.39.⑴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⑵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值含量是0.38µg ﹒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⑴ x =n1(x 1+x 2+…+x n )=0.37; S=1)(12--∑=n x x n i i =0.0158; r s =x s ×100℅=4.27℅。
⑵ E r =μμ-x ×100℅=-2.63℅。
⒊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解:b=∑∑==---n i i n i i i x xy y x x 121)())((=0.0878; a=y -b x = 0.0914;所以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A=0.0914+0.0878ρB r=2111221)()())((⎥⎦⎤⎢⎣⎡----±∑∑∑===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 0.99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参考答案
、概念题
1.试述下列各组概念:
⑴ 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⑵ 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
⑷ 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参考答案:略
2 •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 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
3 .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 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 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
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 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
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 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 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 .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 B =(D ,R ),其中D={a i, a 2,…,a n},
R={<ai,a i+i>|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0 1 2
n-2 n-1
图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
参考答案:
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 ( D, R)其中D={k i,k2,k3,k4,k5,k6,k7,k8,k9},
R=<k i ,k 3>,<k i ,k 8>,<k 2,k 3><k2,k 4>,<k 2,k 5>,<k 3,k 9>,<k 4,k 6>,<k 4,k 7>,<k 5,k 6>,<k 8,k 9>,<k 9,k 7> }。
__ 2 2
6.设有函数 f (n)=3n -n+4,请证明 f (n)=0(n )。
证明:因为存在c=6, N=1,对所有的n》N , 0 w 3n2-n+4 < 6 x n2都是恒成立的,所以由书P16的定义可得f 2
(n)=O(n )。
7 .请比较下列函数的增长率,并按增长率递增的顺序排列下列函数:
100 n n
(1) 2 (2) (3/2) (3) (4/3) ⑷n n
2/3
⑸n
3/2
⑹n (7) n! (8) n
(9) n (10) log 2n (11) 1/log 2n (12)log 2(log 2n) (13) nlog 2n (14) n
log 2n 参考答案:
按增长率递增的排列顺序是:
100 1/2 1/log 2n< 2 <log 2(log 2n)vlog 2n<n
2/3
<n <n vnlog 2n
3/2
1
Iog2n n
g <(4/3) < (3/2) n < n! <n
8.试确定下列程序段中有标记符号⑴ i=1;
k=0;
while ( i<=n-1) {
k += 10 * i; //*
i++;
}
⑵ i=1; k=0;
do {
k +=10 * i; //*
i++;
} while(i<=n-1);
⑶ i = 1; k = 0;
while (i<=n-1) {
i++ ;
k+= 10 * i; //*
}
⑷ k=0;
for( i=1; i<=n; i++) {
for (j=1 ; j<=i; j++)
*”的语句行的语句频度(其中n为正整数)。
k++; //*
}
⑸ i=1; j=0;
while (i+j<=n) {
if (i>j ) j++ ; //*
else i++ ;
}
⑹x=n; y=0; // n 是不小于1的常数
while (x>=(y+1)*(y+1)) {
y++; //*
}
⑺ x=91; y=100;
while (y>0 ) {
if (x>100 ) { x -= 10; y- -; } //*
else x++;
⑻ a=1; m=1;
while(a <n)
{
m+=a; a*=3; //*
}
参考答案:
指定语句行的语句频度分别为:
(1)n-1
(2)当n < 1时语句频yac为1,当n>1时语句频度为n-1
(3)n-1
(4)n(n+1)/2
(5)n
(6)山取整
(7)1100
(8)log a n
、算法设计题
1 •有一个包括100个数据元素的数组,每个数据元素的值都是实数,试编写的算法,
个求最大数据元素的值及其下标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参考答案:
void max(double[] a) { double max
初始化最大值为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
= a[0];〃int in dex = 0; // for
(int i = 0; i < ; i++) { if (max
< a[i]) {
max = a[i];
in dex = i;
}
}
"最大的实数为:” + max + "\n 其在数组中的下标为:” + index);
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为0(n),其中n 为数组的长度。
n
2•试编写一个求一元多项式 P n (x)
a i X i 的值P n (x 0)的算法,并确定算法中每一条语句的执行次数和整个算
i 0 法的时间复杂度。
输入是 a (i=0,1,2,
…,n-1)和x o ,输出为P n (x 0)。
参考答案: 0 double getPoly no mialResult(double[] a, double x) { //a 是多项式中系数数组 1
double result = 0; 2
double powX = 1;// 临时变量,用于减少计算 x 幕的计算次数
3
for (int i = 0; i < ; i++) { 4
result += a[i] * powX; 5
powX *= x; 6
} 7
return result; 8 } 语句 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为O,其中也是多项式中的项数。
Tt C ; "\nHDOTS \
\ c ・d- exe
cl cl T y f ^ 一屠加减乘 區1I 1T 仃H H M 部为;3-0 部为:2.0 :5_0虛咅弓为= ! 1-0虚咅3为E | "6-0虚普为. 7.0 2.0 13.0 ZU 1~7的执行次数分别是: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