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趣味实验

合集下载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性实验设计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性实验设计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性实验设计摘要: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高中新课改后化学《必修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使二氧化碳(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就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实现二氧化碳(CO2)点火这一不可能的梦想;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特色,分析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探讨新课改化学教学方法,是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灵魂、化学探究实验设计、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点火、改进教学实验一、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讲实验,学生“照方抓药”做实验。

最后得出与书本一致的结论,学生的大脑只是一个容器。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下,化学实验及科学探究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化学实验探究,不仅在于探究化实验的设计,还在于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改进教学实验方面进行教学探究。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设计探究实验来开展教学,这更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

二、化学实验探究的知识背景其他参考书上介绍过氧化钠:(1)过氧化钠中钠为+1价,氧元素为-1价;(2)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粉末);(3)化学性质: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但也可与水、二氧化碳,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4HCl=4NaCl+2H2O+O2↑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课本第三章第二节钠的重要化合物上只是介绍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但此方程式对天真活泼青年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而言实在是乏味,而且对学生进一步学习Na2CO3的物理性质帮助也不大。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段霞霞1实验探究目的人教版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中讲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对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教材中只给出了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但没有设计相关的探究实验,不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和突破,学生也不易理解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的这一用途。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笔者经过多次实验探究实验,对该化学反应进行了创新设计。

2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锥形瓶1个、集气瓶2个、10mL 医用注射器1个、球形干燥管1个、双孔橡皮塞1个、药匙、小蜡烛等。

试剂:稀盐酸(体积比为1:2)、大理石、过氧化钠粉末、无水CaCl 2等。

3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

4实验操作及现象(1)先往锥形瓶中加入8.0g 左右的块状大理石,并塞紧带有注射器(注射器内先吸取10mL 稀盐酸)和导气管的双孔橡胶塞。

然后在集气瓶A 和B 中分别加入约0.2g 的Na 2O 2粉末,并各放一段燃着的小蜡烛(取2支生日小蜡烛放置如图1所示的位置即可),最后在集气瓶口盖上玻璃片。

(2)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使稀盐酸和锥形瓶底部的大理石发生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CO 2↑),认真观察A、B 集气瓶中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在集气瓶A 中观察到小蜡烛逐渐熄灭,说明没有助燃气体O 2产生,同时在集气瓶B 中观察到小蜡烛比之前燃烧得更旺,说明有助燃气体O 2产生。

5实验探究结论实验探究结果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干燥环境中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在潮湿环境中过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水只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若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分析过氧化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知,氧化产物为O 2,还原产物为H 2O,Na 2O 2在反应过程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6实验探究意义(1)通过该实验探究,证明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干燥环境中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这一事实,同时也增强了该实验的创新性。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一.探究冲动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二章“钠的化合物”一节中,讲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如下:2Na2O2+2CO2=2Na2CO3+ O2。

这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通常情况下,干燥的固体与气体是很难在无须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反应的,从方程式中同学们看到生成了氧气,但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演示实验,同学们容易错误的认为干燥的CO2气体与Na2O2固体粉末是很容易就直接反应的。

其实这个反应必须要在潮湿的环境下,借助水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仅凭教师的讲解没有说服力,所以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设计方案对CO2与Na2O2反应时的环境进行探究,看看CO2与Na2O2反应的真正原理何在。

二.思维的火花在强烈的探究欲望指引下,同学们想到许多方法去实现干燥CO2与Na2O2固体粉末反应,潮湿CO2与Na2O2固体粉末反应的对比。

如:通过实验室制法即大理石与稀酸反应制得的CO2气体虽然本身是带有少量H2O,但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不可以让它通过某些溶液带出更多的水?要想获得尽量干燥的CO2气体,应选用什么干燥剂、干燥仪器是否须要重复干燥?不同环境下的CO2与Na2O2是否反应?用什么方法检验既灵敏又准确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实验、对比,最终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出一套比较合理的探究方案。

三.实验设计根据以上三个主要的疑惑,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分别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一:如何制得潮湿的CO2初中教材中,CO2的实验室制法一般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出的CO2气体中含少量HCl 、水蒸气杂质,所以可选用饱和NaHCO3溶液,一方面出去HCl杂质,另一方面可得潮湿的CO2。

设计思路二:如何制得尽量干燥的CO2CO2为非还原性的酸性气体,一般可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对其干燥,为尽量干燥CO2,也可采取重复干燥并用无水 C uSO4检验是否干燥彻底。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人民教育出版社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32页在讲解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讲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但教材中没有给出演示实验,因而讲解时无说服力,学生无感性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一个演示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结出如下方法,来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

实验装置如下图:
简易启普发生器中装有大理石和稀盐酸,用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左边干燥管中装有无水CaCl2,以除去CO2中的水,右边干燥管中装浅黄色Na2O2粉末。

启普发生器中产生的CO2通过无水CaCl2的干燥,除去水,则干燥的CO2与淡黄色的Na2O2反应,淡黄色的Na2O2变成白色粉末,干燥管出气口放一带火星的木条,会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O2。

会爬的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

会爬的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

会爬的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
实验设计原理
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利用反应前后装置内压强差设计鸡蛋的爬升,并用气体压强 传感器测量压强数值,直观展现反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
实验创新亮点
步骤
1.在硬质玻璃管中塞入鸡蛋; 2.在硬质玻璃管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3.塞上连接传感器和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注射器的双孔塞; 4.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以震荡,观察传感器示数; 5.松开玻璃管底部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传感器示数。
实验评价反思
1. 通过鸡蛋的爬升这一现象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 实验的趣味性,设置问题的情景; 2. 通过气体压强传感器直接显示反应过程中压强的变 化,学生从而分析实验现象发生的内在原因,培养学 生证据推理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再结合压强传感器的示数,给 予学生更多讨论的空间。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吹气生火实验报告

吹气生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的原理。

2. 掌握吹气生火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氧气(O2)和碳酸钠(Na2CO3),反应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实验过程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接触时,会产生氧气。

由于氧气的助燃作用,使棉花达到着火点,从而引燃棉花。

三、实验材料1. 过氧化钠(Na2O2)粉末2. 脱脂棉3. 蒸发皿4. 玻璃棒5. 镊子6. 细长玻璃管7. 酒精灯8. 铁夹9.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取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过氧化钠进入脱脂棉中。

2. 用镊子将带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

3. 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实验现象。

4. 将酒精灯点燃,用铁夹将蒸发皿夹在酒精灯上方,观察棉花燃烧情况。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吹气过程中,脱脂棉逐渐变红,表明反应产生热量。

2. 当吹气速度加快时,脱脂棉表面出现火星,说明氧气生成。

3. 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方,棉花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

六、实验数据分析1. 实验过程中,吹气速度对实验现象有显著影响。

吹气速度较慢时,棉花燃烧不明显;吹气速度加快时,棉花燃烧剧烈。

2. 实验表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氧气助燃使棉花燃烧。

七、实验结论1. 吹气生火实验成功证明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吹气生火实验的操作步骤,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果说明,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案
讲课教师: 王加亮
【引入】在古代,我国就有了钻木取火的故事,有了火,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火的来源有很多,那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吹气生火”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表演一个神奇的小魔术。

【实验】取一小团棉花,用棉花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一长导管对准棉花团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找学生做)
【分组讨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其实棉花的燃烧并不神奇,任何现象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这个实验中,其实发生了这么一个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讲解】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达到了着火点,而生成的氧气为棉花的燃烧提供了助燃剂,这才有了吹气生火的神秘现象。

【作业】请同学把课后作业完成。

【板书设计】
Na2O2与CO2的反应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案例25 关于过氧化钠的两个反应的实验设计

案例25  关于过氧化钠的两个反应的实验设计
案例25关于过氧化钠的两个反应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
关于过氧化钠的两个反应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设计一套能完成两个实验实验(Na2O2与水反应、Na2O2与CO2反应)装置,填补教材中Na2O2与CO2反应实验的空白。
实验原理
2Na2O2+ 2CO2===2Na2CO3+O2
2Na2O2+ 2H2O===4NaOH+O2↑
4.同样利用上述装置,在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再放几块大理石,待产生的CO2气体上升至棉花周围,同样可以看到棉花着火。这也证明了Na2O2与CO2反
1.不论是水蒸气还是CO2气体,本来是用于灭火的,但在实验中却将棉花点燃,很好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2.同样一套装置可用于做两个实验,填补教材中Na2O2与CO2反应实验的空白,并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也可用于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仪器
及药品
烧杯铁架台棉花棉线过氧化钠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及现象
1.将少量过氧化钠固体包在棉花中,用一根棉线将其系在铁架台上。
2.在棉花的正下方放置一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开水,此时,水蒸气上升至棉花处,过一会儿,棉花燃烧,掉落至烧杯中,说明Na2O2与水反应放出O2同时反应放热。
3.待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滴~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NaOH的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趣味实验
原创作者: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李敏
〔能够转载,但不能有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不可剽窃核心内
容发表或参赛。


有许多化学教师做“口含玻管对包裹了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
棉花燃烧”的实验,从而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酸钠和氧气。

笔者做了下面三组实验,发明水蒸气在该反应中起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验过程:
1.1在一个500mL的烧杯里粘一段蜡烛头,在倒放一只50Ml的小
烧杯,小烧杯上放一片铁片,防止棉花燃烧把小烧杯烧裂,大烧
杯里放入适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点燃蜡
烛,把包了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在小烧杯
上,向大烧杯里滴加盐酸〔如上图所示〕,
二氧化碳大量放出,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
首先熄灭,片刻后棉花燃烧起来。

颇有趣味
性。

1.2在大烧杯里也作如图1的预备,但不要
放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用沉浮式气体发生器
制取二氧化碳〔如中图所示〕。

随着二氧化
碳想大烧杯里注入,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
首先熄灭,片刻后棉花燃烧起来。

1.3在大烧杯里也作如图2的预备,沉浮式气体发生器的配重盒里放入浓硫酸〔如下图所示〕,让生成的二氧化碳气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再注
入大烧杯,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
而棉花不能燃烧。

2分析:
在1、2两组实验里,二氧化碳气都没通过干
燥处理,棉花都能燃烧起来。

在第3组实验
里,二氧化碳气通过干燥处理,棉花不能燃
烧。

我们可作如此的假设:
2.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

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2.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但在水蒸气催化作用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